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方蒌薤合剂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作者:崔晋荣;王兆宏;薛亚军;王振业;杜寿龙

    目的 探讨瓜蒌薤白类方(自拟复方蒌薤合剂)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大鼠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Wister 大鼠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按体重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 组各10 只,正常对照组(A 组)、高脂模型组(B 组)、高脂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 组,灌服阿托伐他汀10 mg/kg·d-1,qd)和高脂复方蒌薤合剂治疗组(D 组,灌服复方蒌薤合剂bid),共饲养干预10 周.①在0 周和10 周末取大鼠血浆,测定内皮素(ET-1 )、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 ②10 周末取大鼠胸主动脉制备血管环,测定血管环对不同浓度乙酰胆碱(Ach)及硝普钠(SNP)的舒张反应性,以量-效曲线、大舒张反应(Emax )及引起大舒张反应一半时的药物浓度(IC50)表示血管反应性.结果 ① B 组0 周与10 周时血浆NO、NOS 水平明显降低[NO 0 周时为(35.73±3.72)μmol/L,10 周时为(19.03±1.72)μmol/L;NOS 0 周时为(24.78±0.25)U/ml,10 周时为(15.36±0.24)U/ml,P 均<0.01];ET-1 水平明显上升[0 周时为(34.58±4.00)pg/ml,10 周时为(117.58±5.34)pg/ml,P<0.01].阿托伐他汀和复方蒌薤合剂均可提高血浆NO 和NOS 水平[NO C 组:(31.30±1.96)μmol/L;D 组:(32.85± 3.70)μmol/L),P<0.01];[NOS C 组:(21.96±1.07)U/ml;D 组:(19.78±1.20)U/ml,P<0.01]; 降低ET-1 水平[C 组:(58.26±5.14)pg/ml;D 组:(59.30±5.73)pg/ml,P<0.01];②各组大鼠对SNP 诱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maxA 组:(97.33±1.31)%;B 组:(98.24±1.04)%; C 组:(97.52±1.09)%;D 组:(97.91±1.59)%,P 均>0.05];对Ach 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maxA 组:(72.65±3.31)%;B 组:(32.68±2.39)%;C 组:(61.63±2.07)%;D 组:(57.58± 2.43)%,P 均<0.01],B 组较A 组量效曲线非平行左移,C 组、D 组较B 组可使量效曲线非平行右移,C、D 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max C 组:(61.63±2.07)%;D 组:(57.58±2.43)%,P>0.05].结论 中药复方蒌薤合剂对动脉粥样硬化后血管舒张功能下降有保护作用.

  • 复方苦参汤熏洗配合敷脐治疗荨麻疹

    作者:于海燕;李希义;邱建华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皮肤上可突然出现红色或白色风团,风团大小形态不一,发生部位不定,数分钟争数小时即可消退,一般不超过24 h,消退后不留痕迹,自觉灼热,瘙痒剧烈,严重者可伴全身症状,如高热、头痛、哮喘、喉头水肿、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短期痊愈者为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皮损超过6周以上者为慢性荨麻疹.笔者应用复方苦参汤熏洗配合敷脐治疗荨麻疹39例,取得满疗效,现报告如下.

  • 针刺治疗对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作者:

  • 内源性CO抑制肾性高血压大鼠离体血管反应性

    作者:庞东卫;韩莉;马铁民;潘桂兰;徐海

    体内由血红素加氧酶(HO)催化血红索代谢的产物一氧化碳(CO)可通过刺激血管平滑肌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和钙激活的钾通道及抑制ET-1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β(PDGF-β)的表达,发挥舒血管的作用.我们曾报道[1],HO/CO系统可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本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进一步探讨HO/CO舒张血管平滑肌的可能机制.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通过氧化应激机制参与血管反应性的调节

    作者:冉海红;张然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导致血管氧化应激损伤,进而影响血管功能.xanthine氧化酶、NAD(P)H氧化酶和脱耦联的NO合酶是血管组织中活性氧的主要来源.超氧化物阴离子和活性氧簇中的其他成分通过多种机制失活NO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对氧化应激损伤参与血管反应性调节机制的认识逐渐加深,有希望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血管平滑肌肌浆网膜RyR2调节血管反应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荣;刘良明

    血管平滑肌细胞肌浆网RyR2介导内钙的释放是调节血管平滑肌张力及其对血管活性物质反应性的重要环节.不同的蛋白分子(如FKBP12.6与sorcin)通过与雷诺定敏感受体2(ryanodinereceptor 2,RyR2)结合形成复合子构成RyR2的不同激活方式,在血管张力调节中具有截然不同的作用;与失血性休克病生过程密切相关的组织缺血缺氧、ATP缺乏、氧自由基等均可诱导FKBP12.6及/或sorcin与RyR2的解离,通过调节肌浆网RyR2介导的内钙释放并偶联不同的胞内信号通路,参与外周动脉血管对血管活性物质反应性的降低.

  • 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反应性的超声评价

    作者:孙丽鹏;杨光;雷阳;陶定波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对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高分辨力彩超测定57例颈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颈动脉各项血流参数及屏气前后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计算血管反应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动脉狭窄(轻、中、重度)患者的血管反应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血管反应性可作为判定颈动脉狭窄的指标,并可以此来判断血管舒张功能的储备能力,它还可以对ICVD的发病风险进行预测.

  • 从mTOR信号通路进一步认识门静脉高压症

    作者:王维杰;严佶祺;李宏为

    门静脉系压力持续增高和血流动力学异常是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形成的主要机制.多年来的研究将其成因主要归结为血管反应性改变及血管活性物质合成失衡[1],经典理论也恰恰认为门静脉高压症之脾肿大及侧支循环是脾脏被动充血和原有血管通道开放的结果[2-3].而新近门静脉高压症和肝纤维化的相关研究发现,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在这一病程演进中高度活跃,抑制该通路能减少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生成[4],可有效地抗血管新生,减少肠系膜和内脏血流,并能抑制脾脏淋巴组织增生[2,5].

  • 冷应激高血压大鼠血管舒缩功能的研究

    作者:于长青;祝之明;王利娟;王海燕

    目的探讨寒冷环境因素在大鼠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40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寒冷组和对照组,寒冷组动物置于4±2℃的冷环境中,每天4小时,共8周.每周测鼠尾血压、心率、体重.8周后取胸主动脉完整血管环,生理多导记录仪分析血管活性物质对离体血管环舒缩功能的影响.结果寒冷组的鼠尾压、心率均明显升高(P<0.01),四周鼠尾血压达到高(为136.4±5.5 mmHg).血管环功能实验表明,冷应激组大鼠血管环对AngⅡ、NE、NTG的反应性与正常组无差别,但对钙通道开放剂(Bayk 8644)的收缩反应明显增强(P<0.01)及Ach引起的内皮依赖的舒张反应明显减弱(P<0.05).结论冷应激环境因素刺激可导致大鼠高血压和血管功能异常,其机制可能与钙通道异常开放和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受损有关.

  • 血管内皮对胰岛素介导的血管反应性的作用

    作者:刘道燕;祝之明;王利娟;王海燕

    目的:探讨在不同浓度胰岛素作用下,存在或去除血管内皮后,大鼠主动脉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反应,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信号的变化,以明确高浓度胰岛素调控血管反应性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专用血管槽及生理多导仪测定血管张力,及比率荧光倒置显微镜测定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的变化.结果:在存在血管内皮时,增加胰岛素浓度能明显抑制AngⅡ引起的缩血管反应,而在去除血管内皮后,胰岛素的这种抑制作用明显减弱,AngⅡ介导的缩血管反应明显增强.高胰岛素抑制AngⅡ作用与其抑制AngⅡ所致细胞内钙信号增加有关.结论:高浓度胰岛素抑制血管反应性依赖于血管内皮的完整性,血管内皮受损可致胰岛素扩血管作用减弱.

  • 过氧化氢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肠系膜动脉RhoA/ROCK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作者:段明;刘德军;秦骏;吴志勇;罗蒙;陈炜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H2O2)对胆总管结扎诱导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大鼠肠系膜动脉收缩反应性的影响及其在RhoA/Rho激酶(ROCK)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结扎胆总管建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模型.每日1次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或聚乙二醇-过氧化氢酶(PEG-catalase,10 000 U/kg)共8d,相应处理正常大鼠.测定肠系膜动脉H2O2含量,利用血管灌流系统测定肠系膜微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检测大鼠肠系膜动脉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β-arrestin2蛋白表达及其相互作用的变化,以及肠系膜动脉内ROCK-1蛋白量和活性的变化.结果 肝硬化PHT大鼠的离体肠系膜微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反应曲线右移,EC50升高,PEG-catalase降低动脉过氧化氢含量后能逆转上述表现.各组肠系膜动脉的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含量不变.但是,PEG-cat-alase处理后肝硬化PHT大鼠肠系膜动脉内β-arrestin-2蛋白量降低,与α1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程度也降低;PHT大鼠肠系膜动脉内ROCK-1蛋白含量及其活性明显升高.结论 肝硬化PHT肠系膜动脉H2O2含量升高,引起抑制蛋白β-arrestin-2水平上升,与α1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能力增强,使得ROCK蛋白含量和活性均明显下降,造成肠系膜动脉对缩血管物质的收缩低反应性.

  • 21d模拟失重家兔股静脉血管反应性的变化

    作者:梁文彬;姜世忠;沈羡云;董建文;马铁民;孙磊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对下肢静脉系统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新西兰家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水平限动组和头低位限动组,每组8只.利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技术,测量了21 d水平限动及-20°头低位限动家兔股静脉对组胺(Ht)、苯肾上腺素(PE)和氯化钾(KCl)的收缩反应以及对乙酰胆碱(ACh)和硝普钠(SNP)的舒张反应.结果 21 d水平限动及头低位限动家兔股静脉对较高浓度PE和KCl的收缩反应均显著下降(P<0.05);对Ht的收缩反应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对ACh和SNP的舒张反应无显著变化.结论 21 d模拟失重后家兔后肢深静脉对血管活性物质的收缩反应性下降,提示这可能是失重或模拟失重后立位耐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 尾部悬吊大鼠肺动脉和胸主动脉血管反应性及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的影响

    作者:汪德生;袁敏;李志利;袁明;刘朝霞;曹毅;仝飞舟

    目的进一步明确大小循环动脉对模拟微重力(simulated microgravity,SM)适应机理, 阐明SM后立位耐力降低机理,为SM后立位耐力降低寻找新的对抗措施. 方法 -30°尾部悬吊(TS)大鼠模拟微重力的生理效应.尾部悬吊7 d (TS7d)和14 d(TS14d)后的肺动脉(PA)和胸主动脉(TA)环对68 mmol/L KCl、累加浓度的苯肾上腺素(PE)和乙酰胆碱(ACh)的反应性作了观察.加入10-5 mol/L 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N-nitro-L-arginine methylester, L-NAME)孵育20 min后重复检测对PE的收缩反应和ACh的舒张反应.结果 TS7d、TS14d大鼠PA和TA对KCl及PE的收缩反应非常显著降低; TS7d大鼠PA和TA对ACh的舒张反应显著或非常显著增强,TS14d大鼠PA无变化,TS14d TA仅有增强趋势.加入10-5 mol/L L-NAME后TS7d、TS14d大鼠PA对PE的收缩反应3组无差异,TS7d、TS14d大鼠TA对PE的收缩反应仍有降低;TS7d PA对ACh的舒张反应显著或非常显著降低,其余无变化.结论 TS大鼠PA和TA收缩反应的降低可能归因于内皮舒张功能的增强.10-5 mol/L L-NAME 可逆转TS后大鼠PA和部分逆转TA的收缩反应降低的实事表明其对内皮细胞的舒张功能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抑制立位耐力降低.

  • 尾吊大鼠股动脉中ERK1/2 含量变化及对收缩功能的影响

    作者:袁明;姜世忠;李志利;梁文彬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在尾吊大鼠股动脉中含量的变化及其对收缩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14 d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微重力效应,利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技术,在无抑制剂存在或分别给予α1受体拮抗剂哌唑嗪(prazosin)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酶(MEK)抑制剂PD98059后,检测大鼠股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变化;用Western 免疫印迹-增强型化学发光系统(ECL)检测基础状态下ERK1/2的总含量及无抑制剂存在或分别给予哌唑嗪、PD98059后,NE 诱导的ERK1/2磷酸化程度,并与对照组相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尾部悬吊14 d后,大鼠股动脉对NE的大收缩反应明显下降;PD98059可明显抑制对照组和悬吊组大鼠股动脉由NE诱导的大收缩反应,且对照组的抑制效应明显大于悬吊组;哌唑嗪导致对照组和悬吊组大鼠股动脉对NE的量-效反应曲线右移,但由Schild公式计算所得的PA2值显示受体敏感性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尾吊14 d恢复7 d后,大鼠股动脉对NE的收缩反应与同步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Western免疫印迹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悬吊14 d后基础状态下大鼠股动脉中ERK1/2的总含量高于对照组,但磷酸化程度却低于对照组;经NE作用后,ERK1/2磷酸化程度仍低于对照组.恢复7 d后,ERK1/2的总含量及磷酸化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尾吊14 d模拟失重后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异常是大鼠股动脉收缩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

  • 尾部悬吊7d大鼠肺动脉反应性的变化

    作者:孙磊;WANG De-sheng;REN Wei;XIANG Qiu-lu

    目的 阐明模拟微重力因素对肺循环局部调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微重力效应,制备离体动脉环测定肺动脉对几种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尾部悬吊7 d内皮完整组大鼠肺动脉对氯化钾(10~70 mmol/L)的收缩反应无显著性变化,对苯肾上腺素(10-9~10-5 mol/L)的收缩反应明显降低,对乙酰胆碱(10-9~10-5 mol/L)的舒张反应增强,对卡托普利(10-5~3×10-3 mol/L)的舒张反应无明显变化。尾部悬吊7 d去内皮组大鼠肺动脉对氯化钾、苯肾上腺素、硝普钠的反应性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结论 尾部悬吊7 d引起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增加,肺动脉舒张功能增强

  • 模拟失重对大鼠后肢动脉血管床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作者:马进;张乐宁;张立藩;杨天德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对大鼠后肢血管床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 利用离体后肢恒流灌流技术测定模拟失重2 wk后动脉血管床血管反应性的变化.结果后肢血管床的压力-流量关系在悬吊大鼠与对照大鼠间无明显差别,在对KCl(20~100 mM)与PE(10-8~10-4M) 的收缩反应中,悬吊大鼠后肢血管床的灌流阻力增加幅度明显小于对照大鼠.结论后肢小动脉的收缩能力在模拟失重状态下明显降低,提示由此所致外周阻力增加的能力受损在飞行后立位耐力不良的发生机制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 间断性-Gx对抗尾部悬吊大鼠脑动脉反应性的效果研究

    作者:张乐宁;程九华;倪鹤鹦;马进;张立藩;吴燕红

    目的探讨不同G值的间断性-Gx暴露对抗模拟失重下大鼠脑基底动脉血管反应性改变的效果.方法用大鼠在1.5 G或2.6 G的离心机上离心模拟不同G值间断性-Gx暴露,分别给予大鼠(尾悬吊3 wk)1 h/d-Gx作用,测定大鼠离体基底动脉血管环对KCl的收缩反应性.结果悬吊组大鼠基底动脉血管环对KCl的大反应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间断性-Gx重力暴露组大鼠基底动脉血管环对KCl的大反应较悬吊组显著减弱(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结论间断性-Gx暴露可对抗模拟失重对大鼠脑动脉血管反应性的影响,而这种对抗作用不随重力G值的改变而改变.

  • 尾部悬吊及恢复过程中大鼠动脉血管收缩反应的变化

    作者:马进;张立藩;杨天德;张乐宁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下动脉收缩反应变化的时程特征及其可逆性.方法采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利用离体动脉环测定血管收缩反应的变化. 结果尾部悬吊2wk后,大鼠的腹主动脉、肠系膜动脉和股动脉收缩反应明显降低,而颈总动脉无明显改变;悬吊4wk后,肠系膜动脉和股动脉的收缩反应与悬吊2wk相比有进一步的降低; 悬吊8wk大鼠的动脉血管收缩反应性与悬吊4wk相比无明显差异; 4wk尾部悬吊大鼠解除悬吊1wk后,腹主动脉的收缩反应已基本恢复至正常对照水平,而肠系膜动脉与股动脉的收缩反应在解除悬吊后5wk方恢复至正常水平. 结论模拟失重下动脉收缩反应性的变化依部位与悬吊时间的不同而不同.降低的动脉血管收缩反应可以稳定在一个新的水平上,且此变化是可逆的.

  • ROK在14 d尾部悬吊大鼠股动脉收缩中的作用

    作者:李志利;袁明;姜世忠;汪德生;王惠娟

    目的研究Rho连接激酶(Rho associated kinase,ROK)在14 d尾部悬吊大鼠股动脉收缩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4 d尾部悬吊大鼠(-30°)模拟失重效应,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2组:自由活动组(对照组,CON)和悬吊组(TS14d),利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技术检测ROK抑制剂Y-27632对KCI、苯肾上腺素(PE)和U-46619诱导的大鼠股动脉收缩反应性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悬吊组股动脉对68 mmol/L KCl和10-5 mol/L PE的收缩反应性显著下降,而对10-6 mol/L U-46619诱导的收缩反应下降不显著;在68 mmol/L KCI诱导的收缩中,Y-27632对收缩的抑制效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且在悬吊组更强,在Y-27632由10-6 mol/L增加到10-5 mol/L时,悬吊组股动脉的紧张性收缩(tonic contraction)几乎被完全抑制,在PE和U-46619诱导的收缩中,Y-27632对收缩的抑制效应在悬吊组较强;在Y-27632作用下,悬吊组收缩力下降的幅值较高,但下降的幅值在KCI和PE诱导的收缩中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14 d尾部悬吊增强了大鼠股动脉RhoA-ROK通路的活性,这种活性的增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平滑肌收缩力的减弱起到了代偿作用.

  • 模拟失重引起的大鼠基底动脉收缩反应性增强

    作者:张乐宁;马进;张立藩

    目的为了阐明模拟失重是否引起头部的动脉血管,如基底动脉的收缩反应性增强.方法采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影响,利用离体基底动脉血管环制备测定其对几种血管收缩剂反应性的变化.结果悬吊4wk组大鼠的基底动脉血管环对KCl[(10~100) mmol/L]、精氨酸加压素[(10-15~10-7)mol/L]或5-羟色胺[(10-12~10-4)mol/L]的等长收缩反应较同步对照组均显著升高.两组大鼠基底动脉血管环对上述血管收缩剂收缩反应的EC50值无显著差别.结论为期4 wk的模拟失重可使大鼠头部的血管,如基底动脉的收缩反应性显著增强.上述结果对"脑血管性晕厥始动机制"假说是一个有力的支持.

141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