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肌源性干细胞体外转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作者:刘畅;刘福强;梅晰凡;杨彪

    目的 探讨体外自体肌源性干细胞(MDSCs)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团的可行性.方法 用差速贴壁的方法 对SD大鼠MDSCs进行分离和培养,加入联合诱导剂培养7~12 d.通过形态学观察、双硫腙(DTZ)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葡萄糖刺激实验和RT-PCR,对诱导细胞进行体外结构和功能鉴定.结果 联合诱导后12 d有典型的胰岛样结构出现;诱导后第12天细胞用表达胰岛素,而未诱导组细胞不表达;诱导后第7天检测到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LU)和生长抑素(SS)基因的表达.结论 体外诱导大鼠肌源性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存在可行性,本实验将可能为临床糖尿病干细胞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 体外培养肌源性干细胞向造血方向分化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王娟娟;高晓宁;陈珊珊;张盼盼;汪涛;窦昊颖

    肌源性干细胞(muscle-derived stem cell,MDSC)是在肌肉中发现的多功能干细胞.因其来源丰富,取材便捷和体外移植存活率高等特点,因而在血液病的治疗中MDSC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人员对MDSC进行体外培养时,在取材鼠的选择、MDSC分离和纯化等实验方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此外,促进MDSC体外增殖并向造血细胞分化的培养条件以及相关作用机制还不清晰.本文主要就体外培养MDSC向造血方向转化的实验研究现状作一综述,讨论的具体问题包括MDSC的体外培养,MDSC的鉴定,MDSC的增殖和MDSC向造血方向的分化等.

  • 肌源性干细胞移植修复糖尿病胰岛功能的旁分泌机制研究

    作者:孟林燕;刘畅;王欣燕;祝文静;张秀云;梅晰凡

    目的 阐明肌源性干细胞移植修复糖尿病小鼠胰岛功能的旁分泌机制及参与胰岛修复的信号通路.方法 取6只大鼠的前肢肱三头肌与后肢腓肠肌,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扩增大鼠肌源性干细胞,传至第4代用于移植.取40只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32只成功造模,取24只随机均分为3组:实验a组胰腺被膜下移植肌源性干细胞约2×106个,实验b组胰腺被膜下移植(LY294002(10umol/L)+MD-SCs2×106),模型对照组同法给予等量不含细胞的培养液.余8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血糖变化:移植后1周,实验a组血糖出现显著下降并一直持续下降至第4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细胞和胰岛β细胞数变化:移植后4周模型对照组胰岛数目仍较少,胰岛β细胞也较少,实验a组小鼠胰岛数目增加,胰岛β细胞数目也增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实验a组pAKT表达显著上调,加入LY294002后即使加入MDSCs后也不能上调pAKT.结论 肌源性干细胞移植在糖尿病大鼠胰腺被膜下对胰岛功能有修复作用.

  • TGF-β1诱导绵羊肌源性干细胞向平滑肌分化的研究

    作者:唐翔;李玢;丁静;朱兰

    目的 通过改良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绵羊MDSC,探索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绵羊肌源性干细胞分化为平滑肌的可能性.方法 取成年绵羊股四头肌细胞采用改良差速贴壁法(modified preplate technique)进行优化、分离、纯化获得绵羊级源性干细胞(MDSC).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CD44、CD34、CD31、CD45、CD14的表达;western bloting法检测干细胞标志物desmin表达情况鉴定MDSC.然后利用10 ng/mlTGF-β1诱导MDSC向平滑肌方向分化;随后利用Western bloting法检测诱导培养基处理的MDSC中平滑肌蛋白标志物c-SMA和calponin的表达;结果 通过对改良差速贴壁法成功分离出成年绵羊的肌源性干细胞(MDSC).流式细胞仪鉴定其干细胞标志物CD44、CD34阳性表达,同时CD31、CD45、CD14表达阴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MDSC中Desmin呈阳性表达.利用10 ng/ml TGF-β1成功诱导MDSC向平滑肌方向分化.诱导过程中,平滑肌特异蛋白αt-SMA和calponin在诱导细胞中的表达逐步上升.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差速贴壁法成功分离出成年雌性绵羊的肌源性干细胞(MDSC).并首次利用TGF-β1诱导羊肌源性干细胞(MDSC)成功向平滑肌方向分化.

  • Wnt/β-catenin信号途径促进肌源性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作者:张德龙;王伟;张力;李广;于光明;金秋

    目的 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在肌源性干细胞(muscle derived stem ceils,MDSCs)分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对照组单纯体外培养MDSCs;实验组采用丙戊酸(valproic acid,VA)诱导培养MDSCs分化为类神经细胞;抑制剂组在实验组的基础上采用Dickkopf-1(DKK-1)和sFRP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各组MDSCs的分化情况.RT-PCR检测MDSCs中Wnt3a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MDSCs中GSK-3 β、β-catenin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和抑制剂组MDSCs经VA诱导后出现神经细胞分化现象,抑制剂组分化水平明显低于实验组,对照组未见分化.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和抑制剂组Wnt3a mRNA和β-catenin表达水平增加,实验组明显高于抑制剂组.实验组和抑制剂组GSK-3 β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 MDSCs向类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被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阻断能够部分抑制MDSCs向类神经细胞分化.

  • 肌源性干细胞及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彪;刘福强;梅晰凡

    肌源性于细胞是成年动物或人肌肉组织中特有的多能干细胞,它可能参与多种组织的修复过程.通过对国内外近年来对肌源性干细胞及脊髓损伤与修复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从肌源性干细胞的名称、其生物学特性、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潜能及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述,推测肌源性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未来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 肌源性干细胞注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

    作者:李爱斌;王玲珑

    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注射疗法以其简便、安全、微创而广受欢迎,但由于注射材料的局限,该疗法近期效果好,远期效果较差.肌源性干细胞(MDSC)作为一种成体多能干细胞,不仅具有多种分化潜能,而且注射后可在宿主体内长久存在,无免疫原性及变应原性,能诱导分化成平滑肌而具收缩性,是理想的组织工程材料,其研究和发现为注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经当归补血汤干预的肌源性干细胞Wnt信号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作者:王丽帆;王晓玲;王溯源;左涌丽;汪涛

    目的:探讨在体外造血微环境中肌源性干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当归补血汤(DBD)载药血清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分离纯化并经流式细胞仪鉴定的MDSCs与BMSCs体外培养,根据实验需要随机分为6组进行药物干预,即空白对照组、共培养Wnt激动剂组、共培养Wnt抑制剂组、DBD+共培养组、DBD+共培养激动剂组及DBD+共培养抑制剂组.Real-time PCR检测各实验组MDSCs Wnt通路上下游节点基因Wnt3、Wnt3a、β-catenin及MDSCs增殖分化相关基因CyclinD1、C-myc、CD34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MD-SCs CD34、Sca-1阳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共培养Wnt激动剂组、DBD+共培养组、DBD+共培养激动剂组MDSCs较空白对照组生长密集且生长速度快,激动剂组聚团明显,共培养Wnt抑制剂组MDSCs增殖明显受到抑制.Real-timePCR检测结果显示:DBD+共培养激动剂组的Wnt3、CyclinD1、CD34 mRNA表达水平高,共培养激动剂组与DBD共培养组其次,空白对照组低.结论:当归补血汤载药血清作用于共培养体系下的肌源性干细胞,Wnt信号通路持续激活后,体外造血微环境中的MDSCs更易增殖并分化.

  • 大鼠肌源性干细胞植入糖尿病鼠胰腺后的存活能力及血糖调节

    作者:刘畅;刘福强;杨彪;梅晰凡

    背景:肌源性干细胞易于提取、分离及扩增,在特定条件下可分化为骨软骨、肌肉等中胚层组织细胞,还可以跨胚层分化为神经细胞等.目的:观察糖尿病鼠胰腺内植入的肌源性干细胞存活情况,及其调节血糖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4/09在辽宁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SPFNAF级新生5d龄SD大鼠31只,由辽宁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造模使用的链脲佐菌素为星隆达公司产品.方法:取5只大鼠的前肢肱三头肌与后肢腓肠肌,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扩增大鼠肌源性干细胞,传至第3代用于移植,临用前以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悬液进行转染.取20只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15只成功造模,取12只随机均分为2组:细胞移植组胰腺被膜下移植肌源性干细胞约2×106个,模型对照组同法给予等量不含细胞的培养液.余6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肌源性干细胞移植至胰腺后的存活情况.移植后大鼠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移植后1周,胰腺组织争网架样结构,表达较强的黄绿色荧光;4周后仍有荧光表达,但强度减弱.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移植前2d细胞移植组大鼠血糖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移植后4,8d,大鼠血糖浓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至移植后第4,8周大鼠血糖浓度明下降(t=-2.416-8.372,P<0.01).结论:肌源性干细胞移植后能在糖尿病模型鼠的胰腺部位存活,且一定程度上可下调大鼠血糖浓度.

  • 大鼠肌源性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

    作者:叶锦;靳风烁;陈锦;王鹏;梁培禾;聂志林;李黔生

    背景:要获得满足临床需要的肌源性干细胞,体外筛选和扩增已成为关键环节.目的:拟建立稳定高效的成年大鼠肌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方法.方法:成年SD大鼠麻醉后,无菌条件下取骨骼肌,采用Ⅺ型胶原酶、Dispase和胰酶消化法获得肌源性干细胞,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记录细胞生长曲线,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接种密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原代肌源性干细胞体积较小,贴壁缓慢,折光性较好,多呈球形、梭形或纺锤形,增殖缓慢.传代培养后,加入含体积分数为20%血清浓度的完全培养基,以1×109L-1密度接种时活细胞数量多,为适宜接种密度,传1~4代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为desmin(+),CD34(+),CD45(-),Sea-1(+),证实通过体外原代培养获得了高纯度的肌源性干细胞,并成功扩增.

  •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丹参注射液体外诱导肌源性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作者:曾祥一;王伟;孙亮;张力;曾令达

    背景:在干细胞异体移植时神经细胞的低存活率成为异体细胞移植失败的主要诱因.核因子kB是细胞信号传导的主要转录因子之一,参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目的: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丹参注射液联合诱导肌源性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情况,以及分化过程中核因子kB的表达.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基因水平实验,于2008-03/05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学实验室完成.材料:新生7 d龄SD乳鼠10只,由辽宁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为Sigma公司产品,丹参注射液购自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鼠肌源性干细胞,差速贴壁法和酶消化法纯化后接种于6孔板内.诱导组用含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DMEM预诱导24 h,更换培养液,洗涤3次,再加入含丹参注射液的无血清DMEM诱导5 h;对照组使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处理.主要观察指标: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神经丝蛋白、核因子kB抑制蛋白的表达.结果:诱导前肌源性干细胞未见神经丝蛋白表达,诱导后的神经元样细胞神经丝蛋白呈阳性表达.凝胶电泳及Westem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诱导前比较,诱导后对照组核因子kB抑制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诱导组核因子kB抑制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丹参注射液可联合诱导肌源性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核因子kB的活化被抑制.

  • 大鼠阴茎海绵体肌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及鉴定

    作者:许立军;钟隆飞;单玉喜;薛波新;陈岽

    背景:前期研究在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检测到了具有干细胞标志物及肌源性标志物的干细胞.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对大鼠阴茎海绵体肌源性干细胞进行分离及表型鉴定.方法:取2月龄SD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采用Ⅰ型胶原酶、胰蛋白酶消化分离组织,采用Preplate差速贴壁技术对细胞进行初步纯化,获得PP1~PP6贴壁细胞,并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荧光细胞化学鉴定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与结论:连续6步差速贴壁分离后,PP1~PP6细胞贴附能力逐渐减弱,PP6细胞两三天后开始贴壁形成圆形或梭形.流式细胞仪检测PP6细胞中干细胞抗原1(+)5.7%、胚胎抗原(+)2.6%、结蛋白(+) 41.2%.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显示仅有少量细胞分别表达干细胞抗原1和胚胎抗原,均散在分布,干细胞抗原1主要表达于胞浆,胚胎抗原主要表达于胞核,表达结蛋白的细胞聚集,数量较多,主要表达于胞浆;亦发现有极少量双阳性表达细胞,即干细胞抗原1/胚胎抗原、干细胞抗原1/结蛋白和胚胎抗原/结蛋白.PP1~PP5细胞中未检测到干细胞抗原1及胚胎抗原蛋白明显表达,但在PP6细胞中则检测到干细胞抗原1及胚胎抗原蛋白的表达.结蛋白在PP1~PP6细胞中的表达逐渐增强.提示在大鼠阴茎海绵体中发现具有干细胞及肌源性干细胞表型的细胞.

  • 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肌源性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吕丹;姜殿君;张庭深

    背景:肌源性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存在纯化、扩增、定向分化等难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作为生物活性因子的一员,因其生物活性的多效性而备受关注.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肌源性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4/07在沈阳医学院完成.材料:健康雄性Wister大鼠5只,由沈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珠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产品.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左前肢肱三头肌,采用酶消化法分离肌源性干细胞,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取第2代肌源性干细胞,分别用终浓度为6.25,12.50,25.00,50.00,100.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干预;以单纯加入200 μL生长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组,以加入200μL生长培养基+肌源性干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分别于培养24,48,72,96 h加入MTT溶液.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肌源性干细胞多呈Sca-1阳性反应,少数呈Desmin阳性反应.①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肌源性干细胞的促增殖效应: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对肌源性干细胞均有明显的促增殖效应(P<0.05);浓度为6.25-50.00 μg/L时促增殖作用随其质量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强(P<0.01),至50.00 μg/L时其促增殖作用接近顶峰.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不同培养时间点对肌源性干细胞的促增殖效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肌源性干细胞明显增殖,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出现显著促增殖效应(P<0.01)的时间为培养96 h.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肌源性干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一时间依赖性增加,50.00 μg/L与96 h为较佳的体外培养质量浓度和时间.

  • 兔肌源性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表型分析

    作者:张金明;何涛;冀晨阳;梁伟强;黄红军

    背景:骨髓间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具有巨大的分化潜力和优势,但对于再牛障碍性贫血或骨髓源性肿瘤等疾病的应用受限.现已发现肌源性干细胞具备与其相似的优越性,已引起相关领域研究者的注意.目的:观察兔肌源性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其进行表犁分析.设计、时间和地点:细胞体外观察,于2005-08/2006-03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研中心完成.材料:清洁级1.5月龄新西兰大向兔1只,增殖培养基为DMEM-LG+体积分数0.1胎牛血清+100 g/L马血清,融合培养基为DMEM-LG+2%胎牛血清.方法:兔麻醉后取大腿肌肉,采用差速贴壁Preplate技术分离培养肌源性干细胞,以Ⅺ胶原酶、disperse蛋白酶及胰蛋白酶分步消化,沉淀用增殖培养基重悬,接种在胶原包被的培养瓶中,该培养瓶为PP1.PP1于37℃、含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静置过夜,随后将悬液转移到另一个胶原包被的培养瓶,此为PP2.随后同法建立PP3,PP4,PP5,PP6.将PP6接种到6孔板进行融合实验,分为两组:一组使用增殖培养基培养,在汇合度超过50%后继续培养,不传代:另一组使用融合培养基进行培养,汇合度达30%时传代培养.主要观察指标:收集PP1-PP6,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法鉴定细胞表型.通过不同汇合度及不同浓度血清培养,检测PP6融合情况.结果:PP6细胞>80%为desmin+,>70%为Bcl-2+,>95%为CD45,提示为高浓度肌源性干细胞,随着纯化步骤的进行,α-SMA表达逐渐减弱,至高度纯化的PP6时已无α-SMA表达.PP6在高汇合度(>50%)或低血清(仅含2%血清)培养时,极易融合成肌管或肌细胞链,骨骼肌肌球蛋白呈阳性表达.结论:肌源性干细胞具有高水平表达desmin,Bcl-2,极低水平表达CD45,不表达α-SMA的生物学特性,在高汇合度或低血清培养条件下能够多向分化.

  • 体外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肌源性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

    作者:杨彪;杜成林;梅晰凡;刘畅

    背景:肌源性干细胞易于提取、分离及扩增,在特定条件下可分化为骨、软骨、肌肉等中胚层组织细胞,还可以跨胚层分化为神经细胞等,是组织工程临床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的理想种子细胞.目的:观察肌源性千细胞移植对脊髓半切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均进行脊髓半切损伤,伤后9 d,移植组于伤处移植体外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大鼠肌源性干细胞,而对照组仅注射等量PBS,于移植后1,2,3,4周用斜板实验和BBB评分测大鼠的运动功能,同时进行损伤脊髓取材、快速冰冻切片进行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与结论:所有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手术均成功.术后无动物死亡.肌源性干细胞移植后1周,移植组与对照组均有所恢复,斜板实验和BBB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4周移植组恢复明显较好,斜板实验和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后肢活动与前后肢活动的协调性明显优于对照组.荧光显微镜观察经诱导分化和基因标记的肌源性干细胞在损伤脊髓组织局部生长良好,并且有沿着脊髓神经束向头尾两侧迁移的趋势.提示脊髓半切损伤大鼠经肌源性于细胞移植后能在损伤脊髓组织局部长期存活并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肌源性干细胞移植对脊髓半切损伤大鼠有修复作用.

  • 他克莫司与肌源性干细胞联合应用对去细胞异体神经支架移植后神经再生和修复作用的影响

    作者:连霄飞;王伟;张力;张万里;刘新胜;王程越

    背景:肌源性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用于制备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他克莫司不仅具有抗免疫排斥的效果,还具有强大的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的作用.那么能否将两项因素与去细胞异体神经支架形成一个桥接体,既能抑制异体移植的免疫反应,又能有效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与修复?目的:采用理化联合处理方法制备去细胞异体神经支架,探讨肌源性干细胞与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联合应用对去细胞异体神经支架移植后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坐骨神经经脱细胞处理后形成异体神经桥接体.用100 pL微量注射器将含他克莫司与肌源性干细胞的凝胶注入异体神经支架,用以修复大鼠的坐骨神经缺损.3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切断其左侧坐骨神经造成10 mm的缺损.他克莫司+肌源性干细胞组、肌源性干细胞组、他克莫司组以注射植入后的异体神经进行桥接;对照组仅注入透明质酸凝胶.术后8,12周进行坐骨神经指数和神经电生理测定.术后12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和结论:在同一时点他克莫司+肌源性干细胞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恢复率、移植体及远段有髓纤维计数均优于其他3组(P<0.05).各组神经移植体粗细基本正常,表面大量血管分布,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他克莫司+肌源性干细胞组较其他3组再生神经纤维更加密集、排列规则整齐;移植体许旺细胞大量增殖,移植体中央及远段内的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直径高于肌源性干细胞组、他克莫司组,微束之间结缔组织少,接近于正常.说明肌源性干细胞和他克莫司联合应用促进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的神经再生与功能恢复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肌源性干细胞和他克莫司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是一对具有协同作用的因子.

  • 大鼠肌源性干细胞移植对失神经腓肠肌萎缩进程的影响

    作者:张庭深;赵建文;苏秋香;牛犁

    背景:目前,国内外有关肌源性干细胞移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肌营养不良性萎缩症方面,尚未见涉及将肌源性干细胞应用于失神经肌萎缩综合治疗的报道.目的:探讨大鼠肌源性干细胞移植对失神经腓肠肌萎缩进程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观察,于2007-02/2008-07在沈阳医学院完成.材料:成年健康雄性Wister大鼠19只,由沈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取3只大鼠,无菌条件下切取肱三头肌,体外分离培养肌源性干细胞,贴壁法纯化扩增.余16只大鼠均切断右后肢胫神经,建立失神经腓肠肌模型,分为2组:细胞移植组于已切断的胫神经支配的腓肠肌的内外侧注射经DAPI标记的肌源性干细胞悬液0.2 mL,模型对照组于相同位置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培养4周.主要观察指标:采用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测定反映肌张力的腓肠肌阈强度恢复率和适强度恢复率变化,通过电子天平计算肌湿质量残存率,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肌纤维横截面积残存率.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失神经腓肠肌的阈强度恢复率、适强度恢复率均明显降低(P<0.01,P<0.05),肌湿质量残存率、肌纤维横截面积残存率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肌源性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失神经肌萎缩进程有较明显的延缓作用.

  • 肌源性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现状

    作者:罗新;陆洋;陈翠平

    肌源性干细胞(MDSC)是存在于成体肌肉组织中具有良好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的干细胞,具多向分化潜能.在体外培养、扩增、克隆性分离后回植体内,可以增加肌肉、骨骼、膀胱等组织再生能力[1-3],修复损伤的组织或器官功能.

  • 新生大鼠肌源性干细胞的原代培养和鉴定

    作者:刘福强;刘畅;杨彪;梅晰凡

    目的 探讨骨骼肌源性干细胞体外培养、鉴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I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分离大鼠骨骼肌源性干细胞,经差速贴壁法纯化后,培养液中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分析肌源性干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蛋白细胞免疫荧光方法鉴定肌源性干细胞.结果 经过两步消化和差速贴壁后, 成功培养出高纯度的肌源性干细胞,细胞免疫荧光结果为desmin(+).结论 通过体外原代培养获得高纯度肌源性干细胞,结蛋白细胞免疫荧光可以对其早期鉴定,为组织工程的临床应用提供种子细胞.

  • 三维培养下化学方法诱导肌源性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研究

    作者:刘锐;刘畅;殷甜甜

    目的:用胶原支架材料构建三维培养体系,研究新生大鼠MDSCs跨胚层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团的可行性。方法取新生SD大鼠的骨骼肌进行MDSCs的分离、纯化,所得细胞用Desmin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将鉴定为MDSCs分为实验组胶原支架三维培养和对照组常规培养组,均采用化学法进行诱导,观察各组细胞形态,采取双硫腙( DTZ)染色鉴定胰岛素分泌细胞, RT-PCR检测诱导后细胞是否有胰岛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获得高纯度的MDSCs,经过诱导后2组均诱导出胰岛素分泌细胞,实验组可表达PDX-1、 Nestin、 Ins基因。结论胶原支架培养条件下,通过化学方法可诱导肌源性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7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