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成分输血对术中大出血患者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效果

    作者:钟燕玲;彭燕华;谢舒宁;孔惠敏

    目的:探讨不同成分输血对术中大出血患者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术中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01月至2018年07月,按照抽签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给予洗涤红细胞输注、对照组给予浓缩红细胞输注,各36例,且对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例、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两组输血前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输血后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而院内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洗涤红细胞输注用于术中大出血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即对调节性T淋巴细胞无明显影响,有利于改善预后.

  • 严重腹腔感染机体免疫失衡与中医虚实证型关系的研究

    作者:傅强;崔乃强;喻文立

    目的 研究严重腹腔感染所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免疫失衡特点与中医虚实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观察46例严重腹腔感染所致MODS,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针对病因及辨证治疗, 于入选后第1、3、7天测定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比值(IL-6/IL-10)、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HLA-DR)、T辅助淋巴细胞1/2(Th1/Th2比值)、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水平, 同时观察实证、虚实夹杂证、虚证等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结果 IL-6/IL-10比值在实证与虚实夹杂证各时间点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虚证第7天较第1天下降, 同期比较, 实证、虚实夹杂证、虚证IL-6/IL-10比值依次降低. HLA-DR水平在实证、虚实夹杂证、虚证依次降低, 实证及虚实夹杂证均未发现HLA-DR<30%的病例, 在虚证患者中, 第7天HLA-DR全部<30%,较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比值在实证与虚证前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第7天较第1天出现下降, 虚实夹杂证1周内无变化, 同期比较, 实证、虚实夹杂证、虚证Th1/Th2比值依次降低.Treg水平在实证与虚实夹杂证前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虚证第3天较第1天升高, 第3天与第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同期比较, 实证、虚实夹杂证、虚证Treg水平依次升高.结论 在严重腹腔感染所致MODS病理过程中, 反映机体促/抗炎细胞因子平衡的IL-6/IL-10比值及反映免疫功能的HLA-DR、Th1/Th2比值和Treg水平均能较为准确地反映中医虚实证型, 表现为实证、虚实夹杂证、虚证时, IL-6/IL-10比值、HLA-DR和Th1/Th2依次下降, 而Treg水平依次升高.

  • 阴阳虚损学说在判断腹部外科危重病患者炎症免疫状态及病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王娜;傅强;杜超

    目的 研究腹部外科危重病阴阳虚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炎症免疫反应以及转归预后的差异,探讨阴阳虚损学说在判断腹部外科危重病患者的炎症免疫状态,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和转归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45例2007年1月-2010年3月天津市南开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腹部外科危重病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阳虚组(82例)和阴虚组(63例).记录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平均动脉压等生命体征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测定患者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human leucocyte antigen-DR site,HLA-DR)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lymphocyte,Treg),统计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原发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组APACHEⅡ评分、脏器功能损伤数目、平均动脉压、HLA-DR、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高于阴虚组,体温、心率、呼吸、WBC、CRP及Treg低于阴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部外科危重病领域,原发病耗阳与伤阴的差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炎症免疫失衡状态等,阴阳虚损学说在临床中具有较强协助诊断及治疗的应用价值.

  • DC-CIK联合化疗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对其Treg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霞;丁慧芳;徐敏;邢健;鲁光;王椋;刘国强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影响.方法:42例M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20例,给予合适的化疗方案;联合组22例,除接受合适的化疗外,还给予DC/CIK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CI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周期后,联合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PS评分2.09,瘤细胞15.56%,β2微球蛋白11.36 mg/L,血清M蛋白26.58 g/L;24 h尿液轻链9.86 mg和肌酐120.33 μmol/L,而化疗组上述指标检测分别为:2.66、28.22%、17.52 mg/L、36.26 g/L、14.76mg和200.19 μmol/L(P值均<0.05).联合组CI4+CD25+/CD4+细胞数为3.54%、CD4+CD25+FoxP3+/CD4+CD25+比值为15.20%,均明显低于化疗组4.68%和27.55% (P <0.05).结论:DC/CIK免疫治疗可使CD4+CD25+Treg细胞活化增强,配合化疗可进一步清除残存的肿瘤细胞,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 Blimp-1表达低下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启慧;王健;林少汾;刘苏;薛红漫;陈纯

    目的:研究Blimp-1表达低下与Treg数量异常及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的关系.方法:以鼠源性IFN-γ联合白消安的方法建立AA小鼠模型,在不同建模天数取材并检测脾脏Treg数量,分选Treg并检测Prdm1的表达水平.结果:AA组小鼠的Treg数量较对照组低,且Treg减少程度与AA病情呈正相关(r=0.805);Prdm1表达水平越高,Treg/淋巴细胞比例越高,二者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543).结论:Blimp-1表达水平低下通过降低Treg增殖程度和减少Treg数量而介导AA发病和病情进展.

  • 中国HIV早期感染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变化研究

    作者:张子宁;胡斯文;徐俊杰;刘静;姜拥军;王亚男;尚红

    目的 研究1年以内感染HIV的感染者(早期感染者,EHI)体内CD+4 CD+25 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及其与疾病进展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51例HIV感染者,依据感染时间及CD+4 T淋巴细胞水平分为3组:EHI组30例、HIV组15例、AIDS组6例,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各组对象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用EDTA抗凝管采集全血,应用FACSAria流式细胞仪及Foxp3染色试剂盒,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分析EHI者及全部HIV感染者CD+4 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与CD+4T淋巴细胞数量、病毒调定点、病毒载量及淋巴细胞活化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 健康对照组、EHI组、HIV组及AIDS组CD+4C+25Foxp3+T淋巴细胞百分率逐级上升,其中EHI组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百分率[3.79(2.11~5.43)%]低于AIDS组[8.09(4.90~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9,P=0.022);EHI组CD+4 CD+25Foxp3+T淋巴细胞百分率与病毒调定点正相关(r=0.479,P=0.038),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55,P=0.011),与CD+3 HLA+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r=0.533,P=0.002).结论 中国EHI者CD+4 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百分率高与高病毒调定点及低CD+4 T淋巴细胞数量相关,提示CD+4 CD+25Fox3+调节性T淋巴细胞是加速HIV感染早期疾病进展的因素之一.

  • 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肾脏损害中的作用

    作者:赵风;王利华;李荣山;刘雪梅;乔晞;邵珊

    目的 观察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左肾摘除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皮下注射植物油,饮用蒸馏水,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皮下注射醋酸去氧皮质酮(DOCA),饮用1%氯化钠0.2%氯化钾盐水,生理盐水灌胃]、吗替麦考酚酯(MMF)组(皮下注射DOCA,饮用1%氯化钠0.2%氯化钾盐水,MMF灌胃),每组8只.监测各组血压,8周后比色法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液中CD4+ 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观察肾脏的病理改变,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叉头蛋白3(Foxp3) mRNA的表达及免疫印迹法检测Foxp3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MMF组血液中CD4+ 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比例[(12.7±1.9)%、(6.8±1.2)%比(5.0±0.6)%]、血清IL-10含量[(458.3±19.4)、(373.5±11.0)比(294.6±14.6)ng/L,均P<0.01]、肾组织Foxp3 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升高;24 h尿蛋白定量[(11.9±2.1)、(12.4±2.2)比(25.9±4.3)mg/24 h,P<0.01]降低.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肾小管损伤严重,MMF组肾脏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调节性T淋巴细胞参与了高血压所导致的肾脏损伤,免疫抑制治疗可能对高血压引起的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

  • 细胞免疫参数对结直肠癌的评估价值

    作者:李耀平;宋东;王艳峰;田志华;贾莉;苏文

    目的: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抗肿瘤免疫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0例未转移结直肠癌患者、100例伴有转移结直肠癌患者和10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4+、CD8+、NK、B、CD4+CD25High CD127low Treg、Th/Treg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分析差异.结果: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和非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组相比,CD4+CD25High CD127low Treg细胞升高(7.72%±2.20% vs 6.08%±1.47%,5.91%±1.55%,均P<0.05),CD4+ T细胞降低(34.04%±8.71% vs37.83%±7.62%,37.68%±8.89%,均P<0.05),Tb/Treg值降低(4.70±1.72 vs 6.47±2.54,6.81±4.09,均P<0.05).结直肠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CD8+ T细胞、NK细胞、B细胞三组两两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CD4十T细胞、Th/Treg值降低,CD4+CD25HighCD127low Treg细胞升高.

  • 人巨细胞病毒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宁观佳;陈漠水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探讨HCMV感染对冠心病患者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04至2014-05我院心血管内科诊治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86例,其中心绞痛患者46例,
      心肌梗死患者40例。另取我院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HCMV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调节性T淋巴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介素-10、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检测使用ELISA法。
      结果:冠心病组HCMV阳性率为7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5%(P<0.05)。冠心病组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例以及白介素-10、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分别为(3.32±0.73)%、(16.54±3.84)μg/ml、(28.91±4.38)μg/ml、(36.34±6.05)μg/ml,对照组分别为(6.38±1.42)%、(27.84±4.23)μg/ml、(9.12±2.12)μg/ml、(16.42±2.57)μg/ml,上述指标在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CMV阳性率为85.0%,显著高于心绞痛患者的60.9%(P<0.05)。心绞痛患者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例以及白介素-10、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分别为(4.24±1.03)%、(21.43±4.16)μg/ml、(20.55±3.43)μg/ml、(31.12±5.83)μg/ml,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2.06±0.52)%、(10.91±2.23)μg/ml、(36.58±5.72)μg/ml、(44.49±7.24)μg/ml,上述指标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冠心病患者中HCMV检出率高,HCMV感染可能通过免疫系统抑制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产生,并参与了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 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屠海燕;寿张飞;姜虹

    CD+4CD+25 Treg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是一类特殊的T淋巴细胞群体,其能够识别自身抗原并抑制自身反应性细胞的免疫反应,是自身免疫耐受不可缺失的一环,同时也可在炎症情况下抑制效应性细胞过度活化,防止免疫反应过强而对机体造成损伤.在CD+4CD+25 Treg 细胞缺失或功能障碍情况下,将导致机体发生自身性疾病,而在细胞过度活化情况下,则机体发生肿瘤的概率大为增加.故研究CD+4CD+25 Treg细胞对于临床疾病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1)CD+4CD+25 Treg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标志;(2)CD+4CD+25 Treg细胞理想的分离扩增方法;(3)分析其维持免疫耐受可能的分子细胞机制;(4)CD+4CD+25 Treg细胞在自身免疫疾病治疗、肿瘤免疫、以及移植排斥的防治等临床疾方面的作用.

  • 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风

    调节性T淋巴细胞是新发现的一类具有免疫负向调节作用的T淋巴细胞亚群,其在调节免疫平衡及维持免疫内环境的稳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参与了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为治疗肾脏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前景.

  • 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关系研究

    作者:兰孟东;马佩卿;赵红心;郎振为;沈冰;王培之;张亮;刀文彬;石晓虹;马志春;张福杰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淋巴结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分布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5例AIDS患者的淋巴结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病理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淋巴结组织中的PCNA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特异性标记物Foxp3进行检测.结果 35例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结中,1~4期分别有5、4、14和12例.所有淋巴结组织中均检测出Foxp3及PCNA的表达;在各期淋巴结病变中,Foxp3及PCNA的表达模式相似,在1、2期淋巴结病变中,阳性细胞数量较多,主要分布于滤泡间区和付皮质区;3、4期随着淋巴细胞的数量衰竭,其阳性细胞数量减少更显著.Foxp3与PCNA的表达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艾滋病患者淋巴结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随着淋巴结病变的进展和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其数量逐渐降低或耗竭.

  • 全身照射预处理供体对异基因大鼠肝移植的作用及对受体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作者:张业伟;严栋梁;卢思聪;王学浩;刘允怡

    目的 探讨全身照射(TBI)预处理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及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在诱导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以雄性Lewis、DA大鼠为供、受体,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同种肝移植组、自发免疫耐受组、急性排斥反应组.观察各组受体的生存时间及生存率,检测受体术后外周血中ALT、TB含量、Foxp3~+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和T细胞亚群上GITR的表达,检测受体术后第14天移植肝的病理变化和受体脾脏CTL杀伤活性.结果 自发免疫耐受组,术后经历短暂排斥反应终获得免疫耐受并长期存活.急性排斥反应组,在术后第17~21天死亡,与其他组相比,外周血血清中ALT、TB含量明显升高,而Foxp3~+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TBI预处理大鼠供肝致受体外周血中CD3~+ CD4~+ T细胞上GITR表达降低,CD3~+CD8~+T细胞上GITR表达增加,提高CTL的杀伤活性.结论 通过TBI清除供体大鼠肝移植物中携带的旁路淋巴细胞,致受体外周血中Foxp3~+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降低,而使CD3~+ CD8~+T细胞上GITR表达增加,共同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和耐受障碍.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过程中对调节性T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陈鸥;王建军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Cs)在去细胞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过程中对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质量为150~200 g、2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15只及雄性Wistar大鼠15只.手术切取SD大鼠的坐骨神经以造成坐骨神经缺损,同时利用切除的神经分离雪旺细胞.手术获取15条Wistar大鼠的坐骨神经,化学萃取法制备去细胞神经,并根据需要向去细胞神经中植入雪旺细胞和BMSCs.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去细胞神经组,采用去细胞神经移植修复缺损;去细胞神经+雪旺细胞组,采用植入雪旺细胞的去细胞神经修复缺损;去细胞神经+雪旺细胞+ BMSCs组,采用同时植入雪旺细胞和BMSCs的去细胞神经修复缺损.分别在移植前及移植后3、7、14d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SD大鼠尾静脉血标本中的T细胞亚群.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及同组内多个时间点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移植前去细胞神经组、去细胞神经+雪旺细胞组及去细胞神经+雪旺细胞+ BMSCs组受体SD大鼠CD4+、CD25+及CD4+ CD25+ Foxp3+T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移植后,各组3种T细胞比例均呈逐渐上升趋势,移植后14 d达到峰值,与移植前、移植后3d及移植后7d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移植后14d,去细胞神经组CD4+、CD25+及CD4+ CD25+ Foxp3+T细胞比例分别为(39.9±1.9)%、(9.15±0.17)%及(2.37±0.09)%;去细胞神经+雪旺细胞组CD4+、CD25+及CD4+ CD25+ Foxp3+T细胞比例分别为(41.0±1.7)%、(10.11±0.15)%及(2.47±0.05)%;去细胞神经+雪旺细胞组+ BMSCs组CD4+、CD25+及CD4+ CD25+ Foxp3+T细胞比例分别为(38.1±1.6)%、(8.19±0.13)%及(2.79±0.12)%,可见移植后14 d去细胞神经+雪旺细胞+BMSCs组的CD4+及CD25+T细胞比例均低于去细胞神经组和去细胞神经+雪旺细胞组(P均<0.05),而CD4+ CD25+ Foxp3+T细胞比例高于去细胞神经组和去细胞神经+雪旺细胞组(P<0.05).结论 在神经移植过程中,BMSCs具有增强免疫耐受的作用,其机制为BMSCs可增加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从而抑制免疫活性.

  •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OX40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方琪;李丽;蔡秀英;薛群;蒋建华;段晓宇;王达鹏

    目的 分析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协同刺激分子OX40表达及其对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调控作用,初步探讨OX40在MG免疫学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2例MG患者及38名健康对照的外周血OX40+CD4+T细胞、FoxP3+CD4+CD25+Treg表达水平,比较OX40表达在MG患者不同临床疾病状态、Osserman分型、临床绝对评分、胸腺病理类型等情况下的差异,并分析OX40对FoxP3+CD4+CD25+Treg细胞的影响.结果 (1) MG患者外周血OX40+CD4+T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MG患者OX40+CD4+T细胞百分比在发作或加重期高于缓解期(P<0.05);在临床绝对评分呈中、重度患者OX40+CD4+T细胞百分比高于轻度患者(均P<0.05);Osserman Ⅱ、Ⅳ型患者OX40+CD4+T细胞百分比高于Ⅰ型患者(均P<0.05);胸腺增生及胸腺瘤患者OX40+CD4+T细胞百分比高于胸腺正常患者(P<0.05,P<0.01).(3)MG患者外周血OX40+CD4+T细胞百分比与FoxP3+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0.843,P=0.01).结论 协同刺激分子OX40参与MG发病,可能通过抑制FoxP3+CD4+CD25+Treg细胞生成发挥作用.

  • 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理改变及其与淋巴结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性

    作者:郎振为;马佩卿;赵红心;兰孟东;刀文彬;张亮;沈冰;石晓虹;马志春;王培之;张福杰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淋巴结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分布及其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22例活检及13例尸体解剖的HIV/AIDS患者的淋巴结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病理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淋巴结组织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特异性标记物FoxP3进行检测.结果 35例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结中,1~4期分别有5、4、14和12例.所有淋巴结组织中均检测出FoxP3的阳性表达;在1、2期病变淋巴结内,FoxP3阳性细胞数量较多,分布于滤泡间区和副皮质区;3、4期随着淋巴细胞的数量衰竭,阳性细胞数量的减少更加明显.结论 艾滋病患者淋巴结中存在有CD4+CD25+调节性T细胞,随着淋巴结病变的进展其数量减少或耗竭.

  • HLA-G阳性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Treg的实验研究

    作者:崔桂玉;白剑;苗兰英;林大勇;刘鸿;李亚丽;刘喜成

    目的:研究HLA-G阳性的胎盘间充质干细在体外诱导Treg的产生.方法:从新生儿胎盘中分离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式将PEGFP-N1-HLA-G质粒转染到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中,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PEGFP-N1组和PEGFP-N1-HLA-G组,每组设置5个复孔,并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HLA-G的表达,将鉴定后的细胞与健康人外周血中CD4+的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24 h和48 h,并检测CD4+CD25+Foxp3+Treg占T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PEGFP-N1-HLA-G转染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表达HLA-G蛋白,与空白对照组和PEGFP-N1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HLA-G阳性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在与CD4+的T淋巴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培养24 h后,Treg细胞占全部T淋巴细胞的比例为(16.41±0.94)%,在培养48 h后,Treg细胞的占全部T淋巴细胞的比例为(16.46±0.59)%,与空白对照组和PEGFP-N1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LA-G基因修饰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有效的在体外诱导CD4+CD25+FoxP3+Treg产生.

  • 严重腹内感染致肠屏障功能障碍与免疫失衡的相关性

    作者:傅强;崔乃强;杜超;王娜;巩传勇;翁欣;曾宪民

    目的:研究严重腹腔内感染致机体免疫失衡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肠屏障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连续观察严重腹腔感染成年患者57例,按28 d预后结果将病人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全部病例采用综合治疗,分别于入住外科监护病房(SICU)后第1、3、7 d测定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比值、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HLA-DR)、T辅助淋巴细胞1/2(Th1/Th2)、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并同时记录患者的APACHE-II评分.结果:第1、3、7 d,存活组患者尿L/M逐渐降低,而死亡组逐渐增高(P< 0.05).存活组患者HLA-DR与Th1/Th2逐渐升高,Treg逐渐降低.死亡组患者HLA-DR与Th1/Th2逐渐降低,Treg逐渐升高.同时,死亡组患者各时间点HLA-DR与Th1/Th2均显著低于存活组,死亡组患者各时间点Treg均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尿L/M水平与HLA-DR及Th1/Th2呈负相关关系;而与Treg则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严重腹腔感染时出现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及严重免疫失衡,进行性加重的免疫抑制状态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并影响患者预后.

  • 帕金森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李凤舞;张佩兰;曹传海;邓为民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在帕金森病患者(PD)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改变,并探讨其在疾病进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PD患者28例,并依据改良的Hoehn&Yahr分级标准分为PD1(Ⅰ级)、PD2(Ⅱ级)和PD3(Ⅲ级)3个亚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3+CD4+、CD3+CD8+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Foxp3+)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百分率,并与正常对照组18例进行比较.结果:PD3亚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8+的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PD2和PD3亚组的CD4+Foxp3+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PD1亚组(P<0.05).结论:PD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8+和CD4+Foxp3+百分率改变导致细胞免疫失衡,可能参与了帕金森病的病理进程.

  • 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抑制性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凯源

    目的: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可通过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其中,通过促进免疫抑制性细胞趋化到肿瘤微环境中从而逃避机体的免疫反应,被认为是肿瘤免疫逃逸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了解这些免疫细胞及其抑制机体免疫反应的机制,利用药物阻断它们发挥抑制作用的通路,可以有效的阻止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防止肿瘤细胞的转移.

126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