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长抑素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肝损伤的治疗作用研究

    作者:刘娟;谭锋;欧阳明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经胰胆管逆行注射牛黄胆酸钠(TAC)建立AHNP肝损伤动物模型.将1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性手术组(NC组)、胰腺炎组(SAP组)以及奥曲肽治疗组(治疗组),每组各60只,分别于术后3h、6h、12h平均剖杀,测定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肝组织TLR2、4mRNA和细胞核转录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与NC组进行比较,发现胰腺炎组大鼠的TLR2和TLR4水平均在3h显著升高;同时肝组织中的细胞核转录因子在3h开始出现增长的势头,6h达到高峰;奥曲肽组的肝组织中的细胞核转录因子、TLR2和4mRNA三个时间点均比急性出血坏死性的胰腺炎组的偏低(P<0.05).结论:生长抑素能够控制Toll受体与细胞核转录因子的表达,进而减少炎症的发生,减轻肝损伤.

  • 肠道缺血再灌注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张越新

    目的:探讨肠道缺血再灌注(ⅡR)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AHNP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除外快速液体复苏的综合措施治疗,观察组给予包括快速液体复苏的综合措施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h、6h、12h、24 h、48h时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TNF-α、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h后,观察组TNF-α、IL-6水平逐渐升高,至12h时达峰值,此后又逐渐降低,与相应前一时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6h后,血清TNF-α、IL-6达峰值,除治疗6h后TNF-α、IL-6和治疗12h后IL-6与相应前一时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相邻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各时点,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道缺血再灌注进一步加剧了AHNP患者的早期炎症反应,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逐渐升高,至12h时达峰值,此后又逐渐降低.对于AHNP患者,早期可不必急于给予缺血再灌注,以避免加剧炎症反应.

  •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CT诊断及预后

    作者:陈学力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CT诊断及预后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3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进行CT扫描,并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CT影像学诊断后发现,30例患者均伴有胰腺体积增大等症状,与正常胰腺组织相比,该类疾病患者的出血区域CT值较高.结论: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进行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不仅能对该类疾病做出较为明确的诊断,更有利于后期疾病的治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并应用.

  •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护理

    作者:李红霞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护理提高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治愈率.方法:对15例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经密切监测病情及对症护理,2例术后并发症,死亡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对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护理,可提高治愈率.

  •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术后腹腔引流管道护理

    作者:常晓杰

    临床资料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30~40岁2例,41~50岁6例,51~60岁2例.血液淀粉酶测定(苏氏法)中,<400U 2例,400~1000U 2例,>1000U 6例.腹腔穿刺均为血性液体,穿刺液淀粉酶测定均>1000U.均有程度不同的休克.

  • 一氧化氮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肺组织Toll样受体2/4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琳;张磊;陈燕;郭兴军;杨俊;张景辉;田元;吴河水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肺组织Toll-样受体(TLR)2/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行胰胆管牛磺胆酸钠注射制造AHNP大鼠模型,动物分为假手术组、胰腺炎组和L-精氨酸(L-Arg)治疗组.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TLR 2和TLR 4 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胰腺炎组大鼠从3 h时肺组织TLR 2/4 mRNA表达开始增高,在12 h时肺组织TLR 2/4 mRNA表达达到峰值;同时肺损伤加重,肺组织TNF-α浓度升高,NO浓度逐渐降低(P<0.05).给予L-Arg治疗后,NO浓度明显升高,TLR 2/4 mRNA表达降低,肺损伤程度减轻,肺组织TNF-α浓度降低(P<0.05).结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肺组织内TLR 2和TLR 4 mRNA表达上调,肺组织损伤加重.NO可以明显抑制AHHN肺组织TLR 2/4 mRNA的表达,从而减轻肺损伤.

  • 脂质体介导的p65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作用

    作者:陈垦;王念林;龙友明;兰雷;王晖;林振和;刘学进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p65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NP)的作用.方法 72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胰腺炎组、脂质体组、ASODN组(20 OD/ml)、ASODN+脂质体组、随机ODN组,观察各组大鼠术后6 h及12 h胰腺病理、血清淀粉酶、血清IL-1、TNF-α、胰腺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变化.结果同假手术组相比,各处理组的血清淀粉酶活性、IL-1、TNF-α水平、胰腺组织NF-κB活性明显升高(P<0.01),但各处理组间的血清淀粉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同胰腺炎组相比,脂质体组和随机ODN组的胰腺病理评分、血清IL-1、TNF-α、胰腺组织NF-κB活性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ASODN组和ASODN+脂质体组的胰腺病理评分、血清IL-1、TNF-α、胰腺组织NF-κB活性下降(P<0.05),其中ASODN+脂质体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脂质体介导的p65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抑制ANP大鼠的血清致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胰腺病理,提示NF-κB在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性调控作用,其p65 ASODN可应用于AP的治疗.

  •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张爱萍

    目的:总结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科住院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6例,对其护理过程进行记录,并分析总结.结果:非手术治疗12例,手术治疗4例.治愈14例,死亡2例.结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密切观察和护理,可以大限度地降低病死率.

  • 微创坏死组织清除术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摘译)

    作者:徐青;王磊;龙志华;余微波;远丽

  • 不同时期手术治疗急性坏死胰腺炎疗效比较

    作者:张勇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采取手术治疗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效果的影响,以为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3年2月-2008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33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手术时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为发病后<3 d内手术,B组为发病后3~7 d内手术治疗.C组为发病>7 d后手术治疗,对所有患者根据其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术式进行手术治疗,同时期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等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经手术治疗后,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C组各项与A、B组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总体效果要优于A、B组.结论 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中,应对患者的各项炎症反应进行控制稳定后再手术,这样效果要好于其他时期,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 乌司他汀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作者:李夫民;史载祥;卜召祥;程书立

    目的 观察乌司他汀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轻型和重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汀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轻型和重型患者治愈率、显效率、进步率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治疗组治愈率轻型为30.0%,重型为37.5%,对照组治愈率轻型为13.64%,重型为14.29%.结论 乌司他汀对急性胰腺炎疗效明显.

  • 小剂量尿激酶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作者:邓祎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占急腹症的第3~4位,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近年来由于不少学者及临床医师在治疗方法上不断完善,使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预后大为改观.我院自1994~2003年采用在原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和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右)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38例,效果显著,现将治疗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 粉防己碱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大鼠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作者:秦大莲;余崇林;刘明华;李华;李亮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及胰腺组织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研究粉防己碱治疗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机制.方法胆胰管逆行加压注射4.5%牛磺胆酸钠制备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动物模型;ELISA法测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6 h后AHNP大鼠血清及胰腺组织IL-1,IL-6,TNF-α明显升高.60及30 mg·kg-1粉防己碱均可降低血清及胰腺组织内IL-1,IL-6及TNF-α的含量.结论粉防己碱对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与降低血清及胰腺组织IL-1,IL-6,TNF-α含量有关.

  • 内皮素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肾损害中的作用

    作者:王云帆;李海燕;刘国贞;陈瑞芬

    目的 了解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形成过程中血浆内皮素(ET)的水平及其在肾组织内的表达,探讨ET在AHNP肾损害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胰胆管内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Na-Tc),建立大鼠AHNP模型,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定位、半定量检测ET在肾组织中的表达部位和量的变化.结果 大鼠胰胆管内注射Na-Tc 3 h后,血浆ET显著升高(P<0.05),于12 h达峰值,持续到24 h仍保持较高水平.同时肾脏出现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病变逐渐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内皮细胞内ET的表达阳性,而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ET免疫组化染色有逐渐增强的趋势.结论 ET是AHNP时产生的一种内源性损伤因子, ET在AHNP肾脏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ET升高导致微循环障碍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可能是AHNP肾损害的发病机制之一.

  • 内源性一氧化氮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赵敏;陈瑞芬;周以键;王兴翠

    为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发病中的作用,胰胆管内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通过光镜观察胰腺的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胰腺微血管内皮细胞内eNOS的表达,用Western blot分析胰腺组织内 iNOS的表达.结果:诱导AHNP后5 min就出现胰腺微血管的病变,并伴有腺泡细胞凝固性坏死.随着时间的延长,上述病变加重.术后10 min,胰腺间质小血管内皮细胞表达eNOS开始显著增高(P<0.05),并随着疾病的发展而逐渐增高.术后5 min,胰腺组织内iNOS表达开始增高(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

  • 急性胰腺炎病因的病理学探讨

    作者:陈瑞芬;赵敏;王民;王小平;周以键;王珏

    胰胆管内逆行注射5.0%牛磺胆酸钠溶液,建立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模型,通过光镜普通染色、PTH染色及电镜超微结构方法,对诱导AHNP后5 min至6 h胰腺的病变及微循环的形态学表现进行观察,以探讨胰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发现:诱导AHNP后主要病变为:胰腺组织出血、坏死,白色血栓、微血栓及混合血栓形成;并且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病变加重.提示:胰腺炎的发生及发展与自身消化及微循环障碍有关.

  •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监测和护理

    作者:朱华清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腹部外科危重的疾病之一,其特点为起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早期对患者进行各种有效的ICU监测和护理,纠正内环境稳乱,把握手术时机,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本文对30例病历进行了ICU临床护理讨论.

  •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38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分析其所产生的并发症治疗方法,并采取合理方法进行预防.结果:35例患者应用手术治疗方法1例出现胰外漏,1例为麻痹性肠梗阻,3例发生死亡,致死原因是休克.3例为非手术治疗,2例好转,1例死于MSOF.通过有效的预防工作,能够避免出现大量并发症.结论:在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需采取合理方法进行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在并发症出现时,需采取合理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增加患者恢复机率.

  • 胰酶的激活在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张雪梅;陈海龙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病理上分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和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后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常伴有远隔器官的损伤或功能衰竭,其中急性肺损伤较为常见,表现为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膨胀不全等.

  • 血必净联合国产十四肽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30例疗效分析

    作者:倪浩亮

    目的:研究血必净联合国产十四肽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AHN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AHNP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国产十四肽生长抑素100μg,缓慢静脉注射后再予以250μg/h的速度静脉泵入,连续治疗7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记录患者就诊当日及治疗3 d及5 d后体液淀粉酶(淀粉酶检测试剂盒检测法);记录患者腹胀腹痛时间、恶心呕吐时间、禁食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腹胀腹痛时间、恶心呕吐时间、禁食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5±1.3) d 比(4.4±1.3) d,(3.6±1.0)d 比(5.1±1.1) d,(8.4±1.2) d 比(12.0±1.4) d,(4.9±1.4) d 比(7.1±1.7) d,(16.7±2.0) d 比(21.8±2.7) d,26.7%(8/30)比36.7%(11/30),均P<0.01]。结论血必净联合国产十四肽治疗AHNP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107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