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误诊误治杂志

临床误诊误治

临床误诊误治杂志

Clinical Misdiagnosis & Mistherapy 림상오진오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2-3429
  • 国内刊号: 13-110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4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误诊误治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陈晓红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陈旧性小儿肱骨内髁骨折延迟诊断一例

    作者:张朕;张树明;周密;朱泽兴

    目的:加强对小儿肱骨内髁骨折的认识,减少临床误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诊的陈旧性小儿肱骨内髁骨折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跌倒后左肘活动受限3月余入院,曾就诊于多家医院,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左肘关节脱位,后因左肘关节伸直受限在某院复查X线片发现左肱骨内上髁陈旧性骨折线,转我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及石膏托固定,随访3个月患肢功能部分恢复。结论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小儿肱骨内髁骨折的认识,仔细查体并行相关影像学检查,避免误漏诊影响患者预后。

  • 棘阿米巴角膜炎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

    作者:魏桂英

    目的:分析棘阿米巴角膜炎( acanthamooeba keratitis, AK)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例AK误诊病例资料。结果本例5个月前出现左眼结膜充血伴异物感、流泪等症状,发病前3周有同侧面部带状疱疹史,在外院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给予相应治疗症状无改善,且伴视力下降。入我院后初诊病毒性角膜炎伴细菌性角膜炎,但角膜溃疡刮片提示白细胞(+++),细菌、真菌培养以及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IgM检查均阴性。后再次行角膜溃疡刮片检查发现有棘阿米巴滋养体生长,诊断为AK,给予甲硝唑、氟康唑等治疗。病程中进一步合并细菌感染,给予相应药物及手术治疗痊愈,随访1年无复发,眼压正常,视力4.0。结论临床对于细菌及真菌检查阴性,顽固性角膜炎患者应考虑AK的可能,并及时行相关实验室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以减少误诊。

  • 老年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误诊为肺炎并心力衰竭

    作者:张凤霞;赵澐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MPA)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MPA误诊病例资料。结果本例74岁女性,因咳嗽、咳痰1周,加重伴胸闷、气促3 d入院。经追问病史、查体并结合CT等检查初诊为肺炎、心力衰竭。患者病程中逐步出现贫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尿蛋白阳性,肾功能异常,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阳性,确诊为MPA。给予甲泼尼龙及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好转。结论老年女性MPA临床少见,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上对多器官受累、贫血、肾功能受损者要及时行ANCA等相关检查,以避免误诊。

  • 攀枝花市某医院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杨蓉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3年住院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450例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450例痰标本病原菌培养阳性343例(76.2%),共检出病原菌367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71株(19.3%),革兰阴性杆菌272株(74.1%),真菌24株(6.5%)。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的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及红霉素均高度耐药,但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均不耐药。结论我院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医生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北京市某医院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燕;贾琦;高惠红;闫玉琴

    目的:分析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11月在北京市隆福医院呼吸科住院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438例痰标本培养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438例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39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6株(57.7%),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25株(31.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41株(10.5%),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及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低。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全部敏感。结论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细菌耐药性严重,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

  • 乳腺可视化触诊成像系统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许以兰;花雪琴;徐英美;王立君;曹冰

    目的:探讨乳腺可视化触诊成像系统( SureTouch )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健康体检发现的乳腺肿块患者110例,均经SureTouch、B超、钼靶X线检查。回顾分析其影像检查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比较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经病理证实,110例中乳腺癌63例,良性肿块者47例。 ROC曲线下面积SureTouch为0.887, B超为0.863,钼靶X线为0.821。 SureTouch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873、0.766、0.827,检查灵敏度显著高于钼靶X线检查(χ2=2.478,P=0.008),与B超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21,P=0.051);检查特异度低于B超检查(χ2=3.027,P=0.046),与钼靶X线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70,P=0.056);检查准确度显著高于钼靶X线检查(χ2=3.487,P=0.026),与B超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86,P=0.063)。 SureTouch联合B超或钼靶X线检查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一检查。结论 SureTouch有望成为乳腺疾病辅助检查的又一重要手段。 SureTouch联合应用B超或钼靶X线检查,可进一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

  • 博来霉素族药物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

    作者:薛洪源;闫成;蔡长春;杨涛;刘佳;曹昱

    目的:总结分析博来霉素族( Bleomycins, BLMs)药物平阳霉素( Pingyangmycin, PYM)、博来霉素( Bleo-mycin, BLM)发生过敏性休克( anaphylactic shock, AS)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博来霉素(Bleomycin)、争光霉素、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anaphylaxis)等”为关键词,检索1976-2014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NKI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及 SD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关于PYM、BLM所致AS的文献,对患者基本情况、原发疾病、使用方法、行皮肤试验与否、AS发生时间、转归等情况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59篇,其中发生AS 87例,37例为脉管性疾病,50例为恶性肿瘤。应用BLM 18例发生AS后死亡15例,应用PYM 69例发生AS后死亡14例。恶性肿瘤患者使用BLM和PYM治疗发生AS后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3% vs 37.50%,χ2=9.742,P=0.020);使用PYM治疗恶性肿瘤发生AS后病死率高于治疗脉管性疾病(37.50% vs 5.41%,χ2=10.929,P=0.010)。使用BLMs后,初次用药即发生AS的概率在恶性肿瘤与脉管性疾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55% vs 38.24%,χ2=1.7492,P=0.181)。 AS多发生在用药后,且多在60 min内发生(70.59%)。结论临床在使用BLMs药物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用药时不宜大剂量使用,严格控制累积剂量,不应因皮肤试验阴性、多次使用未发生过敏反应而忽视AS的发生。

  • 2007-2014年我国药物性急性肾损伤文献调查与分析

    作者:王俊锋

    目的:调查了解致急性肾损伤( acute kidney injure, AKI)的药物种类,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以“急性肾损伤”、“药物不良反应”为自由词检索2007-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84篇,对每篇文献记录的致AKI药物种类及例数进行统计及汇总。结果84篇文献累计报道药物性AKI 1152例,其中综合病例报道1103例、个案报道49例。致AKI的药物,按病例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喹诺酮类抗生素(212例)、利尿剂(163例,主要为甘露醇)、中草药(145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141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40例)、抗结核药(63例)、非甾体类抗炎药(59例)、抗病毒药(56例)、多肽类抗生素(55例)、林可酰胺类抗生素(41例)等。16篇叙述有预后的文献中,累积病例688例,其中657例经停药、对症等处理肾功能恢复正常,19例发展为慢性肾衰竭需透析治疗,12例死亡。结论致AKI的常见药物为喹诺酮类抗生素、利尿剂、中草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结核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病毒药、多肽类抗生素、林可酰胺类抗生素,临床医生在使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应高度警惕AKI,合理掌握适应证和个性化用药原则,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 阿德福韦酯致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及低血磷性骨软化症

    作者:蔡伟森;席佳韵;蒋娴;王志;张秀花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致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及低血磷性骨软化症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应用阿德福韦酯后并发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及低血磷性骨软化症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服用阿德福韦酯,半年后渐出现双下肢乏力、双足跟痛,逐渐加重并向心性发展,3年后出现阵发性抽搐以致不能行走,在各级医院多个科室就诊,先后误诊为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型颈椎病等。转我院后查血磷、血尿酸降低,碱性磷酸酶及骨代谢标志物升高,肾性糖尿;X线检查提示骨软化症,考虑阿德福韦酯所致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及低血磷性骨软化症。停用阿德福韦酯,予对症治疗及理疗,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结论低剂量阿德福韦酯可引起可逆性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及低血磷性骨软化症,应注意与骨质疏松和脊柱退行性变相鉴别,及时诊断并停药是治疗的关键。

  • 头孢唑林钠致药物性肝炎及大疱坏死性剥脱性皮炎

    作者:张春梅;李庆华

    1病例资料女,51岁。因发热10 d,恶心、呕吐伴腹泻1周入院。患者入院前10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2℃),伴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就诊于当地医务室,给予头孢唑林钠静脉滴注治疗,次日周身出现皮疹,就诊于乡医院,输液治疗1 d(用药不详)无改善。7d前转县医院,经对症治疗(具体用药不详)仍无效,转院后次日出现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排水样便每日3~4次。1d前转某省级医院,查血白细胞6.2×109/L,血小板19×109/L;便常规:镜检少量红、白细胞,隐血试验(+++);凝血酶原时间20.3 s;白蛋白18.8 g/L,球蛋白13.8 g/L,丙氨酸转氨酶1515 U/L;载脂蛋白 A 0.64 g/L;血钙2.05 mmol/L,血糖7.92 mmol/L;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均(-)。

  • 碘海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

    作者:付燕;刘红娜;侯云生

    1病例资料男,40岁。因发现左侧腮腺区肿物6年,疼痛1周入院。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耳垂下腮腺区肿物,无压痛、破溃及其他不适。近年肿物增大至拳头大小,无闭眼露白及示齿口角偏斜,未予正规诊治。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腮腺区疼痛,来我院就诊,以腮腺肿物收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8/min,呼吸18/min,血压110/73 mmHg。左耳垂下软组织肿胀,可触及一10 cm ×9 cm ×5 cm大小肿物。次日行颈部增强CT 检查,检查前静脉注射碘海醇70 ml,注射及检查过程顺利,检查后嘱患者在等候区观察,5 min 后诉上腹部不适、头晕、恶心,立即取平卧位,随即出现黑蒙、牙关紧闭、周身大汗,即刻建立静脉液路后送入急诊科。即刻吸氧,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19/min,血压59/38 mmHg。意识模糊,口唇轻度发绀。予肾上腺素0.5 mg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静脉滴注。建立第二条静脉液路,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及羟乙基淀粉500 ml快速静脉滴注,血压回升不理想,再予多巴胺8μg/( kg·min)微量泵持续泵入,15 min 后血压升至92/52 mmHg,心率减慢,逐渐减少多巴胺用量至停药,1 h后测血压112/67 mmHg,心率92/min,患者主诉不适症状缓解,送患者安全返回耳鼻喉科病房。

  • 单克隆抗体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潘博宇;王荷花;陈孝平

    单克隆抗体(单抗)指由一个识别单一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所分泌的高度均一性的特异性抗体。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绵羊红细胞抗体,又能进行“永生化”地分裂繁殖,从而创立了单抗杂交瘤技术。目前,依据该原理制备的单抗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等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肿瘤靶向药物研究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目前,已有大量的抗肿瘤单抗药物处于临床前与临床研究阶段,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阿伦珠单抗等。与手术、化疗、放疗三大传统疗法相比,单抗治疗肿瘤具有特异性强、可定向结合靶细胞、不损伤正常细胞、不良反应小等优点[1]。笔者复习近年文献,就单抗在肿瘤临床研究与治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海外医学文献荟萃

    作者:罗勇

    美国1996-2010年成人急性支气管炎抗生素处方率调查摘译:40多年前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对于急性支气管炎抗生素治疗无效,这一临床试验结果虽然至今未被推翻,然而据调查1980-1999年美国医生对于急性支气管炎的抗生素处方率仍为60%~80%。近15年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一直在努力呼吁减少对于急性支气管炎抗生素的处方率,然而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美国1996-2010年对于急性支气管炎抗生素的处方率仍然居高不下,达70%左右。美国《医疗保健疗效数据和信息总汇》( Healthcare Effective-ness Data and Information Set)自从2005年以来一直在声明和强调:急性支气管炎抗生素的处方率应该为0%。

  • 经直肠超声检查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局限性

    作者:张春东;唐杰;李秋洋;王菲

    前列腺癌是威胁世界男性健康的主要疾病[1],近十年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提高了近5倍[2]。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早期局部前列腺癌的5年存活率可达100%,但晩期前列腺癌5年存活率降至28%[1]。因此,早期诊断成为提高前列腺癌患者存活率的关键。临床筛查前列腺癌常用直肠指诊(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DRE),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检测和经直肠超声检查(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 TRUS)3种方法。 DRE与PSA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较差;TRUS技术于1968年由Watanabe等[3]首次报道,近半个世纪以来不断改善,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前列腺癌病理组织学特点、各种检查方法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临床科室、影像科对检查方法选择不当等原因,误漏诊病例屡见不鲜。本文就目前各类TRUS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局限性作一综述,以便帮助临床更好地选择检查方法,减少前列腺癌的误诊。

  • 心血管病运动康复研究进展

    作者:苏锡铭;李俊峡

    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是全球成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在中国CVD占总死因的40%[1-3]。目前CVD已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对CVD的认识已不仅满足于治疗,而是要求全面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以运动为核心的康复治疗渐成为CVD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4]。心脏运动康复起源于1944年, Levin主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解除严格卧床休息,开始实行“椅子疗法”。1964年WHO将心脏康复定义为使心脏病患者的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达到佳状态措施的总和,通过患者自身的努力,在社会中维持正常角色地位并积极生活。20世纪70年代Wenger做了大量系统工作,提出第一期心脏康复治疗方案,得到美国心脏病学会的肯定。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综合性心脏康复方案成为CVD医疗的组成部分[5]。我国
      1991年成立了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6]。《美国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项目指南》(第3版)对心脏康复定义为:心脏康复是涉及医学评价、处方运动、心脏危险因素矫正、教育、咨询和行为干预的综合长期程序,以减轻心脏病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减少梗死和猝死的危险,控制心脏症状,稳定或逆转动脉硬化过程和改善患者的心理和职业状态[7]。心脏运动康复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目的在于促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5]。为全面了解CVD运动康复的国内研究现状,笔者复习近年相关中英文文献,综述如下。

  • 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月亮;尹文

    限制性液体复苏亦称低压性复苏或延迟性复苏,是指机体处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时,通过控制液体输入的速度,使机体血压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直至彻底止血。当患者受伤出血后应尽量缩短至手术止血时间[1],从发生失血性休克到接受手术止血的时间段内,为保证患者组织器官氧供,液体复苏无疑是重要的治疗策略。近年来,随着对休克病理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其可有效降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NF-κB的活性及mRNA的表达,抑制炎性反应,并可使细胞介导的免疫抑制快速恢复,明显减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发生的概率,有效改善此类患者免疫功能;同时可减少出血量、减轻酸中毒,避免过度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休克期组织器官的灌注和氧供,再加上尽快止血或损伤控制性手术,从而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近年有关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较多,进展较快,本文复习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 血液稀释对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脑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张战波;王力军;范立斌;刘彩霞

    目的:观察血液稀释对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30只,常规方法造模,分为脑外伤组、单纯休克组及脑外伤合并休克组各10只。观察3组造模成功后和补液后15、30及45 min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含量、血红蛋白及脑组织氧分压。结果3组血氧饱和度不同时点组间及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液完成后15、30及45 min时,单纯休克组及脑外伤合并休克组血红蛋白、血氧含量及脑组织氧分压较造模成功后明显下降(P<0.05),但不在输血范围,且以补液后15 min下降明显,30及45 min后恢复;造模成功后脑外伤合并休克组脑组织氧分压均低于其余两组(P<0.05,P<0.01);单纯休克组及脑外伤合并休克组与脑外伤组补液后相同时点比较,仅脑组织氧分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脑外伤合并休克组较单纯休克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后即使正规补液也可能会加重缺氧性脑损伤。

  • CD4+ CD25+ T细胞在脂多糖诱导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小鼠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王彦军;高蕊;贾文元;李伟民;尹文

    目的:探索CD4+CD25+ T细胞在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小鼠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BALB/c小鼠,以LPS 9.0 mg/kg腹腔注射制备小鼠MODS模型作为建模组(60只),对照组小鼠(10只)同法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应用流式细胞术在第2、5天分别检测两组小鼠体内CD4+CD25+ T细胞水平;选择180只小鼠,于-2 d分别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IgG1及200μg Anti-CD25 mAb,再于0 d注射LPS分别建立LPS组、IgG1+LPS组和Anti-CD25 mAb+LPS组小鼠模型,每组60只,计算各组CD4+CD25+ T细胞百分比,并取各组小鼠肺脏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细胞学改变;再建立LPS组小鼠54只,IgG1+LPS组小鼠34只,Anti-CD25 mAb+LPS组小鼠32只,观察3组小鼠的生存率。结果建模组小鼠CD4+CD25+ 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在2 d时下降(t=2.873, P=0.006),在5 d时上升(t=2.963,P=0.004)。Anti-CD25 mAb+LPS组注射LPS后2 d、5 d CD4+CD25+ T细胞比例均下降,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肺组织HE染色结果提示中和CD4+CD25+ T细胞会加重LPS诱导MODS小鼠的肺部损伤,并增加小鼠的死亡率。结论 CD4+CD25+ T细胞在LPS诱导的MODS中起保护作用。

  • 咸阳市围生期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情况及干预措施

    作者:郭彦孜;张淑荣;何平;冯爱民;安县朝;尚小轶;李晓燕

    目的:探讨围生期先天性心脏病(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的发生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咸阳市两家市级医院引产或分娩的24757例围生儿CHD筛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筛查出CHD 496例。围生期CHD发生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CHD分类前3位依次为动脉导管未闭(42.94%)、室间隔缺损(20.36%)、房间隔缺损(14.52%);复合CHD共104例(20.97%),以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4.64%)及法洛四联症(2.42%)居多,其中复杂CHD 57例(11.49%)。21例还合并其他先天畸形。随孕母年龄的增加,围生期CHD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孕母年龄<20岁及≥35岁CHD的发生率高。结论加强围生期CHD监测并制定干预措施,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 高血红蛋白血症致脑梗死诊治分析

    作者:朱凌;尹榕

    脑梗死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吸烟、心房颤动、血清脂蛋白水平增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血栓前状态、易栓症等[1]。我科近年收治1例中青年脑梗死,既往无明确的脑梗死高危因素,全脑血管造影术也未见血管异常改变,经追踪随访,考虑与高血红蛋白血症相关。现回顾临床资料如下。

  • 降钙素原在诊断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性发热的临床意义

    作者:步建立;杨云龙;孙成;尹豫;王宇清;张卫平;刘长安;薛宏源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roealeitonin, PCT)在诊断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性发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骨科内置物术后发热患者56例,按诊断标准分为非感染发热组32例和感染发热组24例,均于术后发热当天及发热第3天采血查C反应蛋白( CRP)及PCT水平,并对CRP及PCT诊断术后感染性发热的真实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发热当天和发热第3天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0.25 ng/L为临界值,发热当天及发热第3天血清PCT诊断术后感染性发热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CRP高。结论 PCT在鉴别骨科内置物术后发热性质方面较CPR更具有临床价值。

  • 腹股沟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伴肺部浸润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蒋爱军;姚元虎;王建设

    目的:探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腹股沟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伴肺部浸润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双侧腹股沟无痛性肿块入院,外周血嗜酸粒细胞0.384,嗜酸粒细胞计数3100×106/L。胸部CT平扫示两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斑片状高密度影。右侧腹股沟肿块活检病理报告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术后行局部放疗及口服类固醇激素治疗,腹股沟和肺部病变明显消退,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基本恢复正常。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对颌面部和腹股沟肿块伴外周嗜酸粒细胞增多者应高度警惕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确诊需行活检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确诊后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放疗、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良好。

  • FEV1/FVC<0.7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准确性Meta分析

    作者:徐蓓峥;罗勇;潘曙明;葛晓莉;庞宇峰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评估1 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0.7(GOLD标准)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可靠性。方法以FEV1/FVC和(或)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和(或)1 s用力呼气量、LLN和(或)正常值下限为检索词,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1966年1月-2012年9月收录的关于GOLD标准和正常值下限( LLN)标准诊断COPD的中英文文献,对符合相关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 5.1和Meta-DiSc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本次检索共命中1877篇文献,其中纳入6篇,共47092例患者。纳入文献采用GOLD标准诊断COPD的森林图显示:灵敏度0.90[95%可信区间(CI):0.89,0.90],特异度0.92(95%CI:0.91,0.92),阳性似然比14.55(95%CI:9.22,22.97),阴性似然比0.06(95%CI:0.03,0.15),诊断比值比259.12(95%CI:150.76,445.37)。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827,Q值为0.9424。对其中两篇描述年龄对GOLD标准诊断气流受限的文献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及诊断比值比进行性下降。结论总体来说,FEV1/FVC<0.7作为COPD的诊断标准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误诊率进行性升高。

  • 血清钾危急值的评价研究

    作者:佟威威;佟广辉;刘勇;卢丽萍;秦晓松

    目的:探讨建立血清钾危急值报告制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检验科2012年1-6月血清钾检测资料,以3.0 mmol/L为低血钾危急值界限值,6.0 mmol/L为高血钾危急值界限值,对报告的血清钾危急值患者进行临床追踪随访,记录患者分布情况,以及住院患者血清钾浓度分布情况、不同程度高钾血症及低钾血症患者的病死率、临床医生采取干预措施的时间。结果114871例次检测中共有2240例次(1.95%)血清钾检测达危急值,以住院患者为主。其中血清钾低危急值患者617例,高危急值患者201例,共死亡120例,病死率10.51%,低、高钾血症患者中分别以血清钾<2.50 mmol/L和>6.50 mmol/L者病死率高;且低钾或高钾程度越严重的患者临床医生给予有效干预措施的时间越短。结论建立血清钾危急值报告制度对危险性电解质紊乱的临床救治、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误诊一例报告

    作者:陈孝辉

    1病例资料女,51岁。因巩膜、皮肤黄染并尿黄半个月,加重1周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巩膜、皮肤黄染并尿黄,近1周加重,伴食欲缺乏、恶心、乏力。急诊查血白细胞5.63×109/L,血小板87×109/L;尿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 ALT )603 U/L,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766 U/L,总胆红素( TBIL )130.5μmol/L,直接胆红素( DBIL )97.7μmol/L,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625 U/L,碱性磷酸酶( ALP )371 U/L。腹部B超示:肝颗粒增粗,胆囊炎性变,胆囊多发结石,胆囊壁胆固醇结晶,脾大;双肾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胆囊炎、胆结石,予左氧氟沙星及替硝唑静脉滴注,治疗效果不佳,收入院。查体:巩膜、周身皮肤黄染,无皮疹、皮下出血、结节、水肿,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柔软,无包块,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Murphy征(+),肝、肾区无叩击痛。腹部CT示: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密度均匀;胆囊不大,内密度欠均匀,可见类圆形混杂密度影,胆总管无增粗,脾大;心脏旁结节。 CT报告:胆囊结石,胆囊炎;脾大;心脏旁结节影(增大淋巴结?)。尿常规:红细胞30/μl,白细胞(±),胆红素(++);便隐血试验(+);肝功能示:ALT 424 U/L, AST 434 U/L,总蛋白( TP )59.4 g/L,白蛋白(ALB)28.9 g/L,白蛋白/球蛋白比例0.95,TBIL 109.1μmol/L,DBIL 89.2μmol/L,ALP 297 U/L,γ-GGT 531 U/L;IgG 17.40 g/L, IgM 3650 mg/L, C30.5 g/L,C40.05 g/L;抗核抗体(ANA,胞浆型)1∶320,C 反应蛋白( CRP)、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葡萄糖( GLU)、血尿淀粉酶均未见异常。入院诊断为梗阻性黄疸,予多烯磷脂酰胆碱、维生素B6、维生素 C 及复方甘草酸苷等保肝治疗5d无效,复查腹部B 超提示肝硬化。再次分析病情,结合免疫功能和肝功能异常,考虑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进一步查血清抗线粒体抗体( AMA)阳性,确诊PBC。予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2周后症状及血生化指标均好转。继续治疗6周,复查 ALT 72 U/L, AST 76 U/L, TBIL 50.6μmol/L, ALP 180 U/L,γ-GGT 102 U/L,病情缓解出院,继续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目前尚在随访中。

  • 小肠憩室误诊为Crohn病原因分析

    作者:张翠芳;王会影;张瑞星

    目的:加强对小肠憩室临床特点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小肠憩室误诊Crohn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腹痛10个月,加重伴贫血1月余入院,外院多次误诊为肠梗阻、肠炎,予相应治疗无好转。以腹痛及贫血原因待查收入我院,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病因后诊断为Crohn病,予美沙拉秦肠溶片治疗好转出院,此后因心慌、气短、腹胀、腹痛多次入院,以小肠炎症性相关疾病长期服用美沙拉秦肠溶片及对症治疗,病情反复,后经剖腹探查、术后病理证实为小肠憩室,行手术治疗,切口愈合后出院。随访2年,未再出现腹痛,贫血纠正。结论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小肠憩室的认识,当临床遇及原因不明反复出现的腹痛、贫血、肠梗阻表现者且治疗效果欠佳时,应当想到此病的可能;双气囊小肠内镜检查有助于小肠憩室的诊断。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误漏诊原因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嵘;施娜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的误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BC误漏诊病例资料。结果本文两例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黄疸、腹胀,病史分别为6个月和1年余,曾在外院及我院就诊,例1误诊为酒精性肝硬化,例2漏诊。入我院后经查抗线粒体抗体( AMA)阳性,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确诊PBC,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功能指标好转,黄疸减轻。结论对于考虑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应注意PBC的可能,尽早行AMA和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以减少误漏诊。

  • 胃食管反流病漏诊一例原因分析

    作者:张玲慧;武静蕊

    1病例资料女,31岁。未婚。以恶心、呕吐4 d入院。4 d前患者受凉后出现恶心、呕吐,当地卫生院以胃肠型感冒治疗无好转,转我院。既往体健。末次月经时间为发病前1周,排除妊娠。门诊查血白细胞11.5×109/L,尿糖(+++),尿酮体(++),血糖20.5 mmol/L,血酮6 mmol/L,尿素7.3 mmol/L,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 )收入院。查体:血压90/60 mmHg。双肺呼吸音稍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5/min,可闻及早搏1~2/min,未闻及杂音;腹平坦,上腹部压之不适,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入院诊断为DKA,予小剂量胰岛素及补液治疗,4 d 后血糖7.5 mmol/L,余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但恶心、呕吐症状无好转。请消化内科医师会诊,考虑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予禁食水、保护消化道黏膜、胃肠外营养等对症治疗2 d,恶心、呕吐症状明显好转。行胃镜检查报告:反流性食管炎(C级);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糖耐量试验(+)。补充诊断:2型糖尿病;GERD。在调整血糖的同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促胃动力药,治疗20 d 后恶心、呕吐症状完全消失,血糖平稳,出院。

  • 腹膜恶性间皮瘤延迟诊断一例分析

    作者:蒋妮;郭庆红;王军;陈启明;李月月;陈青锋

    目的:提高腹膜恶性间皮瘤( peritoneal malignant mesothelioma, PMM)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MM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以进行性腹胀为主诉,入院发现腹水,腹水检查提示性质介于渗出液和漏出液之间,多次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未见恶性细胞,血清肿瘤标志物轻度异常,结合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提示结核性腹膜炎,建议行腹腔镜探查,患者拒绝遂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后出院。1个月后症状加重,腹水增多,经腹腔镜探查并大网膜活检病理证实为PMM,确诊后1月余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对不明原因腹水,尤其伴网膜弥漫性肿胀者应考虑PMM的可能;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阴性时,应考虑腹腔镜下大网膜活检病理检查,以及早诊断。

  • 急性中毒378例临床分析

    作者:邓春圣;刘谦民;李锦安;刘仲学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为提高急诊诊治成功率以及建立及时有效的中毒预警监测系统提供数据。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急诊收治的378例急性中毒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女性稍多于男性,以21~30岁年龄段者多;中毒原因以饮酒或服药过量为主,其次为轻生;中毒途径中常见为经消化道,其次为经呼吸道、经皮肤、经静脉。终痊愈或好转出院358例,死亡10例,急诊自动放弃治疗或自动离院10例。结论急性中毒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快速性和高度致命性等特点,急诊科应加强对急性中毒的监测及诊治水平,努力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及抢救治疗成功率。

  • 2014年中国海蜇蛰伤救治专家共识

    作者:张重阳;孟庆义;邱泽武

    海蜇(通常指包括海蜇属种类在内的大型水母)是一种有毒的海洋生物,其触手上有大量刺胞,刺胞内含有毒液。因为海蜇在海水中透明,游泳者很难辨别,故容易被海蜇蛰伤。近年来关于海蜇蛰伤的报道渐增多,据估计在澳大利亚海岸,每年约有10000人被海蜇蛰伤[1-3]。当人体接触海蜇触手时,刺胞可刺入皮肤,引起刺胞皮炎,也可出现过敏样反应和休克,严重者可致死亡。中国统计资料表明,近20年来沿海旅游地区约有2200例海蜇蛰伤事件发生,其中13例死亡,死因均为蛰伤后过敏性休克[1]。故海蜇蛰伤早期正确的处理,尤其是对过敏性休克的早期救治,对降低病死率十分重要。但是目前临床上尚无海蜇蛰伤的规范救治办法,据此,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制定海蜇蛰伤的救治共识,以规范与指导临床医师对海蜇蛰伤的处理,减少救治失当。

  •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六例临床诊治经验与教训

    作者:马飞;李毅;于学忠

    目的:探讨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诊治要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08年12月-2014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例对乙酰氨基酚中毒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因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就诊,实验室检查提示肝功能明显异常。结合患者或家属提供发病前大量用药史,血、尿毒物检测提示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或中毒,确诊为对乙酰氨基酚中毒,予特效解毒剂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5例好转出院;1例因合并急性重症胰腺炎自动出院。结论对乙酰氨基酚中毒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急诊医师应提高对其的认识,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毒物检测结果,早期诊断与治疗,防止误漏诊,减少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2014年急性酒精中毒诊治共识解读

    作者:高恒波;石汉文;田英平

    急性酒精中毒作为急诊科常见的中毒疾病,对健康及社会的危害性日益被大家所重视,但国内诊疗不规范也是客观存在的,据此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毒学组专家经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结合临床经验,反复讨论,拟定了我国首部《急性酒精中毒诊治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并于2014年2月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刊登[1],从而为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作为共识起草者之一,归纳本共识特点如下,以期为临床医师更好地遵循共识、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 2014年我国中毒临床救治热点回顾

    作者:孟庆义;邱泽武

    2014年我国中毒救治学术领域呈现诸多热点,除全国性急诊医学会议的中毒救治专场报告外,由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主持的学术活动,荟萃了我国中毒救治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笔者根据“2014中国中毒救治首都论坛暨第6届全国中毒及危重症救治研讨会”大会报告[1],对2014年中国中毒临床救治热点内容进行综述。

  • 急诊医师如何早期识别及处理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作者:李毅;于学忠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广泛应用于临床,1971年美国首次发现其毒性作用。我国抗感冒的非处方药中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剂很多,其中毒表现主要为肝损害。造成成人肝损害的剂量是150~250 mg/kg,<10岁儿童似乎更耐受。对乙酰氨基酚过量的诊断需依据服药4h后的血药浓度。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急诊治疗原则是解毒、促进排泄,应用特异性解毒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还需谨记“150”法则:①>150 mg/kg即为中毒剂量,如果无条件检测血药浓度,需行全疗程NAC治疗;②服毒后4 h如有条件测定血药浓度,若其>150 mg/dl则需行全疗程、足量的NAC治疗。

  • 肺浸润型黏液性腺癌误诊为肺脓肿

    作者:王妍敏;郭雪君;郏琴;管雯斌;刘乾

    目的:探讨肺浸润型黏液性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减少误漏诊。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肺浸润型黏液性腺癌的误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74岁女性,因咳嗽、咳痰、气促半年余,反复发热半月余入院。CT提示两肺多发结节伴空洞,急诊一度误诊为肺脓肿,给予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复查胸部CT示病变持续进展,于胸外科手术肺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肺浸润型黏液性腺癌,予对症支持和中医药治疗,随访9个月疾病进展,出现多发淋巴结转移和呼吸衰竭。结论临床遇到以肺部多发结节、空洞为主要表现者,除考虑肺部感染性疾病外还需警惕肺癌的可能;治疗后应及时多次复查病灶的影像学变化,对病灶吸收不佳或进展者应尽早行活检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关键词: 腺癌 黏液 误诊 肺脓肿
  • 自发性食管破裂一例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牛磊;费爱华;吴增斌;王海嵘;潘曙明

    目的: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误诊为重症肺炎的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检索CNKI数据库命中的60篇文献共366例自发性食管破裂临床资料进行综述分析。结果①本例因胸痛伴气促、发热1d就诊,外院诊断重症肺炎。转我院后出现脓毒性休克,后于胸腔引流液中发现食物残渣,行胃镜检查于食管下端近贲门处见破口,确诊为自发性食管破裂、食管胸膜瘘致脓胸。予肠内营养、胃肠减压等综合治疗,病情好转出院。②文献检索的366例自发性食管破裂中误诊108例,误诊率29.5%,误诊为溃疡病穿孔30例,急性胸膜炎20例,急性胰腺炎18例,液气胸16例,急性胆囊炎9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心绞痛5例,肺栓塞2例,主动脉夹层、食管憩室各1例。经食管造影、胸腔引流液检查及手术探查等确诊;其中282例接受手术治疗,84例接受非手术保守治疗,共治愈310例,死亡56例。结论对于急性起病、剧烈呕吐后出现的胸部疼痛、上腹部疼痛者,应警惕食管破裂的可能,及时行胸部CT、食管造影、胸腔穿刺或引流口服亚甲蓝染色及胃镜等检查以确诊。

  • 迷走神经损伤定位检查有助于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诊断

    作者:李进让;赵丹珩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损伤定位检查用于单侧声带麻痹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例半年未能明确病因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例因声音嘶哑半年就诊,在当地多家医院行相关医技检查均诊断为左侧特发性声带麻痹,予相应治疗症状无改善,来我院拟行声带自体脂肪注射术闭合声门。入我院后经追问病史、仔细查体及电子喉镜下吞咽功能检查发现左侧梨状窝有食物残留,考虑迷走神经节以上部位病变所致声带麻痹,经颅底增强MRI检查诊断为颈静脉孔区良性肿瘤。由于病变部位特殊,患者拒绝手术遂行伽马刀治疗,随访1年,肿瘤无变化。结论对于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切勿轻易诊断为单纯声带麻痹。电子喉镜下吞咽功能检查有助于确定迷走神经损伤部位,根据损伤部位有的放矢地进行检查,对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诊断有临床指导价值。

  • 临床应警惕以单侧声带麻痹为首发表现的纵隔转移癌

    作者:管进;李进让

    目的:探讨老年声带麻痹的病因及诊断经验,以提高确诊率。方法对以单侧声带麻痹为首发表现的纵隔转移癌老年患者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突发声音嘶哑伴进流食呛咳3个月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左侧声带麻痹,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无效转我院。下咽食管造影、胃镜及颈部、腹部超声均未见异常,经喉镜及胸部X线检查诊断为特发性单侧声带麻痹,行支撑喉镜下声带自体脂肪注射填充术,术后症状基本消失。4个月后因咳嗽、进食哽咽感复诊,经胸部CT、颈部超声及左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纵隔转移癌。予纵隔及锁骨上淋巴结伽马刀治疗,1年后死亡。结论老年声带麻痹的首发病因是头颈及胸部肿瘤压迫迷走神经或喉返神经,应仔细询问病史、详细查体,完善头颈及胸部影像学检查,并密切随访,以免漏诊。

  • 以单侧声带麻痹为表现的延髓肿瘤长期误诊致反复肺部感染

    作者:鲁媛媛;张庆翔;车子刚;储成凤;于振坤

    目的:探讨延髓肿瘤的不典型临床特点,以及单侧声带麻痹并反复肺部感染的可能病因,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单侧声带麻痹和反复肺部感染为表现长期误诊的延髓肿瘤的诊治经过。结果该例因声音嘶哑28年,呛咳加重及反复出现肺部感染、肺脓肿7年余就诊。经外院多科室诊治,均以不明原因右侧喉返神经麻痹、肺部感染接受治疗,但无明显改善。在我院经查体、系统专科检查及喉镜检查发现单侧多支脑神经受累症状,行颅底MRI检查发现延髓右侧占位性病变,从而明确声带麻痹病因为延髓肿瘤。结论对于以单侧声带麻痹和反复肺部感染为表现患者,临床医生应拓展诊断思维,考虑到由颅底肿瘤所致的可能。

临床误诊误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