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误诊误治杂志

临床误诊误治

临床误诊误治杂志

Clinical Misdiagnosis & Mistherapy 림상오진오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2-3429
  • 国内刊号: 13-110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4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误诊误治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陈晓红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牙周病及外周血、龈沟液炎性标志物观察

    作者:李方治;侯春阳;王笑歌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牙周病(牙周指标)及外周血、龈沟液(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GCF)炎性标志物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和(或)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51例作为COPD组及同期健康体检的57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牙周检查及外周血、GCF 白细胞介素( IL )-1β、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牙周病患病率COPD组、对照组分别为56.86%(29/51)、21.05%(1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6,P<0.01)。 COPD组的牙周指标中临床附着丧失、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齿松动度、牙齿填充指数及简化口腔卫生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COPD组外周血IL-1β、IL-6、TNF-α、hs-CRP和GCF 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COPD患者牙周卫生状况差,牙周病患病率高,外周血及GCF炎性标志物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 侵及鼻腔鼻窦的罕见巨大肌上皮癌病例分析

    作者:刘娅;郭红光;宁浩勇;李进让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肌上皮癌的诊治要点,防范误诊误治。方法对行手术切除的1例巨大鼻腔鼻窦肌上皮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56岁男性,因左侧面部凸出巨大肿物3年余,肿物表面间断出血1个月入院。根据专科查体情况及鼻窦CT、MRI检查结果考虑来源于小涎腺的多形性腺瘤恶变或其他罕见肿瘤。经充分术前准备,包括多学科会诊、备足血源、术前肿瘤血管栓塞,术中完整切除一重3 kg、约24.5 cm ×16.0 cm ×12.0 cm大小的肿瘤。术后病理诊断:肌上皮癌(侵及鼻腔鼻窦)。结论鼻科医师应警惕单侧鼻腔鼻窦病变,加强对肌上皮癌病理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的认识,以期对该病早诊断、早治疗。

  •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胃癌术后超早期良性肝细胞性黄疸临床分析

    作者:赵晓东;刘博;戚诚;吴振洲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对胃癌术后超早期良性肝细胞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胃癌术后超早期良性肝细胞性黄疸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治疗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465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疗效、胆红素水平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2.9%(13/14)、46.2%(6/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分别为(9.22±1.22)μmol/L、(10.83±1.35)μmol/L,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胃癌术后超早期良性肝细胞性黄疸效果良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PTX-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穆展;胡巍巍;吴志红;闫书彩;杜淑娟

    目的:探讨血浆五聚素3(Pentraxin-3, PTX-3)在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ACS患者90例,根据美国心脏病学学院/美国心脏学会( ACC/AHA)指南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UAP 组)26例,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31例( STEMI 组),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NSTEMI组)33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PTX-3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血清PTX-3和hs-CRP水平UAP组、STE-MI组和NSTE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STEMI组和NSTEMI组显著高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但 STEMI组和 NSTE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 PTX-3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呈明显正相关(r=0.484,r=0.572,r=0.587,r=0.866;P均<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明显负相关(r=-0.497,P<0.01)。结论血清PTX-3参与了ACS的发生、发展,可用于ACS患者的病情评估。

  • 经皮肝胆管引流对肝内梗阻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毕红革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对肝内梗阻性重症胆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以72例梗阻性重症胆管炎为研究对象,依计算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分别行开放式胆总管切开减压术和经皮肝胆管引流术。根据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引流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为55.5%(22/36)、36.1%(13/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减压术,经皮肝胆管引流术治疗肝内梗阻性重症胆管炎术后并发症少,操作方便,临床效果显著。

  • 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抑制机制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作者:蒋雨薇;饶智国;王志刚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肿瘤细胞能够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得以在体内生存和增殖。近年研究发现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可能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关键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且与患者病情及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些细胞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抑制功能,包括细胞-靶细胞的直接接触、细胞因子的分泌、诱导抗原提呈细胞失能等。

  • 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急症诊治中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党星波;杜工亮;管来顺;杨德庆

    急腹症是普通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多起病急、发展快,及早诊断和治疗可有效减轻病痛和降低诊治延误所致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使腹部外科由传统的开腹探查术逐渐转变为利用腹腔镜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体化微创手术。腹腔镜技术具有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短、创口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手术适应证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已成为许多急腹症诊断和治疗的首选。本文就腹腔镜在腹部外科急症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刘万里;黄鹤;王磊;梅阳;李君

    目的:客观评价曲美他嗪( Trimetazidine, TMZ)对慢性心力衰竭(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心率变异性(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的改善效果。方法计算机并手工检索2005年1月—2013年12月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库、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 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维普数据库收录的关于TMZ对CHF患者HRV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应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RCT文献10篇CHF共991例,其中常规联合TMZ治疗500例(试验组),单纯常规治疗491例(对照组),文献质量均为中等。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HRV指标中,试验组治疗后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5 min正常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连续5 min 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百分比(PNN50)均明显增加或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01)。上述各指标漏斗图基本对称,存在发表偏倚可能性小。结论 TMZ联合常规抗心衰治疗CHF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LVEF、HRV,改善患者预后。

  • 米力农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志君;孟庆祝;张培芬

    米力农为非洋地黄类强心药物双吡啶衍生物[1],属于新一代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是作用过程完全不同于洋地黄和儿茶酚胺类的抗心力衰竭(心衰)药物。米力农既往主要用于对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多用于成人,随着对其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的进展,米力农在儿科应用逐渐增加,并取得了较好疗效,现综述如下。

  • 平谷地区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赵明泽;李艳;刘连清;王瑞静;陈华伟;张文军

    目的:调查平谷地区临床血流感染( bloodstream infections, BSI)患者的发病原因、病原菌种类及耐药特点。方法对临床可疑BSI患者进行血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结果本研究血培养阳性453例(12.84%),同一患者重复菌株28例,其中有基础疾病397例,无基础疾病28例。分离出革兰阴性菌281株(62.03%),革兰阳性菌172株(37.97%)。检出率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6.49%)、人葡萄球菌(8.39%)、鲍曼不动杆菌(8.17%)、表皮葡萄球菌(7.28%)、阴沟肠杆菌(4.86%)。主要革兰阴性菌中,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全部耐药,对头孢呋辛耐药率为55.56%;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检测氨苄西林为84.17%,复方新诺明71.67%,头孢呋辛50%。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全部敏感,对米诺环素、替加还素耐药率均为5.40%;铜绿假单胞菌对羧苄西林耐药率13.64%。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粪肠球菌为14.29%、71.43%,人葡萄球菌为84.21%、84.21%,表皮葡萄球菌为87.88%、78.78%,金黄色葡萄球菌为57.14%、35.71%。结论临床BSI以有基础疾病者为主,革兰阴性菌分离率及耐药率均较高,应加强本地区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以减少耐药性。

  • 利培酮长期服用致恶性综合征

    作者:肖展翅;郑操;王洲羿;倪小红;饶伟华

    目的:探讨恶性综合征( 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NMS)的诊治要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1例误诊为颅内感染的NM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发热、意识不清2 d入院。曾因精神异常应用利培酮治疗2年。门诊以发热原因待查:颅内感染?收入院。经实验室、头颅CT检查诊断为颅内感染?阿尔茨海默病及肝损害,予吸氧、抗感染、降温、补液、护肝及对症支持治疗,病情仍无好转,为进一步诊治转上级医院,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糖皮质激素、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同时行心肌酶、痰培养、腰椎穿刺等检查排除颅内感染,依据用药史诊断为NMS,立即停用利培酮,并予控制锥体外系症状、营养神经及心肌治疗,症状逐渐好转出院。结论 NMS较少见,易误诊,临床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及其与颅内感染等疾病的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治水平。

  • 应用甲泼尼龙致过敏反应一例

    作者:江彬彬;张继刚;王秋枫;江维岩

    1病例资料女,50岁。因躯干皮肤出现风团、瘙痒3 d,加重1d入院。3d前无明显诱因躯干皮肤出现散在红色风团,瘙痒明显,自服开瑞坦1片未见好转。1d前自觉瘙痒加重,风团较前增多,到我科就诊,以荨麻疹收入院。无胸闷、憋气及腹痛等不适,近期未用药物,未接触特殊物品,未进食特殊食物,无药物过敏史。查体: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面部、躯干及四肢散在大小不一的红色风团。查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 X线胸片、B超检查均正常。入院诊断:急性荨麻疹。予甲基泼尼松龙琥珀酸钠注射液(甲泼尼龙)4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静滴);咪唑斯汀10 mg/d、马来酸氯苯那敏4 mg每晚1次口服;炉甘石洗剂外用。治疗当日皮疹大部分减退,但晚间又出现,次日皮损继续增多,瘙痒加剧,继续上述治疗无效,并出现憋气、腹痛,测血压正常,予吸氧及肾上腺素0.5 mg皮下注射,胸闷、腹痛症状短暂缓解,风团未消退。约半天后患者球结膜、口唇黏膜水肿,全身遍布红色风团,再次出现胸闷、憋气及腹痛症状。甲泼尼龙剂量加至80 mg缓慢静滴,其余药物同前,皮疹仍无好转,口腔、眼睑等处黏膜水肿加重,胸闷、腹痛及瘙痒强烈。间隔2次使用肾上腺素(0.5 mg、1.0 mg),胸闷、腹痛症状短暂好转后又反复发作。遂考虑甲泼尼龙过敏可能,改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00 mg静滴,其余治疗用药同前。1 h后风团开始减轻,腹痛明显缓解,结膜水肿好转。5~6h 后风团及黏膜水肿、腹痛、胸闷症状基本消退,继续静滴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并逐渐减量至停用,1周后痊愈出院。

  • 肝血管瘤破裂出血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作者:刘壮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肝多发血管瘤破裂出血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右下腹痛20 h急诊入院,按急性阑尾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示:阑尾未见异常,肝脏增大,肝右叶外下(第5段外侧)有一直径3 cm的肿块破溃出血,肝脏表面有多发粟粒样质硬结节,因术中无法确定肿块性质,予局部止血、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同时取少量出血肿块周边组织送病理检查,观察无活性出血后关腹。术后病理报告:肝脏肿块为退变肝细胞,其外有纤维素及炎性细胞,结合腹部增强CT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肝血管瘤破裂出血,为明确出血原因,经追问病史及相关检查明确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予丙种球蛋白及甲泼尼龙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肝血管瘤(右叶外下)破裂出血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有关,且由于瘤体位置关系,临床症状与体征易与急性阑尾炎混淆,临床应注意鉴别诊断。

  • 布加综合征误诊二例报告

    作者:胡斌;易维;彭志鹏

    1病例资料【例1】女,64岁。因反复腹胀、双下肢水肿4年入院。4年前始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曾多次在外院就诊,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腹腔积液、门脉高压性胃病、脾大、脾功能亢进,经利尿、抽吸腹腔积液、输血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可暂时缓解,但效果不佳,且维持时间短暂,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查体:慢性病容,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相对浊音界正常,心率86/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饱满,胸腹壁静脉广泛曲张,血流方向均由下至上,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接近脐水平线,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轻度水肿。查总胆红素( TBIL)34.8μmol/L,直接胆红素( DBIL)10.1μmol/L,丙氨酸转氨酶( ALT)71.1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59.9 U/L,碱性磷酸酶( ALP )137.2 U/L,γ-谷氨酰转肽酶( GGT )182.2 U/L,白蛋白44.5 g/L,乙肝五项( 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 )均阴性。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示:弥漫性肝损害,考虑肝硬化改变;肝内门静脉主干约14 mm,伴大量腹腔积液,积液深约63 mm;胆囊壁水肿;脾中度增大(厚54 mm、长径160 mm)。腹部CT检查示:肝形态异常,脾中度增大,肝内段腔静脉变窄,肝中静脉扩张与腹壁下迂曲扩张血管相连,门脉血管变异。腹部增强CT扫描示:①门脉血管变异,表现为肝门脉左支明显增粗迂曲与腹壁下血管相连,门脉右支沿脊柱右前缘延续,其内伴栓子形成,至腰1水平与脾静脉汇合;②肝形态异常,脾中度增大,增强后肝左、中、右静脉呈细小浅淡显影,下腔静脉肝内段未见明显狭窄征象,腹腔段呈条状干瘪,尚有造影剂充盈。复查腹部彩超示:门静脉部分栓塞,腹腔积液,肝硬化,门静脉增粗,脐静脉开放,脾脏增大,脾静脉增粗。明确诊断为布加综合征( Budd-Chiari syndrome, BCS),门静脉血栓形成。行介入门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术后症状迅速好转,予口服华法林2.5 mg/d维持抗凝治疗。随访6个月肝功能恢复正常,无特殊不适。

  • 重症酒精性肝炎一例的诊治体会

    作者:井永法;王朝阳;陈玲玲;耿琳娜;崔鹤仙;李良霄;张文忠

    目的:探讨重症酒精性肝炎( sever alcoholic hepatitis, SAH)的治疗策略,提高对其严重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对1例SAH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有饮酒史10年,平均每日饮酒200 g。入院后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血常规、肝功能、肝胆CT扫描等诊断为急性肝衰竭、感染(部位不明),予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2 d后无好转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为进一步诊治转至北京某医院,诊断为SAH并上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自发性腹膜炎,经营养支持、抗感染、保肝、糖皮质激素、血浆置换等多种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SAH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及时控制病情、及早预防并阻止并发症发生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

  • 蜂毒多肽对人膀胱癌T24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强;张志杰;祁宏伟;谢亚彬;杨桂云;韩春伟;牛勇

    目的:探讨蜂毒多肽对人膀胱癌T24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0、0.1、1.0、10.0、100.0 mg/ml)蜂毒多肽作用于人膀胱癌T24细胞(对应对照组及不同浓度蜂毒多肽组),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Transwell小室法及划痕法检测人膀胱癌T24细胞的黏附、浸润及迁移能力。结果不同浓度蜂毒多肽组黏附率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蜂毒多肽浓度升高黏附率逐渐下降,不同浓度蜂毒多肽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4 h时不同浓度蜂毒多肽组透过膜的细胞数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蜂毒多肽浓度升高透过膜的细胞数逐渐减少,不同浓度蜂毒多肽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后12、24 h,不同浓度蜂毒多肽组细胞未覆盖面积均较对照组同一时间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蜂毒多肽浓度升高细胞未覆盖面积逐渐增加,不同浓度蜂毒多肽组同一时间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蜂毒多肽可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的黏附、浸润和迁移能力,且随着蜂毒多肽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呈剂量依赖性。

  • 果王素对肺腺癌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邓湘;贺兼斌;张平

    目的:观察果王素对肺腺癌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接种Lewis肺腺癌细胞构建肺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将40只接种Lewis肺腺癌细胞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果王素组(予果王素180 mg/kg )、化疗组(予顺铂联合吉西他滨)、低剂量果王素并化疗组(予果王素60 mg/kg联合顺铂、吉西他滨)、高剂量果王素并化疗组(予果王素180 mg/kg联合顺铂、吉西他滨),每组各8只。肿瘤细胞接种4 d成瘤后予相应的药物干预,接种20 d后处死小鼠,剥离皮下肿瘤。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urvivin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各药物干预组肿瘤的生长均受到抑制,果王素组、化疗组、低剂量果王素并化疗组、高剂量果王素并化疗组抑瘤率分别为14.95%、41.77%、44.21%、59.6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各药物干预组VEGF、Survivin、Bcl-2表达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果王素能抑制小鼠Lewis肺腺癌的生长,且果王素与顺铂、吉西他滨联用的抗肿瘤作用更明显,可能是通过抑制微血管形成及Survivin、Bcl-2表达发挥作用。

  • 青年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七例误诊分析

    作者:孙海荣;刘英霞;张金彪

    目的:探讨青年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IH)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并误诊的青年SIH 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因头痛就诊5例,误诊为颅内感染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因头晕就诊2例,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各1例。本组7例误诊时间3~10 d,均经腰椎穿刺及MRI检查明确诊断为SIH,予卧床及大量补液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结论症状、体征不典型的青年SIH易误诊,临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尽早行腰椎穿刺、颅脑及脊椎MRI检查,可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 Reye综合征并肠套叠误诊为脓毒血症一例报告

    作者:张伟;付仲霞;王卫凯

    目的:探讨Reye综合征并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1例误诊为脓毒血症的Reye综合征并肠套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出生9个月患儿,因发热伴精神萎靡6 d,加重1 d入院。急查血白细胞25.4×109/L,X线胸片示双肺肺炎,考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患儿排暗红色果酱样便伴抽搐,急查血糖1.2 mmol/L,腹部超声示肠套叠,考虑脓毒血症伴肠套叠所致低血糖性抽搐。予输注葡萄糖同时行腰椎穿刺(腰穿)检查示:脑脊液压力120 mmHg,余项正常;头颅MRI检查示弥漫性脑水肿。行手术治疗肠套叠,术中探查发现患儿肝脏呈黄白色,活检示:肝小叶结构消失,肝细胞脂肪变性及气球样变。术后予止血、抗感染、改善循环等综合治疗,病情未见好转,考虑患儿为Reye综合征,进一步查血氨116.0μmol/L,血糖2.1 mmol/L,凝血酶原时间25 s,综合上述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结果,终诊断为Reye综合征并肠套叠,患儿于入院48 h因病情恶化死亡。结论 Reye综合征临床较少见,易误诊误治。提示临床接诊急性脑病、脑脊液压力增高而无炎性改变及肝脏增大者,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 颅骨海绵状血管瘤一例影像表现

    作者:吕正飞;王琳;朱承斌;战强;赵磊

    目的:探讨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和影像表现。方法对左侧顶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讨论影像表现。结果本例因发现头部肿物10余年,近1周出现间断性头痛入院。行颅骨X线检查见自肿瘤中心向四周边缘放射状分布的骨针;颅骨CT检查示板障呈边界清楚的膨胀性骨破坏区,内有放射状骨嵴骨性间隔,放射状骨针与颅板垂直;颅骨MRI检查表现为T1WI和T2WI高信号,其内可见放射针状低信号间隔,增强后呈非均匀强化。综合影像检查结果诊断为左侧顶骨良性骨肿瘤,考虑血管瘤可能性大,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左侧顶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痊愈出院。结论颅骨血管瘤临床少见,综合分析影像学资料对术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临床症状轻微的脑膜脑炎诊治分析

    作者:张霞;吕荣

    目的:探讨伴有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灶且临床症状轻微的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灶且临床症状轻微的脑膜脑炎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头痛、发热伴意识障碍1 d入院。行血常规、生化及头颅CT检查均未见异常,按上呼吸道感染予抗感染治疗未见好转。后行头颅MRI检查发现胼胝体压部有可逆性DWI高信号的孤立病灶,明确诊断为病毒性脑炎,予抗病毒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临床症状轻微的脑膜脑炎以头颅MRI检查发现胼胝体可逆性病灶为特点,预后一般良好。

  • 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

    作者:刘卫刚;刘蓉辉;崔文柱;李玲;吕佩源

    目的:探讨老年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1例伴明显腹胀、排便障碍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82岁男性患者,因双下肢进行性麻木、无力10 d,伴腹胀、尿便障碍7 d就诊。外院曾考虑为脊髓炎?入院后行四肢神经电图、腰椎MRI、腰椎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结论以严重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格林-巴利综合征少见,临床应注意鉴别诊断,以避免误诊误治。

  • 呼吸科医生要学会全面仔细有效地询问职业病史

    作者:何权瀛

    职业,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从事的工作种类。职业既是一个人在社会安身立命、赖以谋生的手段,同时又与人体健康、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一个临床医生在诊断、治疗、预防各种疾病时一定要充分了解每位患者从事的职业以及这些职业是否与其以往和当前所患疾病相关,这对诊治、预防某些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十分重要,而未仔细询问相关职业史则是造成临床误诊的重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呼吸道是机体抵御外界有害物质的第一道防线,大气中的许多有害物质包括颗粒物和有毒气体、微生物等都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引发多种疾病。细致全面有效地询问职业史是呼吸科医生的一项基本功,但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许多呼吸科医生对这项基本功并未给予充分重视,由此引发了不少问题,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故有必要加以探讨。

  • 肾综合征出血热致腺垂体功能减退伴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

    作者:戴晓康;郑茂;叶山东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致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伴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 osmotic demyelination syn-drome, ODS)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致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伴OD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于20年前在外院诊断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中曾出现“昏迷”。近10 d因出现腹泻、全身出汗伴躁动在外院查血糖、血钠、血氯均降低,予糖皮质激素、补钠、葡萄糖等治疗3 d,患者突发意识障碍、运动性失语。入我院后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查体、各项实验室检查及肺部、头颅CT检查结果,诊断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肺部感染、ODS可能。予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抗感染及化痰等治疗,活动及言语恢复正常,病情好转出院。2个月后复诊甲状腺功能、电解质及血糖均正常。结论临床接诊不明原因低钠血症尤其有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史者,应考虑到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可能,及时行垂体-靶腺激素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治,但应注意补钠速度,以防发生ODS。

  • 误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作者:郑茂;叶山东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PHPT )是引起临床高钙血症的一个重要病因,患者多隐匿起病,可有多种临床表现,包括复发性肾结石、消化性溃疡、精神改变以及广泛的骨吸收等,易误诊误治。我院近期收治1例PHPT,病初误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现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 以寰枢椎、颅底巨大转移灶为首发表现的甲状腺滤泡癌漏诊分析

    作者:汪建;彭华;张金赫;王蔚

    目的:探讨以寰枢椎及颅底转移灶为首发表现的甲状腺滤泡癌( 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 FTC)的疾病特征,以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1例FT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45岁女性,2年内因颈部不适多次就诊,外院均按颈椎病予理疗,近半年症状逐渐加重,并于颈部触及一包块,外院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示耳后实性占位性病变,行CT扫描示上颈部恶性占位并椎体骨质破坏,考虑转移瘤或淋巴瘤可能,遂到我院就诊。复阅外院CT片示左侧寰枢椎、枕骨多发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以颈部包块性质待查(鼻咽癌?淋巴瘤?其他转移癌?)收入院。复查颈部彩超示:甲状腺多发结节,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可能。行左侧颈部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转移性腺癌。后经全身18 F-脱氧葡萄糖(18 F-FDG) PET-CT检查示左侧甲状腺有高代谢灶(不除外甲状腺癌),遂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术,术后病理证实为FTC。术后予131 I及125 I粒子治疗,随访2年病情稳定。结论临床接诊有颈椎和(或)颅底骨质破坏,同时存在甲状腺结节的病例应注意排除甲状腺恶性肿瘤,尤其是FTC的可能,以避免误诊、漏诊。

  • 甲状腺淋巴瘤误诊为桥本甲状腺炎一例

    作者:景文宝;刘玉辉;安鲁彪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 primary malignant lym-phoma of thyroid gland, PLT)表现为缓慢或快速生长的颈前肿块,其临床与影像表现与甲状腺良性肿瘤相似,易误诊。近期我院收治PLT 1例,病初误诊为桥本甲状腺炎,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 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影像及误漏诊原因探究

    作者:胡福长;谢雪梅;徐洪涛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 thyroid micro carcinoma, TMC)的超声影像特征,防范误漏诊。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TMC 60例(观察组)和甲状腺良性病变6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均行高频超声和CT检查,对照组仅行高频超声检查,评价高频超声在诊断TMC中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6.67%,误诊率、漏诊率均为11.67%;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33%,误诊率为6.67%,漏诊率为0,两种方法在诊断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在诊断病灶数量、形态、边界、回声和钙化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诊断TMC有独到优势,其可从病灶数量、形态、边界、回声和钙化等方面加以鉴别,避免误诊误治。

  • 膀胱神经内分泌癌术前活检误诊临床分析(附2例报告)

    作者:王军;梅兴明;张茂玉;李月明;武晨琳;张建功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神经内分泌癌(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NEC)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原发性膀胱NEC 2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就膀胱镜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误差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讨论。结果本组2例均为男性,均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肿瘤均位于侧壁,例2因肿瘤体积大而广泛,侵犯前列腺并堵塞尿道内口出现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2例膀胱镜活检均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别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例1)、根治性膀胱全切术(例2),术后均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膀胱NEC。例1术后行全身化疗,随访9个月未见肿瘤转移,10个月后失访;例2术后6个月随访存活且未见肿瘤转移。结论原发性膀胱NEC是一种临床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提高术前活检标本采集水平及病理检查认知度,有助于避免误诊。

  • 糖尿病并气肿性肾盂肾炎误诊为急性肾盂肾炎临床分析

    作者:何国珍;毛会芬;张安兴

    目的:探讨气肿性肾盂肾炎( emphysematous pyelonephritis, EPN)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以防范误诊。方法对1例糖尿病并EPN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以腰腹痛、高热为首发症状就诊,外院拟诊为急性肾盂肾炎,予抗感染治疗无效入我院。经监测血糖、尿酮体及行双肾CT检查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PN,予抗感染、控制血糖、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置管引流,1 d后症状即缓解,8 d后CT检查示肾脏积气积液消失,11 d后血尿常规及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EPN为急危重症,临床较为少见,易误诊。临床应加强对EPN CT影像特点的认识,以期早诊断并治疗。

  • 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误诊分析

    作者:张峰;库丽加那提;张建立;张羽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 hemophagocytic syndrome, HPS)的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HPS 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头痛、头晕2周,发热1周入院。曾在外院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无效,入我院后经实验室检查示肝功能持续受损,血白细胞、嗜酸粒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降低,考虑为药物性或重度感染致肝损害?继续加强抗感染治疗效果差。查EB病毒早期抗原IgM抗体阳性,血清铁蛋白25000μg/L;腹部CT示脾大;骨髓穿刺涂片示:组织细胞比值明显升高、形态异常。考虑恶性淋巴瘤可能,进一步行全身PET-CT检查未见占位性病变;骨髓病理检查示粒细胞减少、粒红比例下降,免疫组织化学未提示恶性病变。诊断为HPS,予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 HPS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41例临床分析

    作者:饶进;殷莉;林志美;李世云;熊萍

    目的:总结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 BPDCN)的诊治要点及预后,为临床进一步认识和诊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或“无颗粒型CD4+CD56+血液皮肤肿瘤”及“BPDCN”为检索词,检索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 CNKI)和PubMed发表的相关病例报道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检索共筛选出26篇文献BPDCN 41例,男29例,女12例;平均63.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受损伴淋巴结和骨髓受累,肿瘤细胞表达CD4、CD56、CD123,不表达髓系、T细胞及B细胞特异性标志。本组41例采用淋巴瘤、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方案治疗或单药化疗,其中33例达血液学缓解,有20例完全缓解;15例在化疗后予异体移植,其中14例达血液学缓解。41例平均生存期为12.3个月。结论 BPDCN以老年人好发,诊断依赖于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病程呈侵袭性,预后多较差。

  • 以纵隔肿块为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髓外急变

    作者:林志美;朱焕玲;饶进;殷莉;李世云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髓外急变( extramedullary blast crisis of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EBC)的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对1例CML-EBC 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年,胸背痛伴呼吸困难2个月入院。行胸部CT扫描示胸腹主动脉旁椎前梭形软组织密度影;复查骨髓涂片+骨髓流式细胞检测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行胸腔镜下纵隔病变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诊断考虑恶性肿瘤浸润,淋巴造血系来源可能;组织病理切片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分析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明确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髓外B淋巴细胞急性变,予伊马替尼等药物化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继续予伊马替尼维持治疗。结论 CML-EBC易误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并淋巴瘤,临床应注意鉴别,治疗可选用化疗、局部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措施。

  • 以胸闷并晕厥起病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一例误诊报告

    作者:蒋兴华;吴亚云

    1病例资料男,59岁,教师。因胸闷1月余,加重4 d伴晕厥1次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呈持续性,无胸痛、心悸,无发热、畏寒、咳嗽、咳痰,无晕厥、黑蒙等不适,就诊当地县医院,行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中叶感染可能,诊断为肺部感染,予抗感染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病情好转出院。4d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胸闷症状,持续不缓解,期间在家中于安静状态下晕厥1次,表现为意识丧失、呼之不应,无四肢抽搐、尿便失禁、口吐白沫等表现,家人予掐人中、呼唤等处理,持续约10 min后清醒,再次就诊当地县医院,行头颅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检查示右肺轻度感染,心电图检查报告不详。为进一步诊治到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以气促原因待查收住呼吸内科。有吸烟史40年(20支/d ),余个人史无特殊。查体:血压84/54 mmHg,余生命体征平稳。急性病容,口唇无发绀,双下肺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率86/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未见异常。初步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入院后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心率77/min, V2~V4导联ST 段呈弓背型抬高约0.1 mV,Ⅱ、Ⅲ、aVF、V3~V6导联T波倒置、低平。急查肌钙蛋白T ( cTnT)2.990μg/L,肌红蛋白( MYO )1.905 mg/L,脑利钠肽( BNP )1476.00 ng/L,肌酸激酶(CK)1178.03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69.04 U/L,乳酸脱氢酶(LDH)635.61 U/L,α-羟丁酸脱氢酶( HBDH)590.21 U/L,丙氨酸转氨酶(ALT)127.31 U/L;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急请心内科会诊后考虑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予溶栓、稳定斑块及对症支持治疗同时转心内科进一步诊治。后复查心电图较前无明显变化,加做右胸、后胸导联未见明显异常,此后隔日复查1次心电图均提示ST-T变化不明显,考虑患者已错过溶栓、急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加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的时机,遂予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溶栓、稳定斑块、抑制心室重构、硝酸酯类改善冠脉供血等常规治疗。于入院第8天在局麻下行冠脉造影示:冠心病,单支病变(累及前降支)。与患者及家属协商后行冠脉介入治疗,术中对前降支狭窄病变行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1枚。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胸闷症状缓解,血压在正常范围,复查cTnT 1.760μg/L, CK 207.87 U/L,CK-MB 10.22 U/L。治疗全程除入院当天在呼吸科予头孢呋辛钠2.5 g 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1次外,转入心内科后未用任何抗感染药物及针对肺部疾病的药物。出院前1 d 复查 cTnT 0.032μg/L,BNP 1210.00 ng/L,CK 85.26 U/L,共住院14 d,病情好转出院。

  • 累及右心、肺动脉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一例误诊并文献复习

    作者:徐荣建;苗齐;刘兴荣;张超纪;马国涛;曹丽华;刘剑州;黄卓;李晓凤

    目的:提高对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 IVL)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累及右心、肺动脉的IVL 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发作性意识不清4月余入院,当地医院曾误诊为癫痫发作,经治疗无好转。后在我院行妇科及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彩超、肺动脉CT血管造影( CTPA)及纯静脉期CT血管造影( CTV)检查确诊为IVL。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IVL(累及右心系统及肺动脉)、子宫平滑肌瘤及子宫静脉IVL,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IVL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 海外医学文献荟萃

    作者:罗勇

    关于药物错误使用的概述摘译:药物错误使用是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可发生于诊疗过程中的任何环节,据美国国家医学研究所(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估计平均每131例门诊患者中因药物错误使用致1例死亡,每854例住院患者中因药物错误使用致1例死亡。服药在美国是非常普遍的,据即时调查美国人中81%正在服用至少一种药物(包括非处方药),而50%正在服用至少一种处方药。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使药物治疗变得非常复杂,不仅可导致患者混淆,也容易使医务人员犯错。据调查只有27.9%的住院患者出院时能搞清楚医生开了多少种药,而能明白每种药物用途的患者就更少了。有研究报道住院患者药物错误使用率高达4.8%~5.3%,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患者都低估了由此引起的相关死亡。药物使用错误包括:处方错误、漏服或漏注射、未按时服用或注射、不正确的剂量、不正确的剂型、不正确的使用方法、药物过期、未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性作用等。关于药物使用错误可以分为以下四类:①无错误;②有错误但无伤害;③有错误有伤害;④有错误并导致死亡。

  • 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误诊原因讨论

    作者:李红;钟翠萍

    目的:探讨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左眼眶内肿瘤术后9年,左眼球突出半年入院。当地医院诊断为左眼眶内肿瘤复发,转我院后行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糖皮质激素试验性治疗,诊断考虑左眼眶炎性假瘤,后经手术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为特发性左眼眶炎性假瘤。术后痊愈出院,随访2年未见复发。结论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与眼眶内肿瘤极为相似,易误诊,熟悉影像学特点并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可避免误诊误治。

  • 高压水管爆裂致眼部多组织损伤一例

    作者:张艳萍;周诗举;卢文娟;吴燕;安源;张娟

    1病例资料男,48岁。因高压水管爆裂致右眼视物不清半小时入院。右眼无流血,无眼前幕状暗影。专科检查:视力左眼5.0,右眼眼前指数。右眼:睑球结膜明显充血,未见明显结膜下出血灶及局限性隆起,结膜囊内未见异常分泌物,角膜上皮水肿部分片状缺损,基质层水肿、混浊,相应部位的角膜内皮水肿,后弹力层可见皱褶,前房见新鲜出血,约占前房容积的1/2,房水明显混浊,可见血影细胞及色素颗粒, Tyndall现象(+++),虹膜纹理不清晰,瞳孔散大,直径约6 mm,对光反射迟钝,晶体、玻璃体及眼底窥不清;左眼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①右眼高压流体眼挫伤;②右眼外伤性深层角膜组织损伤;③右眼外伤性前房出血;④右眼外伤性瞳孔散大;⑤右眼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⑥右眼外伤性视网膜震荡?即予半卧位,遮盖双眼;甘露醇250 ml快速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 mg入壶、抗生素预防感染、止血、局部点药等处理。次日角膜情况仍无明显好转,前房瞳孔区及虹膜表面见多量灰白色丝状及膜状纤维素渗出,予地塞米松连续3 d结膜下注射(右眼),前房渗出物渐吸收。伤后第10天测右眼视力4.6,角膜上皮完整,基质层水肿吸收,后弹力层皱褶消退,角膜透明,前房积血及纤维素渗出物大部分吸收,晶体前皮质呈白色云雾状片状混浊,下方玻璃体混浊,呈灰白色,相应部位视网膜散在片状出血,黄斑部视网膜水肿,中心凹反光消失,补充诊断:①右眼外伤性视网膜震荡;②右眼挫伤性白内障。伤后第14天测右眼视力4.9,右眼外侧睑裂部球结膜局限性轻度充血、水肿,距角膜缘3 mm处可见一约3 mm ×4 mm大小的粉红色长椭圆形增生组织,边界清,质软,其上缘与球结膜及筋膜粘连紧密,且在粘连处可触及瘢痕带,其外侧及下方结膜游离,补充诊断:右眼外伤性结膜撕裂伤,即行局麻下结膜下增生组织切除加结膜撕裂伤修补术。术后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右眼,每日4次,共10 d。术后5 d拆结膜缝合线,结膜切口愈合良好,局部平伏。术后10 d始予双氯芬酸钠眼液点右眼,每日4次,共10 d。随访3个月,结膜原切口处结膜平伏,无异常组织增生。

    关键词: 组织 多处创伤
  • 急性百草枯中毒误诊一例分析

    作者:顾霞;詹平凡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诊治经验,分析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1例误诊为阑尾炎、手足口病的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腹痛3h入院,经查体及血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为阑尾炎,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腹痛缓解,但出现舌及口唇黏膜疱疹,因当时正处于手足口病高发期,故诊断为手足口病,予相应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后经追问病史患者入院当日有口服农药百草枯病史,确诊为百草枯中毒伴心肌、肺及肾功能损害,予糖皮质激素、抗感染及抗肺纤维化同时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呼吸急促进行性加重,予无创通气治疗,查胸部CT示坠积性肺炎、肺水肿、心包积液,后因突发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临床接诊腹痛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注重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治水平。

  • 百草枯中毒临床救治体会

    作者:黄兴伟;梁卫东;苏雅燕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救治方案的选择,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4年3月以百草枯中毒收治入院的1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是否存在误诊现象及导致高病死率的可控因素。结果本组3例因误食喷洒百草枯的菜叶就诊,未诉不适,按百草枯中毒予催吐、洗胃、导泻、利尿治疗,后经临床观察及长达半年随访均未发现任何异常,判为误诊;14例根据“急性百草枯中毒诊治专家共识(2013)”诊断为暴发型百草枯中毒,均有明确服药史,剂量为20~150 ml,因经济原因等均未能接受积极的综合治疗,出院后生存率为0。结论临床接诊百草枯中毒患者应仔细甄别病史,注重早期处理,及时与患方沟通,选择个体化救治方案。

    关键词: 百草枯 中毒 误诊
  • 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百草枯中毒分析

    作者:杨婧;虎晓岷;黄杨;尹文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 hemoperfusion, HP)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 CVVH)对百草枯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百草枯中毒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67例,两组均予常规及HP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CVVH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总有效率、死亡病例存活时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45%、73.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死亡病例存活时间延长,ARDS、MODS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P联合CVVH治疗百草枯中毒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免疫抑制剂在急性百草枯中毒中的具体应用--《急性百草枯中毒诊治专家共识(2013)》解读

    作者:宫玉;田英平

    临床急性百草枯中毒尚无特效解毒方法,但及早清除尚未吸收入血的百草枯、血液净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目前公认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救治的三大基石。中国急诊医师协会主导完成的《急性百草枯中毒诊治专家共识(2013)》(以下简称“共识”)也对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给予了肯定与推荐,但具体方案与疗程尚未明确[1]。我们结合“共识”及自身体会,就免疫抑制剂的具体应用做一分析。

  • 西北地区大型医院急诊科百草枯中毒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刘善收;虎晓岷;黄杨;李俊杰;尹文

    目的:了解西北地区百草枯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提高百草枯中毒的防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西京医院急诊科2012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57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婚姻、职业、中毒季节和途径、中毒剂量、就诊时间、住院天数及预后特征,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预后患者平均中毒量的差异,并根据中毒量分组统计救治成功率。结果①百草枯中毒患者中以女性为主(92例,58.6%),年龄(31.5±12.8)岁,已婚102例(65.0%),患者多为农民或来自农民家庭的学生(110例,70.1%),中毒方式主要为口服(152例,96.8%),平均中毒剂量37.5(20~100)ml,终91例(58.0%)救治成功。②中毒以夏秋季多见(73.2%);20~29岁中毒人群比例大(25.5%);各年龄段性别构成中10~19岁男性多(55.3%),随着年龄增加呈进行性下降趋势。③10~19岁男性平均中毒剂量大于女性,20~29岁女性中毒剂量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加进行性上升,男性则呈下降趋势。已婚女性中毒剂量显著多于男性(Z=5.54,P=0.021)。④不同剂量组间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1,P<0.001)。结论西北地区百草枯中毒多发于夏秋(农忙)季,以农村已婚女性口服中毒为主。随着年龄增加,女性患者中毒剂量逐步增大,男性患者中毒量20~29岁时达高峰,以后呈下降趋势。随着百草枯中毒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预后较前明显改善。

  • 《临床误诊误治》2014年第27卷文题索引

    作者:

    关键词: 临床 误诊误治
临床误诊误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