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外周T细胞淋巴瘤颅骨表现1例

    作者:岳松虹;魏晋艳;曹向荣;周俊林

    1 病例简介 男,23岁,于40 d前头顶部发现2个肿块,质硬,15d前患者左上肢无力就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阳性体征,血常规无异常.MRI平扫:顶骨两侧分别可见等T1等T2异常信号影,与邻近脑组织分界清楚,可见明显压迹,右侧病灶位于板障两侧对称性生长,大小约2.0 cm×2.0 cm×1.5 cm,板障信号减低呈虫蚀样改变,左侧病灶与外板宽基底相连,大小约2.0 cm×1.0 cm×0.7 cm(图1A、B);增强扫描示病灶边界清楚,呈明显均匀强化,板障可见显著强化,邻近脑膜可见脑膜尾征(图1C~E).MRI诊断:双侧顶部多发占位性病变,考虑浆细胞瘤或骨髓瘤.

  • 颞骨切除胸大肌皮瓣修复术后病人的护理

    作者:吴奎玲;侯军华

    总结了6例复发的颞骨肿瘤行颞骨切除、胸大肌皮瓣修复术病人的护理.5例皮瓣成活,伤口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1例皮瓣失活,发生脑脊液漏.认为除做好生命体征的观察外,应重点做好听力障碍的护理、腮腺部分切除后腮漏的观察与护理和脑脊液漏的观察与护理,尤其要确保胸大肌转移皮瓣的成活,这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良性内生性颅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刘炜;刘韧

    目的 探讨良性内生性颅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例良性颅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 全部病例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19例.一期颅骨修补18例.随访9例,术后恢复均良好,能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 良性内生性颅骨肿瘤性质多样,临床表现各异.影像学检查是颅骨肿瘤诊断的主要手段,手术治疗多能取得良好结果.

    关键词: 颅骨肿瘤 诊断 治疗
  • 颅骨磷酸盐尿性间叶性肿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红;谈顺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9岁.因全身多处疼痛渐加重伴行走困难4年余,发现颅内占位3年并增大1个月,于2014-06-05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患者4年前出现全身多处疼痛逐渐加重伴行走困难,疼痛以躯干、背部为主,坐起、翻身、行走均因会加重全身疼痛而困难,长期服用止痛药(双氯芬钠)治疗,近2年身高变矮7 cm.

  • 颅骨骨化性纤维瘤一例

    作者:

    患者女,24岁.左额顶部包块2年入院.入院前1年半有过头部外伤史,2年前无明显原因的左额顶部出现核桃大小的包块,质硬,轻度疼痛,无恶心、呕吐.查体:左额顶部明显隆起,有6cm×5cm×3cm骨隆起、质硬,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头颅CT:考虑左额骨良性肿瘤病变:左额骨嗜酸性肉芽肿.MRI:颅骨肿瘤.于2004年3月5日在全麻(气管内插管)下行肿瘤切除术.

  • 左侧顶枕部异位甲状腺癌变一例

    作者:陈灿中

    患者女,74岁.因发现左顶枕部渐增性肿物10年入院.患者于10年前无意中发现左顶枕部头皮下有一蚕豆样大小之肿物,继而逐渐增大,近3个月肿物破溃,伴疼痛,遂来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正常位置甲状腺,未触及肿物;左侧顶枕部见一隆起肿物,局部破溃,有脓苔,伴压痛,触之大小为10cm×10cm×10cm,活动度差,质地稍韧.颅骨平片示左顶枕骨有9.5cm×10.5cm骨质破坏区.CT平扫:左顶枕骨大片状骨质破坏,相应部位有8.5cm×6.6cm×11cm的软组织肿块,向颅外突出,边缘有环形高密度影.初步诊断颅骨肿瘤.全麻下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相应部位下颅骨缺损,缺损区边缘骨质增厚,骨质松脆,切除受累颅骨至正常颅骨.术后病理为异位甲状腺组织癌变并感染;术后4h并发甲状腺危象,经积极处理而缓解,术后1周并发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补充甲状腺素片后缓解.

  • 影像诊断颅骨表皮样囊肿四例

    作者:沈训泽;龚向阳;陈贤谊;王伯胤

    目的 探讨颅骨表皮样囊肿(SEC)的CT及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颅骨表皮样囊肿患者的CT及MRI表现.结果 SEC的影像特征表现为:(1)CT显示颅骨火山口或扇贝样骨质缺损,周围骨质增生硬化,病灶内可出现脂性密度;(2)MR T1WI示肿瘤呈等、低信号,T2WI呈显著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轻、中度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像病灶呈等、低信号氢质子MR波谱(1H-MRS)肿瘤区出现乳酸(Lac)、氨基酸(AA)等波;(3)CT、MR增强扫描,病灶实质无强化.结论 SEC的CT及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影像检查有助于其定性诊断.

  • 颅骨转移瘤17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延铭;姚鑫;杨玉山;焦德让

    颅骨转移瘤临床较少见,我院从1987~1997年5月共收治17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7例,女10例.年龄16岁~78岁,平均55岁.病程20天~1年半,平均45个月.肿瘤部位:颅骨盖部13例(76.5%),包括右额1例、左额顶2例、右颞4例、左颞枕1例、右顶1例、后枕4例.颅底部4例(23.5%):包括右眶顶2例、左眶尖1例、左岩骨1例.合并有全身性多发骨转移1例.

  • 颅骨板障型脑膜瘤20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作者:乔建民;陈玉莉;周欣

    目的 探讨颅骨板障型脑膜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20例板障型脑膜瘤,从影像学表现、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9例发生于颅盖骨,1例发生于前颅窝底;颅盖骨中额骨10例(50%),顶骨4例(20%),颞骨3例(15%),枕骨2例(10%).术前确诊6例;误诊9例(误诊为骨瘤6例;膏纤维异常增殖症2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5例以颅骨肿瘤性质待定为术前诊断.结论 板障型脑膜瘤发病率低,在临床诊断中容易误诊.分析该病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影像学和临床表眄现,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 以耳鸣为主要症状的枕骨软骨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杨云新

    [病例] 女,15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耳鸣,时重时轻,无其他不适.3个月前感右耳听力下降,进行性加重.我院门诊行声阻抗检查提示右耳感音性耳聋,扩充耳咽管治疗2周后症状无缓解,疑为听神经瘤.CT扫描示:枕骨有一6 cm×5 cm大小肿块向颅内生长,肿块略偏向右侧,中线向左侧轻度移位;双侧脑室增大,脑积水.查体:枕骨粗隆稍下方偏右侧可触及一3 cm×4 cm×2 cm大小之肿块,质地硬,边界清,不活动,局部无红肿,触痛明显.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视盘无水肿.右耳听力完全丧失,左耳听力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在全麻下取后枕部T形切口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占据整块枕骨,其下缘已侵蚀至环椎,以左侧为重.瘤体易碎,易出血,触之有沙砾感,表面有骨性颗粒,与周边组织界清,沿肿瘤咬除少许正常骨组织,完整摘除肿瘤,瘤体标本约6 cm×7 cm×4 cm大小.病理诊断:枕骨巨大软骨母细胞瘤(经中国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会诊).术后患者耳鸣消失,听力恢复正常,肿瘤无复发.

  • 肺癌颅骨转移一例报告

    作者:李智高;王嘉沪

    [病例]男,57岁.因发现额顶部渐进性增大包块2个月入院.患者自述包块从发现至就诊期间生长迅速.有慢性支气管炎7年,近1个月咳血丝痰.查体:额部正中有一8 cm×8 cm×6 cm大小包块,包块处皮肤张力高,挤压无波动感,无触痛,包块周围皮肤正常.

  •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误诊为脑膜瘤

    作者:张小军;李伯和

    [病例] 男,16岁.因头痛、头昏4个月入院.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昏,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于外院行头颅CI检查示左额顶脑膜瘤.查体:意识清,头颅无明显畸形,左额顶部有轻压痛,头皮未触及包块,其他未见异常.查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嗜酸粒细胞均在正常范围.

  • 颅骨海绵状血管瘤一例影像表现

    作者:吕正飞;王琳;朱承斌;战强;赵磊

    目的:探讨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和影像表现。方法对左侧顶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讨论影像表现。结果本例因发现头部肿物10余年,近1周出现间断性头痛入院。行颅骨X线检查见自肿瘤中心向四周边缘放射状分布的骨针;颅骨CT检查示板障呈边界清楚的膨胀性骨破坏区,内有放射状骨嵴骨性间隔,放射状骨针与颅板垂直;颅骨MRI检查表现为T1WI和T2WI高信号,其内可见放射针状低信号间隔,增强后呈非均匀强化。综合影像检查结果诊断为左侧顶骨良性骨肿瘤,考虑血管瘤可能性大,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左侧顶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痊愈出院。结论颅骨血管瘤临床少见,综合分析影像学资料对术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颞骨恶性肿瘤多次误诊一例

    作者:田树昌;丁永玲;吉增宏;孙玉琴;刘健;徐辉

    颞骨恶性肿瘤发病率低,约为 0.8/100万[1] ,占头颈恶性肿瘤的 0.7%~1.6%[2],其发病部位隐匿,不易早期诊断,确诊时病变多已侵犯邻近重要组织器官,导致治疗困难.本文报道1例曾误诊误治的颞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以提醒临床医生注意.

  • 颅骨上皮样血管肉瘤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周荣;毛椿平;饶兰

    上皮样血管肉瘤(epithelioid angiosarcoma,EA)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多发生于四肢的深部软组织内,发生于骨骼较为罕见,其在病理组织学上有一定特征性,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本例报道发生在颅骨的上皮样血管肉瘤,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及扩展对颅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思路.

  • SPECT/螺旋CT融合显像鉴别诊断颅骨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韩鹏慧;张书旭;葛永兵;任志刚;张国前

    目的:探讨SPECT/螺旋CT融合显像鉴别诊断颅骨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身骨扫描(WBS)显示颅骨放射性浓聚的21个病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由两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生独立阅片.患者同期接受MRI和/或CT检查,各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两周,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平均随访约9个月,随访结果主要根据随后的影像学检查(MRI、CT或随后的骨扫描)及临床信息.结果:根据同期影像及随访检查共10个病灶诊断为恶性病变,11个病灶诊断为良性病变.SPECT/CT融合显像检出全部10个恶性病灶及8个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85.71%.1个病灶在SPECT/CT融合显像中诊断为恶性,而同期MRI及随访检查显示良性病变.另有两个病灶在SPECT/CT中难以确定其性质,同期影像及随访检查亦显示为良性.SPECT/CT融合显像在肯定性诊断为良、恶性病灶中诊断颅骨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88.89%、90.91%、100.00%.结论:SPECT/螺旋CT融合显像对鉴别诊断颅骨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颅骨表皮样囊肿的CT诊断

    作者:葛体池;许崇永;王志强;赵雅萍;贺辉

    目的:探讨颅骨表皮样囊肿(SEC)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SEC 7例,额骨2例,顶骨3例,枕骨2例,均行CT平扫,分析其CT表现特征.结果:5例SEC以向颅外膨胀生长为主,病灶大约66mm×53mm,其中3例呈混杂密度,杂有斑片状脂肪影;2例呈囊性密度,密度均匀;病灶累及颅板三层,2例骨质缺损呈火山口状,边缘增生硬化.2例病灶局限于板障内,膨胀生长,边缘清晰锐利,内外板受压变薄.结论:囊性膨胀生长及火山口样骨质缺损对SEC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诊断困难时仍需组织学检查.

  • 单发颅骨浆细胞瘤1例

    作者:袁婧;董飞

    病例 男,54岁,因“双下肢肢体乏力10天”入院.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不高,双侧病理征未引出.深浅感觉无殊.CT平扫:右侧颞骨内板下见91 mm×43 mm巨大肿块影,边界清,内密度高低欠均匀,脑组织受压,右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向左偏移(图1).骨窗见右侧颞骨皮质变薄,不规则骨质破坏,外板相对完整(图2).MR平扫及增强:右侧额颞顶部见一巨大异常信号,大小约91 mm×81 mm×43 mm.T1W及T2W均以等信号为主,其内见一小圆形短T1长T2异常信号.

  • 颅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李洋;郝大鹏;石祥龙;于俪媛;万光耀;刘吉华;徐文坚

    目的:探讨颅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的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ASPS的CT(n=8)、MRI(n=8)及MR静脉造影(MRV)(n=2)表现.结果:8例ASPS均以推压头皮软组织向外生长为主,向内则与硬脑膜分界不清.CT表现:6例原发性APSP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见不均匀密度肿块,含斑片状残留骨质,边缘示不完整骨性薄壳;2例继发性ASPS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肿块密度较均匀.MRI表现:6例原发性ASPS外观呈“蘑菇征”,呈以等T1、长T2、高DWI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内部可见片状T2WI高信号(n=6)、点条状低信号(n=4)或簇状血管影(n=2),MR增强示明显不均匀强化,并于肿瘤两侧出现“硬膜尾征”;2例继发性ASPS呈卵圆形,呈均匀等T1、等T2信号,明显均匀强化;6例原发性ASPS的ADC值平均为2.19×10-4 mm2/s,2例继发性ASPS的ADC值平均为1.76× 10-4 mm2/s.MRV表现:上矢状窦受压,肿块内见大量引流静脉.结论:颅骨ASPS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结合其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 顶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报告

    作者:尹惠广;董耀荣;刘德宝;邝丽霞;叶浩光;骆伟光

    1病历摘要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不多见,我科自2000年来接诊1例.患者男,32岁,因发现左侧头顶部头皮包块逐渐增大3个月,于2017年3月11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自述于3个月前发现左侧头顶部有一针尖大包块,包块逐渐增大,伴局部皮肤轻度麻木,无疼痛、无发热、无抽搐.门诊行B超检查提示:头皮下颅骨旁异常回声,考虑为脂肪瘤.要求手术切除入院.入院检查:左侧头顶部可见大约3 cm×3 cm头皮包块,质中,与周围粘连,局部无明显红肿,皮肤无溃烂.入院诊断:左侧顶部头皮包块查因:脂肪瘤?入院后抽血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正常.头颅CT检查提示:左侧顶骨骨质破坏,并软组织肿块,不排除占位.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