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顶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报告

    作者:雷立章;吴海燕;王会轩;翟采文;叶波;姜峰

    本文报告了1例儿童嗜酸性肉芽肿的病史资料及诊治过程。对该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治愈出院。通过病例报告,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儿童顶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认识。儿童顶骨嗜酸性肉芽肿较为少见,提示临床工作者不要忽视儿童嗜酸性肉芽肿的可能。

  • 股骨颈嗜酸性肉芽肿误诊为Brodie氏骨囊肿1例原因分析

    作者:骆科问

    病历资料患者,女,16岁,左髋部疼痛半年入院.入院体检:左髋部活动稍受限,局部皮温稍高,皮肤颜色正常,局部压痛明显.血常规及各种生化检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

  • 长骨嗜酸性肉芽肿DR、CT和MRI表现探讨

    作者:王荣靖;林鹤

    目的:探讨分析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DR、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2年1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并确诊为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16例患者的影像学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灶均为单发,其中,15例患者行DR检查、11例行CT检查、12例行MRI检查,分析其在DR、CT及MRI上的表现.结果:影像学特点为:病灶处溶骨性破坏,多位于干骺端至骨干,破坏随着骨髓腔呈纵向延伸,病变周围骨质硬化,多伴有层状骨膜反应,骨皮质变薄并可见破坏、可伴软组织肿块.结论:DR、CT及MRI在诊断长骨嗜酸性肉芽肿上各有其优缺点,三者结合多能明确定性、诊断,但部分急性病变影像表现与恶性肿瘤相似,需多加鉴别.

    关键词: 嗜酸性肉芽肿 DR CT MRI
  • 从温肾通阳论治嗜酸性肉芽肿病案一例

    作者:王裕帆;郭立中

    嗜酸性肉芽肿是临床难治病之一,多以溶骨性损害为主.中医对本病没有明确记载,笔者团队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善从脏腑阴阳关系调治疑难症.根据中医肾主骨、开窍于耳的理论,笔者以温肾通阳为法治疗嗜酸性肉芽肿一例,取效满意.

  • 桡骨小头嗜酸性肉芽肿1例

    作者:刘铭;涂必红

    1病例摘要患者,男,16岁,因右前臂疼痛6个月、加重7天入院.查体:体温37.2℃,右前臂中上段皮温正常,桡骨小头处压痛明显,并向前臂有放射痛,局部无肿胀、瘘管及窦道.右手末梢血运及皮肤感觉无异常.辅助检查:白细胞10.59 ×109/L,中性粒细胞6.24×109/L,嗜酸性粒细胞0.01×109/L,血沉73mm/H;右肘CR片示:右桡骨小头部有椭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界不清,骨膜反应不明显,胸片(一);ECT见右桡骨中上段骨代谢异常增高.初步诊断:右桡骨小头骨质破坏①骨髓炎②骨肿瘤.入院后取病理组织活检,示“右桡骨中上段嗜酸性肉芽肿”.在本院行右桡骨小头段瘤体切除、灭活回植、植骨、内固定术.术中将右桡骨小头切除,瘤段开窗刮除呈灰红色肉芽状病灶组织,瘤段骨用95%酒精浸泡60分钟灭活后回植,取同侧髂骨骨做条形修整后植于缺损处,解剖钢板固定.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右肘屈曲可达90°,9个月随访未复发.

  • 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钱利华;鲍冬梅;郑红芳;曲华毅;虞有智;沈丹华

    目的 探讨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分析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疾病.方法 收集22例组织学证实为骨LCH的病例,分析总结其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本组患者年龄2~37岁,儿童比成人多见.任何部位的骨组织均可受累.临床以局部疼痛及肿胀为主要表现,X线表现不一.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受累骨组织可见形态特殊的组织细胞,即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同时伴有数量不等的嗜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破骨样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CD1a和S-100(+),部分CD68(+).结论 骨LCH的病因尚未明确,其组织病理学上具有特征性表现.需要与骨髓炎、骨肿瘤以及其他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鉴别,免疫组化染色CD1a、S-100和CD68等标记对确诊有帮助.多数孤立性骨LCH患者预后良好,但可有少数病例复发.

  • 系统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许霞;刘卫平;杨群培;赵莎;王威亚;廖殿英;王晓卿;林莉;闵敏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一种朗格汉斯细胞的克隆性、肿瘤性增生性疾病,其肿瘤细胞表达CD1a、Langerin和S-100蛋白,电镜下可见特征性的Birbeck小体.根据病变部位及范围,临床上分为三型:(1)单系统、单病灶(嗜酸性肉芽肿,EG);(2)单系统、多病灶(Hand-Schuller-Christian病);(3)多系统、多病灶(Letterer-Siwe病).

  • 乳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超声表现1例

    作者:谭莹;林冬梅;黄小平

    患者女,54岁.2年前偶然发现右乳有一小包块,无明显疼痛不适.近数月来包块渐增大并伴有瘙痒、疼痛来诊.专科检查: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30 mm×30 mm包块,质中,表面欠光滑,边界欠清,可移动,腋下淋巴结无肿大.乳腺彩超检查见:右乳外上象限腺体内见一24 mm×10 mm的实性包块,边界清,内呈弯曲管状低回声,未见钙化,后方回声无衰减.提示:右乳实性包块,考虑良性病变可能,建议穿刺确诊(图1).穿刺病理提示:嗜酸性肉芽肿.随后在局麻下行右乳包块切除术.术中见右乳外上象限一25 mm×25 mm囊性包块,包膜完整,表面光滑,切开包膜可见一条白色带状物,似寄生虫,屈曲成团,长约250 mm,宽约3~4 mm,头端膨大,并可见虫体蠕动.术后送病原微生物室鉴定,确诊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

  •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作者:邹洪达;Ju Guohua;金花玉;彭强;邓晓春;高晓虹

    目的 分析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超声图像特征并探讨超声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为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14例患者中,单发病变13例,多发病变1例.早期病变位于骨髓腔内时,超声无明显异常发现.随着病变的进展,超声可以发现局部骨质的破坏及破坏区周围形成的软组织肿块,并且能清晰显示软组织肿块内的出血坏死病灶及肿块内的血流分布情况.结论 进展期骨嗜酸性肉芽肿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上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结合X-线、CT及临床表现,超声检查能够提高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水平.

  •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

    作者:王龙胜;郑穗生;江安红;赵红;宫希军

    目的 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及MRI表现.10例患儿均接受CT检查,3例同时接受患部X线平片检查,5例同时接受患部MR检查,其中4例接受MR增强扫描.结果 病变单发8例,多发2例.累及颅面骨4例,长骨3例(肱骨1例,胫骨1例,股骨1例),髂骨2例,锁骨2例,椎体1例,肩胛骨1例.不同部位病变影像学表现有差异,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形成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无硬化.结论 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显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病变形态、范围、特点,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腰椎嗜酸性肉芽肿1例

    作者:陈君笠;王康安;俞忠辉;孟令平

    患儿男,4岁,主诉腰肿痛2个月余,腰部僵硬感,不能弯腰及伸手取物,近期无外伤和发热史,曾有低热.

  • 静脉超声造影对1例肝嗜酸性肉芽肿的观察

    作者:刘景云;黄道中

    患者男,35岁,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肝区疼痛、发热.抗感染治疗后仍反复发作.二维超声检查显示肝右叶可见8.0 cm×6.3 cm的低回声肿块,呈分叶状,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其中一片无回声区大小3.4 cm×2.7 cm(图1).

  • 肺巨大嗜酸性肉芽肿1例

    作者:黄婵桃;陈卫国;贾铭;涂茜;廖昕;闫慧敏

    患者女,27岁,因刺激性干咳伴胸闷约6个月于2004年1月2日入院.查体:左侧锁骨下窝可触及一固定的半球型肿物,质硬表面光滑,触痛阳性,直径约2.5 cm,左侧胸壁亦可触及一肿物,质硬、表面光滑,轻压痛.

    关键词: 嗜酸性肉芽肿
  • 儿童眼眶嗜酸性肉芽肿合并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作者:蔡湘怡;方进;邓达标;李红林;周全

    患儿男,2岁,因发现右眼肿物1个月、渐进性增大8天入院.查体:右侧眼眶外侧壁扪及一肿块,质软,边缘光滑.CT平扫:右侧额颞部占位、破坏邻近额骨及右侧眼眶外侧壁.MRI:右侧眼眶外侧壁膨胀性分叶状肿块,大小4.61 cm×3.22 cm×3.61 cm,周围见低信号环,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多房囊实性混杂信号,囊内可见液-液平面(图1A、1B),增强扫描示囊壁和实性部分强化,囊内容物未见强化(图1C).

  • 脊柱骨单发嗜酸性肉芽肿的特殊X线表现(附7例报道)

    作者:陈方满;黄新宇;侯书法;徐宏光

    目的研究脊柱骨单发嗜酸性肉芽肿的特殊X线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骨单发嗜酸性肉芽肿,术前均摄脊椎正、侧位X线片。结果发生于颈椎3例、胸椎2例、腰椎2例;其特殊X线表现为附件破坏伴软组织肿块、椎体密度增高而体积不变、椎体压缩伴椎间隙狭窄和椎体囊状破坏而椎体未压缩等。结论认识它的特殊X线表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同时,对该疾病的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病理和X线表现相结合。

  • 儿童恶性骨肿瘤的MRI及CT诊断

    作者:王秋艳;高煜;范国平;金彪

    本文仅就MRI、CT在儿童恶性骨肿瘤诊治中的作用予以讨论。1 资料及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至今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儿童恶性骨肿瘤15例,肿瘤分布见表1,并与儿童期常见的嗜酸性肉芽肿4例鉴别。男11例,女8例。年龄5~15岁。单独行MRI 9例,CT 3例,同时行MRI及CT的有7例。MRI采用PHILIP 0.5T磁共振扫描仪,常规采用T1WI、T2WI、STIR及增强扫描,CT采用GE Sytec 4000全身CT扫描仪,进行平扫及增强。

  • 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CT、MRI表现

    作者:王宏伟;杨军浩;丁长伟

    目的:探讨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的CT、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脊椎EG的CT及MRI的表现.结果:发生于颈椎3例、胸椎7例和腰椎8例.CT表现:18例椎体不同程度溶骨性破坏,边缘不规则,椎弓根等附件破坏2例,出现周围软组织肿块3例.MRI表现:椎体骨质破坏T1W1呈等信号和T2WI呈稍高信号.椎间隙轻度变窄2例、周围软组织肿胀4例和椎弓根受累4例.结论:CT和MRI均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结构及邻近组织改变,大多数病例能正确诊断,但MRI优于CT.

  •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MRI诊断

    作者:肖喜刚;韩雪;赵殿江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MRI表现.结果:26例共发现29个病灶.其中单发24例(额骨12例、顶骨8例、颞骨3例、枕骨1例),多发2例.主要表现为起源于颅骨板障并侵犯内外板、边界清楚的骨破坏,病灶内残留的小骨片(钮扣骨)、脂质和软组织肿块.CT呈不均匀密度,MRI呈稍长T1和稍长T2信号.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基础,结合CT、MRI能够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 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

    作者:郑加贺;马洁韬;牛之彬;刘东风

    目的:探讨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结果:14例患者共发现16个病灶,其中股骨10个,胫骨4个,腓骨及桡骨各1个.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溶骨性破坏、层状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结论:X线平片是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基础,结合CT、MRI能够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 小肠弥漫型嗜酸细胞性肉芽肿(附3例分析)

    作者:夏云宝;刘光彦;吴铭;潘功茂

    小肠嗜酸性肉芽肿一般分为弥漫浸润型及局限息肉型,临床少见.我院收治3例,均经术前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本文着重讨论其影像诊断.1 临床资料与结果病例1 患者,男,38岁.因反复发作性上腹部隐痛2周入院.查体除腹部脐周有轻度压痛,并未触及包块外,余无异常发现.白细胞:6.7×109/L中性0.64,淋巴0.22,酸性0.13;血沉18mm/h,腹部X线平片未见异常.全胃肠道钡餐检查:食道、胃、十二指肠未见异常:1h,2h后复查时,于左侧腹部可见一局限性狭窄肠段,约15cm(图1),呈向心性狭窄,局部粘膜增粗,边缘呈锯齿状,未见明确龛影征象,与正常肠管分界欠清楚.狭窄端以上肠管扩张明显,以下肠段未见异常.X线诊断为小肠炎性病变伴不完全性肠梗阻,以克隆氏病可能性大.

192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