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李霁;刘鸿瑞;郭丽娜

    目的探讨肺郎格汉斯(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染色观察7例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形态学及S-10、CD68、CD1a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点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7例均可见明确郎格汉斯细胞性肉芽肿改变,并可见中等量炎细胞浸润、局灶间质纤维化及灶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阳性检出情况分别为S-100 7/7、CD68 3/7、CD1a 5/5.结论临床及影像学检查(X线及CT)怀疑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应尽早行开胸或胸腔镜肺活组织检查,病理学确诊对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治疗和控制其发展有很重要作用,免疫组织化学S-100及CD1a染色对鉴别诊断有意义.

  • 肝脏寄生虫移行症七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作者:王仁庆;史炯;牛丰南;唐敏;樊祥山;仇毓东;陈骏

    目的 探讨肝脏寄生虫移行症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7例行局部肝脏切除术的肝脏寄生虫移行症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资料、影像学和病理形态进行分析,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男性5例,女性2例.5例以上腹部疼痛或不适为首发症状,2例为体检发现"肝占位性病变"入院.4例血嗜酸性粒细胞轻度或中度增高,术前增强CT提示肝脏不规则"串珠状"占位,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静脉期无强化或病变周围轻度环形强化.术后病理观察发现病变均为融合性地图状的中央坏死病灶,病灶从内向外分别为彻底坏死区、坏死碎屑带、上皮样肉芽肿带和炎性细胞带.病灶内均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少量多核巨细胞,并可见特征性Charcot-Leyden结晶体,其中1例见寄生虫虫体.结论 肝脏寄生虫移行症是一种少见肝脏病变,既往临床上易误诊为其他肝脏良、恶性肿瘤,结合临床资料,增强CT影像和病理检查,可以提高该病的术前和术后诊断水平.

  • 结肠嗜酸性细胞肉芽肿1例

    作者:杨学山;孙大军

    1 病例报告男,46岁.反复左上腹痛3个月伴腹泻、黑便.曾于他院诊为结肠炎,服药治疗未见好转而入院.查体:左上腹部可扪及5 cm×4 cm包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平,有压痛,活动度尚可 .血常规Hb 109 g/L,WBC 5.9×109/L,N 0.52,L 0.26,E 0.20,M 0.02.大便潜血实验(+),血沉增快.胃肠道钡餐示:横结肠远段及降结肠呈不规则狭窄, 但钡剂通过无受阻现象.

  • 眼眶嗜酸细胞肉芽肿1例

    作者:高建华;叶道斌;鲁小中;黑砚;刘烨

    患儿男,9岁,主因发现右眼眶外侧皮肤包块,伴疼痛1个月入我院就诊.患者于1个月前发现右眼眶外壁皮肤有包块隆起,局部压痛明显,无明显红肿、头痛及视力下降,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发现右眶泪腺区肿瘤,有骨破坏,遂转入我院.入院后查体:右眼眶外壁皮肤局部隆起,范围约4 cm×5 cm大小,扁平,无红肿,压痛明显,眼球运动无明显受限.

  • 3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超声表现

    作者:王延婷;杨影;高东梅

    骨嗜酸性肉芽肿与汉-许-克综合征、勒-雪综合征统称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种发生在骨组织、不明原因的以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的罕见疾病[1].本病发病率低,由于可累及人体多个系统及部位,因此临床表现多样,不具有特异性.以上特点常导致对本病的认识不足,进而造成误诊与漏诊.累及椎体的患者晚期可导致椎体病理性骨折,椎间隙变窄,相应的脊髓受到压迫,故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关于骨嗜酸性肉芽肿超声表现的研究较少.随着肌骨超声的发展,研究人员对骨骼病变的关注日渐提高.本文回顾性分析3例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分析以往骨嗜酸性肉芽肿超声表现的相关文献,旨在提高临床对本病超声表现的认知.

  • 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CT表现

    作者:吴磊;徐凯

    目的:分析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头颈部ELG的CT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在颌下区5例,腮腺5例,耳后皮下1例;双侧发病2例,单侧发病9例。其中颌下区病变大者截面3.6 cm×2.5 cm,腮腺病变大者截面9.0 cm×5.0 cm,耳后病变较大者1.5 cm×0.8 cm。CT表现为颌下区病变(累及腺体或淋巴结)体积明显增大,增强扫描后病变以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为主。腮腺病变表现为腮腺体积增大,密度不均匀,内示多发结节或团块影,增强扫描呈结节样强化。1例发病在左侧耳后皮下,表现为左耳后皮下2枚结节影。体积增大的病灶均对周围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压迫或浸润。外周嗜酸性粒细胞均增加。结论:头颈部ELG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仔细分析其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术前作出诊断并不困难。

  • 附肢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作者:刘云;李璐;张斌青;张敏

    目的:通过分析附肢骨嗜酸性肉芽肿(EGB)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附肢骨EGB的影像学资料,21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15例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2例行SPECT-CT检查.结果:21例共26个病灶,其中18例单发,上肢骨6个病灶(锁骨2个,肱骨4个)、下肢骨12个病灶(股骨6个病灶,髋臼2个病灶,胫骨3个病灶,腓骨1个病灶);3例多发,累及肋骨2个、坐骨3个、髂骨3个,共8个病灶.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囊状溶骨性骨质破坏,略膨胀.7个病灶可见骨膜反应,9个可见软组织肿胀或肿块,3个周围软组织水肿,1个增强扫描明显强化,2个SPECT-CT显示病灶周围浓聚.结论:X线检查是诊断附肢EGB的基础方法,结合CT、MRI及SPECT-CT能提高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 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杨勇政;周山;黄文亮;张振勇;丁琦峰

    目的:分析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3例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以及X线、CT、MRI表现。结果:23例中,20例单发,3例多发。其中胫骨11例,股骨5例,肱骨4例,腓骨、桡骨、尺骨各1例。影像学特点为髓腔内密度或信号异常改变、起源于骨皮质内缘的骨质破坏及骨髓水肿、线状或层状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和肿块。结论:长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能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青少年颈椎嗜酸性肉芽肿一例报告

    作者:马绪彪;谢宇;谢伦利;刘洪;杨异;蒲丹

    Objective To present one adolescent case of cervical spinal eosinophilic granuloma, and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maging feature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An 8-year-old adolescent was admitted to our clinic for neck pain and movement limitation afte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Cervical imaging examinations revealed lytic bone lesions involving C3-4, C4-5, C5-6 vertebral bodies. Local tenderness was obvious. The biceps brachii muscle strength of the both upper limbs was weakened and the brachial plexus traction test results were positiv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ailed. Anterior cervical spine decompression, bone graft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ere performed. Results No recurrence was detected postoperatively. The internal fixation was removed 1 year postoperatively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Conclusions Adolescent cervical spinal eosinophilic granuloma is not common and misdiagnosis may occur. Imaging and biopsy are the keys to its diagnosis. Surgical interven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s ineffective or the lesions continue to develop.

  • 头颈部嗜伊红细胞性增生性淋巴肉芽肿的CT表现

    作者:郑红伟;祁佩红;薛鹏;漆剑频;胡道予;夏黎明;李小明

    目的 探讨头颈部嗜伊红细胞性增生性淋巴肉芽肿的CT表现.方法 对5例病理证实的头颈部嗜伊红细胞性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3~59岁,平均病史为3.7年,血常规均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肿块均位于耳前腮腺区,部分肿块较大可达颞部皮下,均伴有颈部及(或)颌下淋巴结肿大.CT示腮腺明显肿大,浅叶为著,内见高密度病灶,与骨骼肌呈等或略低密度,呈斑片状或结节状,斑片状病灶边界尚清或欠清晰,结节病灶边界清晰;增强后病灶及肿大淋巴结均中度或明显强化,且腮腺内结节灶及肿大淋巴结多均匀强化.结论 头颈部尤其腮腺区嗜伊红细胞性增生性淋巴肉芽肿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及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应首先考虑嗜伊红细胞性增生性淋巴肉芽肿的可能.

  • 上臂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一例

    作者:陈红桃;白少君;陈莹;杨柯;曹新生

    患者女,46岁,2年前无意间发现双侧肘部无痛性包块,约核桃大小,伴皮肤瘙痒,无红肿热痛,无皮肤溃疡,无肢体功能障碍,症状进行性加重。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细胞比率10.2%,穿刺细胞学示:反应性增生。予激素、干扰素及免疫球蛋白治疗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停药后不久症状再次发作,如此反复治疗2年。近体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右肘关节内侧分别可触及大小约3 cm×2 cm,3 cm×3 cm质韧包块,边界不清,压痛(-),包块表皮色素沉着,可见斑点状皮疹,无破溃,无水肿。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率68.10%,嗜酸细胞比率7.70%,嗜碱细胞值0.02×109/L,嗜酸细胞值0.67×109/L,淋巴细胞数目1.94×109/L,单核细胞值0.13×109/L。血清IgA、IgM、IgG均正常。穿刺活检:嗜酸性肉芽肿。MRI检查示双侧肘关节上方内侧皮下脂肪层内等T1、稍长T2信号肿块,边界较清晰,病灶呈分叶状,左右侧病灶大小分别为5.1 cm×2.8 cm×1.8 cm和5.4 cm×3.1 cm×1.5 cm。灶内信号较均匀,周围皮下脂肪层见条索影。病灶与邻近肱肌分界清楚(图1)。MRI诊断:双上臂皮下脂肪层良性占位,符合嗜酸性肉芽肿表现。遂行右上臂肿块切除术,手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包块顶部,沿包块壁分离,术中见包块包膜完整,附着在右上臂内侧皮神经上,完整切除肿块。病理诊断:右上臂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LCA(-),CD68(-),CD34少部分细胞散在(+), CD117(-)(图2)。

  • 多发性嗜酸细胞肉芽肿1例

    作者:张军;聂青;王斌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35岁,2006年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多饮,每日饮水约5000ml;多尿,白天排尿10~12次,夜间5~7次,第日尿量5000~6000 ml,控制饮水量后,尿量可基本恢复正常.

    关键词: 嗜酸细胞肉芽肿
  • 嗜酸细胞肉芽肿一例

    作者:李苓;王利利

    患者男,32岁,因右面颊部肿物10年,于2007年3月收入院.患者于10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面颊部一肿物,大小约1.0 cm×1.0 cm,肿物时大时小,偶有面部发痒.在当地医院一直按"慢性淋巴结炎"治疗,症状无改善.近1年该肿物逐渐增大.既往无寄生虫病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20年前患肾病综合征,已治愈.

    关键词: 嗜酸细胞肉芽肿
  • 骨嗜酸细胞肉芽肿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作者:刘向明;张熙曾;王晶;屈大望;张帆;赵华锋

    目的 探讨骨嗜酸细胞肉芽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1991年3月至2006年3月收治骨嗜酸细胞肉芽肿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1~61岁,平均22.4岁.病程20 d~10个月.单发24例,多发4例.影像学表现为溶骨性改变,15例伴软组织肿物影.于外院确诊5例,入院后误诊为原发肿瘤及转移癌12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确诊.单发病例行化疗1例,手术治疗20例,手术后辅以放疗、化疗、激素综合治疗3例;多发病例采用放疗1例,激素治疗1例,综合治疗2例.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7个月~15年,平均5.3年.20例手术者手术治愈率100%;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者无复发;植骨者6~12个月骨性愈合,随访功能不受限.1例行胸椎椎板减压术者截瘫部分恢复.4例多发病例中2例出现复发,再次给予激素及放疗、化疗后缓解.结论 骨嗜酸细胞肉芽肿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类似,误诊率极高.术前应尽可能行穿刺活检.对单发病例宜采用手术治疗,可辅以放疗或化疗;多发病例病灶多、范围广,不宜采用手术治疗,可选择放疗、化疗、激素治疗等综合疗法.

  • 原发性锁骨肿瘤和肿瘤样变误诊分析

    作者:黎清波;王欣;龚平

    原发性锁骨肿瘤和肿瘤样变临床少见.我院1997~2007年共诊治11例原发性锁骨肿瘤和肿瘤样变,其中4例曾误诊,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1 病例资料[例1] 男,18岁.因发现左侧锁骨肿物半月入院.半月前在搬运重物时觉左肩锁部疼痛、活动受限,左锁骨远端触及一硬性肿物,压痛明显,到当地医院就诊,查体于左锁骨远端可触及2 cm×3 cm肿块,质较硬,界限不清,有压痛,局部皮温增高.血白细胞7.0×109/L,中性粒细胞0.72,淋巴细胞0.30,红细胞沉降率53 mm/h;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阳性.摄X线片示:左锁骨远端有2 cm骨质破坏区并病理性骨折,无明显骨膜反应.初步诊断为左锁骨远端骨结核伴病理性骨折.

  • 髂骨嗜酸性肉芽肿一例误诊

    作者:陈志东;陈云霞;王金华;李治国

    [病例] 女,3岁.因右膝部疼痛半年,右下肢间断性跛行1个月,加重1周入院.患儿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部疼痛,在当地医院摄右膝X线片未见骨质异常.疼痛间断发作,1个月前出现右下肢间断性跛行,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滑膜炎,予服用布洛芬对症治疗,疼痛无明显缓解.查体:体温36.6℃,脉搏96/min,呼吸20/min.

  • 肝嗜酸性肉芽肿一例报告

    作者:黄锡坤;夏秀琼;袁小玲;郭伟洪

    1 病例资料男,55岁.因反复咳嗽1月余入院.既往有进食生鱼史.查体: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部未见异常.查血白细胞24.2×109/L,中性粒细胞0.22,淋巴细胞0.075,嗜酸粒细胞0.628,单核细胞0.076;嗜酸粒细胞计数13.1×109/L,血红蛋白143 g/L,血小板277×109/L.肝功能正常,多次粪常规法及集卵法找虫卵均阴性.心电图、X线胸片正常.临床考虑:①咳嗽变异型哮喘?②肺嗜酸粒细胞浸润?肺功能检查示中度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腹部B超示肝左叶混合回声包块.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示:肝大,肝左外叶类圆形混杂低密度肿块,直径约8.5 cm,内见斑点钙化灶及条片状分隔,局部向肝外隆起;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呈多个环状不均匀强化,壁厚,内见多个小结节、片状无强化液化区,周围左内叶肝实质呈节段性楔形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扫描肿块强化密度减低,轮廓尚可辨,边缘可见假包膜影(见图1,2).

  •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11例临床分析

    作者:郝彦峰;郑冬凌;林晓晶

    嗜酸性肉芽肿为临床较少见的良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组织、器官,易误诊.我院1981~2001年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11例,其中9例术前误诊.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误诊为脑膜瘤

    作者:张小军;李伯和

    [病例] 男,16岁.因头痛、头昏4个月入院.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昏,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于外院行头颅CI检查示左额顶脑膜瘤.查体:意识清,头颅无明显畸形,左额顶部有轻压痛,头皮未触及包块,其他未见异常.查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嗜酸粒细胞均在正常范围.

  • 颅骨表皮样囊肿误诊一例

    作者:

    1病例资料女,14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头顶部有一约黄豆大小包块,无红肿、疼痛.1个月前自觉头部包块增大,1周前在外院做包块穿刺病理检查报告为胆脂瘤,来我院门诊拟行包块切除.门诊行颅骨CT检查示:左侧顶骨见一直径2 cm穿凿样骨质破坏(见图1),考虑为左侧顶骨嗜酸细胞肉芽肿.遂收入院.

5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