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误诊误治杂志

临床误诊误治

临床误诊误治杂志

Clinical Misdiagnosis & Mistherapy 림상오진오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2-3429
  • 国内刊号: 13-110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4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误诊误治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陈晓红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孕妇IgM、IgG型抗-Ce联合抗体致血型鉴定困难临床分析

    作者:马印图;冯谦;王更银;李烛;高军;杨晓亚

    目的:增强对因输血或妊娠产生的不规则抗体的认识,以区分抗体特异性和抗体类型,确保血型鉴定准确性,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血清含IgM、IgG型抗-Ce联合抗体致血型鉴定困难孕妇1例的临床资料及鉴定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妇因出现早产症状1 d在当地医院待产,查血红蛋白77 g/L,需输血治疗,配血时发现血型鉴定困难,故转入我院。经过一系列血清学试验,孕妇体内同时检测到IgM和IgG 2种类型抗-Ce联合抗体,测得IgM抗-Ce效价为4,IgG型抗-Ce效价为16。终确定孕妇血型为AB型、Rh血型为ccDEE。遂为孕妇寻找相合的血液进行输注,效果良好。入院第2天孕妇行剖宫产术顺利产下一女婴,新生儿出现轻度新生儿溶血病,经蓝光照射及丙种球蛋白阻断溶血治疗好转出院。结论无流产及输血史、首次妊娠的Rh( D)阳性孕妇体内亦可以产生Rh系统的抗体,引起血型鉴定困难和新生儿轻度溶血病,这种情况临床十分罕见,需输血工作者多方面了解病史,准确定型和配血,确保输血安全。

  • 血流储备分数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翠艳;王丽辉

    目的:分析血流储备分数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4年9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38例,均在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心肌酶、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及手术相关情况、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8例冠心病手术时间(54.12±6.45)min,造影剂用量(195.65±23.14)ml,置入支架数量(1.61±0.65)个。治疗后2个月,38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T)浓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个月,38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Ds)明显低于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内径短缩率(LVFS)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38例发生心肌梗死2例(5.26%),再次血运重建3例(7.89%),心绞痛8例(21.05%),无心源性死亡发生。结论应用血流储备分数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有助于减少置入支架数目及住院费用,减轻心肌损伤程度,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

  • 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曹江欣;崔凤珍;张哲;石静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9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东芝公司生产的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观察患者梗死部位及梗死灶大小,并观察比较患者脑梗死区、缺血半暗带区和健侧区脑血容量( CBV)、脑血流量( CBF)、平均通过时间( MTT)。结果 CT检查发现本组梗死部位分别为基底核23例,额叶20例,颞叶18例,枕叶16例,顶叶15例;梗死灶大小分别为中度梗死33例,小梗死30例,腔隙性梗死29例。缺血半暗带区、健侧区及脑梗死区CBV、CBF及M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CBV水平缺血半暗带区高于健侧区、脑梗死区;CBF水平健侧区高于缺血半暗带区和脑梗死区,脑梗死区低于缺血半暗带区;MTT脑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区高于健侧区,缺血半暗带区低于脑梗死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可较为准确地显示急性脑梗死部位和缺血半暗带、梗死灶大小,评价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

  • 体外高频热疗辅助治疗急性附睾炎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李刚;邱建宏;赵新鸿;张世睿

    目的观察体外高频热疗辅助治疗急性附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急性附睾炎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给予相同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同时联合应用体外高频热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行阴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附睾结节大小;治疗1个月后复查阴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有无残留附睾结节,并评定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附睾结节体积治疗组(14.66±9.41)cm3,对照组(14.92±10.6)cm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附睾结节体积治疗组(6.91±4.97)cm3,对照组(10.83±7.66)cm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复诊治疗组附睾结节残留率31.81%,对照组附睾结节残留率62.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治疗组治愈率68.18%,对照组治愈率37.21%,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高频热疗辅助治疗急性附睾炎能促进附睾结节消退及减少结节残留,且不良反应较小。

    关键词: 附睾炎 高频热疗
  • 联合放化治疗合并同侧胸腔积液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效果观察

    作者:陈连刚;刘建坤;胡兴茂;张怡梅;赵青兰;朱铁年

    目的:观察联合放化治疗合并同侧胸腔积液局限期小细胞肺癌( LSCLC)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肿瘤科收治符合纳入标准并经病理和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合并同侧胸腔积液LSCLC 58例,均先行2~4个周期诱导化疗,据诱导化疗后胸腔积液吸收及后续治疗情况将其分为A、B、C 3组,诱导化疗后胸腔积液消失行胸部放疗后继续巩固化疗者为A组(22例),诱导化疗后胸腔积液消失后继续原方案化疗者为B组(17例),胸腔积液未消失或增加或疗效评价为进展继续进行化疗者为C组(19例)。所有患者均行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观察比较3组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58例诱导化疗后有效率为77.6%,中位生存期18个月,1、2、3年生存率70.0%、31.3%和17.3%,39例诱导化疗后胸腔积液消失。 A、B、C 3组治疗结束后有效率分别为81.8%、76.5%和73.7%,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2、16.4和14.1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81.8%、64.7%和57.9%,2年生存率分别为45.5%、24.8%和18.9%,3年生存率分别为26.5%、16.5%和6.3%。3组间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长于或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B、C 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放化治疗合并同侧胸腔积液LSCLC可延长生存期。

  • 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不同治疗切换点选取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刘慧丽;王燕;任方圆;赵力;柏林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序贯治疗不同治疗切换点选取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2012年6月—2014年8月收治128例AECOPD,根据行NIPPV序贯治疗治疗切换点选取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自主呼吸试验( 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 SBT)组和肺部感染控制窗( pulmonary infection control, PIC)组各64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及NIPPV相关指标。结果 SBT组89.06%成功脱机明显高于PIC组60.94%成功脱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BT组4.69%进行再插管,PIC组28.13%进行再插管,两组再插管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SBT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PI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SBT作为NIPPV序贯治疗切换点的选取方法,有助于AECOPD患者成功脱机,降低再插管率,减轻患者痛苦。

  •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对肝癌切除术后肝损害的影响

    作者:黄智清;张诚华;施建设;杜振双;陈淑兰;梁小华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 EIN)对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肝切除术后肝损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肝癌80例,随机分为EIN组和肠内营养( EN)组,每组各40例,排除因病情突发及拒绝治疗而剔除出研究者,终EIN组纳入37例,EN组纳入36例。两组均予EN,EIN组在此基础上予EIN,营养支持时间均为1周。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营养支持并发症;术前、术后2 d及术后8 d检测两组肝功能指标及血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不良反应EIN组5例(13.5%),EN组7例(1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EIN组较EN组短(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2 d肝功能指标及血内毒素、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d EIN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EN组(P<0.001);两组TNF-α在术后2 d均较术前升高,但EIN组升高水平低于EN组(P<0.001);EIN组血内毒素、TNF-α和IL-6在术后8 d明显低于EN组(P<0.001)。结论 EIN可通过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和内毒素易位,调节免疫功能,减轻全身炎性反应,从而减轻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的肝损害。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小肌瘤临床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何丽琼;王群;贾蜀云;刘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小肌瘤临床效果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和VEGFR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确诊为围绝经期子宫小肌瘤80例作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两组,每组40例。高剂量组给予米非司酮每日25 mg口服,低剂量组给予米非司酮每日12.5 mg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外周血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浓度及安全性。结果治疗过程中,高剂量组脱落1例,低剂量组脱落2例。治疗2个疗程后,高剂量组有效率84.62%,低剂量组有效率84.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子宫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外周血 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子宫肌瘤体积、外周血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剂量组为17.95%,低剂量组为5.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和高剂量米非司酮均可通过抑制围绝经期子宫小肌瘤患者外周血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表达,达到逐步缩小肌瘤体积、改善临床症状效果,但低剂量米非司酮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可降低医药成本。

  •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俊卿;程欣;李东

    在世界范围内,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HCV)慢性感染是威胁人类健康重大疾患。2014年研究数据表明,现全球HCV感染者数量约为1.7亿人[1]。每年全球因HCV感染相关疾病死亡人数约为35~50万人[2]。2006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9岁人群抗HCV流行率为0.43%,由此推算,我国一般人群HCV感染者约560万,如加上较难统计的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HCV感染者,约1000万例[3]。2004—2011年我国丙型肝炎发病数量从2004年39381例增加到2011年73872例,8年间发病例数翻了1倍[4]。 HCV感染者罹患丙型肝炎、肝硬化、终末期肝病和原发性肝癌风险明显高于非感染人群[5]。一般人群感染HCV后,仅少部分感染者可自主清除入侵HCV。若未经正规抗病毒治疗,80%HCV感染者将终身携带HCV[6]。 HCV慢性感染者预后差异较大,受感染者机体因素影响较大,若感染者患糖尿病、脂肪肝,或重叠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那该感染者发生严重肝病风险远高于其他HCV感染者[7]。

  •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临床诊治进展

    作者:王永进;王娟;何钢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 SSTI)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此类疾病病情轻重程度变化很大,可以是轻度浅表局限性感染,也可以是威胁生命的深部坏死性软组织感染。 SSTI目前临床命名较为混乱,预后不一,治疗方法各异,涉及学科众多,轻者仅需简单的皮肤消毒即可自愈,重者病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治疗上需反复多次清创引流,甚至截肢治疗。因此,我们对SSTI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病诱因、常见致病菌、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

  • 华法林致皮下大面积出血及左心耳封堵预防心房颤动所致栓塞性疾病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郭芙蓉;黎明江;李莎

    目的:探讨华法林致大面积皮下出血的诊治方法及左心耳封堵术在此类患者后续抗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华法林致皮下大面积出血,并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心房颤动所致栓塞性疾病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文2例均因心房颤动服用华法林致皮下大面积出血而就诊,经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及凝血功能检查后确诊,停用华法林,给予维生素K肌内注射、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均病情好转,后皆成功施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1例随访至术后6个月,另1例随访至术后3个月,随访期间2例左心房均无血栓形成,无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华法林引起的皮下大面积出血必须引起临床医师重视。临床上具有高卒中、高出血风险,同时具有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适应证的心房颤动患者可积极建议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 麻疹潜伏期肝损害误诊为酒精性肝炎临床报告

    作者:郝润来;唐中权

    目的:探讨麻疹潜伏期肝损害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误诊为酒精性肝炎的麻疹潜伏期肝损害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乏力、食欲缺乏1周,加重伴鼻出血3 d入院。结合病史及医技检查结果诊断酒精性肝炎。后患者出现发热、咳嗽,颜面部皮疹,查口腔Koplik's斑阳性,麻疹抗体检查IgM阳性。临床诊断麻疹,给予利巴韦林等药物抗病毒治疗,患者痊愈出院。1个月后复查肝功能无异常。结论麻疹潜伏期肝损害临床少见,易误诊。加强对其认识、详细采集病史及全面、客观分析病情可避免或减少其误诊误治。

  • 布鲁杆菌病误诊为肝硬化腹腔积液临床分析

    作者:郭艳;唐中权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病误诊为肝硬化、腹腔积液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加强对布鲁杆菌病引起的肝损害、腹腔积液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曾误诊为肝硬化、腹腔积液的布鲁杆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腹胀、少尿、食欲缺乏2周,加重伴发热3d入院。就诊初期在当地县医院及我院均曾误诊为肝硬化、腹腔积液,给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追问病史,发现患者有家畜密切接触史,遂检测布鲁杆菌:琥红平板试验( RBPT )(++++),凝集试验(SAT)1∶100,布鲁杆菌IgM 39.15 U/L、IgG 86.94 U/L。确诊为布鲁杆菌病急性期。给予头孢地嗪、多西环素及泼尼松等治疗,患者病情缓解出院。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布鲁杆菌病可以同时引发肝损害和腹腔积液。加强对其认识、认真病史询问及发散诊断思维可减少布鲁杆菌病误诊误治。

  • 溃疡性皮肤结核八例误诊分析

    作者:努尔保拉提·阿曼;阿合提别克·塔布斯;李剑辉;李建刚;周军;阿不都斯木·艾沙;马博;陈赵慧

    目的:探讨溃疡性皮肤结核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4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曾误诊的溃疡性皮肤结核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变均发生在小腿,病初表现为局部皮肤红斑、丘疹、结节,继而发展为溃疡、糜烂、肿胀、疼痛,均无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在外院首诊误诊为下肢静脉曲张静脉性溃疡4例,下肢皮肤癌2例,Bowen病2例。误诊时间5~36个月,平均20.5个月。入我院后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溃疡灶分泌物结核杆菌抗酸染色及病理检查等确诊7例,未取得病理诊断依据经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确诊1例。8例确诊后均给予全身正规抗结核治疗11个月,局部病灶换药治疗6~9个月痊愈,均未植皮。随访12~18个月,无复发。结论溃疡性皮肤结核较为罕见且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临床遇及病程长、久治不愈的小腿溃疡灶者应考虑到溃疡性皮肤结核,要及时行病理检查,必要时给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以早期确诊。

  • 肺吸虫病误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肖君;贾宇涛

    目的:探讨肺吸虫病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误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吸虫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因间断发热、咳嗽20余天,呼吸急促1 d入院。曾在当地医院按支原体肺炎,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治疗20余天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2 d再次出现发热、咳嗽,遂转入我院。查血白细胞、嗜酸粒细胞明显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胸部CT检查示双肺感染并右侧胸腔积液、心包腔少量积液、肝顶部低密度影,详细追问病史获知患儿发病前有进食溪蟹史,进一步查肺吸虫抗体IgM、IgG均阳性,确诊为肺吸虫病。予吡喹酮治疗,患儿症状逐渐缓解,共治疗20 d出院。出院2个月后复查胸部CT病变基本吸收。结论肺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遇及疑似患者时应全面、详细问诊,同时不能忽视对异常检查结果的全面、综合分析,以减少漏诊和误诊。

  • 以慢性腹泻为首发症状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误诊报告

    作者:曹珊珊;韦婕;李莎莎;王宥霖

    目的:提高对以慢性腹泻为首发症状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的认识,加强其与慢性结肠炎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为慢性结肠炎的AIDS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青年男性,因反复腹泻伴低热6个月余,盗汗明显1个月就诊。曾在当地医院行结肠镜等检查诊断慢性结肠炎,给予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佳,在我院门诊就诊查体发现腹股沟淋巴结增大,后反复追问病史,了解到患者有冶游史,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初筛试验和确诊试验确诊AIDS,转至传染病院行抗病毒治疗。结论临床遇及以慢性腹泻伴发热为主要表现但胃肠镜检查未能明确诊断者,应警惕AIDS的可能。

  • 僵人综合征误诊临床分析

    作者:杨会芳;苏江华;张静;王霞

    目的:探讨僵人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曾误诊的2例僵人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2例均因肢体强直就诊,曾分别误诊为帕金森病和癔症,均按误诊疾病给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入我院后经肌电图及脑脊液等检查皆确诊为僵人综合征,给予氯硝西泮及地西泮等药物治疗后均症状好转出院。随访6个月和1年,无复发。结论僵人综合征是临床罕见的肌肉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及对认识不足是导致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

  • 腹部手术后并发Wernicke 脑病二例原因分析

    作者:胡洪;谢楠;何涛

    目的:探讨Wernicke脑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认识,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收治并确诊的腹部手术后并发Wernicke脑病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1例外伤后行脾脏切除术后4周患者突然出现表情淡漠,肢体乏力、不能站立,眼外肌麻痹,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随即中度昏迷,双侧Babinski征阳性,Kernig征可引出,误诊为继发性脑部损伤及脑梗死;1例为结肠肿瘤突发肠梗阻,行右半结肠根治术后再发慢性不全性肠梗阻,术后12 d患者突然出现烦躁,双眼凝视,胸闷、气短,双手细微抽搐,双侧Babinski征阳性,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缺血性脑梗死及脱髓鞘疾病。2例均经头颅MRI检查等确诊Wernicke脑病,给予维生素B1等治疗,病情均显著改善出院。出院2个月、1个月随访无异常。结论 Wernicke脑病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中相对少见,易误漏诊。对具有该病高危因素患者给予维生素B1进行预防,遇及可疑患者及时进行MRI等相关检查,必要时给予维生素B1试验性治疗,可减少Wernicke脑病误诊误治。

  • 原发性甲状腺腺鳞癌误诊一例探析

    作者:刘义粉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腺鳞癌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曾误诊的原发性甲状腺腺鳞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发现颈部肿物6个月,突然增大伴发热1个月入院。经血常规及B超等检查诊断为甲状腺炎,予抗感染治疗后复查B超提示肿物增大,炎性改变伴脓肿形成,予颈部脓肿切开引流及活组织病理检查术,结果提示恶性肿瘤。后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甲状腺腺鳞癌。术后20 d患者出现颈部红肿、发热,复查颈部CT示甲状腺区巨大肿物并侵犯周围组织,考虑甲状腺腺鳞癌复发,给予对症支持处理20 d后死亡。结论原发性甲状腺腺鳞癌呈高度恶性,生长速度快,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误治。准确掌握其临床特点,对甲状腺结节采取积极治疗态度,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其生存率的关键。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误诊误治分析

    作者:闫淑静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5年3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诊治的386例甲亢中曾误诊的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16.8%。以双下肢无力首诊及突发四肢无力首诊各6例,误诊为周期性麻痹;以头晕、乏力、肢体麻木及手颤首诊6例,误诊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3例,Moyamoya病1例,帕金森综合征2例。以胸闷、心慌及胸痛为首发症状就诊12例,误诊为冠心病;以胸闷、心慌伴低热就诊的青年女性3例,误诊为心肌炎;以心悸、胸闷及下肢水肿首诊3例,误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以长期慢性腹痛、腹泻及消瘦就诊14例,误诊为肠易激综合征7例,慢性结肠炎4例,溃疡病3例。以头晕、无力、口渴、消瘦及出汗首诊9例,误诊为糖尿病9例,其中2例曾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膝关节疼痛伴低热就诊2例,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以肢体行动无力就诊1例,误诊为股骨头坏死;以四肢关节疼痛伴心慌、乏力就诊3例,误诊为骨关节病。误诊时间4周~6年。本组均经甲状腺功能等检查确诊甲亢,予相应治疗病情稳定。结论对甲亢认识不足及过分依赖某项检查结果是导致甲亢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对甲亢认识,掌握其临床特点和及时行相关检查可减少甲亢误诊误治。

  • 剖宫产术后复杂盆腔脓肿如何“破局”(上)

    作者:谢宝丽

    “临床病例一点通”一周岁啦12016年,我们将本专栏固定在封三,仍以上下集的形式刊登。对疑难病例的诊断和处理能考量临床医师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系统思考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依赖于临床病例的回顾性总结,通过对那些貌似合理的诊疗过程但却终得出预料之外结果的病例,剥丝抽茧、逐层分析,得出发人深省的结论。欢迎读者朋友惠赐能带给我们启发、思考和借鉴的病例,投稿请在稿件首页注明“临床病例一点通”。

  • 连类比物:胸痛鉴别诊断中不应忽视的应激性心肌病

    作者:孟庆义

    胸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临床表现轻重不同,似与病变部位和病情轻重也无明显关系,原发病因比较复杂,胸部疾病常是其主要原因,但也可合并其他一些少见疾病,且有时是致命的,其鉴别诊断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之一。而近年来新近认识的疾病之一应激性心肌病(Stress cardiomyopathy,SCM,又称Takotsubo综合征)是一种与精神或躯体应激相关的,以暂时性左室(也可能累及右室)室壁运动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疾病,其临床特征和发病过程与一些胸痛为主的临床常见疾病非常相似,连类比物,故在胸痛的鉴别诊断中,应注意SCM白i识别。

  • 2015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解读之二高级心肺复苏

    作者:楼滨城;朱继红

    前一讲,我们解读了2015美国心脏协会( 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简称2015更新指南)的概论和基础心肺复苏,本期我们解读2015更新指南的第七章《高级心肺复苏》[1]。抢救心脏骤停期间,分为基础生命支持( BLS,基础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 ACLS,高级心肺复苏)与心脏骤停-后治疗,这是一套连续技术与知识,但通常ACLS含有BLS与心脏骤停-后治疗。过去,有关复苏的许多资料是院外收集,但近年亦有院内收集的资料。院内心脏骤停( IHCA )和院外心脏骤停( OHCA)病因有许多相同,但亦有某些差别,这导致推荐复苏治疗与急救程序差异。国际复苏联盟( IL-COR) ACLS编写组提出37个问题,包括心肺复苏术( CPR)期间吸氧浓度、高级气道装置、CPR 期间通气频率、呼出二氧化碳( CO2)检测、检查确认气道位置、CPR 期间生理监护、CPR 期间预后判断、除颤、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升压药。两个新课题是心脏骤停期间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以及体外CPR( eCPR)。2015更新指南主要变更包括推荐根据呼出CO2测定判断CPR预后,以可除颤与不可除颤心律区分肾上腺素使用时间,同时提出IHCA使用糖皮质激素、血管加压素与肾上腺素综合治疗的可能性。此外,从流程中删除血管加压素作为CPR期间独立给药。

  •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误诊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郭志华;刘勇谋;李桂梅

    目的:分析总结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BO)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曾误诊的BO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呼吸困难伴间断低热6个月就诊。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给予相应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入我院后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肺功能、胸部高分辨率CT、抗核抗体谱等检查确诊为BO,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噻托溴铵、阿奇霉素、甲泼尼龙、环磷酰胺及雷公藤多苷等药物治疗及吸氧、肺康复治疗,治疗2个月后患者活动耐力较前提高,憋气较前有所减轻,但复查肺功能无改善。结论 BO成人发病罕见,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BO的认识,临床遇及以呼吸困难就诊的患者,需考虑到BO的可能,要详细询问病史,及早进行相关检查,以减少误诊误治。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并分泌性中耳炎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邵永良;周永青;李晓明;王玲;高春梅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MPA)的耳部表现及诊治措施,并分析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例并分泌性中耳炎的MPA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双侧中耳积液、传导性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首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双耳多次穿刺抽液及反复鼓膜切开置管等治疗,效果不佳。后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及痰中带血等症状。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等相关检查,诊断为MPA,予泼尼松加环磷酰胺等药物治疗,患者病情缓解。现随访观察中。结论部分MPA患者可出现耳部症状,以中耳积液及中耳感染甚至感音神经性耳聋为主要表现。加强对该病认识、仔细病史询问和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可减少MPA患者误诊误治,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MPA患者预后。

  • 从误诊病例思考应激性心肌病诊治现状:附3例报告

    作者:李鸣凤;陈骅;刘昕;刘杰;孟庆义

    目的:通过分析误诊病例思考应激性心肌病的诊治现状,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曾一度误诊的3例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例1因运动中出现心悸、晕厥20 d就诊,当地医院心电图检查示V2~V5导联ST段抬高,拟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予相应治疗,病情稳定后转上级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心脏超声检查等,诊断为应激性心肌病,予对症治疗病情缓解后出院;出院后随访2年,严格限制活动后扩大左心室开始回缩,未限制活动后左心室扩大,再次限制活动后扩大左心室又有回缩。例2因胸前区不适1周来诊,当地医院心电图检查示V2~V4导联ST段抬高,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我院后左室造影检查示左室基底部运动增强,心尖区运动消失,诊断为应激性心肌病,予对症治疗病情缓解后出院,出院后3个月随访,心电图和心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例3因重物砸伤3 h余就诊,就诊后约3 h患者血压降低,心电图检查示V2~V5导联ST段抬高,拟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查肌钙蛋白T正常,伤后9 h心电图恢复正常,修正诊断为应激性心肌病,伤后12 h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予对症处理后病情平稳转外院骨科继续治疗。结论应激性心肌病临床表现多样,与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且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为避免误诊误治,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其认识和警惕性。

  •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激性心肌病诊疗回顾分析

    作者:赵海峰;李颖;付研

    目的:探讨应激性心肌病( stress cardiomyopathy, SCM)的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误诊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 SCM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情绪激动后持续胸痛、胸闷伴心悸10 h入院。心电图检查示Ⅱ、Ⅲ、aVF及 V1~V6导联ST段抬高。查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I升高。考虑AMI可能。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明显狭窄或闭塞病变;左室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心尖部呈球形扩大,心尖部弥漫性室壁运动减低。根据造影检查结果确诊SCM。予阿司匹林、美托洛尔、依那普利、瑞舒伐他汀、螺内酯口服及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等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后自动离院,后失访。结论SCM临床易误诊为AMI。提高对SCM认识、拓宽诊断思路及认真进行鉴别诊断可减少或避免其误诊误治。

  • “误诊疾病数据库”单病种误诊文献研究:应激性心肌病

    作者:何春来;孟庆义

    应激性心肌病( stress induced cardiomyopathy, SCM)是一种与精神或躯体应激相关的暂时性以左室心尖部室壁运动功能异常为表现的心脏病,因其临床表现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似,许多临床医师对其缺乏认识,易导致误诊误治。2004—2013年发表在中文医学期刊并经遴选纳入“误诊疾病数据库”的SCM文献共28篇,纳入误诊病例114例,28篇文献均未涉及误诊率。误诊疾病居前3位的是急性心肌梗死、不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在内的其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急性心肌炎。对误诊后果的分析显示,114例误诊后果均为Ⅲ级,即发生误诊误治未造成不良后果。首位误诊原因为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其次为经验不足、缺乏对该病认识以及未选择特异性检查项目。提示临床工作中在对急性胸痛进行鉴别诊断时,应拓展思维,在鉴别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及张力性气胸等疾病时,还要考虑到SCM可能;虽然SCM临床预后良好,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后则不同,故临床接诊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时,在未确诊前应先按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处理和监护,但药物治疗禁用β受体激动剂和儿茶酚胺类正性肌力药物。

  • 成功取出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脏及血管内长期遗留导丝一例

    作者:刘斌;袁和培;孔祥磊;李华鹏;张东;刘瑶;闫丹丹;马春野

    目的:总结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脏及血管内长期遗留导丝的取出经验。方法对我院近期成功取出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脏及血管内长期遗留导丝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肾功能不全3年,胸部X线检查发现遗留导丝1.5年入院。欲行肾移植,需要在肾移植前取出遗留导丝。经脊柱全长X线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明确导丝位于上腔静脉、右房、右室、下腔静脉,直达右髂内静脉。为不影响肾移植,考虑不宜行髂血管切开,导丝缠绕三尖瓣,不宜单纯应用介入方法,故在开胸心脏直视手术下巧妙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传送鞘管成功取出导丝,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出院。结论本例提示在临床工作中要仔细认真,避免医源性损伤的发生;中心静脉置管时一旦发生导丝脱落,要及时处理,以免导致粘连造成导丝取出困难,若导丝遗留时间较长需要结合患者病情和需要制定合适手术方法。

  • 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腹腔脏器和血管损伤14例原因分析

    作者:徐晓英;龙雯晴;薛晓玲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和上海瑞金医院妇产科施行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发生腹腔脏器和血管损伤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发生腹腔脏器和血管损伤14例,术中并发症发生率0.36%,其中进行子宫切除手术者并发症发生率高,其次为进行附件手术者。血管损伤10例,其中腹壁血管损伤6例,腹腔内出血4例;脏器损伤4例,其中膀胱损伤2例,肠管损伤和输尿管损伤各1例。14例均经及时妥善处理后恢复良好。结论妇科腹腔镜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难度和术者经验有关;加强基本功训练,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术中认真、谨慎操作,可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率;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相关并发症,一般预后较佳。

临床误诊误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