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误诊误治杂志

临床误诊误治

临床误诊误治杂志

Clinical Misdiagnosis & Mistherapy 림상오진오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2-3429
  • 国内刊号: 13-110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4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误诊误治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陈晓红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治疗子宫小肌瘤的临床效果

    作者:范华平;杜卫杰;刘瑞振;梁志彪

    目的:探讨HIFU-2001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治疗子宫小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子宫小肌瘤26例,均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的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肿瘤直径和体积,并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效果判定一致:显效5例,有效16例,部分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5%。治疗显效、有效和部分有效23例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肿瘤直径和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随着时间推移,肿瘤直径及体积逐渐缩小,不同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术后第1次月经量较前减少,3例术后自觉腹部轻度疼痛,2例术后阴道少量出血,给予相应处理或未做处理自行恢复,治疗后随访1年未再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治疗子宫小肌瘤效果可靠、安全性高,且无创伤及严重不良反应。

  • 双把 Perclose proglide 血管缝合器预埋缝合股动脉穿刺点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作者:徐树彬;曹莉明;刘晶磊;李佳;李亮;刘青;何景良;梁志会

    目的:评价双把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预埋缝合股动脉穿刺点应用于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主动脉疾病35例采用双把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预埋缝合股动脉穿刺点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观察其技术、止血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5例均成功实施双把 Perclose proglide 血管缝合器预埋缝合股动脉穿刺点,技术及止血成功率均为100%,使用的支架输送器外径分别为20 Fr 6例,22 Fr 12例,24 Fr 17例。术后12~36 h出现血肿2例,术后1个月出现股动脉狭窄1例,均给予相应治疗后好转。结论主动脉疾病行腔内修复术时,使用双把Perclose proglide 血管缝合器预埋缝合股动脉穿刺点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及止血效果确切等优势。

  • 老年病科住院情况分析及老年人健康管理模式探讨

    作者:张世阳;梁芳;赵旭兰;杨磊;范亚坤;刘会卿;赵蕊

    目的:了解老年病科住院患者的住院情况及疾病构成特点,为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合理模式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患者的出院病案和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1957例,男1296例,女性661例;中位年龄72岁,其中70~90岁患者所占的比例大,占64.38%。居住院原因前5位的系统疾病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此5种系统疾病患者例数占老年病科总住院例数的90.96%。住院时间平均14 d,2次住院、3次及以上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均多于单次住院患者住院天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平均医疗费用为30014.84元,重复住院患者费用占同期老年病科总医疗费用的77.10%,2次住院、3次及以上住院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均多于单次住院患者住院费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老年人重复住院次数较多,费用高,故必须加强老年病科建设,寻求适合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模式,从而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和费用为广大老龄人口提供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

  • 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及标志物的影响

    作者:张坤;任巧华;吴韬;杜俊文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心血管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及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新近诊断且近3个月使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西格列汀组和阿卡波糖组两组各30例,两组分别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每日100 mg或阿卡波糖每日150 mg,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体重指数(BMI)、血糖指标、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标志物水平,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BMI、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西格列汀组BMI较阿卡波糖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4周后CIMT,西格列汀组较治疗前减小,西格列汀组较阿卡波糖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4周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甘露糖结合凝集素、I型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西格列汀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西格列汀组较阿卡波糖组低,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西格列汀降糖效果与阿卡波糖相当,但西格列汀还可降低体重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标志物水平,对心血管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 不同浓度吸入性麻醉药七氟烷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作者:汤龙信;王金保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吸入性麻醉药七氟烷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择期行腹腔镜手术90例,随机将其分为1低肺泡有效浓度( 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 MAC)、0.65 MAC和0.50 MAC七氟烷组3组,每组30例。3组常规诱导气管插管后,分别行吸入七氟烷1 MAC、0.65 MAC和0.50 MAC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后记录所有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睁眼、气管拔管及恢复随意运动时间,并进行苏醒期躁动评分以判定躁动发生情况。结果3组术中麻醉效果均良好。3组间恢复自主呼吸、睁眼、气管拔管、恢复随意运动时间及躁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0.65 MAC、0.50 MAC七氟烷组恢复自主呼吸、睁眼、气管拔管及恢复随意运动时间明显短于1 MAC七氟烷组,躁动发生率低于1 MAC七氟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0.65 MAC七氟烷组与0.50 MAC七氟烷组恢复自主呼吸、睁眼、气管拔管及恢复随意运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65 MAC七氟烷组躁动发生率高于0.50 MAC七氟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0 MAC七氟烷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躁动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快捷的麻醉方法。

  • 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影响

    作者:王小琳;史金英;柴书坤;陈洁

    目的:探讨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differential pressure of central venous-arterial carbon dioxid , Pcv-aCO2)对重症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呼吸科住院的重症肺炎79例,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入院6 h、入院12 h及入院24 h测定计算Pcv-aCO2,据初始Pcv-aCO2值分为 Pcv-aCO2<6.0 mmHg组(A组),Pcv-aCO26.0~10.0 mmHg组(B组)和Pcv-aCO2≥10.0 mmHg组(C组),比较3组性别、年龄、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定标准Ⅱ( 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情况。根据入院28 d后疾病转归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并分析不同时间点存活组和病死组Pcv-aCO2水平变化。结果不同Pcv-aCO23组并发症、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发症发生率A组、B组均低于C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28 d病死率A组均低于B组和C组,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本研究79例入院28 d后存活55例,病死24例。存活组各时间点Pcv-aCO2水平均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入院时比较,入院24 h时存活组Pcv-aCO2水平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cv-aCO2水平可作为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指标,可反映重症肺炎患者组织血液灌注量,其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 掌骨钢板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对比研究

    作者:赵勇;薛锋

    目的:观察比较掌骨钢板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就诊的后踝骨折100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观察组予掌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治疗24周后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8.11%,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80.8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或延长、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1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较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效果确切,且并发症少,有助于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利于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 已预料困难气道患者在清醒镇静表面麻醉下气管插管方式的选择

    作者:王庆超;刘环秋;何岍妍;何其通;冯艳华;麻海春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和可视喉镜在已预料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手术美国麻醉协会麻醉分级( ASA)Ⅰ~Ⅱ级的已预料困难气道4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纤维支气管镜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气管插管)及可视喉镜组(采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两组各23例。观察记录两组入室稳定5 min后(T0)、镇静10 min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插管后2 min(T4)和气管插管后3 min( T5)时的血压和心率,气管插管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插管成功率,气管插管用时以及术后24 h发生咽喉痛、声音嘶哑情况。结果两组均1次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均为100%。纤维支气管镜组气管插管用时明显长于可视喉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4 h纤维支气管镜组发生咽喉痛2例、声音嘶哑1例;可视喉镜组发生咽喉痛1例、声音嘶哑1例。 T1时两组血压及心率均较T0时降低,其中T1时纤维支气管镜组血压及心率、可视喉镜组仅舒张压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T2、T3、T4时两组血压及心率均较T0和T1时升高,除纤维支气管镜组和可视喉镜组T4时及可视喉镜组T2时心率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纤维支气管镜组收缩压及心率、可视喉镜组舒张压T5时与T0时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血压及心率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及可视喉镜均适用于清醒镇静表面麻醉下已预料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且患者血流动力学反应相似,但气管插管用时纤维支气管镜明显长于可视喉镜。

  • 乙醛脱氢酶1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高艳霞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1, ALDH1)在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 EP)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EP 40例作为EP组,包括增生期21例和分泌期19例;另选择同期行宫腔镜下取环术及子宫纵隔切除术的正常子宫内膜40例作为正常子宫内膜组,包括增生期23例和分泌期17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ALDH1、B淋巴细胞瘤基因2( Bcl-2)、Bcl-2相关x蛋白质(Bax)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ALDH1在EP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均有表达。 EP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组ALDH1增生期表达均强于分泌期,EP组增生期和分泌期ALDH1表达均明显强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cl-2、Bax在EP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亦均有表达。 EP组及正常子宫内膜组均增生期Bcl-2高表达,分泌期有所减弱,增生期和分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EP组增生期及分泌期Bcl-2表达均强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ax分泌期在正常子宫内膜组表达明显增强, EP组为弱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增生期与分泌期Bax正常子宫内膜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EP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组增生期Bcl-2/Bax值均高于分泌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增生期及分泌期EP组Bcl-2/Bax值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LDH1与EP形成密切相关,其可能通过影响Bcl-2/Bax值抑制子宫内膜组织细胞凋亡,从而促进内膜增生,逐渐形成息肉。

  • 皮肤疣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申琳;皮红英

    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皮肤黏膜引发的一种皮肤良性病变,儿童及青少年多发[1],成年人发病率相对偏低[2]。根据疣的临床表现和发病位置又分为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及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等。皮肤疣的传染源为患病者及病毒携带者,多由HPV 1、2、4型感染引起,HPV 2型可能是引起人群手、足寻常疣的常见HPV分型[3]。皮肤疣病损部位触压有痛感,也可无任何症状;皮肤显微镜下可见淡黄色丘疹、增厚角质环及圆形乳头状角质增生,其间伴有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的小黑点;病程与机体自身免疫力有重要关系,免疫力低下者发病率高,部分患者可自愈,患者往往因美观及疼痛不适而要求治疗。目前皮肤疣治疗以破坏疣体、增强局部或全身免疫力为主要手段,包括药物、物理和外科手术切除等方法[1]。但上述治疗方法存在病程长、治疗过程痛苦、易感染及易复发等问题,患者配合度不佳。本文对当前国内外临床治疗皮肤疣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关键词: 治疗 文献综述
  • 创伤性脑损伤后损伤半暗带区的病理生理改变

    作者:李力卓;何松柏

    创伤性脑损伤( traumatic brain injury , TBI )后的二次损伤包括释放对受损组织完整性造成严重伤害的信号分子,导致损伤半暗带区在初始损伤后的几分钟至几天内发生一系列演变,但演变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这些二次损伤可能通过细胞凋亡、神经胶质增生、兴奋毒性、钙稳态破坏、自由基产生、血脑屏障破坏、缺血性损伤及水肿形成等进程,导致细胞功能和损伤扩散的改变[1]。这种动态进程,涉及神经细胞和血管,成为TBI的潜在治疗目标。本文旨在综述TBI 后损伤半暗带区的病理生理改变,为TBI的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临床诊疗现状及其对再妊娠影响

    作者:孙莉;陈琳;马继红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 CSP)是孕囊着床于剖宫产术( CS )后瘢痕处,或植入瘢痕肌层之中,被子宫肌层及纤维瘢痕组织所包裹的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类型[1],发病率约为1∶1800~1∶2216[2-3]。近年文献报道CSP 的例数明显增多,其直接原因可能是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另外,随着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和经阴道超声等诊断水平提高,使得CSP的诊断率相对提高。在我国,由于既往过高的剖宫产率及近来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在“二胎政策”全面开放之后,预测CSP发病率还会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CSP容易发生子宫破裂及难以控制大出血等并发症,并直接增加再次妊娠风险,临床处理较为棘手,近年来日益引起临床重视。本文复习近年文献,对CSP诊疗现状及其对再次妊娠影响进行综述如下。

  • 万古霉素致急性肾损伤临床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萌萌;周飞虎;赵妍;潘亮;王黎;胡新;康红军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治疗方法,提高对万古霉素肾毒性的认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例万古霉素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先天性右髋关节脱位并右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入我院骨科,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侧全髋人工关节置换加右股骨近端截骨术,术前肝肾功能正常,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给予预防性抗感染及抗凝治疗,万古霉素1g每日2次、头孢曲松钠2g每日1次静脉滴注,利伐沙班5 mg每日1次口服。术后第3天患者出现少尿、口渴、恶心、呕吐和烦躁不安等症状,查血肌酐及尿素升高明显,考虑药物性急性肾损伤,停用抗生素,查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因病情无好转,术后第4天转入重症医学科,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 CRRT)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结论临床上在应用万古霉素过程中应警惕其肾毒性,若患者出现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急性肾损伤,应考虑到万古霉素的肾毒性。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及时停药,早期进行CRRT治疗可使此类患者肾功能得到恢复。

  • 腔内修复术治疗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分析

    作者:王雪钢;蒋岚杉;白斗;武少辉;张效杰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2013年7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血管外科行腔内修复术的急性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5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相关预防、处理措施。结果本组52例均经股动脉入路按常规要求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共置入54枚覆膜支架。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16例(30.8%)。术前出现股动脉栓塞1例,先行右股动脉切开取栓后再行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后右下肢动脉通.。术中即刻内漏8例,其中3例通过球囊扩张,增加支架与血管壁的贴附力,内漏消失,5例严密观察,术后3~12个月随访内漏消失;出现支架后移2例,于近端加用短支架确保治疗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未出现支架移位及内漏等;支架误入假腔1例,通过大球囊扩张破膜使支架重回真腔,术后10 d、3个月复查支架位于真腔。术后30 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例,予对症治疗,术后3个月生活可自理;上肢缺血2例,因不影响生活质量未干预治疗。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需重视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对并发症发生机制深入研究、介入操作技术进步和医疗器械改进,可减少或避免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 女性盆腔囊性肿瘤超声检查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赵亚宁;刘静华;李蕊;王向东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囊性肿瘤超声检查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经超声检查诊断的102例女性盆腔囊性肿瘤中曾误诊的7例的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6.9%,1例表现为下腹痛,经期加重,伴间歇性腹泻;1例表现为间断性阴道排液及不孕;2例表现为下腹痛伴腹胀,并尿频;3例无临床症状,健康体检发现盆腔肿块就诊。2例超声检查提示卵巢恶性肿瘤,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及子宫直肠窝内膜异位;2例超声检查提示卵巢囊性肿瘤,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卵巢单纯性囊肿和卵巢冠囊肿;1例超声检查提示黄体出血,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卵巢成熟性畸胎瘤;1例超声检查提示输卵管系膜囊肿,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输卵管积液;1例超声检查提示子宫浆膜下肌瘤,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输卵管系膜囊肿。7例均行腹腔镜手术,行肿块剥除术6例,输卵管开窗整形术1例。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肿物巨大、超声表现不典型或者超声医师临床经验不足易导致女性盆腔囊性肿瘤超声检查误诊。超声检查时应注意结合病史、月经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影像学检查资料,以减少其误诊误治。

  • 巨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误诊为腹腔包虫病一例

    作者:李煜

    包虫病是人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我国包虫病高发流行区主要集中在高山草甸地区,气候寒冷、干旱少雨的牧区及半农、半牧区,以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古、陕西、河北、山西和四川北部等地较为严重[1]。在西藏牧区,包虫病的发病率在5%~10%[2]。因包虫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及影像学表现有时呈非特异性改变,易导致其他疾病误诊为包虫病。笔者近期收治1例误诊为腹腔包虫病的右侧巨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现报告如下。

  • 急性性病性盆腔炎误诊13例临床报告

    作者:王玮璟;张慧;牛延军;曾高云;李琰

    目的:探讨急性性病性盆腔炎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曾误诊的13例急性性病性盆腔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因腹痛原因待查就诊于我院普通外科,病初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误诊时间2d~1年。4例入院后2h行腹腔镜探查,2例入院后2h急诊行剖腹探查,均术中发现阑尾炎症程度与症状、体征极不相符,术中提取脓性液急诊涂片检查查找到淋病奈瑟球菌,确诊急性淋病性盆腔炎。7例入院后1~2.5h急诊请妇科医师会诊,经妇科检查、妇科B超检查、经阴道分泌物或(和)后穹窿穿刺液涂片检查确诊急性淋病性盆腔炎。13例确诊后给予相应治疗,均痊愈。结论急性性病性盆腔炎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有一定相似性,易误诊。提高对急性性病性盆腔炎的认识,普通外科与妇科医师相互协同,可减少或避免其误诊。

  • 夫妻同患布鲁杆菌性脊柱炎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分析

    作者:杨健捷;李振恒;劳泽辉;霍俊涛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性脊柱炎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近期先后收治的2例曾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夫妻同患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2例为夫妻,均以腰痛1月余就诊,均曾在外院就诊,行MRI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相应治疗症状缓解,1周前均出现症状加重,遂入我院。经询问病史、查体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均高度怀疑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皆转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综合分析病史、临床表现及血清布鲁杆菌抗体凝集试验等检查结果确诊为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给予盐酸多西环素及利福平等治疗,病情均明显好转。结论对该病认识不足、病史询问不详尽及未能及时进行特异性检查是导致本文2例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对该病认识、加强病史采集及综合分析病情可减少或避免布鲁杆菌性脊柱炎误诊误治。

  • 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成人麻疹误诊一例报告

    作者:郭玲;李惠珍

    麻疹系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成人麻疹发病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中以腹泻为首发症状者临床比较少见。我科近期收治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成人麻疹1例,早期曾误诊,现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关键词: 麻疹 腹泻 误诊
  • 粪类圆线虫病并发腹膜炎一例临床分析

    作者:尚碧莲;陈涌泉

    粪类圆线虫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兼性寄生虫,人类感染粪类圆线虫较少见,轻度感染多无明显症状,可由机体免疫应答而被清除,但发生播散性重度感染时,幼虫则可进入脑、肝、肺及肾等器官,导致弥漫性组织损伤,甚至引发器官严重衰竭而死亡[1]。为提高广大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现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粪类圆线虫病并发腹膜炎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高血压合并焦虑症误诊为嗜铬细胞瘤临床分析

    作者:方团育;全会标;陈道雄;陈开宁

    目的:对高血压合并焦虑症误诊为嗜络细胞瘤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减少该病误诊误治。方法对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曾误诊为嗜铬细胞瘤的高血压合并焦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用药情况下均血压波动大,140~200/90~120 mmHg,均伴有阵发性头部胀痛、心悸、多汗、恶心、气促。病初均误诊为嗜铬细胞瘤,误诊时间(21.8±11.2)d。入院后行血生化及影像学等检查均排除嗜铬细胞瘤,经Zun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符合焦虑症诊断,给予抗焦虑等治疗后,上述症状和血压均得到控制。随访3~5个月均未见血压大幅度波动及收缩压<150 mmHg。结论临床上对血压波动较大或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中年或更年期女性,需注意排除焦虑等精神因素,并及时行Zun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

  • 缺血性心肌病致全心扩大误诊报告

    作者:幸华杰;李晓未;陈红;陈江天;王鲁雁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扩张性心肌病的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气短、活动后喘憋,伴全身水肿、少尿3年余,加重10 d入院。3年来多次在外院就诊,均误诊为扩张性心肌病,给予相应治疗症状可缓解。10 d前病情加重入我院,结合病史、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给予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6个月,无急性加重。结论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性心肌病临床表现类似,易造成误诊。临床医师应提高二者的鉴别诊断水平,必要时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

  • 以牙痛为首发表现的冠心病九例误诊讨论

    作者:李路军

    目的:探讨以牙痛为首发表现的冠心病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所200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曾误诊的以牙痛为首发表现的冠心病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例,误诊率69.23%。临床表现为左下颌后牙痛5例,左上颌后牙痛3例,右下颌后牙痛1例。病初误诊为牙龈炎4例,牙髓炎3例,牙隐裂2例。误诊时间3 h~31 d。转上级医院后结合病史、临床特点及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检查结果确诊为劳力型心绞痛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4例,前间壁心肌梗死2例。经休息、吸氧、心电监护、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抗心律失常、营养心肌及支架植入等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门诊继续随访治疗。结论以牙痛为首发表现的冠心病临床易误诊。提高对该病认识、详细病史询问及查体、发散诊断思维和及时行相关医技检查可避免或减少此类患者误诊误治。

  • “误诊疾病数据库”单病种误诊文献研究:小儿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作者:张秋河;刘芳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是一种儿童少见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引起误诊和漏诊。本研究分析“误诊疾病数据库”2004—2013年收录的47篇小儿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误诊文献,总误诊病例383例,误诊时间4 d~5年,共误诊为21种疾病,位居前3位者分别是肺炎、缺铁性贫血和肺结核。涉及误诊率的文献17篇,误诊率633.4%。对误诊文献误诊原因出现频次进行分析,居前3位的原因为缺乏对该病认识、经验不足,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和诊断思维方法有误。提示临床遇及表现为反复或慢性发作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咯血、气促及呼吸困难等)、伴有缺铁性贫血以及胸部 X线检查有弥漫性肺部浸润者,应高度怀疑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要及时行铁染色,检测痰液、胃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肺组织中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以早期诊断,及时控制急性发作,减少慢性反复发作次数,延缓肺间质纤维化进程,进而改善预后。

  • 儿童哮喘持续状态20例误诊探析

    作者:杨欣;李熙鸿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持续状态(status asthmaticus, SA)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对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09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52例儿童SA中20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38.5%,17例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16例肺部未闻及哮鸣音,4例肺部可闻及少量哮鸣音。误诊为心律失常10例,气胸6例,重症肺炎及癫痫各2例;误诊时间3.5~16.0(8.18±4.52) h。本组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分析均符合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公布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SA诊断标准确诊。本组在明确诊断后均予糖皮质激素及氨茶碱静脉注射、β2受体激动剂反复多次雾化等治疗,13例于12 h内病情缓解,6例于24 h内病情缓解,1例经48 h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机械通气治疗5 d病情缓解后撤机。结论 SA属于儿科急危重症,患儿肺部查体常呈“静寂肺”表现,尤其当出现其他并发症时极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SA认识,遇及类似本文患儿要认真询问病史及查体,并全面综合对病情进行分析,以提高儿童SA早期诊断率,改善患儿预后。

  • 儿童肺炎型哮喘误诊分析

    作者:杨奕辉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型哮喘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28例曾误诊的肺炎型哮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均出现反复咳嗽及喘息症状,病程2周~3个月,双肺皆可闻及中细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双肺纹理增多、增粗21例,肺野斑片状阴影14例,肺气肿3例。就诊初期均误诊为支气管肺炎,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误诊时间9 d~2.5个月。后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医技检查结果,并参照国内学者提出的肺炎型哮喘诊断依据确诊,经规范抗哮喘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21例规范治疗3~12个月,其中17例哮喘得到控制,4例部分控制。结论肺炎型哮喘临床表现极似肺炎,易误诊。提高对其认识、全面病史采集、仔细体格检查、及时行相关医技检查,并根据抗哮喘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可减少或避免肺炎型哮喘误诊误治。

  • 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王雅敏;胡建英;李峤珂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机制,以减少误漏诊。方法对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2008年7月—2015年3月收治的AMI 593例,根据是否合并CAP分为CAP组(47例)和非CAP组(546例),观察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情况,并分析CAP组误漏诊情况。结果与非CAP组比较,CAP组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率高,胸痛发生率低,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呼吸困难、心源性休克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AP组19例在发生AMI后24 h内未能确诊,其中15例于发生AMI后24~48 h确诊,4例于发生AMI后48~72 h确诊,漏诊AMI 14例,误诊为COPD急性加重3例、慢性胃炎2例。19例均经相关检查及参照相关诊断标准确诊CAP合并AMI。经相应治疗后,CAP组病情好转率低于非CAP组,病死率高于非C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AP合并AMI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易漏误诊,且病死率较高,临床医生应予重视。

  • 气管上段平滑肌瘤误诊为支气管哮喘临床报告

    作者:王正艳;杨中卫;李威;石明;唐友勇

    目的:探讨气管上段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曾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气管上段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反复咳嗽6年,伴胸闷、气促3年,加重1个月入院。曾多次于当地县医院就诊,均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入我院后查体发现吸气性呼吸困难,胸部CT检查发现颈根部气管腔内占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气管上段后壁肿物,给予分次电切,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气管平滑肌瘤。术后肺部CT检查未发现异常。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除偶有咳嗽外,未再出现胸闷、气喘症状,复查肺部CT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气管上段平滑肌瘤临床少见,主要表现与支气管哮喘有相似之处,易混淆。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气管平滑肌瘤认识,遇及不明原因呼吸困难患者时,应仔细查体,若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应积极完善肺功能、胸部CT乃至颈部CT及支气管镜等检查,以防误诊漏诊。

  • 肺硬化性血管瘤10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钱祥云;戈伟;宋婧;罗卫;王紫润;尹竺晟;徐敏;张文君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分析误诊原因,以减少误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例,4例体检发现,6例因左肾盂结石、左肾重度积水及咳嗽、咳痰并痰中带血、发热、胸闷、胸痛、刺激性干咳等症状就诊。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肺部孤立、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影、肿块,瘤体平均大直径2.7 cm,均为单发,发生在左肺4例(上叶3例,下叶1例),右肺6例(上叶1例,中叶1例,下叶4例)。本组术前仅1例行经皮肺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术诊断为肺硬化性血管瘤,余9例均诊断为肺部占位性质待查。本组7例行胸腔镜手术,3例行开胸手术;5例行肺肿块楔形切除术,5例行肺叶切除术,2例行纵隔、肺门及隆突下淋巴结清扫。10例术中行快速冷冻病理切片检查,6例提示良性病变,1例良恶性不能判定,1例提示炎性病变,2例提示肺癌,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均诊断为肺硬化性血管瘤。本组术后均恢复良好,切口愈合后出院。随访5~17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发病率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较高。提高对该病认识、及时进行相关医技检查、仔细鉴别诊断及综合全面分析病情可避免或减少肺硬化性血管瘤误诊误治。

  • 以长期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先天性无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一例报告

    作者:王淑玉

    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又称 Christ-siemens 综合征,是由于遗传或遗传因素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以汗腺及皮肤附件(皮脂腺及毛发等)部分或全部缺如为特征,临床罕见,容易忽视并引起误诊。现回顾分析我科近期收治的先天性无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1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合并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临床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宫;叶寰

    目的:探讨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 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 , CVID)的临床特点、诊治措施、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1例曾误诊为肺炎的CVID合并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发热、咳嗽7 d,皮疹3 d入院。曾在外院就诊考虑双肺肺炎,给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自幼反复呼吸系统感染,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慢性鼻窦炎病史。入我院后经相关医技检查及感染科、血液科、免疫科专家会诊确诊CVID合并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给予人免疫丙种球蛋白及胸腺五肽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共住院10 d,后失访。结论 CVID是少见的免疫机制异常疾病,临床医生需提高对其认识,临床遇及不明原因反复感染、顽固性腹泻并伴贫血、关节病变的患者要想到CVID,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应结合临床免疫球蛋白检测进行诊断,以及早确诊及治疗。

  • 内源性眼内炎13例误诊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远霞;汤建成

    目的:分析内源性眼内炎的误诊原因,探讨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眼科收治的曾误诊的内源性眼内炎13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13例,12例以眼红和(或)眼痛及视力下降等症状首诊当地医院,初诊误诊为葡萄膜炎4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2例,急性闭角性青光眼2例,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炎、眶蜂窝织炎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各1例;1例为我院其他科室会诊患者,以眼红起病,分泌物略多,初诊误诊为结膜炎。误诊时间7~83 d,平均26.2 d。本组均结合病史、症状和体征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确诊。本组8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3例视力无改变,5例视力提高;2例予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联合三代头孢菌素静脉给药,炎症控制,视力提高;2例行眼内容物剜除术,视力丧失;1例放弃眼部治疗,预后视力不详。结论内源性眼内炎早期表现缺乏特异性,初诊误诊率较高。提高对其认识、详细病史询问和查体及反复多次进行眼科检查可减少或避免内源性眼内炎误诊。

  • 鼻咽癌致晕厥两例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张林林

    目的:探讨鼻咽癌致晕厥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曾误诊的鼻咽癌致晕厥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均发生晕厥,伴大汗,1例伴头痛、头晕,1例为鼻咽癌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后2年,均曾误诊为心源性晕厥。1例转上级医院后结合我院颅脑MRI检查结果及上级医院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鼻咽癌,行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后,晕厥未再发作;1例入院后结合临床表现及心电图、颅脑MRI等检查结果,确诊为鼻咽癌致晕厥,存在植入心脏起搏器指征,但患者和其家属拒绝,自动出院。结论鼻咽癌致晕厥患者临床并不常见,易误诊。提高对其认识、详细病史询问和查体、认真进行鉴别诊断,及早行鼻咽镜、颅脑CT及MRI等相关医技检查,可提高鼻咽癌致晕厥诊断水平,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误诊为视神经炎临床分析

    作者:王天立;殷俊秀;赵淑波

    目的:提高对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 , LHON)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曾误诊为视神经炎的LHON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因左眼视力下降10 d就诊。患儿先后出现双眼视力下降,到我院就诊误诊为双眼视神经炎,给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转北京同仁医院行LHON线粒体DNA检测等相关检查,确诊为双眼LHON。给予甲钴胺等治疗。随访2个月,患儿双眼视力逐渐下降。结论在临床工作中遇及原因不明、双眼视力先后或同时下降、视盘萎缩较为缓慢的男性视神经疾病患者,应警惕LHON,要积极细致进行眼部查体及眼部B超、眼眶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相关检查,并及时请神经科医师会诊,以协助诊断及治疗,建议无论有无家族史,均应行基因检测排除LHON,以减少误诊误治。

  • 第十一届编辑委员会

    作者:

    关键词:
  • 心源性呼吸困难与肺源性呼吸困难如何鉴别?

    作者:罗勇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诊断学》以及各类权威的“诊断学”相关专著中在《呼吸困难》这_章节中关于“呼吸困难”的分类定格在以下几大类:①肺源性呼吸困难;②心源性呼吸困难;③中毒性呼吸困难;④血源性呼吸困难;⑤神经精神性与肌病性呼吸困难。实际上,后3者多为呼吸频率和节律的改变,患者在没有心肺功能障碍的情况下_般并不出现呼吸费劲的主观感受,至少呼吸困难不是疾病的主要表现和突出症状,其原发疾病的其他表现更为明显,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的Kussmaul呼吸;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患者也仅仅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和呼吸幅度加深,如果没有合并心肺功能障碍,一般也不会出现主观上的呼吸费劲感受,贫血是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加重的诱发因素,而贫血本身在心肺功能完全正常的患者呼吸困难不会成为突出的症状;脑出血、脑炎、脑外伤等引起的呼吸中枢功能障碍所导致的呼吸节律异常,患者往往处于意识障碍甚至深昏迷状态,根本没有主观意识到呼吸费力。少数情况下双侧膈肌或呼吸肌麻痹的神经肌肉病变可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在某些情况下,呼吸系统并没有出现器质性病变,如焦虑、抑郁、癔症等精神因素会出现主观上明显的呼吸困难。因此,临床上呼吸困难鉴别诊断重要的是心源性呼吸困难与肺源性呼吸困难,面对一个有多种基础疾病的以急性呼吸困难就诊的老年人,临床医师往往容易困惑:是心源性还是肺源性?根据笔者临床体会,二者鉴别诊断需把握以下几点。

  • 非预计困难气管插管的处理流程与安全管理:2015版“成人非预计困难气管插管管理指南”解读

    作者:薄禄龙;刘毅;邓小明

    气道管理与麻醉安全和质量息息相关,气道问题是引起麻醉不良事件和死亡的重要因素。2015年11月,英国困难气道学会( difficult airway society , DAS)发布2015版“成人非预计困难气管插管管理指南”(以下简称2015版指南)[1]。该指南是在2004年首版“非预计困难气管插管管理指南”[2]基础上,于2012年4月成立指南工作组,系统总结近10年来气道管理领域涌现的新方法和技术,于2013、2014 DAS年会期间专门讨论,终于2015年将其在世界气道管理大会上发布。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对2015版指南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

  • 浅析误诊类文稿常见退稿原因

    作者:丁滨;陈晓红

    在第4期的“误诊文献写作”专栏中,我们提及《临床误诊误治》杂志近5年误诊类文稿的刊稿率为43畅28%,尽管远高于非误诊类文稿8.94%的刊稿率[1],但仍有约半数的稿件退稿,原因有哪些呢?笔者结合审稿体会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误诊文献 退稿
  • 多次误诊为湿疹的皮肌炎一例报告

    作者:史希武;许静

    目的:探讨皮肌炎( dermatomyositis , DM)误诊为湿疹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多次误诊为湿疹的皮肌炎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背部及双上肢红斑2年、眶周水肿性紫红斑并进行性扩大1年就诊。2年来患者陆续就诊于多家医院,一直按湿疹进行治疗,病情无改善。入我院后查体见多种DM特征性皮损,实验室检查示血清肌酶显著升高,肌电图检查示右股四头肌、右肱二头肌呈肌源性损害,左上臂肌肉活组织病理检查示部分横纹肌纤维水肿、横纹变淡或消失。诊断为DM,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等治疗3周,皮损好转出院。现随访1.5个月,皮损无复发。结论 DM初期皮损多无特异性,与多种皮肤疾病相似,易造成误漏诊。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认真病史询问及查体、仔细鉴别诊断、及时进行相关医技检查可减少或避免DM误诊误治。

    关键词: 皮肌炎 误诊 湿疹
  • 马拉色菌毛囊炎误诊误治63例临床分析

    作者:韦无边;卢柳伊;莫小春;肖扬

    目的:探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特点、诊治措施、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河池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曾误诊的马拉色菌毛囊炎6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伴不同程度瘙痒25例,有刺痛感6例,有灼热感11例,无明显自觉症状21例,22例伴明显皮脂溢出和多汗体质,13例伴典型痤疮皮损。病程为10 d~15年。误诊为痤疮28例,细菌性毛囊炎14例,湿疹11例,脂溢性皮炎6例,药物性皮疹4例。在乡镇基层卫生院误诊36例,县级医院皮肤科、皮防站(所)误诊19例,市级医院皮肤科误诊8例。误诊时间5 d~15年。入我院后行皮损内容物直接光学显微镜检查均可见孢子或芽生孢子或菌丝,确诊马拉色菌毛囊炎。给予相应治疗3个月后痊愈率为93.65%;6个月后痊愈率为96.83%,复发率为3.17%。结论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知识亟须普及教育,只有掌握其临床特征和诊断要点方可避免和减少误诊误治。

临床误诊误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