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urgery 중국실용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8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2208
  • 国内刊号: 21-133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27
  • 曾用名: 实用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刘永锋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下肢动脉硬化继发急性血栓形成的诊治探讨

    作者:张鸿坤;李鸣;潘松龄;金炜;汪忠镐;赵海格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继发急性血栓形成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下肢动脉硬化继发急性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案.结果 16例中4例行动脉取栓+股浅动脉狭窄段内膜剥脱术,6例行动脉取栓+股浅动脉开口处短段内膜剥脱+股深动脉开口成形术,3例行动脉取栓+髂外-腘动脉搭桥+股深动脉开口成形术,1例行动脉取栓+股-胫前动脉搭桥,1例行动脉取栓+髂总-股浅动脉搭桥,1例截肢.结论下肢动脉硬化继发急性血栓形成应积极手术探查,术中除单纯取栓外,应根据具体动脉病变需要,再行动脉内膜剥脱术、股深动脉成形术或自体大隐静脉搭桥术.

  • 腔内治疗升主动脉夹层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小平;郭伟;张国华;梁发启;李荣;马冰;白冬晓;黄丽洁

    目的研制适合升主动脉夹层的支架型血管,探讨支架型血管放置的合理途径和方法;观察支架型血管放置后模型动物的病理生理变化及评估临床腔内治疗升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方法以国产镍钛记忆合金和人造血管为材料制作支架型血管系统,以犬制作升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通过输送器在透视下将支架型血管经主动脉弓的头臂分支动脉释放在模型犬升主动脉适当的位置内,使支架型血管覆盖犬升主动脉夹层模型的内膜撕裂处,使夹层内口封闭,再经髂股动脉在降主动脉起始段放置合适的裸支架一枚,用来纠正或预防夹层在远处的产生和蔓延.结果 7例实验动物升主动脉夹层模型均相当于DeBakeyⅡ型;7例实验动物中有5例经右锁骨下动脉,1例经头臂干动脉(预先行右颈总动脉、主动脉弓人造血管临时性转流),1例经左锁骨下动脉途径送入输送系统;支架型血管均准确迅速地放置在升主动脉内,覆盖夹层内破口位置,即刻造影显示,无明确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影象;术后观察7例实验动物,2例由于失血过多等原因术后未能复苏外,另5例均于术后24h内复苏,3天内恢复正常饮食,观察期间内,神态、视听反射正常,四肢动脉搏动正常.术后第一周内尸检观察5只实验动物显示升主动脉内支架型血管完好,有1只支架型血管向远端移位约1cm,夹层内破口被支架型血管完好封闭.结论此实验设计制作的国产支架型血管系统及选择的输送途径合理、可行;升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的制作有待进一步完善;选择合适的升主动脉夹层病例进行腔内修复治疗的临床应用应是安全、可行的,将给升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的选择和希望.

  • 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内瘘的分型及意义

    作者:景在平;赵珺;赵志青;包俊敏;冯翔;陆清声;叶必远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分型及其意义.方法 97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隔绝术.移植物释放定位成功后进行主动脉DSA,术后7~10天行螺旋CT,分别评估内漏的来源及量的多少,决定内漏的处理.近端多量内漏时,在近端附加延伸移植物置入,少量内漏暂不处理;移植物针孔内漏暂不处理;远端内漏根据量的多少决定处理方式.结果 12例近端内漏中,10例多量内漏经附加延伸移植物将内漏封闭,2例少量近端内漏未处理.5例远端反流及针孔内漏均在观察中.结论根据内漏的来源,可将内漏分成4型.正确分型将有利于判断、处理以及规范化统计比较.

  • 主体单肢对接式移植物治疗腹主动脉瘤关键技术探讨

    作者:赵珺;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冯翔;曲乐丰;陆清声;叶必远

    目的讨论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EVE)中主体-单肢对接式移植物的应用经验及术中问题的解决方法.方法 87例肾动脉水平下AAA的EVE中采用了主体-单肢对接式移植物,经股总动脉或髂动脉将输送器导入预定位置,释放移植物,在瘤腔内将移植物单肢与主体连接形成分叉型血流通道,将动脉瘤隔绝.结果遇到的技术性问题主要有:输送器导入困难、SG释放困难、输送器退出困难、SG主体-单肢连接困难、定位不准确、植入后髂动脉内流出道不通畅、内漏等.经术中即时处理后,终内漏率为5.75%.结论内漏量可根据DSA时造影剂充盈瘤腔的速度来判断,有效的处理是增加延伸移植物.而术前充分评估、充分准备各种器具、熟悉各种器具的特点及使用方法、做好出现技术性困难的应变措施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腹主动脉瘤合并消化器官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深明;常光其;吴壮宏;李松奇;黄雪玲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合并消化器官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腹主动脉瘤合并消化器官恶性肿瘤病例的临床和手术资料.结果腹主动脉瘤和消化器官恶性肿瘤同期手术6例,其中3例腹主动脉瘤行外包裹术;分期手术1例,仅作恶性肿瘤根治2例.同期手术2例和仅作恶性肿瘤根治2例仍生存.2例死于术后并发症,3例死于心脏疾患和肿瘤晚期.无一例死于腹主动脉瘤破裂.结论腹主动脉瘤与消化器官恶性肿瘤并存时,应优先处理有绝对急诊手术指征的病变.如均无症状时,应优先处理恶性肿瘤.在病人情况许可的情况下,应考虑同期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否则应采取分期手术.

  • 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治疗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36例报告骀

    作者:吕伟明;王深明;林勇杰;李松奇;常光其;H.Mueller-Wiefel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6例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分别采用颈内动脉内膜剥除加补片、颈内动脉外膜翻转内膜切除和人造血管置换三种不同的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式,通过治疗效果分析,总结手术经验及手术适应证.结果 36例病人痊愈出院,术后无并发症,随访期内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彩超检查颈内动脉通畅.结论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是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的有效方法.应根据颈内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选取适当的手术方式.

  • 血管腔内移植物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的探讨

    作者:郭伟;盖鲁粤;刘小平;张国华;梁法启;王春喜;李荣

    目的探讨微创血管腔内技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应用CTA,MRA,DSA等影像学手段对14例入选对象进行术前评估,选择合理移植物通过微创血管腔内技术对病人第一裂口进行封堵,观察治疗后裂口、假腔血栓状况、移植物状况、脏器供血状况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14例病人腔内操作技术成功率100%,无围手术期死亡、中转手术、截瘫、脏器及肢体缺血、移植物移位等并发症.早期内漏3例.随诊1个月至3年,2例内漏自愈,1例内漏仍在随访中.12例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1例血栓部分形成,1例无血栓形成.无迟发性内漏、移植物移位及死亡等.结论血管腔内移植物封堵第一裂口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潜在并发症、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探讨.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中长期疗效

    作者:张占学;陈福真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ER)是指经股动脉导入人工血管,以内支架固定于腹主动脉壁上,将血液与瘤壁隔离,使瘤壁免受血流压力冲击,达到治疗目的.1991年Paradi等[1]首先报道应用于临床治疗腹主动脉瘤,国内由景在平等[2]于1998年首先报道.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10余年来迅速发展,被认为是腹主动脉瘤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有关其中长期疗效的报道不多,现将国外近年来的研究介绍如下.

  •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

    作者:黄新天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的一部分掀起形成夹层,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形成主动脉壁层分离状态.尽管这是一种常见的主动脉病变,但确切发病率尚不清楚,据文献报道每年每100万人中5~10人发病[1].这类病人常因高压动脉血进入夹层假腔而使主动脉破裂致死,或者是夹层隔膜将动脉分支的开口阻塞引起肢体或重要器官急性缺血.未经治疗的病人,约21%于24h,60%于2周,90%于3个月内死亡.近年来,随着内科治疗的进步,外科治疗材料和方法的改进,特别是血管腔内技术的崛起,治疗成功率明显提高,病死率降为18%~27%[2,3].

  • 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符伟国;蒋俊豪

    自1951年DuBost[1]首次成功施行腹主动脉瘤切除术以来,由于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和更为妥善的术前术后处理,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择期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病死率已被控制在5%[2]以内.我院1998年报道的261例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的围手术期病死率为3.8%[3].虽然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自20世纪70年代后已降至很低,但这并不意味所有的腹主动脉瘤病人都需立即行手术治疗.只有当瘤体破裂的风险大于手术风险时,手术才是正确的选择.

  • 胸主动脉漂浮血栓3例报告

    作者:黄英;GLOCK Y;蒋米尔

    动脉栓塞的病因非常复杂,Darling等[1]1967年报道约6%~13%的动脉栓塞原因不明.胸主动脉漂浮血栓(floating thrombus,FT)所致周围动脉栓塞在1988年已有报道[2],这一病变非常罕见,但其FT和粥样斑块碎片作为动脉栓塞的潜在来源,可导致脏器和肢体动脉栓塞,产生缺血症状,严重的是冠状动脉和脑动脉栓塞,可危及生命.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临床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的应用和推广,进一步加强了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这些罕见部位血栓及斑块的检出,大大增加了该病的检出率,而对这类罕见病,至今仍未有诊断标准和明确的治疗方案.本文报告3例,总结诊治体会如后.

  •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4例报告

    作者:田伟军;王鹏志;朱理玮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起病之初难以诊断,就医者多为时已晚, 取栓后保留的肠管往往需二次剖腹探查,治疗棘手,预后差.作者对4例SMAE病人在取栓、切除坏死肠管后行保留肠管外置处理,收到预期观察效果.报告如下.

  • 对肾动脉平面以下腹主动脉瘤腔内疗法的慎言

    作者:汪忠镐

    Chales Dubest成功切除腹主动脉瘤已50周年,肾动脉平面以下的腹主动脉瘤(IRAAA)的治疗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开展,早使此术成为一种常规的经典手术.近10余年来,微创血管外科应运而生,首先由Maas(1984)、Balko (1985)、Wright(1987)和Lazazus(1988)提出并进行了以微创法用支架型血管治疗本病的设想和实验研究,且后者获美国FDA(美国卫生教育与福利部)许可.阿根廷的Parodi(1991)首先获得临床成功[1],所用的是球囊扩张式Palmaz支架覆以针织聚酯.但在其早期,置放支架的技术成功率仅占半数病人.尽管如此,此术轰动了外科界,且随之得到了不断的改进.现支架移植物已有10余种,如AneuRx、Zenith、Ancure、Vanguard、Stenter、Endologix、Gore Exclucler、LifePath、Talent、Anaconde等,目前此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 主动脉夹层开窗术1例报告

    作者:张陨;富民

    目前对主动脉夹层有手术切除及血管内放置支架修补等多种手术方法,但对于全国广泛的基层医院来说,尚不具备其设备和技术条件,加之经济情况的限制,尚不能开展.尤其对于发病较急、重危的病人,无法转院的情况下开展此项手术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现就将我院开展的这1例手术情况介绍如下.

  • 保留脐的脐尿管瘘切除术应用体会

    作者:彭吉祥;彭伟

    治疗脐尿管瘘的方法,常规将脐尿管一并切除.笔者采取保留脐的脐尿管瘘切除术式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的近况

    作者:蒋米尔;陆民;黄新天;张培华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多发生于下肢,轻者可酿成下肢血栓形成后遗症,重者可因肺栓塞(PE)而致命.至今仍是外科领域中的难题之一.

  • 马凡综合征外科诊治进展

    作者:陆信武;蒋米尔

    马凡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结缔组织疾病,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眼和神经系统.有典型和隐性之分,累及上述4个系统者为典型,仅累及心血管系统者为隐性.心血管系统异常者占40%~60%,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外科手术是目前改善其预后的主要措施[1].

  • 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薛冠华;张纪蔚;张柏根

    人工血管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替代大中动脉时效果较好,但重建小口径动脉(<6mm)和静脉时远期通畅率却不满意,移植材料内腔面缺乏内皮细胞覆盖是主要原因.本文就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腹膜粘连的发生及其预防策略

    作者:曹文刚;张金哲

    腹膜损伤后,其自然修复过程必然发生腹膜粘连[1].有资料表明,约85%的肠梗阻由腹膜粘连引起;而粘连经手术再发者竟达90%~100%[2].近年来,随着对粘连机制在细胞与分子水平上的不断探索,腹膜粘连研究也有新的进展.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现状

    作者:苑超;原标

    脑血管病中75%~90%是缺血性脑卒中.Hass等人通过对4748人脑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提示脑缺血、脑卒中60%是由颅外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本文结合颅外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现状作一综述.

  • 腹部穿透伤剖腹探查指征探讨

    作者:牛靖志;罗毅;殷金顶;赵曦;余继超;郭建忠

    腹部穿透伤临床并非罕见,以往认为腹部穿透伤即为剖腹探查指征.近些来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表示怀疑.本文结合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腹部穿透伤78例临床资料分析,对腹部穿透伤剖腹探查指征探讨如下.

  • 高龄胃癌病人122例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作者:逯云山;赵连和;宗修锟;陈翔宇;张雪峰;曲化远;王希泽;曾明

    1991~2001年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癌1120例中,70岁以上高龄胃癌122例(10.9%).现就其围手术期处理的体会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2例,男94例,女28例.年龄70~89岁,平均73.39岁.术前并存高血压、冠心病18例,心电图改变33例.其余尚有贫血32例,低蛋白血症16例,糖尿病9例,肝硬化7例,脑梗死2例,肺气肿、肺心病及肺部感染23例.合并大便潜血阳性34例,幽门梗阻14例,胃癌穿孔腹膜炎3例.

  • Al3+改性羧甲基纤维素预防和减轻术后腹膜粘连的研究

    作者:李有柱;刘国辉;梁奇志

    为寻找预防和减轻腹膜粘连,我院选用AI3+改性羧甲基纤维素进行动物实验,效果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 大肠癌128例漏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单礼成;孙力勇;陈中;陈伟

    大肠癌(尤其是直肠癌)的临床误诊率至今仍然居高不下,文献报告20%~80%.为总结经验教训,现将近10年来收治的424例大肠癌中漏、误诊128例(占30.2%)的原因作一分析.

  • 空肠造瘘术改进

    作者:何庆泗;吴涤尘

    我院自1995年至今应用胃管行空肠造瘘术,并对传统肠造瘘方法进行了改进,进行肠内营养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肿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师英强

    我国肿瘤外科是在20世纪中期金显宅、李月云等教授在美国著名的纽约纪念肿瘤中心(MSKCC)学习工作后所引入的肿瘤外科治疗新观点.经过50余年的不断推广及普及,肿瘤外科不但从人员及规模上得以发展并已形成我国独特的肿瘤治疗队伍.近代肿瘤外科的治疗也从单纯外科扩大手术,演变为改良手术,并结合综合治疗达到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等方面疗效.因此,近代肿瘤外科的治疗新概念是:"大限度切除肿瘤,尽大努力保护机体及器官功能,达到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目的."本文就肿瘤外科治疗有关问题作一介绍.

中国实用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