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urgery 중국실용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8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2208
  • 国内刊号: 21-133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27
  • 曾用名: 实用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刘永锋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甲状腺再次手术中喉返神经实时监测与常规显露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刘昆鹏;代文杰

    目的比较甲状腺再次手术中喉返神经实时监测与常规显露的差异,探讨术中喉返神经监测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接受甲状腺再次手术118例病人资料。其中应用术中喉返神经监测联合肉眼识别保护且术前电子喉镜检查正常者45例(神经监测组),采用随机数表法,按照1:1对照原则,选取常规显露保护喉返神经且术前电子喉镜检查正常者45例为对照组(常规显露组)。比较分析两组病人在喉返神经识别率、确认识别时间、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的差异。结果应用喉返神经常规显露肉眼识别保护法,喉返神经顺利识别39例(86.7%),确认识别时间为(3.4±0.9)min;余6例(13.3%)常规显露未顺利识别喉返神经,经术中细致解剖确认喉返神经时间延长至(16.5±3.2)min,应用神经监测联合肉眼识别保护,喉返神经识别率为100%,确认识别时间为(2.2±0.8)min;暂时性及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在神经监测组较常规显露组低,分别为6.7%vs.22.2%(P<0.05),0 vs.2.2%(P>0.05);神经监测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常规显露组少,分别为(12.2±2.9)mL vs.(13.1±1.8)mL(P>0.05),(40.6±2.8)mL vs.(50.8±3.2)mL(P<0.05)。结论甲状腺再次手术中,术中喉返神经监测较常规显露能加快完成喉返神经的确认识别,提高喉返神经的识别率,有效降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并且减少术后引流量,有利于术后恢复,在喉返神经周围危险区操作时,连续实时监测发现肌电信号振幅的危险改变,增加手术安全性。

  • 手术治疗胃肿瘤单次住院费用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研究

    作者:李韬;温煦;罗雅楠;杨阳;郭超;王振杰;申占龙

    目的研究胃部肿瘤病人接受手术治疗的单次住院费用、分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经济政策和医疗费用管理方法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0年4月至2014年1月期间因胃部肿瘤行手术治疗的住院病人,采用卡方检验和有序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住院总费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住院总费用的中位费用为83284(QL=58535,QU=123529)元,其中药费所占比例高(46.8%)。(2)影响住院总费用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术者职称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疾病早诊早治、避免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是控制住院费用的有效途径。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外科与腔内治疗疗效研究

    作者:刘冰;黄任平

    目的探讨外科与腔内治疗对下肢动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的作用,为TAO的综合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5年4月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外科或腔内治疗下肢动脉TAO的20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踝肱指数(ABI),Rutherford分级等指标评价各种手术方案的疗效。结果 Rutherford分级(R值)评价:术后1个月,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PTA)组、腰交感神经节切除组、序贯法内膜剥脱组、腰交感神经结节切除+序贯法内膜剥脱组病人与术前比较R值均降低(P<0.05);术后6个月,腰交感神经节切除组、序贯法内膜剥脱组、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序贯法内膜剥脱组R值降低(P<0.05);术后12个月,序贯法内膜剥脱组、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序贯法内膜剥脱组R值降低(P<0.05)。ABI指标:术后1周,4组病人与术前比较ABI值均升高(P<0.05);术后6个月,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序贯法内膜剥脱组ABI值升高(P<0.05);术后12个月,序贯法内膜剥脱组、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序贯法内膜剥脱组ABI值升高(P<0.05)。结论单纯PTA和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使膝下远端动脉闭塞的TAO病人术后短期内获益明显。单纯序贯法内膜剥脱术或联合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是一种治疗下肢动脉TAO明确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 WIFi分级用于预测糖尿病足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病人下肢血管再通后伤口愈合效果研究

    作者:汪涛;赵珺;梅家才;邵明哲;潘烨;张健;吴海生;于敏;杨文超

    目的探讨2014年美国血管外科协会颁布的WIFi分级用于预测糖尿病足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病人下肢血管再通后的伤口愈合效果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对109例糖尿病足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病人行下肢血管再通成功,根据伤口愈合结果分为伤口愈合组(n=64)和未愈合组(对照组,n=45);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和WIFi分级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糖尿病足合并血管病变病人行下肢血管再通后伤口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病人年龄、性别、踝肱指数(ABI)、血白蛋白、总胆固醇(TC)、饮酒史、吸烟史、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创面大小、发生溃疡时间、空腹血糖、糖尿病病程以及心脑血管合并疾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WIFi分级中的创面分级(W)和缺血分级(I)在伤口愈合中具有预测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创面等级和下肢缺血程度是延缓血管再通后伤口愈合时间的危险因素(P<0.01)。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WIFi分级中的I分级是预测血管再通后影响伤口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WIFi分级对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病人血管再通后预测伤口愈合情况具有较好的预测和评估价值。

  • 肝段切除术治疗左肝外叶结石21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楠;邬林泉;袁荣发;冯潜;殷中强;殷香保;雷钧;邵江华;周涛;黄勇

    目的探讨肝Ⅱ段或Ⅲ段切除术治疗左肝外叶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21例左肝外叶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肝内胆管结石均局限于肝Ⅱ段或Ⅲ段。手术方法为解剖性肝Ⅱ段或Ⅲ段切除。结果病人均康复出院。21例病人随访18(2~32)个月,1例左肝结石残余,其余病例通过B超、CT或MRI检查未发现胆管炎及结石复发迹象。结论对于肝内结石局限于肝Ⅱ段或Ⅲ段胆管,而其他肝段胆管未见原发性结石及狭窄,应行解剖性肝Ⅱ段或Ⅲ段切除,不应该盲目切除左肝外叶。

  • 痔上黏膜环切术与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Ⅲ度混合痔疗效及安全性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路明;刘扬;温浩

    目的对比和评价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治疗Ⅲ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120例Ⅲ度混合痔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痔上黏膜环切术组(PPH组)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组(TST组),每组60例,前瞻性对比观察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牵拉不适感、术后肛门疼痛、术后出血、术后肛周水肿、术后肛门狭窄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并于术后6个月对两组病人进行肛门直肠测压以客观评估肛门生理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与TST组相比,PPH组术中牵拉及不适感明显,术后疼痛轻,术后肛周水肿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狭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肛门直肠测压示:PPH对肛门括约肌的损伤更小。结论在Ⅲ度混合痔的治疗上,痔上黏膜环切术效果优于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更能保护肛门的生理功能,但要考虑到术中牵拉不适感的问题。

  • 闭合性肝损伤手术治疗危险因素102例分析

    作者:黄超;张坤;江艺

    目的探讨闭合性肝损伤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10-01至2016-05-01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102例闭合性肝损伤病人临床资料,通过腹部CT检查或手术中探查确定肝损伤的程度分级。按是否手术治疗,并根据影像学Becker分级及美国创伤外科学会-器官损伤分级(AAST-OIS),分为手术组51例,非手术组51例,肝损伤分级包括Ⅰ级23例、Ⅱ级33例、Ⅲ级24例、Ⅳ级18例、Ⅴ级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肝损伤手术治疗的相关因素,确定肝损伤手术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肝损伤治疗独立危险因素的阈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闭合性肝损伤手术治疗的相关因素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钾(K+)、心率(HR)、收缩期血压(SBP)、美国创伤外科学会-器官损伤分级、腹膜刺激征、合并腹腔其他器官损伤。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分析提示血清K+和血清钠(Na+)的水平在两组中呈负相关,SBP和HR的水平在两组中呈负相关,ALT和AST的水平在两组中呈正相关,肝损伤程度分级和腹膜刺激征在两组中呈正相关。通过ROC曲线评估得出ALT、血清K+、SBP的手术治疗佳阈值分别为171.5 U/L、3.625 mmol/L、96.5 mmHg(1 mmHg=0.133 kPa)。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BP<96.5 mmHg、血清K+<3.625 mmol/L、合并腹腔其他器官损伤、腹膜刺激征是闭合性肝损伤手术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BP<96.5 mmHg、血清K+<3.625mmol/L、合并腹腔其他器官损伤、腹膜刺激征为闭合性肝损伤手术治疗的高危因素。

  • 下肢动脉慢性缺血性疾病溶栓治疗争议与规范化实施

    作者:张福先

    急性肢体动脉血栓形成后可在一定时间内被药物有效溶解。这“一定时间”被称为溶栓时间窗。超过传统的溶栓时间窗后,对于慢性肢体缺血性疾病是否还能进行有效溶栓?由于在慢性肢体缺血性病变部位多有血管内膜损伤、管腔狭窄以及相伴的动脉硬化等疾病,随时有血栓发生的可能。血栓的形成遵循着机化、再通、再形成的规律,已机化的陈旧血栓可被视为稳定性血栓,而新形成血栓被视为不稳定性血栓。这就为局部置管溶栓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溶栓目的并非是彻底消除血栓,而是消除不稳定血栓,为进一步腔内治疗提供良好的帮助,并可有效降低介入强度、减少支架植入数量、避免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但为了规避风险与并发症的发生,必须重视溶栓指征的科学选择、遵循规范的治疗流程。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

    作者:赵纪春;杨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一种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疾病,发病率、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根据下肢ASO病人病情严重度及病变部位而制定的Fontain、Rutherford分期及TASCⅡ分级标准在临床治疗方案决策及预后估计中起到重要作用。下肢ASO病人的治疗方案根据病变解剖位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同时也受到病人合并症以及手术医师水平的限制。目前下肢ASO的手术治疗以血管重建为主,其中腔内手术为大多数病人首选治疗方案。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药物治疗及评价

    作者:吴庆华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作为动脉硬化性血管病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的持续上升是导致我国居民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故防治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应以控制危险因素为切入点,药物治疗具有关键性作用。应重视临床研究以制定相关指南,以此给予病人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降脂、控制血糖和血压,以延缓动脉硬化进展,改善下肢缺血症状,确保术后支架或移植物通畅率,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终提高病人的存活率。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载药器械应用

    作者:郭伟;卫任

    以药物洗脱支架和药物涂层球囊为代表的载药器械的应用,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围绕二者的高证据级别的临床试验也广泛开展。在对股腘动脉病变的治疗中,负载紫杉醇的药物洗脱支架及药物涂层球囊均表现出较好的一期通畅率,但在改善症状方面结果并不一致。在治疗膝下动脉病变中,药物洗脱支架的优势已基本确立,而药物涂层球囊的潜在价值尚待更多临床试验予以证实。

  • 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治疗策略

    作者:吴丹明;沈世凯

    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采用支架置入已成为主流手段。由于下肢动脉独特的病变特点和生物学应力,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往往需要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干预。目前对于再狭窄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球囊扩张、减容技术、再次支架置入及载药器材应用等。多数学者的研究认为球囊扩张、减容技术及再次支架置入有一定的局限性,载药器材作为新兴的腔内治疗手段,带来了新的希望。

  • 颈部冬眠瘤1例报告

    作者:陈广辉;韩智涛;高欣;王静;刘戈;汪洋;刘永刚;刘铁龙

    冬眠瘤(hibernoma),又称棕色脂肪瘤,是由棕色脂肪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临床极为罕见。1906年Similarity首先发现并提出“假脂瘤”概念,后因其组织类型构成与冬眠动物的棕色脂肪相似,因而在1914年被Gery重新命名为“冬眠瘤”。由于该病例临床较为罕见,且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体格检查无明显特异性,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导致误诊。本文拟通过报告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的1例颈部冬眠瘤临床资料,就目前该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鉴别诊断、病理学特点、诊疗方式及预后做一总结。

  • 药物性胰腺炎研究进展

    作者:曹成亮;孙备;王刚

    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物的大量应用,药物性胰腺炎(drug-induced pancreatitis,DIP)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DIP为临床少见的一种特殊类型胰腺炎,起病迅速、病程短,大多数表现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极少数表现为慢性胰腺炎,其临床表现几乎与其他病因导致的AP相似,并没有相应的特异性检测指标。因此,DIP在临床诊断中很难与其他疾病导致的AP相鉴别,部分甚至可误认为是特发性胰腺炎。DIP发病率为0.3%~5.3%[1],而老年人、儿童和妇女则是其高危人群。研究表明,DIP在多数情况下以单发病例出现,而与之相关的前瞻性研究和报道则相对较少,且有时常被误以为是胆石症或饮酒所致,从而使其所报道的发病率比真实发病率低。目前,有关DIP的病例报道仍较少见,可能与临床医师对DIP缺乏了解和重视不够有关。有鉴于此,本文对DIP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重视程度,从而及时发现、正确诊疗,并更好地促进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 影响自体干细胞移植手术疗效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袁杰;吕俊远;王雷;辛世杰

    2002年,日本学者Tateishi—Yuyama早报告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并取得较好的疗效,为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项新的技术[1]。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自体干细胞移植对于下肢动脉远端流出道不佳的病人以及部分无手术适应证或全身条件差、无法耐受手术治疗的病人已经成为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其临床疗效却不尽如人意,国外有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显示:自体干细胞移植后静息痛、踝肱指数(ABI)、跛行距离的改变以及术后保肢的效果虽明显好于对照组,但均不能令人十分满意[2-3]。谷涌泉等[4]报告: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中期有效率仅为70.8%,本中心及国内其他中心报道的有效率也都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5-7],因此如何提高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成为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也是难题,现就影响自体干细胞移植手术疗效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其临床疗效探讨如下。

  • 3D打印技术在血管外科应用进展

    作者:林若然;吕俊远;辛世杰

    作为现代科技蓬勃发展的标志性产物,3D打印技术在近年来逐渐进入科研和临床领域。其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局限于体外医学模型制造,同时还包括人体器官组织再造、医疗器械定制等。3D打印技术具有个性化、针对性和远程性的特点,是精准医疗的表现形式之一。随着医学和工学及物理学日渐增加的学科沟通,3D打印技术在临床的普遍应用是医疗器械、转化医学和组织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热点问题

    作者:王深明;姚陈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血管腔内治疗是目前治疗ASO的主要手段,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等多个国际权威指南都提出腔内治疗优先的原则。权威指南对于腔内治疗不断进行规范,极大地改善了疗效。但是,血管腔内治疗仍面临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等难题。近年来,以药物涂层球囊(DCB)和药物洗脱支架(DES)为代表的新器械的问世大大改善了腔内治疗的效果。尽管如此,DCB的优势能否使病人受益,目前仍有争议。因此,血管外科医生须在采取规范化腔内治疗措施基础上,不断更新理念,合理应用新器械以进一步提高ASO血管腔内治疗效果。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前评估主要方法及评价

    作者:舒畅;何昊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病人往往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即使是低龄周围血管疾病病人,也常合并免疫病、血液病等内科疾病。这些合并症增加了血管外科手术的风险,各种动脉手术因此一向被列为高风险手术,欧洲麻醉学会就将主动脉和周围血管手术列为高风险手术,围手术期心脏风险>5%[1-3]。因此,从系统上合理控制手术风险,规范术前评估的主要方法及评价流程,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病人手术安全的重要管理举措。2011年8月卫生部正式发布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WS 339.2011),该标准是我国血管外科学领域第一个正式的有法律效力的国家行业标准,标志着我国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治正逐步向正规化、规范化迈进[4]。我们应在该标准的指导下,科学地制定血管外科手术术前评估的主要方法及评价,以规范术前病人管理流程,避免低级失误,合理有效地控制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以期提高血管外科疾病总体治疗效果。

  • 四枪法胃优先离断胃十二指肠吻合8例报告

    作者:蒋会勇;马锐;郭一君;张雪峰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胃癌手术越来越受到外科医师的重视[1-3]。全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是腹腔镜下胃癌手术的难点之一。Kanaya等[4]2002年报告了全腹腔镜下三角吻合技术,该方法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完成胃和十二指肠吻合。然而这种方法需要至少5次直线切割闭合操作,成本较高。笔者团队以往提出的三枪法胃十二指肠切除吻合技术操作上较困难[5],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该方法做了改进,形成了四枪法胃优先离断胃十二指肠吻合,自2015年6-9月施行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中段胰腺切除术胰胃吻合10例报告

    作者:王小东;钱建军;柏斗胜;李振南;赵龙;许鹏;姚捷

    中段胰腺切除术对病人内外分泌功能影响较小,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胰腺颈体部良性肿瘤的治疗,以往文献报道的重建方式均为胰腺空肠吻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肝胆胰外科对中段胰腺切除的手术方式进行了改进,采用胰胃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自2011年11月至2015年3月以来的共施行1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21例诊疗体会

    作者:尹孝亮;高涌;聂中林;陈世远;唐文波;方昌文

    血栓性浅静脉炎(SVT)是临床上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SVT可通过股隐静脉处及交通支蔓延至深静脉,引起严重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甚至肺动脉栓塞(PE)[1],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对于SVT并发DVT国内外尚无大宗临床病例报道,也无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可供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收治下肢SVT病人242例,其中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21例,在抗凝、溶栓等治疗基础上,联合二期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肝癌术中联合右膈肌部分切除预防肿瘤右侧胸腔播散研究

    作者:王在国;游志坚;叶振伟;何广宁;胡夏荣;刘克军;何润沛;陈刘镇;赖国威

    医源性播散是肿瘤诊治过程中不容忽略的重要问题。膈肌是阻碍肿瘤播散的天然屏障,虽然肝癌合并膈肌部分切除使得膈顶肝癌的手术切除变得更加安全、更加彻底,但是当右侧膈肌部分切除而致胸腹腔自然屏障破坏时,如果保护措施不当,腹腔内的癌播散致右侧胸腔的概率及危险性也必然大增[1]。因此,探索简单实用的预防肿瘤向右侧胸腔播散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介绍笔者的经验如下。

  • 周围动脉疾病相关指南解读

    作者:王冬清;岳嘉宁;符伟国

    周围动脉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准确的诊断以及合理的治疗能够帮助病人减轻病痛、提高保肢率。近年来,血管腔内治疗较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的优点,因而应用趋于广泛,但也仍存争议。基于循证医学研究发布的临床治疗指南可为临床医生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 《英国肝硬化病人静脉曲张出血治疗指南》解读

    作者:盛基尧;张学文

    食管及胃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病情进展过程中为凶险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相关医疗技术及药物的应用,出血病人的病死率显著下降。但是,如何规范、科学的对出血病人实施个性化综合治疗,以大程度地改善病人预后,成为一项重要的循证医学研究课题。2000年英国胃肠病学会根据当时已发表的相关系统评价文章及临床研究结果制定了《英国肝硬化病人静脉曲张出血治疗指南》,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指导意义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15年英国胃肠病学会结合近年来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更新了指南中的部分内容。

  • “第十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年会”征文通知

    作者: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年每期重点选题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外科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关于参考文献的要求

    作者:

    本刊参考文献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正文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右上角;正文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献作者时,序号标注于句末右上角;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将之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时,不用角码标注(例如:手术方法按参考文献[8])。
      图中引用参考文献,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在图的说明或注释中予以标注,图中不应出现引文标注。表中引用参考文献,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在标注中依次标注;或在表中单列一栏说明文献来源,该栏应列出文献第一作者姓名,在姓名右上角标注文献角码。

  • 全腹腔镜下圆形吻合器与直线切割闭合器行食管空肠吻合疗效对照研究

    作者:冯兴宇;王伟;臧潞;李子禹;臧卫东;朱甲明;梁峰;张健;燕速;余江;武爱文;季刚;樊林;尤俊;王宽;谢锷;向军;赵曦;李勇

    目的对比圆形吻合器和直线切割闭合器应用于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全胃切除术后全腹腔镜消化道重建的胃癌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圆形吻合器吻合组(圆形吻合组)90例,直线切割闭合器吻合组(直线吻合组)134例。结果直线吻合组在消化道重建时间方面用时更短(47.4 min vs.52.3 min P=0.015),两组在出血量、近切缘及重建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在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半流饮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1.1%vs.11.9%,P=0.849)。结论圆形吻合器和直线切割闭合器应用于全胃术后全腹腔镜下消化道食管空肠重建安全可行,直线切割闭合器方式在消化道重建时间方面具有优势。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年(第36卷)主题词索引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外科
中国实用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