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检查出脑动脉瘤怎么办?

    作者:赵继宗

    伴随着CT和MRI技术的不断普及,目前国内的一些健康体检单位已经将CT脑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造影(MRA)列入到检查项目.借助这些项目的检查,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未破裂脑动脉瘤,这使得未破裂脑动脉瘤的及时诊治成为可能,避免了因动脉瘤破裂出血造成的严重后果.但同时,这些项目的广泛应用也给人们带来很多顾虑.很多人手持检查报告单,十分焦虑地来到神经外科门诊咨询:动脉瘤是否都需要立即治疗呢?什么是脑动脉瘤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脑动脉瘤是怎么回事.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的囊性突起,体积可由几个毫米到几个厘米不等.动脉瘤大的风险在于其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有7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动脉瘤破裂造成的.

  •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同期脑血管造影的应用研究

    作者:靳志涛;鞠鹏;杨慧娟;胡桃红;张丽娜;田雷;白玉蓉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同期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0月进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同期脑血管造影的患者89例,观察手术成功率、造影结果、手术相关并发症、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共87例患者完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中同期脑血管造影,检出78例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狭窄,9例患者存在颅外段脑血管狭窄,5例患者存在颅内段脑血管狭窄,4例患者存在颅内段及颅外段脑血管狭窄,并检出颅内动脉瘤1例.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97.70%、93.10%和96.55%.术中及围手术期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除1例患者右桡动脉闭塞外,无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同期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短期随访结果良好.

  • 脑血管造影及供血动脉栓塞在富血供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杨震;胡焱;徐东为;闫忠军

    目的 探讨脑血管造影及供血动脉栓塞应用于富血供脑膜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富血供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术前未行脑血管造影及供血动脉栓塞,试验组患者术前行脑血管造影及供血动脉栓塞.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Ⅰ、Ⅱ、Ⅲ、Ⅳ 级的肿瘤切除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各GOS评分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造影及供血动脉栓塞应用于富血供脑膜瘤手术中,可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减少术中出血量,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脑血管造影三维重组中的质量控制

    作者:毛大伟;杨本强;朱洪峰;臧磊;李军

    目的 探讨脑血管造影三维重组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收集三维重组结果与减影不符的图像,分析不一致产生的原因.结果 采集区(FOV)位置及大小、对比剂充盈情况、动脉瘤位置、患者配合、X线硬化效应均可能产生三维重组伪影.结论 三维重组结果可能与减影不符,三维重组与减影图像结合有利于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重建技术在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作者:陈玉双;刘敬山;李锦州;刘丽莎;汪巍伟

    目的 分析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重建技术在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方法 针对400例脑血管造影中出现的3D-DSA像质量及重建失败的问题,找出具体原因加以分析.结果 364例重建成功影像清晰,28例产生模糊伪影,8例重建失败.结论 三维重建技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采集技术要求很高,原始图像采集的参数是否恰当将影响后期重建的效果.

  •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古振云;马朝晖

    目的 探讨三维DSA技术在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或头痛头晕查因的患者,行DSA检查确诊为动脉瘤,所有患者对载瘤血管行三维旋转造影,对动脉瘤分析测量并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三维造影可立体观察动脉瘤,清晰显示瘤体形态、瘤颈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88例患者动脉瘤均完全栓塞,效果良好.讨论 三维DSA技术可帮助介入医师全方位了解动脉瘤的情况,根据三维立体影像可选择佳工作角度和介入材料,以及对微导管头端重塑佳形态,对动脉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56例脑梗死患者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分析

    作者:卓严光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行DSA检查的56例脑梗死患者,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颅内、外血管病变情况,结果:DSA检查中,多数脑梗死患者存在脑供血动脉狭窄或者闭塞,56例脑梗死患者血管异常率为85.7%,结论:DSA在诊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具有非常先进的优势,有助于判断脑梗死的病变性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脑梗死 脑血管造影
  • 双能量头颅CTA与DSA对比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申光旭;赵讯冉;焦霜

    目的 通过DSCT双能量头颅CTA与DSA的对比研究,评价DSCT双能量头颅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同时行DSCT双能量CTA及DSA检查62例(两种方法间隔时间均1周内),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血管细节及其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与头颅DSA比较,头颅双能量CTA对颅内血管细节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诊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双能量头颅CTA一次扫描得到全脑血管影像,同时提供脑组织的改变,且与DSA对脑血管病诊断无差异.

  • 自制下肢制动器对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下肢的制动效果

    作者:肖黎丽;谢灵;方家香;段伟球;卢丽芳

    目的 观察分析自制下肢制动器对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下肢制动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100例脑血管造影患者,按造影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术后指导患者下肢制动12 h、静卧24 h,局部沙袋固定加压;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自制下肢制动器辅助下肢制动.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后穿刺部位和非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下肢制动器应用于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辅助下肢制动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 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徐庶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需要实施脑血管造影的诊断,并对20例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8例,出血性以及出血前脑血管疾病患者54例,出现其他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为22例.其中20例患者需要进行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6例,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4例,盖面窦动静脉瘘介入栓堵术患者3例,动脉瘤介入栓堵治疗患者7例.在治疗后有效患者19例,和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脑血管造影诊断以及介入治疗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能够取得较好的诊断以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衡海军

    目的:深入探讨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48例接受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48例患者经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44例与手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一致,另有4例患者为海绵状血管瘤.结论: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具有操作简单、直观、空间定位准确及安全性较高等优势,在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脑血管造影与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分析

    作者:李莹;周智勇

    目的::研究探讨脑血管造影与血管超声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纳入的68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脑血管造影和血管超声诊断检查,并将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对患者的诊断结果以及敏感度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的颈动脉中度狭窄与重度狭窄的灵敏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血管造影在检测患者颈动脉闭塞的灵敏度明显高于血管超声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常情况下,采用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可以达到脑血管造影的效果,但是相对于颈动脉闭塞的患者来说,血管超声诊断方法的灵敏度还有很大的不足,可以结合脑血管造影进一步检测。

  • 旋转DSA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子义

    目的:探讨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组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DSA室检查的122例脑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先行常规脑血管造影(2D-DSA),其中86例患者再行旋转DSA(3D-DSA)技术采集图像.结果:3D-DSA检查的86例患者中准确诊断动脉狭窄致脑缺血48例、动脉瘤29例、脑血管畸形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漏1例,且能准确估计血管狭窄程度、有无动脉夹层及血管结构和直径,清晰显示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及其大小、形态,有利于术中弹效圈的选择;清晰显示脑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是否伴有动静脉瘘及动脉瘤立体形态;清晰显示颈动脉海绵窦瘘口的佳位置.结论:旋转DS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管狭窄得诊断为准确渐变阳性诊断率明显提高,在介入诊疗中具有极大的临床使用价值.

  • 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脑血管造影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岚;张明芳;刘泉;赵龙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行脑血管造影(DSA)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SAH患者62例,发病后3 d均行DSA检查,观察检查结果情况。结果:治疗后,DSA正常者疗效稍优于DSA异常者;DSA正常患者预后情况显著优于DSA异常患者(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是导致SAH的主要原因,及早实施DSA能够直接有效确定引起出血的病因,为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DSA检查正常的SAH患者病情较轻,预后相对较好。

  • 关于脑血管造影与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分析

    作者:董晓菲

    目的:研究探讨脑血管造影与血管超声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纳入的68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脑血管造影和血管超声诊断检查,并将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对患者的诊断结果以及敏感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予以两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后,对比颈动脉中度狭窄与重度狭窄的敏感率发现,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血管造影在检测患者颈动脉闭塞的敏感率明显高于血管超声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常情况下,采用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可以达到脑血管造影的效果,但是相对于颈动脉闭塞的患者来说,血管超声诊断方法的敏感性还有很大的不足,可以结合脑血管造影进一步检测.

  • DSA-3D脑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张忠俊

    目的:分析研究影响DSA-3D脑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和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实施DSA-3D脑血管造影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DSA图像,并通过各种方法分析其质量和影响因素.结果:对患者实施DSA-3D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其图像质量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具体包括患者头颅运动、具体的三维模式、检查过程中对比剂注入速度和总量、连接管和导管的状态等,此外对于图像的后期处理、扫描过程中定位是否准确等也是影响因素.结论:针对患者实施DSA-3D脑血管造影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要取得良好的三维图像,需要结合实际对各方面进行综合控制.

  •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卒中的应用

    作者:郝凡房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卒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5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并通过曲面重建、多层面重建、容积重建、大密度投影、内窥视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脑血管进行综合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脑血管造影对照.结果:脑血管CTA检查结果表示,52例患者中,共49例出现了明显的血管闭塞与狭窄,剩下的3例患者无明显血管闭塞与狭窄情况发生,脑血管病变检出率为94.23%.结论:在针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诊断时,采用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通过队缺血脑组织的微循环进行评价,可以在早期发现脑梗塞,从而为及时的溶栓治疗提供依据,大大减少脑梗塞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 脑梗死急性期造影后出现类似脑出血影像改变2例及探讨

    作者:贾应勃;赵颖;张进巧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行全脑血管造影后出现类似脑出血CT影像改变机理.方法:回顾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全脑血管造影前后头颅CT动态变化,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结果: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均在脑血管造影术后头颅CT出现类似出血影像改变,并于24~48小时内消失.结论:头颅CT出现类似出血影像改变的机理可能为脑梗死血脑屏障破坏,造影剂渗出到病变组织所致.

  •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介入术后并发症及其护理探讨

    作者:黄萍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干预对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介入手术患者的影响,为减少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探讨其护理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脑血管造影术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将神经内科2017年1—12月收治的脑血管造影术患者51例作为干预组;对照组遵医嘱采取既往的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对照组及干预组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47例患者手术依从性高的依从率比干预组低26.7%;对照组患者术后失眠发生率比干预组高62.08%,术后腰背疼痛发生率比干预组高69.98%,术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比干预组高15.06%,术后下肢缺血发生率比干预组高10.81%;两组患者手术依从性高的依从率和两组患者术后失眠、腰背疼痛、穿刺点出血及下肢缺血等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介入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手术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CT血管造影在烟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录海斌;李兆妍;赵幸娟;李薇

    烟雾病又称自发性颅底动脉环闭塞症,临床表现为因颈内动脉闭塞引起的脑缺血和代偿扩张的烟雾状血管破裂诱发的脑出血两种类型.烟雾病多呈阶梯性进展,如不积极治疗,预后不佳.所以,患者早期发现和诊断非要重要,一旦确诊本病,应积极治疗.脑血管造影是烟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费用昂贵,且为有创检查,为减少患者痛苦,本研究以DSA为参照标准,评价CTA的诊断价值.

743 条记录 1/38 页 « 12345678...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