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urgery 중국실용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8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2208
  • 国内刊号: 21-133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27
  • 曾用名: 实用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刘永锋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性和可行性系统评价

    作者:许田恩;樊文娟;姜雷;关泉林

    目的 系统评价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检索Pu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面检索有关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癌并发表于2002-2012年10年间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研究,共计699例胃癌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在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加权均数差(WMD) =3.87,其95%CI(-5.87,-1.87),P=0.0002]、术中失血量[标准化均数差(SMD) =0.78,其95%CI(-0.94,-0.63)P<0.00001]、手术时间[WMD:62.67 95%CI(57.35,67.99) P<0.00001]、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OR=0.42,其95%CI(0.27,0.67),P=0.0002]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OR=0.42,其95%CI(0.17,1.00),P=0.05]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5年存活率[54.8%、55.7%]、围手术期病死率[OR=0.96,其95%CI(0.24,3.94),P=0.96]和术后复发率[OR=1.27,其95%CI(0.48,3.34),P=0.62]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前临床研究证据表明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相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少、近期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远期疗效相当,但技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

  • 应用杂交技术修补巨大复杂性腹壁切口疝临床研究(附28例报告)

    作者:杨斌;江志鹏;李英儒;王亮;陈双

    目的 总结应用杂交技术修补巨大复杂性腹壁切口疝的技术操作要点及其疗效.方法 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2008年9月至2011年2月应用杂交技术修补巨大复杂腹壁切口疝的2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6~162(102±21)min.疝环缺损直径10~ 25(15.5±3.2)cm.疝缺损面积64~224(118.0±42.1)cm2.小切口长4~8(6.1±0.8)cm.7例(25.0%)病人术中发现隐匿性疝缺损.术后明显腹胀者3例(10.7%),血清肿2例(7.1%),血肿l例(3.6%),8例(28.6%)术后早期术区腹壁疼痛.均保守治愈.术后住院天数为3 ~ 13(4.9±1.8)d.无切口感染、术中及术后大出血、肠管损伤、心肺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随访6~51(25.1±5.6)个月,复发1例(3.6%).结论 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疝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尤其适用于复杂、巨大腹壁切口疝者,值得临床推广.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60例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王松;代文杰;姜洪池;宋春芳

    目的 总结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12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60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均行手术治疗,男性14例,女性46例.切除病变甲状旁腺74枚.术后病理证实:61枚(82.4%)为甲状旁腺腺瘤,13枚(17.6%)为甲状旁腺增生,无甲状旁腺癌结果回报.60例行病变甲状旁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均降至正常,血钙下降.其中11例术后出现低血钙症状,经补充维生素D和葡萄糖酸钙,血钙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完善的术前评估、围手术期正确的处理、术中精细操作、个体化治疗,能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不使用补片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87例疗效分析

    作者:王霖;王兵;吴斐;崔文军;安乾;历建林

    目的 探讨常规不使用颈动脉补片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ertarectomy,CEA)对术后颈动脉近、远期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人临床资料,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解除狭窄,术中常规不使用补片成形术缝合动脉血管.围手术期及术后2年、5年随访复查,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或CT血管成像(CTA)检查颈动脉再狭窄率并评估全身情况.结果 全部手术病例均获成功,术后均未发现早期缩窄性颈动脉再狭窄.随访2年、5年症状性颈动脉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1%、3.3%;2年、5年无症状颈动脉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2%、5.4%.结论 常规不使用颈动脉补片行CEA可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并不能肯定增加术后近、远期再狭窄发生率.

  • 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28例诊治体会

    作者:吴章敏;唐小斌;寇镭;刘晖;吴庆华;王盛;成伟;陈忠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2004-2013年诊治的28例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28例中,有11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术(其中6例行肠管切除术),其余17例均行保守治疗.死亡2例(7.1%).结论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须及时诊治,手术及药物治疗是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

  • 急诊情况下肠系膜血管疾病识别与处理

    作者:孙备;黄任平

    在急诊情况下,普外科医生对于肠系膜血管疾病往往难以做到早期识别与及时有效处理.各种类型的急性肠系膜血管疾病均有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等特点.在肠坏死前早期诊断是提高病人存活率的关键,而及时有效地处理则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普外科医生对于急性肠系膜血管疾病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

  •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早期外科治疗必要性

    作者:辛世杰;王磊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acute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AMAE)是一种临床上相对少见的急重性血管外科疾病,通常是由栓子脱落或局部动脉硬化血栓形成而引发的.起病急、进展快、易误诊、病死率高是此病的主要特点.此类病人多有复杂的基础疾病,短时间发生的部分或全小肠功能障碍或坏死是此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早期药物干预或手术解除肠系膜动脉闭塞状态恢复肠道血运,尽可能多地保留未坏死肠管是降低病死率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首要手段,近年来开展的开放手术和腔内治疗均是在这一共识的基础上开展的.长期的临床工作显示,目前对AMAE行开放手术普遍偏晚,腔内治疗手段及疗效也不尽人意,应鼓励外科医生抓准手术黄金时间点,更加积极有效地救治,以免待病人后期大面积肠坏死及病情累及多器官功能不全时再手术.

  • 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的介入治疗

    作者:刘冰;王海君

    急性肠系膜缺血是较为少见的外科急重症,包括肠系膜动脉的栓塞和血栓形成、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以及其他少见病因.病情发展终导致大面积肠坏死,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手术干预能有效降低病死率.介入治疗是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早期首选治疗手段,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技巧.

  • 肠系膜动脉疾病CT血管成像诊断

    作者:肖亮;牟肖霖

    肠系膜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不仅显示动脉病变管腔内的结构特征,还显示管腔外的解剖结构及闭塞段远端的管腔结构,成为肠系膜动脉疾病重要的诊断手段.正确解读肠系膜动脉CTA图像需要:(1)熟知肠系膜动脉解剖结构及重要的交通支: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SMA)间通过胰十二指肠动脉弓交通;邻近空回肠动脉彼此吻合,形成不同级别的血管弓;肠系膜下动脉(IMA)、SMA通过结肠边缘动脉弓及Riolan动脉弓交通.(2)了解不同重建图像的优缺点:容积再现(VR)显示SMA空间解剖形态逼真,分支毗邻关系清晰,但显示动脉分支的能力不佳;大密度投影(MIP)显示SMA空间走行较差,重叠较严重;薄层MIP(TS-MIP)显示肠系膜血管网、肠壁微小血管佳,整体感、空间立体感差;曲面重建(CPR)可显示SMA主干病变的位置、范围、严重程度,但无法显示与分支的关系.综合运用多种重建技术及窗宽技术,将肠系膜动脉疾病的形态学特征显示全面、详细,并结合其发病特点,不仅可正确诊断,还能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及其治疗方式选择

    作者:张纪蔚

    由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发生症状隐匿,易延误诊断,使得该疾病有着较高的病死率.认真询问有无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结合影像学检查,特别是血管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CTA)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MVT诊断明确后,应立即全身抗凝治疗;对于有腹膜炎肠坏死的病人应手术切除坏死肠管;在单纯抗凝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情况下,如无溶栓禁忌,可选择导管介入技术实施局部血栓部位的溶栓治疗,以促进肠系膜和门静脉循环的恢复.

  • 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健

    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non-occlusive mesenteric ischemia,NOMI)发病率低.与其他类型的血运正常的肠梗阻不同的是,NOMI常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伴有心脏、肾脏和肝脏等疾病.腹痛是NOMI的首发症状,CT、MRI和超声能够评价主动脉和腹腔动脉起始部的病变,但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仍然是诊断NOMI的金标准.与肠系膜动脉阻塞性疾病不同,早期NOMI可以保守治疗.

  • 脾动脉假性动脉瘤并腹腔干夹层1例报告

    作者:刘佳怿;张正华;赵卫;杨亚英

    病人男性,44岁.主因“反复左上腹疼痛并逐渐加重5个月余”于2012年6月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该病人5个月前饮酒后出现左侧腹部疼痛,呈间断性隐痛,每次持续5~ 10 min,休息后或改变体位疼痛无缓解.伴出汗及腰背部放射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明显腹胀、腹泻,无寒战、发热,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约2 kg.

  • 3D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报告

    作者:虞洪;沈波;李哲勇;赵杰;蔡秀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于2013-07-04在3D腹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作为腹腔镜技术的新探索,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病人男性,46岁.因上腹部隐痛4d于2013-06-27入院.入院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软,无压痛反跳痛.

  • 肠系膜动脉瘤诊治进展

    作者:常光其;王冕

    肠系膜动脉瘤(mesenteric artery aneurysm,MAA)较为罕见,占所有内脏动脉瘤的第3位,约为6.9%[1],根据部位可分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动脉瘤以及肠系膜下动脉瘤(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eurysm,IMAA)[2-3].主要原因有感染、动脉粥样硬化和外伤等[4].

  • 急性肠系膜缺血血清学标记物研究进展

    作者:王雷;辛世杰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各医疗中心对该疾病的认识也有所提升,然而,其总体病死率并未得到改善,高达50% ~ 70%[1],重要的原因仍然是延误诊断[2].

  • 门静脉栓塞后肝再生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杨华;戴朝六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肝切除术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之一.术后剩余肝脏体积(future liver remnant,FLR)及储备功能不足所致的肝功能衰竭是肝切除术后致命的并发症,如何有效增加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及储备功能,提高肝脏肿瘤手术的安全性,一直是肝脏外科致力解决的问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在肝切除前实施拟切除侧肝脏的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3].

    关键词: 门静脉栓塞 肝再生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并发内张力发病机制及处理策略

    作者:朱广昌;汪忠镐;汪秀杰;李建新;谷涌泉;俞恒锡;陈兵;胡志伟;梁伟涛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因其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已引起广泛关注.自1991年Parodid等成功开展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endovascula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epair,EVAR)后,内漏和内张力便成为EVAR术后重要的并发症.内张力是EVAR的晚期并发症,一般发生在EVAR术后1~2年后.

  • 应重视急性肠系膜缺血疾病早期诊断

    作者:王深明;李梓伦

    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起病急骤、隐匿,容易导致早期误诊和漏诊,病死率高.重视AMI的早期诊断是挽救缺血肠道和改善预后的关键.了解AMI的病因有助于辨别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对于急腹症病人,应根据其症状、体征及动态变化,尽早判断病因,在鉴别诊断时谨记AMI存在的可能,并尽快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多层螺旋CT已逐渐成为AMI的一线诊断工具,而肠系膜血管造影依然是AMI诊断的金标准,它不仅可显示病变血管的形态,还可同时行血管内治疗.只要熟悉AMI的常见病因,从并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中梳理出有价值的线索,将AMI纳入可疑诊断和鉴别诊断列表当中,及时安排快速且有效的影像学检查,将可大限度地缩短AMI的诊断时间,为挽救缺血肠道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

  • 急性肠系膜缺血的药物治疗

    作者:李晓曦

    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是指肠系膜血管突然发生的血流量减少,即动脉或静脉的堵塞、痉挛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管血液供应不足而产生的综合征.AMI发生后病情严重,可出现肠坏死、肠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脓毒症(SEPSIS)、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灾难性后果,病死率高达40%~70%.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诊治策略与挑战

    作者:张福先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尽管发病率低于门静脉血栓形成,但危害却非常大,严重时可以引起肠管大范围坏死,导致病人死亡.肠系膜静脉不同于人体普通静脉系统,它在食物的消化吸收中扮演重要角色.笔者曾进行相关的动物实验研究,将18只家兔分成3组,每组6只.麻醉后开腹:一组结扎肠系膜动脉、一组结扎肠系膜静脉、一组同时结扎肠系膜动、静脉,结果静脉结扎组家兔在6h内全部死亡,而另外两组家兔却存活9h以上.由于MVT缺乏典型的症状,临床上通常出现病人主述与体征不相符情况,因此,在诊治上困难很多.

  • 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手术治疗术式探讨

    作者:竺挺;符伟国;王玉琦

    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是一类比较少见,但极具危险性的疾病,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1].肠系膜缺血的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尸检研究已证实在35%~70%的病例中存在内脏动脉粥样硬化[2].其他病因还包括肌纤维发育异常(FMD)、多发性大动脉炎、结节性动脉炎和正中弓状韧带压迫腹腔干动脉(CA)等,但相比动脉粥样硬化并不常见,发病率仅有其1/9.

中国实用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