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urgery 중국실용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8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2208
  • 国内刊号: 21-133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27
  • 曾用名: 实用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刘永锋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原位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原因和处理

    作者:马毅;叶智明;孙灿辉;朱晓峰;何晓顺;王东平;王国栋;胡安斌;鞠卫强;巫林伟;邰强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施行的638例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的诊治经过.结果 638例肝移植病人中共发生术后颅内出血10例(1.6%);其中发生于移植术后1周内1例,2周内3例,2周至1个月6例.10例病人一经确诊,均立即采取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其中有4例病人急诊施行了开颅血肿清除术.10例中死亡6例,与术后颅内出血相关的病死率为60.0%.结论 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发病凶险、病死率高.应掌握术后颅内出血的常见原因,对术后意识和精神状态发生改变者要及时进行头颅CT检查,一旦发生颅内出血应积极抢救,及时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必要时施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 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血管侵犯定量评估的研究

    作者:陶冶;田力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胰腺癌血管侵犯的定量评估及可切除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行320排CT检查的22例胰腺癌病人进行前瞻性定量评估,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SCT评估血管侵犯的敏感性为91.2%,特异性为98.7%,准确性为96.4%;在测量血管侵犯长度和受侵段血管与血管分叉距离方面仅2支血管测量不准确.结论 MSCT判断胰腺癌血管侵犯的准确性很高,可准确量化血管侵犯的程度及范围,对胰腺癌的诊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肥胖胃癌病人行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性手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黄昌明;陈建新;郑朝辉;李平;谢建伟;王家镔;林建贤

    目的 探讨肥胖胃癌病人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自2007年5月至2010年6月,对166例肥胖胃癌病人行根治性手术,对比分析腔镜组与开腹组病人的术中和术后情况、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近期生存差异.结果 腹腔镜手术81例(腔镜组),开腹手术85例(开腹组).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率,术后第1天白细胞增加数,体温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2%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7例(94.5%)获得2~39个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两组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应用于肥胖胃癌病人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微创优势,并能满足肿瘤根治的要求.

  • 胃肠道及胃肠道外间质瘤216例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

    作者:沈旺;王新允;郑海燕;武力;袁海洪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和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及其诊断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及第二医院2000-2009年已确诊的216例GIST和EGIST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75例,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41例.结果 216例病人中,男性112例,女性104例,男女比例为1.077:1;发病年龄15~91岁,中位年龄58岁;肿瘤原发于胃肠道者182例,以胃多见;胃肠道外者34例,以肠系膜多见.肿瘤直径0.8~30.0cm,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交叉柬状、漩涡状及巢状.214例CD1 17呈阳性.临床多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部疼痛、腹部肿块及肠梗阻等症状.结论 GIST较EGIST多见;胃肠道以中、高度危险者多见,胃肠道外以高度危险者多见.临床治疗原则首选广泛手术切除.

  • 保留幽门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系统评价

    作者:梁冀望;宋永喜;孙景旭;徐惠绵;王振宁

    目的 系统评价保留幽门胃部分切除术(PPG)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 计算机检索1995年1月至2010年12月PubMed、Wiley Onli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CNKI、VIP及万方数据库关于PPG和传统远端胃切除术(CDG)治疗早期胃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evMa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2个随机对照试验和11个临床对照试验,共1011例病人.PPG和CDG相比,术后能减少倾倒综合征、残胃炎的发生,病人营养状况和体重恢复较好;但总并发症、胆结石、反流性食管炎无显著差别.结论 现有研究表明,早期胃癌行PPG后生活质量较好.由于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低、数量少,期待更多高质量试验提供高质量证据.

  • 胃癌转移规律研究新进展

    作者:徐惠绵;徐岩

    胃癌转移方式按好发程度依次为淋巴结转移、腹膜种植转移和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包括浸润深度,大体类型,生长方式,癌灶长径>4cm,低分化,淋巴管受侵阳性等.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早期胃癌预后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腹腔冲洗液脱落癌细胞(ECC)检查是诊断或检测潜在腹膜转移的常用方法和金标准.不同的浆膜分型是预测胃癌根治术后腹膜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CEA、肝素酶等肿瘤标记物对检测或预测腹膜转移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胃癌的血行转移多发生于肝、肺、骨等脏器.隆起型、高分化、AFP阳性的肝样腺癌、团块状生长、静脉癌栓阳性病例易发生肝转移.浸润型、低分化、静脉癌栓阳性是胃癌肺、骨转移的病理生物学特征.

  • 淋巴结清扫在胃癌外科治疗中的地位评价

    作者:刘颖斌;董平;吴文广

    胃癌是常见、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当前,外科手术治疗是胃癌主要的治疗方法,根治性的切除是胃癌病人获得治愈的唯一手段.据报道,D2淋巴结清扫术将使胃癌病人在生存时间上获益,对于进展期胃癌,D2手术被广泛地接受和应用.淋巴结清扫是胃癌根治性手术中重要的部分,同时连同淋巴一起整块的切除是胃癌手术的难点所在.

  • 胃癌肝转移综合治疗

    作者:陈凛;卢灿荣;刘静

    胃癌肝转移(gastric cancer with liver metastasis,GCLM)是胃癌的晚期事件,其治疗方案仍存较大争议.GCLM病人的佳综合治疗策略应建立在每一例病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基础之上,利用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通过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讨论制定个体化方案.在更多的高级别前瞻性研究结果发布之前,尤其应该慎重把握“治愈性”手术及姑息性胃癌切除术适应证.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的争议与评价

    作者:孙益红;沈振斌

    目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作为一类不同于食管癌和胃癌的独立疾病的临床观点已为多数学者所接受.然而,有关AEG根治术的手术径路、食管胃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等问题仍存在争议.临床上应综合病人全身情况、AEG类型、食管浸润范围、cTNM分期、术者的经验和技术条件等因素,平衡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根治手术方案.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合理应用及疗效评价

    作者:黄昌明;林建贤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已有近20年的历史,目前其在早期胃癌中应用已取得国内外的共识;而在进展期胃癌方面,尽管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仍需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来评价腹腔镜手术的优劣.外科医师只有严格选择合适病例,手术中严格遵循恶性肿瘤手术的根治原则,才能使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不仅具有微创优势,而且可以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远期疗效.

  • 肠型白塞病外科治疗2例报告

    作者:梁颖莹;曹志新;梁宾勇;吴剑宏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以血管炎为特征、易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器官系统.当累及消化系统时称为肠型白塞病(intestinal Behcet's disease,IBD).2009年9~12月我院手术治疗2例IBD病人.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病人男,47岁.右下腹痛40d,既往曾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结合多年口腔溃疡诊断为肠型白塞病,未服激素治疗.查体:T 37.8C,P 82 次/min,R 20次/min,BP 125/65mmHg(1 mmHg=0.133kPa),神志清楚,心肺正常,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可及一大小约8cm×5cm包块,边界清楚,质软,肠鸣音减弱,口腔及外阴等处未见溃疡.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0.0×109/L,红细胞沉降率(ESR)38mm/h.腹部平片未见明显积气、液平.消炎治疗无效,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原手术切口下方一大小约10cm×7cm脓腔,腔内肠液与脓液相混,脓腔壁厚并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予消炎、营养支持后好转.

  • 胃癌放射治疗进展

    作者:李爱琳;王振宁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胃癌病人诊断时多已处晚期,进展期胃癌超过90%,根治术后5年存活率为30%~50%,复发和转移是预后不良的首因.与大肠癌等其他消化道肿瘤相比,进展期胃癌治疗的进步稍显缓慢.目前主张手术、化疗、放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随着放疗设备的更新和方法的进步,进展期胃癌的术前、术中、术后及姑息放疗疗效有了较大提高[1].本文就放射治疗在胃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胃癌 放射治疗
  • 影响胃癌预后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梁寒

    由于胃癌早期缺乏特异症状,我国临床诊断的病例绝大多数为中晚期.大宗病例分析表明,肿瘤的根治程度(R)、肿瘤的浸润深度(T)和淋巴结转移(N)是影响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1].随着第7版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和日本胃癌分期的出版发行.TNM系统做出了重大调整[2-3].本文就影响胃癌预后的主要因素及新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胃癌 预后因素
  • 胃癌综合治疗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作者:季加孚;季鑫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生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准确、合理的TNM分期系统是进行胃癌治疗的前提.目前,手术治疗仍旧是根治胃癌的基石.同时,围手术期化疗的应用可提高肿瘤局控率和病人生存期.因此,医学专家、学者们正在致力于规范手术方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新化疗方案、新放疗技术以及新靶向治疗的合理方法.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胃癌的治疗终会实现规范化、个体化、综合性的治疗模式.

  • 重视循证研究进展规范胃癌综合治疗

    作者:秦新裕;刘凤林

    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的新模式,正不断改变着临床医师的理念和实践.虽然针对胃癌治疗的临床研究已很深入,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结论并不相同,也各有其局限性.临床医师在治疗胃癌病人过程中,应合理运用循证依据,并结合病人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转化医学在胃肠道肿瘤临床诊疗中的实践与发展

    作者:朱正纲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旨在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医学实践,包括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之间建立更加直接的联系,其内涵主要表现为将临床工作中发现的关键性问题带入实验室进行针对性研究,并进而将实验室内获得的研究成果更快地“转化”为改善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与预后的临床实践之中.近几年中,转化医学在胃肠道肿瘤的应用中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诸如肿瘤敏感标记物筛查、肿瘤分子分型、肿瘤生物靶向治疗等;若能围绕胃肠道肿瘤临床诊疗中的关键性问题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将有利于产生新的治疗模式,进一步改善病人的预后.

  • 进展期胃癌治疗方式合理选择及评价

    作者:胡建昆;陈心足

    胃癌是我国人群主要的肿瘤疾病之一,病死率持续高居我国肿瘤病死率第3位.我国早期胃癌的发现率较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住院胃癌病人中早期病例不足20%.因此,我国胃癌外科界重要任务是进展期胃癌的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近年,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及全国胃癌协作组就规范化胃癌手术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宣传,以期提高我国胃癌外科的整体水平.此外,国内外学者对胃癌围术期综合治疗,尤其是新辅助化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经历了从接受新辅助化疗到审慎地研究和评估这项新技术.目前,国内正在进行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来探索新辅助化疗在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性和适应证.本文即对当前胃癌外科治疗和综合治疗的观念作一介绍.

  • 早期胃癌诊断和治疗

    作者:所剑;王大广;刘泽锋

    1962年日本胃癌研究会正式提出早期胃癌(EGC)的概念,这是胃癌诊断和治疗一个里程碑的事件,由于早期胃癌概念的提出,使得胃癌达到临床治愈、获得长期存活成为可能.历经半个世纪的研究与诊治工作,对于早期胃癌的认识也逐步深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也得以逐渐精细,特别是近年来,对于早期胃癌治疗的指导思想由原来的片面追求根治效果延长生存期转变为不仅要求有长期的存活率,更要求在微创的情况下获得根治,保证术后病人有良好的生活质量,所以其治疗手段也更趋于个体化.目前在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仍不足10%,而日本则高达50%~70%[1],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转变早期胃癌的治疗观念,整体提高早期胃癌的治疗水平,是当前从事胃癌诊治的外科医师的重要任务.

  • 激光闭塞联合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53例分析

    作者:孙鹏飞;穆向明;胥青

    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以往多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有切口多、创伤较大、手术时间长、瘢痕多和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我院自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采用激光闭塞联合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53例,并对其近期疗效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53例,男28例,女25例.年龄38~71岁,平均48.4岁.共64条患肢,左下肢39例,右下肢25例,双下肢11例.本组均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所致的大隐静脉曲张,其中17例伴下肢溃疡或湿疹.手术适应证: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所致的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禁忌证:(1)深静脉血栓形成或盆腔肿瘤等压迫所致的继发性大隐静脉曲张;(2)深静脉或浅静脉急性静脉炎;(3)布-加综合征同时出现大隐静脉曲张.手术设备采用英国DIOMED激光治疗仪及美国Smith Nephew公司开发的Trivex系统.

  • 临床胃镜检查适宜人群选择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饶龙华;李松岗;吴文广;李茂岚;董平;顾钧;陆建华;穆嘉盛;陶绍富;李济宇;刘颖斌

    胃镜检查适应证的盲目扩大使得检出阴性率大幅度升高,增加了病人痛苦与经济负担;而根据已有的评分系统选择胃镜检查对象又存在过于复杂的问题.本文拟通过胃部疾病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旨在探讨临床如何合理选择胃镜检查的适宜人群.

    关键词: 流行病学 胃镜 胃癌
  • 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乳房重建13例分析

    作者:陈辉;陈龙;童洪飞;郑敏

    我科自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间共行1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自体皮瓣(DIEP皮瓣)移植重建乳房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3例,年龄30~43岁.肿瘤位于左侧8例,右侧5例;直径1~3cm,平均1.25cm;1期10例,Ⅱ期3例.病例选择条件:原发肿瘤直径≤3cm,腋窝触诊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病人对乳房再造有很强烈的要求,术前腹壁B超找到腹壁下动脉穿支并予以体表标记.腹壁下动脉较大的穿支集中在脐周附近.术前尽量行空心针穿刺活检获得确诊,如果术前未确诊者术中应先行肿瘤完整切除,送快速冰冻切片检查获得确诊.13例病人均病理确诊乳腺癌.

  • 应用腹腔镜技术处理因结肠镜诊疗所致的结直肠损伤12例分析

    作者:余俊英;冯泽荣

    结肠镜检查导致结直肠穿孔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以前主要通过开腹手术确诊和治疗.我院从2003年7月开始采用腹腔镜技术诊治这类损伤12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结肠镜诊治导致的结直肠损伤病人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9~72岁,平均553岁.结肠镜检查11例,结肠镜检查并升结肠息肉电切1例.结肠镜下诊断为所见大肠无明显器质性病变6例,直肠癌1例,乙状结肠癌2例,升结肠息肉并电切1例,乙状结肠憩室1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结肠镜检查后约1 ~ 6h并经腹部立位平片诊断为结直肠穿孔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病人10例,结肠镜检查后腹痛12h并失血性休克1例,结肠镜检查后腹痛18h以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入院的病人1例.12例病人均无其他严重的并存病.

    关键词: 腹腔镜 结肠镜 穿孔
  • 小切口大隐静脉剥脱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100例临床分析

    作者:唐波;刘冰;单鹏;王海洋;王海君;李海斌;王青山;李哈莉;黄任平;韩鹏;那金波

    我院2008年8月至2010年1月采用小切口行大隐静脉近端高位结扎及主干剥脱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大隐静脉曲张属支的手术方法治疗100例下肢浅静脉曲张病人,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共117条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肢,以往均无肢体外科手术或局部硬化剂治疗等病史.男性74例,女性26例,年龄29~78岁,平均51岁.其中单发右侧52例,左侧31例,双侧17例.均存在下肢较明显表浅静脉曲张畸形,均有下肢沉重感、轻度肿胀不适.68条下肢足靴区散在皮肤色素沉着,2条下肢轻度静脉性溃疡,下肢浅静脉急性血栓形成1例.病程3~ 30年,平均11年.

  • 隐匿性乳腺癌11例分析

    作者:李志新;顾梅;徐晓州;侯懿耕

    隐匿性乳腺癌(OBC)的诊断及治疗尚存争议.本文对1995-2009年经治的11例表现为腋窝及锁骨上肿物的隐匿性乳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1.2(43~67)岁,均经产并哺乳,其中未绝经3例,已绝经8例.首发症状单侧腋窝肿物10例,左锁骨上肿物1例.腋窝肿物直径1.5~5.0cm,平均2.5cm,数量1~5枚,质硬,个别融合成团.左锁骨上肿物直径约2.0cm,质硬.病程1~9个月,平均3.5个月.乳腺查体均未扪及肿物.

    关键词: 隐匿性乳腺癌
  • 胃上部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选择与争议

    作者:何裕隆

    现代外科治疗胃癌病人对消化道重建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保持消化道连续性的同时,大限度地保留消化道生理功能也成为胃肠外科领域延续至今的研究热点问题.理论上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应满足以下要求:(1)手术操作简单,容易推广;(2)并发症发生率低,发生并发症后便于处理;(3)能够改善术后消化道症状,维持营养吸收;(4)具有一定储存食物的功能;(5)避免或大限度地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等,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 开窗型支架治疗胸腹主动脉瘤(附1例报告)

    作者:辛世杰;郭伟;张健;钟红珊;胡海地;李光鑫;王雷;杨栋;徐克;段志泉

    胸腹主动脉瘤是指同时累及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的动脉瘤以及累及肾动脉领域及以上的腹主动脉瘤,其常规手术复杂,创伤巨大.腔内修复治疗胸腹主动脉瘤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近期仅完成3例.近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应用腔内修复技术救治Ⅳ型胸腹主动脉瘤1例.报告如下.

  • 原发性肝癌免疫治疗进展

    作者:蔡秀军;沈柏用

    手术切除、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经皮无水乙醇注射、射频消融、肝移植等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也称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常用的方法,并逐步形成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然而,当前的治疗方法虽然可有效地治疗局部病灶,但不能完全解决复发、转移等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基于免疫识别和效应机制而产生的肝癌免疫治疗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肿瘤免疫治疗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反应,激发肿瘤特异性免疫,打破免疫耐受,以达到延缓肿瘤进展,减少肿瘤的复发、转移,甚至治愈肿瘤的目的,有望成为肝癌综合治疗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肝脏移植病人术后免疫治疗

    作者:杨扬;陈规划

    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临床应用以来,已经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广为医学界所认可.尽管肝脏是免疫特惠器官,但免疫治疗仍然贯穿了肝移植的始终.本文就肝移植术后的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免疫耐受诱导和免疫调节等其他方式的免疫治疗作一概述.

  • 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

    作者:董明;张忠涛

    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疗是胃肠道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然而传统的治疗方法虽然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或肿瘤的复发、转移时间,却并不能使肿瘤达到完全治愈.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宿主防御系统的失调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对机体抗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深入了解以及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和肿瘤微环境的深入认识,调动机体自身的能力去抵御肿瘤的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严重外科感染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陈凛;李景辉

    严重外科感染(severe surgical infection)是指需要外科治疗或与外科操作相关的感染,约占外科疾病的30%,可引发机体广泛炎症反应与组织损害,同时也降低了外科救治成功率.免疫防御功能在宿主抗感染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感染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的一系列重要的生理防御机制,针对严重外科感染,免疫治疗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目极具前景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感染的免疫机制及免疫治疗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免疫治疗

    作者:孙备;张太平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占急性胰腺炎的10%~ 20%,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1].常规治疗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SAP的预后.随着对SAP发病机制认识逐渐加深,大量临床研究表明,SAP病人胰腺细胞内的活动及胰腺外脏器表现均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SAP病人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损害,其与疾病的发展和转归相互影响、相互作用.SAP病情恶化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其病理生理过程中免疫功能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因此,免疫干预正逐渐成为SAP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 预防性植入合成补片在腹腔镜造口术中的应用

    作者:Janson AR;J(a)nes A;Israelsson LA

    目的 探究腹腔镜造口术中预防性应用补片的效果.方法 将腹腔镜乙状结肠造口术中预防性地在腹膜外植入大孔径、轻量型补片的病例纳入研究.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结果 2003-2007年共有25例病人接受了乙状结肠造口术.平均年龄为65(31~89)岁,BMI平均为26(21~32),其中15例为女性.术后1例病人发生造口坏死,2例发生轻度切口感染.在所有接受随访的20例中(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11~31个月),有3例(15%)发生了造口旁疝.无术后瘘管形成和造口狭窄,也未发生补片感染和再次手术移除补片的情况.结论 在腹腔镜造口术中预防性地在腹膜外植入大网孔、轻量型补片是简单安全的操作,并且能有效降低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生率.

  • 青年男性病人的腹股沟疝修补:用补片还是单纯缝合?

    作者:Bisgaard T;Bay-Nielsen M;Kehlet H

    目的 目前还没有治疗青年男性腹股沟疝病人的佳修补方法的大宗病例报道.该文分析了丹麦全国青年男性病人接受Lichtenstein术或传统非补片修补术后复发再手术的风险.方法 在丹麦国家疝数据库内前瞻性地记录了1998-01-01至2005-12-31所有接受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病例,以复发再次接受手术作为判定复发的标准.该研究的入组标准为数据库中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原发性腹股沟斜疝并在研究阶段内接受了第一次修补手术的病例.结果 在纳入该研究的3181例病人中,1120例(中位年龄23岁,范围18~30岁)接受了单纯的缝合修补术,2061例(中位年龄24岁,范围18~30岁)接受了Lichtenstein术.单纯缝合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2 (0~96)个月,Lichtenstein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1 (0~96)个月.两组的5年累积复发再手术率分另为1.6%(Lichtenstein组)和3.9%(单纯缝合组),单纯缝合组的术后总复发再手术率(39例,3.5%)为Lichtenstein组(24例,1.2%)的将近3倍(P=0.003).结论 与传统单纯缝合修补术相比,在18~30岁的青年腹股沟斜疝病人中应用Lichtenstein术可以大大降低术后复发的风险.但是,在治疗青年男性病人中应用补片时必须衡量术后可能发生的慢性疼痛的风险.

    关键词: 复发 青年 修补术
  • 2011年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年会见闻

    作者:王林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Colorectal Surgeons,ASCRS)是北美地区结直肠外科医师的官方机构,也担负着结直肠专科医师的培训、考核、继续教育等教学任务.ASCRS年会不仅是重要的国际性学术盛会,更是北美地区结直肠专科医师培训的重要课程.该年会从摘要的投稿要求、大会议程到手术教学卫星会、师生早餐会等环节都体现了专科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精神.

中国实用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