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urgery 중국실용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8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2208
  • 国内刊号: 21-133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27
  • 曾用名: 实用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刘永锋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血清CA19-9早期预判梗阻性黄疸发生急性胆管炎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梅永;彭慈军;陈丽;李伟男;李雄雄;朱洪江;舒德军;谢万桃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及肝功能异常对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发生急性胆管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412例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急性胆管炎组(257例)和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组(155例)。分析血清肿瘤标记物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与急性胆管炎的关系,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急性胆管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急性胆管炎组血清CA19-9、CA125与梗阻性黄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A19-9、CA12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5和0.639,对应诊断准确度高的临界值分别为53.6 kU/L和17.5 kU/L,敏感度分别为71.2%和54.9%,特异度分别为78.1%和75.5%。两组病例肿瘤标记物CEA及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9-9升高对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发生急性胆管炎有较大的早期预判价值,CA19-9亦可能是急性胆管炎的炎性标记物之一。

  • 十二指肠间质瘤预后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作者:胡玉龙;李乐平;戴勇;姜立新;王爱亮;储宪群;李玉明;杨道贵;路春雷;姚林果;崔刚;林惠忠;陈刚;崔庆;郭洪亮;张焕虎;伦增军;夏立建;苏英峰;韩国新;惠希增;魏志新;孙作成;周岩冰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手术病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4年11月山东省23家三级甲等医院十二指肠间质瘤手术病人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对所有病例进行病理学复核及随访,对其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收集203例十二指肠间质瘤病例,男101例,女102例。中位年龄55岁。术后1、3、5和10年总体存活率分别为95.0%、88.0%、82.0%和82.0%,术后1、3、5和10年无复发存活率分别为93.0%、87.0%、81.0%和75.0%。高复发风险病人术后服用伊马替尼,其5年总体存活率明显高于未服药者(89%vs.62%,P<0.05)。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RR=5.510,95%CI 1.170~5.719, P<0.05)、核分裂像(RR=6.849,95%CI 1.264~5.124,P<0.05)和肿瘤是否破裂(RR=7.349,95%CI 1.608~18.196, P<0.05)是十二指肠间质瘤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肿瘤直径、核分裂像和肿瘤是否破裂是十二指肠间质瘤术后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手术方式5年总体存活率无明显差异,伊马替尼可改善术后高复发风险病人的预后。

  • 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间质瘤93例疗效分析

    作者:许威;李三党;韩晓鹏;李洪涛;孔延龙;苏琳;刘宏斌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电子胃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普通外科2005年8月至2013年8月行手术治疗93例GST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双镜联合治疗GST 41例(双镜联合组),传统开腹手术52例(开腹组)。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及术中死亡,双镜联合组手术时间[(66.3±9.2)min vs.(126.0±8.7)min]、术中出血量(37.0±8.9)mL vs.(107.7±15.4)mL]、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7±0.6)d vs.(3.1±0.5)d]、术后下床时间[(0.9±0.3)d vs.(1.8±0.5)d)、进半流质食物时间[(2.6±0.5)d vs.(3.0±0.4)d]、术后住院时间[(7.8±2.4)d vs.(10.0±2.7)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vs.15.4%)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值均<0.05),双镜联合组术后随访时间(6~36)个月,术后1年存活率为97.4%(37/38),3年存活率为89.5%(17/19),开腹组随访时间36个月,术后1年存活率为95.7%(44/46),3年存活率为84.8%(39/46),两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镜联合治疗GST是一种安全、可行的精准微创手术方法,能取得良好的近、远期治疗效果。

  • 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治疗选择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邹卫龙;张薇;任秀昀;曾镕;陈新国;沈中阳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盗血综合征(SASS)不同时机治疗方式选择的临床效果,评价脾动脉栓塞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武警总医院191例肝硬化、脾脏增大,术前脾动脉直径/肝动脉直径≥1.5、但术中肝动脉血流≥30 cm/s的肝移植病人SASS发生率及临床表现。根据确诊时机和程度分别采取脾动脉栓塞、肝动脉与脾动脉或腹主动脉重新吻合、脾动脉结扎或脾脏切除,比较4种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17例(8.9%)病人确诊为SASS,绝大多数(16/17,94.1%)发生在术后15 d内。5例急诊行脾动脉栓塞后肝总动脉血流[栓塞前(16.6±3.0)cm/s vs.栓塞后(39.3±7.7)cm/s,P<0.001]立即改善,阻力指数全部恢复到正常水平(0.5~0.8),未观察到相关并发症。12例继发肝动脉血栓形成病人取出血栓或溶栓后行肝动脉与腹主动脉吻合(4例)、脾动脉结扎(3例)或脾切除(5例);其中3例接受再次肝移植;2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SASS是肝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及时诊断并行脾动脉栓塞是有效的补救措施,具有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

  • 老年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式选择探讨

    作者:王中魁;赵海鹰;刘金钢;张春菊;吴金龙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与LC联合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老年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3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60例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LCBDE组31例,EST组29例。结果 LCBDE组和EST组的住院时间、手术中转率及轻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CBDE组重型并发症发生率(0 vs.6.9%,P<0.05)和住院费用(30063.9±9127.9)元vs.(43858.3±10142.6)元,P=0.001)显著低于EST组。结论在老年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治疗中,LC联合LCBDE较联合EST同样安全有效,且有重型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低的优势,条件允许时,推荐首选LC联合LCBDE术式。

  • 腹腔镜在胃间质瘤手术治疗中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李子禹;邢兆东;王警;吴齐;苏向前;季加孚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适应证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7年7月至2014年9月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手术58例(腹腔镜组)和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手术99例(开腹组),比较两组间手术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 min vs.110 min,P=0.272;8.5d vs.8.9 d,P=0.684),但出血量明显减少(37 mL vs.66 mL,P<0.05),切口长度显著缩小(5.1 cm vs.15.7 cm,P<0.05)。肿瘤大小方面,腹腔镜组瘤体均值明显小于开腹组(3.9 cm vs.5.5 cm,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出血、瘘等严重并发症。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9个月和36个月,腹腔镜组未出现复发转移,开腹组中有2例高危病人出现复发。结论对于较小肿瘤,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与开腹手术同样安全、可行且微创。

  • 胆总管神经鞘瘤致梗阻性黄疸1例报告

    作者:李恩亮[;周林华;雷浪;石世代;邵江华;邬林泉

    神经鞘瘤多发生于上肢、躯干、头颈部、腹膜后、纵隔、骨盆和腹膜,很少发生于消化系统,且以胃、结肠、直肠多见,原发于肝胆管则十分少见[1],笔者医院收治1例胆总管神经鞘瘤致梗阻性黄疸病人。现报告如下。

  • 胆道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王威;温锋;赵相轩;郭启勇

    胆道恶性肿瘤是起源于胆道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包括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CC)和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GBC)。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手术是可能治愈胆道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1],但由于其恶性程度高,发病隐匿,大多数病人在确诊时已丧失手术机会。胆道恶性肿瘤对放、化疗不敏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作为未能手术的进展期胆道恶性肿瘤病人的一线化疗方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仍不足1年。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 肝癌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王晓耘;王健东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恶性肿瘤中排名第3位[1]。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家[2]。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有效的根治肝癌的方法,但对于术中是否行淋巴结清扫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在肝外胆管癌的手术治疗中,常规清扫肝周淋巴结已达成共识[3]。然而,对于原发或继发性肝癌,目前仍然争议不断。

  • 胃肠间质瘤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介绍及评价

    作者:沈琳;李健;齐长松

    随着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与大量新药的出现,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治疗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多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探讨了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在转移性GIST的药物治疗、术前治疗、术后辅助治疗等不同领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GIST佳治疗模式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

  • 胃肠间质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价值及评价

    作者:何裕隆;张信华;侯洵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来源肿瘤。外科手术联合靶向药物综合治疗是GIST的合理治疗模式。建立多学科协作的诊疗制度,定期组织多学科病例讨论,形成稳定的治疗团队,能够快速提高疾病的诊疗水平,减少误诊,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胃肠间质瘤规范化药物治疗

    作者:王雅杰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它可以起源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因其具有易复发和对传统化疗药物高度耐药的特性,治疗效果非常差。直至1998年发现c-kit基因的功能获得性突变是GIST发病的主要机制,继而发现口服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甲磺酸伊马替尼对GIST具有高效低毒的作用以来,彻底改变了原发和转移性GIST的治疗模式,成为实体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典范。甲磺酸伊马替尼明显地改善了GIST的预后,是目前复发转移及不可手术GIST病人的一线治疗方案[1-2]。之后,舒尼替尼被批准用于伊马替尼治疗后失败或不可耐受的晚期GIST病人。虽然手术切除是局限性GIST的标准治疗,但是仍然有50%的病人术后出现复发,甲磺酸伊马替尼对经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核分裂像等因素评估后的中高度复发风险的病人,有明显的预防复发和转移的作用,也被批准用于GIST术后辅助治疗[1-2]。胃肠间质瘤已经从既往只能单一依靠手术治疗,转变为针对不同病情采取包括手术与药物相结合的个体化治疗策略,药物已经在疾病各个阶段的治疗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胃肠间质瘤的规范化药物治疗做一介绍。

  • 术后加速康复理念在肝胆胰外科手术应用现状及策略

    作者:白雪莉;李国刚;梁廷波

    术后加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是一系列重要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法的优化整合,以达到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日,促进功能恢复。目前,已在胃肠外科、结直肠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妇科等成功应用。与其他外科相比,由于肝胆胰外科手术操作复杂、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原因,ERAS尚未能在肝胆胰外科广泛应用。然而,由于肝胆胰外科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病人应激反应更强,很多临床实践经验表明,肝胆胰外科病人术后同样可以应用和实施ERAS理念和措施。

  • 第4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中7个“临床问题”解析

    作者:陈峻青

    第4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提出,对无其他非治愈因素的3种能切除的M1病变的胃癌施行手术+化疗的综合治疗。即,胃切除+No.16a2、b1肿大淋巴结扩大清扫术;CY1病例行胃癌根治切除+围手术期化疗,均取得较好疗效。对少数转移灶的胃癌肝转移,提倡包括外科切除的综合治疗。对难以适用标准化疗的4种晚期胃癌均提出了值得重视的有价值疗法。

  • 胃肠间质瘤病理诊断和分子检测

    作者:王坚;喻林;刘绮颖

    胃肠间质瘤(GIST)的病理诊断和分子检测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非常重要。从事GIST诊治的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均应熟悉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分子检测相关内容,并了解一些容易被误诊为GIST的肿瘤类型,避免误诊和误治,使GIST病人从大程度上获益。

  • 胃肠间质瘤规范化治疗后的随访与后续治疗

    作者:李国立;何琪

    胃肠间质瘤(GIST)具有潜在的恶性倾向,易转移、复发,规范化治疗后的GIST病人需要进行系统性的随访,尤其是复发风险度为中、高危者,手术或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者。伊马替尼是治疗复发性GIST的首选药物,治疗过程中可切除者应争取手术切除,其关键的环节在于判断药物治疗后的GIST能否达到可切除标准,而可切除标准不等同于疗效的评价。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预后,对标准化治疗失败者,增加伊马替尼剂量或以舒尼替尼、瑞格非尼等药物继续治疗仍可取得疗效。

  • 十二指肠间质瘤诊治策略

    作者:所剑;李伟;王大广

    胃肠间质瘤是来源于胃肠道未定向分化的的间质细胞肿瘤,可以发生于消化道的各个部位,十二指肠间质瘤的发生率较低。十二指肠间质瘤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需要结合腹部CT、内镜及超声内镜等辅助检查协助诊断,但是终依靠组织病理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确定。手术治疗是十二指肠间质瘤的有效治疗方法,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十二指肠局部切除、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等,需要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以及基因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规范的手术及辅助治疗方案。

  • 伊马替尼耐药晚期胃肠间质瘤治疗策略

    作者:苏向前;杨宏

    胃肠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目前伊马替尼是转移或不可切除GIST的标准一线治疗药物。近10年随着伊马替尼进入GIST的治疗领域,以往不可治愈GIST病人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多数伊马替尼初始治疗有效的晚期GIST,会在2~3年内发展成伊马替尼继发耐药,原因可能与肿瘤中存在继发c-kit基因突变的多细胞克隆有关。舒尼替尼和新近的瑞格非尼均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分别用于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GIST二线和三线治疗,从而拓展了伊马替尼耐药GIST的治疗选择。对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基础上出现局部进展的转移GIST,减瘤手术可使病人获益。对于伴发急性肠梗阻、穿孔或出血的晚期GIST,手术可减轻病人症状。

  • 双镜联合在胃肠间质瘤术中应用及其评价

    作者:张忠涛;吴国聪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可以发生于消化道从食管到直肠的任何一个部位,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外科手术是GIST首选的治疗方式。单纯腹腔镜手术对于瘤体较小或未侵及浆膜面的胃间质瘤存在着术中定位不准的缺陷。近年来,双镜联合治疗GIST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所接受。胃镜的优势在于能够较好的观察胃肠道黏膜面的情况并准确定位,在手术中还可以观察肿瘤是否被完整切除。当完成吻合后,还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吻合口漏。对于瘤体较小的胃间质瘤,单纯内镜或单纯腹腔镜手术均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两者联合,则能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弥补各自缺点。

  • 胃肠间质瘤新辅助治疗意义与适应证

    作者:于吉人;杨伟历

    新辅助治疗是胃肠间质瘤(GIST)的研究热点,其定义、适应证、意义等方面仍须进一步明确。新辅助治疗专指原发性、可切除GIST的术前治疗,适应证包括:术前估计难以达到R0切除;肿瘤体积巨大(直径>10 cm),术中易出血、破裂,可能造成医源性播散;特殊部位的肿瘤,手术易损伤重要脏器功能;肿瘤虽可切除,但估计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复发率、病死率较高;预计需要进行多脏器联合切除者。

  • 胃肠间质瘤预后相关因素

    作者:张波

    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组起源于胃肠道间叶源性的肿瘤,其发病率低,恶性程度有时难以评估。即使完整切除GIST后,部分病人术后仍容易发生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准确的评估GIST恶性程度及预后影响因素对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师对其认识的不断加深,根据其预后因素制定了多种复发危险度分级标准以判断GIST预后的评估模型。GIST预后的影响因素有肿瘤部位、大小、核分裂像数、肿瘤是否破裂、基因突变类型以及肿瘤免疫组化标记物等。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预后
  • 手术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临床价值

    作者:王亚农;周烨

    胃肠间质瘤(GIST)是常见的起源于消化道的软组织肿瘤。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现对于复发和转移性GIST以靶向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其完全缓解率<5%,绝大多数病人由于继发性耐药而出现肿瘤进展,因而对于能否通过手术改善病人的预后是当前晚期GIST研究的热点。手术在晚期GIST的综合治疗中地位、要点、适应人群需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 甲磺酸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监测对指导胃肠间质瘤治疗及评估预后临床意义

    作者:徐泽宽;徐皓

    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不可切除、转移、复发、原发可切除并有中-高危复发风险胃肠间质瘤(GIST)的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的血药浓度(谷浓度)>1100μg/L时,GIST病人的临床获益明显增加。甲磺酸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监测有可能成为辅助治疗GIST的重要方面之一。

  • 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相关的影像学评价

    作者:唐磊

    影像学是胃肠间质瘤(GIST)术前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影像学报告GIST大体分型及分期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CT及MRI多平面成像可辅助术前对肿瘤侵犯周围脏器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影像学形态和功能成像结合,可为术前靶向治疗疗效的早期评价及密切随访提供潜在指标,指导诊断性治疗的实施,并及时发现靶向治疗相关合并症。影像学多手段联合应用为GIST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有助于病人获得更好的治疗预后。

  • 胃肠间质瘤肝转移的规范化治疗

    作者:陈凛;刘立成

    胃肠间质瘤(GIST)肝转移可发生在各个风险级别和各个时期,并且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期。GIST中肝转移发生率约为15.9%,其治疗一直以来是外科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GIST仍以外科治疗为主,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和术后服用伊马替尼可改善病人预后,提高存活率。其手术方式的选择更多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和大小。外科治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是GIST肝转移病人的有效方法,明显延长GIST肝转移病人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TKI联合外科治疗是GIST肝转移的优策略。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肝转移
  • 小胃肠间质瘤生物学行为特征与对策

    作者:戴冬秋;张春东

    近年来,小胃肠间质瘤(GIST)检出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对于小GIST病人,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统一的诊疗共识及指南。对于直径<2 cm的小GIST,应根据临床表现及生物学行为,并结合肿瘤恶性危险度及病人个体化差异,在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及根治性基础上,选择随访观察、内镜治疗或外科治疗。

  • 复发性胃肠间质瘤诊治对策及评价

    作者:刘彤;赵智成

    原发性胃肠间质瘤(GIST)完整手术切除后出现复发是临床常见问题,包括局部原位复发、腹腔播散种植和远隔脏器转移3种类型。伊马替尼等靶向药物的问世改善了复发性GIST的治疗方式和结局。应用影像学手段精确评估复发病灶状态,仔细了解病人服药情况和一般身体状况有助于科学选择治疗策略。伊马替尼是复发性GIST的首选治疗,但很少出现病理学完全缓解,连续治疗应持续到病人无法耐受或疾病出现进展。结合靶向治疗,适宜的外科手术切除复发或转移病灶能给病人带来生存获益。

  • 胃肠间质瘤内镜治疗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作者:钟芸诗;齐志鹏;时强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一种相对罕见的肿瘤,占消化道间叶性肿瘤的大部分,起源于胃肠道固有肌层和黏膜肌层,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由于其对放化疗均不敏感,因此,对于局限性的GIST的首选治疗方式仍为外科手术切除。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为基础的内镜切除术也逐渐应用于GIST的治疗中,而且因其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恢复快、病人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正日益被接受并推广。

  • 胃肠间质瘤规范化手术原则及注意要点

    作者:梁寒

    胃肠间质瘤(GIST)的手术原则是尽量完整切除病灶(R0)。绝大部分胃间质瘤可以采取局部或楔形切除术。位于贲门周围的间质瘤,如果局部切除可能造成贲门狭窄,可以采取近端胃切除术。胃小弯的间质瘤可以酌情采取远端胃切除术,胃间质瘤病例极少需要采取全胃切除术。发生于胃大弯侧的间质瘤可以酌情采取联合脾、胰尾或横结肠切除。十二指肠间质瘤尽量采取局部切除,小肠间质瘤操作时避免肿瘤破裂,必要时可以采取联合脏器手术。直肠间质瘤原则上应该避免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转移复发GIST在靶向治疗有效的基础上手术干预可能使病人获益。

  • 我国胃肠间质瘤诊治中的困惑与对策

    作者:秦新裕;高晓东;沈坤堂

    作为胃肠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胃肠间质瘤(GIST)在临床诊治的多个环节仍存在一些困惑。面对这些困惑,外科医生在临床决策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避免不必要的术前活检;排除高危因素后,非直肠来源的小GIST可随访;选择微创技术治疗GIST须谨慎;靶向药物术前治疗必须严密随访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并据此选择治疗时间;术后辅助治疗时间依赖于危险度分级;理性评价GIST复发风险评估标准;在复发转移GIST的治疗中,应以靶向药物为主,而以手术为辅。

中国实用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