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urgery 중국실용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8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2208
  • 国内刊号: 21-133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27
  • 曾用名: 实用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刘永锋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结直肠间质瘤14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建东;梁玉梅;李荣;吴仕和;宁宁

    目的探讨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993年3月至2002年3月收治的14例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7/14)、腹部不适(4/14)、腹部肿块(2/14),无症状1例.病变部位为结肠6例,直肠8例.14例均行手术治疗,诊断为良性2例,交界性1例,恶性11例.免疫组化CD117(+)92%(13/14),CD34(+)78%(11/14).随访率71%,病人平均生存时间为56个月.结论低位直肠恶性间质瘤病人,宜经骶尾部或会阴部切口行直肠局部切除术.

    关键词: 间质瘤 结直肠
  • 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肠外营养液在外科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作者:张晟;管向东;吴泽宇;徐向东;黎丽芬

    目的研究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肠外营养液对危重病人营养状况和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对照、单盲的原则,将2003年10月至2004年4月入住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SICU,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使用等热量、等氮量的全肠外营养(TPN),检测血浆氨基酸谱的变化和测定氮平衡.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精氨酸的浓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08,P=0.02,P=0.01,P=0.007).治疗后两组均未达到正氮平衡,但研究组显示出较对照组更快达到正氮平衡的趋势.治疗后研究组APACHⅡ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肠外营养液可改善危重病人血浆氨基酸谱的构成,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大样本的研究有助于评估支链氨基酸对危重病人临床转归的影响.

  • 内镜超声检查和多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T、N分期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军;严超;朱正纲;燕敏;陈克敏;诸琦;刘炳亚;尹浩然;林言箴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与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胃癌术前T、N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10月至2002年5月,对89例活检证实的胃癌病人术前分别行内镜超声和多层螺旋CT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EUS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为75.6%,其中T1 76.5%,T2 68.8%,T3 84.4%,T4 64.7%;MSCT分别79.3%,58.8%,62.5%,90.6%和94.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US对胃癌术前N分期的准确率为57.5%,其中N0 95.8%,N1 45.8%,N2 32.0%;MSCT分别78.1%,70.8%,75.0%和88.0%.EUS和MS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分别为61.2%和91.8%.EUS对N0分期的准确率显著高于MSCT(P<0.05),MSCT对N和N2分期的准确率及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EUS(P<0.05,P<0.01,P<0.01).结论内镜超声检查与多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TN分期均有较高的准确性.

  • 早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作者:蔡宏;莫善兢;王亚农;朱蕙燕;师英强;董锐增;施达仁;陆红芬

    目的探索早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相关因素,探讨其治疗方法以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这一新概念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5年1月至2000年12月手术治疗的61例黏膜肌层浸润和黏膜下层浸润的早期结直肠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48例行根治性手术的病例选用细胞角蛋白(CK)的单抗、经免疫组化法进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 结果黏膜肌层癌变时25%(4/16)的病例可出现区域淋巴结微转移,黏膜下层癌变时则有31.3%(10/32)的病例可出现淋巴结微转移和转移.在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浸润的早期结直肠癌中,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和肿瘤大小相关,当肿瘤大径≥3cm时微转移多见(P=0.031).黏膜下层浸润时,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还和癌变的腺瘤类型(绒毛状腺瘤)、浸润深度(sm3)密切相关(P值分别为0.039和0.018).随访发现11.5%(3/26)的黏膜肌层癌变病例,有局部复发、血道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表现.结论黏膜肌层浸润的早期结直肠癌病例中已可以出现区域淋巴结的微转移,当癌变浸润至黏膜下层时淋巴结微转移和转移的发生率更高.在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选择局部切除手术需要慎重.当肿瘤大径≥3cm、癌变腺瘤为绒毛状腺瘤或有证据提示黏膜下层浸润已达sm3时,建议选择根治性手术治疗.对黏膜肌层浸润的早期结直肠癌使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新诊断名称,建议仍需持慎重态度并进一步研究总结.

  • 双向封闭式顺行灌肠法在左半结肠梗阻术中Ⅰ期吻合的价值

    作者:冼沛中;戴东;康旭;姚金科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手术中采用双向封闭式顺行灌肠法,以提高术中Ⅰ期吻合率,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 方法将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需行急诊手术6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术中均采用双向封闭式顺行灌肠法及Ⅰ期切除吻合术.对照组31例,术中实施传统的开放减压、局部冲洗、如有可能行肿瘤切除、肠外置,术后1~2个月再行Ⅱ期肠造瘘口关闭.结果观察组均行Ⅰ期左半结肠癌切除吻合术,未生吻合口漏,术后病人恢复良好.结论术中采用双向封闭式顺行灌肠法,使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Ⅰ期切除肿瘤及吻合术成为可行.

  • 放射性肠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作者:邵冰峰;蒋松琪;张素青;朱汉达;黄健;陈铁

    目的探讨放射性肠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市肿瘤医院1998年1月至2004年9月诊治的28例放射性肠瘘临床和病理资料. 结果 28例中,宫颈癌行放疗26例,直肠癌及膀胱癌术后行补充放疗各1例.肠瘘多发生于放疗后半年至2年内,肠瘘发生前均有不同程度放射性肠炎表现.直肠阴道瘘24例,其中复杂瘘2例,均作近端结肠造口转流粪便;回肠膀胱瘘2例,乙状结肠阴道瘘及小肠穿孔各1例,均作瘘口切除Ⅰ期肠吻合. 结论放射性肠瘘发生与正常组织受量及个体差异等有关,放射性肠炎是肠瘘的早期症状.近端结肠造口转流粪便或瘘口切除肠吻合为其主要治疗方法.

  • 重组生长激素在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蔡常洁;陈颖华;许赤;陆敏强;杨扬;李华;陈规划

    目的前瞻性地观察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重组生长激素(rhG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3年1~10月在中山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肝移植中心接受原位肝移植的30例良性终末期肝移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连续7d每天1次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10U,其它治疗与对照组相同.术前及术后1、4、8、14天测定生化、免疫和营养等指标,并观察两组的感染率和排斥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第4、8、14天血清测定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术后4、8天谷丙转氨酶(ALT)、血清尿素氮(BUN)和转铁蛋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观察组感染率较对照组降低,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同时两组血清IgG,IgM,IgA,IL-2水平CD4/CD8值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结论 rhGH能促进肝移植术后肝细胞损伤的修复与GH-IGF-1轴的恢复,能适当降低术后感染率且未增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 胰腺恶性内分泌肿瘤27例临床分析

    作者:邵成浩;胡先贵;唐岩;刘瑞;张怡杰;金钢;周颖奇

    目的探讨胰腺恶性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大学附属长海医院1989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27例胰腺恶性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治性切除22例,切除率81.5%(22/27).病理学检查提示肿瘤细胞直接浸润至周围脏器有13例,淋巴结转移4例,肝转移和(或)腹腔种植转移5例,血管、淋巴管出现瘤栓2例,神经侵犯3例.结论恶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应根据术前影像学的表现、术中的探查、术后病理并结合随访综合判定.其恶性程度低,手术切除率高,预后良好,应积极地手术切除治疗.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岛细胞
  •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胰头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外科治疗结局

    作者:肖卫东;彭承宏;周光文;吴伟顶;沈柏用;丁家增;杨卫平;李宏为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胰头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外科治疗结局. 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间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并扩大淋巴结清扫术的60例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病人中,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1.7%,病死率为3.3%.43例(71.7%)淋巴结转移阳性,其中13例(21.6%)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发生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0.05),与第13组和14组淋巴结阳性密切相关(P<0.05).13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病人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1%、23%和0,平均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11个月;47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阴性病人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37%和23%,平均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20个月(P=0.02). 结论胰头癌有较高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发生率.胰十二指肠切除合并扩大淋巴结清扫可以安全实施,但该手术未能提高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胰头癌病人的长期生存率.

  • 直肠癌的新辅助放疗

    作者:刘福坤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仍为手术,但由于骨盆解剖的限制,手术时癌周组织清除比较困难,因此尽管完全切除了肿瘤,仍有15%~50%的病人在常规手术后发生盆腔局部复发.同时,许多病人在就诊时就已存在常规检查手段难以发现的微小转移.直肠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复发和转移.放疗是直肠癌主要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大部分研究的结果均显示对直肠癌局部复发有很好的预防效果,能提高手术切除率,增加保肛率,部分研究显示能提高5年生存率.

  • 胃癌的新辅助化疗

    作者:季加孚

    胃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gastric cancer),又称术前化疗(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主要目的在于使肿瘤缩小,提高手术根治性切除率,改善治疗效果.历史上曾经有应用,终因效果差而废弃,近年由于新型化疗药物的不断出现,又成为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希望和研究的热点.

  • 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

    作者:顾晋;詹天成;姚云峰

    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是指术前采用的一些治疗方法,包括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新辅助放疗(neoadjuvant radiotherapy)和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近年来,结直肠癌的手术效果仍不满意,术后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0%左右.新辅助化疗可以不同程度的减轻肿瘤负荷,减轻组织反应性水肿,使肿瘤缩小,临床分期降低.因此,新辅助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 中低位直肠癌的新辅助放疗

    作者:傅传刚

    与结肠癌相比,直肠癌尤其是中低位直肠癌在解剖和治疗学上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先大多数中低位直肠癌病人面临着是进行传统的经腹会阴联合切除,还是进行保留括约肌的保肛手术的问题.其次,虽然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尤其是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技术得到推广以后,病人的保肛率、长期生存率得到明显的提高,但是术后局部复发仍然是直肠癌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直肠癌侵犯深达全层以上、淋巴结有转移或周边切缘肿瘤阳性的病人,盆腔或局部复发的机会仍然比较高,即使采用TME技术,仍然可达5%~40%.另外,由于直肠位于狭小的盆腔内,尤其是男性病人,如果肿瘤体积较大、比较固定手术操作常常比较困难.因此如何通过辅助治疗,提高肿瘤的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长期生存率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

  • 重视和正确开展胃肠道肿瘤的术前治疗

    作者:王舒宝

    目前,手术仍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佳选择.但是,随着化疗、放疗、生物靶向治疗等逐步介入到外科治疗领域,使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模式向着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向发展.其中,包括肠内营养治疗的术前治疗及在此领域里发挥的作用已被人们所认识.本期重点讨论这方面的问题.

  • 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认识消化道肿瘤新辅助治疗的现状

    作者:詹文华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999年全球共有800万的肿瘤新病例发生,其中消化道肿瘤(结直肠、胃和食管癌肿)占肿瘤病人总数的24%,死亡数占25%.早期消化道肿瘤可以完全治愈,但这种可能性随肿瘤向晚期进展而呈线性下降.为了改善进展期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效果,多年来,内、外科同道均投入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外科界的努力主要在于设法完全切除原发肿瘤,同时进行系统的淋巴结清扫.为了取得更好的根治效果,不少作者推荐扩大手术范围.但是,即使手术范围再扩大,病人手术后仍然有较高的复发率、转移率,预后未能达到人们的期望值.这些事实表明,晚期消化道肿瘤应当视为全身性疾病,因此单独手术对疗效的提高是有限度的,应该进行手术之外的、以化学药物和放射治疗为主的辅助治疗.

  • 肝门部胆管癌乳腺并肌肉转移1例

    作者:李楠;杨家和;丁光辉;刘凯

    病人,女,48岁.肝门部胆管癌逆行胆管造影、塑料内支架内引流(ERC+ERBD)术后10个月,发现左乳肿块8个月、左大腿中上段肿块5个月就诊,体检:左乳外上像限触及30mm×20mm肿块,质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可;左大腿中上段前正中触及100mm×60mm质硬肿块,边界尚清,活动度可,与皮肤及深部组织粘连不明显.AFP、CA19-9、CEA阴性.MRI示:左大腿中上段占位性病变,考虑转移瘤.10个月前因渐进性黄疸MRI示:肝内胆管扩张,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IV型).行ERC+ERBD术,放置8.5F-15cm"圣诞树"内支架于左肝管,黄疸渐降至正常,并行右上腹局部放疗(400cGy×15次).术后2个月发现左乳外上像限质硬无痛肿块,逐渐增大;术后5个月发现左大腿中上段肿块,渐进性增大伴有疼痛,本次左大腿肿块先予局部放疗(400cGy×9次),疼痛减轻,后在全麻下行左乳肿块+左大腿肿块切除术,术中见:左乳类圆形肿块位于外上像限,质硬,大小约30mm×20mm,与皮肤及胸大肌无粘连;左大腿中上段前正中股直肌股中间肌之间梭形肿块,质硬,大小约100mm×60mm,侵犯股直肌中段,与皮肤及股中间肌无明显粘连(见图1、2).术后病理证实:左乳低分化癌,考虑胆管细胞来源,左大腿(放疗后)坏死性肿块(见图3).

  • 肝癌肝移植术后合并胃癌1例报告

    作者:周学平;张海斌;韩龙志;卢军华;杨广顺

    病人男,23岁.因"原发性肝癌,肝炎后肝硬化"于2004年3月12日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病理诊断:肝细胞癌,粗梁型,Ⅲ级.术前胃镜未见明显异常.术后18d开始用5-FU、MMC及卡铂行化疗1次,共6d.出院后病人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38.2℃,以"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热待查"收入院.入院后病人体温恢复正常,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之后胆红素、转氨酶逐渐升高,行肝穿刺活检未见明显排异,病毒学指标均阴性,B超显示肝脏血流通畅,无特殊异常改变,给予甘利欣、泰特、思美泰、消炎利胆胶囊等药物胆红素渐升至92μmol/L,转氨酶指标亦明显上升,之后又逐渐下降.7月24日和8月7日病人两次胃出血,胃镜示胃体大弯侧多发(4~5枚)隆起病变,活检病理示腺癌.于2004年8月25日行胃楔形切除术.

  • 影像学检查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朱锦辉;刘颖斌;彭淑牖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kin肿瘤,是指起源于左、右主肝管和肝总管近端1cm以内的胆管细胞癌,包括肝总管、汇合部胆管、左右肝管的一级分支以及双侧尾叶肝管的开口的胆管癌.根据其生长方式肝门部胆管癌分为3种类型:浸润型、外生型、管内型[1].该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原发性肝门部胆管癌占胆管癌发病率的40%以上[2] .

  • Mondor病

    作者:郭美琴;王晋峰;姜军

    Mondor病,国内又称"胸壁硬化性静脉周围炎"或"胸腹壁血栓性静脉炎".早在1869年,Faage首次描述了一组与皮肤相关的症状,主要表现是乳腺区域的浅表的血栓性静脉炎.后被Henry Mondor在1939年系统命名为一种独立的疾病[1].检索MEDLINE1966年至2004年10月以"Mondor's disease"为主题词的文章共有66篇.其中的大部分为个案或短篇报道,说明其发病较少或未被重视.国内也有采用中药、抗生素、理疗及消炎药治疗"胸腹壁血栓性静脉炎"的报道[2,3],但是各家的报道有许多不同之处,临床常有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本文就有关文献加以综述.

  • 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邓艳红;詹文华

    手术是局部晚期结直肠癌的重要的根治性手段,但其复发率仍然很高[1].近年来,新辅助化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种方法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施行手术或放疗之前应用的全身性化疗,其目的是使原发肿瘤或转移病灶缩小,降低肿瘤分期,使不能切除的肿瘤变成可以切除,提高治愈性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2];控制术前存在的微小癌及亚临床灶[3],抑制由于手术作用引发的肿瘤增殖刺激,控制医源性转移;在损伤肿瘤病灶的血管供应及淋巴管之前,化疗药物容易使肿瘤局部达到有效浓度,起到高剂量杀伤作用;帮助术后选择化疗方案,为术后判定或选择抗癌药物提供依据,并可协助评价预后[4],防止远处转移[5].因此,新辅助治疗有可能提高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尽管目前缺乏临床随机资料肯定其疗效,但结直肠癌病人术前放化疗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

  • 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前肠内免疫营养支持

    作者:江志伟;李宁;黎介寿

    1 肠内免疫营养的概念及临床意义所谓免疫营养是在标准营养配方中加入免疫营养物如谷氨酰胺、精氨酸、核苷酸、N-3脂肪酸等,进行营养支持的新方法.循证医学研究表明,肠内免疫营养对消化道肿瘤择期手术病人有益.免疫营养不但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而且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控制急性炎性反应、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日,降低治疗费用.

  • 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5例报告

    作者:李洪秀;李航宇;孔凡民

    自1986年以来,我们在本院及外院会诊,共处理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5例.现报告如下.

  • 围手术期死亡125例分析

    作者:张忠汉;乔麟;阎国忠

    为了探讨围手术期死亡原因,降低围手术期病死率,本文统计了我院2000~2003年围手术期死亡125例的临床资料.现分析报告如下.

  • 胃肠道肿瘤的新辅助治疗

    作者:李月春;伍晓汀

    胃肠道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一直以手术切除为主,除外科手术之外的治疗均称为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是指在手术治疗前给予的治疗措施,包括化疗和放疗.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外科治疗的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如广泛的淋巴结清扫、多脏器联合切除的扩大根治等改善了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的预后,但这些根治性切除的效果仍不甚理想.例如当前在直肠癌根治性切除中,直肠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技术已经广泛应用或常规应用,其术后局部复发率也降到10%以下,但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0%左右[1-3].这些结果提示,胃肠道肿瘤单靠手术治疗短时间内难以取得更大的突破,尚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早在1982年Frei等[4]首先提出了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的概念,当时又称前期化疗(anterior chemotherapy).1989年Wikle 等[5]报道了新辅助化疗在进展期胃癌病人中的应用,其后新辅助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已经成为改善病人预后的重要方法之一.

  • "2005年第4届上海长海医院肛肠外科周暨第15届全国肛肠外科新技术、新疗法学习班"通知

    作者:

  • 本刊关于参考文献格式的要求

    作者:

    关键词: 文献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已被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

    作者:

中国实用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