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原因分析

    作者:李鸣;周利群;李宁忱;张晓春;那彦群

    目的 分析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原因,探讨预防和处理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方法 2000年6月至2006年12月施行后腹膜腔镜手术1560例.男871例,女689例.肾切除741例(肾癌根治术448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258例、单纯肾切除35例),肾部分切除35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469例、肾盂成形术36例、肾囊肿去顶术268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0例、乳糜尿肾周分离术1例.按术中有无腹膜损伤分组及2003年12月以前和2004年1月以后阶段分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大血管损伤、邻近器官损伤和膈肌损伤等),以及中转开放手术发生率和住院天数.结果 无腹膜损伤组肾部分切除术和肾癌根治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98.2 min、221.1 ml,有腹膜损伤组分别为132.7 min、458.5 ml;无腹膜损伤组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68.2 min、105.1 ml,有腹膜损伤组分别为110.0 min、135.9 ml;无腹膜损伤组肾部分切除术和肾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有腹膜损伤组为4.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一阶段手术时间为124.3 min、平均出血量451.5 ml、中转开放手术23例(3.4%),第二阶段分别为108.6 min、247.8 ml、11例(1.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与术者的操作熟练程度和术中有无腹膜损伤密切相关.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术中保持腹膜完整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

  • 后腹腔镜手术中腹膜损伤原因及对策

    作者:汤春波;温海涛;齐勇;陈俊

    2003年1月~2004年12月,在453例后腹腔镜手术中,发生腹膜损伤23例(鄞州人民医院7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6例),现对其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 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系列研究

    作者:钱家麒;林爱武

    终末期肾衰竭每年以5%~6%的速度增加,目前我国依靠透析生存的患者已逾10万.腹膜透析利用患者腹膜作为半透膜清除毒素和水分,为这类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可以居家操作的腹膜透析看似简单,但有很多因素限制了患者长期生存.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有以下原因:①腹膜损伤导致腹膜纤维化和超滤衰竭,无法继续透析;②对透析充分性标准缺乏足够认识导致给予患者不适当的透析剂量,或剂量过多会增加腹膜损伤、增加不必要的医疗支出,或过少导致患者生存率降低;③对透析并发症的认识不够和处理不当.本项研究历时20余年,针对以上的问题从透析充分性标准的确立、腹膜纤维化及超滤衰竭机制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进行研究.

  • 盆腹腔术后粘连的形成机制

    作者:任常;朱兰

    大部分盆腹腔粘连都继发于腹膜损伤[1].既往手术史、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史、肠道炎性疾病、放疗、化学性腹膜炎、异物反应等均能引起盆腹腔粘连,而常见的是盆腹腔手术.单次开腹术后腹腔粘连的发生率可高达93%;而没有开腹手术史的患者仅有10.4%发生粘连[2].腹腔镜检查提示妇科术后56%~100%患者出现盆腔粘连[3],其中卵巢手术常引起术后盆腔粘连[2].手术操作或牵拉所造成的腹膜机械性创伤和腹膜缺血都是粘连形成的诱因[45].其他高危因素还包括网片、滑石粉、缝线等异物[4-5].

  • 腹膜粘连的发生及其预防

    作者:曹文刚;张金哲

    腹膜损伤后,由于其自然修复作用,几乎都要发生局部粘连。轻则引起腹部不适,重则会导致粘连性肠梗阻及不孕。有资料表明约85%的肠梗阻由腹膜粘连引起,而经手术治疗后粘连再发者竟达90%~100%。尽管腹膜粘连的研究已近百年,但临床成效不大。近年来,随着对粘连机制在细胞与分子水平上的不断探索,腹膜粘连研究也有新的进展。

  • 腹膜粘连的发生及其预防策略

    作者:曹文刚;张金哲

    腹膜损伤后,其自然修复过程必然发生腹膜粘连[1].有资料表明,约85%的肠梗阻由腹膜粘连引起;而粘连经手术再发者竟达90%~100%[2].近年来,随着对粘连机制在细胞与分子水平上的不断探索,腹膜粘连研究也有新的进展.

  • 壳聚糖预防术后腹膜粘连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利刚;刘国辉;张亚红

    腹膜损伤后,由于其自然修复作用,几乎都要发生局部粘连[1],尽管外科医生对腹部手术已非常规范,减少创面出血,避免创面粗糙及异物的存留,但仍不能有效的预防粘连的发生.本实验旨在探讨壳聚糖预防腹膜粘连的发生有效性及可行性.

  •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中腹膜损伤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附53例报告)

    作者:时京;艾星;倪栋;王云鹏;孙圣坤;宋勇;卢锦山;符伟军;蔡伟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中腹膜损伤的原因和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2015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实施的502例经腹膜后腔入路手术患者的资料,对发生腹膜损伤的原因和处理办法进行分析.结果:腹膜损伤患者共53例,其中男24例,女29例,年龄31~67岁,平均46岁.所有患者均采取经腹膜后腔入路,普通腹腔镜手术304例,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手术1 98例.腹膜损伤发生于左侧23例,右侧30例.按照发生时间,发生于制备腹膜后腔阶段9例、清理腹膜外脂肪阶段7例,打开侧锥筋膜阶段34例,组织分离阶段3例.按照发生部位.发生在膈下18例、肾脏腹侧29例,髂窝6例.按手术类型,发生于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手术11例,普通腹腔镜手术42例.腹膜损伤裂口长度0.5~3.0 cm,单个破口47例,两个及以上破口6例.根据损伤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了Hem-o-lock夹闭破口、脂肪填塞破口、腹腔穿刺排气和器械推开腹膜的方法.所有病例在经过处理后,手术均成功完成,无因腹膜损伤导致腹腔内脏器损伤或中转开放的情况.结论:后腹腔镜手术中腹膜损伤的原因包括局部结构界线不清晰,手术区域存在粘连等客观原因,也有手术医生经验不够丰富,操作不当等主观原因.术中一旦出现腹膜损伤,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 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腹膜结构损伤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作者:赵保玉;李国新;王亚楠;胡彦峰;何炜;余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腹膜结构损伤的差异.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LO组,27例)和开腹组(CO组,23例),前瞻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除数及其阳性数目、肠管切除长度、肿瘤距两端切缘距离和切缘病理学;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手术方式对腹膜结构损伤的程度.结果 LO组手术时间比CO组短[(150.6±39.5)min比(183.0±39.2)min,P<0.05],失血量显著少于C0组[(80.0±75.2)ml比(234.5±235.3)ml,P<0.01].两组切除标本长度、肿瘤距两端切缘距离、清除淋巴结总数及淋巴结阳性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标本切缘均为阴性.光镜观察:CO组肠管浆膜完整性受损程度、系膜脂肪细胞与间皮细胞覆盖脱失程度、红细胞及炎性细胞聚集程度均较LD组严重(P<0.01);扫描电镜观察:CO组结直肠浆膜覆盖完整性受损程度、间皮改变程度和基底膜暴露程度均较LO组严重.结论 在达到同等根治切除清扫程度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比传统开腹手术对腹膜结构损伤轻.

  •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腹膜微结构损伤和纤维溶解分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瑞;武书胜;陈智;徐钧;底卫东;董博;张宇红;赵保玉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腹膜微结构损伤和腹膜纤维溶解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间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和医生决策分为腹腔镜组(27例)和开腹组(23例).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术后腹膜微结构损伤程度;采用ELISA法比较手术前后腹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水平的改变.结果 术后标本光镜和电镜观察显示,开腹组肠管浆膜完整性受损、系膜脂肪细胞与间皮细胞覆盖脱失、炎性细胞聚集程度较腹腔镜组严重,两组损伤评分比较的总平均秩次分别为38.22和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网膜组织t-PA、肠管浆膜组织t-PA及PAI-1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腹腔镜组网膜组织中PAI-1水平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相对于开腹手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膜损伤程度较轻,对腹膜纤溶功能的影响较小,有利于防止肠粘连的形成.

  •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成功救治9个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一例

    作者:黄英伟;孔耀中;肖观清;邵咏红;李燕;叶燕

    患者,男性,44岁.2006年2月21日,被尖刀刺伤致左股动静脉断裂、膀胱穿孔、左精索断裂、回肠穿孔及后腹膜损伤.现场抢救后送到我市某医院时心跳、呼吸已停止.经复苏术恢复心跳后即紧急进行股动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回肠穿孔修补术、膀胱穿孔修补术及后腹膜破裂修补术.为维持血压输注了大量血制品和其它液体20000ml,但因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出现了严重水潴留、脑水肿、肺水肿及心功能衰竭.

  •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引流液中 VEGF 和TGF -β的变化规律及意义

    作者:虞旭光;缪初升;孙维文;章君雅;李丹;薛增奇;徐清伟

    目的:通过监测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透析引流液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影响腹膜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符合研究标准的PD患者进行每6个月1次的门诊随访,留取患者4 h末腹膜透析液,采用ELISA法检测样品中的VEGF、TGF-β。分别按腹膜平衡试验结果、透析龄、葡萄糖累计用量将患者分组,观察组间VEGF、TGF-β的差异。结果透析龄25~36个月组VEGF和TGF-β均高于3~24个月组( P<0.05),而>36个月组显著高于3~24个月组(P<0.01)。葡萄糖累计用量97.6~165 kg组和165.1~232.5 kg组VEGF、TGF-β均高于30~97.5 kg组(P<0.05),而232.6~300 kg组显著高于30~97.5 kg组(P<0.01),随着透析龄增长,葡萄糖累计用量的增加,腹膜通透性增高。高转运组VEGF高于低转运组(P<0.05),TGF-β指标显著高于低转运组。结论透析龄和腹膜葡萄糖暴露量是腹膜损伤的重要影响因素,腹膜损伤和高通透性相关。

  • 后腹腔镜手术腹膜损伤时不同处理方法评价

    作者:全科立;舒铁环;向桂桥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手术腹膜损伤时缝线缝合法、Hem-O-lock 夹闭法及腹腔放气减压法的处 理效果.方法 2008 年2 月至2012 年3 月行后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时发生腹膜损伤48 例,随机分三组,采 用缝线缝合法、Hem-O-lock 夹闭法、腹腔放气减压法恢复后腹腔空间.分别观察各组处理时间和术后血气分 析pH 值、下床活动时间.结果 腹腔放气减压组与缝线缝合组、Hem-O-lock 组在处理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血气pH值比较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 放气减压法能有效、经济、便捷地恢复腹膜损伤后的空间,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拉钩压迫损伤对腹膜纤溶及粘连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翔;秦建国;庞家芳;张连阳

    目的探讨拉钩压迫后腹膜粘连形成的纤溶机理及其防治.方法选用健康Wistar雄性大白鼠48只,随机分为两组,即1小时和第5天两个时相点,观察粘连情况、腹膜病理改变,以Mas-son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胶原纤维,同时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腹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PLG)活性.结果拉钩压迫1J时即可造成腹膜损伤,表现为HE染色见腹膜充血、水肿,同时腹膜t-PA、PAI及PLG活性均明显下降(P<0.01).至损伤后第5天,HE染色各组均可见腹膜层明显增厚,纤维组织增生等;Masson染色可见胶原层明显增厚,胶原纤维增生、排列紊乱;腹膜t-PA及PLG活性均较损伤后1 小时升高(P<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P<0.01),而PAI活性已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1)200g拉力持续牵引拉钩压迫腹膜1 小时,可造成大鼠腹膜损伤,至第5天时出现胶原纤维增生,腹膜粘连形成;(2)拉钩损伤腹膜后第5天,腹膜t-PA和PLG活性下降,是导致腹膜胶原纤维增生、腹膜粘连的重要机理;(3)提高腹膜纤溶活性,在损伤后5~7天内减少纤维蛋白渗出、沉积,清除FGM,可能成为预防粘连形成的一种方法.

  • 后腹腔镜术中腹膜反折的辨识与腹膜损伤处理方法

    作者:门群利;郭刚;蔡伟;祝强;刘鹏;张旭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术中腹膜反折的解剖特点及发生腹膜损伤的原因,探讨后腹腔镜术中腹膜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2013年2月~2013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实施后腹腔镜手术483例患者资料,并对术中腹膜损伤发生情况、发生部位及处理办法进行统计,结合文献复习分析与腹膜损伤相关的后腹腔解剖学特点.结果:共有53例患者在术中发生腹膜损伤,发生率11.0%.其中男37例,女16例,年龄19~78岁,平均58.3岁.左侧21例,右侧32例,损伤位于膈下区9例,肾脏腹侧区41例,髂窝区3例.术式包括肾切除手术40例,肾上腺手术8例,肾盂及输尿管手术5例.因后腹腔空间制备及套管放置引发损伤8例,因术中操作不当引发损伤45例,所有腹膜损伤均未累及腹腔脏器.腹膜损伤后,充分游离破口周围腹膜,用吸引器洗净腹腔积气,待破口闭合后用分离钳夹闭破口,再以 He m-o-l ok 夹关闭破口.对于较大的破口,可先行腹腔穿刺持续减压,再以 He m-o-l ok 夹关闭破口或丝线连续缝合.5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见腹膜损伤相关并发症.结论:腹膜损伤是后腹腔镜术中较常见的并发症,对于后腹腔腹膜反折的正确辨识可有效减少腹膜损伤的发生,同时多种方法可以有效处理腹膜损伤.

  • 内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畅;陈林;马连君

    肠梗阻指肠管部分或全部阻塞导致肠内容物通过失败,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粘连性肠梗阻约占40%~60%,居于首位,而腹部手术后导致的肠梗阻占粘连性肠梗阻的80%[1].早期肠梗阻可选择非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医学、生物材料及导管技术的发展,临床应用肠梗阻导管于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使非手术治疗成功率由30%提高到70%,但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总体上约有6%~11%终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由于开腹手术分离肠管易造成肠管表面脏层腹膜损伤,机体的修复功能和防御性反应,还会形成新的粘连.本文就内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 膀胱穿刺造瘘致隐蔽性腹膜损伤2例报告

    作者:李鹏君;刘江华

    我科发生2例因膀胱穿刺造瘘手术后期更换造瘘管时出现造瘘管异位腹腔的病例,现简要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1:男性患者,80岁,因前列腺增生症入院,入院前已反复导尿多次.由于病人心肺功能障碍,无法行TURP或开放手术,只能行膀胱永久造瘘手术.采用局麻下膀胱穿刺造瘘,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造瘘管引流通畅,病人无任何不适,顺利出院.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