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脉冲式与连续式透析液供给方式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作者:尹佳宁;刘志成

    目的 观察脉冲式与连续式透析液供给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使用脉冲式透析液供给方式(脉冲组)和连续式透析液供给方式(连续组)对42例MHD患者进行透析.比较相同透析液流速下,2组患者Kt/V值、URR值的差异,并分析患者血流量/体重比值与Kt/V值、URR值的相关性.结果 相同透析液流速下,2组患者Kt/V值、URR值无显著差异;脉冲组血流量/体重比值高者Kt/V值、URR值明显高于连续组.结论 脉冲式透析液供给方式有利于血液透析溶质的清除,对血流量高、体重低的患者更为适用.

  • 每日短时透析对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周万洪

    目的:分析每日短时透析对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收治血液透析患者30例,患者首先选用常规血液透析,然后转为每日短时透析,对2种方式透析前后进行透析充分性评估,并比较两种透析方法各自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每日短时透析治疗的透析充分性要优于常规透析治疗;改用每日短时透析治疗后,降低了低血压、高血压、抽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短时血液透析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减少低血压、高血压、抽搐、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

  • 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心衰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方靖;汪宏

    目的:分析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心衰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降低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透析患者发生心衰的原因,比较每例患者透析充分性、血压、贫血程度以及感染等方面的情况.结果:79例腹透11例,血透68例.其中9例因经济困难未充分透析,64例有钠水潴留,74例有不同程度高血压,32例中度以上贫血.5例肺部感染,1例因动静脉内瘘致心衰.结论: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心衰发生与是否充分透析、血压、贫血等有密切关系,与感染、动静脉内瘘亦有关.因此充分透析,严格控制高血压,纠正贫血是预防心衰的关键.

  • 中药自拟方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

    作者:王颖;王辉

    50%-75%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存在皮肤瘙痒,其中37%的患者可表现为令人心烦的瘙痒,乃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有41%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曾经有过瘙痒历史,发生在透析中或透析后不久[1] .局部用药或口服抗瘙痒药物通常效果不佳,只有少数患者(18%)的可以得到部分缓解或减轻.由于近年各透析中心普遍提高了透析充分性,瘙痒患者的发生率已经明显下降,但瘙痒仍是长期透析患者一个令人烦恼的临床问题.地肤子、冰片、徐长卿等.

  • 血清NGAL表达水平对ESRD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价的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姚佩;施叶萍;李婷婷;阮元峰

    目的 分析血清NGAL表达水平对ESRD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就诊的114例(透析充分者80例,透析不充分者34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检测患者透析后的血清NGAL水平与BUN、Cr、eGFR等生化指标.分析血清NGAL表达水平对ESRD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价的临床意义.结果 透析不充分组患者的基线血压水平以及BUN和Cr水平均高于透析充分组的水平,同时基础NGAL水平也表现出在透析不充分组更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基础血清NGAL水平与透析充分状态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24,且P <0.001;此外,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基线BUN水平也均与透析充分性存在负相关关系.但是本研究中未见Cr和eGFR与透析充分状态之间存在统计学的关联(P>0.05).结论 基础NGAL水平对于预测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基础NGAL水平越高,透析治疗达到的充分性状态相对更低.

  • 肾衰竭持续性自动腹膜透析充分性的智能评价方法

    作者:胡跃明;杜娟;张梅;谭锦华;汪涛

    透析充分性是肾衰竭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的重要评价依据.首先详细分析了临床症状、KT/V(尿素清除率)、Ccr(肌酐清除率)、营养状态等主要因素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然后建立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并根据各种相关因素对持续性自动腹膜透析(CAPD)治疗过程中透析充分性的影响程度进行模糊化后再做出综合评价.临床实例分析表明,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比单纯利用KT/V和Ccr两种指标来评价的准确率更高,实用性更好.

  • 以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为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研究

    作者:李剑文;刘日光;陈浩雄;陈林;秦曙光;傅君舟

    目的 探讨以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为血管通路与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营养状态及并发症的差异.方法 选我院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36例,动静脉内瘘患者89例,观察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透析充分性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与动静脉内瘘患者相比较,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C反应蛋白、尿素清除指数、尿素降低率及蛋白质分解代谢率值无显著差异,两组透前及透后尿素氮、肌酐及尿酸均无明显差异.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血流不畅、血栓栓塞及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动静脉内瘘患者(P<0.001),而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动静脉内瘘患者(P<0.001).结论 以带涤纶套经隧道双腔导管为通路是血液透析比较理想的血管通路,只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导管功能不良及相关感染的措施,导管的使用寿命可以明显延长.

  • 农村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争艳;郑晓;娄小平;丁芮;张晓雪;马爽;肖静;赵占正

    目的 探讨农村居家腹膜透析(P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2—6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肾内科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人体学测量、生化检查、合并症指数、PD充分性评价方法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79.17%.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共12项,分别为:合并症指数、透析充分性、TSF、Alb、Hb、RBC、nPCR、eGFR、TG、BUN、Scr以及KT/V.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不充分、存在合并症、低血白蛋白是农村P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6.995、0.075、1.050;P<0.05).结论 重视并及时评估农村居家PD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以改善其透析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便携式腹膜透析充分性评估标本装置盒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杨君;李嵘;赵丽娟

    腹膜透析是利用患者自身腹膜的半透膜特性,通过弥散和对流的原理,规律、定时向腹腔内灌入透析液并将废液排出体外,以清除体内滞留的代谢产物、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超滤过多水分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腹膜透析充分性评估在腹膜透析开始后2~4周进行,之后在规律开始后的3个月评估一次。患者在进行充分性评估时,需要护士指导患者留取24 h 的尿液和24 h 的腹透液进行检测。目前临床无统一的标本装置盒,在送检时标本容易出错,不利于标本的送检。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便携式腹膜透析充分性评估标本装置盒,方便临床使用,现介绍如下。

  •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莫国华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1].而充分透析是延长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透析不充分是导致这些患者存活率低下和生活质量差的主要原因[2].所谓透析是否充分主要指患者体内毒素(尿素)和水分经过血透后清除是否充分.

  • 长期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作者:王峥嵘

    目的 观察长期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效果,总结长期留置导管经验.方法 随访自2003年8月至2008年2月68例长期留置深静脉双腔导管的透析患者的使用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实施长期深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手术68例,均经右侧颈内静脉一次性成功(成功率为100%);导管退出时平均使用时间12.8~7.3个月,退出原因:分别为死亡、感染、血栓形成、导管破裂、肾移植、内瘘;导管使用期限:平均(16.4±8.14)个月,使用时间分别为大于36个月1例,大于24个月8例,大于12个月29例,大于6个月19例,小于6个月11例.长期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透析效果:导管血流量、透析充分性KT/V值和内瘘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长期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适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以达到充分透析;成功的置管,严格的管理,有效处理并发症是延长导管使用期限的重要保证.

  • 腹膜转运和营养状况在腹膜透析充分性评价中的作用

    作者:张蕊;任野平;李冰;纪天蓉;李淑英

    目的 探讨腹膜转运特性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评价二者在腹膜透析充分性评价中的地位.方法 采用快速腹膜平衡试验判断腹膜转运功能[腹膜透析液肌酐与血肌酐的比值(D/Per)],将53例腹膜透析患者分为高转运(D/Pcr≥0.65)和低转运(D/Per<0.65)两组.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和总肌酐清除率(TCer).采用实验室检查(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血红蛋白,瘦体重和瘦体重百分比)以及主观综合性评定法(SGA)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 低转运组包括患者30例,高转运组包括23例.高转运组患者的年龄、D/Per(0.82±0.15vs.0.55±0.08.P<0.01)和TCcr(62.93%±25.98% vs.49.69%±16.92%,P<0.05)均显著高于低转运组,血清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瘦体重百分比和SGA评分均显著低于低转运组(P<0.05),血清白蛋白与Kt/v呈显著负相关(r=-0.2708,P<0.05).结论 腹膜高转运者溶质清除率高但营养状态较低转运者差.营养状况是判定透析是否充分的条件之一.应加强高转运及高龄患者的饮食管理和指导.

  • 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对血液透析充分性评价的研究

    作者:门雯瑾;丁致民;王晓飞

    目的 探讨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规律血液透析患者65例,其中男38例,女27例,平均透析时间(41±29)个月.透析中血流量200~30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利用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on-line clearance monitoring,OCM)Kt/V值;同时透析前后取全血检测尿素氮浓度等,根据单室尿素动力模型DaugirdasⅡ公式计算K t/V值,比较2种方法的相关性及不同体质量,超滤量,血流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对两者的影响.结果 本组65例患者利用OCM法测得的Kt/V值与采血计算法所得的K t/V值分别为(1.42±0.25)与(1.45±0.25),直线回归分析相关指数 r=0.979,P< 0.001.不同体质量≤60kg和>60kg的2组患者,OCM监测的K t/V值分别为(1.50±0.27)与(1.37±0.22),t =2.09p=0.04采血计算Kt/V值(1.54±0.27)与(1.40±0.22),t=2.23,P=0.03 2者有显著差别.不同超滤量<3kg和≥3kg的2组患者,K t/V值无显著差别OCM法比较t=-1.34,P =0.19采血计算法比较t=-1.52,P=0.13.不同血流量200~250ml/min和260~300ml/min的2组患者,Kt/V值有显著差别OCM法比较t=-9.11p=0.01采血计算法比较 t=-9.13,P=0.01.不同血红蛋白水平Hgb≤110g及Hgb>110g的2组患者,K t/V值无显著差异OCM法比较t=0.33,P =0.74采血计算法比较t=-0.15,P =0.88.不同红细胞压积水平HCT≤33%及HCT>33%的2组患者,Kt/V值无显著差异OCM法比较t=-0.50,P =0.62采血计算法比较t=-0.81,P =0.43.结论 采用OCM监测可以很好的反映患者单次透析的尿素清除,有利于短期内调整透析处方,并结合其结果制定个体化的透析方案,以保证患者的透析充分性.

  • 腹膜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功能与透析充分性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威;纪天蓉;孔凡武;鲍运霞;任野平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充分性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肾内科随访的CKD5期并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3月的患者86例,根据透析充分与否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4例[尿素清除指数(Kt/V)≥1.7且肌酐清除指数(总Ccr)≥50L/(周·1.73m2)];B组42例[Kt/V< 1.7且总Ccr<50L/(周·1.73m2)]并与44例健康体检者(C组)对照.分别采集病史、检测相关生化指标、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同时测量患者血压.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残余肾肌酐清除率(rGFR).分析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因素. 结果 ①A组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为139.8±29.7 g/m2,显著低于B组178.4±30.5g/m2(F=1.053,P=0.003);A组室间隔厚度(IVST)为11.9±2.01mm,显著低于B组13.5±1.7mm(F=1.396,P=0.012);A组左室后壁厚度(LVPWT)为11.3±2.1mm,显著低于B组13.0±1.8mm (F=1.358,P=0.011);A组左房内径(LAD)为34.2±5.6mm,显著低于B组40.0±6.3mm (F=1.258,P=0.011).A组收缩功能(EF)为61.4±5.6%,高于B组57.8±7.4% (F-1.754,P=0.041),而2组舒张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78,P=0.821).②A组与B组相比,A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甲状旁腺激素(PTH)显著低于B组(P<0.01),收缩压(SPD)、舒张压(DBP)低于B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高于B组(P<0.05),残肾Kt/V、rGFR则显著高于B组.其中A组残肾K t/V占总Kt/V的35%,B组占12%(P<0.01).③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代谢毒素水平、营养不良、贫血、血压及残肾功能对心脏结构与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结论 充分腹膜透析对改善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有重要意义.适时透析,保护残肾功能,提高透析充分性,可减少患者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 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与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长期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志勇;李明旭;余永武;周春华

    目的 比较采用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daytime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DAPD)患者与经典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之间的长期临床疗效,探讨适合中国人的长期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模式.方法 选自海军总医院肾内科行腹膜透析患者32例,随机分成A、B2组,每组16例,A组采用经典的CAPD模式,每天的透析剂量为8L、4次交换、夜间留腹;B组采用DAPD模式,即日间采用8L的透析剂量,每袋透析液交换时间为3~4h,夜间干腹.随后长期监测并比较2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包括尿素清除指数(K t/V(周)、肌酐清除率(Ccr),营养状况包括营养不良发生率(SGA)、血清白蛋白(sALB),并发症控制情况包括血红蛋白(Hb)、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血钾(K +)、血钙(Ca2+)、血磷(P3- )、游离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血压控制水平(平均动脉压)、腹腔感染率、每组维持透析人数、每组患者维持透析的有效时限(月数)、就业率,采用Barthel指数(B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的评分,记录患者每天的尿量和超滤量.实验数据以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B2组患者在残余尿量、超滤量、透析充分性[Kt /V(周)、Ccr]、并发症控制中的CO2CP、K +、Ca2+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B组在营养状况、慢性肾衰竭并发症控制中的Hb、P 3-、iPTH、平均动脉压、腹腔感染率、维持透析人数、透析维持时间、就业率、BI、HAMD等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使用相同透析剂量的情况下,长期行DAPD治疗的患者比经典的CAPD患者在维持透析时间、透析的充分性、营养状况的维护 、并发症的控制、血压的调节、降低腹腔感染率、保持较高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缓解抑郁程度等方面均有更满意的临床疗效.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与肾性贫血的关系

    作者:张渊;孟祥龙;洪大情;张亚玲;王莉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充分性与肾性贫血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肾性贫血的纠正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肾脏内科MHD患者97例,以尿素氮清除指数(Kt/V)评估患者透析充分性,并监测血红蛋白(HGB)、铁蛋白,以及人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每周用量.结果 经充分透析后,患者贫血状况能得到有效改善[(87.12±26.78) g/L比(103.92±21.16) g/L,F=12.635,P<0.05].随着透析充分性的提高,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剂量可明显减少[(10351.9±6413.9)IU/周比(6178.8±3693.7) IU/周,F=14.285,P<0.05].透析充分性好的患者对缺铁治疗效果更加明显[(270.5±148.0)ng/ml比(168.3±92.2) ng/ml,t=-2.844,F=3.738,P<0.05].结论 充分透析是纠正贫血的有效手段,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EP0以及铁剂的使用剂量.

  • 新型长期血液透析导管Palindrome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明旭;张志勇;余永武;陈洪;李欣欣;李洪艳;马军红;董珍;周春华

    目的 比较新型长期透析导管Palindrome同以往长期透析导管Permcath及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充分性、导管功能及并发症方面的异同.方法 以使用Permcath导管临床资料完整43例为Permcath组,Palindrome导管49例为Palindrome组,同期动静脉内瘘56例为AVF组.观察各组尿素清除率(Kt /V)、尿素下降率(URR),导管大血流量,各组导管相关感染、血栓发生及导管1年通畅率等.结果 选择长期透析导管占同期透析通路比例为49.2%,首次直接选择长期透析导管比例为17.4%.使用长期透析导管患者病因中,继发性肾损害 (代谢性疾病、高血压、缺血性肾病等)占73.1%,明显高于AVF组的51.5%( t=13.064,P= 0.000,).Palindrome组在Kt/V、URR、1年通畅率上明显优于Permcath组(P分别=0.02,0.007,0.021),与AVF组无显著差异.Palindrome组通路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AVF组(χ2=4.5946,P=0.032),血栓发生率为30.6%,明显低于Permcath组的48.8%(χ2=7.8125,P=0.005),高于AVF组的5.4%(χ2= 5.9019,P=0.015).结论 Palindrome导管在大血流量,透析充分性、1年通畅率等方面优于Permcath导管,与AVF患者相当,但仍有较高的感染率和血栓发生率.长期透析导管只能作为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较好补充形式,不作为首选.

  • 腹膜透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况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艳;李晓;任红;黄晓敏;刘思梦;陈楠

    目的 初步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与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科开始维持性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并规律随访12个月以上的患者共266例.根据基线S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血尿酸组,分析两组患者SUA水平与营养状况指标血清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标准蛋白分解率、尿素氮等及透析充分性指标周尿素清除指数和周肌酐清除率、残余肾功能等的关系. 结果 基线时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血尿酸组相比,前白蛋白[(367.076±75.734)mg/L比(344.644±72.750) mg/L,t=2.428,P=0.016]、总蛋白[(62.713±8.223) g/L比(59.807±6.916) g/L,t=3.058,P=0.002]、白蛋白[(33.671±4.307) g/L比(31.025±4.812) g/L,t=4.678,P<0.001]、血肌酐[(728.096±271.527)μ mol/L比(647.550±242.555)u mol/L,t=2.525,P=0.012]、尿素氮[18.000(14.300,22.450)mmol/L比14.850 (12.150,18.200)mmol/L,Z=-4.205,P<0.001]、三酰甘油[1.805(1.285,2.537)mmol/L比1.475(1.129,2.382)mmol/L,Z=-2.241,P=0.025]、血磷[1.545(1.288,1.803)mmol/L比1.335(1.130,1.530)mmol/L,Z=-4.519,P<0.001]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透析12个月时患者SUA水平显著下降[(410.335±86.769)μ mol/L比(387.966±79.638)μ mol/L,t=4.640,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UA水平与男性(β=28.473,P=0.011)、体质量指数(β=3.903,P=0.015)、收缩压(β=0.882,P=0.010)、白蛋白(β=3.205,P=0.013)、血磷(β=42.248,P=0.005)呈正相关,与年龄(β=-0.966,P=0.011)、糖尿病史(β=-25.427,P=0.047)、尿素清除指数(β=-21.214,P=0.019)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 8.354,95% CI 2.854~24.465,P<0.001)、糖尿病病史(OR7.258,95% CI 1.741~30.268,P=0.007)、高尿酸血症(OR 3.368,95% CI 1.181~9.602,P=0.023)、体质量指数升高(OR1.481,95% CI 1.244~1.762,P<0.001)、血红蛋白下降(0R0.971,95% CI0.947~0.996,P=0.025)及残余肾功能下降(OR0.275,95% CI0.178~0.425,P<0.001)与腹膜透析不充分显著相关.结论 PD可有效改善高尿酸血症,SUA水平与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态密切相关,较高的SUA表明PD患者营养状态较好,同时高尿酸血症又与透析不充分有关.

  • 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余永武;李明旭;周春华;张志勇;马军红;余君蓉

    目的 比较以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导管组)与动静脉内瘘(内瘘组)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差异,探讨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海军总医院肾脏病科2006 年7 月至2007 年7 月新建立导管组透析患者39 例,新建立内瘘组透析患者4 0 例,血管通路均使用3 个月以上,随访3 6 ~4 8 个月,观察2 组透析患者入组年龄、大血流量及观察终点前一月内每周红细胞生成素总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透析前实验室指标、尿素清除率(Kt /V)、尿素下降率(urea reduction ratio,URR),以及观察期间2 组感染、血栓、死亡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导管使用时间( 2 1.5 ± 7.7 )月,内瘘使用时间( 2 9.8 ±10.3)月,导管组与内瘘组患者比较,实验室检测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内瘘组透析患者大血流量、通路使用时间、Kt /V、URR、EF 均显著高于导管组(均P < 0.05),导管组感染率、血栓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内瘘组(均P < 0.05).结论导管组与内瘘组患者营养状况相当,均可达到充分透析,尽管导管组血液透析患者有更高的感染率和血栓发生率,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仍为维持性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极好补充形式.

  • 体液总量估算方法对Kt/V值的影响

    作者:袁梦荷;王磊;赵新菊;武蓓;左力

    目的 比较使用体积法(将测量出的体液总量带入可变体积尿素动力学模型变形式)和体质量法(可变体积尿素动力学模型法)计算Kt/V的结果,探究2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0~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收集其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透前体质量、透析前透析后血尿素值、透析前体液总量、肌肉组织含量、脂肪组织含量等临床资料,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体积法和体质量法计算的Kt/V值,将2组患者差值比率以2%为界将患者为2组(无差异组和有差异组),比较2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并使用线性回归分析2组结果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8例患者,其中男性占58.621%(34/58),平均年龄(57.603±14.788)岁.采用体积法和体质量法计算Kt/V有统计学差异(1.591±0.401比1.557±0.390,t=-9.154,P<0.001),2种方法计算结果呈正相关(r=0.998,P<0.001).将2组结果差值比率以2%为界分为无差异组和有差异组后,发现2组患者男性比例(81.481%比38.710%,χ2=10.884,P=0.001)、相对脂肪组织含量[(42.170±10.898)%比(56.765±6.808)%,t=6.200,P<0.001]、相对肌肉组织含量[(58.428±9.555%)比(44.729±6.625)%,t=-6.410,P<0.001]、总体液量[(33.722±6.752)L比(27.568±5.378)L,t=-3.861,P<0.001]有统计学差异,而年龄[(57.111±16.078)岁比(58.032±13.824)岁,t=0.235,P=0.815]、透析后体质量(67.663±13.52)kg比(66.461±11.344)kg,t=-0.368,P=0.714)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男性患者相对女性,其2组方法的Kt/V结果差值较大(0.0202±0.0166比0.0538±0.0301,t=-5.451,P<0.001),而相对脂肪组织含量(r=0.270,P<0.001)、脂肌比(r=0.054,P<0.001)与结果差值呈正相关,相对肌肉组织含量与结果差值呈负相关(r=-0.209,P<0.001).结论 采用体积法和采用体质量法计算Kt/V有统计学差异,同一患者使用体积法比使用体质量法计算得Kt/V值普遍要大,其结果差值受性别、相对脂肪组织含量、相对肌肉组织含量和脂肌比影响,但结果差值较小,无临床意义.

268 条记录 1/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