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动脉瘤模型及病人脑动脉瘤的MRA与DSA对照研究

    作者:张成琪;柳澄;李成利;唐军;赵斌

    目的探讨MRA评价脑动脉瘤的优势与不足。方法用“静脉囊镶嵌法”将10只犬制成三种类型动脉瘤模型(单侧型、分叉型和末梢型)。术后2周分别进行MRA、DSA检查。30例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脑动脉瘤患者行常规MRI、MRA及DSA检查。结果 MRA对脑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2%,结合原始断层图像和MRI,敏感性则高达98%。对于血栓性动脉瘤的检测,MRA优于DSA影像。结论对于Willis环区动脉瘤MRA可取代常规血管造影。

  • 肾动脉狭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作者:李建初;姜玉新

    肾动脉位置深在,相对较细,且受肠道气体、肥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较难探测的器官之一。本文就肾动脉狭窄(RAS)的多普勒超声诊断指标及其测量、诊断标准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价。1 正常肾动脉的血流频谱正常肾动脉及其分支的血流频谱呈低阻波型,收缩早期频谱上升陡直,而后,缓慢下降,整个舒张期血流速度较高。收缩早期常有切迹,称之为收缩早期切迹,它的存在使收缩期频谱呈双峰,多数第一峰大于第二峰,少数第二峰大于第一峰。频窗可以消失。

  • 颈动脉三维超声重建的研究进展

    作者:费洪文;田家玮

    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不仅被视为缺血性脑病的主要原因,而且是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可信赖的标志。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经济的手段,有良好的重复性,能够显示管腔的解剖结构,并能观察评价动脉粥样斑块的进程,因此正逐渐成为评价颈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首选方法。但由于管腔结构及斑块都是三维结构,而且斑块发展是非对称性的,斑块严重性及管腔狭窄程度用二维超声可能过高估计或过低估计。因此对斑块的严重性及管腔狭窄程度的超声定性、定量有赖于三维超声重建(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reconstruction,3D-UR)[1]。本文拟对颈动脉三维超声重建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3D-UR方法学进展3D-UR的基本步骤包括:图像的采集,图像的后处理,三维图像的重建,三维图像的显示和定量测定。

  •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与应用进展

    作者:杨颖;王金锐

    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或称多普勒心肌成像(Doppler myocardial imaging,DMI)、组织速度成像(tissue velocity imaging,TVI),是近年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因其可提供实时量化的心肌运动信息,因而为观察与评价心肌激动的起源与传导,研究心肌运动、尤其是局域心肌在正常、负荷、缺血等状态下的运动和功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无创定量分析手段。1 DTI原理、发展与新技术进展1.1原理 DTI的物理原理与传统脉冲多普勒成像(pulsed dopplerimaging)相同,即应用多普勒效应,对运动组织的频移信号进行检测,并以一定方式处理后加以显示。

  • 超声多普勒无创性估测肺动脉压力的方法

    作者:冷晓萍;田家玮

    肺动脉压力是判断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估测肺动脉压力对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典法认为准确测量肺动脉压力的金标准为心导管检查,但该方法因其有创性,不能作为普查或筛选肺高压的检查手段而广泛应用。无创性诊断肺高压的方法通常包括查体、心电图、胸部X线片、心脏核素显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等。 心动超声技术的完善与提高为临床无创而准确的估测肺动脉压力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自1975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常用的多普勒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力的方法可概括为以下三类:

  • 经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对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息肉的对照分析

    作者:杨岳州;叶旭萍;钱春蓓;邓再兴;施春霞;查艺葆;吴振华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US)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对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1997年12月至1999年10月病理证实的84例85个黏膜下肌瘤与29例30个内膜息肉的术前TVUS及CDE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黏膜下肌瘤与内膜息肉在肿块大小、形态、回声性质、肿块表面内膜(以下简称肿块)与周边内膜夹角、肿块周边声晕及CDE对肿块和蒂的血流显像等方面有显著差别。结论 TVUS及CDE是黏膜下肌瘤与内膜息肉的一种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

  •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与CT

    作者:李彤;刘平;吉四辈;袁彬;刘艳霞;王玉梅;马铭心;毛兴爱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智能障碍与CT上所示梗死部位、梗死容积及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韦氏智力量表检测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梗死部位、容积等诸多因素的关系。结果 110例患者出现智能障碍,其中轻度41例,中度38例,重度31例。智能障碍与其梗死体积呈明显正相关,与各皮层及皮质下萎缩因素呈明显负相关,与文化程度呈明显负相关。左侧大脑较右侧大脑病变智能障碍的发生率高。结论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梗死体积、慢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皮层及皮质下病理改变、以及文化程度的差异等多种因素有关。

  • CT仿真输尿管膀胱镜成像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杨秀军;彭仁罗;凌桂明;文伟;陈海曦;陈元炯

    目的探讨CT仿真输尿管膀胱镜成像技术和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采集排泄期尿路断面影像47例,层厚5mm,螺距2.0或1.0,重建层厚2.5mm;将源影像送至工作站作内窥镜成像等后处理。6例同时作了膀胱镜或输尿管镜检查。结果 CT-IVU和VE技术成功率达100%,无并发症。VE内镜样显示了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内壁、内腔及其病变的三维结构,对5mm以上膀胱癌检出率达100%,较好地显示了肿瘤特征,增加了诊断信息。但VE无法显示尿路结石和区分输尿管真性狭窄与正常蠕动波,在显示尿路内腔解剖和病变细节也无输尿管膀胱镜佳(P<0.05)。CT-IVU图像质量比常规静脉尿路造影(X-IVU)的佳(P<0.05)。结论CT-IVU内镜重建三维内镜样显示了尿路内腔与病变,对肿瘤病变准确性高,但无法检出尿路结石。CT-IVU优于X-IVU。

  •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105例CT表现及其病理的分析

    作者:刘德海;夏蔚宗;张仲伟;瞿宇;陆隽;罗济程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的CT表现。方法 105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例,在其接受治疗过程中即发病后第3、11、21 天和在出院后随访各做头颅CT 平扫一次。分别计算病灶的面积和密度的改变程度。结果①发病后72h内,病灶CT值的改变程度平均下降23.8%,病灶的面积平均为11.2cm2。②经治疗后在发病后的第11天,第21天病灶面积分别平均缩小了37.5%和39.8%,病灶CT值分别恢复了18.2%和17.1%。③出院后随访:病灶基本消失者占30%,面积明显缩小(缩小60%以上)者为22%,余48%的病灶呈小斑片状。结论普通CT机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例的诊断、疗效评估及随访中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

  • 脉络丛乳头状瘤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研究(附18例报告)

    作者:关长群;刘雪虹;孙文利;冯新莉

    目的提高脉络丛乳头状瘤的CT和MRI诊断水平。方法进行18例CT和MRI检查与手术病理-光镜、电镜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对照研究。结果肿瘤位于脑室系统14例,小脑4例。CT表现为略高密度或混合密度肿瘤伴钙化;MRI T1WI呈低信号或混合信号,T2WI呈高信号。光镜和电镜:显示肿瘤细胞单层或复层排列,有胶原纤维、毛细血管、钙化小体等。免疫组化:vimentin、S-100、cytokeratin、EMA、GFAP均表达阳性。对照组室管膜瘤则cytokeratin和 EMA表达阴性。结论提高CT、MRI对脉络丛乳头状瘤与室管膜瘤的鉴别诊断水平,有益于治疗。

  • 彩色多普勒检测孕妇子宫胎盘床螺旋动脉PI、RI预测妊高征价值

    作者:茅红卫;凡利俊;季平;张新源

    目的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孕妇子宫胎盘床螺旋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预测妊高征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方法选择无慢性高血压,心、肝、肾合并症正常孕妇184例。分正常组154例,异常组30例。从孕32周开始每隔2~3周重复检测一次子宫胎盘床螺旋动脉PI、RI,测量5个以上形态一致的多普勒频谱,取平均PI、RI值。结果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异常组PI、RI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子宫胎盘床螺旋动脉PI、RI来预测孕高征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CT及CTC价值

    作者:徐华;巩若箴;徐卓东;夏国亮

    目的探讨CT及CTC在外伤性鼻漏检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冠状位扫描对18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行CT及CTC检查,由两名有经验的神经放射学医师对上述患者的CT及CTC图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8例中CT均有一处或多处颅底骨质改变。CTC直接显示漏孔16例,且均与手术所见一致。13例为单发骨折或骨质缺损,其部位与CTC发现的漏孔位置均一致(100%)。5例为多发骨折,2例CTC检出两处漏孔,与手术所见一致。在另外3例多发骨折中,CTC仅发现一处漏孔,与手术所见相符。结论CTC是判断脑脊液漏孔位置的有效方法。

  •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附16例报告)

    作者:赵锋;JU Xiao-ying;鞠晓英;郭含涛;曲艳;张卓;王孝丽

    目的研究肺隔离症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报告经手术与病理证实肺隔离症16例,其中X线胸片16例,支气管碘油造影5例,CT 11例,MRI 2例。结果 X线表现为肺内肿块5例,大片状影11例,其中病灶内有透光区9例;CT表现为肺内片影及团块影,其内具有含气囊腔或液气平面囊肿,共发现异常动脉供血3例。MRI 可见到病灶内含气液改变及异常血管影。结论对肺隔离症的诊断,CT 与MRI结合可取代普通X线、断层摄影、支气管造影及主动脉造影。

  • 脑室管膜瘤的CT诊断

    作者:斯光晏;唐光才;吕惠熙

    目的分析室管膜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瘤的CT表现。结果幕上12例脑实质内8例,幕下3例中四脑室2例。20~35岁6例。室管膜瘤幕上脑实质内多见,并多有囊变与瘤周水肿,且多为恶性,其余部位多为实性肿块。平扫实性部分为等密度,易钙化,增强强化较明显。结论室管膜瘤有较为特殊CT表现,结合发病部位、年龄,多能作出正确诊断。

  • 未破裂卵巢血肿的声像图表现

    作者:李新新;张玉清;陈苏兰;吕新校;林晓丹

    本文探讨我院1995年至2000年1月,86例彩超诊断为卵巢血肿的声像图表现特征,血流情况和鉴别诊断。1 资料和方法本组病例均系我院门诊拟为急腹症的病人,年龄小16岁,大为45岁,平均年龄为28岁。已婚76例,未婚10例。仪器采用东芝SSA-240A,美国百胜AU4,彩色多普勒诊断仪,HP尖端型彩超仪,探头频率为3.5MHz,均经腹部按妇科常规检查,重点观察子宫大小,子宫腔内回声,内膜情况,以及卵巢大小、形态、卵巢内回声、毗邻情况、子宫直肠窝及盆腔内有无积液,积液深度范围等等,然后进行CDFI检测卵巢内的血流状况。

  • 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

    作者:柳婧月;王小彦;黄枢

    本文对102例患者的颈部肿大淋巴结进行了超声检查,分析其形态结构及血流情况,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探讨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性与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02例,男74例,女38例,年龄6~65岁,平均37岁,均行手术并送病理组织学检查。使用仪器为ATL超9HDI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为5~10MHz。采用直接检查法,先通过二维显像,常规探查肿大淋巴结的形态、大小、边界,并记录纵横比(L/T),同时注意观察有无邻近组织浸润,然后打开CDFI开关,观察肿大淋巴结内及其周围的血流信号。再将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血管内(调整角度<60°),观察血流频谱,记录大血流速度(Vmax)、低血流速度(Vmin)及阻力指数(RI)。

  • 子宫内膜异位的CT诊断(附26例分析)

    作者:秦莉娜;陈巨坤;王琳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手术、病理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的CT表现。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16例,膀胱壁2例,子宫壁5例和阴道3例。CT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囊性或实性或囊实性肿块,边缘不锐,与周围结构不同程度粘连,肿块内有多个小囊。增强后,囊壁和实性部分强化。结论CT表现结合临床,能诊断子宫内膜异位。

  • 肺癌支气管动脉血供类型对介入方法及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忱瑞;刘德忠;张明利;史仲华;李槐;曾辉英;郭彦军;姜文浩;周纯武

    目的探讨肺癌支气管动脉血供类型与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的关系。方法分析81例肺癌共165次支气管动脉造影征象,了解其血供特点;采用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BAI)和/或支气管内栓塞治疗(BAE)。结果富血型42例,较多血型30例,乏血型9例;BAI和/或BAE后部分缓解(PR)50例,61.7%,无变化(NC)22例,27.2%,进展(PD)9例,11.1%。部分缓解中有21例获二期手术切除,PR病人均为富血型或较多血型。并发症经治疗可痊愈。结论BAI和/或BAE治疗富血型和较多血型肺癌可达到满意效果,是安全、有效的重要治疗手段。

  • 颅内混合瘤的CT表现与病理、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关长群;刘雪虹;孙文利;韩立亭;冯新莉

    胶质母细胞瘤和纤维肉瘤、血管内皮瘤的混合瘤少见。本文10例颅内混合瘤系经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现在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8~64岁,平均37.2岁。10例均经CT检查,先平扫,后行增强检查。增强剂使用60%泛影葡胺、优维显200-370型。扫描层厚10mm,间隔5~10mm。CT机为日立颅脑HF型、日立W-4型、岛津5000TX型。10例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1例两次肿瘤手术。肿瘤切片用HE染色,光镜观察。取7例肿瘤组织按常规电镜制样,用JEM-100B透射电镜观察。10例肿瘤均作5组免疫组化: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乙酰化酶(NSE)、S-100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FⅧ因子。5种抗体均为丹麦DAKOPAtts产品。ABC试剂为美国Vector实验室生产。

  • 高原地区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及评价

    作者:银武;方印;仁青次旺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6例经CT诊断,临床证实的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1 资料与方法1.1民族、性别和年龄藏族12例,汉族4例,男14例,女2例,年龄小1岁6个月,大59岁,平均年龄为30岁。1.2致伤原因车祸7例,钝器伤4例,高处坠落伤4例,跌倒摔伤1例。1.3CT检查时间短时间为伤后2h,长时间为外伤后5年。1.4机器与扫描方法所有患者均使用以色列Elscint 2000Sprint型全身CT扫描机,以OM为基线,层厚、层距均为10mm,时间为2.0s进行常规扫描。

  • 宫腔超声造影术在内膜良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范洪蓉;陈悦;叶敏;宋烨;党渭楞

    目的探讨宫腔超声造影术对宫腔良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超声(TVS)条件下插管并注入超声造影剂,观察子宫内膜、宫腔内和肌层病变。结果 21例患者中,黏膜下肌瘤10例、内膜息肉8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例、妊娠残留物1例和子宫不完全纵隔1例等,其中3例误诊,准确率为85.7%。结论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术(SHG)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宫腔内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利声显超声造影在超声导向微波凝固治疗肿瘤前的应用研究

    作者:沈延政;黄敏;严禹;邓学东;孙勤;周轶群

    目的评价在超声导向微波凝固治疗肿瘤前作利声显超声造影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0例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经周围静脉注射利声显作超声造影和超声导向经皮穿刺活组织检查,作对照分析。结果 20例中12例确诊为肝癌、1例为转移性肺癌,7例确诊为良性病变。恶性病变造影后病灶区血管增强为2~3级、呈动脉相或混合相增强图像、时间-强度曲线呈高抛型;良性病变病灶区血管增强为0~1级、呈静脉相增强图像、时间-强度曲线呈低平型。结论利声显超声造影对超声导向微波凝固治疗前,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显著价值。

    关键词: 利声显 超声 造影 肿瘤
  • 脊柱骨单发嗜酸性肉芽肿的特殊X线表现(附7例报道)

    作者:陈方满;黄新宇;侯书法;徐宏光

    目的研究脊柱骨单发嗜酸性肉芽肿的特殊X线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骨单发嗜酸性肉芽肿,术前均摄脊椎正、侧位X线片。结果发生于颈椎3例、胸椎2例、腰椎2例;其特殊X线表现为附件破坏伴软组织肿块、椎体密度增高而体积不变、椎体压缩伴椎间隙狭窄和椎体囊状破坏而椎体未压缩等。结论认识它的特殊X线表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同时,对该疾病的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病理和X线表现相结合。

  • 高场强MR对脊膜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史浩;丁红宇;YANG Zhen-zhen;杨贞振

    目的通过高场强MR对脊膜瘤的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探讨MR对脊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脊膜瘤18例,所有病例均采用Siemens 63SP型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的自旋回波T1加权及T2加权序列进行扫描,常规行矢状位扫描,必要时加扫轴位和/或冠状位。所有病例均通过MR图像对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信号、是否发生坏死囊变、椎间孔改变及增强后强化情况各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8例脊膜瘤中发生于颈椎6例、胸椎12例,肿瘤位于脊髓前方9例,位于脊髓后方2例,偏右侧4例,偏左侧3例。肿瘤呈圆形11例,病灶直径平均为1.89cm,病灶内信号均匀13例,略不均匀5例,T1加权图像呈等信号17例,略短信号1例,T2加权图像呈等信号9例,略长信号9例,明显均匀强化14例。结论脊膜瘤在MR图像上具有诸多的特征性表现,通过MR检查一般可对脊膜瘤做出正确的诊断。

  • 组织细胞增生症X的影像学检查(附7例报告)

    作者:王艳春;陈益光;孙辉红

    组织细胞增生症X,是一组可广泛侵犯多个系统和器官的疾病,它包括骨嗜酸性肉芽肿,勒-雪(Letterer-Siwe)病和韩-薛-柯(Hand-Schüller-Christian)病。其病理特征是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本文收集了1997年5月至1999年7月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皮疹压片和病理活检证实的7例,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分析。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3例,女4例。发病年龄5个月~7岁。其中1岁以前3例,1~2岁1例,2~3岁1例,3~5岁1例,5~7岁1例。根据《实用儿科学》(1985年第4版)诊断标准分类:骨嗜酸性肉芽肿2例,勒-雪病3例,韩-薛-柯病2例。

  • 超声监测在排卵障碍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附52例报告)

    作者:董铄

    目的探讨B型超声观察卵泡生长、发育、排卵过程及其在治疗排卵障碍不孕症中的价值。方法对5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从月经第九天开始B超监测卵泡发育,重点记录卵巢内卵泡数目、纵横数值。结果 52例患者经诱导排卵,卵泡发育成熟排卵者37例,占71%,其受孕者28例。结论B型超声是一种有价值的监测卵泡生长发育的手段,在排卵障碍不孕症治疗中有重要指导意义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软组织肿瘤检查中的表现

    作者:杨一林;段云友;赵柏山;宋海棠

    目的探讨CDFI在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软组织肿瘤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研究,测量其血流参数。结果软组织恶性肿瘤内血流速度明显高于良性肿瘤,而阻力指数恶性肿瘤内低于良性肿瘤,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表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 彩超诊断小乳腺癌

    作者:任永富;阎若元;吴幼波;唐丽娜;尚志红;沈友洪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36例≤2cm的小乳腺癌和19例良性小肿瘤的彩超表现和特点。结果两者在彩色血流丰富程度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阻力指数也有显著差异(P<0.05),小乳腺癌动脉血流峰值速度虽高于良性小肿瘤,但P>0.05。结论乳腺良恶性小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丰富程度和阻力指数高低是鉴别诊断重要指标,能提高小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 肝脾外伤破裂的CT分析(附39例报告)

    作者:童广胜;马建华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肝脏及脾脏外伤性破裂的CT诊断水平。方法 39例经CT扫描诊断的肝脾外伤破裂病例,将CT所见与手术、临床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肝脾外伤的CT改变主要分两种,肝脾撕裂伤表现为肝脾实质片状高密度灶7例,带状低密度影4例,片状不规则低密度区18例,其内可见多发斑点状高密度影11例;肝脾包膜下血肿表现为肝脾缘等或低密度新月形灶15例,部分新鲜血肿可为高密度灶。结论肝脾外伤性破裂有诊断价值的CT征象主要有:①肝脾脏内不规则形高、低密度出血灶;②肝包膜下新月形低密度血肿;③腹腔内积血征。

    关键词: 肝脾损伤 诊断 CT
  • 尿激酶、肝素联合应用治疗进展型脑梗塞50例临床观察

    作者:郜风青;卢文甫;李秀英

    目的观察尿激酶与肝素联合应用治疗进展型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取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数相同,年龄相似,性别差异不大,有可比性。治疗组中50例用尿激酶20~30万单位,1~2天,肝素12500单位,5天;对照组用肝素12500单位,5天。开始用药时间均在发病5天之内,10h内症状有恶化。CT证实无出血,已有梗塞灶出现。治疗前及治疗后30天各MDS评分一次比较。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未见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中等剂量尿激酶与肝素合用治疗进展型缺血性脑梗塞,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子宫角部妊娠超声诊断20例分析

    作者:王晓敏;柳友清;陶溢潮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子宫角部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子宫角部妊娠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胚囊型10例,残留型7例、非均质性团块型3例。结论异位妊娠采用超声诊断应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尤其是早期的异位妊娠,可以通过超声检查给临床提供较多的诊断信息。

  • 脑灰质异位症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张蕾莉;崔世民;刘梅丽;靳松;闫世鑫;戴伟英;高满

    目的探讨脑灰质异位症的临床与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灰质异位症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 25岁以下青少年多发,无明显智力低下。顶部多见,其次为颞,枕区。单发病灶。MRI可清楚显示病灶,T1和T2加权像示病变呈等皮质信号,并伴随异常脑沟延伸到脑白质深处。质子密度加权像显示病灶更为清晰。CT平扫为一异常的等密度脑回样或团块状病灶,伴随脑沟向脑白质深处延伸,窄窗宽观察更为清楚。增强扫描病灶本身无强化。结论脑灰质异位症临床与影像表现均有一定特征,CT平扫即可作出诊断。CT可为首选检查方式。

    关键词: CT MRI 脑灰质异位 诊断
  • TCD新指标对血管性头痛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温雪娟;苗晓敏;王大庆;苗润泰

    目的用TCD 新指标对血管性头痛患者进行脑血管负荷的检测和对比研究,阐明TCD在脑血管性头痛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CD与计算机连用的方法,对以上两组146 例的1606 条脑血管进行新指标的对照检查。结果 106例血管性头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且随年龄增加病变程度更为明显。结论脑血管收缩平均速度、反弹高度、紧张度、压力指数、缓慢指数、血管负荷是临床诊断血管性头痛病的新指标。

  • CT影像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根治放疗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建宇;祝晓莲;陈亚琳;杜天庆;陈彬璞

    目的通过对治疗计划的分析,说明CT影像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根治性放疗中的重要作用和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以CT影像为基础的早期乳腺术后放疗的治疗计划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采用CT影像设计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符合治疗原则,减少了肺组织所受照射量,心脏受到保护,乳腺受照射剂量均匀。结论CT影像用于放疗计划的设计是实现精确的乳腺癌放射治疗不可缺少的基础和保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徐庆云

    目的评价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16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男11例,女5例,年龄29~56岁,平均年龄45岁;行CT平扫与增强检查4例,行MRI平扫与增强检查6例,同时行CT与MRI检查6例。结果肿瘤发生于桥小脑角区5例,鞍上区4例,鞍旁区3例,四脑室2例,小脑蚓部和小脑延髓池各1例。CT平扫肿瘤呈脑脊液样低密度,大多形态不规则,少数呈圆形、卵圆形,均有不同程度占位效应,增强后均无强化。MRI检查,大多数类似脑脊液样信号,T1WI呈现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少数在T1WI上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结论CT与MRI诊断表皮样囊肿均有重要价值,MRI显示表皮样囊肿优于CT。

  • 1H磁共振波谱在颅脑转移瘤中的应用

    作者:董海波;戴嘉中;蔡佩武;沈天真;董亚非

    目的结合MRI探讨1 H磁共振波谱(1 H MRS)在颅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2例经临床确诊为颅脑转移瘤的患者,进行MRI及1 H MRS检查。每例均行肿瘤区与健侧相应部位对照研究。结果 32例1 H MRS均表现为明显增高的胆碱(Cho)峰,肌酸(Cr)峰下降甚至消失,无氮乙酰门冬氨酸(NAA)峰,Cho /Cr比值升高。11例出现乳酸(Lac)峰,15例出现脂质(Lipid)峰。结论 1 HMRS可作为诊断本病的重要补充。

  • 胰头部巨大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潘建虎;陆雪华

    患者女,56岁,农民,于1999年3月7日因左上肢外伤而在当地医院住院。体检时发现腹部一肿块,质软、有轻压痛,于1999年3月11日来我院门诊,拟“肝囊肿、右后腹膜肿块”收住入院。B超检查:下腔静脉前方探及一8.5cm×4.6cm的低回声实性团块,边界尚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周围可见多条管状无回声,其内可测得静脉及动脉血流频谱。肝右叶包膜处探及一2.7cm×2.3cm无回声、边界清、后体增强效应。B超提示:后腹膜低回声性团块、肝囊肿。

  • 椎管内终丝脂肪瘤CT诊断(附17例分析)

    作者:郝永杰;刘晋波;王留柱;张兴义

    为进一步提高对椎管内终丝脂肪瘤的诊治水平,我院自1996-1999年经CT扫描共检出17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4~53岁,病史半年至10年。上述病例均经GE公司9800CT扫描,层厚1.5mm,层距1.5mm,100mA,120kV,行腰2~骶1椎间隙横断扫描,每个间隙扫描4~5个层面。2 结果及CT表现  腰2-3椎间隙层面2例,腰3-4间隙5例,腰4-5椎间隙层面8例,腰5~骶1层面2例。CT再现均为柱状低密度灶,边缘清晰光整,周围组织无受压移位,无明显占位表现。CT值为-50~-78HU,直径为0.25~0.35cm,达5~7层面连续显示,呈偏心或中心型生长,其中8例伴有腰4-5、腰2~骶1椎间盘突出,CT增强扫描无强化(图1~3)。

  • 脊柱侧弯合并胸椎结核漏诊1例

    作者:门士军;王振涛

    患者男,50岁,农民。因自幼驼背,胸、腰、背部疼痛2个月。门诊以“脊柱侧弯”收入院。胸、腰、背部以右侧疼痛为重。行走时需扶双膝。查体一般情况下,痛苦表情,被动侧卧位,胸腰段右凸,偏离中线大距离6cm,呈“剪刀背”畸型。X线片示,胸腰段侧弯,弧顶椎体间有骨桥形成,Cobb's角45°,诊断为“成年疼痛性脊柱侧弯”。拟手术神经根松解内固定术加长拍胸腰椎正侧位片,可见,T8椎体骨质破坏,T8-9椎间隙变窄。CT进一步检查证实为T8椎体结核并周围脓肿。改为抗痨治疗,症状缓解后,行病灶清除手术。

  • 卵巢内胚窦瘤1例报告

    作者:司丽亚;李永军;霍现英;陈国忠;张贵平

    患者女,17岁。3个月前无意中发觉右下腹部肿块,较硬,无腹痛,偶有下坠感,近半月恶心,食欲差,伴消瘦,抗炎治疗1周无好转,无尿频,尿急,尿痛。肛查:子宫较小,左附件区空虚,右侧位置较高处可触及不明肿物。CT检查:右下腹部及子宫上方偏右侧可见囊实性肿块,大小16cm×17cm×6cm,囊性部分居多,CT值26Hu,其后方可见高密度出血(图1)。实性部分CT值55Hu,并见高低密度相间的小片状模糊影,边缘规整(图2)。子宫直肠窝见腹水形成。

  • 超声诊断腰椎旁寒性脓肿1例

    作者:杜学文;刘育平;李欣茹

    患者男,19岁,因右上腹痛20余天来院就诊,无尿频、尿痛。查体示右肋脊部红肿,压痛,无明显突起性包块。B超示:于右肾的后下方,腰大肌前方见一大小约12.8cm×4.6cm×5.1cm左右的偏低回声包块,其形态不规则,边界清,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不随呼吸上下运动,其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散在强尖点,探头加压不变形(见图)。彩色多普勒示其内无血流信号。诊断:右后腹壁实质性包块,考虑肿瘤可能性大。收入外科准备次日拟行手术,因患者持续低热,以X线检查发现双肺上野密集大小不一的钙化点,进一步痰涂片培养结核菌阳性。后临床诊断:肺结核伴腰椎旁寒性脓肿。

  • B超诊断腹膜后良性间叶瘤1例

    作者:李慧敏;盛素华;刘淑萍

    患者女,54岁,汉族。绝经后二年健康体检。超声所见:于右下腹部可见9.0cm×4.2cm呈扁圆形的等回声区,边界清晰,有包膜,其内可见不规则的略强回声光团,形似肾脏,不随体位呼吸,改变而移动(见右图)。超声诊断:右下腹腹膜后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为叶瘤可能性大),钡灌肠造影诊断:气钡灌肠造影,结肠内未见异常。手术及病理诊断证实为良性间叶瘤。

  • 消化、泌尿生殖系统多发畸形1例报告

    作者:杜立勇;蒿崑;韩广秀

    患儿男,7岁,出生时脐部即有一外凸的囊袋,光滑而柔软,下腹壁皮肤缺如,见一鲜红色肿物向前突出,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外阴部畸形,阴茎、阴囊均分裂为左右两半。近半月高烧而来诊。查体:体温38.5度,自脐部突出一6cm×8cm×16cm暗红色囊状物,质地较软,听诊可闻及肠鸣音。下腹壁皮肤缺损处见一10cm×10cm×12cm红色肿物,表面潮湿,其左下有一小孔向外溢出尿液。阴茎、阴囊均分裂为左右两半,且双侧阴囊膨大,可触及睾丸及其它疝入的内容物。耻骨联合分离。

  • B超诊断膀胱内不完全中隔1例

    作者:高潮

    患者男,36岁,因血尿2天时伴尿痛就诊。体检,心肺(-),肝脾未及,无发热,以往无血尿史。尿常规检查: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临床诊断:血尿待查,尿路结石。  B超检查:双肾形态大小正常,实质回声匀,集合系统不分离,左肾集合系统回声略增强,输尿管不扩张。

  • 多灶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李清霞

    患者女,21岁,未婚。月经史正常。因头痛,头晕伴肢体无力,肢端麻木1年,1998年10月在某医院CT等检查诊断为“左侧肾上腺皮质腺瘤”并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证实为嗜铬细胞瘤,术后半年血压持续22~30/40~18kPa,头痛、头晕较前加重,伴阵发性心悸、胸闷,视物不清,多次心电图检查正常。一年后不断出现阵发性右下腹痛并扪及包块。查体:BP25/16kPa,无水肿,无凸眼,甲状腺不大,双肺正常,心率11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无杂音,腹软,压之腹痛加剧,并伴剧烈头痛,视物昏花,恶心,四肢及神经系统正常,1999年11月B超检查:子宫大小正常,右侧附件区偏上方见圆形实性团块回声,大小约为:8.1cm×8.0cm×6.4cm,边界欠清晰,不甚规则,内呈中低不均匀性回声。B超诊断右侧卵巢实性包块(嗜铬细胞瘤可能),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右侧卵巢内约8.5cm×8.2cm×6.5cm大小肿瘤,包膜完整,表面光滑,呈棕红色,摘除后病理检查为嗜铬细胞瘤。

  • 不典型多发性骨髓瘤MRI1例报道

    作者:臧雪如;倪新瑜

    患者女,66岁。发现右胸锁关节肿块1年余,伴压痛,并发右眼突出入院。后又陆续出现腰部、肋部、肩部及右上额痛、右侧鼻塞流血涕等症状。MR扫描:右额前颅外、眶外侧壁旁、累及板障及软组织之巨大实质性占位灶,信号在T2W和T1W中均与脑实质相同,约4cm×5cm×3cm大小,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病灶向下达同侧上颌窦外侧壁、鼻咽部、蝶窦及后组筛窦,向上后经中颅窝前壁压及颞叶,向内经右眶外侧壁压迫推移右外直肌及视神经,眼球受压向前内侧移位。左额皮层内有类似信号之小圆形灶,左额部、顶部板障内分别见实质性团块状T2高信号、T1W等信号影。

  • 彩超诊断睾丸纤维瘤伴骨化及附睾精液囊肿1例

    作者:李惠萍

    患者男,59岁。自述睾丸坠胀伴包块来院就诊。专科检查:两侧睾丸无明显肿大,左睾丸可扪及一质硬肿块伴轻触痛。超声检查:左侧睾丸大小41mm×22mm×19mm,于睾丸实质内可见一大小为24mm×18mm的强光团样肿块,该肿块呈球形,边界清晰,中心部分有云片状低回声,看上去似一类“圆月状”,后方伴明显声影,彩色多普勒在肿块内未见血流信号,能量多普勒见少许星点状血流。右侧睾丸大小39mm×21mm×18mm,于附睾头区见一壁光滑的圆形液性暗区12mm×9mm,紧贴睾丸,边界清晰,后方有增强效应,内无彩色血流。常规检查肾门区,脊柱旁周围,肝、脾均无异常。超声提示:左睾丸良性占位伴钙化,右睾丸囊肿(见图)。术后病理报告:左睾丸纤维瘤伴骨化,右附睾精液囊肿。

  • 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

    作者:江金带;李扬彬;谭理连;李树欣;周少萍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选择25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SCTA检查,成像技术为表面遮盖法(SSD)和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IP)。结果 25例脑动脉瘤患者术前均准确定性、定位,全部经神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SCTA是一种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方法,在诊断脑动脉瘤方面,具有分辨率高、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

    作者:左长京;王培军;田建明;许奕;刘建民;萧毅;崔恒武;王敏杰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脑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脑动脉瘤患者30例,行SCTA后一周内行DSA及GDC栓塞治疗。结果①SCTA检出了DSA发现的35个脑动脉瘤中的34个(97.1%),32个动脉瘤诊断正确(91.4%)。②32个选择GDC栓塞治疗的脑动脉瘤中,SCTA测量的佳投照角度与DSA相同30个(93.8%)。③MIP对动脉瘤瘤体及瘤颈测量值准确可靠,与DSA无显著差异(P>0.05);SSD法立体感优于MIP及DSA,对瘤体测量值与DSA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瘤颈测量值与DSA有显著差异(P<0.01),SSD常夸大瘤颈宽度。结论SCTA不仅能较准确诊断脑动脉瘤,而且可以为动脉瘤的GDC栓塞治疗提供佳投照角度及精确测量值

  • 增强磁共振血流成像对颅内血管性和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作者:李德炯;钟平;夏燕

    目的探讨Gd-DTPA增强MRA对颅内血管性和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和/或病理及临床观察证实的63例占位性和血管性病变做增强MRA 3D-TOF法扫描,并与非增强扫描对照。结果增强MRA能显示非增强MRA不能显示的动脉瘤和AVM、板障血管瘤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占位性病变的供血动脉。在显示海绵状血管瘤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别。结论 Gd-DTPA增强MRA3D-TOF法对颅内血管性和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 MRA和DSA探测颅内动脉瘤的比较研究

    作者:梅其在;朱凤水;杨小平;李慎茂;李坤成

    目的研究MRA探测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我们搜集30例病人,其中20例有近期SAH,全部病例都行3D TOF MRA和DSA检查。回顾性分析3D TOF MRA和SE MRI图像,并与其DSA表现相比较,分析MRA显示动脉瘤的敏感性。结果 DSA显示了全部病例的30个动脉瘤,3D TOF MRA显示25个动脉瘤(1个假阳性),6个动脉瘤未显示,1例误诊为动脉瘤。MRA显示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0%,假阳性为4%。漏诊动脉瘤多位于C1-2或后交通动脉起始部,直径在5mm以下。结论 3D TOFMRA是显示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方法之一,动脉瘤的大小和局部出血影响动脉瘤的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发生部位亦可能与显示有关。

  • 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症状分析

    作者:李佑祥;宁志光;杨新建;高培毅

    目的探讨出血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对1997年天坛医院的100例连续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点,并对比相应的临床症状。结果出血性动脉瘤多位于前、后交通动脉,无巨大型动脉瘤,约32%的动脉瘤表现为分叶或多房状。前交通动脉瘤较其它部位的动脉瘤在破裂后可能更容易引起较严重的临床症状。结论出血型的颅内动脉瘤在影像学上的一些特征值得注意,所以建议对于有此典型特征并位于前交通动脉的动脉瘤,无论破裂与否,都应尽早治疗。

    关键词: 动脉瘤 影像
  •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影像诊断

    作者:朱晓黎;刘一之;倪才方;丁乙;金泳海;孙鸽

    目的研究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AVM)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26例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患者均行常规头颅CT及DSA检查,其中10例患者行头颅MR检查。结果后循环动脉瘤19例中基底动脉瘤5例,椎动脉瘤7例,小脑下后动脉瘤7例。CT可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小脑出血。DSA可明确显示畸形血管部位及大小。结论常规头颅CT和MR可有效显示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颅内出血情况及较大的动脉瘤和畸形血管团。DSA仍是诊断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金标准。

  •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钟敬泉

    射频导管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已成为治疗心动过速的可靠方法。该技术在许多心脏中心已日渐成熟,但在复杂病例受到影像学定位方面的限制,并且即使常规消融术时X线曝光时间仍达44~66min,这对患者及术者均构成潜在危害,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RFCA的广泛开展。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ntracardiac echocrdiography;IE)是近年来开发出的新技术,于RFCA中能直视心腔内结构,且不受曝光时间限制。本文对IE在RFCA中的应用作一综述。1 IE有助于增加导管顶端定位的精确性  Chu等[2]的研究表明,IE可很容易地观察到作为RFCA消融定位标志的右房5个部位: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交界处的嵴部;下腔静脉与有心房交界处及尤氏瓣;右心耳底部;卵圆窝;冠状窦口。

  • 喉部正位体层摄影的效果与质量控制(附50例照片分析)

    作者:周大桂;王澜;牛玉鸾

    喉部正位体层摄影,对于显示喉部肿瘤等疾病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喉部正位体层照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诊断的准确率。为此,笔者结合50例照片分析,对喉部正位体层摄影QC技术做了初步的探讨。1 材料和方法1.1使用设备采用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ED150L直线体层机。可调支点,焦点胶片距离固定在100cm,照射角45°C,管电压在75kVp左右,暴光时间1.1s。美国Kodak M7B自动洗片机,中国天海牌套药。德国AGFA CP-G PLUS型感绿胶片,显影温度33.5°C。美国Tobac TBX密度计。1.2临床资料和方法本院1996年2月至1999年9月收集喉部正位体层摄影照片50份。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小17岁,大78岁。除外因外伤感染、喉部良、恶性肿瘤、发音异常以及神经功能所致的喉部形态的异常改变,均有喉侧位X线平片及正位体层片。并与间接喉镜检查、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观察。

  • 国产离子型对比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作者:高剑波;郭华;李荫太

    目的评价国产离子型对比剂的临床安全性,并与进口非离子型对比剂进行比较。方法 1096例CT增强扫描中,864例使用76%复方泛影葡胺,232例使用优维显,对比其不良反应和影像质量。前者又随机分组,273例CT增强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91例未用地塞米松,观察预防用药的作用。结果 76%复方泛影葡胺总的和轻中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优维显,重度和死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优维显近似,影像质量好于优维显。预防用药可减轻各种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对无高危因素的患者,预防用药后,国产离子型对比剂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CT诊断。

    关键词: 对比剂 CT
  • 心电R波显像在利声显超声造影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沈延政;朱桂秋;严禹

    本文介绍在利声显超声造影诊断肝脏肿瘤时,应用心电R波显像技术,分析肿瘤内显示的血管时相,为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提供依据。1 资料和方法 本组20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1.05岁。男17例,女3例。临床分别诊断为:肝癌17例、转移性肺癌1例、肾癌1例和胰腺癌1例,拟作超声导向肿瘤微波凝固治疗。治疗前作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检查、利声显超声造影和超声导向肝活组织检查。仪器为ACUSON128XP10/ART,TCR电脑声像仪,探头频率4MHz。心电显像采用随机心电图装置,连接心前导联。超声造影剂为德国先灵公司(Schering AG)生产的利声显(Levovist)。造影前用二维超声纪录肿瘤大小、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和能量图观察瘤内及瘤周血流情况和频谱。注射造影剂后观察血流信号增强情况、增强时间等。整个过程采用SONY AG7350E高保真录像机和TOMTECP90图像工作站同步纪录,进行脱机分析。造影过程中心电图全程监护。

  • 3560例超声引导自动活检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华斌;张武;贾建文;冉维强;苗立英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自动活检的技术优势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通过对3560例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术的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穿刺成功率与病变性质、部位以及操作医师的关系,同时统计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总的穿刺成功率高达97.8%,穿刺成功率与病变的性质、操作医师的经验无关,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0.12%。结论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术是一种取材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组织学取材方法。

  • 国产离子型对比剂在胃癌螺旋CT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郭华;高剑波;李荫太

    我科对155例胃癌进行了螺旋CT增强扫描,积累了丰富的对比剂使用资料。现对国产60%泛影葡胺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213例,男134例,女79例。年龄32~76岁,平均61岁。155例使用国产离子型对比剂,58例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离子型对比剂选用中国无锡生产的60%泛影葡胺,规格100ml,含量292mgI/ml,消毒无菌性水溶液,透明无色,在37℃时渗透压1500mmol。非离子型对比剂选用德国先灵公司生产的优维显,规格100ml,含量300mgI/ml,消毒无菌性水溶液,透明无色,在37℃时渗透压586mmol/L。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