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心包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作者:刘学兵;李春梅

    患者男,19岁,主因“反复咳嗽,胸痛1年余,加重伴胸闷、气促2周”入院.查体:心界扩大.超声心动图:左心室侧壁外心包内可探及不均质中等回声团约7.9 cm×4.4 cm,呈分叶状,边界清晰;心包内液性暗区深处约3.7 cm,其内可见弥漫光点回声(图1);CDFI:异常回声团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胸部CT:心包大量积液,心包内见包块,约6.2 cm×3.1 cm×5.8 cm,增强后可见轻度强化.3次心包抽液涂片均未查见癌细胞.行心包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梭形细胞增生伴大量胶原生成及玻璃样变,部分区域黏液样变,血管增生,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梭形细胞无异型,偶见核分裂象;病变累及心包脂肪组织.

  • 婴儿鼻腔纤维瘤病1例

    作者:马来阳;蒋健;孙鹏飞

    患儿男,1岁,因“右眼疑似不转动1年”入院.患儿出生后不久即被发现右眼球不能转动、右上眼睑下垂.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副鼻窦CT平扫示双侧上颌窦黏膜增厚,右侧鼻腔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填充,并突入右侧筛窦及上颌窦,使窦腔扩大,窦壁骨质变薄,鼻中隔向左偏曲(图1).头颅MR平扫示右侧鼻腔内较均匀等T1等T2异常信号(图2),FLAIR呈等信号,DWI呈略低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病灶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呈膨胀性生长,压迫邻近筛窦及上颌窦,向后压迫右侧眼眶后方致视神经管狭窄,视神经受压移位.

  • 男性肾混合性上皮间质瘤1例

    作者:孙倩;王淑侠;刘小华;陈文波;张忠林

    患者男,49岁,主因“体检发现左肾肿物5月余”入院,自述平素无背部酸痛,无尿痛、尿频、尿急及肉眼血尿;否认药物长期应用史.CT:左肾下极类椭圆形肿块,约57 mm×38 mm,内见点条状高密度影,增强后呈轻度强化(图1A).静脉肾盂造影(图1B):左肾下组肾盏见局限性充盈缺损.影像学提示:左肾下极肿瘤,考虑为囊性肾细胞癌合并出血.遂行左肾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图1C):肾混合性上皮间质瘤(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MESTK).随访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 左额叶血管母细胞瘤1例

    作者:李永华;张建平;朱永波;毛毳

    患者男,29岁,数小时前突发晕厥,伴有头痛、恶心、呕吐.查体未见神经系统定位阳性体征.头颅MRI平扫(图1A、1B):左侧额叶占位呈囊状长T1长T2信号,其内侧壁可见稍短T1等T2信号结节,边界清晰,周围脑实质受压移位,边缘可见稍长T1稍长T2信号水肿区;T2 Flair序列示左侧额叶占位囊性病变呈低信号,周围可见环形稍高信号水肿区;增强后右侧额叶占位病变囊变区及囊壁均未见强化,其内侧壁结节明显强化(图1C);囊性病变区大小2.30 cm×2.52 cm×2.71 cm,附壁结节约0.50 cm×0.80 cm.MRI诊断:左额叶占位,考虑血管母细胞瘤.行左额部开颅血管母细胞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周围存在大量纡曲供血动脉及粗大引流静脉.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额叶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瘤1例

    作者:戴欣欣;郭瑞君;张淼

    患者男,52岁,因“右腰部胀痛”就诊,无高血压病史,外院超声曾提示右肾囊肿.查体:右中腹部轻压痛,右肾叩击痛(+).超声:右肾增大至14.6 cm×8.2 cm×7.5 cm,肾实质厚1.6 cm,包膜光滑;肾实质回声均匀,右肾门处见6.8 cm×6.5 cm×6.2 cm类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肾外动脉未见扩张,肾盏、肾盂、输尿管未见扩张;CDFI示无回声区内红蓝相间血流信号,内侧边缘见一彩镶嵌样血流束射向无回声区内(图1A);PWD于无回声区内探及双向血流频谱(图1B),于高速射流处探及前向动脉型血流频谱(图1C),收缩期峰值流速约150 cm/s.超声诊断:右肾动脉瘤.CTA:右肾门处肾动脉明显扩张,见多发点状钙化斑(图1D),诊断为右肾动脉瘤.

  • 超声误诊右侧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并重度积水1例

    作者:陈荣荣;黄健源

    患儿女,1岁10个月,出生后无明显诱因腹部逐渐膨大.超声:腹腔内巨大多房囊性包块,上达右肋弓,下抵盆腔,右侧达腋中线,左侧过腹中线左侧约8 cm,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可见多条光带分隔呈多房状,液性区透声尚可(图1).CDFI:部分分隔光带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液性部分未见血流信号.右肾受挤压位置上移,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双侧输尿管显示不清.诊断:腹腔内多房囊性包块(囊性淋巴管瘤?).腹部CT:中下腹部及盆腔内巨大囊性占位灶,壁薄,约16.1 cm×7.8 cm×15.0 cm,边界清晰,内呈水样密度,增强后壁强化,内部水样低密度未见强化(图2).

  • 左心室未分化肉瘤18F-FDG PET/CT显像1例

    作者:侯小明;郭烽;雷霄;宦莹;赵文锐;梁英魁

    患者女,41岁,活动后胸闷、气短9个月,加重1个月.查体:心尖部闻及明显舒张期杂音,强度随体位而改变.超声:左心室腔内中等回声不规则团块约61 mm×70 mm,活动度较大,考虑黏液瘤.心脏MR:左心室侧后壁肿块,T1WI等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图1A、1B).PET/CT:左心室侧后壁FDG摄取增高肿块,大标准摄取值(maxi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5.11;左心室心肌弥漫性葡萄糖代谢增高,SUVmax为18.02,心包少量积液,诊断为左心室侧后壁心脏原发恶性肿瘤(图1C).行左心室壁肿瘤切除术,见肿瘤位于左心室侧壁,呈黄色、菜花样、鱼肉样,部分突入左心室流出道.术后病理:左心室心肌未分化肉瘤(图1D).

  • 腰、骶椎椎管内外痛风石1例

    作者:刘义;李咏梅

    患者男,55岁,主因“腰部疼痛8年,右上肢麻木1年,病情加重近1个月”就诊.查体: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右侧膝反射及右上肢皮肤感觉较对侧弱;全身多处关节有大小不等的皮下结节.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32×109/L,红细胞4.06×1012/L,尿酸736 μmol/L.MRI:L2、3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外见长T1短T2结节,约2.8 cm×1.1 cm,邻近马尾明显受压,增强扫描示结节明显强化(图1 A);L5~S1椎管内可见小结节,约0.9 cm×0.8 cm,增强后不均匀强化,邻近马尾、终丝受压;L2~S1椎体水平椎旁软组织内多发类环形强化灶.CT:L2~S1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外、椎板内外及钩突小关节周围多发结节状高密度影,平扫CT值约155 HU,邻近椎板、钩突小关节边缘增生,局部骨质受压,并见小结节状骨质破坏区,邻近马尾、终丝明显受压,椎管狭窄(图1B);双肾见小结石影.

  • 胃巨大息肉的胃窗超声造影表现1例

    作者:余俊丽;文艳玲;刘广健;叶英女;李伟佐;王会敏

    患者男,44岁,9年前车祸致高位截瘫,近半年来皮肤苍白,可疑消化道出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3 g/L,红细胞压积7.970×109/L.胃窗超声造影:胃小弯侧见一实性肿物(图1A),边界清,活动度大,肿物与胃壁以蒂相连,胃壁层次完整,胃蠕动好;CDFI示肿物内较丰富血流信号(图1B),蒂部可见一粗大血管.超声提示:胃小弯侧实性病变,考虑胃息肉.经胃镜切除肿物,术后病理:(胃部)增生性息肉.

  • 成人先天性肝膈疝1例

    作者:李长英;丰惠;刘素清;李畅

    患者男,39岁,主因“咳嗽伴右侧胸痛2个月”入院.患者曾于15年前因氯气中毒而接受胸部CT平扫,发现右肺下叶包块,约3.0 cm×3.5 cm,后随访无变化,未行治疗;近2个月无诱因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右侧胸痛,无发热.既往无胸腹外伤史.本次肺癌标志物及甲胎蛋白检查均为阴性,支气管镜检及上腹部超声检查未见异常.CT:右肺下叶基底段见软组织密度肿块,约3.3 cm×3.5 cm(图1A),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及延迟期肿块/肝实质CT值分别为63 HU/65 HU、73 HU/78 HU、114 HU/111 HU、87 HU/83 HU;行CT薄层扫描后重建图像,见肿块与右肝顶以较宽基底相连,呈束腰征象(图1B).

  •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颈部淋巴结核1例

    作者:史琳;鲁虹霞;陈斌娟;童明辉

    患者男,35岁,主因“发现右侧颈部肿物1月余”入院.体检:右颈部触及约4.0 cm×3.0 cm包块,质硬,基底固定,活动度差,无红肿及压痛.X线胸片及喉镜检查均未见异常.颈部超声:于右颈部锁骨上窝胸锁乳突肌外侧探及4.08 cm×1.70 cm混合回声区,外形规则,边界清晰,内可见光带分隔,周边组织未见受压.CDFI:于肿物中央部可探及彩色血流,周边血流信号明显增多,可见边缘血管形成(图1A).弹性成像:病灶区扭曲变形,内部呈蓝绿相间的马赛克状,多切面扫查示各个切面中绿色区域所占面积为50%~80%(图1B).

  • 腰肌髓外骨髓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罗飞;王琰;耿荣华

    患者男,56岁,腰部酸痛不适4年,加重15天,疼痛剧烈,活动受限,行走及翻身困难.查体:左侧腰部呈板状,局部稍隆起;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腰椎MRI:①L5-S1椎间盘突出;②腰椎骨质增生;③左侧腰肌异常信号.超声:左侧腰肌明显增厚,厚处约5.2 cm,回声减低,纵切面长轴扫查下段肌纤维纹理结构清晰、呈羽状,上段正常肌纤维结构消失,回声杂乱,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图1);CDFI示其内无明显血流信号.

  • 胃原发性鳞状细胞癌PET/CT显像1例

    作者:段钰;邓小虎;曹剑霞

    患者男,60岁,上腹部隐痛不适1个月,疼痛呈间断性,进食后加重;外院增强CT示肝胃间肿块约4.60 cm×5.00 cm,不均匀强化,肿瘤指标阴性.18F-FDG PET/CT.:肝胃间软组织肿块伴18F-FDG代谢异常增高,胃小弯旁一枚淋巴结18F-FDG代谢轻度异常增高(图1),考虑恶性病变伴转移.于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腹腔肿块切除+近端胃切除,术中见胃左动脉旁肿块约8.00 cm×6.00 cm,侵及胃壁及胰腺,腔镜下手术困难,取剑突脐连线上腹正中切口开腹切除部分肿块,术中病理诊断为“癌”,行腹腔肿块切除+近端胃切除术.术后病理:癌组织呈巢状排列分布的,浸润性生长,内见坏死,侵及胃壁浆膜层、肌层达黏膜下层、黏膜肌层.

  • 血液再灌注对大鼠缺血坏死肝脏MR T1WI信号的影响

    作者:高萌;孙胜禄;姚楠;蒋翠花;吉云;李玥;江骁;张健;黄德健

    目的 探讨血液再灌注对大鼠缺血肝脏MR T1WI信号的影响.方法 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A、B组,A组于阻断肝右叶血供3h后放开阻断,肝右叶血液重新灌注;B组结扎肝右叶血供.术后对所有大鼠经尾静脉注射0.1 ml0.5%依文思蓝,24 h后行MR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T2W、DWI,对两组大鼠结扎区域肝组织T1值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 A组再灌注肝叶在T1WI呈等或低信号,B组坏死肝叶在T1WI呈稍高信号,两组肝叶T2WI和DWI均呈高信号;A组所测T1值高于B组(P<0.01).结论 血液再灌注可改变大鼠肝脏缺血坏死后MR T1WI信号.

  • 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肝泡状棘球蚴病大鼠模型

    作者:桑泽杰;朱帝文;任伟新;顾骏鹏;纪卫政;张海潇;温浩

    目的 探讨直视下射频消融(RFA)治疗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HAE)的疗效.方法 对30只成功接种泡状棘球蚴病的Wistar雌性大鼠模型分别暴露HAE病灶,开腹直视下穿刺病灶,行单极针穿刺及RFA,计算穿刺及消融成功率.结果 27只穿刺成功(27/30,90.00%).病理显示19只HAE病灶消融完全,完全消融成功率70.37%(19/27),病灶呈现凝固性坏死.结论 开腹RFA治疗HAE大鼠技术简单易行,消融后病灶凝固性坏死明显.

  • 低频超声联合SonoVue微泡促进裸鼠基因体内转染的可行性

    作者:南淑良;申锷;林艳端;白文坤;胡兵

    目的 探讨利用低频超声联合SonoVue微泡造影剂促进基因转染人前列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后随机分为空白组(仅注射生理盐水)、单纯质粒组(注射生理盐水和质粒混悬液)、低频超声组(注射生理盐水和质粒混悬液后超声辐照)和低频超声+微泡组(注射超声微泡造影剂和质粒混悬液后超声辐照).超声辐照条件:功率3 W/cm2,占空比5∶5,频率80 kHz,辐照10 min.基因转染3天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平均荧光强度;同时行常规病理检查,观察低频超声联合微泡辐照对组织的损伤程度.结果 4组中,仅低频超声+微泡组可见明显绿色荧光,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空白组、单纯质粒组和低频超声组均未见明显绿色荧光.各组均未见明显组织损伤.结论 SonoVue微泡造影剂在低频超声辐照下能够安全有效地促进pEGFP基因转染进入人前列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内.

  • 犬前列腺组织弹性改变与膀胱出口梗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付帅;张明博;唐杰

    目的 评价犬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展过程中前列腺组织弹性改变及其与膀胱出口梗阻(BOO)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雄性比格犬10只,通过去势手术、前列腺周围包绕两层尼龙网膜及雌雄激素联合应用3个月建立犬BPH致BOO模型.激素给予前、给予后1、2、3个月时,分别行经直肠超声前列腺检查.在建模手术前、手术后2周(给予激素前)、激素给予后1、2、3个月时分别对实验动物进行尿动力检查.比较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组织弹性模量及尿动力各指标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性,评价前列腺组织弹性模量与尿动力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激素给予前后前列腺体积、弹性模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前与术后2周尿动力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激素给予前后尿动力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前列腺组织平均弹性模量与尿动力各指标均具相关性,其中前列腺组织平均弹性模量与大尿流率(Qmax,r=-0.80,P<0.01)及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Pdet@Qmax,r=0.76,P<0.01)的相关性更高.结论 伴随BPH发展,犬前列腺组织弹性模量逐渐增高,其与BOO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

  • 磁共振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和相位对比电影序列鉴别非肿瘤性脑积水

    作者:付汪星;程敬亮;车英玉

    目的 探讨MR三维稳态构成干扰(3D-CISS)序列和相位对比电影(cine PC)序列鉴别诊断非肿瘤性脑积水的价值.方法 选取常规MR平扫及增强扫描显示脑室系统扩大的非肿瘤性脑积水患者65例及健康志愿者30名(对照组),对中脑导水管区进行3D-CISS和cine PC序列扫描.依据3D-CISS序列所见中脑导水管有无梗阻,将患者分为梗阻组和交通组,动态播放矢状位cine PC图像,观察各组中脑导水管处脑脊液(CSF)流动情况;对轴位cine PC测得的中脑导水管处CSF流速、流量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D-CISS序列清晰显示22例中脑导水管梗阻(梗阻组),43例无梗阻(交通组).矢状位cine PC图像示梗阻组仅2例中脑导水管见微弱CSF流动信号,余均无明显CSF流动;而交通组CSF流动信号明显.轴位cine PC测得交通组中脑导水管CSF流速和流量较对照组增多(P均<0.05).结论 3D-CISS序列结合cine PC序列可无创定性、定量观察CSF流动,有助于鉴别非肿瘤性脑积水的类型.

  • 扩散张量成像观察重度吸烟者脑白质微观结构完整性

    作者:张静;吴光耀;林富春;朱凌;罗静;李洁兰

    目的 采用基于示踪空间统计分析的扩散张量成像(TBSS-DTI)观察重度吸烟者(HS)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完整性.方法 根据中文版尼古丁依赖量表(FTND)筛选34名HS(HS组)和年龄、性别及教育水平匹配的非吸烟志愿者(NS) 34名(NS组),行TBSS-DTI采集,测量异常脑白质区扩散参数,包括轴向扩散系数(Da),径向扩散系数(Dr),平均扩散系数(MD)及FA,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扩散参数与HS吸烟相关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NS组比较,HS组胼胝体左前部(包括胼胝体膝部和嘴体部)FA值降低.FA值降低脑区Da显著降低、Dr显著升高(P均<0.05).胼胝体左前部Dr和MD与烟龄呈正相关(Dr:r=0.356,P=0.049;MD:r=0.405,P=0.024).结论 HS胼胝体左前部白质微观结构完整性异常,并与烟龄相关,提示重度尼古丁依赖导致脑白质进行性退行性变.

  • 功能连接密度图观察内侧颞叶癫痫

    作者:龙柳;张志强;许强;林玉娇;项蕾;卢光明;张宗军

    目的 采用静息态fMRI功能连接密度(FCD)方法观察内侧颞叶癫痫(mTLE)脑功能活动改变的分布模式.方法 分别采集47例mTLE患者与32名正常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静息态fMRI数据,通过两样本t检验,观察mTLE患者相对正常对照组的FCD活动改变,并采用基于体素的相关分析观察mTLE患者FCD改变脑区与癫痫病程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TLE患者发作间期FCD降低区域以双侧内侧颞叶、后扣带回、外侧颞叶和顶叶区为主;FCD增高区域主要分布于双侧感觉运动区(P<0.05,FWR多重校正).基于体素的相关性分析显示,mTLE病程与双侧内侧颞叶、后扣带回及顶叶区的FCD值呈负相关(P<0.05,FDR多重校正).结论 mTLE表现为默认网络及感觉运动区的功能连接异常;这些区域功能异常可能与mTLE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 超声诊断新生儿胆道闭锁进展

    作者:周玲燕;叶菁菁;蒋国平

    新生儿胆道闭锁(BA)发生率较高,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是挽救婴儿的唯一方法.BA超声改变包括异常胆囊、三角带征、肝动脉增宽、肝被膜下血流等.本文对超声诊断新生儿BA的进展进行综述.

  • 盆底动态磁共振成像诊断不协调性排便

    作者:黄继蓝;蒋涛;李敏;彭朋

    目的 利用盆底动态MRI观察不协调性排便(DD)患者肛直肠解剖及功能特点.方法 对90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其中48例诊断为DD,DD组)及6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盆底动态MRI,观察肛提肌的MRI解剖表现,并对耻骨直肠肌(PRM)厚度行定量分析,分析两组PRM厚度的差异.结果 MRI示肛提肌由PRM、耻尾肌和髂尾肌3部分组成.静息时,DD组左右侧PRM厚度分别为(7.83±1.10)mm和(6.64±1.73)mm,而对照组分别为(5.96±1.27)mm和(5.43±1.15)mm(P均<0.05);DD组力排前后左右侧PRM厚度分别为(10.70±1.80)mm和(12.40±2.00)mm(P<0.05).结论 盆底动态MRI直观显示肛提肌的解剖特点,可定量及定性分析DD患者的异常解剖及功能特点,为术前选择手术方式及术后评估提供依据.

  • 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

    作者:王宝堂;刘芝艳;张建明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收集18例经CDFI、MSCT、MRI及DSA确诊的肝血管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以超液态碘油或平阳霉素超液态碘油乳剂,或联合明胶海绵颗粒和(或)明胶海绵条栓塞肿瘤血管.术后随访评价栓塞治疗疗效.结果 栓塞治疗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血管瘤随时间延长而逐渐缩小,栓塞前血管瘤大径为(10.20±3.24)cm,栓塞后血管瘤保持稳定时大径为(4.44±2.16)cm,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治疗有效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创伤小、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可作为肝血管瘤首选治疗方法.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CT表现及其与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

    作者:司友娇;陈静静;纪清连;李颖端;冯卫华

    目的 观察不同WHO病理组织学分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pNEN的CT表现,并依2010年WHO病理组织学分级分为Ⅱ级、Ⅱ级、Ⅲ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3例pNEN中,WHOⅠ级12例,Ⅱ级8例,Ⅲ级3例.不同级别肿瘤性别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年龄构成、肿瘤大小、位置、形态、生长方式及有无坏死、囊变、钙化、内分泌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增强后,不同级别肿瘤动脉期、平衡期绝对强化程度、病变与静脉期肝脏CT值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随级别增高,肿瘤强化程度未见规律性变化.结论 术前难以根据CT表现对pNEN进行分级.

  • 前纵隔肿瘤18F-FDG PET/CT显像特征

    作者:丁重阳;李天女

    目的 观察前纵隔肿瘤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前纵隔肿瘤患者的18F-FDG PET/CT资料.28例中,侵袭性胸腺瘤6例,胸腺癌8例,淋巴瘤12例,精原细胞瘤2例.观察不同肿瘤18 F-FDG PET/CT显像特征,测量肿瘤大径及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比较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及淋巴瘤患者肿瘤大径及SUVmax差异.结果 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及精原细胞瘤18F-FDG PET/CT见前纵隔内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物.淋巴瘤18F-FDG PET/CT见前纵隔内多个结节融合成团块状肿物,密度均匀.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和淋巴瘤间肿瘤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6);胸腺癌和淋巴瘤SUVmax (11.54±3.79、14.11±4.34)高于侵袭性胸腺瘤(4.87士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胸腺癌与淋巴瘤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结论 前纵隔肿瘤的18 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 肺灌注SPECT/CT评估肺栓塞治疗效果

    作者:吴大勇;张文艳;陈江红;边艳珠

    目的 观察应用肺灌注SPECT/CT评估肺栓塞(PE)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肺灌注SPECT/CT显像诊断为PE后接受溶栓及抗凝治疗的107例患者,按病程将其分为<7天组(n=37)、7~14天组(n=45)和>14天组(n=25),均于溶栓治疗后7天内再次接受肺灌注SPECT/CT显像.记录各组溶栓治疗后血流灌注改善的肺段数,计算肺段血流灌注改善率,并对3组进行比较.结果 溶栓治疗前,肺灌注SPECT/CT共于107例患者中检出646个栓塞肺段(646/1926,33.54%);治疗后,360个(360/646,55.73%)肺段血流灌注改善,未发现新的栓塞肺段.<7天组、7~14天组及>14天组肺段血流灌注改善率分别为74.21%(164/221)、58.05%(155/267)和25.95% (41/158),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97,P<0.05),其中<7天组与7~14天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 =13.94,P<0.05).结论 肺灌注SPECT/CT显像可用于评价溶栓治疗PE的效果.

  • 8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8F-FDG PET/CT显像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海平;陈萍;刘清奎;侯鹏;邓怀福;莫静恩;席寅;秦积龙

    目的 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据此进行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估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肺MALT淋巴瘤的18F-FDG PET/CT资料,采用Ann Arbor分期标准进行分期,根据恶性淋巴瘤PET/CT疗效评价修订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前7例PET/CT均发现18F-FDG摄取,灵敏度为100% (7/7),中位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5.29(3.63~14.39).3例治疗前根据PET/CT结果而上调分期,其中2例发现胸膜浸润而上调至Ⅳ期,1例发现肝脏浸润而上调至Ⅳ期.6例治疗后接受PET/CT复查,3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进展.结论 肺MALT淋巴瘤PET/CT显像存在18F FDG摄取.18F-FDG PET/CT可作为肺MALT淋巴瘤分期和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

  • 乳腺可视化触诊成像系统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与临床触诊、X线及超声对照

    作者:宋颖;李静;张仁知;高国华;周纯武

    目的 探讨乳腺可视化触诊成像系统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69例乳腺病变患者(共195个病灶)行触诊成像、临床触诊和X线,对其中151例行超声检查.比较以上4种方法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评估各方法对不同腺体类型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结果 触诊成像对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敏感度为82.40%,特异度为80.00%,敏感度高于临床触诊(60/125,48.00%,P<0.001)但低于X线(117/125,93.60%,P=0.003)及超声(105/110,95.45%,P<0.001),特异度高于X线(39/70,55.71%,P=0.002)及超声(38/61,62.29%,P=0.023).对于不同腺体类型的乳腺,触诊成像鉴别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变化不大.结论 触诊成像对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望成为现有乳腺检查技术的补充.

  • 320排CT肺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病变

    作者:柳维义;谭理连;李志铭;江金带;李树欣;利晞

    目的 探讨佳320排CT肺三期增强扫描时相,评价其诊断孤立性肺病变(SPL)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00例SPL患者[A组(周围型肺癌)55例;B组(良性肿瘤或慢性炎症)23例;C组(活动性炎症)22例]及40名健康成年人(D组)行320排CT容积灌注扫描,采用体部灌注软件处理得到时间-密度曲线(T-DC),记录并比较各组肺动脉峰值时间(PA-TTP)、左心房峰值时间(LA-TTP)、胸主动脉峰值时间(AO-TTP)和SPL强化峰值时间(SPL-TTP).在平扫,肺动脉、左心房、胸主动脉和SPL达强化峰值时以及延迟3 min共6个时相测量病灶CT值,计算CT净增值(NE).应用ROC曲线分析比较各时相NE对SPL的诊断效能.结果 A、B、C、D组PA-TTP、LA-TTP及AO-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组SPL-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163,P<0.001),C组SPL-TTP为(17.36±2.52)s,明显早于A、B组.A组中,应用SPL达强化峰值时(28 s)NE诊断周围型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为0.872,敏感度92.7%,特异度80.0%.C组中,应用SPL达强化峰值时(18 s)NE诊断炎症的AUC大,为0.985,敏感度100%,特异度88.5%.结论 以18 s、28 s、3 min为扫描时相,320排CT肺三期增强扫描对鉴别诊断SPL具有较高价值.

  • 左心房追踪技术评价介入封堵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术后患者左心房容积和功能

    作者:高帆;袁建军;朱好辉;魏常华;陈纪昀

    目的 应用左心房追踪(LAVT)技术评价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S-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左心房容积和功能变化.方法 运用LAVT技术获得30例介入封堵成功的S-ASD患者术前3天、术后3天、术后3个月时的左心房容积-时间曲线和容积变化速率曲线,记录容积-时间曲线上的左心房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e)、左心房小容积(LAVmin),并用体表面积(BSA)进行校正,得到相应的容积指数LAVImax、LAVIpre、LAVImin,计算左心房总体、被动、主动排空量(LAVItotal、LAVIpass、LAVIact),左心房被动、主动排空分数(LAVIpEF、LAVIaEF),记录左心房容积变化速率曲线上的收缩期充盈速率峰值(dv/dtS),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排空速率峰值(dv/dtE、dv/dtA).比较术前3天、术后3天、术后3个月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术后3个月,LAVImax、LAVIpre、LAVImin及LAVItotal较术前3天明显降低(P均<0.05),LAVIaEF、dv/dtA较术前3天明显升高(P均<0.05);LAVIpass、LAVIpEF、LAVIact、dv/dtS、dv/dtE在术后3天、术后3个月及术前3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介入封堵S-ASD可有效改善心房功能;LAVT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加以评价.

  • 三维超声断层显像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的损害

    作者:陈思吉;史铁梅;张浩

    目的 采用三维超声断层显像(TUI)技术评价采用不同方式分娩后盆底结构的损伤情况.方法 将于产后6~7周时接受产后复查的初产妇60例(研究组)进一步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研究组A,30例)和经阴道自然分娩组(研究组B,30例),选择同期健康未育妇女30名作为对照组.行三维超声扫查,分别在静息、加压和肛提肌大收缩状态下获取容积数据;用QLab处理软件,以2.5 mm层间距获取3层轴位图像,测量小生殖裂口(LH)前后径(L)、横径(W)、周长(P)、面积(A)、肛提肌厚度(T),并观察耻骨直肠肌连续性.结果 3种状态下,研究组A、研究组B的LH各径线均大于对照组,肛提肌T均值小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B的LH各径线及耻骨直肠肌离断率均大于研究组A,肛提肌T小于研究组A(P<0.05).结论 产后6~7周时观察显示,经阴道自然分娩对盆底的损伤较选择性剖宫产严重.

  • 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超声特征及其与内分泌指标的相关性

    作者:陈慧;詹维伟;杨志芳;喇端端;陈晨

    目的 比较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IR)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超声特征及其内分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将126例PCOS患置分为PCOS伴胰岛素抵抗组(IR-PCOS组,67例)和PCOS不伴胰岛素抵抗组(NIR-PCOS组,59例).经腔内超声测量并比较两组卵巢和子宫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检测并比较两组性激素及血脂等相关内分泌指标;分析超声参数与内分泌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IR-PCOS组卵巢卵泡数(FN)、卵巢间质面积与总面积之比明显增高(P<0.05),卵巢体积、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显著增高(P<0.01),卵巢间质动脉RI降低(P<0.01),体质量指数(BMI)、游离睾酮增高(P<0.01),性激素结合球蛋白降低(P<0.05),甘油三酯、HOMA-IR、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餐后2h血浆胰岛素显著增高(P<0.01),FPG增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降低(P<0.01).IR-PCOS组FN与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比值呈正相关(P<0.01);卵巢体积与BMI、糖化血红蛋白、HOMA-IR、FPG、2hPG呈正相关(P<0.01);卵巢体积与FINS呈正相关(P<0.05).结论 IR-P-COS与NIR-PCOS患者超声特征及内分泌指标有一定差异,且其间有一定相关性.

  • 18FDG-PET/MR观察宫颈鳞状细胞癌ADC值与SUV的相关性

    作者:王鹏远;辛军;孙洪赞;张少敏;郭启勇

    目的 应用18FDG-PET/MR一体机观察宫颈鳞状细胞癌ADC值与FDG-PET标准化摄取值(SUV)的相关性.方法 对3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行盆腔PET/MR检查.采用随机自带软件,利用轴位像对PET图像、ADC图及T2WI进行自动配准,并在同一层面勾画ROI,测量感兴趣体积(VOI)内肿瘤大SUV(SUVmax)和平均SUV(SUVmean)、小ADC值(ADCmin)和平均ADC值(ADCmean).结果 3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的ADCmin与SUVmaxADCmin与SUVmean、ADCmean与SUVmax、ADCmeann与SUVmean均无明显相关性;中-高分化和低分化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上述ADC和SUV指标间亦无明显相关性.中-高分化与低分化宫颈鳞状细胞癌ADC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49).结论 ADC和SUV是诊断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相互独立的指标.恶性程度分级评价中,ADC可能较SUV敏感.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超声表现

    作者:陈娇;杨太珠;杨帆;田雨;庞厚清;何敏;徐红;唐英;叶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 收集29例术后病理确诊的ESS患者,采用经阴道或经腹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双侧附件、包块部位和回声等.对照分析超声表现、手术所见与病理结果.结果 病变主要位于子宫腔2例,位于子宫肌壁27例.不均质斑片状稍强回声9例,不均质斑片状弱回声20例.19例囊实混合性占位,10例实性占位.25例可见正常子宫形态,4例子宫形态失常.病理结果:低级别ESS 26例,其中6例伴广泛出血坏死;未分化ESS 2例;高级别ESS 1例.结论 ESS超声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易导致误诊,特别是误诊为子宫肌瘤.

  • 数字陀螺仪与超声集合引导模拟经皮穿刺术

    作者:周旋;张炽敏;孙义新;陈龙军;李卫民

    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数字陀螺仪与超声集合引导经皮穿刺术的精准性.方法 自制两种一次性实验体模:体模A内置直径1.0 cm球形水囊,水囊中心距A表面5.0 cm,用于模拟浅表脏器靶标的穿刺实验;体模B内置直径1.5cm水囊,水囊中心距B表面10.0 cm,用于模拟深部脏器靶标的穿刺实验.对体模A组采用斜向穿刺进针,体模B组采用垂直方向穿刺进针.以数字陀螺仪与超声集合引导穿刺和超声定位徒手穿刺方法,分别对A、B重复穿刺10次,记录每组穿刺命中次数,计算命中率.结果 对体模A组采用数字陀螺仪与超声集合引导穿刺命中8次,命中率80.00%(8/10);超声定位徒手穿刺命中3次,命中率30.00%(3/10).对体模B组采用数字陀螺仪与超声集合引导穿刺,命中9次,命中率90.00%(9/10);超声定位徒手穿刺命中4次,命中率40.00%(4/10).数字陀螺仪与超声集合引导穿刺命中率均明显高于超声定位徒手穿刺(P均<0.05).结论 数字陀螺仪与超声集合引导可为穿刺模拟实验中穿刺靶标提供精准的空间位置,精准引导穿刺针的进针角度和方向,有望成为一种全新的经皮穿刺导航技术.

  • 256层CT头部扫描iDose 4TM重建图像空间分辨性能的模体实验

    作者:郑海亮;刘小丽;李兴东;温廷国;冯树理

    目的 探讨256层Brilliance iCT头部扫描时不同扫描条件下各重建级别iDose空间分辨性能的差异.方法 采用256层Brilliance iCT和CT性能检测模体,获得头部扫描图像,以iDose和滤波反投影(FBP)两种方法进行重建,比较两种重建图像的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之间的差异.结果 ①MTF曲线显示,同等辐射剂量条件下,相比FBP重建,iDose重建可提高1.75%~115.62%的空间分辨能力.②降低层厚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T系统在xOy平面内的空间分辨能力.③层厚为0.9 mm时,iDose(6)的图像重建性能好,层厚为2.5 mm时,iDose(5)的性能好.④在保持千伏值、毫安秒及扫描层厚条件不变,螺距从0.203提高至0.391时空间分辨能力无显著差异.⑤保持毫安秒不变,同时改变管电流和扫描时间,使用iDose重建算法CT系统空间分辨能力无显著差异.结论 iDose在同等辐射剂量下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一定程度上iDose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对螺距和管电流改变不敏感.为获得佳图像质量,重建级别应与层厚相适应.

  • 静脉应用艾司洛尔对CT冠状动脉造影中Double-Flash扫描模式应用率的影响

    作者:何柏;汪奇;周迎;杨晓波;陈韵岱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控制心率对Double-Flash模式在CT冠状动脉造影(CTCA)中的应用率的影响.方法 对心率≤100次/分的258例受检者行CTCA检查.将受检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自然心率组;B组为心率控制组,对其中心率>65次/分者静脉推注艾司洛尔注射液50 mg.CTCA中对心率≤65次/分者应用Double-Flash模式扫描,对>65次/分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扫描.分别记录A、B两组中两种扫描模式的使用例数、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B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ouble-Flash扫描模式A组应用率为61.33%(92/150),B组为98.15% (106/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辐射剂量(ED)和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分别为(3.54±0.85) mSv和(13.94±0.65)mGy,B组分别为(1.81±0.95)mSv和(3.07±0.62) m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中无发生药物使用不良反应者.A组98.67%(148/150)、B组96.30% (104/108)图像可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应用艾司洛尔可安全有效地提高CTCA中Double-Flash扫描模式的应用率.

  • SPECT/CT对骨显像疑难病灶的诊断增益分析

    作者:林琳;郑容;刘琳;贾莹莹;耿建华

    目的 探讨SPECT/CT对平面骨显像疑难病灶的诊断增益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72例全身骨显像诊断疑难病灶的SPECT/CT检查结果,分析SPECT/CT诊断增益与病灶部位、摄取程度、CT特征及原发肿瘤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72例中,骨显像共发现140处诊断不确定病灶,65.00% (91/140)病灶经SPECT/CT显像后可以明确诊断.SPECT/CT对不同部位病灶的诊断增益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9,P=0.035).经SPECT/CT融合显像后,脊柱病灶获得诊断增益率明显高于骨盆病灶(x2 =8.81,P=0.003).SPECT/CT对不同摄取程度病灶的诊断增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76,P-0.43).CT呈溶骨为主及具有良性特征的病灶经SPECT/CT显像获得的诊断增益高于成骨为主及混合性病灶.结论 SPECT/CT对诊断全身骨显像疑难病灶具有明确增益作用,病灶部位及CT特征是判断能否通过SPECT/CT融合显像获得明确诊断的重要因素.

  • 原发性高磷酸酶血症患儿骨骼X线异常表现

    作者:陈海松;韩燕;李晓飞;耿青;冯卫华;林吉征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磷酸酶血症患儿骨骼X线异常表现.方法 分析21例原发性高磷酸酶血症患儿骨骼异常X线表现.结果 双侧长管状骨骨干增粗、对称性弯曲(21/21,100%),皮质增厚分层(14/21,66.67%),骨干骨皮质变薄、骨质吸收并髓腔增宽呈多囊状(7/21,33.33%),骨密度增高(17/21,80.95%)或减低(4/21,19.05%),并见多发骨折(5/21,23.81%).掌、指骨(13/13,100%)和跖、趾骨呈“长方框”状(12/12,100%),掌、指骨(5/13,38.46%),跖、趾骨(3/12,25.00%)梭形增粗.颅骨见多发圆形骨质吸收区(12/15,80.00%),颅板增厚呈磨玻璃样(13/15,86.67%),异常增大(11/13,84.62%),颅底骨增厚硬化(13/13,100%)及牙槽骨骨硬板骨质疏松或消失(8/13,61.54%).胸腰椎塌陷变扁(18/18,100%)或呈“夹心椎”(16/18,88.89%);骨盆骨质软化、髋臼内陷、呈小骨盆腔变形(5/5,100%);锁骨、肩胛骨增粗、膨大(7/12,58.33%),肋骨增宽、皮质与髓腔界限不清(8/12,66.67%),肋间隙变窄(5/12,41.67%),可见肋骨骨折(1/12,8.33%).结论 高磷酸酶血症患儿骨骼异常X线表现有一定特征.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疼痛性成骨性脊柱转移癌

    作者:陈珑;倪才方;刘一之;金泳海;朱晓黎;邹建伟

    目的 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疼痛性成骨性脊柱转移癌的疗效、并发症及关键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接受PVP治疗的成骨性脊柱转移癌患者(18个椎体),记录术前及术后1天、1周、1个月及3个月的VAS评分,采用可重复检验方差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以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较术前降低≥3分为止痛有效.记录每个椎体术中所用透视时间、骨水泥用量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16例PVP治疗后有效止痛率为81.25%(13/16);术前及术后1天、1周、1个月及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8.4±1.2、3.3±1.6、2.9±1.9、3.0±1.9、3.3±2.0(F=62.221,P<0.001),术后VAS得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治疗每个椎体的平均透视时间为(14.2±2.3)min,骨水泥平均用量为(2.67士0.83)ml;骨水泥渗漏率为27.78%(5/18).结论 PVP治疗成骨性椎体转移癌止痛效果好,并发症少,可作为疼痛性、成骨性椎体转移癌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但治疗应注意穿刺技巧及骨水泥用量.

  • 99Tcm-MDP SPECT/CT图像融合诊断隐匿性骨折

    作者:张斌青;宋青凤;刘玉珂;郭会利;张敏

    目的 探讨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隐匿性骨折患者的SPECT/CT资料,所有病灶均以病理学诊断或6个月以上的影像学随访为终诊断结果,依据病史及影像学资料对隐匿性骨折进行分类,观察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54例中,SPECT/CT诊断隐匿性创伤骨折或隐匿性骨内骨折12例,发现病灶58处;疲劳骨折6例,发现病灶8处;衰竭骨折36例,发现病灶72处.结论 SPECT/CT能在明确诊断骨折的基础上作出分类诊断,有助于隐匿性骨折的早期诊断及鉴别.

  • 多发性神经病变、器官肿大、内分泌异常、M蛋白、皮肤病变综合征99Tcm-MDP全身骨显像分析

    作者:宋乐;张燕燕;张卫方

    目的 探讨多发性神经病变、器官肿大、内分泌异常、M蛋白、皮肤病变(POEMS)综合征骨显像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与CT表现进行比较,总结POEMS综合征的骨显像特点.结果 8例患者中多发性骨髓瘤3例,浆细胞增生3例,浆细胞瘤2例.6例骨显像阳性,其中2例为溶骨性破坏灶,4例为硬化性病变.5例可见四肢关节对称性放射性浓聚,其中1例治疗后好转.结论 POEMS综合征溶骨性病变及较大硬化性病灶呈放射性浓聚,伴四肢关节对称性浓聚;骨显像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价.

  • 应用高频超声分型诊断臀肌挛缩症

    作者:温建文;梁峭嵘;梁彤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臀肌挛缩症(GMC)的声像图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93例经手术证实的臀肌挛缩症患者(共344侧患肢),术前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臀大、中、小肌等臀部肌肉及髂胫束、结合部的超声表现,根据肌挛缩范围分为轻、中、重、极重4种类型,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超声诊断轻、中、重、极重4种类型GMC的敏感度分别为:100% (73/73)、77.31% (92/119)、69.89%(65/93)、55.93%(33/5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49%(73/93)、76.67%(92/120)、68.42%(65/95)、91.67%(33/36).超声与手术结果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677(P<0.01).挛缩臀肌的声像图表现为局部肌肉轮廓不清,肌纹理模糊、消失,严重者肌肉呈结节或团块状改变,肌肉萎缩变薄,肌肉间分界不清.结论 应用高频超声可根据声像图特征对GMC患者进行诊断与分型,有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 慢性淋巴水肿相关恶性软组织肿瘤MRI表现

    作者:岳云龙;金延方;沈文彬;郭劲松;吴晓华;王振常

    目的 分析与慢性淋巴水肿相关的软组织恶性肿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慢性淋巴水肿相关的软组织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 病变发生于上臂5例,前臂1例,小腿1例,足部1例.5例血管肉瘤T1WI呈中等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增强后显著强化.2例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现为明显突出于皮肤表面的分叶状等T1稍长T2信号软组织肿块,其内短T2分隔明显强化.1例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边缘光滑,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 慢性淋巴水肿所致局部免疫缺陷可引发多种软组织恶性肿瘤,MRI上其共同特点为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结节,其中血管肉瘤病灶多发且显著强化有助于与其他肿瘤的鉴别.

  •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临床及超声表现

    作者:张静;周翔;罗燕;刘菊先;邱逦;彭玉兰

    目的 探讨婴儿纤维性错构瘤(FHI)的临床及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8例经术后病理确诊的FHI患儿的临床及超声表现.结果 8例中,7例单发,1例多发;上肢3例,手指1例,腋窝1例,臀部2例(1例并发腹壁包块),腰背部1例;6例表现为稍强回声,1例为弱回声,1例多发病灶表现为稍强与囊实性混合回声,边界不清;除1例腹壁病灶与皮肤层关系不密切外,其余病灶均与皮肤层关系密切;4例无明显血流信号,2例有点状或点线状血流信号,1例病灶血流信号较丰富,1例多发病灶见点状血流信号.结论 纤维性错构瘤多见于婴幼儿,多为发生于表浅部位的单发无痛性包块;超声呈稍强回声或囊实混合回声,与皮肤层关系密切.

  • 鼻咽癌动态增强MRI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胡丽霞;朱进;周阳泱;周亚燕;郭轶群;吴明祥;单军;徐坚民;李先明

    目的 探讨鼻咽癌动态增强MRI(DCE-MRI)相关参数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02例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初诊患者行DCE-MRI,获取ROI的DCE-MRI参数,观察其曲线特征,并分析DCE-MRI相关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鼻咽癌患者的曲线大上升斜率(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同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期MS差异有统计意义(P均<0.05);达峰时间(TTP)、曲线下面积(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鼻咽癌DCE-MRI相关参数与病变进展密切相关;DCE-MRI技术对辅助诊断鼻咽癌及准确分期有一定价值.

  •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评价肾脏恶性肿瘤弹性

    作者:孙迪;申锷;魏聪;李艺;胡兵

    目的 采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观察肾脏恶性肿瘤的弹性特征,评价其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VTQ技术对54例患者的肾恶性肿瘤及周围正常肾皮质进行剪切波速度(SWV)检测,观察各类肾肿瘤的弹性表现及不同大小CCRCC的弹性特点,比较直径<3 cm的CCRCC与其他肿瘤的弹性差异,通过ROC曲线评价VTQ技术对<3 cm的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54例中,CCRCC 40例,嫌色细胞癌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肾盂尿路上皮癌7例;各类肿瘤SWV与肾皮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3例<3 cm的CCRCC的SWV高于肾皮质(P=0.01),且△SWV (SWV肿瘤-SWV皮质)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肿瘤(P<0.01),以△SWV≥0为标准诊断<3 cm CCRC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敏感度76.9%,特异度91.7%,准确率84.6%.结论 CCRCC、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和肾盂尿路上皮癌的弹性与肾皮质无显著差异,直径<3 cm的CCRCC较肾皮质韧,且硬度高于其他3种肿瘤;VTQ技术对<3 cm的CCRCC有中等鉴别诊断价值.

  •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超声表现2例

    作者:张凌燕;唐远姣;邱逦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desmoplastic fibroblastoma,DF)是一种良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也称胶原性纤维瘤,主要发生于成人四肢、肩背皮下或深部软组织,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现有文献中多为个案报道[1-2].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例DF的超声表现,观察其声像图特征,并对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 多层螺旋CT诊断食管胃交界腺癌

    作者:刘廷洲;邵元伟;管秀红

    食管胃交界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发生于食管胃交界处(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这一特殊解剖部位,近年来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我国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内镜活检病理证实的78例AEG患者的MSCT资料,探讨AEG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

  • 寰椎椎动脉沟桥DR分型及特征

    作者:万平华;高代平;费西平;张福康;王本星;廖余胜

    寰椎椎动脉沟桥(以下简称沟桥)是一种较为细微的颈椎结构解剖学变异,对其报道较少,临床常被漏诊.本文结合文献分析DR表现及分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2年7月1日-2013年8月9日3874例患者在本院接受颈椎DR成像,共诊断沟桥196例,其中男、女各98例,年龄8~90岁,1例<10岁,5例10~20岁,26例21~30岁,43例31~40岁,60例41~50岁,27例51~60岁,17例61~70岁,13例71~80岁,4例81~90岁,平均(45.8±15.3)岁.

    关键词: 寰椎 椎动脉 沟桥 X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