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超声诊断舌癌1例

    作者:刘桂梅;郭瑞军;于泽兴;罗静

    患者,男,52岁,2个月前进食中不慎咬伤左前侧舌体边缘,发现该处肿物2周.

    关键词: 舌癌 超声检查
  • X线钼靶摄影对乳腺疾病钙化灶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治邦;尉继伟;张建萍;计学理;郭妙

    乳腺疾病是妇女常见、多发病,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目前对乳腺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为乳腺铜靶X线摄影.钙化和肿块是乳腺癌的基本征象,而钙化又是诊断早期乳腺癌常见甚至是惟一的征象.而显示钙化是乳腺钼靶摄影的大优势.为此笔者进行钙化形态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X线 乳腺疾病 钙化
  • 颅内脑膜瘤合并胶质瘤1例报告

    作者:刘峥;尹继磊

    患者,女,57岁,主因头疼4年,加重伴多语2个月,恶心、呕吐1天来诊.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体格检查:神经系统及心肺腹末见异常.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提示左侧颞部类圆形等T1等T2信号,周围环绕大面积水肿,静注造影剂后,左颢部病灶强化并见脑膜尾征(图1),考虑为脑膜瘤.

    关键词: 脑膜瘤 胶质瘤
  • 罕见幼儿硬膜下血肿骨化误诊1例报告

    作者:云浩

    患者,女,8岁.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间断发作,见光时疼痛加重,发作时左额顶部钝痛,自行缓减.无明确外伤史.于2007年9-10月间无明显诱因癫痫发作两次,遂来就医.外院头颅CT片示:头颅左额顶部可见梭形等密度影,范围8 cm×8 cm×4 cm,周围钙化,中线明显向右侧移位.印象:脑膜瘤钙化或畸胎瘤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检查.我院核磁共振片头颅检查:左顶部可见一7.1 cm×3.5 cm×3.4 cm不均匀长T1混杂T2信号椭圆形占位病变,边缘为低信号,板障信号中断,左侧脑实质,脑室受压右移(图1、2).

  • 巨大十二指肠憩室1例

    作者:吕树文;赵兴妹

    患者,男,70岁.反复胸闷、胸痛5年余,再发伴全身乏力4天.查体:体温、脉搏正常,血压130/70 mmHg,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轻压痛,左侧卧位明显.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既往有胆管扩张并结石、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陈旧性溃疡及胆囊切除史.

    关键词: 十二指肠憩室 X线
  • 腓骨造釉细胞瘤1例

    作者:邢京平

    患者,男,17岁.以左小腿下段包块就诊,患者于1年前发现左小腿下段外侧有一蚕豆大小包块,质硬,无疼痛等特殊不适,左踝关节活动正常,全身无其他特殊不适.1年来包块逐渐增大,现达10 cm×15 cm,仍无明显疼痛,但包块阻挡使左踝关节活动略受限,因此就诊.体格检套除发现左小腿包块外,其他正常,各项化验正常.

    关键词: 腓骨 造釉细胞瘤
  • 肺硬化性血管瘤1例

    作者:赵碧华;李志军;王锋;刘占标

    患者,女,39岁,主因来月经前出现发热,当地医院拍胸片示:右下肺占位.经对症处理退热好转后入我院,胸部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血常规、尿常规正常.

  • 甲基丙二酸血症1例

    作者:高修成;张新荣;席艳丽

    患者,男,6岁.3天前因呕吐就诊.后嗜睡,拒食,呻吟,精神委靡.查体:运动、发育、语言均落后.串连质谱分析(干血滤纸片):丙酰肉碱、游离肉碱、乙酰肉碱升高.肾功能:尿酸694.肝功能:LDH,ALT,AST升高,甘油三酯2.99.血氨高达300.血气分析:提示酸中毒.K-F环阴性.铜兰蛋白正常.血糖正常.血沉正常.血培养阴性.TORCH阴性.CSF常规与生化正常.予以抗感染、纠正酸中毒、低蛋白饮食及VitB12等治疗.

  • 超声漏诊主动脉夹层1例

    作者:姜维;吴雅峰

    患者,男,38岁,11小时前于睡眠中突然出现胸背疼痛,呈撕裂样,伴大汗,向双肩及腰部放射,持续不缓.既往高血压病3年,高180/120 mmHg.体格检查:BP 160/110 mmHg,HR110次/分.临床诊断:高血压病极高危组,2型糖尿病.超声心动图所见:各房室腔大小正常,左室壁增厚,室壁运动正常.主动脉窦部增宽,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降部内径正常,管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彩色多普勒示主动脉管腔内血流信号充盈良好.

  • 骨斑点症1例

    作者:祖玉良;张海英;赵振平

    患者,女,24岁,因扭伤右侧肘关节就诊,拍摄右肘关节X片,发现肘关节周围骨松质内多发点状高密度影.

    关键词: 骨斑点症 X线
  • 超声诊断胎儿马方综合征1例

    作者:金永红

    孕妇,24岁,孕38周5天,G1PO.产前超声所见:胎儿心脏全心增大.心胸面积比约4/5,主动脉窦部扩张内径19 mm,升主动脉为10 mm,各瓣膜形态正常,二、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卵圆孔瓣形态正常,室间隔连续完整,股骨长83 mm,足长约83 mm,头颅、颜面部、肝脏、胃、肠管、肾脏、膀胱、脊柱未见明显异常,羊水深度83 mm,脐带正常,胎盘位置、回声正常.

  • 超声诊断节育环移位至肠腔内1例

    作者:庞厚清;田雨

    患者,女,40岁.因"上环18年,左下腹胀痛10年,发现节育环移位1个月"入院.

  • 超声介导微泡破裂增强体外基因转染的方法学研究

    作者:陈智毅;谢明星;王新房;吕清

    目的 对超声促进基因转染的方法进行系统的优化研究,初步确定超声介导微泡破裂(UMMD)增强体外基因转染的优参数.方法 选用 Ishikawa、Hela 和 MCF-7 3种细胞系为研究对象,用1 MHz超声仪.超声强度为1.0W/cm2,系统研究不同参数下的细胞活力及两种DNA质粒[红色荧光蛋白质粒(DsRed)和荧光索酶质粒(pCMV-LUC)的基因转染情况,优化UMMD的转染条件(质粒浓度、占空比及辐照时间),分析SonoVue微泡对基因转染的增强作用.结果 基因转染率随着质粒浓度的增加而增高,当质粒浓度达到30 μg/孔时转染率高,两种DNA质粒的佳转染浓度相同.与10%占空比的超声辐照相比,20%占空比的转染率显著提高(P<0.01).辐照3 min时基因表达率高,但存活率无明显下降(89.03±2.01)%,为佳辐照时间.无超声辐照时,单独应用质粒或微泡十质粒的样本几乎不表达红色荧光蛋白.与单纯超声辐照相比,超声辐照联合SonoVue微泡可显著提高基因转染效率(P<0.01).结论 UMMD的转染参数影响转染效率和细胞活力,优化的参数有利于促进基因转染.

  • 孕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仔鼠肾小管上皮细胞bcl-2远期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宁;段云友;王勇;熊华强;巴咏梅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照射对中孕期仔鼠肾小管上皮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2 只孕14天SD大鼠按照辐照时间不同随机等分为四组,Ⅰ组(对照组)、Ⅱ组(照射10 min组)、Ⅲ组(照射20 rain组)、Ⅳ组(照射 30 min组),仪器采用Acuson公司Sequoia-512型彩色电脑声像仪,照射条件:4V1探头,二维频率3.0 MHz,彩色频率3.0 MHz,Tis=1.8,MI=1.6.照射后仔鼠生长至90 d肾脏标本,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结构;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肾脏bcl-2蛋白的表达,采用Leica QSOOMC型图像分析仪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Ⅰ~Ⅳ组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结构均未见异常;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仔鼠肾小管匕皮内可见均匀散在的棕黄色淡染的bcl-2蛋白阳性表达,图像分析统计结果显示:Ⅱ~Ⅳ组仔鼠肾小管上皮bcl-2蛋白阳性表达强度与Ⅰ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照射,对仔鼠成年后肾小管上皮细胞bcl-2蛋白表达无影响.

  • 临床应用型MR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成像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海琴;李坤成;于春水;秦文;马佳

    目的 探索临床应用型MR设备进行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10 只健康Lewis大鼠麻醉后取仰卧位在固定装置内完成MR扫描.应用超导型3.0T MR扫描仪(Siemens Trio Tim)及小正交腕关节线圈,分别对大鼠脑和脊髓行T2WI、T1WI和Gd-DTPA增强T1WI的三维容积扫描,体素0.06~0.08 mm3.利用工作站专业软件获得脑和脊髓的多方向重组图像.结果 大鼠脑T2和T1加权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胼胝体、小脑、新皮质和脑室等解剖结构显示清楚,脊髓的对比度较弱.多方向重组图像显示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细节更佳.结论 应用3.0T临床型MR设备及正交腕关节线圈可以获得大鼠脑和脊髓高质量MR图像.

  • 对比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评价射频凝固闭合性肝外伤疗效的实验研究

    作者:程琦;王莎莎;李叶阔;朱贤胜;欧陕兴;刘海凌;成官迅

    目的 对比研究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评估射频凝固闭合性肝外伤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制小型撞击器撞击8头健康家猪肝区,建立闭合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模,分为治疗组(6头)和对照组(2头).治疗组在超声造影引导下进行射频凝固治疗,射频治疗前、后进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对照组撞击后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不进行任何治疗.实验结束后,剖腹验证疗效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前超声造影和增强CT均检出治疗组和对照组全部动物模型的肝实质损伤病灶,超声造影检出全部猪肝活动性出血信号,增强CT检出6头猪肝活动性出血.射频治疗后,治疗组超声造影及增强CT均末检出肝活动性出血.对照组1头在撞击后30分钟内因失血过多死亡,另1头在撞击后1 h超声造影及增强CT均可见肝活动性出血.结论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均能准确诊断闭合性肝外伤并对射频凝固止血疗效准确评估.

  • 猪腹主动脉下端及髂总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引起股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比较

    作者:傅宁华;孟庆欣;杨斌;丁威威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下端、髂总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引起股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差异.方法 幼年家猪6只,利用血管夹夹闭腹主动脉下端、左侧髂总动脉侧壁依次造成1/3、1/2、3/4管腔狭窄,记录对应股总动脉血流频谱波形,测算PSV、Vmin、S/D、D/S.分析所有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血流参数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比较腹主动脉下端、髂总动脉相同程度狭窄引起股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差异.结果 超过1/2管腔狭窄时反向波消失,出现持续正向波.PSV与狭窄程度呈线性负相关,D/S在管腔狭窄超过1/3后与狭窄程度呈线性正相关.左侧髂总动脉狭窄时,右侧股总动脉血流参数无显著性变化.髂总动脉狭窄较同等程度腹主动脉狭窄引起股总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显著.结论 根据一侧股总动脉血流频谱波形的改变可以推断其上游存在狭窄性病变和反应狭窄下游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情况,离心脏越远处的分支动脉管腔狭窄引起其下游血流动力学改变越显著.

  • 液态氟碳纳米脂质微球超声对比剂用于增强正常大鼠CT显像实验研究

    作者:杨扬;王志刚;郑元义;郭大静;赵建农;李奥

    目的 探讨液态氟碳(perfluorooctylbromide,PFOB)纳米脂质微球超声对比剂作为CT对比剂对正常大鼠各脏器的增强显像效果.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PFOB微球,用光镜观察微球形态、分布,用激光粒度和电位分析仪测定微球大小.分别于注入对比剂前后不同时间点对大鼠进行胸腹部CT扫描,同时监测大鼠生命体征变化.肝脾实质为感兴趣区,测量感兴趣区造影前后CT值,绘制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结果 PFOB微球粒径极小,分布均匀.体内造影表明,作为超声对比剂的PFOB微球也能有效增强大鼠肝、脾及脉管系统的影像密度,造影前后感兴趣区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实质较肝实质强化效果更显著,持续显影时间长达8 d.实验过程中大鼠生命体征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PFOB微球超声对比剂可同时用于CT显像,这一多功能的对比剂将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 小鼠结肠癌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多鼠MRI研究

    作者:程鑫;曲林涛;张仕状;王滨;潘小杰

    目的 建立小鼠结肠癌CT-26皮下移植瘤模型,探讨用高场强MR对其行多鼠MR研究的价值.方法 于小鼠腋部皮下注射CT-26细胞悬液,3周后行多鼠MR检查(一次4只荷瘤小鼠),观察肿瘤的大小及特征,并取肿瘤标本做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建立了小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并成功尝试了采用1.5TMR行多鼠MR检查,获得的MR图像可较为清晰的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信号及其向周围生长情况等.MR测量所得的肿瘤体积与病理测量结果密切相关(r=0.993,P<0.01),较大体测量与病理所测结果间的相关性更高(r=0.928,P<0.01).结论 1.5TMR行多鼠MR检查能无创性、清晰地显示小鼠结肠癌移植瘤模型皮下瘤灶的生长情况.

  • 脑胶质瘤PS值与MMP-2和MMP-9表达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关丽明;徐克;戚喜勋;方长兴;刘树立

    目的 运用CT灌注成像评价大鼠C6脑胶质瘤生长过程中血管通透性的变化及其与MMP-2、MMP-9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在30只雌性Wistar大鼠右侧尾状核接种C6细胞,于接种后1 W、2 W、3 W分别进行CT灌注成像,每次检查结束后留取鼠脑标本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各组肿瘤区PS值均比对侧正常脑组织PS值增大(P<0.01),荷瘤2 W及3 W组肿瘤中心区PS值比相应肿瘤周边区PS值增大(P<0.01),与荷瘤1 W组比较,荷瘤2 W和3 W组肿瘤中心、肿瘤周边区PS值增大(P<0.05);肿瘤区MMP-2和MMP-9阳性表达随肿瘤生长而增加;肿瘤周边区PS值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rx=0.540,P<0.05).结论 PS值可反映大鼠C6脑胶质瘤生长过程中肿瘤不同区域血管通透性的动态变化,肿瘤周边区域PS值变化与MMP-9表达密切相关.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瓦斯爆炸所致苍白球及海马病变的动态研究

    作者:赵瑞峰;李树峰;李海学;陈雁卉;晋记龙;李华兵;马林

    目的 分析瓦斯爆炸伤后不同时期苍白球及海马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动态变化.方法 使用常规T1WI、T2WI及DWI序列,对 49 例瓦斯爆炸伤患者脑部进行动态观察,2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对照检查;测量苍白球及海马的ADC值,对正常对照组(A组)、患者爆炸后1~3天(B组)及爆炸后2个月(C组)的测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爆炸后1~3天内脑部MR检查显示,苍白球病变(12例23侧)及海马病变(7例13侧)呈T1WI等或低信号、T2WI及DWI均呈高信号.A组苍白球区域、B组病变苍白球、B组正常苍白球、C组病变苍白球以及C组正常苍白球ADC值(×10-4 mm2/s)分别为6.78±0.24、5.12±1.07、6.83±0.54、8.57±2.26、6.74±0.41;B组病变苍白球 ADC值明显低于A组ADC值(P<0.05),C组病变苍白球ADC值高于A组ADC值(P<0.05),B组正常苍白球、C组正常苍白球及A组苍白球三组之间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海马、B组病变海马、B组正常海马、C组病变海马以及C组正常海马ADC值(×10-4 mm2/s)分别为8.75±0.35、6.00±0.64、8.47±:0.57、8.95±2.23、8.72 ±0.69;B组病变海马ADC值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正常海马ADC值低于A组(P<0.05),C组病变海马、C组正常海马与A组ADC值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苍白球及海马是瓦斯爆炸伤后易受累的脑区,海马损伤更为普遍.MRI是有效的诊断及评价手段,ADC值有助于定量评价脑损伤的程度.

  • 血管压迫性三又神经痛的3D-TOF-MRA序列磁共振成像与手术结果对照

    作者:朱杏莉;张永军;庞亚卿

    目的 探讨3D-TOF- MRA序列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MRI表现及手术结果.结果 3D-TOF-MRA序列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清晰14例,发现责任小动脉18条,与三叉神经接触16条,压迫2条;三叉经神经显示欠清晰12例,发现责任小动脉18条.术中证实责任血管共48条,小动脉38条,静脉10条.3D-TOF-MRA序列显示责任血管的阳性率为75%,其中小动脉为95%,静脉为0.结论 3D-TOF-MRA序列能清晰显示小动脉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并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对提供患者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EEG-fMRI同步联合对局灶性癫痫的定位

    作者:朱建国;卢光明;张志强;田蕾;钟元;孙康健;王中秋

    目的 采用脑电图功能磁共振l司步联合的方法,用于局灶性癫痫患者的术前定位.方法 11例局灶性癫痫患者,术前行脑电图功能磁共振同步联合检查,观察癫痫发作间期,痫样放电所致的腩活动情况,并结合同步EEG检查结果、术后病理及定期随访的情况对fMRI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 例(10/11)患者均在颅内原有病灶周围发现明显的 fMRI信号激活区,并与同步EEG检查的痫样放电脑区基本一致.术后病理证实病灶周围存在导致癫痫发作的病理性改变,术后随访证实11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讨论局灶性癫痫间期痫样放电引起的血氧水平依赖性效应可用于癫痫灶的定位,脑电图功能磁共振同步联合的检查技术结合,可用于局灶性癫痫的术前定位.

  • 肝硬化患者脑磁化传递成像和DWI定量研究

    作者:李梅;丁小龙;吴利忠;赵琳;戴强;保志军

    目的 利用磁化传递成像(MTI)和DWI技术评价肝硬化患者脑内的水代谢异常,分析其与各程度肝性脑病(HE)的相关性.方法 对54例肝硬化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组完成神经心理测试后进行常规头颅MRI扫描和MTI、DWI检查,分别计算脑内6个部位(包括灰质和白质)的磁化传递率(MTR)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 肝硬化组各部位的MTR较正常对照组均降低.Child C级的额叶及顶叶白质MTR与Child A、Child B级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各部位ADC值随着HE的严重程度增高,但在HE分级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逐渐降低的MTR和升高的ADC提示肝硬化患者脑内存在弥漫的星形细胞肿胀并与HE分级有相关性,但对鉴别MHE无明显意义.

  • 核素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解朋;黄蕤;邓候富;匡安仁

    随着SPECT、SPECT/CT和PET技术的发展,核素显像对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核医学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诊断中的价值及存在的问题做一综述.

  • 超声造影结合新时相划分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路小军;黄道中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例FNH的超声造影资料,并与CT增强或MRI进行了比较.结果 CEUS能够优于CT或MRI连续观察病灶的动脉相、门脉相、实质相、延迟相的声像图变化,观察到FNH的典型表现动脉相由中心呈轮辐状增强,门脉相及实质相、延迟相持续增强,部分病例可有中央星状瘢痕.结论 超声造影结合新的时相划分对于FNH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实时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

    作者:郭君;梁媛;严剑英;刘焱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新型超声对比剂SonoVue与低机械指数实时脉冲反向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对103例肝脏局灶性和弥漫性病变患者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比较研究,其中经穿刺活检、手术或临床确诊的79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结果 79例肝脏病变患者具有不同的超声造影增强时相和增强类型,与病理结果对照,常规超声与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脏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34.2%(27/79)和88.6%(70/7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诊断价值

    作者:唐业斌;王辉;黄建军;袁年平

    目的 分析52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MSCT表现,评价MSCT对该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52例做回顾性分析,部分病例给予MSCT增强扫描.结果 肿瘤位于胃部23例,小肠18例,大肠5例,肠系膜4例,食管2例.恶性GIST 31例,主要CT表现:肿块直径≥5 cm 27例,29例瘤体内有低密度坏死,肿块边缘分叶状9例.良性21例,肿块直径<5 cm,边界清晰,密度均匀.CT检查的敏感性为100%,定位准确率为88.5%(46/52),定性准确率为86.5%(45/52).内生性生长23例,外生性生长18例,内外性生长11例.结论 CT可作为GIST的常规检查方法,对GIST的准确定位、定性的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 数字化双能量减影技术评价正常人肺纹理的价值

    作者:王刚;陈卫国;郑晓林;蔡裕兴

    目的 评价双能量减影和常规数字化摄影两种方法显示正常人肺纹理的价值,旨在为应用双能量减影技术进一步研究肺内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本组30例患者分别摄取常规数字化胸片、双能量减影软组织胸片共60张.4位高年资放射医师独立阅片后,评价上述方法显示相应区域肺纹理的优劣.结果 经过统计学分析,在双侧肺野的8个区域内,双能量减影软组织胸片对肺纹理的显示优于常规数字化胸片(P值均<0.05).结论 在双侧肺野中软组织重叠少、伪影小的区域,胸部双能量减影软组织成像对肺纹理的显示优于常规数字化胸片.

  • 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华;岳松伟;高剑波;杨学华;周志刚;吴逸明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对5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行螺旋CT扫描,手术或穿刺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将螺旋CT征象与VEGF表达进行对照.结果 螺旋CT判断胸膜侵犯准确率为86.67%,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88.24%,TNM分期的准确率为81.25%.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63.34%,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而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VEGF的表达与周围型肺癌的毛刺征、棘突征、血管集束征、空洞征、胸膜侵犯和淋巴转移明显相关(P<0.05),还与周围型肺癌的强化程度密切相关(P=0.035,r=0.533).结论 螺旋CT可清晰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各种征象,较准确地反映肿瘤浸润转移的病理学和生物学特性,从而指导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和对预后的判断.

  • CT导向针吸活检术对恶性纵隔肿块的诊断意义

    作者:黄玉勇;王绪

    目的 探讨CT导向经皮针吸活检对恶性纵隔肿块的诊断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2003年10月-2007年12月作者所在医院疑为纵隔肿瘤(直径≥15 mm)的患者76例,在CT扫描监控下,使用国产秦氏活检针进行针吸活检(FNB)与相应的病理细胞学榆查.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43例)与1年以上随访(33例)证实.FNB对恶性纵隔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0.5%(57/63),特异性为84.6%(11/13),准确性为89.5%(68/76).结论 CT导向经皮FNB是一简便而又可靠的诊断方法,对纵隔肿瘤恶性肿块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孤立性肺肿块CT诊断个体间差异研究

    作者:王秋萍;张蕴;牛刚;强永乾;闫锐;李自成;郭佑民

    目的 观察孤立性肺肿块CT诊断在不同观察者之间的吻合度.方法 三个不同工作经历的临床影像科诊断医师作为观察者,采用双盲法,对经病理证实的49例孤立性肺肿块的CT图片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肺肿块的边缘、轮廓、分叶、棘状突起、毛刺、密度、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洞、钙化、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病变的良恶性共13项观察指标.观察者一敛性用Kappa值(K值)判定.结果 病灶的良恶性判定在任何两位观察者之间存在适中~较高的一致性(其中观察者1与观察者2对肿块的定性诊断结果一致率为79.59%(39/49,K=0.435,P=0.001);观察者2与观察者3的定性诊断结果一致率为85.71%(42/49,K=0.644,P=0.000);观察者1与观察者3的定性诊断结果一致率为81.63%(40/49,K=0.422,P=0.002).其余12项CT征象中,肿块的轮廓识别一致性中等;棘状突起、毛刺、密度、支气管充气征、周围血管集束征识别一致性差;轮廓、分叶、空泡征、空洞、钙化、胸膜凹陷征的识别一致性在个体之间不同.结论 不同资历的影像科医师对于孤立性肺结节征象的识别率存在差异.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及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邹霞;李泉水;张家庭;田平;粟辉;陈胜华;郭国强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1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超卢声像图特征.结果 51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特征可分为5种类型:I型:21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实性乳头状突起,5例探及点状血流信号.Ⅱ型:10例导管轻度扩张伴远端中断处实性结节,2例探及点状血流信号.Ⅲ型:7例囊实性混合结节型,6例在实性回声内显示点线状血流信号.Ⅳ型:6例单纯导管扩张型,其中1例在远端导管中断处见点状血流信号.Ⅴ型:7例实性肿块型,无导管扩张,4例可见点状、线状血流信号.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声像图表现有多种类型,应结合临床表现,根据病灶出现的部位及导管扩张等情况综合判断作出超声诊断.

  • MSCT冠状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诊断小儿气道异物

    作者:马波;葛英辉;史大鹏;郭潆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位扫描及MPR、CTVB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13例临床怀疑气道异物的患儿行MSCT冠状位扫描,螺距1,层厚1.25 mm,利用冠状位原始图像行CTVB和MPR重建.结果 13例均获得良好图像,11例发现异物,其中气管异物1例,气管隆突处异物1例,右侧支气管5例,左侧支气管2例,双侧支气管2例,表现为各种直接和间接征象;2例清楚显示3级支气管而无明显异物,CT仅表现为肺炎征象,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 气道冠状位扫描结合CTVB、MPR等后处理技术可准确、全向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同时,与轴位扫描后行三维重建相比,其射线剂量大大减少,尤其适用于小儿检查.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室壁短轴方向运动改变

    作者:秦静;张军;张海滨;朱永胜;周晓东;汪奇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室各壁的运动速度、应变和应变率的变化,评价VVI技术检测T2DM患者左室室壁运动改变的价值.方法 T2DM患者44例,根据临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出现与否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A组)21例、合并微血管病变组(B组)23例,以VVI技术测量左室短轴方向各壁的收缩期大径向运动速度(Vs)、大切向应变(Smax)及大切向应变率(SRmax).结果 与A组比较,B组的心尖部各节段及前、后间隔中部Vs明显减低;B组Smax除侧壁、后壁的基底部无明显差异外,余节段较A组均明显减低;B组心尖各壁、后间隔基底段、后壁中段的SRmax明显减低.结论 VVI技术可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室壁运动的分析,是评价室壁运动的一种有效工具.

  • 早期新生儿脉冲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研究

    作者:张美琴;朱天刚

    目的 探讨脉冲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早期新生儿心功能并了解心动周期中各时间间期及其随心率的变化规律.方法 86例出生2天、3天、4天新生儿,采用TDI技术检测早期新生儿二、三尖瓣环运动,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比值(Ea/Aa),E与Ea比值(E/Ea),以及TDI频谱各时间间期.分别以日龄和性别分组,比较组间以及左右室之间上述各指标差异性,并进行时间间期与心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Sa、Ea/Aa及E/Ea在不同H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男性新生儿与女性二尖瓣环左室侧Ea/Aa(0.89±0.31 vs 1.09±0.29,P=0.005)及E/Ea(10.98±2.24 vs 9.38±2.62,P=0.008)、三尖瓣环与二尖瓣环Sa(5.74±0.10 vs 4.30±0.93,P=0.000)、Ea/Aa(0.85±0.25 vs 1.00±0.32,P=0.003)及E/Ea(7.22±2.42 vs 10.09±2.57,P=0.000)差异均有显著性.各时间间期在不同口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男性新生儿与女性左室总舒张时间(207.14±34.70 vs 230.00±48.16,P=0.013)差异具有显著性;除外舒张后期时间,所有时间间期指标左右室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新生儿收缩时间与舒张时间之比约0.54/0.46.心率与舒张早期时间、舒张后期时间强负相关(r=-0.547,-0.687).与心房收缩时间无相关关系,而与等容收缩时间,射血时间均弱负柑关(r=-0.280,-0.374).结论 早期新生儿心功能日龄间无差异;女性新生儿的心室舒张功能优于男性,而收缩功能无性别差异.左室舒张时间男性新生儿短于女性;右室的收缩早于左室,并且右室的收缩时间比左室长.心率增快主要影响舒张后期时间和舒张早期时间,与心房收缩时间无相关关系.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细香;李茂进;郑晓华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MCA)的诊断价值.方法 52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回顾性分析VCT确诊的65例MCA的CTA表现.结果 65例共83段壁冠状动脉,其发生率为12.3%.其中前降支占78%,左旋支占13.5%,右冠状动脉少,约占8.5%.MCA 肌桥长度为7~32 mm,平均21 mm,厚度2~5 mm,平均2.6 mm.结论 64层螺旋CTA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在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胡莉君;吕清;马红;王新房;廖云飞;余帆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初诊2型精尿病患者48例,使用高频线阵探头,实时跟踪描记右侧肱动脉的运动轨迹.分别于二甲双胍治疗前后,测晕血管收缩期大内径(Ds)、舒张期小内径(Dd)、僵硬度(β)、弹性模(Ep)、顺应性(AC)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等数项指标,评价二甲双胍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 服用二甲双胍3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1~0.001);高密度脂蛋白(HDL)、体质指数(BMI)、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Ds及Dd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β,Ep,PWVβ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01),AC测值明显增高(P<0.001).结论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较好地评价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受损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

  • 高场磁共振射频能量吸收率SAR的研究

    作者:郑君惠;梁长虹;罗维

    目的 通过对SAR影响参数研究,计算10秒SAR,指导MR扫描顺利进行.方法 采用GE公司HD 3T扫描仪,头颅8通道线圈,扫描序列为T2-FSE,改变体重、TR、层数等参数对水模进行扫描,观察SAR的改变.结果 SAR与体重和TR有关,而与扫描的层数无关,SAR是RF、BO、体重和TR的函数.根据体重与10秒SAR的关系曲线,通过MATLAB,进行一个曲线拟合,得出10 s SAR与体重的关系方程式:SAR=((-5.96E-09)X4-(2.08E-06)X3+0.0005681X2-0.04531X+1.638)*Peak_SAR.结论 SAR是RF脉冲序列、B0、体重和TR的函数,我们所得到的MATLAB 4次方程式,只要输入病人体重和Peak_SAR就能直接得到10 s SAR,就可以估计扫描是否暂停,以及暂停时间.

  • 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几种管电流控制方式的比较分析

    作者:刘昌盛;李茂进;查云飞;谢宝君;魏文洲;潘鄂武;彭宙峰

    目的 比较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三种管电流曝光技术,探讨其为合适的管电流控制方式.方法 从900例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中,回顾性地分析180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分A、B、C三组,每组60例,使每组病例在年龄、性别、体重、心率四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固定管电流700 mA扫描;B组按体重为50~65 kg、66~80kg、>80 kg分三小组,分别用330~430 mA、430~530 mA、530~630 mA扫描;C组用ECG调制管电流曝光技术扫描;A、B、C三组其余扫描和重建方式相同:120 kV、0.35 s/360°、层厚0.625 mm、螺距pitch 0.20~0.26,按标准算法重建图像.由两名副主任医帅以双盲法分别对A、B、C三组图像进行质量评分,比较A、B、C三组各自平均CT剂量指数(CTDI)、累计受照射剂量(DLP)和有效剂量(ED)的差值.结果 ①A、B、C三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77分±0.22、3.74分±0.32、3.75分±0.36,对A、B组问,A、C组间差异进行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②A、B、C三组各自平均CTDI、DLP和ED分别为122.84±8.82 mGy/slice、2356.80 mGy-cm、40.07 mSy;92.37±5.92 mGy/slice、1772.20 mGy-cm、30.13 mSy;75.02±4.36 mGy/slice、1314.00 mGy-cm、22.34 mSy.C组指标值低于B组,且C组明显低于A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ECG调制管电流曝光技术能获得优质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同时能有效地减少曝光量及辐射剂量,减少患者的辐射危害.

  • 弹力纤维瘤的声像图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作者:江凌;崔立刚;王金锐;江孟勋;贾建文

    目的 探讨软组织弹力纤维瘤的声像图特征,评价高频超声在弹力纤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皮下弹力纤维瘤患者的声像图及病理形态学特征,总结其声像图特点.结果 20例共23个病灶,病变分布部位包括背部肩胛区16个,前胸壁4个,前臂3个;19个病灶表现为扁圃形肿块,边界不清,以中强回声为主,可见条索样高低回声;3个发生在前臂和1个发生在前胸肇者表现为皮下软组织的增厚,回声增强,其内可见少量条状低回声;所有病灶均未探及血流信号.结论 弹力纤维瘤具有较为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典型者结合解剖位置,超声检查可术前明确诊断,宜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 超声二维应变技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壁弹性

    作者:朱英;邓又斌;毕小军;熊莉;刘蓉;伍玉晗;赵策瑶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管壁短轴方向的圆周应变及圆周应变率的分布特点,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变化.方法 病例组 47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所采集切面斑块的有无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对照组44例正常人.以超声斑点追踪二维应变技术测量各组颈总动脉管壁短轴方向整体及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峰值圆周应变率.结果 病例组中,有斑块组、无斑块组收缩期峰值整体网周应变、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率及3~5点、5~7点的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有斑块组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率及3~5点、5~7点、7~9点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峰值圆周应变率较无斑块组明显降低(P<0.05).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率与僵硬度参数(β,r=-0.26,P<0.05)、压力应变弹性模量(Ep,r=-0.24,P<0.0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二维应变技术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管壁弹性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使早期血管壁病变的评价成为可能.

  • 中耳炎颞骨并发症影像诊断

    作者:刘兆会;王振常;鲜军舫

    目的 分析中耳炎颢骨并发症的 HRCT、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中耳炎颢骨并发症(35耳)的HRCT和MRI表现.结果 迷路受侵19耳,其中骨迷路侵蚀8耳,HRCT显示骨迷路破坏7耳;迷路腔淋巴液受侵10耳,HRCT显示骨迷路破坏7耳,MRI显示淋巴液呈短T1等T2信号5耳,短T1短T2信号4耳,等T1等T2信号1耳,其中明显强化8耳,轻度强化2耳;迷路广泛骨质破坏1耳,HRCT显示软组织密度影、骨质破坏及死骨,MRI上呈长T1短T2信号及等T1长T2信号,不均匀强化;面神经受侵16耳,HRCT显示面神经管破坏12耳,增粗4耳,MRI显示面神经增粗、异常强化11耳;岩尖炎5耳,HRCT显示岩尖骨质破坏及软组织密度影,MRI呈长T1长T2信号,中心无强化而周边环形强化3耳,明显均匀强化2耳;骨膜下脓肿1耳,HRCT显示乳突外壁骨质破坏,耳周软组织增厚,MRI显示耳后骨膜下新月形长T1长T2信号,无强化;颞颌关节受累1耳,HRCT显示颞颌关节上壁骨质破坏,MRI显示关节窝内长T1长T2信号,中度强化.伴颅外并发症2耳,颅内并发症28耳.结论 HRCT和MRI结合使用可明确中耳炎颞骨并发症类型、部位和范围,给临床医生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 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腮腺常见肿瘤

    作者:畅智慧;刘兆玉;孙洪赞;吴振华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临床常见的腮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及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30例腮腺肿瘤共32个病灶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例于术前均行Siemens Sensation 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评价其CT多期动态增强表现特征(强化方式及强化程度).结果 在32个病灶中包括腺淋巴瘤5例(7个病灶),多形性腺瘤14例,恶性肿瘤11例.腺淋巴瘤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出";多形性腺瘤表现为特征性的渐进性强化;恶性肿瘤在增强早期快速强化,强化峰值在静脉期(90 s);三者中腺淋巴瘤强化程度高.结论 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能为腮腺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较多依据.

  • 血管回声追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研究

    作者:赵真;赵金惠;刘凤华

    目的 探讨E-Tracking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弹性应的用价值.方法 根据颁动脉趟声的检查结果,将62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A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或斑块存在,32例),B组(颈动脉内中膜无增厚亦无斑块存在,30例).另选3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C组).用E-Tracking技术自动跟踪颈总动脉壁的运动,检测收缩期颈总动脉管径(Ds)、舒张期颈总动脉管径(Dd)、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p)、及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t3)和增大指数(AI).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的Ep,β,PWVβ,AI较C组显著增加,AC较C组显著减低.与B组比较,A组的Ep,PWVβ3显著增高,AC显著减低.另外,A组和B组患者的Ds和Dd较C组显著增宽.结论 在颈动脉出现内中膜增厚或斑块之前,T2DM患者动脉弹性已经发生了变化.E-Tracking技术可用来检查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动脉弹性改变.

  • 颈动脉狭窄超声造影:与DSA相对照

    作者:邬冬芳;何文;胡向东;张红霞;项东英;颜丹

    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观察36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造影前、后动脉斑块数量、形态特征等.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超声造影检查测量动脉狭窄率,并与DSA进行对照.结果 超声造影检查能发现更多造影前没有发现的动脉斑块、清晰显示动脉内中膜厚度、勾勒出动脉斑块大小及形态.与DSA对照,应用CDFI、USCA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颈部动脉闭塞的敏感性分别为55.6%、55.6%,特异性84.2%、94.7%,准确率75.0%、82.0%.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为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创伤性小的诊断方法.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中下游短轴切面内膜位点的超声径向力学研究

    作者:岳文胜;尹立雪;王志刚;李爽;余洋;王珊

    目的 定量分析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中下游短轴切面内膜位点力学状态.方法 获取标准等长握力试验前后46例患者47个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中下游切面和无斑块参考段血管切面实时二维动态灰阶超声图像,导入2D VVI工作站脱机分析,观察血管内膜运动速度向量变化,测取斑块上中下游及参考段切面内膜分析位点径向应变峰值及峰值绝对差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握力试验前后斑块内膜运动速度向量大小和方向紊乱不同步;斑块上游、中游及下游短轴切面斑块两侧肩部内膜位点径向应变峰值测值高端和测值低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斑块上中下游短轴切面斑块肩部内膜位点径向应变峰值测值低端与顶部内膜位点径向应变峰值绝对差值和双侧肩部间内膜位点径向应变峰值绝对差值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7).结论 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中下游内膜不同位点间存在明显的径向不均衡力学状态.

  • 直肠腔内线圈单体素1H-MRS对前列腺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

    作者:刘金来;沈钧康;钱铭辉;王灌忠;杨晓春;周丽娟

    目的 对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波谱代谢特点进行对比研究,初步评价直肠腔内线圈单体素1H-MRS在前列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8例前列腺病变患者进行直肠腔内线圈单体素1H-MRS检测,测量波谱代谢产物(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line+Creatine)/Citrate,Cho+Cre/Cit]的比值.结果 终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学征实BPH 32例,PCa 16例,BPH和PCa患者Cho+Cre/Cit比值分别为0.58±0.28、2.60±1.88(F=24.84,P=0.000).结论 BPH和PCa的波谱代谢物比值差异显著,单体素1H-MRS有助于前列腺病变的定性诊断.

  • 采用分水岭分割方法获取功能磁共振激活图感兴趣区

    作者:孔维丹;朱朝结;邹启红;左西年;严超赣;臧玉峰

    目的 为功能磁共振中的功能连接研究提供一种更为合适的感兴趣区(ROI)获取方法.方法 20名正常被试者完成视觉任务扫描,对视觉任务组水平激活图利用分水岭算法进行功能分割.结果 分水岭方法町得到单峰的、空间上互相独立的激活区.结论 分水岭方法可以将较大的、有多个激活峰值的功能团块分割为空间上相互独立的单峰脑区,克服了单纯采用激活程度阈值来产生ROI的方法之缺点,为下一步的功能连接分析提供了一种选择ROI的方法.

  • 乳腺癌的血液供应及术前动脉灌注化疗

    作者:周汝明;邱水波;刘闽华;吴育民;杨慧君;庄少育

    目的 探索乳腺癌的血液供应来源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60例经穿刺细胞学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患侧锁骨下动脉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观察乳腺和淋巴结内肿瘤血管、肿瘤染色及其血供来源.根据肿瘤血管多少及来源分别对胸廓内动脉、胸外侧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灌注不同剂量的丝裂霉素、表柔比星和5-氟尿嘧啶.结果 47例(78.3%)乳腺内见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67支动脉单独或参与乳腺内肿瘤供血,其中胸廓内动脉占56.7%(38/67),胸外侧动脉29.9%(20/67),腋动脉直接乳房支11.9%(8/67),肩胛下动脉1.5%(1/67).不间肿瘤部位、肿瘤分期和病理类型血供来源无统计学差异.2例纵隔淋巴结为胸廓内动脉供血,35例腋窝淋巴结染色者胸外侧动脉供血占75.6%,肩胛下动脉占24.4%.灌注后4周完全缓解(CR)3例(5%),部分缓解(PR)48例(80%),疾病稳定(SD)9例(1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胸廓内动脉是乳腺内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胸外侧动脉足腋窝淋巴结的主要供血动脉.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提高保乳手术率.

  • PVA与LPE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宏伟;邹英华;董燕;伉燕;陈彩珍;隋强

    目的 对比评价聚乙烯醇颗粒(PVA)与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两种材料在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根据临床表现、超声及DSA造影诊断为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4人应用PVA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B组14人应用PLE行栓塞术.28例患者均应用微导管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并注射栓塞材料.术后随访6~30个月观察病人的痛经程度,月经量及子宫病灶的体积变化.结果 栓塞技术成功率100%.A组8例、B组10例术后3月痛经消失;A组6例、B组4例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术后5个月痛经消失.A、B组患者术后6个月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1.83%,43.59%.术后6个月A组、B组肌瘤体积平均缩小分别为51.63%,52.9%.结论 PVA与PLE两种材料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中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术加臭氧髓核氧化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王明明;周四学;李辉;王勇;唐元德;占祥友;刘灵军;张鑫晟

    目的 评价经皮激光椎间盘气化术(PLDD)加臭氧(O3)髓核氧化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在CT引导下采用18G穿刺针经皮穿刺至髓核区,由穿刺针插入600 μm光导纤维,用自动脉冲式激光切割、汽化髓核,以每个椎间盘600~800 J切割、汽化,再向椎间盘内注入浓度为60 μg/ml O3约8~12 ml,共治疗216例319节椎间盘.结果 本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30个月后.216例中,147例疗效为优,59例为良(95.4%),6例为有效(2.8%),4例为差(1.8%).结论 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术加臭氧髓核氧化术组合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佳,创伤、痛苦少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在纵隔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方义;于晓玲;韩治宇;王旸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纵隔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例纵隔病变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应用自动活检枪(18G切割针)经皮穿刺活检,标本用10%甲醛溶液固定后送病理检查.结果 43例穿刺标本,38例得到定性诊断,定性诊断率为88.4%(38/43),其中35例得到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疾病诊断率为81.4%(35/43).未发生出血、气胸、呼吸困难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纵隔病变,具有诊断率高、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操作简便迅速等优点,对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核素淋巴显像在四肢淋巴性水肿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纬明;陈维安;饶国辉;李春亿;张祥松

    目的 探讨核素淋巴显像诊断四肢淋巴水肿的价值及其影像特征.方法 对117例四肢水肿(94例下肢水肿和23例上肢水肿)患者行SPECT淋巴显像,分别获得5 min,15 min,30 min或延迟1~2 h影像,对图像进行定性分析,并与术后或临床终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117例四肢水肿中临床确诊淋巴水肿108例;核素显像94例下肢水肿,诊断为淋巴性水肿78例(包括原发或继发),淋巴回流正常6例,淋巴回流缓慢lO例;23例上肢水肿(全部有乳腺癌手术史)包括淋巴性水肿22例,淋巴回流正常1例.核素淋巴显像诊断四肢淋巴水肿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92.6%及100%.结论 核索淋巴显像简便无创、安全可靠,能鉴别四肢水肿性质,对确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患者的选择有独特价值.

  •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随访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少华;王自正;邵国强;王峰;张乐乐;蒋娥;孟庆乐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手术和131Ⅰ治疗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阴性时,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是否可以反映DTC的复发和转移以及18F-FDG SPECT符合线路显像对这些患者的诊断灵敏度和临床随访价值.方法 对52例临床经手术和131Ⅰ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后的DTC患者随访发现11例患者(21.15%)的血清TgAb浓度均为阳性(>40 IU/ml,范围为84.0~5450.0 IU/ml),但血清Tg<0.2 ng/ml;随访期间行18F-FDG SPECT符合线路显像和131 Ⅰ全身显像,计算其诊断复发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必要时行全身骨显像、X/CT、B超、MRI检查等.结果 11例血清TgAb浓度均为阳性的患者中18F-FDG SPECT符合线路显像和131Ⅰ全身显像共发现8例患者阳性病灶13个,18F-FDG SPECT符合线路显像发现阳性病灶8个,其中纵膈转移2个,颈部病灶(包括残留病灶和颈淋巴结转移)6个,阴性病灶5个(假阴性),其中颈淋巴结转移3个,纵膈和肺转移各1个,18F-FDG SPECT符合线路显像的灵敏度61.5%,特异性100%,阳性预期值100%;131Ⅰ全身显像发现阳性病灶10个,其中纵隔转移2个,肺转移1个,颈部病灶(包括残留病灶和颈淋巴结转移)7个,阴性病灶3个(假阴性),其中纵隔转移1个,颈淋巴结转移2个,131Ⅰ全身显像灵敏度76.92%,特异性lOO%,阳性预期值90.9%.结论 当DTC患者上血清Tg处于低水平状态时,如果TgAb水平持续升高,可以作为诊断DTC转移或复发的一个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18F-FDG SPECT符合线路显像对DTC复发和转移较敏感,可用于血清TgAb浓度升高而Tg水平阴性时的DTC复发和转移的监测.

  • 更加深入地开展双源CT临床应用的研究

    作者:柳澄

    自国内安装第一台双源CT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经有数十台双源CT在各级医院投入使用,多篇相关论文在国内外包括RSNA与ECR讲坛上发表.通过大量的实践,对双源CT的技术特点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双源CT的操作技术和技巧,下一步的任务一是如何更加深入地开展双源CT的临床应用工作,二是继续开发和完善双源CT的新功能.

  • 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佳期相及平均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对影像质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柴学;张龙江;周长圣;赵艳娥;黄伟;卢光明

    目的 探讨窦性心动过速(>100次/分)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佳期相,评价平均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对冠状动脉影像质鼍的影响.方法 47 例窦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原始数据先行自动化重建优选出佳收缩期和佳舒张期的冠状动脉影像,再以R-R间期的5%为固定间隔行多期相重建获得多期相影像,以4分法评定系统进行影像质量评价.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冠状动脉分段原则进行分段.使用多组等级资料的X2检验对总体及各支血管的多期相影像评分进行统计检验,并评价平均心率及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影像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47例患者平均心率(110.15±7.95)次/分.总体冠状动脉佳期相位于自动重建所选的佳收缩期(86%)、R-R间期的 45%(83%)和40%(83%),但三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右冠状动脉(RCA)的佳期相为R-R间期的45%(95%),左前降支(LAD)为35%(85%),左回旋支(LCX)为40%(77%).平均心率与总体冠状动脉影像质量无相关性,与LCX影像质量呈负相关(r=-0.420,P=0.003),与RCA和IAD无相关性(P>0.05);心率变异性与总体冠状动脉影像质量无相关性,与LAD影像质量呈正相关(r=0.400,P=0.005).结论 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在舒张期难以获得满意的影像,冠状动脉佳重建期相为R-R间期的40%~45%及自动重建所获佳收缩期,各支冠状动脉的佳期相不同,集中于R-R间期的35%~45%.平均心率和心牢变异性对总体冠状动脉影像无影响,平均心率仅对LCX影像质量有影响,而心率变异性仅对LAD影像质量有影响.

  • 双能CT成像在显示膝关节韧带中的价值

    作者:孙丛;柳澄;王锡明;王涛;王道平;邓凯

    目的 初步探讨双能CT成像在显示膝关节韧带中的价值.方法 对 12 例志愿者行膝关节双能CT 扫描,并均行容积显示(VRT)和多平面重建(MPR)等二维及三维图像后处理,用以显示膝关节的韧带.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膝关节部分韧带(膑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和腓侧副韧带)亦可清晰的显示;而较薄的韧带(胫侧副韧带)、横行的韧带(如膑内、外侧支持带)和后方的韧带(如恫斜韧带)显示欠佳.结论 双能CT是一种能够多方位、立体、直观地显示膝关节韧带的新方法,对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

  • 双源CT显示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与左心结构相关性研究

    作者:于德新;马祥兴;王茜;王青;崔凤玉;李笃民

    目的 利用双源CT检测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及其导致的左心结构的改变.方法 选择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的单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63例及正常对照组78例.根据图像测量和计算左心房、左心室壁的厚、相对厚度及相对容积,左心房、左心室腔的大小,主动脉根部和近段的管径及两者之间的比值(主动脉比).当钙化位于瓣膜的边缘、中央或两处均存在时分别定为1、2、3型,同时计算瓣膜钙化的面积及积分值.分析主动脉瓣钙化及其分级对于各测量值的影响.结果 63例主动脉瓣钙化者中,同时合并瓣膜肥厚者7例.1、2、3型钙化的病例数分别为30-16%(19/63)、39.68%(25/63)、30.16%(19/63);钙化位于右、左、后半月瓣或累计两个瓣膜以上分别为9.52%(6/63)、20.63%(13/63)、33.33%(21/63)、36.51%(23/63);在主动脉瓣钙化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左心房壁厚度及相对容积、主动脉近段直径及主动脉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当钙化位于瓣膜边缘、中央或两处都存在时,室间隔厚度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4,F=3.193);主动脉根部及近段直径均与瓣膜钙化面积、钙化积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但主动脉瓣肥厚未引起左心结构的改变.结论 双源CT可用于显示和评估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及其导致的左心结构变化.

  • 双源CT能量减影法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牛忠锋;曲海源;高振龙;李松柏;徐克

    目的 探讨双源CT能量减影法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3例39个动脉瘤使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分别进行能量减影法CTA重建(A法)和模拟常规CTA重建(B法).比较两种方法的动脉瘤检出率和动脉瘤颈、瘤体显示评分.结果 A法检出率为100%;B法检出率为97.4%,(P>0.05).动脉瘤颈显示评分:A法与B法均是Ⅲ级37个,Ⅱ级2个;动脉瘤体显示评分:A法与B法均是Ⅲ级35个,Ⅱ级4个.两法在瘤颈、瘤体观察评分上无差异.结论 双能量减影CTA,自动去除颅底骨干扰,节省后处理时间,在动脉瘤检出及瘤颈、瘤体显示上达到常规CTA同样效果.

  • 双源CT双能量减影体部CTA技术及临床应用

    作者:马睿;柳澄;宋少娟;亓恒涛;孙丛;邓凯;黄玲

    目的 探讨体部DE-CTA的辐射安全性和对体部血管评价的可信度.方法 分别应用64层螺旋CT和双源CT 双能量的体部 CTA 和常规腹部扫描序列对体部模拟人进行扫描,比较同类序列辐射剂量.30例疑体部血管病变者行DE-CTAff(DE组),获得3组彼此匹配的横断面像,将140 kV和80 kV两组图像输入DE后处理程序,获得去骨MIP像和VR像(DE法);将融合图像输入Inspace手动去骨依次获得VR和MIP像(常规法),统计和比较后处理时间.回顾分析另一组30例(64层组),采用64层螺旋CT体部CTA序列,由2位医师对2组血管图像质量进行肉眼观察评价.结果 体部 DE-CTA 辐射剂量不高于单球管CTA;肉眼观察DE组与64层组图像质量无差别;腹部DE法后处理时间短于常规方法,胸腹联合CTA两者时间无差异;体部DE-CTA步骤简化,人为因素少.结论 体部DE-CTA辐射剂量不高于单源 CTA,且能高质量地显示体部血管,与64层组的图像质量无差别,且较常规法节省图像后处理步骤或时间,人为因素减少.

  • 高场动物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实验设计、准备、扫描和后处理的浅见

    作者:鲜军舫;王振常;Qian Yin;Xiping Liu;Chunming Xie;Gaohong Wu

    近年来,fMRI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和动物研究,尤其是日益完善的高场动物磁共振扫描仪及配套设施为动物fMRT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并获得了一些令人兴奋的结果.国内已引进高场动物专用7T MRI,为进一步开展动物fMRI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但在高场动物fMRI研究各方面仍存在明显的问题.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