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肝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8F-FDG PET/CT显像1例

    作者:高海峰;张燕齐;乔瑛

    患者男,74岁,主因“纳差消瘦20余天”就诊.体检:精神萎靡,消瘦面容,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痛(+).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2.5μg/L,血清癌胚抗原9.6μg/L,CA125 18.2万U/L,CA199 1.2万U/L.胃镜示慢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

  • 近端型上皮样肉瘤1例

    作者:陈路锋;李建军;尉丽君;徐克

    患者男,44岁,偶然发现左下腹包块半个月,近期无发热及感染病史.查体:左下腹触及3cm×2cm肿块,质韧,不活动,无触痛,局部无红肿.无其他症状及阳性体征,常规肿瘤标志物均阴性.盆腔CT:主动脉分叉水平以下左侧腰大肌前内缘见不规则长条状软组织影,沿腰大股走行,向下延续至腹股沟韧带上方,平扫CT值约47HU,其内可见多发低密度区及点状高密度钙化影(图1A),增强扫描低密度区未见强化(图1B、C),实性部分CT值约78HU;病灶与腰大股分界尚清晰,与左侧髂动脉血管分界不清,左侧髂内外动脉绕行病变两侧.

  • 颈段椎管内血管周细胞瘤1例

    作者:赵君;周俊林;董驰

    患者男,52岁,主因“双上肢麻木、力弱伴枕颈痛2个月,排尿障碍1月余”就诊,曾于3年前接受椎间盘手术.查体:左上肢肌力4级,对指笨拙;右上肢肌力3级,远端差;左下肢肌张力痉挛性增高;右下肢肌力4级.巴宾斯基征阳性;左上肢、右侧肢体浅感觉减退;左侧位置觉丧失.颈部MRI:于C2~3椎体水平椎管内颈髓腹侧髓外硬膜下见轻度分叶状肿物,T1WI呈等信号(图1A),T2WI呈稍高信号,相邻颈髓内可见线状长T1长T2信号(图1B);增强后瘤体明显强化(图1C),颈髓受压向背侧移位.考虑为C2~3水平脊膜瘤.行颈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呈分叶状,位于脊髓腹侧偏右,与硬脊膜粘连紧密,大小约3.0 cm×2.6 cm×2.5 cm,质韧,血供中等,相邻硬脊膜及神经根受累.术后病理:镜下见肿瘤内许多穿支血管,瘤细胞围绕血管分布,丰富的肿瘤细胞与血管形成弥漫的网状结构(图2);免疫组化:Vim(+),CD34(+),CD99(+),Ki-67阳性细胞数> 10%,S100(-),CK(-),GFAP(-),EMA(-).病理诊断:血管周细胞瘤( hemangiopericytoma,HPC,WHOⅡ级).

  • 腹盆腔小细胞滑膜肉瘤1例

    作者:左后东;张小明

    患者男,30岁,因“发现腹部包块20余天”入院,无呕吐、便血.查体:腹饱满,右中下腹隆起,扪及约20 cm×15 cm包块,质中,界清,活动度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CEA 7.55 μg/ml.彩超示盆腔右侧髂动、静脉内侧囊实性肿块(图1),约10.9 cm×8.5 cm×11.1 cm,内呈多房囊性,回声不均匀,部分区域回声混杂.CDFI可见散在棒状血流信号.CT示腹盆腔偏右侧巨大囊实性占位性病变,约7.8 cm×10.6 cm,形态欠规则,以囊性病变为主,其内可见较多分隔及壁结节,边界较清;平扫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其内分隔及壁结节为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可见较明显强化.病灶向左前方推移膀胱,与右侧髂总及髂内、外动脉相邻,分界清.CT诊断:腹盆腔占位性病变,考虑来源于肠系膜或肠间质肿瘤(图2).探查术中见肿瘤位于右侧腹盆腔,约10 cm×8 cm×8 cm,表面凹凸不平,广基底,并侵及腹膜,与大网膜轻微粘连.术后病理:腹盆腔内小细胞恶性肿瘤(图3),免疫组化:Des(-)、CK(-)、EMA(±)、Vim(++)、PLAP(-)、CD99(+)、Syn(+)、CD34和CD31(-)Ki-67阳性细胞率约20%,诊断为腹盆腔内小细胞滑膜肉瘤.

  • 小肠重复畸形1例

    作者:王雨充;王景宇;徐卫玲;王淑清

    患者男,31岁,主因“腹痛、腹胀5天”就诊.查体:腹部饱满,触诊较韧,压痛阳性,无反跳痛,肠鸣音减退.血常规:WBC10.8×109/L,中性粒细胞分布0.80;尿常规:蛋白(+++),潜血(+++),红细胞526.3/μl,白细胞368.7/μl,上皮细胞28.8/μl.超声:腹部偏右可见囊性回声,边界尚清,囊壁较厚(图1).CT:右侧中下腹肠间隙内见囊性低密度影,壁厚,厚处约1.5 cm,边缘毛糙,边壁呈软组织密度,增强扫描内缘似见黏膜样强化,病变上缘位于右肾下极水平,下缘位于直肠膀胱陷凹,与邻近回肠伴行(图2).考虑肠重复畸形,行肠切除肠吻合术.病理检查:小肠重复畸形(重复肠管内膜主要被覆鳞状上皮,上皮下见黏液腺组织,小部分被覆小肠上皮),见图3.

  • 腰椎骨脂肪瘤1例

    作者:毛毳;李永华;曹尚超;刘欢欢;朱永波;刘国红

    患者男,47岁,因“腰部外伤疼痛伴下肢活动受限”就诊,否认外伤前有腰痛史.查体:腰骶椎及腰大肌压痛明显,下肢活动受限.腰椎正位X线片:L2椎体楔形变,L4椎体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右侧可见不规则钙化灶,椎体后缘变扁,其附件骨质结构模糊不清(图1).CT:L4椎体及右侧附件膨大,内见斑片状脂肪样低密度影(CT值-104 HU)及斑点状致密钙化影,边界清楚,边缘见不全硬化环,病灶凸入L3/L4右侧椎间孔致骨性椎管变窄(图2).CT诊断;L4椎体及右侧附件区骨脂肪瘤.MRI:L4椎体及右侧附件区团块状不规则形稍短T1稍长T2信号,向右侧突出,推压右侧神经根及腰大肌,其中可见短T2信号,压脂序列部分呈低信号,证实病变内成分以脂肪为主(图3).病理:肿物内瘤组织呈不规则分叶状,由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可见稀疏的骨小梁;病理诊断;骨脂肪瘤.

  • 乳腺巨大错构瘤1例

    作者:高平;李萌;刘秋宏;陈燕

    患者女,38岁,主因“发现右乳腺包块8年余,逐渐增大、并有隐疼感1年余”就诊.查体:右乳增大,于近外上象限触及约5.0 cm×7.0 cm椭圆形肿物,质地较软,边界清楚,无压痛,压之有囊性感,移动度大,与皮肤无粘连.X线片:右乳外上象限见巨大类椭圆形混合密度肿块影,以低密度为主,约10.5 cm×7.8 cm,可见清晰完整的薄壁轮廓影,其内有斑片状、团块状及结节样高密度影,未见明显钙化(图1、2);邻近腺体组织受压移位.腋下未见肿大淋巴结.X线诊断:右乳腺巨大良性占位性病变,考虑错构瘤.行右乳腺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乳腺错构瘤.

    关键词: 乳腺 错构瘤 X线
  • 胆管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2例

    作者:史玉振;童明敏;田迎;吴越菲;王中秋

    病例1:患者男,53岁,主因“反复上腹部隐痛不适并放射至背部3年余,加重2天”就诊.体检:巩膜轻度黄染.腹部CT:肝右叶胆管扩张,肝门右侧肝管内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病灶延迟轻度强化.腹部MRI:肝右叶胆管扩张,肝门部胆管腔内见不规则软组织信号影,呈稍长T1等长T2.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肝右叶胆管及肝总管上段管腔扩张,内见充盈缺损影(图1).考虑胆管癌可能.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术中见肝总管上段腔内生长绒毛状新生物,质脆,易出血,并向上蔓延进右肝管及肝内分支胆管.术后病理诊断:胆管乳头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诊断显像
  • 彩色多普勒诊断多发真性动脉瘤1例

    作者:杨青

    患者女,2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颈部及腋窝均发现肿块1周.查体: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于双侧颈动脉旁及左侧腋窝外侧均可触及蚕豆大肿物,质软,触痛不明显,可扪及血管搏动,听诊可闻及吹风样血管杂音.上腹部剑突下可触及包块,闻及吹风样杂音.超声:双侧颈总动脉呈瘤样扩张,右侧宽外径25.6 mm,左侧20.7 mm,内壁毛糙,均于中上段后壁可见厚薄不一的低回声附着,厚处右侧10.3 mm(图1),左侧9.6 mm(图2);CDFI:扩张囊腔内可见红色、深红色、蓝色、深蓝色血流,频谱形态为低速涡流.左腋窝处探查,见左腋动脉出现囊状扩张,宽处可达32.1 mm,扩张段管壁增厚,内见厚薄不一的附壁低回声,厚处11.1 mm,彩超见红蓝各半的漩涡血流(图3).腹主动脉局限性扩张,其内未见明显异常,CDFI于其内见彩色血流呈漩涡状,为湍流.超声诊断:①双侧真性颈总动脉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形成;②左侧真性腋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形成;③真性腹主动脉瘤.经动脉造影及MRI证实.

  • CT诊断左肾肉瘤样肾细胞癌1例

    作者:陈春新;陈美燕;胡寅进

    患者男,38岁,主因“左上腹持续性疼痛1个月”就诊.查体:左肾区叩击痛阳性.CT:左肾体积增大,轮廓不清,肾实质内见不规则混杂等低密度影,增强扫描中病灶不均匀强化;左肾门见肿大淋巴结影,邻近肾周脂肪密度不均匀增高;右肾大小、形态及密度未见异常;双侧肾静脉未见扩张或充盈缺损(图1).CT诊断:左肾恶性肿瘤.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肾中极约3.0cm×4.0 cm×5.0 cm不规则占位,切面灰白,可见血管脂肪组织,突破肾包膜,肾周脂肪质地变硬;镜下见肿物大面积出血坏死,广泛浸润肾实质及肾脂肪囊,肾门处输尿管黏膜下间质水肿,较多炎细胞浸润.病理诊断:(左肾)肉瘤样肾细胞癌(sarcomatoid renal cell carcinoma,SRCC)伴肿瘤大面积出血坏死,癌组织广泛浸润肾实质及肾脂肪囊(图2).

  • 颅骨孤立性肌纤维瘤1例

    作者:王林省;陈月芹;王皆欢;曹冠杰

    患儿女,16个月,主因“发现左顶部肿物12月余”入院.体检:左顶部触及鹌鹑蛋大小包块,质硬、位置周定,无压痛,皮肤无红肿热.影像学检查:CT平扫见左顶骨内类圆形膨胀性骨质破坏影,病变呈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CT值45 HU,境界清楚,肿块突破颅内外板,向颅外突出,边缘硬化(图1),邻近脑组织及皮下结构清晰.MRI示均匀等T1等T2信号(图2);DWI示病灶无扩散受限,边缘清楚;Gd-DTPA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邻近硬膜无强化(图3).诊断为良性肿瘤.行局部顶骨切除术,术中见肉红色肿物由板障向外突出,1.82 cm×1.50 cm×1.60 cm,包膜不明显,突破颅骨内外板,未侵及硬脑膜,肿块血供不丰富,切面灰白、质韧.病理示梭形肌纤维母细胞沿薄壁血管周围分布,胞浆相对空泛、红染,染色质呈空泡状,其内含有一个或两个的小核仁,核分裂象少见,细胞间见散在黏液样基质及血管断面(图4).免疫组化:SMA(+),Vim(+),CD34(-),Des(-),S-100(-).病理诊断:(左顶骨)肌纤维瘤.术后行全身核素检查未发现其他病灶.确诊为左顶骨孤立性肌纤维细胞瘤.

  • 3.0T MRI观察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演变过程

    作者:马晓海;张兆琪;赵全明;于薇;商建峰;赵蕾;冯婷婷

    目的 探讨MRI在识别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设置实验组16只,对照组4只,结合球囊拉伤腹主动脉和间断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在建模后2、3、4个月分别行高分辨MR成像.通过测量腹主动脉管壁厚度和面积、管腔面积、管壁信号增强程度等指标,观察腹主动脉壁的重构过程,并对模型终的斑块成分进行MRI和组织病理结果对照研究.结果 对17只兔(实验组14只,对照组3只)完成3次MR检查,并获得组织病理学结果.MRI显示,实验组腹主动脉管壁厚度和面积逐渐增厚,且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腹主动脉管腔进行性扩张,管壁强化程度较对照组增加明显,但演变过程不明显.另外,MRI对兔腹主动脉硬化斑块的成分判别限制在纤维、脂质和钙化斑块,对纤维斑块、脂质斑块识别率较高.结论 高分辨MRI可以无创性地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腹主动脉管壁重构的演变过程,有助于对动脉硬化斑块的预后和药物干预进行探索.

  • 胰泌素刺激-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定量分析猫慢性胰腺炎的胰腺外分泌功能

    作者:张霆霆;王莉;李玉华;黄志军;陆建平

    目的 探讨胰泌素刺激-磁共振胰胆管成像(S-MRCP)定量评估猫慢性胰腺炎(CP)胰腺外分泌功能的价值.方法 将32只健康成年猫分为实验组(n=24)及对照组(n=8);实验组剖腹行胰管不全结扎,建立CP模型,对照组仅行无菌开腹,不结扎胰管.对实验组分别于建模后3、5、7周分批行S-MRCP检查,每批次8只;对照组于缝合关腹后立即进行检查.S-MRCP检查完成后对动物胰腺进行病理学分析,根据病理结果将实验组分为3个亚组:CP-Ⅰ(轻度CP)、CP-Ⅱ(中度)、CP-Ⅲ(重度CP).对各组注射胰泌素前、后胃肠道液体量的增加程度(FVI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24只中,1 5只建模成功,CP-Ⅰ、CP-Ⅱ、CP-Ⅲ亚组分别为7、5、3只.注射胰泌素5 min及15 min后实验组整体FVID低于对照组(F=9.742、13.543,P均<0.05).对照组与CP-Ⅱ亚组间、对照组与CP-Ⅲ亚组间及CP-Ⅰ与CP-Ⅲ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组间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随着胰腺炎程度加重,FVID有逐渐下降趋势.结论 利用S- MRCP可通过测量注射胰泌素前、后胃肠道液体量的变化评价猫CP模型胰腺外分泌功能.

  • 术中超声诊断急性脑膨出的病因

    作者:李慧展;何文;贺焱;王立淑;张惠琴;成晔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颅脑手术中判断急性脑膨出原因的价值.方法 对32例颅脑手术过程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患者进行术中超声探查,确认是否有颅内出血、脑组织挫伤或弥漫性脑组织水肿发生,并记录出血灶和脑组织挫伤灶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回声特点.结果 32例中,术中超声发现颅内异常28例,包括颅内出血21例、脑组织挫伤4例及弥漫性脑组织水肿3例;其中6例术后经CT证实,其余均在术中得到证实并在超声引导下将血肿或挫伤灶清除.4例患者术中超声未发现颅内异常,术后经CT证实.结论 术中超声可清晰显示并准确定位颅内出血和脑组织挫伤,为急性脑膨出的病因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并可指导术者选择适当手术方案.

  • MRA观察40例永存三叉动脉

    作者:程豪;冯平勇;邢千超;冯文峰;孙培培;沈杉杉

    目的 探讨永存三叉动脉(PTA)的3D TOF MRA表现、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40例经MRA诊断为PTA的患者资料,分析PTA的MRA表现、Saltzman分型以及年龄、性别、左右侧发病率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40例患者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平均年龄为(55.7±13.9)岁;Saltzman Ⅰ型24例(24/40,60.00%),Ⅱ型13例(13/40,32.50%),Ⅲ型3例(3/40,7.50%);对SaltzmanⅡ型进一步细化为a、b、c三个亚型.24例PTA伴基底动脉发育不良.结论 MRA可作为PTA的常用检查手段,PTA的分型和表现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观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钩束损伤

    作者:王宏磊;邬海博;袁慧书;刘毅;阎浩

    目的 应用DTI评价偏执型精神分裂症(SP)患者双侧钩束的损伤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症状等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3例偏执型SP患者(SP组)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组)行脑部DTI扫描,测量双侧钩束的FA值和平均弥散率(MD)值,对同侧DTI指数进行组间比较,并对患者两侧钩束的DTI指数进行组内比较及不对称性分析,其中不对称性分析采用不对称系数(AI)进行计算,并统计分析,后对SP患者双侧钩束的DTI指数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偏执型SP者左右侧钩束的FA值分别为0.65±0.31和0.55±0.12,MD值为(0.75±0.04)×10-3 mm2/s和(0.75±0.04)×10-3 mm2/s;对照组FA值分别为0.66±0.09和0.65±0.07,MD值为(0.75±0.04)×10-3mm2/s和(0.75±0.05)×10-3mm2/s.SP患者双侧FA值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FA值与PANSS的阴性症状得分(rL=0.36,P<0.05;rR=0.35,P<0.05)、一般病理症状得分(rL=0.35,P<0.05;rR=0.39,P<0.05)及总分(rL=0.40,P<0.05;rR=0.41,P<0.05)均呈正相关,而与PANSS阳性症状得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SP组与对照组同侧钩束MD值及SP组双侧钩束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SP患者钩束不存在显著左右不对称性(P>0.05).结论 DTI能发现偏执型SP患者双侧钩束纤维微观结构的损害以及两侧不对称性的缺失,并且这些损害与临床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 二维多体素波谱定量分析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颅内代谢物

    作者:刘艳艳;杨忠现;陈薇;曹震;吴仁华

    目的 利用二维多体素波谱(2D-CSI)技术定量分析及评估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aMCI)的颅内代谢物.方法 利用1.5T MR扫描仪对19例aMCI患者(aMCI组)及21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行CSI扫描,对所得数据用LCModle联合SAGE 7.0软件进行后处理,在双侧扣带回后部(PCG)、双侧楔前叶(Pr)、双侧侧脑室后角旁白质区(PWM)、双侧背侧丘脑(DT)及双侧豆状核(LN)选取体素,比较两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肌醇(MI)的绝对浓度及NAA/Cr、Cho/Cr、MI/Cr及NAA/MI比值.结果 aMCI组NAA浓度于双侧PCG、双侧PWM及左侧Pr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右侧PCG MI浓度及左侧PWM Cho浓度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间Cr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A/Cr于左侧PCG、左侧DT及右侧PWM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NAA/MI于双侧PCG、双侧PWM及左侧DT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均<0.05);两组间MI/Cr、Cho/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2D-CSI技术能够检测aMCI患者颅内不同区域代谢物的变化,为临床评估提供有效的生化信息.

  •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正常人听觉皮层功能

    作者:李晶;杨明;刘斌;张光玉;杨小庆;吴旻;黄志纯;季慧

    目的 探讨正常人听觉皮层与全脑的正相关及负相关的功能连接.方法 采用静息态下平面回波成像技术采集44名健康受试者fMRI数据,分别以左侧及右侧AⅠ区为种子点,用功能连接的方法观察左、右大脑初级听觉皮层与全脑的正相关及负相关功能连接脑图.结果 分别以双侧AⅠ区为种子点时,正激活的脑网络主要包含双侧AⅠ、AⅡ、岛叶、辅助运动区及扣带回,以同侧为主;与右侧AⅠ区相关的正激活脑区还包括同侧背侧丘脑.与双侧AⅠ区相关的负激活脑网络与脑默认网络大体一致,主要包括双侧后扣带回/楔前叶、额叶内侧回、顶下小叶,双侧小脑半球可见明显激活.结论 静息态磁共振功能连接可满意显示听觉皮层的连接脑图.正相关功能连接主要局限在听觉系统内,负相关功能连接类似于默认网络.

  • 1H-MRS结合LCModel软件对原发性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钟小梅;黄飚;梁长虹;罗海营;王丽娟;王广谊;张玉虎

    目的 应用1 H-MRS结合LCModel软件对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的脑代谢物浓度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其在P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原发性PD患者31例(PD组)及正常对照组20名,采用单体素点解析波谱序列扫描对大脑一侧豆状核及双侧黑质的脑代谢物进行测定,利用MR仪自带的Sage波谱处理软件及LCModel软件分别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后处理,并将PD组及正常对照组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PD组豆状核及黑质的tNAA浓度、黑质的tCr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两组豆状核及黑质的tCho浓度及tNAA/tCr、tCho/tCr浓度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由MR自带的Sage软件计算的豆状核及黑质的NAA/Cr、Cho/Cr比值,P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H-MRS结合LCModel软件可以对脑代谢物浓度进行定量分析,其在原发性PD的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 CT灌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评价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及Willis环结构对灌注分布的影响

    作者:颜利辉;戴真煜;姚立正;李新;周桂龙

    目的 探讨脑CT灌注(CTP)成像联合CTA检查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及Willis环结构对脑血流灌注分布影响的价值.方法 对经颅多普勒(TCD)诊为单侧颈动脉狭窄的42例患者行CTP联合CTA检查,观察血管狭窄部位、程度、Willis环形态及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 经CTP联合CTA检查,29例为颈内动脉狭窄,13例为大脑中动脉狭窄;轻度狭窄11例,中度狭窄13例,重度狭窄14例,闭塞4例.狭窄侧与对侧血管相比,轻度狭窄患者各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度狭窄患者狭窄侧MTT、TTP高于对侧(P均<0.05);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狭窄侧CBF低于对侧,CBV、MTT、TTP高于对侧(P均<0.05).42例中21例存在灌注异常,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间异常灌注区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联合CTA检查可较好地评价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Willis环血管形态.

  • MR功能成像观察原发性心肌病

    作者:陈铟铟

    随着心脏MR扫描序列和后处理软件的飞速发展,对心肌病的诊断已不仅仅局限于心脏形态及整体功能的评估,更可详细分析各心肌节段的局部收缩、舒张功能,测定血流量,评价心肌纤维化程度.与其他检查手段相比,心脏MR具有更高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已成为心肌病检查的金标准.本文就MR功能成像诊断原发性心肌病的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心肌病 磁共振成像
  •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

    作者:类婷婷;王兴田;崔建华;王荣;亓培君;沈培璞;胡春梅;薛涵文

    目的 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对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64例患者76个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ARFI检查并分析,包括声触诊组织成像技术(VTI)和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或两种增强影像学检查(CEUS、CT、MRI)确诊.采用ROC曲线评价剪切波速(SWV)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并确定临界点.结果 VTI声像图中,31个(31/40,77.50%)恶性病灶和13个(13/36,36.11%)良性病灶呈灰黑色(P<0.05);良性病灶SWV明显低于恶性病灶[(1.67±0.61)m/s vs(2.80±1.07)m/s,P<0.01).以SWV=2.04 m/s为临界点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是82.50%、80.60%和81.58%.结论 ARFI有助于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瞬时弹性成像评价肝纤维化分级的Meta分析

    作者:王一娇;唐少珊

    目的 应用Meta分析评价瞬时弹性成像(TE)技术对肝纤维化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Pubmed、Ovid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维普数据网中有关TE评价肝纤维化分级的中、英文文献进行评价和筛选,应用Meta-disc 1.4软件对入选文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英文文献.TE对明显肝纤维化(≥F2)组和早期肝硬化(F4)组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3.90%、80.00%、0.8648和81.30%、89.80%、0.9469.结论 TE技术对肝纤维化分级、尤其对于判断早期肝硬化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

    作者:尤小芳;肖湘生;孙希文;陈聪

    目的 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结果 10例为中央型,1例为周围型;形态分别为椭圆形(7例)、分叶状(2例)及不规则形(2例).9例边界清楚,2例边缘毛糙.10例为实性病灶,1例为囊实性病灶.增强CT显示7例肿瘤实质部分密度较均匀,4例密度不均匀;其中5例密度明显高于胸壁肌肉,4例密度与胸壁肌肉相仿,2例密度明显低于胸壁肌肉.3例支气管腔内结节周围见环形低密度液体影,2例见周围新月形或环形气体影.所有病例在CT上均可见支气管狭窄或阻塞(8例见阻塞性肺炎,5例见远端支气管扩张伴黏液栓塞,5例见肺不张).5例可见纵隔、肺门或支气管周围淋巴结肿大,1例见同侧肋骨转移.结论 大部分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术前诊断.

  • 超声诊断重症呼吸道疾病合并气胸

    作者:王颖;王海霞;杨捷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重症呼吸道疾病合并气胸的价值.方法 对39例床边胸片检查未能发现隐匿性气胸的重症呼吸道疾病患者进行CT扫查,根据CT结果将39例患者(78侧胸腔)分为实验组(有气胸的单侧胸腔)和对照组(无气胸的单侧胸腔),并进行胸部超声扫查,评价根据声像图特征诊断气胸的准确性.结果 39例气胸患者中,1例为双侧气胸,实验组共40侧胸腔;对照组共38侧胸腔.气胸的声像图特征为肺滑动征消失、A线征及肺截断性改变.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其特征性声像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肺滑动征消失诊断气胸的敏感度为100%(40/40),特异度为78.95%(30/38);A线征诊断气胸的敏感度为95.00%(38/40),特异度为63.16%(24/38);肺滑动征消失合并A线征诊断气胸的敏感度为95.00%(38/40),特异度为94.74%(36/38);肺截断性改变诊断气胸的敏感度为77.50%(31/40),特异度为100%(38/38).结论 超声可以诊断床边胸片未能发现的重症呼吸道疾病合并的气胸,为临床提供便利.

  • 氧介入99m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

    作者:董燕玉;刘长江;张立广;王凯华;曾群雁;李斌

    目的 探讨氧介入99m 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价值.方法 收集34例SPN患者,令其于注射99mTc- MIBI前吸氧.分别于注射99mTc-MIBI后10 min、2h进行早期和延迟SPECT/CT断层同机融合显像,分析良、恶性SPN早期摄取比值(EUR)和延迟摄取比值(DUR),并对其诊断效率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34例SPN患者中,10例为原发性肺癌;24例良性肺部病变.氧介入99m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定性分析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敏感度为90.00% (9/10),特异度为87.50% (21/24),准确率为88.24% (30/34),阳性预测值为75.00%(9/12),阴性预测值为95.45%(21/22).恶性SPN的EUR为2.13±0.62(95%CI 1.68~2.57),良性SPN为1.31±0.42(95%CI 1.13~1.48);恶性SPN的DUR为2.40±0.47(95%CI 2.07~2.74),良性SPN为1.37±0.64(95%CI 1.09~1.64).恶性肺部病灶EUR和DUR均显著高于良性肺部病灶(t=4.53、4.59,P均<0.001).半定量ROC分析显示,以EUR≥1.50为界值,敏感度90.00%,特异度79.20%;以DUR≥1.47为界值,敏感度100%,特异度79.20%.结论 氧介入99m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鉴别良、恶性SPN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超声造影判定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性质

    作者:张茂春;顾鹏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判定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SLN)性质并引导手术活检的可行性.方法 对22例乳腺癌患者,先用二维超声成像观察腋窝SLN、并综合评分判断其性质,再于乳晕周围皮下注射造影剂SonoVue,超声观察同侧腋窝SLN造影表现,判定其性质,并用细针穿刺定位引导手术切除活检.将二维超声和CEUS结果与病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均成功在细针穿刺定位引导下完成手术切除活检.与病理结果相比,二维超声判断SLN的敏感度为87.50%(7/8)、特异度为66.67%(10/15)、准确率为73.91%(17/23) ;CEUS判定SLN性质的敏感度为100%(8/8)、特异度为93.33%(14/15)、准确率为95.65%(22/23).结论 CEUS较二维超声能更好地预测SLN的性质,并能定位引导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

  • CT肺动脉造影检测肺栓塞:采用容积螺旋穿梭技术捕捉佳成像时相

    作者:齐丽萍;陈颖;高顺禹;李艳玲;李晓婷;李洁;张晓鹏

    目的 探讨采用容积螺旋穿梭(VHS)技术进行肺动脉血管造影成像(CTP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研究组30例疑诊肺栓塞患者采用VHS进行CTPA成像,于开始注药后10s启动扫描,连续扫描4次(path).回顾性分析对照组15例疑诊肺栓塞患者的64排CT常规CTPA资料,于注射对比剂后13~16 s进行扫描.测量肺动脉主干、各段肺动脉的强化程度及主肺动脉的噪声,由2名医师按照5点评分法评价图像质量.结果 研究组全部病例均成功配合完成检查,佳path在第Ⅰ~Ⅳ个时相占比例分别为30.00% (9/30)、36.67%(11/30)、26.67% (8/30)、6.67% (2/30).研究组平均MPA的CT值为(286±39) HU,对照组为(278±71)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1).研究组MPA低强化值为240 HU,对照组3例低于200 HU.研究组肺段动脉可评价率平均为(88±14)%,高于对照组的(72±33)%(P=0.192).对研究组图像质量及肺动脉强化两研究者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0.366、0.714,86.67%病例图像质量及90.00%肺动脉强化良好,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对图像噪声及运动伪影的主观评价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VHS技术有利于捕捉佳肺动脉强化时相,是简单、实用的肺动脉血管造影方法.

  • 妊娠期乳腺癌临床特点及超声诊断

    作者:玄英华;朱庆莉;姜玉新

    目的 探讨妊娠期乳腺癌的临床、超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妊娠期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的临床、超声和病理学特征.结果 1例患者在早孕期获得诊断,6例在中晚孕期诊断;对5例行术前超声检查,均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其中4例血流丰富,术前均正确诊断为恶性病变;7例患者均接受患侧乳癌改良根治术,孕期未接受化疗及放疗;病理示病灶大小1.7~5.5 cm;术后病理5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导管内癌,1例浸润性多形性癌;3例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 妊娠期乳腺癌恶性度高,预后差,超声有助于早期、正确诊断妊娠期乳腺癌.

  •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量化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整体心肌梗死大小:与磁共振延迟强化成像对照研究

    作者:孙旭东;黄子扬;陈良龙;孙斌;陈智勇;段青

    目的 探讨使用2D-STI技术量化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整体心肌梗死大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43例确诊的连续性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行2D-STI、MR延迟强化成像(DE-MRI).2D-STI左心室整体水平指标包括整体纵向应变(GLS)、旋转及扭转指标,而量化评价左心室整体水平心肌梗死大小指标包括整体心肌梗死容积率及梗死质量.结果 在左心室整体水平,GLS与左心室整体心肌梗死容积率显著相关(r=0.620,P=0.008);GLS和心尖大旋转率是左心室整体心肌梗死容积率的显著预测因子(P=0.005、0.014),标准回归系数(Beta)分别为0.720和0.592;GLS是左心室整体心肌梗死质量的显著预测因子(P=0.024),Beta为0.545.结论 在左心室整体水平,2D-STI技术的左心室GLS可准确量化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整体心肌梗死大小,左心室心尖旋转率也能准确评估整体心肌梗死大小.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无肥厚构型患者局部心肌功能

    作者:刘海涛;周长钰;梁燕;蒋荷娟

    目的 探讨VVI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缩功能早期变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80例正常构型高血压患者(NG组)和45例向心性重构高血压患者(CR组),以80名血压正常者(NC组)为对照.常规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室间隔厚径(IVST)、左心室后壁厚径(LVPWT)、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E、A峰比值,在VVI条件下采集左心室短轴乳头肌水平二维图像,检测收缩期和舒张期左心室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及前后间隔各节段心肌周向应变和应变率.结果 3组间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E/A比值低于NC组和NG组(P<0.05).CR组局部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及舒张早期局部心肌应变率均低于NC组和NG组(P<0.05) ;NG组舒张早期局部心肌应变率低于NC组(P<0.05),收缩期局部心肌应变和应变率与NC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3组间舒张晚期局部心肌应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VI技术可定量评价左心室局部功能,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局部心肌的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舒张早期局部心肌应变率减低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心功能的较早期改变.

  • 超声检测中老年人群无名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病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陶杰;常明;李茜;邓旦;陈重;夏荣妍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无名动脉分叉部粥样硬化病变的患病率及超声筛查的意义.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受检者1619名,根据年龄分为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和≥70岁组.超声观测各年龄组无名动脉分叉部内膜中层增厚和粥样硬化斑患病率,并与颈动脉各部位及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病变进行对比.结果 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及≥70岁组超声检测无名动脉分叉部内膜中层增厚及粥样硬化患病率分别为10.38% (22/212)、24.63%(50/203)、27.88%(126/452)、53.85%(343/637);单独病变检出率分别为90.91%(20/22)、66.00%(33/50)、32.54%(41/126)、11.37%(39/343).无名动脉分叉部内膜中层增厚及粥样硬化在40~49岁组及50~59岁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颈动脉的各个部位及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P<0.05);60~69岁组无名动脉分叉部内膜中层增厚及粥样硬化斑病变患病率与颈总动脉分叉部相近(P>0.05),但单独出现比例仍然较高.结论 超声检查中老年患者颈部血管时,检查无名动脉分叉部有利于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早期检出率,可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

  • 超声血管增强技术联合CDFI诊断肾动脉狭窄

    作者:李可基;杜毅力;曹永政;彭格红;乔向彬

    目的 探讨超声ClarifyTM血管增强(VE)技术联合CDFI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3例患者(186支肾动脉)分别行常规二维超声联合CDFI、VE技术联合CDFI检测,与肾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 186支肾动脉中,常规二维超声联合CDFI检出10支肾动脉狭窄,21支肾动脉显示不清,肾动脉显示率为88.71%(165/186) ;VE技术联合CDFI检出16支肾动脉狭窄,7支肾动脉显示不清,肾动脉显示率96.24% (179/186).肾动脉造影检查发现22支肾动脉狭窄,2支闭塞.常规二维超声联合CDFI的敏感度39.13%(9/24),特异度99.38%(161/162);VE技术联合CDFI的敏感度58.33%(14/24),特异度98.78%(160/162).结论 VE技术联合CDFI对肾动脉的显示率及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比常规二维超声联合CDFI有较大提高.

  • 联合运用多普勒探头与脉搏波传感器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可行性

    作者:任亚娟;肖沪生;徐智章;张爱宏;徐芳;银浩强;彭欣;俞成杰;许轶君;高东雯

    目的 探讨联合运用超声多普勒探头与脉搏波传感器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30名正常人,分别将超声多普勒探头与脉搏波传感器放置于受试者左侧颈总动脉起始段及左侧踝部胫后动脉,将两测量点间距离与测得动脉多普勒血流流速曲线的起点和动脉脉搏波曲线起点间的传播时间相比,以所得比值作为颈-踝动脉段的PWV(caPWV);并对检测结果与动脉硬化仪检测同一受试者肱-踝动脉段PWV(baPWV)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将脉搏波传感器放置于颈总动脉、多普勒探头放置于胫后动脉时的PWV与动脉硬化仪检测得到的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657,P<0.01).将多普勒探头放置于颈总动脉、脉搏波传感器放置于胫后动脉时的PWV与动脉硬化仪检测得到的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526,P<0.01).结论 联合运用超声多普勒探头与脉搏波传感器检测PWV为检测PWV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 E/Em比值对心房颤动患者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少敏;冯新恒;李卫虹;李昭屏;陈宝霞

    目的 评价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m之比(E/Em)诊断心房颤动患者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价值.方法 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98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分为DHF组(62例)和非心力衰竭(NHF)两组(36例).对两组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比较,应用ROC曲线评价E/Em诊断心房颤动患者DHF的价值.结果 与NHF组比较,DHF组年龄更大,合并高血压比例更多,NT-proBNP更高,左心房增大,E峰增高,Em降低,E/Em增高(P<0.001).E/Em诊断DH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0(95%CI:0.675~0.865).以E/Em≥9.50为截点时,诊断DHF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7%、72.2%、71.0%和69.1%.结论 E/Em比值对诊断心房颤动患者DHF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

    作者:陈军红;李东野;张辉;王晓萍;陈静;闫艳

    目的 利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E)技术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DSE)试验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40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分析其运动异常心肌节段静息与DSE条件下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变化.PCI术后9个月复查心脏超声,以室壁运动分数改善作为判断心肌存活的标准.结果 PCI前225个运动异常心肌节段中,术后101个节段室壁运动明显恢复(44.89%),判定为存活心肌,124个节段运动无明显改善(55.11%).单独应用DSE准确预测72个节段为存活心肌[敏感度71.29%(72/101)],87个节段未恢复心肌[特异度70.16%(87/124)].STE静息状态下ROC曲线下面积为0.76; SRs截断点-0.49,敏感度71.30%,特异度70.20%;结合DSE后ROC曲线下面积为0.89,SRs截断点-0.75,敏感度89.10%,特异度90.30%.无论静息还是DSE条件下存活心肌SRs均显著大于未恢复心肌(P<0.01).结论 STE与DSE相结合可显著提高预测存活心肌的准确性.潜在的有功能的存活心肌可作为筛选PCI适应证和预测PCI疗效的可靠指标.

  • 组织追踪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位移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商志娟;王珂;孙颖慧;丛涛;安乐

    目的 探讨组织追踪技术(TT)测量收缩期二尖瓣环位移(MADs)在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6例(心衰组)及健康志愿者20名(对照组).以二维超声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采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心尖四腔及两腔切面,应用TT技术测量左心室侧壁、室间隔、前壁及下壁4个位置的MADs,并计算其平均值,与M型超声测量的MADs进行一致性及相关性分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心衰组的年龄、LVEDD、体表面积对LVEF与MADs均值的相关性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的LVEDD、LVEDV、LVESV明显增高(P均<0.01),LVEF显著降低(P均<0.01).心衰组4个位置的MAD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TT与M型超声测量的MADs平均值高度相关且一致性良好(r=0.97,P<0.01).MADs平均值与LVEF的关系受LVEDD的影响(r2=0.69,P<0.01).结论 TT测量MADs结合LVEDD可以准确、简洁、快速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

  • MSCT与多平面重组诊断不同分期宫颈癌

    作者:靳宏星;张建新;杜笑松;王艳艳;任基伟;侯丽娜;赵志楷;杨晓棠

    目的 探讨MSCT及MPR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宫颈癌患者的CT、临床、病理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轴位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冠状位及矢状位MPR.以FIGO及病理分期为对照比较CT轴位及MPR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结果 手术病理分期结果:原位癌3例,Ⅰa期41例,Ⅰb期36例,Ⅱa期34例,Ⅱb期6例,Ⅲa期2例,Ⅲb期1例,Ⅳ期2例.CT轴位扫描分期结果:原位癌及Ⅰa期0例,Ⅰb期9例,Ⅱa期12例,Ⅱb期4例,Ⅲ期3例,Ⅳ期2例.MPR对7例CT轴位未明确分期的Ⅰa期~Ⅱa期患者进行了准确分期.MPR图像与轴位扫描对Ⅰa~Ⅱa期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轴位扫描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较低.MPR图像可以明显提高Ⅰa~Ⅱa期的诊断准确率,对判断Ⅱb期~Ⅳ期宫颈癌宫旁浸润、阴道受侵及远处转移有一定价值.

  •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对宫角妊娠的诊断与分析

    作者:梁新;陈书文;高露露;杨秋红;白新华;李泉水;王晶

    目的 探讨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宫角妊娠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8例经腹及经阴道超声首次诊断为可疑宫角妊娠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评价其准确率.结果 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77例为宫角妊娠,29例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42例为宫内妊娠.84例超声首次诊断为可疑孕囊型宫角妊娠,诊断准确率为46.43%(39/84);经动态观察1~2周后二次诊断准确率为88.64%(39/44).64例超声首次诊断为可疑包块型宫角妊娠,诊断准确率为59.37%(38/64);经动态观察1周后二次诊断准确率为66.66%(38/57).结论 对经腹及经阴道超声首次诊断为可疑宫角妊娠、特别是可疑孕囊型宫角妊娠者,进行动态观察并二次诊断是有必要的.

  • 应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技术评价正常胎儿房室瓣

    作者:王彧;蔡爱露;张颖;李婧宇;李婷;孙微;吴红梅

    目的 评价应用三维超声时间-空间关联成像( STIC)技术观察胎儿房室瓣结构、测量正常胎儿房室瓣的周长和面积、观察其随孕周的变化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STIC技术采集176胎胎龄20~32周正常胎儿的心脏容积数据,在不同成像模式下观察胎儿房室瓣立体形态,手动测量房室瓣环的周长和面积,分析所得数值与孕周的关系.结果 ①176胎中,144胎应用STIC技术观测房室瓣成功,成功率为81.82%(144/176).二、三尖瓣的周长和面积与孕周呈正相关.从20周到32周,二尖瓣平均周长从(2.41±0.35)cm增至(3.49±0.25)cm,平均面积从(0.36±0.14)cm2增至(0.97±0.23)cm2;三尖瓣平均周长从(2.46±0.23)cm增至(3.56±0.21)cm,平均面积从(0.34±0.10)cm2增至(0.96±0.23)cm2.②与二维超声相比,STIC技术可以更好地显示房室瓣结构,瓣叶在各种模式下均可得到较好显示,瓣环、乳头肌分别在表面模式、断层显像模式下显像效果较好.结论 STIC技术评价胎儿房室瓣具有一定优势,应用价值较高.

  • 64排CT在头颈CTA中佳扫描时机探讨

    作者:钟俊锋;李云霞;钟兰生

    目的 探讨64排容积CT头颈联合动脉成像佳对比剂浓度的扫描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头颈动脉联合成像的扫描延迟时间与靶血管中对比剂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重新设计扫描延迟时间公式,按新公式扫描测量52例头颈CTA靶血管中对比剂浓度.结果 使用新设计的延迟时间公式扫描,测得颈总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对比剂浓度CT平均值为(370±51)HU,而原公式对比剂浓度CT平均值为(440±79)HU,明显高于新公式(u=6.5565,P<0.01).结论 使用新公式计算扫描延迟时间,可将头颈CTA中靶血管对比剂浓度稳定地控制在显示血管软斑块的浓度值上,避免对比剂浓度过高、静脉过度显影等造成静脉伪影.

  • FBP、ASiR和VEO三种重建算法对常规剂量胸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吴瑶媛;王万勤;刘斌;Isao Tanaka;张帅

    目的 探讨滤波反投影(FBP)、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算法(MBIR,商品名“VEO”)三种重建技术对常规剂量胸部薄层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能谱CT对15例成年患者行胸部增强CT扫描,扫描条件:100 kVp,自动毫安,噪声指数15,螺距0.984∶1,球管转速0.4秒/圈.分别用FBP、50%ASiR(50%比例ASiR和FBP混合以降低噪声)和VEO三种重建算法对原始数据行0.625 mm薄层重建,测量图像噪声及胸主动脉与背部肌肉的对比噪声比(CNR),并对3组图像分别进行质量评分,然后行对比分析.结果 FBP、50% ASiR和VEO三组图像的噪声分别为24.30±3.55、17.11±2.55及11.69±1.74,50%ASiR和VEO组图像噪声分别较FBP组降低29.59%和51.89%(P均<0.01);胸主动脉与背部肌肉的CNR FBP、50% ASiR和VEO三组图像分别为10.56±3.05、15.15±3.88及21.69±5.62,50%ASiR和VEO组图像CNR较FBP组分别提高43.47%和105.40%(P均<0.01);图像质量主观评分FBP、50% ASiR和VEO三组图像分别为4.03±0.72、4.63±0.41及5.75±0.25,50% ASiR和VEO组图像较FBP组分别提高14.89%和42.68%(P均<0.01).结论 与FBP重建算法比较,在相同剂量条件下,50% ASiR和VEO能显著降低胸部CT图像噪声并提高图像质量;其中VEO重建算法降噪及提高图像质量效果更为显著.

  • 正常腕关节3.0T MR多序列成像对比

    作者:崔丽贺;李松柏

    目的 比较3.0T MR多序列成像显示正常腕关节的价值.方法 采用GE Signa HDxT 3.0T MR对23只健康腕关节行FSE-FS-PDW、FSE-FS-T2W、T2* GRE、MERGE冠状位扫描,分别计算腕骨间软骨、骨髓、肌肉、TFC的SNR和软骨/骨髓、肌肉/骨髓、三角纤维软骨盘(TFC)/骨髓的对比噪声比(CNR),以四点评分法分析腕关节的TFC、腕骨间软骨、月三角韧带、舟月韧带的能见度.比较各序列诸结构间的SNR、CNR及能见度.结果 各序列间腕关节结构的SNR及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MERGE和T2*GRE显著高于其他序列,FSE-FS-T2W均为低;各序列两两比较,部分序列显示同一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FC、腕骨间软骨、月三角韧带、舟月韧带的能见度以MERGE高,FSE-FS-PDW较高,各序列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同一结构各序列两两比较,部分序列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RGE是显示正常腕骨间软骨、TFC以及月三角韧带、舟月韧带的优选序列,对于诊断腕关节软骨病变可能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双指数表观扩散系数鉴别诊断椎体良、恶性病变

    作者:韩瑞;夏黎明;孙子燕;黄璐;林华;陆玮

    目的 探讨多b值双指数衰减模型的DWI对椎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2例椎体疾病患者(共34个病变椎体)行多b值双指数衰减模型的DWI(b值为0、50、100、200、400、600、800、1000 s/mm2),其中良性病变13例(21个椎体,良性组),恶性病变9例(13个椎体,恶性组).以患者自身正常椎体作为对照组(共34个正常椎体).通过AW 4.3工作站测量并两两比较3组间的Fast ADC及Slow ADC值.结果 良性组、恶性组及对照组Fast ADC分别为(4.31±1.48)×10-3 mm2/s、(2.85±1.26)×10-3 mm2/s、(0.86±0.63)×10-3 mm2/s,Slow ADC分别为(0.68±0.08)×10-3mm2/s、(0.38±0.08)×10-3mm2/s、(0.23±0.04)×10-3mm2/s.3组间Fast ADC及Slow 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多b值双指数衰减模型的DWI可为鉴别诊断椎体良、恶性病变提供有价值的组织学参数(Fast ADC及Slow ADC).

  • 常规MRI及DWI诊断中耳表皮样瘤

    作者:梅红林;徐林根;刘俊华

    目的 探讨常规MRI及DWI诊断表皮样瘤型中耳炎的价值.方法 对21例临床疑诊表皮样瘤型中耳炎患者行术前常规MR检查,其中20例加行DWI,并将影像学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常规MR检查23只患耳,其中18只符合表皮样瘤诊断标准,3只影像表现不典型;手术及病理均证实为表皮样瘤,另有1只假阳性及1只假阴性;在加行DWI的22只患耳中,20只呈明显高信号,诊断为表皮样瘤;1只呈低信号,考虑为炎症,均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另1只伪影明显.常规MRI诊断表皮样瘤型中耳炎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36%(19/22)、50.00%(1/2),而DWI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24%(20/21)、100%(1/1).结论 联合应用常规MRI和DWI有利于准确诊断并定位表皮样瘤病灶.

  • 采用红细胞指数评价甲状腺实质内血流

    作者:丛淑珍;梁婷;甘科红;安秀艳;郭汉涛

    目的 探讨红细胞指数在评价甲状腺实质内血流情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初发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66例,根据TSH、FT4分为两组(甲亢组54例、甲减组11例);正常对照组65名.分析3组红细胞指数的差异,计算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与正常对照组的佳诊断界点及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3组间红细胞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判定甲状腺功能有无异常的红细胞指数的佳诊断界点为9.84,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率分别为95.40%、87.70%、91.60%.结论 红细胞指数作为一项定量参数,能较好地反映甲状腺实质内的血流情况.

  • 18F-FDG PET/CT半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

    作者:杨笑一;许秀霞;徐文贵;戴东;朱磊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CT、PET及PET/CT图像,在CT图像上分别以淋巴结短径>0.5 cm(A标准)、短径>1.0 cm(B标准)及长径>1.0 cm(C标准)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在PET图像上,以淋巴结出现异常18F-FDG摄取浓聚灶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2.5(D标准),SUVmax>1.93(E标准)、TSUVmax/NSUVmax>3.11(F标准)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在PET/CT图像上,将结合CT图像A标准及PET图像E标准确定的G标准为判定以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以病理诊断为标准,比较不同影像标准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颈部阳性淋巴结与阴性淋巴结在长径、短径、SUVmax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种标准中,PET(E标准)及PET/CT(G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与病理吻合度,与单纯CT比较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不同PET及PET/CT诊断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G PET/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与肺炎支原体合并链球菌感染肺炎的胸部CT表现及其鉴别

    作者:吴朔春;袁新宇;徐昕;曹玲;郭宏伟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和肺炎支原体合并链球菌感染肺炎(MP+SP)的影像学表现差异,为临床早期鉴别单纯MP及MP+ SP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血清学及血培养证实的23例单纯MP和23例MP+ SP患儿的胸部CT图像,分别对病变分布、病变形态及合并症(如肺气肿、胸腔积液、淋巴结肿大等)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MP+SP比较,单纯MP多表现为肺间质病变,包括支气管壁增厚、磨玻璃影、网状影及支气管血管束增厚(P<0.05);而MP+ SP则以肺实变影为主,且胸腔积液量及肿大淋巴结直径均大于单纯MP患儿(P<0.05).从病变形态上看,单纯MP的肺内阴影多为自内向外,呈扇形分布的薄片影;MP+ SP则多为无分布规律的大片实变影.结论 单纯MP表现为在较少肺实变基础上合并较明显的肺间质改变;而MP+SP的肺泡炎症程度较重,片状阴影密度高、范围大,但肺间质表现不突出,同时易伴有中大量胸腔积液及淋巴结显著增大.

  • 免疫正常肺曲霉菌患儿的CT表现

    作者:王蓓;彭芸;赵顺英;曾津津;申昆玲

    目的 探讨免疫正常肺曲霉菌病患儿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5例无基础疾病及免疫缺陷肺曲霉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15例中,13例表现为肺内多发结节,其中细支气管周围分布10例,粟粒结节7例;12例实变,其中沿肺叶分布6例,小斑片影6例;6例支气管扩张,其中呈柱状扩张5例,呈串珠状扩张1例;6例支气管壁增厚;5例空洞,在上中(舌)肺叶支气管周围分布4例,厚壁空洞4例,薄壁空洞1例.随访发现12例痊愈,2例未愈,1例死亡.结论 年龄小于2岁免疫正常儿童长期发热,CT主要表现为肺内小结节、实变、支气管扩张及空洞时,应该高度警惕肺曲霉菌感染的可能性.

  • 儿童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胸部CT表现

    作者:闫淯淳;袁新宇;黄荣妍;郭宏伟

    目的 探讨儿童卡氏肺囊虫肺炎的CT表现.方法 选取经痰或肺泡灌洗液查找肺孢子虫阳性,且临床和CT资料完整的患儿8例,其中男5例,女3例,中位年龄5岁.分别对CT图像中所表现出的气腔实变、磨玻璃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壁增厚、过度充气、胸膜渗出、肺大疱、结节影及网格影等征象进行观察统计.结果 8例(8/8,100%)患儿均出现气腔实变,6例(6/8,75.00%)实变累及肺段以下水平,且多位于上叶尖后段及下叶后基底段;6例(6/8,75.00%)出现磨玻璃密度影,且均累及整个肺叶,以下肺叶受累为常见;3例(3/8,37.50%)出现小叶间隔增厚;2例(2/8,25.00%)出现支气管壁增厚;2例(2/8,25.00%)出现肺过度充气;1例(1/8,12.50%)出现少量胸腔积液;所有病例均未见肺大疱、结节影或网格影征象.结论 CT在诊断儿童卡氏肺囊虫肺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通气控制高分辨率CT诊断婴幼儿小气道病变

    作者:白凤森;袁新宇;闫淯淳;郭宏伟

    目的 探讨通气控制高分辨率CT(CV-HRCT)诊断婴幼儿小气道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为小气道病变的30例婴幼儿,使用CV- HRCT进行呼气、吸气双气相扫描.选用主动脉弓上缘、隆突水平、左肺门下缘以及膈上2 cm处4个层面进行影像评价.对每层图像的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气体潴留进行计数统计.结果 4个层面上支气管扩张征象在呼气相与吸气相的显示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支气管壁增厚征象在呼气相与吸气相的显示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气体潴留征象在呼气相与吸气相上显示的肺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V-H RCT对诊断婴幼儿肺小气道病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测量3~13岁儿童胸部X线片正常胸廓数据

    作者:孙记航;彭芸;曾骐;陈诚豪;韩忠龙;赵晶

    目的 通过胸部X线平片测量3~13岁儿童正常胸廓容积和形态的数据,得出测量值与年龄的相关量表,为诊断胸廓功能不全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北京地区3~13岁胸廓正常儿童422例,分别测量第1~10肋弓间距(C1~C10)、胸廓高度(H)、胸廓宽度(W);观察各测量值随生长发育变化的趋势,比较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各测量值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各年龄组的C1~C10变化基本一致.结论 利用X线平片测量胸廓体积可行,各测量值可以作为参考指标.

  • 儿童坏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宋蕾;彭芸;刘志敏;曾津津;孙国强

    目的 探讨儿童坏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7例坏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17例坏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均表现为肺内实质浸润及液性坏死,9例为单一肺叶受累,8例2个及以上肺叶受累;9例肺内有空腔形成;15例合并胸膜改变.随访中17例肺内实质浸润及液化坏死区范围缩小或者明显吸收,2例局部残留支气管扩张.结论 儿童坏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表现为肺内实质浸润及液性坏死,可有空腔形成及胸腔积液、胸膜增厚.

  • 肾上腺皮质癌的CT表现

    作者:马小龙;汪建华;蒋慧;陆建平;刘崎

    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癌(ACC)的CT表现以及其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ACC患者的CT表现和病理资料.结果 所有肿瘤均表现为占据肾上腺区的直径>4 cm的巨大分叶状肿块,边缘清晰,具有明显的包膜结构,其中1例突破包膜侵犯肾静脉.肿瘤中央存在囊变结构和瘢痕组织,其中5例为星芒状,2为十字形.4例中心存在沙粒样钙化,所有肿瘤内部均有不同程度出血.结论 ACC具有特征性CT表现,与病理相结合有助于确诊.

  • DWI评估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疗效及其与PSA的相关性

    作者:张贝;王玮;宦怡;赵海涛;崔光彬;白建军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DWI表现和ADC值的变化情况及其与PSA的相关性.方法 对22例接受内分泌治疗的PCa患者测量治疗前后ADC值、PSA的变化情况,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a患者治疗前后ADC值分别为(0.82±0.18)×10-3mm2/s、(1.13±0.35)×10-3 mm2/s,PSA分别为(418.89±1505.71)ng/ml、(330.68±1092.2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a患者治疗前后ADC值与PSA呈负相关(r=-0.763,P<0.0001).结论 单纯依靠PSA难以全面评估PCa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DWI可作为治疗监测与疗效评估手段,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PCa.

  • 18F-FDG PET/CT在肾脏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建华;王荣福;范岩;许玉峰;王鹤;廖栩鹤;张旭初;付占立;王彦福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在肾脏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CT或MRI确诊或怀疑肾脏肿瘤的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22例患者行延迟显像.所有肾脏肿瘤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确诊.评价18F-FDG PET/CT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影响.结果 30例中,肾细胞癌(RCC)24例,肾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淋巴瘤3例,肺癌肾转移1例,肾脏炎性病变1例.PET/CT诊断肾脏肿瘤的灵敏度为89.66%(26/29),特异度为100%(1/1),准确率为90.00% (27/30),阳性预测值为100%(26/26),阴性预测值为25.00%(1/4).PET/CT检出肾癌伴肾门淋巴结转移2例,远处转移5例.8例(RCC4例、肾淋巴瘤3例及肾转移癌1例)接受PET/CT后治疗方案发生改变.显像阳性肾癌患者Fuhrman分级高于阴性患者(P<0 05).显像阳性肾癌平均直径大于阴性者(P<0.05).22例肾癌早期大标准摄取(SUVmax)值与延迟显像SUV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18F-FDG PET/CT可准确显示肾肿瘤患者局部病变及远处转移.对可疑肾淋巴瘤及肾转移瘤患者应行18F-FDG PET/CT显像,以明确分期并寻找原发灶.

  • 经直肠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弥漫性前列腺癌

    作者:李慎义;陈莉

    目的 探讨CEUS诊断弥漫性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直肠穿刺病理证实的18例弥漫性前列腺癌患者(弥漫性前列腺癌组)及12例中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BPH组)进行CEUS检查,观察造影增强表现,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定量参数达峰时间(TTP)及达峰绝对值(DPI)的变化特征.并于CEUS前对前列腺被膜支动脉、尿道支动脉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结果 弥漫性前列腺癌组内腺TTP较BPH组内腺TTP短(P<0.01),而DPI较BPH组高(P<0.01).弥漫性前列腺癌组外腺TTP较BPH组外腺TTP短(P<0.01),而DPI较高(P<0.01).弥漫性前列腺癌组及BPH组前列腺内腺DPI均高于自身外腺(P<0.01),TTP均短于自身外腺(P<0.01).18例弥漫性前列腺癌CEUS呈整体快速不均匀高增强,12例中重度BPH呈均匀有规律增强.弥漫性前列腺癌组被膜支动脉RI均值高于中重度BPH组(P<0.01).以被膜支动脉RI=0.77为临界值,诊断弥漫性前列腺癌的敏感度89.01%、特异度83.25%.结论 CEUS对弥漫性前列腺癌及中重度BPH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前列腺内被膜支动脉的RI有助于鉴别诊断.

  • 基于特征配准的[PET+CT+MR]“三机三维”影像一体化融合尝试

    作者:彭鳒侨;鞠向阳;李新春;韩佩;朱巧洪;白波

    目的 尝试以基于图像特征的二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PET、MR和CT异机图像之间的精确三维融合.方法 输入PET/CT/MR原始数据后,采用数字化格式转换,设计“9点3面”立体定位法进行配准,在Mimics实时工作站按照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并通过信号叠加技术施行图像融合.结果 以头、胸、腹为实例交叉试验[CT+ MR]、[PET+MR]、[PET+CT]和[PET+ CT+ MR]立体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同时分辨软硬组织病灶性质和位置的互补影像.结论 在现阶段,此种异机融合方法是对同机成像功用的必要补充.

  • 基于分形特征序列的乳腺X线图像分类方法

    作者:柯丽;张雪;康雁

    目的 表征乳腺图像中肿块部分纹理特征,通过纹理分析实现乳腺图像中肿块部分与正常腺体部分的分类.方法 应用分形特征值表征乳腺图像纹理特征,利用多级分形特征提取法将乳腺图像分解成一系列细节图像,提取出多个分形特征值;利用分类精度、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进行特征选择构建分形特征序列,后应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进行分类.结果 对60幅图像的可疑病变区域进行分形特征序列提取分析,SVM交叉验证分类精度达84.50%.结论 基于分形维数的乳腺图像分类方法不仅能对肿块与正常腺体进行图像分类,还可有效表征乳腺图像的纹理信息,有助于提高乳腺肿块诊断的准确率.

  • 头颈部CT增强扫描对比剂静脉反流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丹;张亚林;瞿中威;贺素军;梁虹

    以高压团注方法进行头颈部CT增强扫描已得到广泛应用.常规采用经肘静脉途径注射含碘对比剂时,易发生头颈静脉对比剂反流,反流的高浓度对比剂聚集在头颈部静脉系统内,一方面影响图像质量,另一方面也造成对比剂的浪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2例头颈部CT增强扫描中发生头颈静脉对比剂反流的病例资料,以加深对头颈静脉对比剂反流的认识.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4年6月-2011年6月头颈部增强扫描中偶然发现的典型头颈静脉对比剂反流患者42例,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22~82岁,平均(45.3±2.0)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