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半定量分析存活心肌

    作者:杨玲;王雄;王陆建;刘建中;李思进;曹希成

    了解冠心病人心肌存活情况对冠心病的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对66例冠心病患者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前后进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并作半定量分析,探讨其判断存活心肌的价值.

  • 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心绞痛

    作者:季先友;张景波;李英;金国良;赵统兵;张志仁;吕延杰

    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心绞痛并有梗塞部位心电图改变,这反映梗塞区域尚有存活心肌和缺血性发作[1-3].本文旨在研究β受体阻滞剂对梗塞后早期心绞痛治疗效果.

  • 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

    作者:孟君;冯君;贺敬波;丘瑞香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存活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用常规西药加心脉通胶囊治疗)与对照组(23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核素分布异常节段计数、计分及核素心肌显像缺损范围分数和严重程度积分的变化,观察心脉通胶囊对心肌缺血区血流灌注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核素分布异常节段计数、计分及核素心肌显像缺损范围分数和严重程度积分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脉通胶囊具有较好改善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缺血区灌注的作用,对AMI存活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评估存活心肌中的应用

    作者:刘征;关世奎;王宏伟;陈金良;张福利

    随着血运重建方法(血管再通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现代心脏病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区心肌存活的评价[1].因此,心肌活性检测也成为现代心脏病学实践的重要课题.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核素心肌显像对判定存活心肌更加准确、无创、安全.本文就核素心肌显像评估心肌活性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心肌梗死早期体温改变与梗死面积的相关性

    作者:王永梅;唐慧;王默;王化生;姜兴涛

    冠心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梗死程度评估为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正电子发射显像(PET)被认为是识别存活心肌的"金标准",但PET需要特殊设备、费用昂贵,不易连续检测且尚难普及.因此寻求一种简单、低廉可连续监测心肌梗死程度的方法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

  • 静息下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定量分析存活心肌舒缩功能

    作者:陈金玲;郭瑞强;周青;刘岚;姜霞;孙有刚

    目的:采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PW-DTI)在静息状态下定量分析心肌梗死后局部存活心肌舒缩功能.方法: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行静息下PW-DTI及小剂量多巴酚丁胺(LDDSE)检查.采用PW-DTI分析各节段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晚期峰值运动速度(VE、VA),并计算VE/VA比值;LDDSE检查判别存活心肌与非存活心肌节段.结果:160观察节段中室壁运动异常92节段(57.5%),LDDSE此92节段中56节段(60.9%)判为存活心肌,36节段(39.1%)判为非存活心肌.与正常节段比较,存活心肌组与非存活心肌组VS、VE均显著降低(P<0.01);存活心肌与非存活心肌比较,两组间VS并无显著性差异,而前者VE显著高于后者(P<0.01),且 VE/ VA节段所占比率亦显著高于后者(P<0.01).结论:与非存活心肌相比,存活心肌收缩功能同样受损而舒张功能受损较轻;PW-DTI可在静息状态下区分存活心肌与非存活心肌.

  • 超声背向散射技术预测慢性梗死心肌血管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

    作者:潘晓芳;王珂;郭然;赵晓兰

    目的利用超声背向散射(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技术阐述心肌的声学特性是否可以在血管重建术前评价慢性缺血性功能异常心肌的存活性,进而预测术后心功能的恢复.方法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对58例慢性冠心病伴有左室壁节段功能障碍患者在血管重建术前、术后3 d、6~8周利用IBS技术检测受累心肌全层的IBS周期变化幅度(cycle variation of IBS,CVIB),并与常规超声下相应心肌室壁增厚率(WT%)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比较.结果术前梗死心肌CVIB与术后6~8周相应心肌节段的WT%、LVEF均呈正相关(r=0.758,P<0.001;r=0.678,P<0.001),而与术前以及术后3 d的WT%、LVEF无明显相关性;术前存活心肌组平均CVIB明显高于无存活心肌组(P<0.001),而存活心肌组的WT%、LVEF与非存活心肌组无明显差异(分别为P=0.067、P=0.077).术前静息状态下CVIB>2.9 dB预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91.9%、特异性83.9%及正确率75.8%.结论 CVIB能够在血管重建术前定量地评价慢性梗死心肌的存活性,对预测血管重建术后心脏功能的恢复和确定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应变率显像结合小剂量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陈旧心梗患者心肌存活性

    作者:刘勇;李治安;杨娅;王艳红

    目的 探讨应变率显像(SRI)结合小剂量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LDASE)评价陈旧心梗患者心肌存活的可行性.方法 SRI结合LDASE检测32例陈旧心梗患者运动异常节段,测量基础和负荷状态下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及收缩期峰值应变率(PSSR),并测量不同负荷条件下较静息状态的增加值△Vs和APSSR.结果 不同负荷条件卜,存活心肌组的PSSR和Vs较静息状态下均明显增高;坏死组Vs增高不明显,但PSSR较静息状态有所增高;存活组的APSSR、△Vs明显高于坏死组.在80 μg/(kg·rain)负荷下,以APSSR>-0.30 s-1△Vs>1.10 cm/s为截断值,预测存活心肌敏感性分别为90.8%、83.6%,特异性分别为89.3%、65.6%.在110μg/(kg·min)负荷下,以△PSSR>-0.45s-1 ,△Vs>2.30 cm/s为截断值,预测存活心肌敏感性分别为86.8%、81.6%,特异性分别为75.6%、63.6%.结论 与LDASE相结合,SRI技术预测存活心肌是可行的,且比组织速度成像更敏感地预测存活心肌.

  •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硝酸酯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室壁运动异常自发改善的预测价值

    作者:胡奉环;尤士杰;杨跃进;王燕武;高润霖;李雪芝;陈纪林;姚康宝;徐义枢;陈在嘉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运动异常节段功能的自发性改善,评价小剂量多巴酚丁胺(Dob)-硝酸酯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试验的预测价值和安全性.方法:AMI患者17例,于梗塞后7~14(10±3)天行小剂量(3和5μg/kg/min)Dob-异舒吉2DE试验,6个月左右[(163±17)天]行2DE复查.用16-节段半定量分析法对左室各节段收缩运动和增厚情况给予分级记分.依据随诊时运动异常节段收缩功能改善情况,计算小剂量Dob-异舒吉2DE试验预测AMI运动异常节段收缩功能自发改善的准确性,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7例首次AMI患者134个异常节段中,2DE试验时检出了56(41.8%)和55(41.0%)个存活心肌节段,随诊时有51个节段(38.1%)收缩功能有自发改善.因此,小剂量Dob(3、5μg/kg/min)合用异舒吉2DE试验预测自发改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2.4%~86.3%、83.1%~86.7%、82.4%~80.0%、82.5%~91.1%和82.8%~86.6%;同时发现对运动减低节段预测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无运动节段,也无诱发心肌缺血的副作用.结论:AMI异常节段中约38.1%可发生功能自发性改善,小剂量(3、5μg/kg/min)Dob合用硝酸酯2DE试验对此有较准确的预测价值,且很安全.

  • 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评估存活心肌的临床研究

    作者:佐娃;黄从新;郭瑞强;陈金玲

    目的: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法广泛用于评估心肌存活性,但该方法有一定主观局限性,同时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PW-TDI)将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方法: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57士9)岁应用小剂量[10μg/(kg@min)]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法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观察心肌存活性.TDI测量静息及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时左室壁16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心肌运动速度.计算收缩期峰值心肌运动速度在静息及负荷时的绝对和相对变化值.结果:85节段根据测量结果被分为存活心肌和坏死心肌.此两类心肌的峰值运动速度由静息到负荷的绝对增加有显著差别[(2.85±2.20)cm/s和(1.16±1.18)cm/s,P<0.01].结论:负荷超声心动图法结合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能区分心肌的存活性,两者相互补充.

  • 硝酸酯超声心动图试验识别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存活心肌的研究

    作者:胡奉环;杨跃进;尤士杰;刘剑萍;王燕武;武玉兰;白东峰;王勇;罗军

    目的:评价硝酸异山梨酯超声心动图(2DE)识别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存活心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AMI患者31例, 于病后1~2周(平均10±3天)行硝酸异山梨酯2DE试验, 试验后均成功地接受了冠状动脉血运重建(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CRV)术, 病后5~6个月(平均167±18天)复查2DE.用16节段半定量的方法对左室各节段的收缩运动和增厚情况分级记分, 用药时或CRV术后≥2个月相邻异常节段有收缩运动改善(减少≥1分)称为存活心肌, 将试验时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与CRV术后相应节段收缩功能改善的实际对比, 计算硝酸异山梨酯2DE试验识别存活心肌的准确性, 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31例AMI患者的221个运动异常节段中, 硝酸异山梨酯(平均286.5 ±25.5μg/min)2DE试验检出83(37.6%)个存活心肌节段, 与CRV术后运动改善相应节段的实际对比, 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和准确性分别为56.8%、87.5%、85.5%、60.9%和70.1%.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硝酸异山梨酯2DE试验是识别AMI存活心肌特异和安全的方法, 仅敏感性略低.

  • 负荷超声结合心肌背向散射对比负荷核素检查评价存活心肌的研究

    作者:李东野;常超;夏勇;钱文浩;陈静;王晓萍;徐通达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DSE)结合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CON)组:18例患者,冠状动脉定量造影术(QCA)正常.行二维超声(2DE)、DSE结合IBS检查.冠心病(AD)组:22例患者,经QCA确诊为冠心病.并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前1周内行DSE 5、10、20、40 μg/(kg.min)检查、静息及硝酸甘油(NTG)介入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灌注显像(SPECT)检查,于静息、DSE每级负荷5 min采集全心尖切面(长轴、二腔、四腔)IBS图像,术后(3个月)复查二维超声.探索在DSE过程中,以CVIB大变化率(K)>1.3定义为存活心肌,检测其识别存活心肌的准确性,并与常规DSE、SPECT进行比较.结果与常规DSE相比,DSE结合IBS技术检测存活心肌敏感性、准确性明显提高(90.0% vs73.3%;90.4% vs 77.4%、P<0.05~0.01);与SPECT相比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提高(90.0% vs 80.0%;92.0% vs 64.0%; 90.4% vs 76.5%,P<0.05~0.01).结论 DSE结合IBS技术检测存活心肌准确性较SPECT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斑点追踪显像结合腺苷负荷超声观察心肌旋转运动评价其存活性的研究

    作者:方玲玲;张平洋;马小五;王冲;史宏伟;汪黎明;冯雪虹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显像结合腺苷负荷超声观察心肌旋转运动评价存活性的方法.方法 21条健康杂种犬,结扎其冠状动脉前降支90 min后,恢复血流120 min灌注制作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基础状态下(结扎前)、再灌注后采集短轴各水平的图像.随后泵入腺苷并重复采集图像.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不同状态下前壁、前间壁的峰值旋转角度( peak rotation,PRot)及收缩期峰值旋转率(peaksystole rotation rate,PRRs).以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溶液(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结果测量梗死面积(SN)与该节段总面积(S)的百分比(SN/S),SN/S≤50%即为存活心肌,将前壁、前间壁各节段分为存活及非存活心肌组进行比较.结果 (1)基础状态和再灌注后,存活与非存活组心肌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腺苷负荷后的存活心肌PRot、PRRs与非存活心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腺苷负荷后,二尖瓣水平PRot、PRRs与SN/S呈正相关,心尖水平则呈负相关.(3)结合腺苷负荷后△PRot(%)与△PRRs(%)两项指标,其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81.8%.结论 斑点追踪显像结合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肌旋转运动能较准确地区分存活与非存活心肌.

  •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评价犬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存活性的研究

    作者:马春燕;李志清;任卫东;唐力;陈昕;张立敏;刘爽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E)检测犬心肌梗死面积,识别存活心肌,并与病理对照.方法 13只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阻断180 min后再灌注120 min.在基础状态和再灌注后行STE 检查,检测左室乳头肌水平心肌径向、圆周和纵向方向的峰值应变(Speak)、峰值应变延迟时间(TPS)和收缩后应变指数(PSI).采用TTE染色检测节段心肌梗死面积占该节段面积的百分比(NA/RLV),NA/RLV≤50%为存活心肌.结果 再灌注后Speak减低,TPS延长,PSI增大.Speak与NA/RLV呈负相关,TPS和PSI则呈正相关.降低的径向和纵向Speak及延长的径向和纵向TPS是NA/RLV>50%的独立预测因子.纵向Speak≥13.5%预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81%.结论 STE可准确评价节段心肌收缩功能,反映梗死心肌面积,识别存活心肌.

  • 多巴酚丁胺负荷二维应变评价心肌存活性的研究

    作者:卢岷;王志刚;冉海涛;曹小玲;张群霞;孙幼屏;李宜蓁

    目的 探讨二维应变技术联合负荷超声评价犬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存活心肌的应用价值.方法 24只健康杂种犬,阻断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90 min后再灌注120 min.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RI)分别检测静息状态、再灌注状态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下左室前壁、前间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peak-systolic longitudinal strain,SLpeak)、径向应变(peak-systolic radial strain,SRpeak)、圆周应变(peak-systolic circumferential strain,SCpeak).以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chloride,TTC)和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染色结果为标准,将前壁、前间隔各节段分为存活节段组和非存活节段组.结果 (1)基础状态下,存活节段组和非存活节段组之间SLpeak、SRpeak、SCpeak无显著性差异(P>0.05);(2)再灌注后,存活组和非存活组SLpeak、SRpeak、SCpeak均降低,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与负荷试验前比较,多巴酚丁胺负荷后存活节段组SLpeak、SRpeak、SCpeak显著性增加(P<0.05),非存活节段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存活节段组与非存活节段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联合二维应变可准确评价心肌存活性.

  • 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化幅度联合药物负荷超声评价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袁霞萍;刘望彭;王新房;谢明星;杨娅;吕清;康春松

    目的:探讨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化幅度(CVIB)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DOB)药物负荷超声在评价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犬缺血再灌注后顿抑心肌(A组)和梗死心肌(B组)模型,分别获取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前基础状态、再灌注前及再灌注5min、15min、30min和输注小剂量DOB后的左室乳头肌水平二维短轴观、M型和背向散射积分图像,观察CVIB和室壁增厚率(WT)的动态变化.结果:LAD结扎后,A组的CVIB和WT明显下降,于再灌注30min时尚未完全恢复到基础值水平,分别达到基础值的60.91%±11.27%和54.54%±13.17%(P<0.0001),并且CVIB恢复快于WT;而B组WT和CVIB于再灌注后则无明显改善.再灌注30min时,A、B两组CVIB的差异虽有显著性意义(P=0.038),但A组中仍有4条犬的CVIB与B组交叉;输注DOB后A组局部WT增加的同时CVIB也明显增加,而B组无明显变化,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且无交叉值.结论:CVIB变化趋势与WT相似,反映了局部心肌收缩功能,DOB可以同时提高存活心肌的CVIB和WT;CVIB联合DOB药物负荷超声可以早期、准确识别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存活心肌.

  • 心肌梗死患者负荷三维超声心动图与冠脉介入治疗结果的对照分析

    作者:张宁;徐标;孙步高;杨益宁

    目的 对心肌梗死患者行多巴酚丁胺负荷三维超声心动图试验,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结果相对照以判断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心肌.方法 研究对象共80例,其中正常组40例,心肌梗死组40例[含左前降支(LAD)病变21例、左回旋支/右冠(LCX/RCA)病变11例、多支病变8例],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行左室三维重建,将左心室分为17个节段;心梗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复查三维超声,与术前比较整体射血分数(EF)值改善>5%为存活心肌组、EF值改善≤5%为无存活心肌组;心梗组行多巴酚丁胺负荷三维超声检查,比较负荷试验前后左室整体EF及左室壁各节段的EF值.结果 (1)正常组左室壁节段的EF值52%~79%;LAD、LCX/RCA、多支病变相关节段EF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相对应节段EF值(P<0.01).(2)心梗患者于PCI术后3周~1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存活心肌组(33例)左室整体EF值术前、术后为(43±11)%对(47±8)%,改善9%,冠脉病变区相关节段EF值为(34±10)%对(42±15)%(P<0.0l);无存活心肌组(7例)EF值术前、术后为(37±9)%对(38±10)%,改善≤5%,冠脉病变区相关节段EF值为(25±l0)%对(24±12)%(P>0.05).(3)心梗组术前行多巴酚丁胺负荷三维超声试验,存活心肌组负荷试验前、后左室整体EF值为(43±11)%对(50±9)%(P<0.05),冠脉病变区相关节段EF值为(34±10)%对(48±16)%(P<0.01);无存活心肌组负荷试验前后左室整体EF值为(37±9)%对(39±7)%(P>0.05),冠脉病变区相关节段EF值为(25±10)%对(27±13)%(P>0.05),负荷三维超声的结果与PCI术后随访结果相吻合.结论 心肌梗死后,多巴酚丁胺负荷三维超声心动图的检测结果与PCt术后随访结果相关性良好,利用多巴酚丁胺负荷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存活心肌客观、定量化,避免了二维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主观性.

  • 超声背向散射技术对评价慢性心肌梗死血管重建术后的临床价值

    作者:尹凤英;张国阳;朱俊华

    目的应用心肌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在梗死心肌血管重建术前评价功能异常心肌的存活性,从而预测术后心功能的恢复.方法对乳头肌水平左室短轴切面记录56例慢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超声背向散射图像,比较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治疗前后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CVIB)和标化CVIB(CVIB%)的变化.结果按不同阶段分组比较,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判断为存活心肌的CVIB及CVIB%术后较术前有显著性的提高.若以CVIB%增加(△CVIB%)>10为判断存活心肌的标准,则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3%、87.5%、83.3%.结论对于慢性心肌梗死患者CVIB和CVIB%可作为评价存活心肌的定量、客观指标,对预测血管重建术后心脏功能的恢复和确定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二维超声心动图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评价心肌存活性

    作者:张娜

    近年来许多作者的研究证明,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LDSE)可用于识别冠心病患者的存活心肌[1],而正确识别这些存活心肌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

    作者:荆丽敏;邱雪梅;孟荣英;金海英;徐海霞;吝守静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恢复冠脉血流直接、有效的方法[1].它可以尽早充分地开通"犯罪"血管,挽救存活心肌,改善患者的预后.由于急诊患者及家属对突如其来的疾病往往表现为极度紧张、恐惧、担心,所以对急诊PCI一时难以接受.如何使患者取得佳治疗效果,提高抢救质量,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

278 条记录 1/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