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原发性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1例

    作者:王秋艳;孙小英

    患者女,49岁.发现肉眼全程血尿1个月余,无疼痛,血尿持续两天后好转,当地医院IVP示右输尿管占位.查体:双肾无扣击痛,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

  • 青年前列腺纤维腺瘤1例

    作者:孟庆欣;杨斌

    患者,26岁,因"尿频伴便秘2年余"就诊我院,PSA<4 ng/ml,睾酮21.79 nmol/ml(正常值:9.01~45.7 5 nmol/ml),孕酮6.67 nmol/ml(正常值:0.64~1.59 nmol/ml),泌乳素617.2 mU/L(正常值<400 mU/L),雌二醇0.01 nmol/ml(正常值:0.18~0.27 nmol/ml).

    关键词: 前列腺 纤维腺瘤
  • 肝细胞腺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郑敏;刘磊;穆丹梅;魏晓冬

    患者女,49岁,服用避孕药20多年,曾诊断为肝血管瘤.近日,晚餐后出现胃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尔后转为持续性疼痛,遂入院治疗.查体:体温为37℃,血压:160/89 mmHg,心率90次/分,否认外伤史.右上腹剧烈疼痛,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关键词: 肝细胞 腺瘤
  • 乳腺错构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周琛云;李雷

    患者女,48岁,因无意中发现左乳包块4个多月入院.自觉包块光滑活动,无疼痛.查体:左乳下方距乳头约2 cm处扪及大小约3 cm×2 cm×1.5 cm的包块,光滑,活动,质韧,形态较规则,部分边界较清楚,同侧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患者曾行"左乳包块针吸细胞学检查",查见成团增生导管上皮细胞.超声检查:左侧乳腺腺体层增厚,内可见不规则的低回声区,边界不清,回声较紊乱(图1).术后病理组织学镜检:透明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分隔乳腺导管和小叶,其间混杂有不同数量的脂肪组织,个别导管扩张,间质水肿及黏液样变.病理诊断:(左乳)错构瘤.

  • 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副鼻窦、眼眶及颅内真菌感染1例

    作者:钟心;王宏;马毅

    患者男,21岁.2004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症状,伴有恶心、茶色尿,在当地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出现皮肤紫癜、"巩膜黄染"症状,查血常规:WBC 0.5×109/L, RBC 2.44×1012/L, HB 69 g/L, PLT 4×109/L;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粒细胞、红细胞系统增生极度低下,巨核细胞全片未见,诊断为"重症再障",给予环孢素A、强地松进行免疫治疗,给予安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Ⅱ等促进骨髓造血,并给与成分输血治疗.

  • 脾脏炎性假瘤1例

    作者:赵欣华

    患者男,65岁,发现脾脏占位2天入院,查体无发热,无腹痛,体重无明显下降,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未触及.超声表现:于脾脏中下部可见6.6 cm×6.0 cm×5.4 cm的略偏高回声团,边界清晰,内回声高低不均匀,并见1.9 cm×1.5 cm×1.5 cm的无回声区,其内透声好,左肾受挤压向下(图1),CDFI:团块内见少许血流信号.腹腔扫查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超声诊断:脾脏实性占位,考虑良性病变可能性大.磁共振检查诊断:脾脏占位.考虑:①炎性假瘤,②错构瘤.术后病理诊断:脾脏炎性假瘤.

  • 静脉超声造影对1例肝嗜酸性肉芽肿的观察

    作者:刘景云;黄道中

    患者男,35岁,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肝区疼痛、发热.抗感染治疗后仍反复发作.二维超声检查显示肝右叶可见8.0 cm×6.3 cm的低回声肿块,呈分叶状,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其中一片无回声区大小3.4 cm×2.7 cm(图1).

  • 睾丸鞘膜纤维性假瘤1例

    作者:郑敏;郑淼;许祥丽;李宏丽

    患者男,58 岁.阴囊内扪及小肿块一周来诊.查体:发现右侧阴囊内小结节,质硬,无压痛,结节与睾丸能够分开.彩超检查:双侧睾丸与附睾大小形态正常,右侧睾丸鞘膜后壁中部可见局部鞘膜增厚,范围约0.4 cm×0.9 cm,其余部位的鞘膜回声及厚度正常.右侧附睾头部可见一约为1.0 cm×0.9 cm等回声团,边界清晰,轻动探头可震颤.并于该睾丸鞘膜壁层可见多个低回声团,其中大者约为0.52 cm×0.43 cm,与睾丸鞘膜壁间有一长约0.3 cm窄蒂相连,CDFI显示:实性结节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右侧阴囊内可见少量液性暗区,透声不良,可见弱回声点漂浮.双侧腹股沟区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超声诊断:①右侧睾丸鞘膜壁层多发实质性肿块,良性增生可能性大.②右侧附睾附件.③右侧睾丸鞘膜积液.消炎治疗1个月后复查彩超,可见右侧睾丸鞘膜积液明显减少,透声佳.后行手术治疗,病理显示:睾丸鞘膜多发限局性增生(睾丸鞘膜纤维假瘤可能).

  • 胸腺类癌1例

    作者:邢焕英;张胜花;纪金梅

    患者女,58岁,主因胸闷,心悸1天入院,既往糖尿病史5年.查体:两侧呼吸动度减弱,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电图示: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

    关键词: 胸腺 类癌
  • 犬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清华;周石;何玉洁;王学建

    目的探讨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犬急性脑梗死的时间窗.方法 19条成年家犬随机分成A组(对照组)和B组(实验组),经股动脉插管注入血栓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B组按溶栓时间分成B1、B3、B6、B9、B12组,分别在脑缺血后1、3、6、9、12 h经导管动脉注入尿激酶溶栓.行血管造影、磁共振扩散加权(DWI)扫描观察溶栓效果,并行犬神经功能评分.各组随机抽取1只于栓塞后24 h处死取脑行病理检查.结果局灶脑缺血动物模型均成功建立,B1~B6组阻塞血管成功再通率为100%,B9组为66.7%,A组、B12组无再通;神经功能评分B1~B9组同A组、B12组比较显著性差异(F=11.77,P<0.01).DWI各组均出现高信号,24 h梗死灶体积B1~B9组比较A组显著缩小(P<0.05).B12组内1例并发颅内出血.病理:A组见大量神经元细胞坏死性改变,B组神经元细胞坏死程度较轻,残存细胞数目明显增多.结论犬脑缺血6 h内尿激酶动脉溶栓疗效确定,6~9 h内动脉溶栓可以减少脑梗死体积比,延迟梗死体积扩大,12 h后动脉溶栓效果不明显.犬的动脉溶栓实用时间窗为9 h内.

  • 可取出式下腔静脉滤器的实验研究

    作者:楼文胜;顾建平;陈国平;何旭;陈亮;苏浩波

    目的探讨一种可取出式下腔静脉滤器的可回收性和安全性.方法 22只猪分为A(n=13)、B(n=9)两组,A组用圈套器经股静脉取出滤器,B组以及A组无法圈套取出滤器的剖腹取出滤器.通过下腔静脉造影、不同时间段回收滤器、下腔静脉大体观察和显微镜检查评价滤器的可回收性能和下腔静脉内膜改变.结果所有滤器均置入成功,观察期内没有出现滤器移位.7、10、12天可安全回收滤器,2周后滤器无法取出.滤器置入后7天内膜开始包绕滤器,10、12天内膜增生为轻度增生;14、16、20天为中度增生;30~103天为显著增生.结论这款可取出式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和回收简便,动物实验的大安全可回收时间为10天.

  • 兔VX2肝癌模型动态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量化研究

    作者:孙希杰;全显跃;许乙凯;盛娜萍

    目的探讨对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的成瘤过程进行动态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量化研究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在肿瘤植入后第14、18、22、26天分别对4组共16只新西兰大白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和4组共4只正常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磁共振成像及DTI;动态量化分析平均扩散系数(DCavg)、部分各向异性值(FA)的变化规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的DCavg呈先递增后递减趋势;FA呈先递减后递增趋势;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病理结果的多项分析中,瘤内凝固性坏死和纤维增生呈明显递增趋势.结论 DTI的量化指标能够动态观测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的部分生长特性;为DTI对肝脏病变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 超声造影剂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损伤兔肝VX2移植瘤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计晓娟;李锦青;邹建中;王智彪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剂作为一种增效剂,增强高强度聚焦超声的生物学效应,损伤兔肝VX2移植瘤的可行性.方法 30只荷瘤兔随机分为二组,单纯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组和联合辐照组,超声造影剂剂量为0.05 ml/kg.结果联合辐照组的辐照时间明显缩短(P<0.05),损伤肿瘤体积大大增加(P<0.01),损伤效率高于单纯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组(P<0.01).结论超声造影剂可以提高高强度聚焦超声损伤效率,靶区组织的声学特性、组织结构或者功能状态可以影响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剂量.

  • 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在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汪朝霞;王志刚

    脉冲高强度聚集超声不像传统的高强度聚焦超声发射连续波消融组织,而是脉冲超声辐照局部组织机械能量的不连续积累.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局部组织可以促进基因的转染和表达、靶向传输药物治疗肿瘤以及增强超声微泡造影剂的溶栓作用.本文综述了其在肿瘤、溶栓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 肾脏肿瘤消融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大鹍;董宝玮;梁萍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微创消融治疗肾肿瘤技术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肿瘤消融技术包括冷冻、射频、微波、高强度聚焦超声、激光、等.本文对以上肾脏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 新生儿脑缺氧缺血半暗带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伍彩云;刘国瑞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如何显示和判断HIE过程中患儿脑细胞的存活状态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磁共振的功能成像的综合应用在确认半暗带是否存在、缺血缺氧治疗时间窗的把握和脑细胞营养保护药的个体化应用等方面极占优势.对于新生儿HIE中半暗带的研究,现还处于初级阶段.现就磁共振的功能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半暗带中的应用研究方面作一综述.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团块型胆囊癌与肝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林展辉;林礼务;高上达;何以敉;吴丽足;王艳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团块型胆囊癌与肝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胆囊癌32例与肝细胞癌41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观察两组肿块血流分布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32例胆囊癌中17例为团块型(53.13%),17例团块型胆囊癌中12例(70.58%)肿块见丰富血流信号,血流呈数条穿支状或呈多条放射状自肿块周边伸入内部,似"网篮状"改变,41例肝细胞癌中22例(53.66%)彩色多普勒测及丰富血流信号,肿块内部见弥漫分布的粗索条状与多发性粗点状血流信号,呈"礼花状"改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团块型胆囊癌与肝细胞癌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多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

    作者:罗云辉;彭秀斌;毛俊;陈敏;孙放;陈海东;刘玉涛;肖万宏;何虹;龙雪银;林丽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肝脏多期血管成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70例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患者,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血管成像,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技术,分析三种重建方法对肝动脉、门静脉系统以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HTVPC)显示情况.结果肝动脉期CT血管造影术(CTA)对二级肝动脉、三级分支以下肝动脉、肿瘤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的显示率分别约90%、69%、90%、69%.MIP与VRT对二级肝动脉分支及肿瘤供血动脉显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以下肝动脉分支及肿瘤血管的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MIP显示率为高.门静脉期CTA可显示正常肝内门静脉5~6级分支.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发生率约13.9%,门静脉癌栓发生率约58%,以MIP显示佳.结论 16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是了解肝动脉、门静脉系统状况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以MIP及VRT价值较大,可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提供重要信息及指导作用.

  • 肝血管瘤周围灌注异常现象的CT探讨

    作者:田锦林;张金山

    目的探讨肝灌注异常在肝血管瘤中的三期螺旋CT表现特征,明确灌注异常与血管瘤强化速度及瘤体大小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3例病人共545个肝血管瘤的三期多层螺旋CT表现,瘤体大小采用门静脉期大直径,强化速度根据动脉期瘤体强化范围是否超过50%体积分为快速强化和慢速强化两组.结果 545个血管瘤中出现灌注异常79(14.5%)例,其中伴有动-门脉分流(APS)直接征象者14例(17.7%).快速强化型血管瘤出现肝实质灌注异常现象(HPD)的发生率(30.2%)远远大于慢速强化型(4.5%),(P<0.01);小血管瘤(d≤2 cm)出现HPD的发生率高于大血管瘤(d>2 cm)(P<0.01);另外,小血管瘤的强化速度快于大血管瘤(P<0.01).结论灌注异常现象在肝血管瘤中并不少见,其更容易出现在快速强化型小血管瘤中.

  •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超声诊断

    作者:张璟;姜玉新;孙惠文;戴晴;吕珂;谭莉

    目的腹膜后纤维化(RPF)是一种十分少见的疾病,其中特发性占2/3.起病隐匿,无典型症状、体征和特异性的实验室及影像学表现,诊断困难.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回顾我院的特发性RPF病例,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记录其就诊原因、主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①18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6:1,平均年龄47.6岁.经腹腔镜或手术活检病理证实者13例,其余5例为临床诊断.从出现症状到做出诊断平均14.9个月.②均无明确的用药史、感染、手术、外伤及肿瘤的病史.常见的就诊原因和实验室异常结果分别为:疼痛和血沉加快.③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55.6%的患者发现腹膜后病变,主要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低回声,无血流信号,并伴有肾积水;另有22.2%的患者只有肾积水;少数患者出现血管受压的表现.本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需要与腹主动脉瘤伴发血栓、腹膜后恶性肿瘤或淋巴结转移、多发性大动脉炎鉴别.结论特发性RPF无典型的症状、体征和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的敏感性较低,原因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检查者对这一疾病缺乏认识,从而忽视了腹膜后的检查;二是患者的客观条件,影响了腹膜后病变的显示.

  • 胃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

    作者:岳松伟;高剑波;杨学华;陈学军;周志刚;郭华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以及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25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25例胃间质瘤的主要螺旋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肿块内密度均匀或呈混杂密度影.增强后,肿块强化较明显或呈中心坏死、囊变,周边强化.25例胃间质瘤中,良性7例,肿块直径多小于5 cm,边界清楚,多均匀强化;恶性18例,肿块直径多大于5 cm,边界多不清楚,17例肿块内有坏死,6例出现转移灶.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显著提高了胃间质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 超声胃十二指肠水窗法对壶腹癌分型诊断的价值

    作者:王艳;林礼务;高上达;吴丽足;林展辉

    目的探讨超声胃十二指肠水窗法对壶腹癌分型诊断的价值.方法 34例壶腹癌患者行饮水前后超声准确率比较,并根据壶腹癌的不同超声表现分为壶腹内型、壶腹周型与混合型.结果饮水后壶腹癌的超声准确率为94.12%(32/34),明显高于饮水前的67.65%(23/34).胃十二指肠水窗法将壶腹癌分型的阳性率由饮水前的26.47%明显提高到79.41%.结论胃十二指肠水窗法超声检查与常规超声检查比较,可明显提高壶腹癌诊断准确率,且可提示壶腹癌的分型,对临床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

    作者:刘建新;孙红霞;唐光健;蒋学祥

    目的评价低剂量对比剂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的成像技术及图像质量.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24名疑似肺栓塞的病人行CTPA检查,对比剂总量为20 ml(300 mgI/ml).以单层动态增强扫描所测时间-密度曲线的峰值时间为扫描延迟时间,对比剂注射速率5.5 ml/s,数据采集时间2~3 s;另随机选择24例常规对比剂剂量(50 ml)CTPA检查影像作为对照组,影像质量按5级行盲法评价.结果试验组5级图像占34%,4级37%,3级29%,未见1级、2级.对照组5级25%,4级34%,3级41%,未见1级、2级.结论 20 ml的对比剂可使患者肺动脉各级分支显影,并且达到诊断要求.

  • 高频超声引导Mammotome乳腺活检系统微创治疗乳腺良性肿块

    作者:刘佳;于谦;郭文斌;杨世财;赵晓兰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Mammotome乳腺活检系统微创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52个经临床及彩超诊断的乳腺良性肿块行高频超声引导下旋切治疗,对引导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高频超声引导成功率及显示率均为100%;34例共40个0.5 cm≤直径≤2.5 cm的肿块,完全切除32例共38个肿块(95.0%),8例共8个2.5 cm<直径≤3.0 cm的肿块,完全切除5例共5个肿块(62.5%),4例共4个直径>3.0 cm的肿块,肿块完全切除0例.结论高频超声引导Mammotome乳腺活检系统微创治疗乳腺良性肿块创伤小、疗效好,尤其适用于治疗直径0.5~2.5 cm的乳腺良性肿块.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狭窄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薛潋滟;朱铭;杜隽;仲卿雯;邵虹;施美华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气管狭窄的发病情况、病理分型、诊断技术与影像学表现.方法 25例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狭窄的患儿进行影像学检查.本组所有患儿均摄片检查,21例患儿行胸部螺旋CT气管三维重建,5例患儿行气管造影,以明确气管狭窄的部位及程度.结果全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气管狭窄,其中伴发右上气管性支气管5例.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狭窄应引起临床重视,及早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目前胸部螺旋CT气管三维重建是明确气管狭窄的部位及程度的佳无创性手段.

  • 超声心动图对原发性心室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解俊敏;唐红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原发性心室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 Sonos 5500和Philips Sonos 7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应用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观察心室占位12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心室占位12例,其中右室占位7例(58.3%),左室占位5例(41.7%),手术8例,术中所见与超声诊断一致,符合率为100%,病理证实黏液瘤5例,脂肪瘤1例,血管瘤1例,恶性间皮瘤1例.结论常规二维超声能够准确、直观地了解心室肿瘤的形态、大小、附着部位及活动度,RT-3DE能够显示肿瘤的整体形态和空间位置关系,较二维超声有更大的优势.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颈部淋巴结疾病血管模式的探讨

    作者:周建桥;詹维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颈部病变淋巴结的血管模式.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113例患者的120个颈部淋巴结,将这些淋巴结的血管模式分为淋巴门型、中央型、边缘型和混合型等4种类型.结果 120个淋巴结中,30个(25.0%)表现为淋巴门型血管,16个(13.3%)为中央型血管,19个(15.8%)为边缘型血管,52个(43.3%)为混合型血管.结论根据血管空间分布和血流起源,尝试建立了病变淋巴结血管模式的标准化分型.

  • 磁共振全心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初步研究

    作者:何建勋;孙翀鹏;曾庆思;邓宇;李新春

    目的评价全心冠状动脉成像对正常冠状动脉显示的可靠性.方法 40例健康志愿者行全心冠状动脉成像,一周内对这40例志愿者行分段冠状动脉成像.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计算成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扫描时间.结果 38例受检者完成检查,全心冠状动脉成像时间明显短于分段冠状动脉成像(P<0.01).全心冠状动脉成像评分在Ⅲ级以上的血管为138支(90.8%),分段冠状动脉成像为130支(85.5%),两者对血管显示率无明显差异(P>0.05).全心冠状动脉成像较分段冠状动脉成像具有更高的信噪比(SNR)(P<0.01),两种方法对比噪声比(CNR)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全心冠状动脉成像与分段冠状动脉成像的显示率无明显差异,但全心冠状动脉成像对冠脉的分支显示好.

  • 肢体神经鞘瘤的超声诊断

    作者:王萍;戴晴;何澎

    目的评价肢体良恶性神经鞘瘤的声像图特点及超声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良恶性肢体神经鞘瘤的声像图表现与临床特点.结果良性神经鞘瘤8例,以低回声为主(87.5%),单发,边界清,有包膜,可移动,血流丰富.恶性神经鞘瘤6例,可单发可多发,也以低回声为主(83.3%),但回声不均,边界不清晰且与周围组织有粘连,质地硬,有较丰富的血流.结论良恶性神经鞘瘤声像图有一定特征,超声对于肢体神经鞘瘤的诊断是一种有效的首选方法.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

    作者:陈珑;倪才方;刘一之;杨惠林;唐天驷;金泳海;朱晓黎;邹建伟;丁乙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关键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44例57个椎体,其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2例13个椎体,肿瘤性病变32例44个椎体.注射骨水泥前先行椎体内静脉造影,然后于透视监控下注入骨水泥.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划线得分(VAS).观察止痛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57个椎体成功行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折患者每个椎体平均注入骨水泥(5.2±1.3) ml,而肿瘤患者为(5.1±1.2) ml,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个月后患者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93.2%(41/44).患者术前与术后24 h、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VAS的得分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骨折患者术后1个月的VAS得分(1.7±0.7)小于肿瘤患者(2.6±1.4)(P<0.05).所有病例术后无1例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骨折.除10个椎体发生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外,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加固病变椎体,止痛效果满意.手术疗效与骨水泥的用量无关而与病变性质有关:对骨折患者的止痛效果优于肿瘤患者.合理使用穿刺技术,注射骨水泥前行椎体内静脉造影、掌握骨水泥的注射时机并于透视监控下注射骨水泥是预防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恶性血液病骨髓肿瘤浸润监测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蕾;Catherine Mandel;杨振燕;Qing Yang;Richard Nibbs;David Westerman;Alex G Pitman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动态增强MR成像技术(DCE-MR)检测血液病患者骨髓强化特征变化,研究其与骨髓肿瘤细胞浸润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25例血液病经DCE-MR成像及髂嵴穿刺活检,测定骨髓灌注的大强化率(PER),大强化斜率值(Slopemax),峰值时间(TTP),平均时间(MT),以及骨髓活检分析肿瘤分数(TF).结果肿瘤浸润组较缓解期组PER高(临床缓解期为0.252±0.156,肿瘤组为0.592±0.433),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浸润组较缓解期组的Slopemax高[肿瘤组:(0.561±0.634)/s;缓解期组:(0.204±0.105)/s]、TTP缩短[肿瘤组:(68.12±42.18) s;缓解期组:(81.52±38.49) s],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MT值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动态增强MR成像能够监测血液病骨髓肿瘤细胞浸润状态,为恶性血液病治疗随访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监测手段.

  • MR对前列腺癌的定性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佟艳军;王霄英;李飞宇;蒋学祥

    目的评价MR对前列腺癌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2年5月-2004年9月,所有在我院行前列腺MR检查的374例以定性诊断为目的并获得终诊断结果患者的资料.因MR设备和扫描技术的不同,以2002年8月为界,分为两个时间段,比较前后两个阶段患者接受MR检查时的临床情况和MR定性诊断效能.结果①临床情况:前后两个时间段比较,患者的年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就诊原因中,第二阶段有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症状和其他相关症状患者所占比例增加,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前后两阶段血清平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值的差异也不具有显著性(P>0.05),但第二阶段因发现血清PSA浓度升高和前列腺结节行MR检查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MR定性诊断效能: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比较,MR诊断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敏感性和特异性升高,阳性预测值下降,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MR新技术的出现,MR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升高,随着越来越多的早期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患者接受MR检查,MR对前列腺癌定性诊断的阳性预测值略有降低.

  • 卵巢肿瘤的彩色血管能量成像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金蓉;李彦敏;崔壮;焦彤;高卫平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的彩色血管能量成像(CPA)与病理微血管密度(MVD) 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50例卵巢肿瘤患者术前应用CPA技术检测其血流,测其血流的阻力指数RI,术后对手术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MVD,行其统计学相关性对比分析.结果卵巢恶性肿瘤的MVD(48.84±6.19)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20.90±2.71,P<0.05),恶性肿瘤中CPAⅢ级的MVD(50.37±5.46)显著高于Ⅱ级(32.11±3.71,P<0.05).良、恶性卵巢肿瘤的MVD与CPA的血流分级呈正相关(r=0.455,r=0.823,P<0.05).卵巢恶性肿瘤的RI值(0.36±0.06)显著低于良性卵巢肿瘤(0.68±0.07,P<0.05),RI值与MVD呈负相关(r=-0.806,P<0.05).结论病理形态学基础表明,CPA在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基于配准与ASM方法的医学图像分割

    作者:曹会志;罗述谦

    目的随着医学图像数据的急剧增长,建立从医学图像中自动分割特定解剖结构的算法.方法首先,获取的脑图像体数据集通过与参考体数据集的配准,使对应层图像包含与参考数据相似的解剖结构;然后利用训练得到的统计形状模型自动定位、分割指定的解剖结构.结果实验表明这种算法能取得良好的分割结果.结论本文提出的基于互信息的图像配准和统计形状模型的分割算法,能够实现从体数据中自动定位解剖结构所在的图像位置并分割出目标结构.

  • 基于OCT的脑脊液中红细胞浓度检测研究

    作者:董建令;周思聪;周羽;赵继宗

    目的通过检测脑脊液中红细胞浓度变化,预判颅内载瘤动脉血管的完整性.方法采用高分辨度与无损性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对脑脊液中红细胞计数.结果 OCT系统可以对红细胞浓度为16 980个/mm3的脑脊液进行有效计数;通过加装匹配凹透镜,系统还可对浓度为932个/mm3的血溶液进行计数,且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OCT技术能够对不同浓度下脑脊液中红细胞进行计数,因而可用来实时监测颅内载瘤动脉血管的破裂,预防蛛网膜下腔的出血.

  • 用永磁材料改善永磁MRI的主磁体极面

    作者:王乐;宋枭禹;朱海涛;包尚联

    目的用磁性材料改善永磁MRI的主磁体极面设计以增加其开放度并减小极面上的涡流.方法用磁性材料代替常用的铁磁材料作为极面上的匀场环,并讨论匀场效果.结果通过在软件MAXWELL上进行模拟,发现磁环结构可以减小边缘凸起程度,从而增加开放度.此外,与铁磁材料相比,永磁材料如NdFeB合金的磁化系数非常小,使得磁环上几乎不产生涡流.结论匀场环改用磁性材料可以在场强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开放度,让病人更舒适;或是在开放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场强,同时极面上涡流的减小为提高成像速度创造了条件.

  • 脑缺血患者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影像分析

    作者:何洁;翟勇;李则;马杰;许英路;张人玲

    目的通过观察单侧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对侧小脑血流及葡萄糖代谢的变化,了解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CD)与原发脑缺血组织的关系.方法对33例单侧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显像及脑葡萄糖代谢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当小脑不对称指数(AI )大于0.1时诊断为CCD.结果脑血流灌注显像CCD的发生率为42%,脑葡萄糖代谢显像CCD的发生率为73%(χ2=6.203,P=0.013).两种检查方法中CCD患者的原发缺血部位的分布无显著差异(χ2=2.600,P=0.761).发生CCD的对侧小脑的低血流灌注或低葡萄糖代谢在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无显著差异(ECD:t=-0.522,P=0.608;FDG: t=1.751,P=0.093).结论在脑血流灌注显像中出现CCD时常受累的部位为顶叶和基底节,而在脑葡萄糖代谢显像中常受累部位为顶叶,当发生CCD时脑葡萄糖代谢显像更敏感.

  • 原发性肺癌摄取99Tcm-MIBI与耐多药蛋白表达的关系

    作者:薛建军;杨爱民;张芬茹;王鸿雁;邓元;李积厚;冯新利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99Tcm-MIBI显像与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的关系.方法对2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行30 min、180 min 99Tcm-MIBI断层显像,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标本中P-gp、MRP表达水平;将早期摄取比值(EUR)、晚期摄取比值(DUR)及储留指数(RI)与P-gp、MRP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99Tcm-MIBI早期显像阳性率为92.00%,延迟显像为80.00%,EUR为1.46±0.42,DUR为1.45±0.39,RI<0者13例,RI>0者12例.②P-gp、MR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00%(13/25)、16.00%(8/25);③在P-gp表达阴性组、阳性组RI有显著性差异;P-gp表达与RI有相关性(P<0.001);EUR、DUR及RI在MRP表达阴性组、阳性组均未见显著性差异;三者与MRP表达均未见相关性.④以 99Tcm-MIBI的RI<0作为肺癌耐药阳性阈值时,RI对P-gp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4.62%、83.33%,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也分别为:84.62%、83.33%.⑤P-gp表达在RI<0和RI>0组间分别为(0.327±0.041)、(0.267±0.036)(P<0.01),MRP表达在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99Tcm-MIBI显像的 RI可以作为检测原发性肺癌P-gp表达的指标,是判断肺癌MDR的佳参数.而99Tcm-MIBI显像与MRP表达的关系尚需验证.

  • 肢体淋巴性水肿的99Tcm-DX显像的临床分析

    作者:朱瑞森;陆汉魁;朱继芳;罗全勇;陈立波

    目的研究99Tcm-DX淋巴显像与肢体淋巴性水肿(ELE)的分类与病因的关系及其图像特点.方法临床诊断511例ELE,其中原发性淋巴性水肿(PLE)14例,感染性继发性淋巴性水肿(SLE)166例,损伤性SLE 127例,不明原因SLE 204例.采用99Tcm-DX显像,每个肢体足(手)趾(指)间蹼皮下注射99Tcm-DX 5mCi,1 h后显像.结果 PLE显像图特点为肢体淋巴集合管和腹股沟淋巴结(或腋下淋巴结)不显影,药物滞留在注射点.感染性SLE显像为肢体局部感染区软组织内放射性集积,根据感染区淋巴管受损程度,感染区以上淋巴集合管显影或不显影,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显影或不显影.损伤性SLE显像特点,患肢软组织内放射性弥漫性集积,淋巴集合管和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不显影,轻者肢体可见淋巴管网显影.结论 99Tcm-DX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诊断ELE方法,它通过肢体软组织内放射性分布状况,淋巴结及淋巴管显影情况反映肢体淋巴回流的动力学变化,此变化与ELE类型、病因及淋巴管受损程度相关.并对疾病预后的估计,疗效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探测前哨淋巴结在乳腺癌、早期宫颈癌和头颈鳞癌中的应用

    作者:刘琳;张保宁;李斌;宣立学;刘明波

    目的评价核素淋巴显像和γ探针定位在乳腺癌、宫颈癌和头颈鳞癌中确定前哨淋巴结(SLN)的应用价值.方法女性乳腺癌116例,体检腋窝未扪及肿块.应用99Tcm-DX 37~74 MBq(1~2 mCi)经皮下注射,或术中注射专利兰1 ml,术中用γ探针定位并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与手术、病理对照.宫颈癌27例,体检盆腔未扪及肿块.应用99Tcm-DX 74 MBq(2 mCi)在宫颈肿瘤周围2°或10°处或99Tcm-SC 74 MBq(2 mCi)阴道镜直视下四点注射,行核素淋巴显像后,手术后的标本用γ探针行体外定位,并与病理的结果加以对照.N0头颈鳞癌10例,99Tcm-DX 74 MBq(2 mCi)肿瘤周围成分下注射,术中用γ探针定位并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116例乳腺癌中活检SLN 108例,灵敏度为92.6%(22/27例),特异性100%(81/81例).27例宫颈癌中SLN的灵敏度为100%(6/6例),特异性100%(21/21例).10例N0头颈鳞癌中SLN转移3例,NSLN转移1例.结论核素淋巴显像和γ探针定位应用于乳腺癌、宫颈癌和N0头颈鳞癌是切实可行和可能的,这是一种简便、安全、易被病人接受的探测前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对预测腋窝淋巴结、盆腔淋巴结等转移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 99Tcm-TRODAT-1脑显像在帕金森病诊断与分级中的应用

    作者:董峰;刘晓华;谭建;张本恕;孙峰

    目的应用99Tcm-TRODAT-1对不同UPDRS分级的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多巴胺转运蛋白SPECT脑显像,探讨其在PD诊断与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不同分级(Hoehn & YahrⅠ~Ⅳ级,UPDRS评分9~108分)PD患者58例和对照组13例进行99Tcm-TRODAT-1 SPECT/CT脑断层融合显像.应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技术分别计算双侧纹状体/小脑、尾核/小脑、壳核/小脑的放射性计数比值,比较健康对照组及不同分级PD患者纹状体及其主要区域DAT功能差异,并对发病肢体对侧与同侧DAT功能进行比较,研究纹状体/小脑放射性计数比值与UPDRS评分之间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Ⅰ~Ⅳ级PD患者纹状体DAT功能均明显减低,与UPDRS评分呈负相关;Ⅰ级~2.5级PD患者均以发病肢体对侧减低更为明显;Ⅲ、Ⅳ级两组患者间纹状体DAT功能及其同侧、对侧DAT功能无明显差异.Ⅰ级~2.5级PD患者尾核、壳核功能均较健康对照组减低且存在差异,以壳核减低更为明显;Ⅲ、Ⅳ级患者尾核、壳核DAT功能虽都明显减低但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99Tcm-TRODAT-1 SPECT脑显像可用于PD的早期诊断及病程分期,纹状体/小脑放射性计数比值可作为PD诊断及检测病情轻重的半定量分析指标,是H-Y分级与UPDRS评分的有益补充.

  • 首诊泌尿道感染患儿影像学检查评价与分析

    作者:赵瑞芳;曾纪骅;季志英;吕孝妹;吴哈;李益卫;顾凡磊;赵晓斐

    目的通过对首次就诊的UTI患儿核素肾皮质显像、肾脏B超等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探讨小儿UTI影像学检查的策略.方法研究对象为224例首次就诊的UTI患儿,在1周内进行99Tcm-DMSA肾皮质显像及肾脏超声检查评价是否有肾实质感染,一到两周内进行膀胱输尿管显像以评价VUR.结果经DMSA显像证实121例(54%)存在肾实质感染,其中8人伴肾瘢痕形成;103例(46%)DMSA显像正常.以DMSA肾显像为诊断标准,B超检查评价肾实质感染的灵敏度为53.72%.在肾实质感染患儿中,41%存在膀胱输尿管返流.100个发生损害的肾脏,48%存在膀胱输尿管返流;而92个未发生损害的肾脏,有1个存在中度VUR.在有肾瘢痕的UTI患儿中,75%存在膀胱输尿管返流.对VUR分度及肾损害分级进行等级相关分析,发现肾损害分级程度越重,VUR分度越高.结论对首诊的UTI患儿,临床上怀疑肾实质感染者,应行DMSA显像以准确评价肾损害程度,B超检查可作为筛查及补充手段;DMSA显像提示肾损害或有反复尿路感染者,尤其是有瘢痕形成的UTI患儿,行VUR检测十分必要,并建议3~6个月后随访DMSA显像,以检测是否发生肾瘢痕.

  • 视路白质纤维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应用

    作者:陶晓峰;姜庆军;龚万庆;施增儒

    目的探讨应用DTI技术对视神经纤维束和视路成像的可能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1.5T Signa HD 磁共振.纤维束示踪成像软件为日本东京大学Masutani开发的DTV2和Volume One软件,共检查30例,其中15例志愿者,15例患者.结果 30例中,视交叉、视束和视放射均可良好显示.有8例志愿者和6例患者可清晰显示完整的视交叉与视神经,其余未能完整显示视神经.4例眼眶肿瘤可见视神经受压移位,部分形态改变,提示视神经损伤.2例炎症由于未侵犯视神经,视神经纤维束显示未见异常.结论应用DTI技术观察视神经及全视路神经纤维束的改变,显示眼眶肿瘤与视神经的关系,对提高视路疾病的显示和诊断具有明显的意义.

  •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吴婷;刘文;蔡宗尧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及胼胝体压部脑白质损伤情况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脑部DTI扫描后,测量双侧额叶和胼胝体压部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应用成组t检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组的相应区域进行比较,并用部分相关性检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中各部位相应FA值与PANSS量表评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纤维束成像技术(DTT)重建胼胝体和扣带束.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额叶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额叶FA值与PANSS量表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703,P<0.05),纤维束成像技术不能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差别.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健康对照组存在脑白质细微结构的差异,DTI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受损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 化疗后脑白质纤维束扩散张量各向异性变化的研究

    作者:曹崑;张晓鹏;孙应实

    目的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探讨接受系统性化疗的患者,常规MRI表现正常的脑白质是否存在纤维束扩散情况的改变.方法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的恶性肿瘤患者36例,根据后一次化疗距MR检查的时间间隔分为两组:病例A组(26例),时间间隔小于1年;病例B组(10例),时间间隔大于1年.对照组35例为常规头颅MRI检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或首诊未行治疗的患者.所有病例经1.5T磁共振DTI检查(15个扩散方向),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双侧ADC值和FA值测量和计算,取特定部位6个:额叶、颞叶、枕叶、半卵圆中心、内囊前肢和后肢.各组间进行参数统计学分析.结果除颞叶和内囊前肢,其余4个部位的ADC值病例A组均低于B组,有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FA值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系统性化疗能够导致脑白质的扩散情况改变,DTI可以用于发现此种变化,且ADC值的改变比FA更为敏感,此改变可以随化疗停止时间的延长而变化.其变化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用于多系统萎缩患者黑质纹状体投射的初步研究

    作者:陆菁菁;王含;冯逢;付海鸿;金征宇;崔丽英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部分各向异性分数值(FA)在多系统萎缩(MS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例临床确诊的MSA患者和10例正常人行头颅常规MRI和DTI扫描,使用3.0T MR机和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序列,b值为1000 s/mm2,扩散敏感梯度方向为25.测量所有受试对象的双侧苍白球、壳核、尾状核头及黑质外1/3处的FA值,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MRI见4例在T2像上壳核显示裂隙状高信号,其中1例合并T2像上壳核和尾状核弥漫信号增高.3例示桥脑及小脑严重萎缩,1例合并桥脑类"十"字形的T2像上高信号改变,另2例示小脑蚓部及半球中度萎缩.4例可见轻-中度额叶及颞叶萎缩.病变组FA值在苍白球及黑质外1/3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尾状核头部的FA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壳核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MRI对MSA的诊断价值有限.MSA患者在黑质纹状体投射局部的FA值较正常人下降,提示其存在的病理改变.DTI可在活体无创地评价黑质纹状体投射的病变,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潜能.

  • 运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初步探讨脑深部电极刺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治疗机理

    作者:周滟;沈加林;朱炯;李磊;许建荣

    目的运用DTI技术比较7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术前和术后脑白质的改变来探讨内囊前肢脑深部电极刺激的治疗机理.方法 7例接受内囊前肢脑深部电极刺激手术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术前和术后分别行3T MRI和DTI检查,进行以体素为基础的部分各向异性(FA)和平均扩散率(MD)值比较,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在双侧额叶前部、内囊前肢、桥脑前上部和扣带回前部发现了明显的FA值下降和MD值增高,除了扣带回的MD值外其余部位的数值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深部脑电极刺激可能是通过破坏扣带回和额部的白质纤维素来达到治疗目的的.

  • 视神经脊髓炎皮质脊髓束与胼胝体的DTI研究

    作者:于春水;林富春;李坤成;蒋田仔;朱朝喆;秦文;陈彪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脑白质纤维束扩散异常的发生机制.方法对19例脑MRI正常的NMO患者及19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进行DTI检查.重建出皮质脊髓束(CST)和胼胝体,并测量其平均扩散率(MD)、分数各向异性(FA)、大本征值(λ1)和横向本征值(λ2-3).然后,分析大脑脚、内囊和侧脑室水平CST感兴趣区(ROI)的扩散指标的异常变化.结果与正常志愿者比较,NMO患者CST的MD(P<0.001)和λ2-3(P=0.002)明显增加,而胼胝体的MD、FA、λ1和λ2-3 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NMO患者,沿着CST的ROI分析显示在大脑脚和内囊水平CST的MD和λ2-3明显增高,FA轻度降低,而λ1无显著变化.在侧脑室水平CST的所有扩散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NMO患者脑白质纤维束表现为局部受累模式.继发于脊髓病灶的逆行性变性可能是NMO患者CST扩散异常的原因.

  • 胼胝体扩散指标对鉴别复发性视神经脊髓炎和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的价值

    作者:于春水;李坤成;朱朝喆;秦文;孙红;陈彪

    目的研究胼胝体扩散指标对鉴别复发性视神经脊髓炎(RNMO)和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RRMS)的价值.方法对110例复发性脱髓鞘病患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从中选择诊断明确的RNMO患者26例和RRMS患者31例进行分析.以正中矢状面分数各向异性(FA)图上的胼胝体作为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该ROI的平均扩散率(MD)、FA、大本征值(λ1)和横向本征值(λ2-3),并将其作为分类指标,观察这些指标对鉴别RNMO和RRMS的效果.结果 RNMO患者胼胝体的MD、FA、λ1和λ2-3 与RRMS患者明显不同 (P<0.001).通过选取恰当的分类阈值(MD=9.31×10-4 mm2/s,FA=0.685;λ2-3 =4.98×10-4 mm2/s),利用胼胝体的MD、FA和λ2-3 可将这两组患者区分开,分类准确性分别达到92.98%,89.47%和91.23%.结论胼胝体扩散指标能够较为准确地鉴别RNMO和RRMS.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