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创伤性心包内膈疝1例

    作者:周燕;吴明峰;朱纪吾

    患者男,56岁,因高处坠落致颅脑损伤,术后入我院接受康复治疗.正位胸片: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及少量胸腔积液,心影稍增大,心影左下密度不均匀,可见气体及疑似肠内容物影(图1).胸腹部CT平扫:心包腔内心脏前方有肠管影,并与腹腔内的肠管相连(图2),诊断为左侧创伤性心包内膈疝.

  • 超声诊断13周胎儿梅干腹综合征1例

    作者:刘志红;冷萍

    孕妇,24岁,孕1产0,孕13周.常规超声:胎儿头臀长7.63 cm,双顶径2.30 cm,胎心率156次/分,羊水深约2.35 cm;胎儿腹壁膨隆(图1),腹腔内可见4.45 cm×3.56 cm巨大囊性包块(图2),两侧可见脐动脉血流;胎儿双肾大小1.50 cm×0.97 cm、1.50 cm×1.01 cm,集合部分离0.45 cm、0.52 cm,双肾集合部与该囊性包块相通(图1、2).超声提示:胎儿膀胱高度扩张伴双肾集合部扩张;考虑梅干腹综合征.2周后引产,术后病理:男婴,梅干腹综合征.

  • 产前超声诊断不完全性Cantrell五联征1例

    作者:杨柳

    孕妇31岁,孕2产1,孕28+4周时因外院超声示心脏位置异常而转入我院会诊.常规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胎儿颈项皮肤皱褶增厚.约1.32 cm,颈部分可见1.0 cm0.6 cm及0.8 cm×0.5 cm无回声区,左、右肺大小分别为3.0 cm1.8 cm及4.3 cm×2.3 cm.胎儿脐上中央膈肌前部回声连续性中 断,长约1.3 cm,中断处可见心脏由胸腔向腹腔内延伸,未见心包(图1).胎儿胸骨长0.6 cm,下段缺损.超声心动图检查:胎儿心脏房室腔位于腹腔内,稍偏右侧,心尖朝左,心房正位,左、右心房大横径分别为0 50 cm及0.78 cm,上腔静脉内径0.40 cm.心室右襻,主动脉骑跨室间隔,大部分位于右心室室间隔膜部回声连续性中断,长约0.85 cm,并见双向彩色血流频谱,左向右分流高流速34.0 cm/s,右向左分流高流速40.0 cm/s.主动脉内径0.35 cm,瓣口高流速77.2 cm/s,肺动脉狭窄,内径0.25 cm,发自右心室,高流速54.0 cm/s.主动脉位于右前方,肺动脉位于左后方,心脏位置下移,上腔静脉、肺静脉、主动脉、肺动脉均牵拉延长.胎儿心律不齐,静脉导管A波反向.超声提示:单胎头位,胎儿颈淋巴水囊肿,下段胸骨缺损,膈肌上部缺损,体外心,心包缺损,心脏畸形,右心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大动脉转位,考虑胎儿颈淋巴水囊肿,不完全性Cantrell五联征.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XY.遂引产,标本为男婴,颈部皮肤厚,耻骨联合上7 cm处可见脐带,剖开胸腹部皮肤及皮下组织,见下部胸骨及剑突缺如,前部膈肌缺如,心脏位于胸腹腔内,外有腹膜包裹,心包缺如(图2、3).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Klippel-Trenaunay-Weber综合征1例

    作者:贺祎;王贤明;张忠磊

    患者男,50岁,左下肢粗大、皮肤发紫30余年.体格检查:左下肢明显粗大,皮肤粗糙,满布紫红色毛细血管痣,小腿及足部色素沉着,左下肢浅静脉曲张明显,身体余部未见类似表现,无指趾畸形等.超声:左股总静脉近端呈圆钝盲端,余段深静脉稍扩张,左下腹壁及下肢浅静脉明显纡曲扩张,管腔内均未见栓团.CDFI:左下肢深静脉血流颜色暗淡,未见动静脉瘘.左髂动脉旁未见相应静脉信号.左股静脉血流汇入大隐静脉,进而流向腹壁浅、旋髂浅及阴部外静脉,使上述浅静脉血流反向(图1),追踪显示部分向上流向腹壁,部分向右经耻骨上方扩张浅静脉流向右侧股静脉.左小腿浅、深静脉见粗大穿支血流信号相交通.下腔静脉及右下肢静脉未见异常.超声提示:左侧髂静脉发育不良或闭塞,左下肢浅静脉曲张并侧支循环形成.结合临床表现,考虑为Klippel-Trenaunay-Weber综合征.

  • 富血供输卵管妊娠与卵巢粘连伴双子宫畸形的超声表现1例

    作者:薛勤;邹大中;张炽敏

    患者女,36岁,因"停经43天,少量阴道出血1天"就诊.妇科检查:双阴道双宫颈,子宫增大、横径增宽;左侧附件区扪及5 cm×3 cm×3 cm包块,质软,界清.血 β-hCG49 853 mIU/ml,后穹窿穿刺见不凝血,拟诊宫外孕.入院后测血β-hCG28 334 mIU/ml,孕酮7.1 ng/ml.超声:双子宫,宫腔内均未见孕囊;左侧子宫腔见节育环,并见宫腔积液;子宫后方积液深2.5 cm,于左侧子宫左后方见5.4 cm×4.6 cm×4.0 cm混合回声包块,界清,形态规则,包块外侧边缘见少许卵巢组织(图1);CDFI示内血流丰富(图2).超声提示:①子宫畸形(双子宫);②左侧盆腔包块(异位妊娠可能)伴盆腔积液.左输卵管切除术中见盆腔内双子宫间有-纵隔样软组织相连,右侧卵巢及输卵管完好.道格拉斯窝内见暗红色积血约400 ml,左侧附件扭曲于左侧子宫后方,左侧输卵管壶腹部增粗与卵巢粘连,形成6 cm×5 cm×5 cm包块,表面暗紫色、质脆,触之出血.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外动脉瘤1例

    作者:王贤明;赵珊珊;刘建新;黄开伟

    患者女,62岁,因"发现左颈部搏动性肿块半年,头晕、头痛20余天"就诊.高血压病史15年,糖尿病史6年.超声示左颈外动脉起始段可见一瘤样结构向外突起,约19 mm ×17 mm,瘤体内膜明显增厚,未见明显血栓(图1).CDFI:瘤体内见红蓝血流信号,呈漩涡状(图2).超声诊断:左颈外动脉真性动脉瘤,建议进一步检查.患者转至上级医院经超声及CTA检查再次确诊.

  • 超声诊断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1例

    作者:曲冉;任卫东;孙菲菲

    患儿男,55天,以"生后颜面、口唇、指趾青紫,近两日加重伴呼吸困难"就诊.体格检查:一般状况差,面色灰暗,全身皮肤黏膜发绀.三凹征(+).心率:110次/分.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3~4级收缩期杂音.胸部X线示心影略大.超声心动图:内脏位置正常,内脏心房连接正常;房间隔中部回声失落约6~8 mm,房水平探及右向左为主双向分流信号(图1);可见左右房室环及十字交叉结构,右侧房室间未见正常瓣膜样结构,代之以厚约2 mm强回声结构(图2),中央可见约1 cm2较薄的膜性结构,随心动周期膨向右心室或右心房,未探及右侧房室间血流沟通.左侧房室瓣为二叶结构,开关良好.右心室腔较小,几何形变,心尖部近乎闭塞,室间隔上部呈弧形膨向左心室侧(图2).室间隔连续完整,未探及分流.肺动脉瓣口未显示正常瓣膜结构(图3),瓣环内径明显减小,约4 mm,未见跨肺动脉瓣口血流.肺动脉主干较细,内径约3~4 mm,其内可见来自动脉导管的全心动周期血流(图3),血流束宽约2~3 mm,峰速约3.5~4.5 m/s.主动脉弓左降,结构及血流未见异常.超声提示:①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右室发育不良、三尖瓣闭锁、肺动脉瓣闭锁);②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房水平右向左为主双向分流;③动脉导管未闭,大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

  • 颅骨脂肪瘤1例

    作者:李永华;李彦;毛毳;刘国红

    患者男,60岁,因"常规体检发现右额骨内占位性病变"就诊.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史.CT平扫:右额骨板障内可见0.92 cm×0.33 cm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其内可见纤细的骨化间隔影,CT值-74 HU;外板受压变薄,周边无硬化,未见骨皮质破坏、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图1).CT诊断:额骨骨内脂肪瘤.行肿物摘除术,术中见右额骨髓腔内有黄色均匀的肉芽肿状物质充填,镜下所见为成熟的脂肪组织成分.病理诊断:骨脂肪瘤.

    关键词: 脂肪瘤 颅骨 X线
  • 超声造影诊断胃脂肪瘤1例

    作者:张新礼;苗立英

    患者女,57岁,因"反酸、胃灼热、腹胀、腹痛3个月"来我院就诊,无呕血、黑便史.胃镜:胃体部隆起性病变,约4 cm,局部黏膜光滑,建议超声进一步检查.嘱患者饮水300ml后行超声检查,胃壁黏膜光滑,于胃体前壁肌层见约4.0 cm×3.3 cm×3.2 cm中等回声肿物(图1),向胃腔内隆起,边界清晰、光滑.CDFI:肿物周边可见少量点状血流信号,内部未见血流信号.超声造影:经左肘静脉注入SonoVue后10s胃壁开始增强,肿物始终呈极低增强(图2).超声提示:胃体前壁肌层实性肿物,考虑胃脂肪瘤.行肿物摘除术,术中见肿物呈类圆形,质软,表面光滑完整,有包膜呈淡红色,切开可见内部为均匀的黄色物质.病理诊断:脂肪瘤.

  • SPECT/CT显像诊断甲状腺癌脑转移1例

    作者:李红梅;冯珏;杨阳;方凤宁;王亚平;郑泓明

    患者男,63岁,1998年因甲状腺滤泡及乳头混合癌伴右颈部淋巴结转移接受手术治疗,2007年因左锁骨上及甲状软骨右侧肿物再次接受手术治疗.2008年1月和5月分别给予131I治疗,剂量5.55 GBq(150 mCi),其后患者偶感头痛.2008年12月头部平扫+增强MRI怀疑脑转移瘤,同时给予第3次131I治疗,剂量同前.7天后131 I全身显像及头部SPECT/CT显像(图1):左额叶见小灶状核素浓聚灶,密度基本同周围脑质密度,与MRI所示异常信号位置一致,诊断为甲状腺癌脑转移瘤.2009年5月给予第4次131I治疗,剂量同前.头部MRI示病变稍增大,大径变化约0.3 mm;头部131I SPECT/CT显像发现左额叶病变仍摄取131I,但患者临床症状并未加重.2009年11月患者血清甲状腺球蛋白较前降低,CT示左额叶病变已呈高密度钙化,平均CT值为88.7 HU.

  • 肺多发硬化性血管瘤1例

    作者:韩嵩博;王晓华;李敏;柳晨;马永强;陆敏;邵宏权;袁慧书

    患者女,51岁,胸片见"双肺多发结节",无咳嗽、咳痰、咯血、发热、呼吸困难等不适.体格检查无异常.常规实验室检查及肿瘤标记物、血沉、结核菌素抗体均正常.CT示双肺多发大小不等、边缘光滑的类圆形结节,增强后明显强化(图1),CT值约43 HU(平扫)、66 HU(增强).气管及主支气管通畅,纵隔肺门无肿大淋巴结,胸腔内无积液.超声未探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取肺内病变两条,约1 cm,质软、色灰白,组织学检查显示为大小较一致的短梭形及少量淡染圆形细胞增生,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未见核分裂象,其间为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组织;免疫组化:CK混表面细胞(+),SMA(-),CD117散在(+),HMB45(-),Melan-A(-),TTF-1表面细胞及圆形细胞均(+).病理诊断(图2):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未予患者特殊治疗,嘱其定期复查.

  • 21-羟化酶缺乏症伴睾丸肾上腺残余肿瘤超声造影表现1例

    作者:王婧;孙婧

    患者男,27岁,发现睾丸肿块2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肾素、睾酮均较正常值明显增高,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皮质醇昼夜节律均明显低于正常值,ACTH兴奋试验中各时间点测定的皮质醇、17-羟孕酮、脱氢表雄酮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值.彩超:右睾丸内见1.93 cm×0.76 cm异常等回声,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未见血流信号;左睾丸内见2.94 cm×1.87 cm异常中强回声,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其内见条状低速动脉频谱血流信号(图1);提示双侧睾丸实性占位性病变(血管瘤不能除外).SF6 CEUS:双侧睾丸异常回声,呈"慢进慢退"表现(图2),提示双侧睾丸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良性病变.CT:左肾上腺饱满;左侧阴囊呈囊状低密度影,其内见索条状影.增强MRI示增殖体肥大;左侧睾丸混杂信号,明显强化,考虑肿瘤性病变,血管瘤可能.

  •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DWI表现1例

    作者:陶静;华佳;薄隽杰;许建荣

    患者女,41岁,因"反复全程肉跟血尿4天"入院.患者14年前曾接受剖宫产,6年前因子宫内膜异位症接受手术治疗;4天前出现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无明显诱因,尿液呈淡红色,伴血块,无尿频、尿急、尿痛.外院尿常规:尿蛋白(+);尿隐血(+++);B超、CT提示膀胱内2.0 cm×3.0cm×1.5 cm实质性占位;膀胱镜:膀胱底部可及3 cm×3 cm肿块,位于黏膜下,表面有0.5 cm裂口,伴出血,考虑膀胱黏膜下平滑肌瘤伴出血.入院后MR检查:膀胱充盈一般,轮廓尚光整,后壁见约3.2 cm×2.3 cm×1.5 cm斑片状混杂信号,病灶于T1WI、T2WI(图1A~C)均显示为等低信号,中央呈斑点状高低混杂信号;DWI(图1D)显示为等信号,中央呈斑点状高信号,病灶边缘欠光整,后缘与子宫关系密切.MR诊断:膀胱后壁占位,恶性不能除外.膀胱部分切除术中见膀胱后壁3 cm占位性病变,穿透腹膜,表面有0.3 cm破口,病变位于膀胱子宫凹陷前缘.切除病灶及周围膀胱壁.术后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异位.

  • 宫颈鳞癌心脏转移1例

    作者:曾燕玲;杨亮;韩玉娜;王晓冰;陈昕

    患者女,38岁,因"呼吸困难15天"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经胸超声:右心房内三尖瓣前叶瓣根至右心房侧壁广泛附着附加弱回声,基底较宽,形态不规则,有较大活动度及形变,与三尖瓣前叶瓣尖及瓣体无粘连;右心室内附加回声广泛附着于右心室游离壁,包裹节制索,其游离端部分进入肺动脉内;下腔静脉内未见附加回声,心包腔内大量液性暗区(图1).术中见心包腔内淡黄色积液约500ml,右心房及右心室明显增大,部分右心房壁及右心室壁可触及包块,质硬;不停跳切开右心房,见肿物为黄白色,呈鱼肉样.术后病理:转移性鳞癌(图2).术后经全身检查确诊为宫颈鳞癌心脏转移.

  • 肾脏原发恶性副神经节细胞瘤的超声表现1例

    作者:彭雪敏;刘红梅;周荣刚

    患者女,55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顽固性咳嗽4个月就诊.查体:胸部未见明显异常.左肾区可触及拳头大小包块,活动度差,无叩痛,无血尿,无心悸、多汗、视物模糊、头痛,血压正常.超声:左肾明显增大,形态失常,左肾下极实质内可见巨大混合回声肿块,形态较规则,边缘尚清晰,以低回声为主,内部可见片状高回声区及数个点状强回声.CDFI:肿块内部见条状彩色血流信号,动脉血流频谱:峰值流速33.2 cm/s,阻力指数0.48.超声诊断:左肾巨大实性占位,考虑恶性肿瘤(岁1).行左肾区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肾下极,约14 cm×10 cm,色暗红,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边界尚清(图2);肾门周围可见数个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诊断:(左肾下极)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符合恶性副神经节细胞瘤.

  • 超声诊断胎儿脊柱裂1例

    作者:贾春岩;练锋;李月河

    患者女,34岁,妊娠38周,孕2产1,在我院接受常规产前检查.彩色超声检查示:胎儿头位,双顶径89 mm,股骨长67 mm,羊水指数及胎盘正常.胎儿骶椎间距稍增宽,略呈"八"字形,骶尾部可见一长条状无回声区,稍隆起,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皮肤连续性完整(图1).超声诊断:①宫内单胎头位存活;②胎儿脊柱裂.胎儿足月分娩后证实超声所见.对出生3个月后的婴儿行CT检查,发现右侧部分骶椎椎板发育不完全(图2A、B),左侧部分椎板畸形、肥大、后突,相应部位硬膜囊及脂肪呈囊袋状向后方突出(图2C),局部皮下脂肪层明显增厚;CT诊断:先天性骶椎发育不全伴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局部皮下脂肪沉积.

  • 右足跗骨结核1例

    作者:毛毳;李永华;李明超;刘国红

    患者男,80岁,主因"右侧足面持续肿胀2年外侧窦道形成"入院.查体:右足背软组织肿胀,远行时疼痛加剧,经窭道分泌腥臭黄白色脓性物.右踝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右足第2~5跖骨基底部、楔骨、舟骨、距骨及骰骨和部分跟骨骨质破坏,骨关节间隙显示不清,足背软组织层次混浊、肿胀;右踝后方血管壁钙化,跟骨骨刺生成,跟腱韧带见条形钙化(图1).X线诊断:①右跗骨感染性病变;②右侧跟骨下棘骨质增生;③右侧腓动脉末端及跟腱韧带钙化.CT:右足广泛骨质稀疏,舟骨、骰骨、楔骨及邻近跟骨、距骨、跖骨基底部骨质广泛破坏,部分碎骨片外移;右侧附骨间关节、距跟舟关节、跗跖关节紊乱,关节间隙不规则变窄,关节面骨质弥漫性虫蚀样破坏;邻近跗跖部周围软组织肿胀,脂肪间隙消失(图2).CT诊断:右跗骨、跖骨及对应关节结核改变.病理诊断:跗骨结核.

    关键词: 结核 骨关节 X线
  • 脊髓空洞症合并Charcot关节病1例

    作者:彭鹏;刘怀军

    患者女,47岁,左手麻木1个月,否认糖尿病及梅毒病史.查体:左肘关节显著肿胀,可触及囊性包块,无明显疼痛及功能障碍;左上肢反射减退,肌张力减低,皮肤感觉迟钝;右上肢及双下肢肌张力正常.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正常.CT:左肘关节对应关系紊乱,关节间隙变窄,相邻骨结构密度增高,关节内及周围可见多发大小不一、边缘规则或不规则的骨块影及钙化影,周围软组织肿胀(图1);考虑左肘Charcot关节病.颈椎MRI:于C2~T3椎体水平颈段脊髓稍增粗,内可见条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长轴与脊髓长轴平行,边界清晰,信号较均匀(图2);考虑C2~T3脊髓空洞.综合临床诊断为脊髓空洞合并左肘Charcot关节病.

  • 超声诊断宫腔木质异物1例

    作者:刘学;蒙静芳;高红丽

    患者女,55岁,因"左下腹胀痛,伴不规则阴道出血、流液20年"就诊.2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部胀痛,呈持续性,疼痛不随进食、排便及排气改变,无明显加重及缓解诱因,伴阴道出血、流液.专科检查:阴道通畅,壁光滑,有少许脓性分泌物;宫颈大小正常,宫颈外口见脓性分泌物,轻微摇摆痛;子宫大小正常,质中,活动,无压痛.超声:子宫前位,形态大小正常,肌壁回声均质,内膜厚0.3 cm,宫腔内见长8.0 cm、宽0.2 cm线状强回声,其后伴声影,上端至宫腔中段(图1),下端穿出宫颈后肌壁约3.0 cm(图2),下端周围见3.4 cm×2.5 cm低回声肿块,形态不规则,内回声均质,内未探及血流信号.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超声提示:子宫腔线状强回声及下端周围低回声,考虑异物伴下端周围炎性肿块.超声引导宫腔镜下取出异物,为长约8.0 cm、粗约0.3 cm的褐色树枝(图3).病理诊断:宫腔内送检物为木质结构.追问病史,此为20年前产后医源性异物,具体情况不详.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异物
  • 甲亢性心肌病兔血清cTn-I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王亚娟;礼广森;孙艳红;王伟东;毕文君;张洁

    目的 探讨左心室不同构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性心肌病兔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实验组兔(20只)腹腔注射左甲状腺素[45 μg/(kg· d)×28 d]建立甲亢动物模型,对照组兔(10只)每口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至实验结束.对两组兔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测定血清中cTn-I水平.实验组依据超声参数分为向心性肥厚(CH)亚组和离心性肥厚(EH)亚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H亚组二尖瓣环平均舒张期峰值速度(Ve)减低(P<0.01),EH亚组二尖瓣环平均收缩期峰值速度(Vs)、Ve明显减低(P均<0.01).CH亚组和EH亚组血清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EH亚组较CH亚组血清cTn-I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cTn-I与Vs及Ve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 血清cTn-I浓度变化结合超声心动图可较敏感地反映甲亢性心肌病心肌损害的有无及其严重程度.

  • 携RGD肽靶向高分子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实验

    作者:王星;冉海涛;王志刚;王红红;张辉

    目的 制备携RGD肽的PLGA造影剂,并观察其在体外的靶向能力.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制备PLGA-COOH造影剂,利用碳二亚胺法将RGD肽与PLGA-COOH造影剂共价结合,制备出RGD-PLGA的靶向造影剂.用激光共聚焦检测FITC-RGD与PLGA造影剂的连接情况,并在光镜及荧光显微镜下对比观察RGD-PLGA与普通PLGA靶向SKOV-3细胞的能力,而后利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比RGD-PLGA与普通PLGA的靶向能力.结果 连接FITC-RGD的PLGA显示出明显的绿光,体外靶向实验显示RGD-PLGA较普通PLGA更多地聚集在SKOV-3细胞的周围,流式细胞检测显示RGD-PLGA较普通PLGA有更好的靶向性.结论 成功制备出RGD-PLGA,且在体外实验中对高表达整合素αvβ3的SKOV-3细胞有较强的结合能力.

  • CT灌注成像鉴别兔腋窝炎性增生性与转移性淋巴结

    作者:廖茜;汪俊萍;白人驹;于春水;张云亭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I)鉴别腋窝炎性增生性与转移性淋巴结的价值.方法 将14只健康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建立腋窝炎性增生性淋巴结模型和VX2种植性乳腺癌腋窝转移性淋巴结模型,建模成功后行CTPI.分析两组淋巴结病变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各CT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间的差异,并以病理为基础初步对BF、BV值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转移组淋巴结BF值明显高于炎症组(P=0.004),分别为(150.00±70.00) ml/(min·100 g)、(75.00±40.00)ml/(min·100 g);BV、PS及MTT值与炎症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组淋巴结的TDC呈速升速降型,炎症组淋巴结的TDC以缓慢上升型为主.两组淋巴结的BF、BV值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821,P<0.001;r=0.519,P=0.001).结论 CTPI可在毛细血管水平反映兔淋巴结的血流灌注状况,推测淋巴结内血管生成状态,有助于鉴别良、恶性淋巴结.

  • 高频超声引导注射实现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合物基因大鼠胸腺转移

    作者:许晴;张文谦;李彤;路欣;张进禄

    目的 探索高频超声引导注射技术实现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MHC)基因大鼠胸腺转移的新方法.方法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供体Balb/c小鼠异种MHC-I类抗原(H-2Kd)基因,并构建pCI-neo- H-2Kd质粒.对20只成年SD大鼠应用高分辨力超声影像系统获得胸腺标准切面超声声像图,同时使用Vevo轨道系统和超声引导注射针装置,在超声引导下将质粒注人大鼠胸腺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2Kd基因在转染大鼠胸腺细胞上的表达.结果 超声引导下注射质粒后全部大鼠存活.H-2Kd基因成功转入受体大鼠胸腺,流式细胞仪检测H-2Kd在大鼠胸腺内的表达阳性率为60.73%(56.04%~62.49%).结论 高频超声引导注射技术定位准确,方法简便,对组织损伤轻微,注射成功率较高,可代替手术胸腺内注射法诱导免疫耐受.

  • 超声介导击破微泡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正常大鼠关节滑膜组织

    作者:景香香;刘洁;杨炳昂;符少清;吴汤娜;王东林

    目的 探讨超声击破微泡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染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的可行性.方法 将20只正常清洁级Wister大鼠分为4组,每组5只(10个膝关节).单纯质粒组:10 μg EGFP注射入大鼠关节腔内;超声+质粒组:EGFP注射入大鼠关节腔内,超声持续照射10 min;微泡+质粒组:300μl SonoVue与10 μg EGFP混合注射入大鼠关节腔内;超声+微泡+质粒组:将300μl SonoVue与10 μg EGFP混合后注射入大鼠关节腔内,超声持续照射10 min.3天后取出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直接贴在载玻片上,在荧光显微镜480 nm波长激发状态下观察EGFP转染效果.结果 单纯质粒组、超声+质粒组和微泡+质粒组的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EGFP的荧光强度稍有增强;超声+微泡+质粒组EGFP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结论 超声介导微泡可以实现EGFP质粒对正常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的转染.

  •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茴香枳术汤治疗大鼠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

    作者:盛丽;唐晓勇;王维斌;强群

    目的 探讨茴香枳术汤(HX-S)治疗大鼠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性.方法 将108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承气汤(DS)组、HX-S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正常组大鼠常规饲养,其余组大鼠按照浆膜剥脱法制成大鼠粘连性肠梗阻模型.造模成功后第8天,对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生理盐水、DS、HX-S低、中、高剂量灌胃.治疗后第3、5、7天,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峰值流速及小肠管壁厚度.结果 治疗后第3、5、7天,与模型组比较,DS组、HX-S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肠系膜上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均明显下降(P均<0.05),小肠管壁厚度基本恢复正常(P均<0.05).各治疗组比较,HX-S高剂量组疗效较显著.结论 高剂量HX-S对大鼠粘连性肠梗阻有一定疗效;应用高频彩超可观察疗效.

  • 99mTc-MMP-9Ab无创探测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作者:王中娟;邓钢;张追阳;居胜红;陈骏;赵瑞;金晖;魏晓莹

    目的 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探讨99mTc标记基质金属蛋白酶-9抗体(MMP-9Ab)标记的佳条件以及用99mTc-MMP-9Ab无创性探测AS斑块的可行性.方法 损伤并阻断10只ApoE-/-小鼠左侧颈总动脉血流20 min后高脂饮食饲养4周.氯化亚锡晶体(SnCl2·2H2O)的用量为31.25~1000.00μg,MMP-9Ab的用量为0.1、0.2、0.3ml,测定不同条件下标记物的标记率及其稳定性.将适量标记物经小鼠尾静脉注射,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取主要脏器测量放射性计数率值,经放射性衰变校正后计算每克组织的百分注射剂量率(% ID/g),观察99mTc-MMP-9Ab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情况.对ApoE-/-AS模型鼠及C57BL/6小鼠各5只行左侧颈总动脉离体自显影显像,观察99m Tc-MMP-9Ab在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体外的显像情况.结果 99mTc-MMP-9Ab标记的佳条件为SnCl2·2H2O溶液(10 g/L)0.05 ml,柠檬酸溶液0.1ml,MMP-9Ab溶液(0.2g/L)0.1ml,通氮气振荡1h,再加入新鲜99mTcO4- 185 MBq,100℃水浴30 min,99mTc-MMP-9Ab标记率可达(95.16±1.81)%,室温下放置3h后放化纯不小于80%.99mTc-MMP-9Ab在正常小鼠血液内清除迅速,30 min后血液中放射性迅速下降,肌肉内放射性亦甚少.离体自显影显像中,粥样硬化组自显影胶片上的曝光黑影与肉眼可见的粥样硬化斑块有一致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99mTc标记MMP-9Ab方法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标记率高,体外稳定性较好,无需进一步纯化.99mTc-MMP-9Ab有望成为显示AS斑块形成的靶向显像剂.

  • 超低微浓度菲立磁-硫酸鱼精蛋白复合物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作者:陈乐;江明;马艳;张德清;依巴努·阿不都热合曼;王俭

    目的 探索简单、无细胞外铁产生的超低微浓度菲立磁-硫酸鱼精蛋白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方法.方法 贴壁法培养大鼠MSCs.待3代细胞汇合至80%~90%时,更换无血清培养液,根据菲立磁和硫酸鱼精蛋白的不同浓度分为4组:A组[(7.50:1.00)μg/ml]、B组[(10.00:1.20)μg/ml];C组[(15.00:1.80)μl/ml]和空白对照组,加入培养液,混匀,5% CO2孵育15 min,补加血清后孵育至次日.检测细胞标记率、细胞内外铁、细胞活力和标记细胞MR信号.结果 B组可有效标记大鼠MSCs,普鲁士蓝染色阳性率100%,无细胞外铁产生,铁颗粒分布于溶酶体内.4组间台盼蓝拒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MR GRE T2* WI序列可检测到1×104个标记细胞.结论 使用超低微浓度菲立磁10.00μg/ml与鱼精蛋白1.20 μg/ml可有效标记大鼠MSCs,体外MR可检测到1×104个标记细胞.

  • 超声生物显微镜斑点追踪应变成像评价mdx小鼠内外膜心肌收缩功能

    作者:李振洲;郑敏娟;李泉水;Shuping Ge;Xiongwen Chen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二维斑点追踪应变成像(2D-STI)评价mdx小鼠/S内、外膜下心肌收缩功能异常.方法 对24只mdx小鼠(C57BL/10ScSn-Dmdmdx/J)和24只正常对照小鼠(C57BL/10ScSn)进行研究.小鼠分别在3、6、9和12月龄时接受超声检查,常规心动图采集胸骨旁左心室(LV)长轴、乳头肌水平LV短轴二维图像,测量LV腔体积、射血分数(EF)及内径缩短率(FS)等指标.脱机分析两个不同切面LV心肌内外膜的纵向应变、圆周向应变及径向应变的收缩期峰值.结果 M型常规超声心动图发现,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9月龄mdx小鼠心脏收缩功能异常,包括LV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收缩末期内径(LVESD)、L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L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增加,EF和FS降低.2D-STI分析发现6月龄mdx小鼠心脏收缩功能异常,与3月龄小鼠相比,6、9和12月龄小鼠的峰值应变(长轴、径向及圆周向)显著下降,6月龄与9月龄小鼠之间、9月和12月龄小鼠之间差异显著,与同期正常对照小鼠测值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而外膜下长轴及圆周向应变,与3月龄小鼠相比,9和12月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同月龄正常对照小鼠相比,9、12月龄mdx小鼠外膜下心肌长轴向应变及圆周向应变的峰值应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dx小鼠6月龄时已经出现心肌收缩功能减低.UBM 2D-STI可发现这种变化,而传统M型超声心动图仅能发现9月龄及以上的心肌收缩功能异常.

  • 颅骨修补时机对脑室系统的影响

    作者:葛宇曦;崔恒武;张联合;严肃;张士良

    目的 探讨脑外伤颅骨修补前后脑室系统变化,为选择颅骨修补佳时机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收集脑外伤后接受颅骨修补术的53例患者的CT资料,根据修补前减压窗凹陷程度分为平坦组(20例)和凹陷组(33例),分别测量颅骨修补术前、后3脑室宽度及侧脑室大小(哈氏值),并对照分析两组患者颅骨修补前后脑室系统的变化.结果 平坦组颅骨修补术后3脑室宽度平均增加(0.45±1.91)mm,哈氏值平均增加(1.70±11.41)mm,手术前后3脑室和侧脑室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凹陷组颅骨修补术后3脑室宽度平均增加(3.73±2.97)mm,哈氏值平均增加(17.00±13.29)mm,手术前后3脑室及侧脑室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减压窗平坦时行修补对脑室系统影响较小,凹陷时行颅骨修补对脑室系统影响较大,提示减压窗平坦时较适合进行颅骨修补术.

  • 超声观察新生儿脊髓圆锥末端正常位置

    作者:李素和;王金锐;王建华

    目的 探讨超声确定正常新生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的方法.方法 选择足月产正常新生儿150名,用超声诊断仪测量内终丝的长度和骶圆距离,并以此表示新生儿脊髓圆锥末端的正常位置.结果 新生儿内终丝的长度为3.62~5.54 cm;骶圆距离为5.92~9.72 cm;内终丝长度、骶圆距离与新生儿身高、体质量及内终丝长度与骶圆距离间均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内终丝的长度和骶圆距离能用以表示脊髓圆锥末端的位置.

  • MRI定量观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全脑皮质表面积

    作者:李传明;王健;桂莉;程琳

    目的 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全脑皮质表面积改变.方法 对25例AD患者(AD组)和30名健康志愿(对照组)者行全脑3.0T MR检查,应用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和高分辨扫描技术采集三维解剖数据,采用Freesurfer软件分析所得大脑精细立体结构像.结果 AD组全脑皮质表面积呈现双向变化:双侧额中回尾侧、额上回、中央前回、颞下回、颞中回、颞上回、颞横回、海马、海马旁回、岛叶皮层表面积较对照组增大,双侧顶下小叶、顶上小叶、扣带回狭部、后扣带回、前扣带回嘴侧皮层表面积较对照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患者大脑多个部位存在皮层表面积改变,前额叶、颞叶、海马及海马旁回以代偿扩张为主,后顶叶和扣带回以萎缩为主,提示AD具有特定的脑皮质形态结构改变和发病机制.

  • 血栓活化血小板放射性核素显像研究进展

    作者:吴大勇

    血栓活化血小板放射性核素显像能够显示血栓,确定血栓部位,鉴别新鲜与陈旧血栓.本文对血小板活化机制、血栓活化血小板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阚英

    肺通气/灌注显像在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疗中常被用为一线影像学检查,随着多种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从显像技术到放射性药物方面均有较大进步.本文针对肺通气/灌注显像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 320排CT半自动法测量肝脏体积指数在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冰;杨洋;邹艳;沈敏;邝思驰;王亮;王劲;单鸿

    目的 探讨320排CT半自动法测量肝脏体积(LV)指数在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320排螺旋CT半自动法测量肝硬化组20例和对照组20名的LV,并根据公式计算LV指数.绘制LV指数和LV测量值的ROC曲线,对肝硬化组的LV指数、LV测量值与肝功能血清学指标以及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的LV测量值为(997.31±293.37)cm3,LV指数为0.76±0.20;对照组的LV测量值为(1104.66±153.15)cm3,LV指数为0.88±0.11.LV测量值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68,LV指数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77.LV指数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显著负相关(r=-0.54,P<0.05).结论 LV指数能更好地反映肝硬化患者LV减小的程度,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用于辅助诊断肝硬化.

  • MRI在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管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刘静静;王劲;姜在波;胡冰;颜荣华;何炳均;梁莹莹;任泠斓;单鸿

    目的 探讨MR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管病变(ITB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PTC或ERCP及病理结果确诊的肝移植术后ITBL患者23例,对其平扫、增强MR和MRCP图像进行观察.结果 根据胆管病变累及的部位和范围,将ITBL分为肝门型(Ⅰ型)、弥漫型(Ⅱ型)和肝内型(Ⅲ型).Ⅰ型13例,MRI示12例胆管壁增厚,11例供体肝总管及胆总管不扩张,且伴有供肝肝总管、汇合部及左和(或)有肝管管腔内胆泥形成;MRCP主要表现为胆总管、肝总管、汇合部、左右肝管及其二级分支胆管显影不良或不显影.Ⅱ型8例,MRI示7例管壁增厚.6例供体肝总管及胆总管不扩张,且伴有供肝肝总管、汇合部及左和(或)右肝管管腔内胆泥形成;MRCP主要表现为肝内、外胆管广泛的不规则狭窄或扩张,胆管间断显影.Ⅲ型2例,MRI示供体肝总管及胆总管管腔均不扩张,管壁未见增厚;MRCP主要表现为肝内胆管不规则、节段性扩张,扩张不成比例、粗细不均呈“串珠”样.结论 肝移植术后ITBL以Ⅰ型和Ⅱ型常见.MRI在观察肝门部胆管管壁,管腔扩张程度及腔内容物有一定优势,而MRCP可全面观察胆管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提供整体信息;二者结合有助于ITBL的诊断及分型.

  •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定量诊断慢性肝病

    作者:吴燕;庄磊

    目的 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技术定量检测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61例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患者(慢性肝病组)、29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109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ARFI技术定量测量肝实质剪切波速度.结果 慢性肝病组、肝硬化组、对照组肝脏平均剪切波速分别为(1.59±0.38)m/s、(2.35±0.53)m/s、(1.11±0.18)m/s,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FI可无创测量肝实质剪切波速度,客观反映肝组织的弹性模量,有望成为定量评估肝纤维化的客观准确的新方法.

  • 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对数字化乳腺X线图像检测的可重复性

    作者:司丽芳;刘小娟;杨开颜;史瑞华;蒋涛;翟仁友

    目的 观察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检出全数字化乳腺X线图像中良恶性肿块及钙化灶的可重复性.方法 454例乳腺疾病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67例乳腺癌患者于3个月内接受两次乳腺X线检查.比较数字化图像直接获得的CAD结果(CAD1)与两次重新回输原始数据生成的CAD结果(CAD2、CAD3)的一致性,评价CAD系统短期内对乳腺X线图像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结果 CAD1、CAD2、CAD3在肿块及钙化灶检出的数目及所标记的位置上完全相同.67例短期内两次乳腺X线检查病例中,32例病灶大小、密度未见变化,初次和再次CAD发现恶性病灶的敏感度分别为87.50%(28/32)和90.63%(29/32).结论 对于相同的数字化图像,CAD标记的重复率为100%.对于相同乳腺短期内两次X线检查图像,CAD系统检出乳腺癌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

  • 双源CT-站式扫描诊断急性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

    作者:王荣品;刘昌杰;邓奇平;顾福嘉;王楠竹;王涛;杨秀林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一站式扫描对急性肺栓塞(PE)及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DSCT对56例临床疑诊急性PE患者先行肺动脉成像(CTPA),间隔120~180 s后再行深静脉成像(CTV).利用MPR和MIP观察PE和DVT分布情况.56例中,12例于CTPA检查发现PE后接受DSA检查.以血管节段为单位,记录双源CT和DSA对PE和DVT的诊断结果,并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2例PE患者中发现DVT 11例,CTPA对肺段及亚段动脉PE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SA(x2=8.34、92.65,P均<0.01),对肺叶动脉及以上级别血管PE的检出率与D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TV对DVT的检出率与DS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67,P=0.414).以DSA为金标准,CTV评价DV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2.16%(47/51)、96.49%(55/57)、94.44%(102/108).结论 双源CT-站式扫描可同时准确地诊断急性PE及DVT.

  • 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ADC值变化与病理反应性的相关性

    作者:石桥;王霄英;郭丽;李苗;秦乃姗;蒋学祥;高莉

    目的 探讨MR DWI早期ADC值变化对评估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疗效及预测肿瘤病理反应性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分别在化疗前、化疗2个周期及4个周期后测量肿瘤小ADC值,按照病理反应性分级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组(MHR组)与组织学非显著反应组(NMHR组).对两组化疗前后ADC值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并比较两组化疗后ADC值变化率,用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评估病理反应性的效能.结果 MHR组51例,NMHR组52例.两组患者化疗前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R组化疗2个、4个周期后ADC值、ADC值变化率均高于NMHR组(P<0.05);化疗前后两组患者3次MRI测得小ADC值均呈上升趋势,MHR组的变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NMHR组化疗4个周期后ADC值较化疗前显著升高(P<0.001);2个、4个周期化疗后ADC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P<0.01)、0.80(P<0.001),ADC值变化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P<0.05)、0.72(P<0.001).结论 化疗前ADC值不能预测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的病理反应性;化疗2个周期后ADC值及ADC值变化率可早期预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病理反应性分级,以4个周期后ADC值及ADC值变化率的评估效能较高.

  •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

    作者:杨吉琴;李娟;平学军

    目的 探讨腺苷(ADE)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与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D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CAD)的价值.方法 选择CAD可能性为低、中、高度的患者共53例,采用两日法行静息、腺苷负荷锝标记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 G-MPI及DSCTCA,并于4周内进行CAG.采用美国心脏病协会17节段5分制(0~4分)目测半定量方法对MPI结果进行分析,静息与负荷评分的差值>1为可逆性缺血.DSCTCA结果采用目测直径法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狭窄<50%及狭窄程度≥50%.以CAG结果为“金标准”,狭窄程度≥50%时定义为CAD,比较MPI和DSCTCA对CAD的诊断价值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G-MPI和DSCTCA对CAD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4.44%(34/36)、52.94%(9/17)、81.13%(43/53)及88.89%(32/36)、88.24%(15/17)、88.68%(47/53).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8,P=0.005).结论 G-MPI和DSCTCA诊断CAD均有较高价值,联合应用可提供功能及解剖两方面的信息,提高对CAD的诊断效能.

  • 左心室质量指数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左心室重构逆转

    作者:李慎义;陈莉;胡杨柳

    目的 探讨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定量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左心室重构逆转的价值.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3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30例,于PCI术前2~3天及术后6个月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并比较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手术前2~3天比较,术后6个月LVMI、LVEDVI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LVMI与LVEF呈负相关(r=-0.80,P<0.05).结论 PCI能够逆转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重构,LVMI可对其予以定量评价.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

    作者:张轶;周启昌;陈红天;蒲大容;谭宜

    目的 探讨采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定量评价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7例VMC患者(VMC组)及27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采集左心室短轴切面图像后,使用VVI技术分析左心室扭转运动参数,并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氮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的含量,分析VMC患者左心室扭转参数的变化与血浆NT-proBNP浓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VMC患者左心室扭转参数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且扭转角度和速度下降程度与射血分数的改变具有较好的相关性;VMC患者左心室扭转参数的变化与其血浆NT-proBNP浓度测值呈负相关.结论 VMC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变化与心功能及血浆NT-proBNP的变化明显相关.测量扭转运动参数可为临床评定VMC患者心功能、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不同体位下的脑静脉颅外回流

    作者:陈永超;邓雪飞;罗福成;连娟;韩卉

    目的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照观察不同体位下的颈内静脉和椎静脉,探讨体位对脑静脉颅外回流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名中青年健康志愿者,于静息状态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颈内静脉和椎静脉在仰卧位和坐位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结果 仰卧位时,颈内静脉横截面积为(0.67±0.26)cm2,血流速度为(18.73±7.37)cm/s,血流量为(758.51±437.23)ml/min;椎静脉横截面积为(0.04±0.02)cm2,血流速度为(19.25±8.88)cm/s,血流量为(47.23±25.40)ml/min;颈内静脉血流量占脑静脉颅外回流总量(颈内静脉和椎静脉血流量之和)的94.13%.坐位时,颈内静脉横截面积为(0.16±0.09) cm2,血流速度为(18.08±10.71)cm/s,血流量为(177.43±157.42)ml/min;椎静脉横截面积为(0.06±0.03)cm2,血流速度为(36.06±16.88)cm/s,血流量为(144.61±94.97)ml/min;颈内静脉血流量占脑静脉颅外回流总量的22.02%.与仰卧位相比,坐位时颈内静脉的横截面积和血流量明显减少,椎静脉的横截面积、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明显增加(P均<0.01).结论 健康志愿者静息状态下,颈内静脉和椎静脉丛分别是仰卧位和坐位时脑静脉颅外回流的主要途径.

  • 经阴道超声造影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平;王学梅;张雨芹;刘艳君;陶春梅

    目的 探讨CEUS诊断宫颈癌及评估宫颈癌浸润范围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宫颈浸润癌患者27例(Ⅰ、Ⅱ和Ⅲ期分别为12例、14例和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患者13例,另选13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经阴道CEUS检 查,观察并存储宫颈病变的增强过程,并对时间-强度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注射造影剂后,慢性宫颈炎、CINⅢ及宫颈浸润癌的血流信号较造影前均明显增多.慢性宫颈炎与子宫体呈同步增强与消退.宫颈浸润癌病灶迅速增强,达峰时间明显缩短(P<0.05),可清晰显示病灶的范围、边界;之后缓慢消退.CINⅢ宫颈灌注早于子宫肌层,呈弥漫性高增强,后与宫体同步消退.结论 CEUS可直观显示宫颈病变的血流灌注.宫颈浸润癌的CEUS具有典型声像图表现,可为诊断及评估浸润范围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

  • 上肢体位对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利用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猛;高振华;冯仕庭;孟悛非;李子平

    目的 比较上肢两种不同体位对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利用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42例接受CT胸部增强扫描患者,均于右臂留置静脉通道,单筒高压注射对比剂.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先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中年组(40~60岁)和老年组(>60岁);再根据采用的不用上肢体位分为第一体位组(仰卧位,双上臂伸直上举,与身体处于同一水平面)和第二体位组(仰卧位,双上臂上举,双前臂交叉置于额头上,留置静脉通道的右臂在上).测量右锁骨下静脉胸廓入口内外各2~3 cm处CT值,取其平均值的差值作为评价对比剂利用效果的指标.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上肢体位之间对比剂的利用效果.结果 采用第一体位、第二体位时,不同年龄组的对比剂利用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种不同体位组之间比较,对比剂利用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增强扫描时,采用第二体位可降低右腋静脉及右锁骨下静脉内对比剂在胸廓外的留滞,有助于提高对比剂的利用率,降低对比剂局部滞留引起的伪影.

  • 弥散加权神经成像在臂丛神经成像中的参数优化

    作者:侯严振;宋海岩;林帆;雷益;陈华生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背景抑制神经成像(DWIBS)不同扫描参数对臂丛神经图像质量的影响,优选佳扫描参数.方法 将18名健康志愿者等分为3组,对第一组每名志愿者行3个b值的弥散加权成像扫描.选择成像质量好的b值,调整分辨率,对第二组行弥散加权成像.选择第二组成像质量好的参数组合,调整并行采集因子分别为2、4、8,对第三组行弥散加权成像.观察不同b值、不同参数下的臂丛神经解剖细节和成像质量.结果NEX为8、层厚3 mm、b值为300 s/mm2、分辨率158×158、并行采集因子为4的冠状位图像能够分辨臂丛神经的干股束支等解剖细节,图像质量较好.结论 优化后的DWIBS能满意显示臂丛神经,可作为臂丛神经成像的常规序列之一.

  • 肺癌患者肋骨病变的SPECT/CT影像分析

    作者:汪太松;赵晋华;邢岩

    目的 分析217例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肋骨病灶的SPECT/CT结果.方法 对全身骨显像发现肋骨病变的217例肺癌患者加行肋骨病变SPECT/CT显像,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共发现154个肋骨放射性浓聚灶,其中良性病灶71个,包括肋骨骨折灶55个,肋软骨钙化灶11个,骨质增生灶5个;恶性病灶51个,包括破骨性转移37个,成骨性转移14个;性质待定病灶32个,CT无异常发现或表现为肋骨髓腔局部稍高密度影,多位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结论 肺癌患者肋骨病灶性质多样,肋骨骨折、肋软骨钙化等良性病变占较大比例,诊断时要注意鉴别,避免误诊.

  • 肩关节MR造影各向同性三维容积插入屏气序列评价盂唇撕裂

    作者:田春艳;郑卓肇

    目的 评价肩关节MR造影各向同性三维容积插入屏气(VIBE)序列对盂唇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由2名影像诊断医师独立回顾性对比分析79例肩关节造影常规二维序列图像和各向同性三维VIBE重建图像,判定有无盂唇撕裂,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常规二维序列与各向同性三维VIBE诊断价值及两名影像诊断医师评价的一致性.结果 79例患者中,肩关节镜证实上方盂唇撕裂(SLAP损伤)27例,前方盂唇撕裂44例,后方盂唇撕裂10例.肩关节MR造影各向同性三维VIBE以及常规二维序列对上方盂唇撕裂的敏感度分别为81.48%(22/27)~88.89%(24/27)、85.19%(23/27)~92.59%(25/27),特异度为82.69%(43/52)~84.62%(44/52)、84.62%(44/52)~86.54%(45/52);对前方盂唇撕裂的敏感度分别为88.64%(39/44)~90.91%(40/44)、90.91%(40/44)~95.45%(42/44),特异度为94.29%(33/35)~97.14%(34/35)、97.14%(34/35);对后方盂唇撕裂的敏感度分别为80.00%(8/10)~90.00%(9/10)、80.00%(8/10),特异度为92.75%(64/69)~95.65%(66/69)、94.20%(65/69)~95.65%(66/69).2名影像诊断医师评价的一致性极好.各向同性三维VIBE和常规二维序列对于盂唇撕裂的诊断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肩关节MR造影各向同性三维VIBE序列成像是评价盂唇撕裂比较可靠的影像方法.

  •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

    作者:陈树强;朱莉莉;陈祥锦;东绍勤;许翔;陈玲;刘晖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诊断和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价值.方法 用常规超声及VTQ对2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33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进行检查,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VTQ特征,绘制ROC曲线寻找判断指标,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VTQ测得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内大(Vmax)、小(Vmin)及平均剪切波速度(Vm)均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患者(P均<0.01).比较ROC曲线下面积,发现Vmax、Vmin及Vm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簇状钙化斑.结论 VTQ技术对诊断和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有较大价值.

  • 双能能谱CT定量检测尘肺SiO2

    作者:陈步东;贺文;李剑颖;孔令;付甲子

    目的 应用双能能谱CT定量分析煤工尘肺病肺标本肺实质和肺结节的SiO2沉积量.方法 对6个肺标本行双能能谱CT扫描,病理证实其中1个无尘肺病,1个为Ⅰ期尘肺病,1个Ⅱ期尘肺病,3个为Ⅲ期尘肺病.能谱CT扫描图像以SiO2和水为基物质对获得物质分离图像,在SiO2基图像上进行肺标本的SiO2定量.分别测量肺实质和肺结节内的SiO2沉积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个尘肺病肺标本共检出非钙化结节68个,测量肺实质和肺结节内沉积SiO2的ROI平均分别为211.96 mm2 (207.17~215.46 mm2)和5.74 mm2 (3.81~7.73 mm2).肺实质内的SiO2沉积量为11.43 mg/ml(- 12.07~25.87 mg/ml),肺结节内SiO2的沉积量为110.16 mg/ml(38.52~168.32 mg/ml).肺实质和肺结节内SiO2的沉积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另1个无尘肺病肺标本的肺实质SiO2沉积量为-8.65 mg/ml(-23.31~24.62 mg/ml),尘肺病肺标本与无尘肺病肺标本肺实质内SiO2沉积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应用双能能谱CT获得的物质分离图像可以定量肺实质和肺结节内的SiO2含量.双能能谱CT有可能为诊断和鉴别诊断尘肺病提供一种定量工具.

  • 辐射剂量和成像系统对测量肺磨玻璃密度结节CT体积准确性的影响

    作者:徐岩;贺文;李剑颖

    目的 评价辐射剂量和成像系统对测量磨玻璃密度(GGO)结节体积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MDCT和宝石能谱CT(HDCT)在7种不同噪声指数(NI)下对含有14个相同大小GGO结节的胸部体模进行扫描,采用0.625 mm层厚、骨算法重建获得图像,使用Lung VCAR软件测量GGO结节体积.根据CT机器测定的剂量指数(CTDI)计算每次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ED).应用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对所测结节体积进行分析.结果 14个结节标准体积均为981.25 mm3,7种不同NI扫描时MDCT和HDCT检测的结节体积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NI增加,MDCT和HDCT测得结节体积的误差率逐渐增大,而ED逐渐下降.相同NI下,宝石能谱CT的ED较MDCT降低34.48%~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同NI下,HDCT测量GGO体积的准确性优于MDCT.在NI=15时,HDCT的ED较低,测量GGO结节体积的误差较小.

  • 宝石能谱CT测定成人甲状腺碘浓度

    作者:邵伟光;周茂义;刘典美;李丽新;刘金刚;赵兴圣;张东雯;岳奎涛;张帅;曹会志

    目的 利用能谱CT能谱成像测量成人甲状腺碘浓度的正常值及甲状腺与周边组织碘比值.方法 采用能谱CT对226例疑颈部或颈椎疾病患者进行能谱扫描,扫描范围包括甲状腺.将所有患者分为<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利用GSI Viewer浏览器处理,取得甲状腺组织的佳对比噪声比对应的单能量值,在碘基图上测量双侧甲状腺、胸锁乳突肌的碘浓度并其求比值.结果 甲状腺左、右叶碘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男性、女性甲状腺碘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40~60岁与>60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q=0.32,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62、5.42,P均<0.01).甲状腺与胸锁乳突肌碘浓度比值为96.63±33.24.结论 宝石CT能谱成像可以准确测量甲状腺碘浓度,取得甲状腺与胸锁乳突肌碘浓度的比值,可用来评估甲状腺功能.

  • 兔肝动脉碘分数与肝动脉指数的相关性

    作者:赵丽琴;贺文;陈疆红;李剑颖;胡志海;孙霞

    目的 探讨能谱CT多期扫描计算的肝动脉碘分数(AIF)与肝CT灌注的肝动脉指数(HAI)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 选取日本大耳白兔15只,行肝CT灌注扫描获得HAI后,以能谱CT多期扫描获取AIF,以相关性分析观察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Bland-Altman图观察两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肝CT灌注扫描的HAI为0.26±0.02,能谱CT扫描计算的AIF为0.25±0.02,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79(P<0.05),两者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AIF与HAI相关性、一致性较好,能谱CT扫描可观察肝血流动力学.

  • 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降低胸部低剂量CT图像噪声的效果

    作者:陈疆红;贺文;赵丽琴;胡志海;姜荣

    目的 探讨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降低胸部低剂量CT图像噪声的效果.方法 选取180例接受胸部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自动毫安调节技术行胸部CT扫描.3组预设噪声指数(NI)分别为20、30及40,对每组图像均行ASIR为0、30%、50%及80%重建成4种图像.记录3组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估算有效剂量(ED).由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采用5分制进行评估,并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3组图像的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观察者间的评估具有一致性(Kappa值为0.485).第一组的CTDIvol为(3.41±1.28)mGy,第二组为(1.40±0.58)mGy,第三组为(0.76±0.46) mGy.第三组的ED降至(0.35±0.20)mSv.第二组ASIR50的图像噪声和第三组的ASIR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SIR技术有助于降低胸部低剂量图像的噪声,在保证诊断图像质量的前提下,ED可降至0.35 mSv.

  • 双梯度磁共振成像质量参数的比较

    作者:李敬玉;刘贵霞;雷立存;赵君禄;谢晋东

    目的 探讨双梯度MR成像系统常规成像序列在ZOOM和WHOLE梯度模式下的成像质量.方法 采用GE双梯度MR系统,在ZOOM和WHOLE梯度模式下对Magphan-SMR170 MR成像参数测试体模内的5个测试平面分别行SE及FSE序列扫描,比较两种梯度模式下的成像质量参数.应用Matlab 7.0软件测量和计算SNR、信号均匀性、实测层厚、层厚误差、层间距误差、几何畸变率,直接在MR显示器上读取空间分辨率数据.结果 与WHOLE梯度模式相比,SE序列成像ZOOM梯度模式下SNR及实测层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WHOLE梯度模式相比,FSE序列成像ZOOM梯度模式下SNR、信号均匀性、实测层厚、层间距误差、几何畸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ZOOM梯度模式下的成像质量优于WHOLE梯度模式.临床应用中,在小FOV情况下,常规SE和FSE序列MR检查时应选择ZOOM梯度模式.

  • 一种非实质性肺结节分割的新方法

    作者:宋佳;李翠芳;孙希文;聂生东

    本文提出一种分割非实质性肺结节的新方法.首先通过阈值操作去除高亮的实质部分;其次根据模糊数学建立非实质性肺结节的模糊隶属度模型,并根据该模型计算各体素对非实质性肺结节的隶属度,以此为特征向量进行体素分类;然后基于Hessian矩阵的特征值进行血管增强,通过阈值去除血管;后通过三维连通域标记获取非实质性肺结节.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本文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将非实质性肺结节分割出来,分割效果优于目前文献报道的其他方法.本文方法可作为分割非实质性肺结节的工具.

  • 基于自由形变的3D非线性医学图像配准

    作者:李文龙;程流泉;李军;包尚联

    目的 针对北京大学医学物理和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研发的小动物SPECT/CT成像仪,实现三维上的图像配准以校正成像间产生的组织运动伪影.方法 把被成像组织的运动用整体的仿射变换和局部的非线性变换两部分进行表达,并用基于体素的归一化互信息作为配准的相似性测度,建立综合图像相似性测度和空间变换函数平滑性要求的代价方程,用近似牛顿算法(LBFGS)在全空间搜索优化变换参数使得代价方程取得极值,从而确定该相似性测度下的空间变换函数.结果 用模拟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的结果表明,配准后图像间的相关系数值有所增加,误配基本被消除.结论 采用此方法能够较好地描述局部组织的非线性运动,消除呼吸运动伪影,实现三维图像的配准.

  • 螺旋CT诊断肾蒂断裂

    作者:杨于兵;储成凤;杨小庆;许宏;徐柏林

    肾动脉、肾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共同构成肾蒂.肾蒂断裂多见于严重的闭合性损伤,死亡率高[1],临床以重度休克、失血、腹膜刺激征及合并多脏器损伤为主要表现,缺乏特异性.MSCT为诊断腹部创伤提供了安全、快捷的方法,被视为急诊肾蒂损伤的首选检查[2].

  • 应用段动脉阻力指数早期评价小儿肾积水手术后疗效

    作者:时博;李士星;张尧;鞠浩;冯舒

    目的 探讨应用段动脉阻力指数(RI)、肾实质厚度(RPT)早期评价小儿肾积水手术疗效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对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单侧肾积水患儿于术前、术后2个月进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确定肾积水程度,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及手术后9天、2个月、6个月、1年分别进行彩超检查,测量患侧肾脏RPT、段动脉RI,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2例患儿中,其中14例为中度肾积水(中度肾积水组),18例为重度肾积水(重度肾积水组),术后2个月复查IVU均提示梗阻解除;患侧RPT均明显低于健侧(P均<0.01),且重度肾积水组明显低于中度肾积水组(P<0.01);中、重度肾积水组患侧肾段动脉RI均高于健侧(P均<0.01),重度肾积水组高于中度重度肾积水组(P<0.05);术后9天患侧RPT无明显变化(P均>0.05),中、重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9天患侧肾段动脉RI均较术前减低(P均<0.05),中、重度肾积水组间患侧肾术后段动脉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段动脉RI术后9天较术前减低,间接提示小儿肾积水患侧肾脏梗阻解除,可作为一种早期评价小儿肾积水手术后疗效的方法.

  • 前列腺癌动态增强MRI的多样性表现及特点

    作者:刘莉;吴宁;欧阳汉;戴景蕊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的动态增强MRI特征,评估MR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 对44例前列腺癌疑诊患者行3.0T MR LAVA动态增强扫描,将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分为持续缓升型、缓升平台型、速升平台型和速升缓降型4种,并计算曲线强化程度(SIpeak%)和快强化率(Rmax).比较穿刺阳性与阴性病灶(阳性组、阴性组)之间、中高分化腺癌与中低分化腺癌之间强化参数的差异.结果 44例患者共87个前列腺侧叶获得组织学证实,阳性组53个(Gleason Score 2~6者7个;Gleason Score 7~10者46个),阴性组34个.阳性组中速升平台型(26/53,49.06%)和速升缓降型(17/53,32.08%)曲线常见,阴性组中持续缓升型(24/34,70.59%)曲线常见.阳性组的SIpeak%、Rmax分别为(2.04±0.52)%、(35.09±15.79)%阴性组分别为(1.38±0.55)%、(17.39±9.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中高分化腺癌的SIpeak%、Rmax分别为(1.55±0.54)%、(21.20±14.97)%;中低分化腺癌分别为(2.12±0.48)%、(37.20±14.95)%(P均=0.01).结论 前列腺癌MR动态增强多表现为早期快速强化,分化较差腺癌常比分化较好的腺癌表现出更强及更快的早期强化.

  • 对比超声造影与CT诊断肾细胞癌

    作者:袁新春;王宇;周爱云;陈莉;邓林云;刘娟

    目的 探讨CEUS与CT诊断肾细胞癌(RCC)的价值.方法 对可疑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92例行CEUS和CT增强扫描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计算CEUS及CT增强扫描诊断RCC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CEUS和CT增强扫描在RCC增强程度、增强减退情况及假包膜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及CT增强扫描诊断RCC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5.89% (70/73)、57.14% (8/14)、89.66% (78/87)和78.08% (57/73)、50.00%(7/14)、73.56%(64/87).结论 CEUS显示RCC低速血流、微循环血供及诊断敏感度和准确率均优于CT增强扫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