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睾丸精原细胞瘤合并成熟性囊性畸胎瘤超声诊断1例

    作者:邹淑丽;宋艳;焦健;刘禄明

    患者,男,27岁,未婚,发现右侧阴囊无痛性包块1年余来我院检查.超声显示:右侧阴囊内未见明显正常的睾丸组织,被两个较大的肿物所取代(图1),近上极者大3.5 cm×3.0 cm×3.4 cm,边缘欠规整,内回声欠均匀,以低回声为主,内见小的透声区.CDFI:肿块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分布紊乱.PW:Vs=32.6 cm/s,Vd=17.3 cm/s,RI=0.47.近下极者大小约3.2 cm×3.4 cm×3.6 cm.边界清晰,内见不规则低回声与无回声混杂,以无回声为主,无回声区内透声差.

  • 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肺动脉肉瘤1例

    作者:孙丹丹;任卫东;陈昕

    患者,女,49岁.因心悸、气短20天来医院就诊.查体:T36.3℃,P 90次/分,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肺动脉瓣区Ⅲ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增大,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显示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内均有实质性附加回声,回声不均匀,其远心端充满于左、右肺动脉内,其近心端在主肺动脉内呈舌状,有一定活动度.

  • 双异位甲状腺并多发囊腺瘤1例

    作者:陈光祥;姜梁;黄新文;唐光才;漆军

    患者,女,44岁,右颈部包块进行性长大20年余,气紧、吞咽梗阻5年余入院.查体:右颈部见一融合性包块,质硬、界清、无压痛,气管受压向左移位,甲状腺肿大,质中.CT示:右颈部多个大小不等肿块,边界较清,密度不均,内见大小不等囊变区,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并见粗大引流血管回流入颈内静脉,甲状腺右叶结构不清(图1).延迟2 min肿块强化消退,内见多发斑点及弧形高密度钙化(图2),考虑为血管瘤可能性大.DSA:右颈部见增多、粗细较规则的网状血管,呈多个大小不等团状分布,静脉回流无明显提前;甲状腺右叶明显增大,将气管向左推挤,考虑为右颈部多发血管瘤.需除外富血供良性肿瘤.

    关键词: 异位甲状腺 囊腺瘤
  • 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作者:李志军;吕国士;郑鹏飞

    患者,男,11岁,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腋下两肋及背部疼痛,多于夜间卧位时疼痛剧烈,为阵发性,白天活动尚可,4天前患者胸背部疼痛明显加重,伴双下肢力弱、麻木入院,入院前晚上曾小便1次.查体:双上肢肌力V级.双下肢肌力0级,双下肢腱反射迟钝,T6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均减退,病理反射未引出.

  • 有功能残角子宫合并同侧卵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例

    作者:田密苏;郑波;吕芳杰

    患者,女,28岁,因取节育环后2年不孕而就诊,平素月经规律,有痛经史,呈进行性加重,来诊时月经周期21天.妇科检查:后穹隆可触及2个绿豆大小的触痛性结节,触诊子宫正常大小,右侧稍突出,中等硬度,双附件不满意.阴道超声示:子宫体大小约4.9 cm×4.3 cm×5.0 cm,子宫内膜厚约1.0 cm,官体右侧见一大小4.4 cm×4.0 cm×3.6 cm实性结节,结节内部见一2.3 cm×2.3 cm囊性区.呈密集点状回声.超声诊断:右侧附件区实性结节,考虑右侧残角子宫,残角宫腔内积液(血)(图1).

  • 富含脂肪结构的不典型肝细胞肝癌1例

    作者:胡立斌;黄振国;任安

    患者,男,67岁,右腹部胀痛6月余,袖珍室检查:AFP112.5ng/ml(正常值≤7.0ng/ml).超声检查见肝脏增大,右肝前后径15.9cm.表面欠光滑,实质回声不均匀,肝内见多发高回声,较大的病灶大小约为15.2cm×13.6cm,边界不规则,其内回声不均匀.

  • 大块骨质溶解症1例

    作者:陈华平

    患者,女,26岁.右肩关节胀痛,活动障碍5个月.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关节胀痛,活动障碍,右臂肿胀.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病史.无遗传史.体检:右肩关节宅虚,未扪及肱骨头,Dugas征阴性.无压痛,右肩关节活动受限,外展45°,右卜肢感慌较左上肢减弱,右桡动脉搏动可.

    关键词: 骨质溶解 X线
  • 超声心动诊断主动脉弓离断1例

    作者:蒲英杰;王岳恒

    患者,男,7岁.以发现心脏杂着8个月就诊.查体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III/6级收缩期杂音,P2亢进,余末见阳性体征.

  • 积乳囊肿超声误诊1例

    作者:吴盛正;刘平;杨思扬;史连胜

    患者,女,34岁,3年前于产后发现右侧乳房无痛性包块并进行性增大,5天前自觉包块疼痛明显.查体:右侧乳房表面血管增粗,可扪及一大小约10 cm×8 cm×6 cm的包块,质中,有波动感, 界限清楚,与周围无粘连;左侧乳房外上侧可扪及一大小约3 cm×2 cm的包块,质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局部皮肤无破溃.

  • 超声诊断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

    作者:吴意赘;杨益虎;徐大华

    患者,女,72岁,因"右侧腰痛1年"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胀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入院超声显示:双肾大小正常,轮廓清晰,皮髓质境界尚清.右肾集合系统轻度分离约1.0 cm,上段输尿管明显扩张,内径约1.6 cm,走行纡曲,向内下方移行,在与下腔静脉相交水平处突然变窄中断,其下段显示不清.左肾集合系统未见分离,左侧输尿管未见扩张.超声提示:①右侧肾盂积液;②右侧输尿管上段明显扩张(与下腔静脉关系密切,腔静脉后输尿管可能).

  • 川崎病继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

    作者:刘启明;秦立军;刘振江

    患者,男,24岁,因胸痛伴恶心、呕吐5小时入院.患者在3岁时诊断为川I崎病.人院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V1~V5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2~4 mm,Ⅰ、aVL导联ST段缺血性压低2~5 mm.实验室检查:血脂正常,肌钙蛋白定性阳性,血清磷酸肌酸激酶905.5 U/L,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132.1 U/L,血清乳酸脱氧酶1121.5 U/L.心脏超声检查:左心房、左心室扩大,左右冠状动脉局部内膜不光滑,可见强同声光团;室壁运动显著减弱,左心室射血分数38%.

  • 超声诊断脾梗死2例报告

    作者:敖萍萍;哈斯;房秀霞

    病例1,男,63岁.因左上腹无诱因出现疼痛4天就诊,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平卧加剧,坐位缓解.超声检查(图1):脾厚58 mm,长150 mm,脾内中上部见48 mm×20 mm、56 mm×45 mm低回声区,边界欠清晰,内部呈网状,周边呈不规则稍高回声;CDFI示:低回声区无彩色血流;肝、胆、胰未见异常回声.超声提示:脾大,脾内多发病灶,考虑脾梗死可能.外院CT检查提示:右髂动脉起始部血栓形成.本院CT检查提示:脾大,脾脏大面积梗死及右肾部分梗死,右髂总动脉狭窄.

    关键词: 脾梗死 超声检查
  • 超声诊断颈静脉血栓形成3例

    作者:郑敏

    患者1,女,36岁.发现胃癌1月余.左颈部疼痛,行双侧锁骨上淋巴结超声检查,二维超卢所见:左颈静脉至锁骨下静脉汇合处管腔明显增宽,其内充满了不均质的低回声,大小约4.7 cm×1.7 cm,与管腔壁分界不清,探头加压后内径无变化.CDFI:左颈静脉管腔内血流未显示.PW:左颈静脉内未引出频谱.左颈部血管周围旁可见多个小低回声区,大者约0.7 cm×0.4 cm,呈椭圆形.未见淋巴门(图1).超声提示:①左颈静脉血栓.②左颈部多发小淋巴结.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血栓形成
  • 植入式微波消融猪离体乳腺

    作者:鲁媛媛;李俊来;梁萍;孙丽萍;王俊玲;张勇峰;鲁通

    目的 观察植人式微波在离体猪乳腺实质的消融形态和范围,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KY-2000型微波消融治疗仪,通过不同时间及功率组合对离体猪乳腺组织进行消融,观察其消融范围及形态.结果 在功率20~60 W,时间3~10 min时微波消融离体猪乳腺组织的形态均为水滴形,可获得(1.65±0.06)cm~(3.78±0.10)cm的长径范围、(1.085±0.05)cm~(2.70±0.00)cm的横径范围和(1.27±0.70)cm3~(15.07±0.21)cm3的体积范围,形态规则.结论 应用KY-2000型微波消融治疗仪对猪离体乳腺组织进行消融,可以达到较理想的消融体积及消融形态.

    关键词: 离体 动物实验 乳腺
  • 高频超声评价膨体聚四氟乙烯片包裹治疗犬梭形动脉瘤

    作者:杨璇;龚渭冰;张雪林;张文清;李绍林;包杰

    目的 分析高频超声(HFUS)检测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材料包裹动脉瘤的声像图特点和血流变化情况,初步探讨超声技术在实验性动脉瘤包裹治疗术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HFUS检测e-PTFE包裹治疗犬颈部动脉瘤过程中不同时间于包裹动脉瘤腔、吻合口和载瘤动脉的内径、血流速度以及阻力指数并与未包裹侧动脉瘤模型相对照.结果 HFUS可清晰地显示包裹动脉瘤大小、前后壁、夹层以及吻合口、瘤腔、载瘤动脉之血流动力学改变.e-PTFE片包裹治疗成功率为(7/8)87.50%,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相互印证.结论 e-PTFE对实验性梭形动脉瘤包裹治疗有较高的成功率,HFUS可作为影像学动态检测的佳方法.

  • 大鼠心搏骤停和心肺复苏后脑缺血损伤的MR与病理对照观察

    作者:成丽娜;沈君;符岳;段小慧;钟小梅;黄子通

    目的 探讨大鼠心搏骤停和复苏后脑缺血损伤的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SD大鼠20只,分为心搏骤停复苏组和对照组.前者应用心搏骤停和复苏机械装置,行心室致颤和复苏,后者行手术操作,不致颤和复苏.复苏组在复苏前及后,对照组在术前及术后1 d、3 d、7 d、14 d,行MR T1wI及T2WI检查,观察脑组织信号强度变化,并测量脑组织与肌肉信号强度比及脑组织病理观察.结果 复苏组MR表现为双侧海马及颞叶局灶性异常信号区,而对照组未见异常信号.1~7 d复苏组海马缺血损伤T1WI及T2WI信号强度比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2、0.00~0.04<0.05).其改变在1~3 d达高峰,14 d逐渐恢复正常.颢叶缺血损伤T1WI信号强度比在1~3 d、T2WI信号强度比在1~7 d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41、0.00~0.03<0.05),其改变在1~3 d达高峰,7 d逐渐恢复正常.脑缺血损伤后24 h海马CA1、CA3、DG区和颞叶皮层等部位即出现死亡细胞,7 d时达高峰.DG区死亡细胞相对于海马其他区及颞叶皮层较少,而海马CA1区则相对其他区为多.结论 大鼠脑复苏后颞叶及海马发生缺血损伤,海马部位较颞叶持续时间长,MR可动态反映复苏后大鼠脑缺血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和损伤程度,可作为心搏骤停和复苏后全脑缺血损伤评价的有效手段.

  • 超声引导下组织块接种制作兔肝VX2瘤模型

    作者:李远竞;刘颖;沈维红;韩琳琳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块接种制作兔肝VX2瘤模型的方法及评价超声检查在监测VX2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4只新西兰白兔超声引导下将VX2肿瘤组织块接种于兔肝脏内,接种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于接种后10、14、21 d行超声检查,并于检查后处死动物,行病理检查.结果 兔VX2肝肿瘤接种成功率为95.83%(23/24),超声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回声结节,其周边血供丰富,中央血供稀少;各组超声所测肿瘤直径与病理所测直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块接种制作兔肝VX2瘤模型方法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超顺磁氧化铁颗粒标记及MR成像

    作者:周斌;于春鹏;李丹;姜在波;钱结胜;朱康顺;庞鹏飞;单鸿

    目的 描述超顺磁氧化铁(SPIO)颗粒标记大鼠骨髓问充质干细胞(BMSCs)后对细胞的影响及MR成像特点,评价其标记效果.方法 分离、纯化并培养大鼠BMSCs,使用多聚赖氨酸(PLL)对细胞进行SPIO(50μg Fe/ml,48 h)标记,采用普鲁士蓝染色、细胞内铁含量检测等评定SPIO标记BMScs的效率;通过台盼蓝染色、二甲基亚砜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和增殖情况,通过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评价SPIO是否影响BMSCs的生物学特性;并对标记的BMSCs进行MR成像(序列:T1SE、T2FSE及T2*GRE).结果 细胞标记率达100%,标记细胞铁含量明显高于未标记细胞;细胞活力、增殖、周期和凋亡检测显示标记细胞与未标记细胞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R成像显示标记细胞数目大于5×10.个细胞时,3个序列图像均能够观察到信号变化,以T2*wT为明显.结论 大鼠BMSCs可以被SPIO(50/μg Fe/ml,48 h)有效标记,且对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影响;1.5T MR能够在体外观察到标记后的细胞.

  • 兔VX2种植性肝癌模型不同生长期的常规MR和扩散加权成像与病理对照

    作者:汪俊萍;白人驹;孙浩然;赵新;李亚军;杨晶

    目的 初步探讨DWI对监测兔VX2种植性肝癌模型生长特点的价值.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4只,采用开腹下瘤组织块穿刺接种法.每只实验兔接种1个部位,将成功建立模型的38只实验兔随机分为两组(14 d组和22 d组).分别在规定的时间内行常规MR序列和DWI检查(b=1000 s/mm2),分别获得不同时间点肿瘤的ADC图,并对全部肿瘤标本按扫描方向切层并行大体病理检查.结果 ①两组肿瘤在DWI上均呈明显高信号,与周围肝实质形成鲜明对比;②14 d组所有肿瘤的ADC图信号均匀,大体病理显示所有肿瘤质地均匀,无坏死囊变区,与ADC图表现一致;22 d组所有肿瘤中心部分在ADC图上均可见斑片状坏死囊变区的信号,且与大体病理所显示的范围基本一致,而在常规T2WI上仅有4例肿瘤中心可见斑片状高信号.结论 DWI检查的ADC图可敏感检出肿瘤的坏死囊变区,在动态追踪肿瘤发生、发展和生长特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常规MR检查的有益补充.

  • 兔VX2乳腺癌T2首过MR灌注成像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袁蕾;朱斌;张冰;李茗;樊祥山

    目的 应用MR灌注成像动态观察兔VX2移植型乳腺癌模型的成瘤过程,评价MR灌注成像(PWI)在反映乳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价值.方法 建立20只新西兰大白兔乳腺VX2瘤模型,随机排列成A、B、C,D 4组,分别于肿瘤种植后9、14、21、28天进行T2*WI的PWI,根据MR T2*首次通过灌注成像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对肿瘤大信号强度下降率和大信号强度下降时间作为参数用于肿瘤灌注的定量分析,观察其变化规律.取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CD31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将MR灌注参数与MV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组VX2移植型乳腺癌的大信号强度下降率明显高于A、C、D组(F=5.93,P<0.05).结论 MR灌注成像参数与MVD相关,可以从一个角度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

  • 高强度聚焦超声立体定向治疗并联机器人对离体猪肝脏组织的损伤效应

    作者:龚静吉;谢明星;张静;范良志;罗飞

    目的 探讨自主研制的高强度聚焦超声立体定向治疗并联机器人在换能器摆动模式下对离体猪肝脏组织的损伤效应.方法 离体猪肝脏组织分为换能器摆动组和换能器固定组,采用该装置在不同辐照时间和辐照深度下分别进行定点脉冲辐照,测量生物学焦域体积及其中心距组织表面距离,并取靶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间生物学焦域体积测值以及换能器摆动组生物学焦域中心距组织表面的距离与预设辐照深度间的差异,并分析辐照深度及辐照时间对生物学焦域的影响.结果 辐照靶区形成凝固性坏死区,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在相同辐照剂量下,两组所产生的生物学焦域体积测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学焦域中心距组织表面的距离与预设辐照深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辐照参数下,生物学焦域体积随辐照时间增加而增大,随辐照深度增加而减小.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立体定向治疗并联机器人在换能器摆动模式下对离体猪肝脏组织可产生有效、精确的损伤,生物学焦域与辐照时间和辐照深度有关.

  • 超声造影评价兔股动脉狭窄

    作者:刘秋颖;任卫东;唐波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谐波造影与彩超造影)与普通超声评价小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 20只兔右股动脉采用针控线栓法制作成不同狭窄程度(≤50%和>50%),对所有模型进行普通超声检查和彩超造影、谐波造影,并将狭窄程度判定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照.结果 谐波造影后流道显示清晰,图像类似DSA血管影像,其狭窄率测定与DSA相关性高于普通超声(相关系数r在≤50%组为0.91 vs 0.79,>50%组为o.93 vs 0.70);彩超造影可将狭窄处血流紊乱放大显示;造影后PSV、VTI、PI均较造影前增加,但RI、SVR不变,且频移幅度随造影剂清除逐步恢复至造影前水平.结论 超声造影容易寻找狭窄部位、能清晰再现兔股动脉流道轮廓、提高狭窄率测定的准确度,可用于诊断管径纤细的小动脉狭窄.

  • 兔急性肺栓塞后左、右肺动脉流量差异变化

    作者:丛志斌;任卫东;杨玉洁;李振华;姜镔;卫雪虹;熊文激;白玉洁;BAI Yu-jie

    目的 探讨兔急性肺栓塞(APE)后左、右肺动脉流量差异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建立兔APE模型,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APE模型前、后的左、右肺动脉流量差异的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兔APE模型23只,通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所获结果显示APE后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血流速度、VTI、Flow均较栓塞前减低(P<0.05),△VTI/mean、△Flow/mean均较栓塞前增大(P<0.05),单侧为重肺栓塞显著.结论 APE后左、右肺动脉流量的分布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左、右肺动脉流量差异变化率(△VTI/mean、△Flow/mean)增大,单侧为重肺栓塞显著.

  •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离体人子宫腺肌病标本

    作者:卫春芳;胡兵;姜立新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离体人子宫腺肌病标本的有效性和临床可行性.方法 对手术切除的新鲜人子宫腺肌病标本7件进行HIFU消融.照射完毕后超声测量照射区域的大截面积.取材后将标本进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测量未着色区大截面积,并将两种方法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照射区域及周围组织的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照射前子宫腺肌病标本病灶区域呈不均匀较低回声,照射后该区域回声明显增强.肉眼观察见照射区域周围组织未见明显改变,照射区域内组织呈灰黄色,质地变坚硬,TTC染色显示该Ⅸ域内未着色,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晰.声像图上高回声区大截面积与TTC染色末着色区域大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U能有效形成消融灶,且对周围组织无损伤.

  • 局灶性癫痫缺省模式改变的功能连接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陈志立;卢光明;张志强;钟元;谭启富;孙康健;田蕾;黄伟;朱建国

    目的 评价局灶性癫痫患者缺省模式网络(DMN)的异常改变.方法 选取33例局灶性癫痫患者的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根据致痫病灶与缺省模式脑区的关系,分为两组:位于DMN脑区的10例,位于与DMN相反的外在系统脑区23例.以癫痫灶为种子点,采用基于回归模型的功能连接算法进行全脑的相关计算,观察DMN.以一组年龄、性别配比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癫痫灶位于DMN脑区内的10例患者,其中7例癫痫灶与DMN脑区表现为相位上的负相关,1例与DMN脑区部分负相关,2例呈正相关但连接度较对照显著减低.另外一组23例患者中,18例致痫灶与DMN脑区负相关,但相比正常人连接度降低,2例正相关,3例部分负相关.结论 致痫灶持续痫电发放干扰了正常的DMN,这一现象在局灶性癫痫普遍存在.

  • 放射冠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磁共振成像定量研究

    作者:郑作锋;戴建平;艾林;董可辉;邢德莉

    目的 评价单侧放射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相关的大脑半球激活部位和偏侧化指数及其与Fugl-Meyer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5例正常志愿者与12例单侧放射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检查.试验采用Block设计,运动任务为顺序对指任务.采用SPM2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计算不同感兴趣Ⅸ激活体素数目及偏侧化指数(LI).结果 梗死部位位于单侧放射冠的患者脑部激活范围较对照组广泛,表现为双侧运动传导通路的激活;左侧颢叶的激活出现在所有卒中组,而未出现在对照组.双侧大脑半球、初级感觉运动区(SMC)、第一躯体运动区(M1区)的LI在对照组与卒中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2;P=0.008);在卒中组,LI(半球、SMC、M1)与患者上肢Fugl-Meyer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33,P=0.618;r=0.558,P=0.059;r=0.297,P=0.348).结论 单侧放射冠脑梗死后,与运动任务相关的脑区激活范围存在明显偏侧化现象;偏侧化程度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状况无显著相关性;左侧颞叶的激活可能在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执行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

    作者:杨天和;林建忠;田新华;李晓清;王月琴;康泰山;KANG Tai-shan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技术(DTT)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DAD的价值.方法 对14例临床确诊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例及1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MR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DTI及DTT检查,测量全部受检者胼胝体及脑干的ADC值和FA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TI显示DAI患者除胼胝体膝部外的其他测量区域FA值均明显减低(P<0.01).ADC值可早期发现DAI的脑部损伤水肿区,但量值随发病时间变化较大;DTT结合弥散张量椭球体图可很好显示感兴趣区自质纤维束,在某种程度上更直观地显示脑白质受损范围.结论 DTI联合DTT是目前在活体中诊断与评估弥漫性轴索损伤敏感、准确的检查方法,并可用于动态观察神经纤维的临床转归过程,提示患者预后.

  • 学龄高功能孤独障碍患儿脑灰质体积的对照观察

    作者:杭跃跃;柯晓燕;洪珊珊;李惠国;汤天宇;邹冰;周振宇;阮宗才;陆祖宏

    目的 比较学龄高功能孤独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脑灰质体积的差异.方法 在SPM5平台上使用VOI tool工具箱测量并比较18名年龄6~14岁的孤独障碍患儿和16名相匹配的正常儿童的全脑体积、灰质体积及左右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的灰质体积.结果 孤独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全脑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孤独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左侧顶叶和右侧枕叶灰质体积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龄高功能孤独障碍患儿中存在脑灰质体积的异常.

  • 低剂量水合氯醛镇静对儿童视觉区BOLD-fMRI反应影响的自身对照研究

    作者:刘娜;范国光;于兵;郭启勇

    目的 通过自身对照的方法探讨低剂量(30 mg/kg)水和氯醛镇静对儿童视觉区BOLD信号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12名健康儿童分别在清醒闭眼和121服水合氯醛(30 mg/kg)镇静的状态下行fMRI检查,视觉刺激用2 Hz闪烁光,fMRI数据采用SPM2软件进行后处理(ROD,分别计算清醒状态与镇静状态的brodmann(BA)17,18,19区的激活像素数目、HRF峰值信号变化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镇静状态视觉区的激活像素显著小于清醒状态.在所检查的12名儿童中,有5名清醒儿童HRF信号变化率为负值.除2名没有进行镇静状态下试验的儿童外,镇静组和非镇静组原始视觉区的激活像素数目和HRF信号变化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低剂量(30 mg/kg)的水合氯醛镇静对儿童原始视觉区fMRI的视觉刺激检查结果无显著影响.

  •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磁共振诊断及预后判断

    作者:祁英;王晓明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常造成永久性痉挛运动障碍(脑麻痹),学龄期25%~50%的患儿表现出广泛的认知和学习障碍,是常见的早产儿脑损伤.影像学是白质病变的确诊依据.本文对WMD的MR诊断和预后判断做一综述.

  • 颞骨内面神经影像解剖研究进展

    作者:张媛;鲜军舫;陈光利

    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是是骨内面神经和面神经管检查的理想方法,探索颢骨内面神经的正常影像解刮及变异以及其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对面瘫定位、定性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避免耳科手术时意外损害面神经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综述颢骨内面神经影像解剖方面的研究进展.

  • 光学分子影像学及其应用

    作者:石立兴;张继武

    光学分子影像学是一种快速发展的牛物医学影像技术,它可以利用生物自发光或荧光蛋白或荧光染料,在分子和细胞层面上对在体的特定生物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光学分子影像学同磁共振、核素成像等技术相比,具有无创性、高敏感性、成像价格低、近红外荧光穿透力强等优点.光学对比剂,特别纳米颗粒、纳米壳和量子点发展迅速.近红外(NIR)荧光染料标记的探针在转化到人类临床应用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当前光学分子影像学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生物学、医学和药学中的应用.

  • CTPI与MELD评分对肝移植前肝功能评价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寻航;黄仲奎;龙莉玲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与MELD评分对肝移植前肝功能评价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选择22例CTP分级C级行肝移植的肝硬化患者及20例埘照者,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计算肝移植前HAP、HPP、TLP和HAI,评价肝硬化患者的各项CT灌注参数与MELD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肝移植前肝硬化组HAP、HPP、TLP、HAI(%)分别为(38.85±4.09),(59.77±7.97)、(98.63±8.83)ml/(min·100 m1)和(39.55±4.31)%.慢性终末期肝病患者肝脏的灌注值与临床评价肝功能的MELD评分存在负相关的关系,MELD与HPP(r=-0.814,P=0.000)、MELD与TLP(r=-0.775,P=0.000).结论 CT灌注参数可反应肝移植前肝脏的血流灌注情况,其与MELD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

  • 脂肪肝的磁共振检测与对照分析

    作者:钟唬;陈洁;程杰军;王文晶;李磊;姚秋英;李岚;路青

    目的 评价磁共振成像和氢质子波谱分析对脂肪肝定量榆测的影像技术和临床廊用.方法 收集弥漫性脂肪肝病例27例,同期进行体重指数(BMI)测量、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化验以及(CT、MR检查和氢质子波谱分析(1H-MRS).CT平扫计算肝/脾CT密度比值(L/S)MR检查包括T1WI快速梯度回波(TFE)序列同相位(IP)和反相位(OP)双扫描,T2WI采用快速自旋同波(TSE)序列和谱线衰减翻转恢复序列(SPAIR)脂肪抑制技术.应用图像分析软件MRIcro测定T1WI,T2WI各图像上的MR信号值.分别汁算肝脏脂肪含量.1H-MRS应用单体素PRESS序列,采用jMRUI软件包测定水峰和脂质峰峰值,计算肝细胞内脂肪含量.结果 MR T1WI IP/OP序列、T2WI TSE/SPAIR序列和1H-MRS测定的肝脏脂肪含量与CT测定的L/S比值均呈显著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85(P<0.0001)、-0.71(P<0.0001)和-0.47(P=0.014).血清ALT与CT、MR检查和1H-MRS测定的肝脏脂肪含量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MRI和氧质子波谱分析是脂肪肝定量诊断的有效检测办法;1H-MRS能够更精确地反映脂肪肝的严莺程度.

  • 多层螺旋CT阴性法胆管造影诊断胆管梗阻

    作者:刘新立;刘文亚;王静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阴性法胆管造影(N-CTCP)对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怀疑有胆管梗阻的病例进行N-CTCP成像.使用曲面重建(CPR)和小密度投影(Min-IP)技术对有无胆管梗阻、梗阻部位及梗阻病变的性质进行评价.并将其结果与手术和(或)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60例均一次屏气完成扫描,N-CTCP成像显示胆管满意,CPR加Min-IP对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与定性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9.86%、88.64%,特异度分别为94.59%、81.2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18%、92.8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72.22%.阳性似然比分别为16.61、4.73.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11和0.14.结论 N-CTCP对胆管梗阻性疾病定位准确,对良性及恶性胆管梗阻判断有较高准确性.

  • 2D-MRCP、3D-MRCP及2D-FIESTA序列诊断胆总管结石

    作者:陈涛;任转琴;朱海林;苟晓光;李静

    目的 探讨2D-MRCP、3D-MRCP和2D-FIESTA在胆总管结石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50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胆总管结石的213-MRCP、3D-MRCP和2D-FIESTA序列的MR表现.结果 50例中2D-MRCP发现胆总管结石44例(88.00%),检出结石54枚(54/68,79.41%);213-MRCP结合3D-MRCP发现46例(92.00%),检出结石61枚(61/68,89.71%);2D-MRCP、3D-MRCP结合2D-FIESTA序列发现49例(98.00%),检出结石67枚(67/68,98.53%).结论 2D-MRCP、3D-MRCP结合2D-FIESTA序列对胆总管结石诊断有重要作用.

  •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评价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心肌血流灌注

    作者:李燕;吕清;王新房;王静;丁尚伟;陈明;张静

    目的 探讨静息状态下经静脉实时心肌超声造影(RT-MCE)评价冠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CA)造影结果,按CA狭窄程度将其所供应的心肌节段分为A组、B组及C组,其中C组再按有无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成有侧支循环形成的C1组及无侧支循环形成的C2组.对25例冠心病患者及16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行RT-MCE,从MCE再灌注充盈曲线获得平台期峰值强度(A值)和曲线上升斜率(β值)分析心肌灌注.结果 定性分析:病例组中有271个心肌节段MCE表现为灌注良好,81个心肌节段MCE表现为低灌注.定量分析:①A组及C1组的A值、p值及A×β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及C2组的p值、A×β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β值分别为0.67±0.57 vs 0.97±0.65,0.65±0.80 vs 0.97±0.65;A×β值分别为4.51±3.89 vs6.86±5.61,3.18±3.10 vs 6.86±5.61,P<0.05).③当无侧支循环开放时,β及A×β值均随着CA狭窄程度加重呈不同程度递减,侧支循环开放,可能会高估CA狭窄时的心肌血流灌注.结论 在静息状态下,RT-MCE可较好地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的心肌血流灌注异常.

  • MRI在体观察单叶与双叶式人工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血流动力学

    作者:王永梅;张兆琪;曾文;吕飚;范占明

    目的 应用MRI评价两种在体人工心脏瓣膜Medtronie-Hall(M-H)单叶和Sorin双叶机械人工心脏瓣膜功能.方法 对7例置换双叶机械瓣、6例单叶机械瓣的13例人工主动脉瓣膜置换患者进行MR血流速度测量,于升主动脉内距主动脉瓣环为人工瓣环直径的0.5、1.0及2.0(0.5 D、1.0 D、2.0 D)处进行血流速度测量,应用血流分析软件得到平均前向流量、平均反向流量、平均净前向流量、单位体表面积平均净前向流量、平均速度、峰值速度、平均净前向流量面积,采用MATLAB 6.5软件进行2 D及3 D血流图形重建.结果 M-H单叶瓣组和Sorin双叶瓣组的血流参数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但MR血流速度剖面图两组显示不同:M-H瓣组3个层面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呈现右手螺旋血流模式,而Sorin瓣组仅2.0 D层面有右手螺旋的趋势.结论 M-H单叶瓣和Sorin双叶瓣都能保证生理需要的血流量,但M-H单叶瓣的血流模式可能更接近生理血流.

  • 应用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

    作者:孙璐璠;贾大林;马春燕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测得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不同冠状动脉病变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54例胸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榆查,排除冠心病的14例作为对照组,冠心病的40例分为一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三支轻度组和三支重度组.测量二尖瓣环间隔部和侧壁部舒张早期峰速度Esep和Elat,计算两者的均值Ea以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与三者的比值E/Esep、E/Elat和E/Ea.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Esep、Elat、Ea、E/Esep、E/Elat和E/Ea均有差异,且病变越重,差异越明显.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E/Ea>8.35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和100%.结论 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是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良好指标.E/Ea评价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可帮助诊断冠心病和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 组织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

    作者:姜艳娜;林萍;赵洋;王虹艳

    目的 探讨组织追踪显像技术(TTI)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间及左心室内非同步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照组35例及CHF患者30例,应用TTI获得左心室壁运动位移曲线.测量QRS波起始至左心室壁12节段收缩期位移达峰时间(Ts)及各点向心尖方向的大位移(Ds),计算左心室12个心肌节段Ts的大差值(Max-△Ts)及同一壁内2节段Ts的差值(Ts-diff);同时计算12个节段Ds的均值(mDs);并测量左右心室侧壁基底段Ts的差值作为左右心室间的延迟(L-RV-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Tei指数反映左心室整体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HF组Max-△Ts、Ts-diff及L-RV-D明显延长(均P<0.01),rods显著降低(P<0.01).Max-△Ts与LVEF、mDs呈负相关(r=-0.68,P<0.01;r=-0.59,P<0.01),与Tel指数呈正相关(r=0.64,P<0.01),与QRS不相关,而mDs与LVEF呈正相关(r=0.61,P<0.01).结论 CHF患者心室间及左心室内存在明显的非同步运动,并且与左心功能关系密切.

  • 64层螺旋CT诊断小儿法洛四联症

    作者:阮为勇;杨明;滕皋军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心血管成像技术对小儿法洛阳联症(TOF)的诊断价值,并与超声心动图(ECG)对比.方法 对26例临床诊断TOF患儿进行64层螺旋CT增强心脏检查,并用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成像(VR)进行图像重建.所有病例均作ECG对照,以24例手术为金标准比较64层螺旋CT和ECG埘心血管畸形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手术证实的心血管畸形152处,64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93.42%.明显高于ECG的诊断准确率69.74%(X2=14.18,P<0.01).对手术证实的18例小儿TOF,64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达到100%.64层螺旋CT对TOF伴发畸形的诊断准确率为86.67%.ECG为33.33%(X2=1 7.78,P<0.01).结论 64层螺旋CT对心血管畸形的诊断准确率优于ECG,能准确诊断小儿TOF,同时能评价肺动脉和冠状动脉,对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 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与非门控扫描显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冠状动脉

    作者:杨明;滕皋军;莫绪明;刘斌;吴旻;靳激扬;张新荣;唐文伟;高修成

    目的 研究64层CT心电门控与非门控扫描技术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冠状动脉(CA)的显示价值.方法 对31例复杂CHD患儿进行64层CT检查,其中20例患儿同时进行心电门控及非心电门控扫描,按5级评分法分别观察两种扫描模式下冠状动脉各节段的成像质量.结果 与非心电门控扫描相比,所有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均优于非门控模式.除旋支近段、右冠状动脉近段、远段成像质量无明显差异外,余各节段成像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扫描模式对CA近段的观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远段的观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门控扫描能较好地观察CA的开口及近段的走行,能满足绝大部分临床术前诊断需要,可作为复杂CHD推荐扫描模式.该扫描模式下可疑CA异常开口、走行时需加扫心电门控模式,从而进一步显示CA的细节.对于临床高度关注CA位置的病例应常规进行心电门控扫描.

  • 血管内超声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

    作者:张宇辉;陈明;刘怡;张波;苗爱雨;罗淮;Robert J.Siegle

    目的 报告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重构及斑块稳定性诊疗的体会.方法 使用血管内超声观察236例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78例,稳定型心绞痛(SA)6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97例.结果 SA组以稳定的纤维斑块为主,UA和AMI组以不稳定的软斑为主;UA和AMI组的偏心指数明显高于SA组(P<0.05).UA组和AMI组以正性重构为主.结论 IVUS能更准确观察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的特点,观察冠状动脉管腔的形态及狭窄的严重程度,对冠心病诊断具有独特的临床价值.

  • 超声诊断小儿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11例

    作者:郁怡;倪金洪;高玲玲;吴力军;孙锟;陈树宝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小儿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价值.方法 收集11例ALCAPA患儿资料.回顾性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表现,并与心血管造影和手术结果相对比.结果 10例ALCAPA超声心动图表现:二维显示左冠状动脉在主动脉根部缺如、右冠状动脉扩张、左心室乳头肌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显示左冠状动脉与肺动脉连接的异常血流信号,8例患儿有丰富的侧支血管形成.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无创、实时显像、动态观察等优点,可早期诊断ALCAPA.

  • 3D自由呼吸与屏气扫描磁共振心肌延迟成像技术对比

    作者:杜育杉;常时新;郝楠馨;王葳;宗根林;王轶彬

    目的 比较对心肌梗死患者采用3D自由呼吸(3DFB)采集与单次屏气(BH)采集反转恢复梯度回波序列心肌延迟成像的图像质.方法 对20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行呼吸导航回波触发、3DFH反转恢复梯度回波扫描和3DBH反转恢复梯度回波扫描,以"优=4、良=3、一般=2、差=1"四个级别评判心肌图像质量,汁箅两组左室心肌面积均值、梗死心肌面积均值、延迟强化心肌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测量心肌梗死透肇程度.采用SPSS 12.0软件对两组结果进行t检验分析.用相关同归法评价两种采集方法在汁算左室活性心肌百分比方面的一致性.结果 FH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BH组.两组图像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差异有统汁学意义,左室心肌面积均值、梗死心肌面积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透壁厚度分别为(5.13±2.74)mm和(6.81-4-3.15)mm(P<0.05).结论 呼吸导航回波触发反转恢复梯度回波扫描可有效应用于3D磁共振心肌延迟成像,与单次屏气采集3D反转恢复梯度同波序列相比,可显著提高图像质量和分辨率,对坏死心肌能作出更为精确的量化评价.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腿后肌间静脉血栓

    作者:刘月洁;杨力;宋奕宁;张万蕾;李建国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腿后肌间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行膝关节或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2例共94肢,于术前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有无血栓并检测股静脉反流情况;术后14天行超声检查及顺行性下肢X线静脉造影.结果 术后65肢分别经静脉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静脉造影发现3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18肢小腿后肌间静脉内血栓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腿后肌间静脉血栓的检出明显优于X线静脉造影.术前有反流的静脉中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57.14%(16128);无反流的静脉中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17.78%(8/45),术前伴有股静脉反流的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正常静脉(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小腿后肌间静脉血栓优于X线静脉造影,便于对血栓进行动态监测.可为临床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 模拟心率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夏迎洪;刘红艳;王艳;任永芳;张林川

    目的 探讨使用模拟心率对心电压过低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价值.方法 对29例心电压过低患者,经呼吸训练,获取屏气后心率平稳期的时间和心率值,设置模拟心率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 29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共计290段冠状动脉,其中129段冠状动脉显示为优,107段冠状动脉显示为良,优良率达到81.38%;屏气后扫描和屏气≥8 S后扫描2组图像质量的优等率分别为27.78%、52.00%,X2检验P<0.05,两组图像优等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模拟心率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作者:李蒙;吴宁;林冬梅;罗德红;戴景蕊;周纯武

    目的 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8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MT共18例,病变位于肺部6例,肝脏1例,脾脏2例.胆总管1例,腹膜后1例,盆腔1例,上颌窦2例,浅表软组织4例.4例患者行CT平扫,14例平扫后行单期或多期增强扫描.结果 肺内病变2例为中央型.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实性肿物;4例为周围型,其中3例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肿物,1例表现为边界光整的小结节.肺外病变CT表现为不同部位的实性肿物或结节.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到明显强化.病理示瘤组织由梭形纤维细胞及炎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染色肌源性蛋白阳性表达.结论 IM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多层螺旋CT检查能为其提供准确的解剖部位等信息,在定性诊断方面尤其对肺内病变有一定价值,后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 测定软骨T2弛豫时间诊断骨关节炎

    作者:瞿楠;姚伟武;陆志华;杨世埙

    目的 探讨T2值定量测定在膝关节骨关节炎(OA)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 Acheiva 3.0超导型磁共振仪,8回波SE序列行垂直干髌软骨后缘横断面扫描.运用T2图(T2 mapping)成像测量159例髌软骨中层平均T2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正常组(n=76)、OA组(n=83).按照Kellgren-Lawrence评分OA组又分为轻度OA组(n=41)、中度OA组(n=29)及重度OA组(n=13).结果 正常组、轻度OA组、中度OA组及重度OA组平均T2值分别为(39.31±3.90)ms、(48.58±8.53)ms、(54.92-4-8.84)ms、(59.03±6.30)ms;协变量年龄对T2值有明显的影响(F=5.745,P=0.018<0.05);4组髌软骨T2值有明显差异(F=26.579,P=0.00<0.05).结论 软骨T2值定量测定可以敏感反映出关节软骨彤态轮廓无明显改变之前的软骨内生化成分的改变.

  • MR-PROSET序列观察腰骶神经根(节)解剖

    作者:冉鹏程;柴晓明;李松柏;李琳;刘波;刘玉品

    目的 评价磁共振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MR-PROSET)在显示腰骶神经(节)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3DPROSET序列扫描健康受试者30例.所得原始图像行3D M1P后处理,结合原始图像及MIP图像观察腰骶神经根(节)的形态和走行,并测量相关解剖数据.结果 PROSET序列图像能清晰显示L1~S1水平的神经根鞘、神经节以及L1~S1水平的节外段神经;L1-2水平的节外段显示稍差.L1~L5水平的神经根鞘长度逐渐增加,而S1水平的神经根鞘长度较L5水平稍短.L1~S1水平的神经根鞘直径、神经节长径、宽径以及面积均自上而下逐渐增加;神经根鞘倾斜角则自上二而下逐渐减小.结论 MR-PROSET序列能清晰显示腰骶神经根(节)的解剖形态.

  • 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MSCT诊断

    作者:陈宏伟;邹新农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MSCT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9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CT表现.结果 本组149例中.甲状腺瘤5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3例,甲状腺痛31例:单发结节89例,其中甲状腺瘤53例,结节件甲状腺肿8例,甲状腺癌28例;多发结节60例,其中甲状腺瘤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5例,甲状腺癌3例.术前CT诊断符合率:甲状腺瘤为84.31%.结节性甲状腺肿为75.64%.甲状腺癌为75.00%;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79.10%.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75.00%.甲状腺瘤典型CT表现为单发密度均匀、边界光整的低密度结节,显著均质强化,周边光整环状强化:结节性甲状腺肿典型CT表现为多发密度不均的低密度结节,可有宽大的岛状擘结节,外形多不规则,实性结节中度强化,边缘可见厚薄不均强化环,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晰;甲状腺癌典型CT表现为单发的低密度结节,密度不均匀,肿瘤壁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清,形态多不规则.内部细沙砾状钙化,增强环不完整呈"强化残圈征",突破甲状腺包膜呈"节段缺损征"和转移.结论 掌握各种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CT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以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椎动脉多普勒频谱特征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的关系

    作者:孙丽萍;刘润秋;唐杰;郭小霞;王真;温朝阳

    目的 分析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椎动脉血流频谱特征及血流速度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50例确诊的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按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组,分析患者椎动脉血流频谱特征及收缩期血流速度,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①椎动脉Ⅰ度窃血多普勒频谱主要表现为收缩中晚期流速下降;椎动脉Ⅱ度窃血主要表现为收缩期血流反向;椎动脉Ⅲ度窃血主要表现为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均反向.②与轻中度狭窄组比较,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组及闭塞组患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减低,且以闭塞组更为明显;与轻中度狭窄组比较,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组及闭塞组健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增加.结论 患侧椎动脉多普勒血流频谱特征及收缩期峰值流速可以间接反应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

  •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彩色超声声像图分析

    作者:刘秉彦;杨炳昂;符少清;李龙浩;廖卫

    目的 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针吸细胞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60例HT患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①HT的声像图特征可分为4种类型,即局限型(9例)、结节型(6例),弥漫型(21例)和弥漫型并结节(24例);②不间声像类型甲功减低的发生率不同;③弥漫型并结节中的HT结节可由弥漫型发展而来,药物干预后结节可逐渐消失而再次转回为弥漫型HT;④弥漫型及弥漫型并结节的HT共45例,其腺体血供均出现不同程度增多,但仅14例呈"火海征".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声像图复杂的HT做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 超声、CT/MR在舌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周辉红;张蔚蓓;詹维伟;徐秋华;燕山

    目的 比较超声检查和CT、MR在舌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6例原发性舌癌、12例复发性舌癌术前同时行超声和CT/MR检查.对比观察肿块以及颈部淋巴结的情况.结果 超声与CT/MR比较可知口腔内超声对于小病灶的检出率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检出率大于CT和MR,而CT和MR对于侵犯周围组织及骨骼的评估要优于超声.结论 超声可作为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而对于侵袭范围较广且疑有骨质破坏的病例,可在超声的基础上再加行CT或者MR检查.

  • 基于超声的药物传送系统

    作者:余涛;张海南;郑海荣

    目的 利用超声的声穿透性研究一种实时的反馈控制药物传送系统.方法 这个系统使用超声激发携带药物的载体.使之在血管中向病灶处运动.达到比较精确的定位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观察在病灶处采集到的图像来控制药物传送的景和速度,以便达到药物对病灶处理的好效果.结论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并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和组织的影响.

  • 基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共同房室瓣环重建和运动定量分析

    作者:徐晨;杨新;杨凯华;孙锟

    目的 采用计算机辅助方法,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获取共同房室瓣环的三维定量运动信息,以期辅助房室间隔缺损手术规划和疗效的定量评估.方法 ①采集出共同房室瓣环上的边界特征点;②对边界特征点按剜合环状排序;③使用三维非均匀有理B样条算法拟合点环重构瓣环;④对共同房室瓣环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得到了共同房室瓣环较准确的三维形态变化图.计算出一个心动周期内共同房室瓣环时间序列上的近似面积和高低点问的距离.在心脏舒张末期,术后二尖瓣环与术前共同房室瓣环的投影面积比值与左侧房室瓣的反流情况相关性良好.结论 本方法对了解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病理特征和施行房室瓣环成形术的效果评价有辅助作用.

  • 三维CT引导下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作者:公维义;黄其健;陈华;王保国;金海龙

    目的 评价三维CT引导下经皮卵圆孔穿刺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中、重度三叉神经痛患者,在Hartel前入路穿刺过程中,穿刺针抵达卵圆孔、触及骨质或穿刺深度达6~7 cm时停止穿刺,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在重建影像的指导下穿刺.结果 所有穿刺均成功,疼痛缓解程度和有效率随时间增加,近期治疗有效率为95.0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三维(CT引导下行经皮卵圆孔穿刺.结合电刺激,可有效提高穿刺和定位效果.

  • 周围神经干的超声定位

    作者:吴赤球;余丹;高坚;陈卫明;李景琦;居秀君;裘思英

    目的 观察周围神经干超声声像图结构特征,并验证超声引导穿刺定位神经干的准确性.方法 对20例志愿者行肌皮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超声检查.对其中6位志愿者行肌皮神经穿刺定位,5位志愿者行胫神经穿刺定位,9例志愿者行坐骨神经穿刺定位.结果 20例志愿者均有效显示相应神经干,肌皮神经、胫神经及坐骨神经显示率为100%.横断面上周围神经干内部呈低回声,周边见膜状高回声的筛孔状结构,纵切面上表现为中等回声,内见线性平行回声的管状结构.6例肌皮神经及5例胫神经超声引导穿刺定位均一次性成功,电刺激验证神经定位准确,引起相应肌肉收缩的电流强度分别为O~0.4 mA及0.2~1.0 mA,9例坐骨神经超声引导穿刺定位一次性成功7例,二次穿刺定位成功2例,电刺激验证神经定位准确,引起相应肌肉收缩的电流强度分别为0.2~1.4 mA.结论 超声能清晰显示周围神经干的走行及结构特征,并能准确定位.

  • 符合线路肿瘤显像宽峰采集与常规程序对病灶检出能力比较的模型研究

    作者:李河北;王茜;王玉;秦淑玲;张彩群;赵亚妹

    目的 比较符合线路肿瘤显像宽峰采集程序和常规程序对病灶的检出能力.方法 用符合线路SPECT宽峰采集和常规程序分别对一系列对比度的模型进行扫描,从视觉观察和L/B值测量两方面比较两种程序对病灶的检出能力.结果 视觉观察两种程序对病灶的检出率一致,当对比度2;1和2.5;l时直径0.8 cm病灶均无法分辨.对比度大于等于15:1时均出现溢出,常规程序溢出现象更显著;两种程序的L/B值无显著差别.直径2.8 cm病灶在对比度10:1以下L/B值均接近对比度,其余各个病灶的L/B值均显著低于对比度,病灶直径越小低估程度越明显.结论 符合线路SPECT宽峰采集程序在不影响对病灶检出的同时能够缩短扫描时间.

  • 不同密度口服阳性对比剂对PET/CT图像质量及标准摄取值的影响

    作者:黄克敏;冯彦林;贺小红;余丰文;刘德军;温广华;袁建伟;杨明

    目的 探讨不同密度口服阳性对比剂对PET/CT图像质量和标准摄取值(SUV)的影响.方法 60例PET/CT显像患者,显像前常规口服浓度为2%的泛影葡胺1000 ml,其中14例患者肠道内发现多处高密度残留钡剂.所有患者均同时采用CT及137Cs两种衰减校正方法,分别重建CT衰减校正(CTAC)、137Cs衰减校正(CsAC)图像.选择所有患者胃肠道内泛影葡胺充盈区、无对比剂充盈区、臀部软组织区以及14例患者高密度钡剂充盈区勾划感兴趣区(ROD.比较各感兴趣区CTAC和CsAC的平均SUV差异.以及CTAC、CsAC的图像差异.结果 在所有正常软组织区、无对比剂充盈区以及泛影葡胺充盈区,CTAC和CsAC的平均SUV无显著性差异.在高密度残留钡剂充盈区,CTAC的平均SUV明显高于CsAC(t=3.451,P=0.018).其差异与CT值成正相关(r=0.445,P=0.021).比较所有图像,正常软组织、无对比剂充盈区、泛影葡胺充盈区CTAC和CsAC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在高密度残留钡剂充盈区.CTAC图像上可见FDG高摄取伪影,而CsAC图像为正常摄取.结论 低密度口服泛影葡胺对PET/CT显像图像质量和标准摄取值无明显影响,高密度钡剂可使PET/CT的sUV明显高估,且可出现不同程度的FDG高摄取伪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