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早期阶段青年患者静息态低频振幅研究

    作者:邹文锦;邓文皓;林鄞;张晓菲;崔立谦;曹莉萍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Ⅰ型(BD-Ⅰ)青年患者早期静息态脑BOLD信号的低频振幅(ALFF)改变.方法 对30例病程<2年的BD-Ⅰ型青年患者(BD组)及30名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行3.0T MR静息态扫描,组间ALFF差异采用SPM8进行双样本t检验,并对ALFF值与一般临床资料(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贝克躁狂量表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BD组左枕中回-枕下回-颞中回、左颞上回、左侧小脑前叶ALFF强度明显降低,双侧后扣带回-右楔前叶、右顶下小叶ALFF强度增高,其中左侧小脑前叶ALFF值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379,P=0.039).结论 BD早期阶段患者静息态神经元活动强度存在异常,并与情绪状况存在相关性.

  •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双侧视放射扩散张量成像

    作者:张小辉;李咏梅;李瑛;刘义;张晓玲;罗亚西

    目的 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视力损伤与双侧视放射白质纤维束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视力损伤的RRMS患者(患者组)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25例行DTI检查,分别测量双侧视放射的FA值及MD值,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对患者进行评分.分析患者组与对照组组内及组间两侧视放射的FA值及MD值差异,以及与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对照组及患者组组内双侧视放射FA值(t=0.41,P=0.68;t=0.09,P=0.92)及MD值(t=0.72,P=0.48;t=0.20,P=0.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组左右侧视放射FA值(t=8.29,P<0.01;t=8.42,P<0.01)均较对照组下降,MD值(t=7.17,P<0.01;t=6.58,P<0.01)均高于对照组;②左右侧视放射FA值(r=-0.24,P=0.30;r=-0.13,P=0.58)及MD值(r=0.16,P=0.50;r=0.31,P=0.19)与ED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RMS患者视力受损与双侧视放射的白质纤维束损害具有一定的关系.

  • 中分化松果体实质瘤影像学表现(附31例报告)

    作者:齐草源;邹丽丽;茹小娟;金鹤;王政;马军

    目的 观察中分化松果体实质瘤的CT、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中分化松果体实质瘤患者,观察CT、MRI图像上病灶的形态、边界、大小、信号(密度)、强化方式及幕上脑积水情况等.结果 31例中分化松果体实质瘤肿瘤形态多为不规则分叶状(23/31,74.19%),部分边界不清(18/31,58.06%),直径以20~50 mm居多(27/31,87.10%).CT均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部分可见囊变区(23/31,74.19%)及钙化灶(5/20,25.oo%),少数可有出血(4/31,12.90%).MRI上T1WI以等稍低信号为主(20/29,68.97%),T2WI上以等稍高信号为主(20/29,68.97%),部分信号混杂(9/29,31.03%).病灶多呈不均匀明显强化(20/29,68.97%),部分可见邻近脑膜强化(17/29,58.62%).3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幕上脑积水及第3脑室前下疝.结论 中分化松果体实质瘤具有一些典型的影像学征象,提高影像学认识有助于术前诊断.

  • 大脑中动脉闭塞FLAIR血管高信号征与CTA对比研究

    作者:李婵婵;杨艳梅;尹乐康;姚振威;冯晓源

    目的 探讨FLAIR血管高信号征(FVH)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38例发病3天内的MCAO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FVH和CTA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对FVH行FVH评分(纵向)[FVHS(L)]、FVH评分(横向)[FVHS(T)]两项评定,对CTA重建图像行侧支循环评分(纵向)[CS(L)]、侧支循环评分(横向)[CS(T)]两项评定.比较FVHS(L)与CS (L)、FVHS(T)与CS(T)评分相符程度,并分析FVHS(L)、FVHS(T)、CS(L)、CS(T)之间相关性.结果 38例MCAO患者中,20例(20/38,52.63%)FVHS(L)和CS(L)评价相符,21例(21/38,55.26 %)FVHS(T)和CS(T)评价相符.FVHS(L)与CS(L)呈正相关(r=0.48,P=0.002),FVHS(T)与CS(T)呈正相关(r=0.54,P<0.001).FVHS(L)与FVHS(T)呈正相关(r=0.34,P=0.034),CS(L)与CS(T)呈正相关(r=0.56,P<0.001).结论 对于MCAO患者,FVH是一种方便、经济、有效的软脑膜侧支循环评估方法.

  •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扩散张量成像

    作者:李二凤;杜忠德;刘佳佳;刘卫国

    目的 采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大脑微结构变化.方法 对40例PDSD患者(SD组)和20例PDNSD患者(NSD组)采用帕金森病相关量表评估运动症状(MS)和非运动症状(NMS),分析DTI的FA与SD的关系.结果 SD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PD-NMS)筛查问卷(NMSQ)总分较NSD组高,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总分较NSD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D患者PDSS评分与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NMSQ总分呈负相关(r=-0.64、-0.63、-0.46,P均<0.01);SD组FA值较NSD组降低的脑区有右侧丘脑前辐射、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右侧边缘叶、右侧下丘脑及右侧杏仁核、右扣带回纤维、右内侧丘系;SD组睡眠障碍程度与右侧丘脑前辐射FA值呈负相关(r=-0.38,P=0.04).结论 PDSD患者参与睡眠调节的大脑微结构病变明显,病变与PDSD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利用DTI对病情进行评估,并可能会成为早期诊断睡眠障碍PD患者的影像学标记.

  • T2*血管成像序列与不同回波时间的T2*WI梯度回波序列检测大脑中动脉磁敏感征对比分析

    作者:张俊成;黎子星;卢瑞沾;赵相胜;王秀河;刘小华

    目的 比较T2*血管成像序列(SWAN)及不同回波时间(TE)的T2*WI梯度回波序列(GRE T2* WI)在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栓敏感性的差异.方法 对99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DWI、3D TOF MRA、SWAN及TE分别为45 ms、15 ms的GRE T2* WI序列扫描,以3D TOF MRA为标准,比较SWAN、TE 45 ms GRE T2* WI、TE15 ms GRE T2* WI对大脑中动脉磁敏感征的检出效能,并通过Kappa检验比较其与MRA对血栓检出情况的一致性;对比各序列磁敏感征CNR和容积.结果 SWAN在对血栓的检出方面与MRA一致性好(Kappa=0.76),SWAN、TE45 ms及TE 15 ms的GRE T2*WI检测磁敏感征的敏感度分别为83.33%(35/42)、76.19%(32/42)和57.14%(24/42);3组(每组20例)MCA磁敏感征CNR和容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SWAN序列与TE 45 ms的GRE T2* WI间磁敏感征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WAN序列和TE 45 ms的GRE T2* WI磁敏感征容积均明显大于TE 15 ms的GRE T2*WI(P均<0.05).结论 SWAN较常规GRE T2* WI序列对大脑中动脉敏感征的显示更敏感、更清晰,对脑梗死血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患者大脑皮层ADC值研究

    作者:杨海婷;辛仲宏;雷军强;窦郁;辛文龙;郭顺林

    目的 探讨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患者间与记忆、情感及视觉相关的脑皮层ADC值的差异性.方法 对20例2型糖尿病伴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A组)和20例2型糖尿病伴单纯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B组)及20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志愿者(C组)行1.5T MR常规扫描和DWI扫描,测量3组研究对象双侧额中回、颞上回和楔回脑皮层ADC值,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间双侧额中回、颞上回脑皮层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双侧楔回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3组中左右两侧额中回、颞上回及楔回脑皮层ADC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尿病患者(A、B组)右侧额中回脑皮层ADC的变化趋势与患者病程呈正相关(r=0.37,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与脑损伤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且随着疾病进展,脑损伤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 超声定量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研究进展

    作者:张敏;冉海涛

    肝纤维化程度的判断对于监测肝脏疾病的进展和监控药物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肝纤维化分期金标准的肝活检因为有创操作,临床上不能广泛开展.而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影像学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评价肝纤维化程度.本文对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组织结构声学定量技术,用于无创定量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131I-SPECT/C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沈晨天;薛艳丽;邱忠领;宋红俊;魏伟军;罗全勇

    131I 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整合功能影像学和解剖影像学于一体,可同时反映病灶的131I摄取功能和解剖结构信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相对于全身平面131I扫描(131 I-WBS)而言,131I-SPECT/CT在病灶的定性及定位诊断,肿瘤分期与危险性分层,对131I治疗剂量的估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131I-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在DTC诊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数字化影像新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霍慧萍;霍建彬;李俊来

    乳腺癌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发病率仍逐年上升,是全世界女性中患病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数字化影像设备的发展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就各种影像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多排螺旋CT评价1型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分布

    作者:王铭梁;祝安惠;张晓锦

    目的 应用多排螺旋CT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含量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同顾性分析79例1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并行腹部脂肪含量测定.将1型糖尿病患者按不同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组,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中腹腔内脂肪含量(VA)、腹壁下脂肪含量(SA)、VA/SA的差异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1型糖尿病患者VA、SA、VA/SA与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①各年龄组中女性SA、VA大于男性,VA/SA小于男性,而仅有10~20岁、21~30岁组中男、女性SA、VA/S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VA/SA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P<0.05).②SA与BMI呈正相关(r=0.54,P<0.01);VA与BMI、TG、LDL-C呈正相关(r=0.56、0.41、0.21,P均<0.05);VA/SA与年龄成正相关(r=0.28,P<0.05).结论 应用多排螺旋CT测量腹部脂肪含量简单可行;1型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分布在不同年龄、性别组中存在差异;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含量与临床指标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隙面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作者:袁健祥;陈卫国;张家雄;徐维敏;方挺松;曾效力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间隙面积对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腹部CT增强检查的24例SMAS患者(SMAS组)及42例非SMAS患者(非SMAS组),测量SMA-AO间隙面积、夹角、经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SMA-AO距离及SMA起始部至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水平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SMA-AO间隙面积、夹角、经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SMA-AO距离及SMA起始部至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水平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分析显示SMA-AO间隙面积、夹角、经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SMA-AO距离及SMA起始部至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水平距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7、0.783、0.867及0.751.结论 SMA-AO间隙面积对诊断SMAS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诊断SMAS的参考标准.

  • 原发性气管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作者:王晓野;初建国;孙博;孟金丽;温建安

    患者男,74岁.于1个月前出现咳嗽、咳白痰、伴活动后呼吸困难,自服清开灵等药物治疗,无明显缓解,遂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右肺呼吸音减低,双肺散在哮鸣音.实验室检查:单核粒细胞0.13×109/L.胸部CT检查:气管右侧壁见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影,约5.32 cm×3.18 cm,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气管腔不规则狭窄,平扫CT值约41 HU(图1A),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三期CT值分别为55、80、70 HU;纵隔3P、4R组淋巴结肿大(图1B).

  • 移植肾并发横纹肌样特征的肉瘤样肾细胞癌1例

    作者:鲁丽;王秀河

    患者男,45岁,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接受右肾异体移植术,术后20天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移植肾内实性占位,性质待定.CT:平扫示右移植肾体积增大,皮髓交界不清,实质内见多发低密度灶,边界欠清(图1A);增强扫描轻度不均匀强化,其内见无强化坏死灶(图1B).患者无畏寒、发热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7.72×10 9个/L,血肌酐284 μmol/L.CT诊断为右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继续予以抗感染、抗排斥等对症支持治疗,白细胞持续高值,60天后复查白细胞,达161.53×109个/L,血肌酐800 μmol/L,术后5个月复查CT:移植肾体积较前明显增大,肾实质内见多发不规则等低密度影,部分向外膨出(图1C),CT诊断仍考虑排斥反应可能.

  • 心肌梗死后左心室侧后壁假性室壁瘤1例

    作者:张婷婷;陈昕;李诗文;杨军

    患者男,61岁,2年前因急性心肌梗死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术(2枚),1个月前突发肩背部疼痛伴气短.心电图:①可疑异常Q波;②ST-T异常(侧壁);③T波倒置(下壁).DR:左肺下野见不规则团块影,心影增大,双侧胸膜局限性增厚.胸主动脉CTA:左心室左外侧壁囊带状膨出影,考虑左心室室壁瘤形成(图1).超声心动图:左心室侧后壁中上部心肌回声失落,约30~35 mm,其侧后方形成一巨大假性室壁瘤,大径约90 mm,其内壁附着弥漫弱回声,厚度约27~37 mm,可见血流慢速往返于左心室腔与瘤腔内.提示:左心室侧后方巨大假性室壁瘤形成,其内血栓形成(图2).行室壁瘤切除术、左心室附壁血栓清除、左心室成形术.术中所见与超声描述相符.

  • 高频超声诊断左侧胸锁乳突肌异物肉芽肿1例

    作者:康佳;杨裕佳;唐远姣;邱逦

    患者男,43岁,1个月前自觉一物体落入左侧颈部,因“左侧颈部肿胀不适”就诊.体格检查:左侧颈部上份扪及一直径约1.5 cm肿块,触之疼痛,无明显波动感.超声:左侧胸锁乳突肌肌层内见长约7 mm的强回声伴彗星尾,周边可见弱回声团包绕,约13 mm×6 mm×10 mm,边界清,形态规则(图1A),内可见点线状血流信号(图1B);超声诊断:左侧胸锁乳突肌肌层团块;异物伴肉芽肿形成.行局麻下包块局部切除术,术中显示左侧胸锁乳突肌上段有一约1.5 cm×1.0 cm肿块,质韧(图1C),切开后中心有一长约7 mm的铁片.术后病理提示为异物肉芽肿.

  • 气管非典型血管球瘤1例

    作者:王寿扬;曾庆思;陈淮;黄晓燕

    患者女,53岁,因“胸痛6个月,咳嗽、咯血丝痰5月余”入院.CT:气管下段约T5水平见附壁软组织结节影,大小约1.5 cm×1.4 cm×1.2 cm,密度尚均匀,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矢状位图像示病灶紧贴气管左后壁,气管壁及气管外脂肪间隙模糊不清,相应水平管腔狭窄,窄处横截面约1.5 cm×1.0 cm(图1).CT诊断:气管下段肿物,建议活检.行经右胸气管肿瘤切除术,术中所见:气管下段距隆突1 cm处肿物,边界欠清,大小约1.2 cm×1.5 cm,肺门及纵隔可见肿大淋巴结.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1例

    作者:黄梦月;高雪梅;程敬亮;李玉博;吕晓婷;屈昭慧;王斯嘉

    患者女,51岁,肝功能异常20年,纳差、乏力、黄疸11个月.实验室检查:谷草转氨酶(AST) 1112 U/L、谷氨酰转肽酶(GGT) 75 U/L、碱性磷酸酶(ALP) 405 U/L、总胆红素(TBIL)139.8 μmol/L、直接胆红素114.4 μmol/L、间接胆红素24.4 μmol/L、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阳性.MRI:肝、脾体积增大,肝内可见多发等T1等T2小结节和网格状长T1长T2信号,未见明显弥散受限;肝内外门静脉周围可见条状等T1长T2信号(图1A);腹主动脉旁可见肿大淋巴结(图1B).

  • 右心房淋巴组织肿瘤及心包间皮细胞增生1例

    作者:武晓凤;李玉宏;吴存刚;高静

    患者女,74岁,以“胸闷、气短10余日,加重2天”入院.查体:体温36.4℃,血压122 mmHg/57 mmHg,呼吸16次/分,脉搏78次/分;胸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DR示心影增大.CT示心影增大、心包积液、右心房增大.CAG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右心房近房间隔中部见附加实性等回声,约3.30 cm×1.90 cm,形态较规则,内回声较均匀,似有蒂,与房间隔右心房面相连,有变形性,随心动周期活动,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图1A).右心室侧壁侧方心包腔内见等回声团块,约3.50 cm×2.25 cm,呈椭圆形,表面光滑,基底较宽,随心动周期活动,其内未见异常血流信号(图1B).右心室侧壁心肌运动略减弱.

  • 心脏磁共振诊断右旋心合并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心房颤动1例

    作者:孙英杰;张文博;程敬亮

    患者男,42岁.7年前活动后心悸、胸闷.查体:心尖搏动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心界扩大.ECG示:心房颤动;大部分导联T波双向.前脑利尿钠肽1083.36 pg/ml.心脏MRI:检查中心律不齐,心房颤动;腹腔脏器位置正常.心脏右移,心尖指向右下.心房正位,心室左襻(图1A);主动脉位于左前方、肺动脉位于右后方,两者为平行关系(图1B).心内连接:左心房-解剖右心室-主动脉;右心房-解剖左心室-肺主动脉.左心房(前后径45 mm)、解剖右心室(横径66 mm)增大;解剖右心室运动功能减弱;三尖瓣、主动脉瓣见少量反流低信号.

  • 桥小脑角区髓母细胞瘤1例

    作者:卜春晓;张勇;程敬亮;李颜良

    患者男,9岁.因“左耳听力下降1年,左侧嘴角歪斜伴左眼闭合障碍2个月,行走不稳20天”入院.查体:左耳听力下降,右耳听力粗测正常,左周围性面瘫,面肌抽搐.头部MRI:左侧桥小脑结合臂区、左侧小脑半球及延髓左份交界处占位性病变,约25 mm× 26 mm×22 mm,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其内信号欠均匀,见片状更长T1长T2信号;DWI(b=1000 s/mm2)弥散受限,呈高信号,病变邻近听神经干根部,4脑室受压变形,延髓受压右移,注入Gd-DTPA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图1A~1C),考虑胶质瘤或髓母细胞瘤.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侧小脑后下部及桥臂结合区,灰白色,边界不清,与周边正常组织无明显边界,血供丰富,可见较多血管穿肿瘤其中.

  • 超声早期诊断双胎之一无心畸形1例

    作者:张玉娟;李剑

    孕妇,孕2产1,因外院诊断双胎之一停止发育于孕9周来我院复查.超声:宫腔内可见一个孕囊回声,其内见2个羊膜囊,每个羊膜囊内均可见一个胎芽回声,其中1个有心管搏动,CDFI可见胎心搏动血流信号(图1A);另1个未见心管搏动并伴有轻微水肿,CDFI未见胎心搏动血流信号,但脐带内可见微弱的点状血流信号(图1B).超声诊断:宫内双胎妊娠(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双胎之一无心畸形?建议复查.

  • 自发性输尿管肾盂撕裂形成夹层1例

    作者:王建秋;郭俊男;程克磊;孙戈新;金龙海

    患者女,37岁.主因“间断左侧腰背部疼痛7天”入院.患者无发热、头痛、尿急、尿痛,无排尿困难,无肉眼血尿.CT尿路造影:左侧输尿管扩张,左侧输尿管腹腔段及肾盂内膜增厚、破裂,形成夹层,长约11.4 cm,分泌期对比剂进入肾盂及输尿管,延迟期夹层内可见对比剂进入(图1).CT诊断:左侧输尿管肾盂内膜撕裂、形成夹层.行夹层段输尿管切除及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证实为左侧输尿管肾盂内膜撕裂,并与肌层形成夹层.

  • 睾丸原发性淋巴瘤1例

    作者:高建津;刘洁华;史华宁

    患者男,21岁.主因“发现右侧阴囊肿物20天”入院.查体:右侧睾丸体积增大,压痛.右侧附睾触不清.左侧睾丸、附睾未触及异常.高频超声:右侧阴囊内可见66.5 mm×49.6 mm× 62.3 mm不均匀低回声肿物,边界清楚,形态规整,内部可见形态不规则片状中强回声,边缘可见受挤压变薄的睾丸实质回声(图1A).CDFI:肿物周边及内部均可见条状彩色血流信号(图1B).右侧附睾显示不清.左侧睾丸、附睾未见异常.超声诊断:右侧睾丸实性占位不除外.CT:平扫示右侧阴囊增大,内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缘欠清,睾丸受压变形,增强扫描肿物轻度强化(图1C).实验室检查:β-HCG<0.10 mIU/L(参考值0~3.00 mIU/L);AFP 0.85 ng/ml(参考值0~13.6 ng/ml);CEA 1.69 ng/ml(参考值0~5 ng/ml).

  • 腹膜后恶性蝾螈瘤1例

    作者:李杨;段崇锋;刘霞;隋庆兰

    患者男,45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左上腹痛.CT检查:左侧肾上腺区见不规则形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影,边界较清,呈分叶状,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大小约136 mm×88 mm×145mm,动态增强扫描呈不均匀中度强化,动脉期其内可见多发小血管影,左肾受压向后下移位,胰腺受推压前移,脾脏受压向左上方移位,左肾上极部分肾皮质与病灶边界欠清(图1).诊断:考虑腹膜后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双指数模型评价乳腺肿块样病变

    作者:郭吉敏;刘春霖;曹满瑞;陆玮;朱志军;邹立秋

    目的 应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双指数模型探讨真性弥散系数(D)、与灌注相关的假性弥散系数(D*),灌注分数(f)在诊断乳腺肿块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恶性肿块48例(恶性组)、良性肿块26例(良性组)及正常体检者19名(对照组),均行常规MRI检查及多b值的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3组间D值、f值、D*值及ADC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估各个指标对乳腺良恶性肿块样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对照组、良性组及恶性组间D、f、D*及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良性组D值低于对照组、且高于恶性组(P均<0.01);恶性组f值高于对照组及良性组(P均<0.01),而对照组与良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良性组D*值低于对照组、高于恶性组(P均<0.01);良性组ADC值低于对照组、高于恶性组(P均<0.01).恶性组的D值显著低于ADC值(P<0.01).分析采用各DWI参数鉴别诊断乳腺恶性肿块样变的ROC曲线,D值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次依次为ADC值,f值及D*值,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95、0.90、0.87、0.75.结论 IVIM双指数模型能够真实反映乳腺肿块样病变水分子的弥散情况,尤其是D值对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

    作者:陕泉源;罗佳;梁瑾瑜;郑艳玲;李李;谢晓燕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77例乳腺肿瘤患者,均行常规超声(BUS)及CEUS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对BUS及CEUS各观察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BUS与CEUS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效能.结果 277例患者中,良性病变184例(良性组),恶性病变93例(恶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US诊断恶性肿瘤的危险指标为中等血供、非平行生长、血供丰富及边界模糊,相对危险度分别为5.17、4.84、3.39、3.04;CEUS为离心性增强、向心性增强、肿瘤形状不规则、造影剂分布不均、增强后范围增大,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36、4.58、4.07、3.28、2.36.BUS诊断乳腺肿瘤的准确率为81.59% (226/277),CEUS为88.09%(244/27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2,P<0.001).结论 采用CEUS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较高,其在乳腺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肺诺卡菌病胸部CT特征

    作者:戴望春;曾庆思;周嘉璇;刘琴;黄晓燕;王寿扬;陈源

    目的 探讨肺诺卡菌病的胸部CT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原学培养确诊的8例肺诺卡菌病患者的胸部CT表现、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5例为单纯肺诺卡菌病,3例为播散型肺诺卡菌病.肺部病变以斑片、实变影为多见(n=8),其次为结节影(n=5)、空洞影(n=4)、团块影(n=2).4例合并胸腔积液或积脓,5例肺内病灶区域胸膜增厚,3例合并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合并气胸、1例合并心包积液.结论 肺诺卡菌病的胸部CT表现多样,常合并四肢或躯干皮肤或皮下软组织感染;当肺部病灶发展迅速,出现实变、结节、空洞、肿块等多样病灶时,应考虑肺部诺卡菌感染的可能.

  • 40岁以下青年乳腺癌超声表现与分子亚型的关系

    作者:洪少馥;李颖嘉;王冬晓;罗婉贤;位红芹;谷英士;张霞;马菲

    目的 探讨40岁以下青年乳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与分子亚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144个病灶)40岁以下青年乳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并分析其与分子亚型的关系.结果 ①本组青年乳腺癌多表现为中高级别(107/109,98.17%)的浸润性导管癌(111/144,77.08%);②Luminal A型占58.12%(68/117),Luminal B型11.97%(14/117),HER2过表达型13.68%(16/117),三阴型16.24%(19/117);③以低回声(121/132,91.67%)、肿块形式(132/144,91.67%)出现是本组青年乳腺癌常见的超声征象;三阴型乳腺癌出现微钙化的概率小(7/19,36.84%,P=0.006),多表现为形态规则(14/19,73.68%,P=0.001)、体积较大[大径线>5 cm为26.32%(5/19),P=0.038]、边界清晰(13/19,68.42%,P=0.158)、后方无声衰减(19/19,100%,P=0.358)的肿块;HER2过表达型表现为非肿块的比例高(4/16,25.00%,P=0.040),且75.00%(9/12)的HER2过表达型肿块出现微钙化(P=0.824);与其他两型比较,Luminal型多表现为乏血供、小体积形式(P均<0.05),且出现微钙化比例相对较大(Luminal A:70.31%,Luminal B:63.64%),但与非Luminal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 青年乳腺癌具较高侵袭性,其超声图像特征与分子亚型有一定关系.

  •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在浸润性乳腺癌分级中的应用

    作者:蔡自强;尤克增;柴仕红;闫培华;赵世超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在评估浸润性乳腺癌肿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后病理学确诊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81例,术前均采用具备双边、四通道乳腺线圈的3.0T MR行DWI,分析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分级、组织学与ADC值的关系.结果 81例患者中,共检出101个恶性病灶,DWI检测到恶性病灶99个,检出率为98.02%(99/101).肿瘤Ⅰ、Ⅱ、Ⅲ级的ADC值分别为(1.12±0.19)×10-3mm2/s、(1.02±0.16)×10-3 mm2/s、(0.89±0.15)×10-3 mm2/s,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78,P<0.001).ADC值与肿瘤分级呈负相关(r=-0.450,P<0.01).结论 ADC值与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分级具有相关性,可用于评估其恶性程度.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ADC值与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

    作者:李新华;孟志华;杜日昌;程英;胡景皓;孙俊旗

    目的 探讨浸润性导管癌(IDC)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ADC值与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共45个病灶)经病理学证实为IDC的动态增强MRI及DWI表现,测量肿块的早期强化率、ADC值,描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对不同病理学分级IDC的早期强化率、TIC曲线分型及ADC值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其与病理组织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43例IDC中,Ⅰ级8例,Ⅱ级24例,Ⅲ级11例.不同级别IDC两两比较,早期强化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IC曲线分型、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DC的TIC曲线分型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0.40,P<0.01),与ADC值呈负相关(r=-0.79,P<0.01).正常乳腺组织与不同病理组织分级IDC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乳腺动态增强MRI的TIC曲线结合ADC值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IDC的组织学分级.

  • 能谱CT检测中央型肺癌周围肺组织灌注缺损

    作者:马超豪;李琦;罗天友;王卓楠;史丹丹

    目的 探讨能谱CT检测中央型肺癌周围肺组织灌注缺损的能力,并分析灌注缺损与中央肺动脉受侵的关系.方法 对30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行宝石能谱成像(GSI)模式增强扫描,经图像后处理获得70 keV的单能CTA图像及碘基物质图像.于单能CTA图像上分析中央肺动脉受侵情况、以5分法进行评分;于碘基物质图像上测量并比较癌周肺组织与对侧相应区域正常肺组织的碘含量,计算癌周肺组织碘含量下降率并分析其与中央肺动脉受侵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30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中,共检出受侵中央肺动脉66支,受侵评分为(2.21±0.58)分.癌周肺组织碘含量[(0.73±0.38) mg/ml]明显低于对侧相应区域正常肺组织碘含量[(1.45±0.57)m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P<0.001);癌周肺组织碘含量下降率范围为14.5%~87.2%,中位数为52.9%,与中央肺动脉受侵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94,P<0.001).结论 能谱CT不仅能够检测出中央型肺癌周围肺组织灌注缺损,还能量化评价中央型肺癌中央肺动脉不同程度受侵所致癌周肺组织灌注缺损情况.

  • 斑点追踪技术及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房功能

    作者:王赟;杨军;白洋;李潭;马玥;彭源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E)和三维超声心动图(3DE)分析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房各时相功能的变化,并探讨两者右心房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为肺动脉高压且经胸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40 mmHg者60例,按PASP分为:Ⅰ组(PASP为40~59 mmHg,20例),Ⅱ组(PASP为60~79 mmHg,20例)和Ⅲ组(≥80 mmHg,20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行常规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脱机分析获得右心房相关应变和三维容积参数.结果 右心房平均纵向应变值:随PASP的升高,负向峰值(LSneg)较对照组呈先增高后减低的趋势,正向峰值(LSpos)和总体纵向应变值(LStot))呈减低趋势.3DE参数:总排空分数指数(EFI)、被动排空分数指数(EFIpas)随PASP的升高呈减低趋势,主动排空分数指数(EFIact)随PASP的升高较对照组呈先增高后减低的趋势(P均 <0.05).右心房排空容积指数(SVI)、主动排空容积指数(SVIact)、被动排空容积指数(SVIpas)随PASP的升高变化趋势不明显.相关性参数:LSneg与小容积指数、LSpos与收缩前容积指数、LStot与EFI分别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 STE和3DE两种方法均能较客观地反应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房功能的变化,二者相关性良好,相互补充,对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更加敏感、准确.

  •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婴幼儿浅表血管瘤分期

    作者:梁红雨;彭格红;史策;曹永政;陶文鸿;吴作辉

    目的 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鉴别婴幼儿浅表血管瘤增生期与退化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Mulliken分类法与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将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血管瘤的39例患儿分为增生期血管瘤及退化期血管瘤,比较不同分期血管瘤的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管血流指数(VFI).结果 血管瘤增生期24例,VI 0.51±0.11,FI38.06±6.64,VFI 19.54±5.52;退化期15例,VI 0.32±0.15,FI 30.81士10.29,VFI 11.07±6.47.增生期VI、FI、VFI均高于退化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能实时、清晰、动态显示肿块的血流情况,并对血管瘤分期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髂股静脉影像学表现

    作者:薛清泉;司春强;夏友传;冯桂林;梁双超;许贝;胡骥琼

    目的 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抗凝治疗6~12个月后髂股静脉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取8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对亚急性期血栓患者进行传统开放取栓手术,急性期血栓患者行经皮腘静脉置管溶栓术,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6~12个月并定期随访.行经皮股静脉途径造影、观察髂股静脉影像学表现.结果 造影显示5例患者股静脉完全闭塞;72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髂股静脉狭窄,狭窄程度30%~90%,其中69例盆腔大量侧支开放;6例患者髂股静脉完全通畅;4例患者髂总静脉闭塞.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抗凝治疗后仍存在髂股静脉不同程度的狭窄,影像学表现可为治疗血栓后综合征提供帮助.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临床转归

    作者:赵映;何怡华;刘文旭;孙琳;韩建成;温兆赢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肌夹层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肌夹层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临床转归.结果 5例心肌夹层病例中,2例为前间隔心肌梗死,心肌夹层部位为左心室心尖部至室间隔中下段,并破入右心室,2例患者均接受积极外科手术修复后出院;2例为下壁、后壁心肌梗死,并发左心室下壁心肌夹层,在随访过程中,夹层逐渐缩小,有自愈倾向,故未行针对性治疗;1例为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合并后间隔心肌穿孔及右心室下壁心肌夹层,并伴有三尖瓣腱索断裂,因病情严重,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未及时接受外科治疗而死亡.结论 心肌夹层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罕见并发症,夹层发生部位与心肌梗死位置相关,部分患者有自愈倾向;若合并室间隔穿孔,病情严重,需积极行外科手术治疗.超声心动图为其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实时三维超声鉴别诊断阴道后壁膨出病变

    作者:徐净;张奥华;郑志娟;黄泽萍;毛永江;张新玲

    目的 探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鉴别诊断阴道后壁膨出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91例临床确诊为阴道后壁膨出的患者应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进行检查,评价图像质量,并分析其声像图特点.结果 91例患者均能配合并完成检查.图像质量评分均为3分.超声诊断直肠膨出38例,会阴体过度运动48例,肠疝5例.直肠膨出及会阴体过度运动均表现为直肠壶腹部不同程度下移至参考线以下,但只有前者膨出物突向阴道内;肠疝表现为疝出物位于直肠壶腹部与阴道间.结论 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可用于阴道后壁膨出病变的鉴别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产前超声五趾-跖-跟骨足底平面筛查足畸形的价值

    作者:吕国荣;刘云萍;吴家祥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五趾-跖-跟骨足底平面在筛查胎儿足畸形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性选取10 015胎14~40孕周高危胎儿作为研究对象,产前超声检查采用五趾-跖-跟骨足底平面筛查足畸形,并与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胎儿足长随孕周增加而增大(F=8.2,P<0.01),单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胎儿的患侧足长变短(x2=49.1,P<0.01).五趾-跖-跟骨足底平面超声诊断胎儿足畸形准确率为99.60%(9975/10 015),敏感度为85.29%(116/136),特异度为99.80%(9859/9879),阳性预测值为85.29%(116/136),阴性预测值为99.80%(9859/9879).结论 五趾-跖-跟骨足底平面可用于胎儿足畸形的产前超声筛查,并可提高诊断水平.

  • 静脉导管缺如并脐静脉异常连接产前超声心动图表现

    作者:张烨;谷孝艳;孙琳;刘晓伟;韩建成;何怡华

    目的 观察静脉导管缺如(ADV)并脐静脉肝内、肝外异常连接的产前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胎ADV胎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观察心脏大小、功能变化,并随访临床预后.结果 ADV的检出率为0.12%(14/11205),14胎中,5胎脐静脉与门静脉左支、1胎与门静脉右支相连;8胎脐静脉未与门静脉相连,而与肝外静脉系统相连,5胎直接连接于右心房,1胎直接连接于下腔静脉,1胎连接于肝右静脉,1胎连接于冠状静脉窦引流入右心房.结论 产前超声心动图能够明确诊断静脉导管缺如,且可以观察脐静脉肝内、肝外异常连接途径和管道内径.

  • 二维超声结合时空关联成像诊断胎儿先天性血管环

    作者:苏晓婷;王志斌;陈涛涛;谢彩丽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结合时空关联成像(STIC)诊断胎儿先天性血管环的价值.方法 对于我院接受胎儿超声心动图、可疑或明确先天性血管环的胎儿进行STIC数据采集,对产前超声诊断结果与产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CT及引产后胎儿尸体病理解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二维超声心动图结合STIC共检出胎儿先天性血管环83胎,其中双主动脉弓5胎,右位主动脉弓、左位动脉导管并迷走左锁骨下动脉59胎,左位主动脉弓、左位动脉导管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19胎,漏诊1胎肺动脉吊带.84胎先天性血管环胎儿中,69胎经产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CT证实,2胎经尸体解剖证实,13胎失访.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用于诊断胎儿先天性血管环,STIC技术可更精确、直观地显示先天性血管环的空间位置关系.

  • 双能CT单能谱70 keV图像与常规CT 120 kVp图像的等效性

    作者:周旸;曾勇明;周蜜;高志梅;金瑞;孙静坤;郁仁强;王杰

    目的 探讨双能CT单能谱70 keV图像与常规CT 120 kVp图像的等效性.方法 采用CTU-41型头颈躯干仿真体模,行DECT虚拟单能谱和常规CT成像,联合原始数据迭代重建法SAFIRE(3)和FBP重建算法得到70 keY/FBP、70 keV/SAFIRE(3)、120 kVp/FBP、120 kVp/SAFIRE(3)共4组图像,按部位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各组织和器官CT值和噪声.结果 丘脑、颅骨外空气、胆囊、肝实质、脾脏、前列腺在70 keV与120 kVp图像上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83);70 keV图像上侧脑室、小脑、胸腺、心脏、肺、胃泡和直肠肠管内空气的CT值低于120 kVp图像,下颌骨、胸椎、腰椎、股骨头中央部70 keV图像CT值高于120 kVp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SAFIRE(3)与FBP算法的70 keV单能谱图像、120 kVp图像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83).70 keV图像与120 kVp图像噪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83);SAFIRE(3)算法单能谱70 keV图像、常规CT 120kVp图像与其FBP重建算法相比较,噪声降低约(25.29±9.39)%和(27.93±8.39)%(P均<0.0083).结论 70 keV与120 kVp图像的CT值在部分组织器官不等效;70 keY与120 kVp图像的噪声水平无明显差异;迭代算法对DECT单能谱成像和常规CT成像均能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 踝关节MR三维序列成像

    作者:高小玲;宋少辉;韩瑞;辛琳;彭红芬;张东友

    目的 比较MR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序列(3D-FIESTA)、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FS-SPGR)和三维快速自旋回波脉冲序列(3D-FSE-CUBE)对踝关节的显示情况.方法 对51例(共59侧)足踝疼痛患者行3.0T MR检查,扫描序列为常规SE T1WI,FSE T2WI序列,以及三维容积采集序列、包括3D-FIESTA,3D-FS-SPGR和3D-FSE-CUBE.扫描完成后对所有三维序列进行重建,测量并比较各序列踝关节图像上,软骨、软骨下骨、肌肉及滑膜液的SNR及CNR.结果 ①3D-FIESTA,3D-FS-SPGR和3D-FSE-CUBE序列均可对踝关节进行任意方位重建,踝关节肌腱及韧带显示良好.②SNR:软骨SNR在3D-FS-SPGR序列中高,其次为3D-FIESTA,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9);软骨下骨SNR在3D-FIESTA序列中高,3D-FS-SPGR和3D-FSE-CUBE序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4);滑膜液SNR在3D-FIESTA序列中高,但与3D-FSE-CUBE序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肌肉两两序列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CNR:3D-FIESTA序列中软骨/软骨下骨CNR高,其次为3D-FS-SPGR,软骨/滑液、肌肉/滑液在3D-FIESTA和3D-FSE-CUBE序列中较高,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FS-SPGR及3D-FIESTA具有较高的软骨SNR及与相邻组织间CNR,是评估踝关节复杂解剖结构的理想方法.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诊断曲棍球运动员髌软骨早期损伤

    作者:张慈慈;沈思;张景;刘斯润

    目的 探讨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诊断曲棍球运动员髌软骨早期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对40名非运动员(正常组)和17例专业曲棍球运动员(运动组)的双膝关节行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和DTI扫描,生成DTI伪彩图,于连续两个髌软骨大层面上选择5个ROI(内侧、偏内侧、中间、偏外侧、外侧),测量各RO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弥散系数(MD),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运动组右侧髌软骨各部位的FA值减小,MD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左侧髌软骨上层偏外侧、外侧及下层偏外侧MD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运动组左、右髌软骨各部位的FA和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运动组右侧髌软骨的上层内侧与外侧M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2,P=0.012).结论 FA值和MD值能够体现髌软骨水分子弥散能力的变化,量化髌软骨早期损伤的生化改变.DTI技术可以对曲棍球运动员髌软骨不同程度早期损伤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影像学表现

    作者:汪飞;邱麟;佘国荣;沈思;刘斯润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共31例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并发症而接受髋关节翻修术患者,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31例次中,术后诊断股骨头脱位4例次,X线平片表现为股骨头位于髋臼外;无菌性松动22例次,X线表现为假体周围2~30 mm的透亮带,其中,假体周围慢性肉芽肿性炎CT/MRI表现为骨质破坏并软组织肿块;感染4例次,X线表现为假体周围2~4 mm的轮廓与假体形态不一致的透亮带,MRI表现为感染区软组织肿胀,见环形强化病灶;异位骨化1例次,X线表现为髋臼假体周围软组织大量骨化影.结论 假体周围透亮带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松动重要的X线表现,CT/MRI有助于区分无菌性松动中的假体慢性肉芽肿性炎、以鉴别感染性和无菌性松动.

  • 超声诊断银屑病关节炎

    作者:成雪晴;卢漫;段西凌;郭璇妍;贺凡丁

    目的 探讨超声对银屑病关节炎(PsA)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PsA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及体格检查,包括双侧手足小关节、指甲及下肢主要附着点(股四头肌腱、髌韧带、跟腱及跖筋膜附着端)等,分别观察并计数上述关节、附着点及指甲受累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格检查发现406个(406/1792,22.66%)关节病变,79个(79/320,24.69%)附着点炎,84个(84/320,26.25%)指甲病变;超声检查发现492个(492/1792,27.46%)关节病变,166个(166/320,51.88%)附着点炎,203个(203/320,63.44%)指甲病变;超声检查阳性率均高于体格检查(P均<0.001).结论 超声能早于体格检查发现PsA患者关节、附着点及指甲病变,超声对PsA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超声弹性比值法鉴别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及诊断一致性

    作者:崔荣荣;刘利平;杨婧;刘静静;张扬;赵育芳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比值法鉴别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及不同医师之间的一致性.方法 由2名有经验的医生对72例共89个甲状腺实性结节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测定结节与周围腺体的弹性指数比值,绘制ROC曲线并确定鉴别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佳诊断临界点,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析2名医师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2名医师应用ROC曲线获得佳诊断临界点均为3.40.将弹性指数比值≥3.40诊断为恶性,医师1鉴别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24%(37/41)、85.42%(41/48)、87.64%(78/89)、84.09%(37/44)、91.11%(41/45);医师2分别为90.24%(37/41)、83.33%(40/48)、86.52%(77/89)、82.22%(37/45)、90.91%(40/44).两名医师弹性诊断一致率为96.63%(86/89),ICC值为0.98.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比值法为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定量诊断指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不同医师独立完成弹性成像的定量指数比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 二维超声联合CEUS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

    作者:凌冰;王小燕;蓝春勇;张冰;陈雪雪;黄小莉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联合CEUS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9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99个结节)行常规超声、CEUS检查,观察甲状腺结节的二维超声、CEUS特征.分析比较良、恶性甲状腺病变超声特征的差异.对存在统计学意义的观察指标进行赋值后、比较各分值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99个甲状腺结节中,30个为恶性结节,69个为良性结节.良、恶性病灶二维声像图特征中,回声、纵横比、形态、边界、钙化、回声均匀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特征中,相对始入时间、环状增强、后期低增强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维超声与CEUS参数的总评分≥4分时,可获得较好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67%(26/30)、78.26% (54/69).结论 二维超声联合CEUS是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 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SPECT/CT术前诊断甲状旁腺腺瘤

    作者:赵苏丹;阮翘;谢新立;韩星敏;张晶晶

    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 adenorma,PTA)是甲状旁腺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引起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主要原因,早期常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误诊率较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39例PTA患者,将其99 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ethoxy isobutyl isonitrile injection,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99Tcm-MIB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及超声表现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探讨99Tcm-MIB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PTA诊断及术前定位中的价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