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剧红娟;李涛

    患者女,18岁.左上腹阵发性疼痛1年余.查体:上腹部饱满,右上腹触及大小约8.0 cm×8.0 cm大小的包块,有轻压痛,表面尚光滑,活动度差.超声所见:胰头区可见大小约8.9 cm×8.1 cm的以囊性为主的囊实性包块,边界清晰,囊壁不规则增厚,并可见较大乳头状的结构突入囊腔(图1).

  • 19例甲状腺癌CT误诊分析

    作者:梁欢庆;翟健坤;杨丹红

    甲状腺癌是甲状腺常见的恶性肿瘤,但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不高.本文对我院1年多来的CT误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结节
  • 双侧胫骨对称性毛细血管型骨血管瘤1例

    作者:徐和平;何四平;高雅君;伍光春

    患儿男,11岁.双侧胫骨前下段肿块2年.2年前发现双小腿胫前肿块,逐渐增大,伴疼痛.查体:双侧小腿前方中段可扪及约2 cm×2 cm质硬肿块,轻压痛.X线检查:双侧胫骨前缘骨皮质增厚,中段增厚骨皮质内见类三角形低密度区,右侧一个,大小约6 mm×10 mm×12 mm,左侧两个,大小分别3 mm×5 m×6 mm、5 mm×8 mm×10 mm,边缘轻度硬化,内见点、横条状致密影,局部髓腔稍变窄,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肿胀及静脉石(图1~3).

    关键词: 血管瘤 骨肿瘤 胫骨
  • 子宫神经内分泌癌超声表现1例

    作者:安绍宇;王滟

    患者女,34岁,以右下腹痛20天、发现盆腔包块半天为主诉入院.平素体健,38天前因过期流产行清宫术,术后B超见子宫肌层内3 cm×3 cm团块状弱回声,疑为子宫肌瘤.

  • 乙状结肠下段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作者:王前程;窦红漫;李传富;唐业斌

    患者女,36岁,以腹痛、腹胀伴停止排便2周为主诉入院.入院查体:腹膨隆,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既往曾在7年前接受子宫次全切除术及左侧附件切除术.X线平片示乙状结肠近端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及小肠管腔明显扩张充气,并可见多个气液平面.腹部CT示小肠、升结肠、横结肠及降结肠上段管腔明显积气、扩张,肠腔内可见气液平面,以结肠扩张为著,乙状结肠管腔未见扩张,管壁稍显僵硬,肠壁增厚.右侧附件区可见软组织影,约2.5 cm×3.4 cm,与乙状结肠分界不清.

  • 膀胱非功能性副神经节瘤1例

    作者:王杨;颜健羡;刘艳;夏梦越;陈奋强

    患者女,65岁.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发现膀胱占位1周就诊.查体未见异常.B超:膀胱右侧壁实质性肿块,等回声,大小18 mm×16 mm,肿块基底较宽,膀胱壁连续性可,肿块未侵及基层.CDFI示:内部可及血流信号,探及动脉频谱:RI:0.67.B超印象:膀胱右侧壁实质性肿瘤,提示T1期.KUB+IVP:膀胱右侧壁见可疑结节状充盈缺损.CT:膀胱右侧壁占位性病变,边界光整,直径约1.8 cm(图1),增强后病灶有明显强化,未见远处淋巴结侵犯(图2).诊断:膀胱右侧壁占位性病变.手术病理考虑为(膀胱)副神经节瘤(图3).

  • 胰腺囊腺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剧红娟;李涛

    患者女,24岁.无明显诱因左上腹憋胀10余天入院.查体:左上腹可触及约8.0 cm×7.0 cm的肿物,体位变化时触及更加明显.超声所见:胰体、尾交界部可见大小约6.5 cm×6.4 cm的稍高回声,边界清,内有小片状液性暗区(图1).

  •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1例

    作者:董悦;马毅;穆学涛;钟心

    患者男,43岁.以阵发性心悸5年,活动后气短3年为主诉入院,平素活动能力较同龄人稍差,剧烈活动后口唇青紫.查体: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外0.5 cm处,心前区可触及收缩期细震颤,心率83次/分,律齐,心音响亮,胸骨左缘二、三肋间有Ⅱ级收缩期杂音,不粗糙,不向远处传导,P2亢进.

  • 右侧下颌骨巨大表皮样囊肿影像表现1例

    作者:陈飞;金壮;王毅;张伟国

    患者男,37岁.无明确颌面部外伤史,2年前偶然发现右侧下颌骨稍肿大,无其他症状,当时未处理.此后肿块缓慢增大,偶感疼痛,近1个月来患者自觉肿块疼痛频繁发作,口服抗感染药物后症状无缓解,遂到我院进一步诊治.

  • 超声诊断腹腔淋巴管囊肿1例

    作者:朱将;孙厚坦

    患者女,28岁.腹部疼痛1个月余,无腹胀,无恶心、呕吐,无腹泻、黑便,疼痛呈阵发性间歇发作,发病以来体重无增减.查体:左下腹轻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超声检查:于左肾前方、胰尾左前方、脾脏内下方可探及一大小约21.0 cm×13.0 cm×12.0 cm的无回声区,壁薄,后壁效应增强.提示为:腹腔囊性占位性病变(图1),考虑为:①腹腔淋巴管囊肿;②胰腺假性囊肿.术中所见:左上腹腹膜后可见一大小约20.0 cm×10.0 cm×10.0 cm的不规则形囊肿,囊肿与周围网膜有粘连,位于胰尾前方,结肠后方,脾脏内下方,左肾前下方,壁薄,囊腔内有淡黄色清亮液体约1000 ml.切开囊肿顶部,切除一部分囊肿壁做快速冰冻,提示良性病变,囊液淀粉酶测定提示正常.检查其他脏器未见异常.病理结果:(腹腔)符合淋巴管囊肿.

  •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7.0T MR成像研究

    作者:张秀明;戴峰;姚群立;徐清宇;滕皋军

    目的 大鼠急性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和不同时间段7.0T MR成像特点研究.方法 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假手术组大鼠5只,模型组40只,其中模型组随机平均分成5组.于术后2、4、6、12、24 h行MR扫描,对磁共振影像和病理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以神经症状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判断造模成功的36只大鼠,于术后2 h弥散加权像(DWI)见高信号改变,同时T2弛豫率升高,并随时间延长不断扩大及增高,6 h后T2加权像(T2WI)出现高信号,于12 h内T2WI高信号区面积小于DWI高信号区面积(P<0.05).T1WI表现为相应区域脑组织肿胀,TTC染色证实为梗死区,病理观察见该供血区细胞溶解.头颅血管成像(MRA)示阻断侧大脑中动脉信号消失,拔线后血流信号恢复.模型成功率为90%.结论 线栓法制作大鼠急性脑梗死及再灌注模型稳定可行.7.0T MRI反映脑组织改变具有高度的时间、空间敏感性及特异性,对脑梗死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 MRI观察超顺磁性纳米颗粒标记的Annexin V体外检测细胞凋亡

    作者:李宗芳;刘流;田伟;滕皋军;张宇;葛玉卿;王福科

    目的 利用MRI观察超顺磁性纳米颗粒(SPIO)标记的膜联蛋白 V(Annexin V)体外检测凋亡细胞的能力.方法 对5管不同的细胞进行MRI和普鲁士蓝染色,分别为:A管:未经H2O2诱导凋亡处理的细胞与SPIO孵育;B管:经H2O2诱导凋亡处理的细胞与SPIO孵育;C管:经H2O2诱导凋亡处理的细胞的空白管;D管:经H2O2诱导凋亡处理的细胞与Annexin V-SPIO孵育;E管:未经H2O2诱导凋亡处理的细胞与Annexin V-SPIO孵育.结果 5管间总体比较MR信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9.38,P<0.01),其中A、B、C三管的MR信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和B管、E和A管、D和E管的MR信号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普鲁士蓝染色显示Annexin V-SPIO可与凋亡细胞膜特异性结合.结论 Annexin V-SPIO可与体外凋亡细胞特异性结合,并引起磁共振信号改变.

  • 腺苷负荷实时心肌超声造影检测犬不同程度缺血心肌血流灌注

    作者:李振洲;李泉水;陈胜华;许晓华;郭国强;邹霞

    目的 探讨静息和腺苷负荷状态下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对犬不同程度缺血心肌检出的可行性.方法 对12条健康杂种犬开胸,制作左前降支(LAD)不同程度狭窄动物模型.分别观察LAD狭窄前、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静息及腺苷负荷状态心肌显影情况.计算机分析得出不同状态下LAD供血区与对照区内造影剂微泡充填的时间-强度曲线及拟合曲线反映的A、β及A×β值.结果 LAD中度狭窄时,腺苷负荷前LAD供血区心肌的血流量轻度减少,与对照区心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苷负荷后LAD供血区血流量明显减少,对照区血流量明显增加(P<0.001).LAD重度狭窄时,腺苷负荷前LAD供血区心肌的血流量明显减少(P<0.05);腺苷负荷后LAD供血区心肌的血流量减少更明显,与负荷前LAD供血区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区心肌的血流量明显增加(P<0.001).中、重度狭窄程度下,腺苷负荷后LAD供血区和对照区心肌的血流灌注对比均明显增强, LAD供血区和对照区间A×β值之比比负荷前均明显减小.结论 静息状态下,心肌超声造影可检出重度心肌缺血,而难以检出中度心肌缺血;腺苷负荷心肌超声造影提高了心肌超声造影对缺血心肌的敏感性.

  • 兔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和病理对照

    作者:陈友三;刘士远;谢丽璇;张建;刘锴;薛峰

    目的 构建新西兰大白兔肺隐球菌病模型,观察其CT表现,并分析其与病理结果 的关系.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0只,第1~5天每日静脉注射阿糖胞苷440 mg/m2,6天后隔日注射;第4日起应用万古霉素、头孢他定及庆大霉素静脉注射;第6日经皮气管穿刺接种新生隐球菌菌悬液0.4~0.8 ml.接种后隔日行CT检查,观察并记录兔的死亡时间.第10、11天处死所有实验兔,取病变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及真菌培养.结果 14只实验兔成功建立肺隐球菌病状态,其中13只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实变,1只表现为多发的结节和实变灶;组织病理检查可见间质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14只);肺泡渗出,间质充血 (10只);出血性坏死 (5只);还可见玻璃样变(1只);3只见肉芽肿形成,5只病灶肺间质、细支气管和肺泡腔内可见隐球菌.结论 兔肺隐球菌病CT表现多为位于肺野外周部的多发实变,病理上以炎细胞浸润,肺泡渗出为主,直接观察到隐球菌孢子可以确诊.

  • 适合磁共振成像的羊颈脊髓压迫性损伤模型的建立与病理学观察

    作者:宗会迁;刘怀军;刘记存;耿左军;李英;尚华

    目的 探讨建立一种新的适合MRI研究的羊颈髓压迫损伤模型,并对其进行影像学和神经功能评价.方法 12只20~25 kg山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通过椎间孔把导管球囊插入羊颈髓的硬膜外腔.手术10天后,实验组注入0.2 ml生理盐水,持续压迫40天,对照组不注生理盐水.利用MRI、运动功能评分和病理学检查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MR影像表现为脊髓受压变扁,运动功能评分下降.病理学显示神经元变性,胶质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有髓神经髓鞘部分板层状结构紊乱,部分明显分层.对照组各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经颈椎间孔置入导管球囊制作的羊颈髓压迫性损伤的动物模型适合进行急性和慢性脊髓压迫性损伤的研究,为利用MR深入研究颈髓压迫症的病理生理变化奠定了基础.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价TACE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内皮抑素治疗兔VX2肝移植瘤

    作者:桑莉;王滨;刘峰;宁厚法;葛艳明;孙西河;董鹏

    目的 应用DWI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内皮抑素(ES)对兔VX2肝移植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VX2肝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TACE组和抗血管生成组,分别给予不同治疗.DWI观察治疗前后肿瘤的磁共振信号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变化情况,b值选择350、550和1000 s/mm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PCNA的表达.结果 肿瘤的接种成功率为100%,两周后可监测到肿瘤.b值为350、550和1000 s/mm2时,与对照组相比,TACE组和抗血管生成组术后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350和550 s/mm2时,TACE组和抗血管生成组术后ADC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抗血管生成组和对照组瘤灶PCNA增值指数PI分别为0.69±0.11,0.41±0.07和0.72±0.1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A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显著影响,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 MRI活体监测菲立磁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动脉移植后的肝、脾分布

    作者:段小慧;沈君;符岳;成丽娜;钟小梅;梁碧玲

    目的 探讨菲立磁(Feridex)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颈总动脉移植后MRI上肝、脾内的分布情况.方法 30只全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进入研究,随机平均分为:标记组及未标记组;均经颈总动脉移植MSCs.标记组MSCs以硫酸鱼精蛋白为载体进行Feridex标记,标记后行可行性及安全性检测.移植后对两组进行MR检查,测量肝、脾与肌肉的信号强度比,并取病理标本行普鲁士蓝染色.结果 MSCs的Feridex标记率达100%,标记与未标记MSCs的台盼蓝拒染率、MTT染色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7~2.06,P>0.05;F=0.025~0.322,P>0.05).标记组MSCs大鼠FFE T1WI上肝脾信号减低,移植后第3 d,标记与未标记组肝脏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72,P>0.05).移植后第7 d时,标记与未标记组脾脏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89,P>0.05).普鲁士蓝染色示标记组肝、脾内可见较多蓝染铁颗粒,随时间逐渐减少.结论 菲立磁标记大鼠MSCs安全有效,经颈总动脉移植后标记MSCs较多分布于肝、脾内.

  • 超声微泡介导pEGFP-N1质粒转染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云燕;李有强;骆书美;钟晓波;王六;王志刚

    目的 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在一定能量的超声波辐照下,介导质粒pEGFP-N1转染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的效率及安全性.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HPDLFs,以EGFP基因为报告基因,脂质微泡造影剂为载体,用超声辐照介导质粒pEGFP-N1转染HPDLFs.实验组超声+微泡+质粒组根据转染条件不同分成不同亚组,对照组为质粒组、微泡+质粒组、超声+质粒组和脂质体+质粒组.转染48 h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同时用MTT法检测HPDLFs的活力.结果 超声微泡介导的质粒对HPDLFs的转染效率与脂质体介导的质粒转染效率相似,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超声+微泡+质粒组中HPDLFs的活力明显高于脂质体+质粒组.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超声微泡能安全、有效地介导外源基因的转染与表达.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加权成像诊断脑胶质瘤

    作者:金艳霞;王景林;徐敬林

    目的 评价表观弥散系数(ADC)和相对脑血容量(rCBV)在脑胶质瘤的良、恶性诊断及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对9例低级别(Ⅰ~Ⅱ级)胶质瘤及13例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进行常规MR及弥散、灌注加权成像,分析肿瘤的ADC值、rCBV比值,并分析ADC值与rCBV比值间的相关性.结果 低度恶性胶质瘤与高度恶性级胶质瘤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3±1.40)]×10-4 mm2/s vs [(9.09±1.85)]×10-4 mm2/s];低、高度恶性胶质瘤的大rCBV比值分别为3.60±1.09和7.9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C 值与 rCBV比值间呈负相关(r=-0.53,P<0.01).结论 结合常规MRI,ADC值与rCBV比值在脑胶质瘤良、恶性诊断及术前分级中有重要价值.

  • 视觉反馈增益对力量输出影响的fMRI研究

    作者:牟宗霞;侯文生;郑小林;吴小鹰;沈珊;Annette M Sterr;彭承琳

    目的 运用全脑fMRI技术研究视觉反馈增益在运动功能执行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设计快、慢两种变化速度的力量跟踪任务,在高低不同的两种视觉反馈增益下令15名正常受试者做右手握力运动,同时接受BOLD-fMRI扫描;采用t检验分析获得不同运动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对比观察脑皮层兴奋区的异同.结果 四种模式握力运动均可激活初级躯体感觉运动区(SMC)、双侧前运动区(PMC)、辅助运动区(SMA)、小脑、基底节(BG)和对侧后顶叶(PPC)等.随着反馈增益的提高:S1、PPC、PMC、小脑等激活强度、范围均降低,BG恰好相反;SMA激活强度提高但范围缩小,M1表现不明显.结论 视觉反馈增益对力量输出有显著影响,不同增益所激活的脑区不同.PPC、PMC、小脑、基底节等参与调节过程.

  • 阿尔茨海默病前额叶注意功能区fMRI定量研究

    作者:李传明;王健;王新;桂莉;郑健

    目的 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在汉语Stroop任务操作中的脑功能区皮层活动情况特征.方法 AD患者10 例,正常对照组9 例,按年龄、性别、文化层次进行配对.功能磁共振运用刺激-休息-刺激的模式,刺激采用汉语Stroop 任务.采用AFNI软件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标准化,对两组脑激活图像的激活部位及范围进行比较.结果 AD组汉语Stroop色词任务操作反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正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AD组和对照组在执行Stroop任务时大脑激活部位无明显差异(P>0.05);但AD组在双侧额上回、额中回激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存在选择性注意障碍,这些障碍可能与双侧额上回、额中回脑区功能障碍有关.

  • 基于fMRI功能连接度分析正常人相关脑区在运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作者:艾林;郑作锋;戴建平;张慧

    目的 在运动及静息两种状态下,观察初级运动区(M1)与其他运动相关区域之间功能连接程度,分析特定功能区在运动执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6名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检查.功能成像分为静息功能、右手运动功能、左手运动功能三部分.运动功能采用Block设计,采取手指顺序对指任务.扫描结果 采用统计参数图 (SPM2)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功能连接度采用时间相关算法,选取运动任务时对应的强激活点(均为一侧M1区)作为种子点,分别在静息功能数据和运动功能数据中将该种子区与相应全脑做相关分析,计算不同脑区与种子区之间的相关性,以Z值反映其功能连接程度,并观察同一脑区在运动及静息两种状态下与种子点之间Z值的变化.结果 在静息状态下,与种子点相关联的区域为双侧躯体感觉运动区(SMC)、辅助运动区(SMA)及同侧顶上小叶(SPL);在运动状态下,与种子点相关联的区域为双侧SMC、SMA、同侧SPL及小脑前叶(ALC);在运动状态下双侧SMC及SMA之间功能联系的Z值较静息状态下普遍增大.结论 静息状态下双侧SMC、SMA及同侧SPL之间存在比较稳定的功能联系;运动状态下双侧SMC及SMA之间功能联系增强.运动肢体同侧ALC参与运动任务的执行,但不参与静息状态下运动区之间的功能连接.

  • 大脑皮质发育障碍患者磁共振波谱分析

    作者:冯占辉;吕发金;黄华;晏宁;罗天友;王学峰;晏勇

    目的 应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探讨不同类型皮质发育障碍患者的脑代谢异常改变.方法 收集诊断明确的大脑皮质发育障碍伴有癫痫发作患者20例,对照组25名健康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多体素二维1H-MRS扫描.测量不同类型皮质发育障碍患者病灶区、病灶毗邻区、远离病灶区皮质NAA/Cr值,并与对照组相应区域皮质NAA/Cr值进行比较.结果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患者病灶区、病灶毗邻区较对照组NAA/Cr值显著降低(P<0.01);灰质异位病灶区和病灶毗邻区与对照组NAA/Cr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裂畸形病灶区较对照组NAA/Cr值降低(P<0.05),病灶毗邻区与对照组NAA/Cr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类型皮质发育障碍远离病灶区与对照组NAA/Cr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多体素二维1H-MRS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皮质发育障碍脑代谢特点,从分子代谢水平为大脑DCDs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 胎儿静脉导管多普勒血流检测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赵一理;蔡爱露;辛忠秋;李婷;杨姝;王冰;姜红霞

    随着对胎儿血流动力学研究的深入和超声多普勒技术的成熟,分析胎儿静脉系统的血流变化逐渐成为估测宫内胎儿情况的新手段.其中,胎儿静脉导管(DV)血流的变化更能准确、全面地评价胎儿生长发育状况,预测染色体异常和心脏疾病等的发病风险.本文对DV超声多普勒检测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影响扩散张量图像质量和相关参数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作者:张帆;卢光明;李坤成

    扩散张量成像是MR技术的一项重大进展,不仅能在活体上三维显示脑白质纤维束,而且能够通过测量相关参数进一步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病理过程.但在扩散张量数据采集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图像的质量和参数测量准确性.本文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 乳腺癌影像诊断技术应用进展

    作者:王荣福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诊断方法 较多.本文就乳腺钼靶X射线照相、超声、计算机体层扫描、核磁共振和核医学核素示踪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作一介绍.

  • 超声造影对肝脏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周元媛;张瑞芳;秦石成

    目的 对肝脏瘤样病变的超声造影图像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其他影像学方法 确诊的19例患者21个肝脏瘤样病灶的超声造影图像特征.结果 21个肝脏瘤样病灶中,超声造影确诊了16个,其中局灶性脂肪变性(FFC)7个,炎性假瘤(IPT)5个,局灶性结节增生(FNH)4个;另外4个局灶性结节增生超声造影提示肝脏良性占位病变;将1例炎性假瘤误诊为原发性肝癌(PLC).结论 病灶超声造影后延迟相的回声与周围肝实质相比较来判断其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

  •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CT影像表现

    作者:马霄虹;张红梅;周纯武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腹膜假性黏液瘤的CT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假性黏液瘤患者8例,其中5例复发,全部病例均行腹部CT扫描检查,分析其CT影像表现.结果 8例患者均见大量腹水,肠管受压移位,在肝脾边缘形成扇贝形压迹,且5例复发病例扇贝形压迹明显;5例有肠系膜浸润性改变,5例见脐疝;4例表现为腹、盆腔内分房黏液团块;3例原发病例腹膜增厚明显,5例复发病例无明显腹膜增厚;腹壁种植2例;1例合并胸水.结论 腹膜假性黏液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故CT检查对腹膜假性黏液瘤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 原发性肝细胞癌动态增强MR门脉期环形强化机制

    作者:高海军;徐荣天;刘屹;蒋俊红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于三维动态增强MR门脉期环形强化的机制.方法 采用Propeller肝脏加速容积采集序列(LAVA)对 HCC患者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门脉期病灶周边环形强化的状况及动脉期病灶有无动脉供血.对大体标本的病灶中心层面取中心组织2块及边缘组织4块,行常规HE染色,判定病灶有无包膜及病理分级.结果 本组共38个HCC病灶,32个病灶门脉期表现为边缘环形强化,28个病灶动脉期表现有动脉供血;病理切片观察发现34个病灶可见包膜存在.统计结果 表明:① HCC门脉期环形强化与包膜存在密切相关性(P<0.05);②HCC门脉期环形强化与动脉供血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HCC门脉期环形强化与病变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①三维动态增强MR门脉期的病灶周边环形强化是HCC的特征性表现之一;②三维动态增强MR门脉期肿瘤周边环形强化的形成与病灶周边包膜的存在密切相关,同时还可能与病灶的动脉供血密切相关.

  • B型超声指标组合预测代偿性乙肝肝硬化

    作者:戴琳;李林芳;冯筱榕;陈永鹏

    目的 探讨肝、胆、脾超声检查指标与肝脏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构建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CHBC)B型超声诊断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39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活检患者的B型超声检查资料,以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诊断模型.结果 肝左叶厚径、右叶斜径、胆囊长径、横径及胆囊指数、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存在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肝实质回声、血管走行、胆囊壁状态、脾大程度等半定量指标平均秩次及年龄、胆囊指数等计量指标均数均高于非肝硬化患者;超声半定量指标评分、胆囊指数及年龄影响对肝硬化的诊断,诊断ROC曲线下面积0.846;超声模型指数-2.143诊断灵敏度90.30%,阴性预测值94.60%;指数0诊断特异度95.70%,阳性预测值75.00%.结论 B型超声肝实质回声、血管走行、胆囊壁、脾大等半定量指标联合胆囊指数、患者年龄构成的超声指数可预测CHBC.

  • 不同b值和测量位置的DWI参数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

    作者:于德新;马祥兴;张晓明;侯金文;李传福

    目的 探讨利用不同b值和测量位置得到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以及灌注ADC和eADC值在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对41例肝脏良性病变和62例恶性病变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并计算低(100、200和300 s/mm2)、中(400和600 s/mm2)和高(800、1000和1200 s/mm2)b值时病灶整体、边缘及中心的ADC值和eADC值,然后根据低、高b值时ADC和eADC值的差异计算灌注ADC和eADC值.分析不同b值时各测量参数在良、恶性病变之间以及病灶边缘与中心之间的差异.结果 良、恶性病变之间,低b值ADC值及e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b值时病灶整体及中心ADC及e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值时,病灶整体及边缘、中心的ADC值和eADC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病灶整体及边缘、中心的灌注ADC值和eADC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的测量感兴趣区位置而言,在病灶边缘与中心之间,恶性病变的灌注ADC值及e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良性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b值时测量区域在肝脏病灶边缘得到的DWI测量值更加准确,灌注ADC值和eADC值是鉴别肝脏良、恶性病灶的可靠指标.

  • 乳腺病变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增强形式:与病理对照观察

    作者:刘赫;姜玉新;刘吉斌;朱庆莉;孙强;常晓燕

    目的 探讨乳腺病变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的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 对104例患者行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观察乳腺病变的微血管显像增强形式,并与病理结果 对照.结果 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增强区主要是原位癌、浸润癌生长旺盛区、导管内乳头状瘤、腺病的小叶增生明显区、纤维腺瘤的生长活跃区、富含血管的间质;未增强区或增强不明显区主要是纤维组织、黏液变、导管扩张.结论 乳腺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可以反映病变的病理组织学特征.

  • 乳腺肿瘤超声造影灌注显像特征的初步观察

    作者:赵红佳;董宝玮;许荣;黄松雄;欧阳秋芳;林晴;王况

    目的 探讨乳腺肿瘤超声造影增强方式的特点及其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SonoVue造影剂对76例患者的78个乳腺病灶(恶性47个,良性31个)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的超声造影增强时相和增强方式.结果 乳腺肿瘤超声造影时相可分为早(注入造影剂后1 min)、中(注入造影剂1~4 min)、晚(注入造影剂4~6 min)三期.超声造影早期89.36%乳腺癌表现为不均匀"爪形"增强,而88.37%良性病灶表现为均匀点样增强,两组增强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3,P<0.01).造影晚期89.36%乳腺癌可见少许造影剂滞留,而仅9.68%的良性结节于晚期可见造影剂滞留,两组造影剂廓清方式差异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8.59,P<0.01).早期不均匀"爪形"增强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36%、83.87%、87.18%,晚期造影剂滞留分别为89.36%、90.32%、89.74%.结论 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CT灌注成像的时间-密度曲线及灌注参数在肺内肿块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马树华;廖玲敏;程晓玲;张龚巍;黎才源;王兆新;乐洪波;李玉光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时间密度曲线及灌注参数在肺内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64例肺内良、恶性肿块患者行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应用CT体部灌注软件,分析肺内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TDC)、灌注图像和各灌注参数值(PH、PHa /PHpm、BF、BV、PS、MTT).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标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评价肺内良、恶性肿块各灌注参数与MVD 及VEGF的相关性.结果 周围型肺癌和炎性肿块的TDC相似,二者与良性肿块的TDC明显不同.周围型肺癌与炎性肿块的PH、PHpm/PHa、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高于良性肿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肺癌的PS值大于炎性肿块和良性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表达的周围型肺癌的PH、PHpm/PHa、BF、BV、PS值和MVD明显高于VEGF阴性表达者(P值均<0.05),也高于VEGF阳性表达的良性肿块者(P值均<0.05).VEGF阳性表达的周围型肺癌PH、PHpm/PHa、BF、BV、PS与MVD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时间密度曲线及灌注参数与肿瘤血管生成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够反映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及VEGF表达,提供了一种定量评价肺内肿块血流模式的非创伤性方法 ,有利于肺内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肺部感染的CT表现

    作者:王永安;赵双全;王秀河;刘灶松;罗良平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CT表现及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学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各种血液病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罹患侵袭性真菌肺部感染且生存期超过3个月者中发现胸部异常的多次CT影像资料.结果 首诊胸部CT主要征象:晕征,小叶中心结节,斑片状实变,磨玻璃样阴影,胸膜下楔形实变,空洞,肿块以及支气管气像.CT表现类型:以肺叶或肺段炎性实变或胸膜下楔形实变为主8例,以结节、肿块伴或不伴小空洞21例,弥漫性小叶中心结节为主或并少量结节、肿块3例,双肺磨玻璃样阴影4例.抗真菌治疗过程中多次CT复查:小结节、段或叶实变性炎症在2周~3个月均不同程度吸收,大结节、肿块多数出现空洞,其中12例共27个结节或肿块变为空洞,7例14个空洞出现毛刺,空洞与肺气囊并存3例,5例缩小的楔形实变与胸膜增厚融合,支气管扩张与炎性实变并存2例,1例为多发肺气囊,2例纵隔气肿,2例液气胸,2例5个结节复查时结节中心钙化.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性肺部病变CT表现以散在多发结节、肿块、胸膜下实变常见.治疗后动态CT检查结节或肿块吸收慢且病灶易出现空洞,胸膜下病变出现胸膜粘连、气胸、脓胸,预后不良.

  • 肺恶性肿瘤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与强化峰值的相关性

    作者:魏松宇;储成凤;杨明;刘圣华;李苏宜

    目的 探讨CT灌注参数评价肺恶性肿瘤血管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 对23例肺恶性肿瘤患者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以CT灌注成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感兴趣区的选择采用高灌注区均值和大层面全肿瘤区域两种方式,分别获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渗透性(PS)等灌注参数,绘制时间-密度曲线,并测量肿瘤的CT强化峰值(PH),对各灌注参数值及PH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肺恶性肿瘤的PH与CT灌注成像BV的高灌注区均值、全肿瘤均值及BF的全肿瘤均值均呈显著的正相关;②肺恶性肿瘤的PH与BF的高灌注区均值及PS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肺恶性肿瘤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大部分灌注参数与PH有共同的组织学基础,呈显著的正相关,在评价肺恶性肿瘤的血管功能状态方面有重要价值.

  • MSCT鉴别诊断肺门区炎性块影与中央型肺癌

    作者:王荣品;赵振军;张金娥;刘春玲;梁长虹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门区炎性块影(HPIM)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探讨其与中央型肺癌(CLC)的区别.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或抗感染治疗证实的HPIM 14例患者的MSCT回顾性重建,显示病灶与支气管树、中央血管及支气管动脉的关系,并与同期20例CLC做同等重建对比分析.结果 HPIM组炎性假瘤支气管内见良性占位(4/6),彗星尾征(4/6),支气管黏液嵌塞(3/6),桃尖征(3/6);球形肺炎8例均未见支气管异常改变,短直边征(6/8),边缘模糊(5/8);中央血管及支气管动脉均显示正常或相对正常.CLC组支气管壁内外见肿瘤侵犯(19/20),长直边征(11/20),远肺门侧炎性渗出(12/20);增强薄层重建可区分肿瘤边界(15/20),中央血管见不同程度的受侵改变(19/20),支气管动脉异常(18/20),纵隔淋巴结肿大(15/20).结论 MSCT多征象综合分析并结合支气管及血管重建能较好地鉴别HPIM和CLC.

  • 血管壁回声跟踪技术评价被动吸烟者的颈动脉弹性功能

    作者:梅丽霞;张学兰;白莉;杨洁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评价被动吸烟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主动吸烟组50例,被动吸烟组44例,正常对照组44名,应用ET技术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量化分析,评估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僵硬度(β)、动脉顺应性(AC)、血管收缩期内径(Ds)及舒张期内径(Dd).结果 β和Eρ主动吸烟组、被动吸烟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主动吸烟组与被动吸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主动吸烟组、被动吸烟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吸烟组与被动吸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和Dd: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可早期发现被动吸烟者和主动吸烟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测量结果 精确,是一种便捷、无创的检查方法 .

  • 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换瓣前后心肌收缩功能

    作者:王红梅;张军;朱永胜;张海滨;刘丽文

    目的 应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换瓣前后心肌收缩功能进行测量,并评价其判断二尖瓣换瓣术预后的价值.方法 42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按术后恢复情况分为A、B两组:A组30例为恢复良好组,B组12例为恢复较差组;健康对照组26例.术前及术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二尖瓣瓣口面积、左心房和左心室大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应用SRI技术测量左心室各壁基底段和中间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参数,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的SRs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A、B两组左心室壁各节段SRs均小于对照组相应节段(P<0.05);B组各节段SRs均小于A组对应节段(P<0.05).术后A组左心室壁各节段明显改善(P<0.05).B组术后左心室壁各节段SRs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 SRI技术可定量评价风湿性MS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对判断手术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组织多普勒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右心室功能

    作者:郭玲玲;孙志丹

    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右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为糖尿病性心肌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通过彩色和组织多普勒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名正常受试者左、右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进行研究.利用相关分析检验左、右室功能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受损,但左、右心室整体收缩功能保留;左心室和右心室功能的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出现心肌收缩功能异常前已有左、右心室舒张功能的损害,这些功能的改变可能与心室的相互依赖和糖尿病对心脏功能的等同作用有关.

  • 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旋转和扭转

    作者:秦川;吐尔逊娜依·阿迪;穆玉明;韩伟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显像(STI)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旋转和扭转运动早期改变的价值.方法 对65例左心室正常构型(LVN)的EH患者和45名正常人,经胸采集左心室短轴心尖水平和心底水平的二维图像,计算心底水平旋转角度峰值(MV-Prot)、心尖水平旋转角度峰值(AP-Prot)、扭转角度峰值(Ptw)、收缩期末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期末扭转角度(MVOtw)、解扭转率(Untw R)和解扭转减半时间(HTU).结果 在NLAE组和LAE组中,MV-Prot和AP-Pro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相比,NLAE组和LAE组MV-Prot、AP-Prot、Ptw、AVCtw和MVOtw增大,Untw R减低、HTU延长.结论 EH患者早期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功能改变的特征是心尖部相对心底部旋转优势消失、旋转和扭转增高、解扭转降低.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作者:林英;郝力丹;郭瑞强;陈金玲;周青

    目的 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正常人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方法 选取27例DCM患者(DCM组)与29名正常人(对照组)的标准心尖位左室流出道切面,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及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得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Q波起始点距离16节段和12节段小容积点时间间隔的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及其大差(Tmsv16-Dif、Tmsv-12Dif).用STI分别测量其左心室心肌各节段心电图Q波起始点到组织速率收缩峰值(Ts-SD)、应变率收缩峰值时间的标准差(Tsr-SD).结果 DCM组左心室心肌的组织速率、应变率及RT-3DE的容积-时间曲线交错紊乱,同步性差;DCM组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Tmsv-12Dif、Ts-SD、Tsr-S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T-3DE 和 STI两种方法 均能够评价左心室心肌收缩同步性.STI是通过检测多个心动周期,而RT-3DE则是在同一心动周期检测,更加快速、简便、准确.

  • 双源CT冠脉血管造影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剑;段艳华;王锡明;武乐斌;程召平;乌大尉;晁宝婷

    目的 探讨双源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0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DSCTCA)检查,对其中76例患者同时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及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 检查,分析比较DS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 4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DSCTCA检查,并可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部分分支,228例患者的747支冠脉伴有不同程度狭窄,其中76例患者的122支冠状动脉伴有重度狭窄或闭塞,以CAG为金标准,得出DSCT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100%、90.00%及94.84%,尤其对于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诊断准确性达98.92%.结论 双源CT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接近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

  • 脉冲波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单次血液透析治疗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左室功能的急性影响

    作者:孙晖;杨斌;傅宁华;王泓;刘萍

    目的 评价单次血液透析(HD)治疗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左室功能的急性影响.方法 57例既往无心血管疾病病史,且正处于维持性HD治疗中的ESRD患者入选本研究.所有患者于单次HD治疗前及治疗后1 h内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并分析左室形态及功能指标.脉冲波组织多普勒成像(PW-TDI)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结果 单次HD治疗后,左室内径明显减小(P<0.05);PW-TDI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包括二尖瓣环等容收缩期峰值速度(IVS)、收缩期峰值速度(Sm)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常规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包括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及E/A比值,较单次HD治疗前均明显减低(P<0.05);而PW-TDI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包括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及Em/Am比值则未见显著变化.左室充盈压相关指标E/Em比值在单次HD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 单次HD治疗可以改善ESRD患者左室收缩功能;PW-TDI技术可以在不同的前负荷状态下准确地评价左室舒张功能.

  • 组织多普勒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房功能

    作者:刘爽;马春燕;任卫东;李秀云;唐力;陈昕;李楠;张立敏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TDI)评价缩窄性心包炎(CP)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1例CP患者(患者组)与34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进入研究.应用Simpson法计算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和主动射血分数,应用TDI测量左心房前壁、下壁、侧壁及房间隔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组织运动速度.结果 患者组左心房小容积、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患者组左心房各壁心肌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组织运动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 TDI可准确评价CP患者左心房功能.

  • 12例联体双胎的产前超声诊断

    作者:卢丹;陈欣林;陈常佩

    目的 报告12例联体双胎的超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8年我科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12例联体双胎.结果 12例中对称性联体双胎10例,其中胸腹部联体5例,头部联体3例,侧面联体1例,骶尾部联体1例;不对称性联体双胎(寄生胎)2例;女7例,男2例,性别不明3例;脐血管数目异常8例.胸腹部联体超声特征大体相近;头部联体表现多样;寄生胎较为特殊.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能为联体双胎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不同类型联体双胎的超声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

  • 子宫内膜癌HIF-1α、VEGF基因表达与彩超表现的相关性

    作者:宋倩;谢阳桂;施公胜;章建国;黄华;肖静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HIF-1α、VEGF基因表达与其彩超表现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α、VEGF基因在30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对照,探讨其相关性.另取同期存档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蜡块10例作为对照.结果 HIF-1α、VEGF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癌各期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变与HIF-1α、VEGF间存在相关性;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与彩色血流信号分级间存在相关性;超声肿瘤血流分级与HIF-1α、VEGF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子宫内膜癌HIF-1α、VEGF基因表达与其彩超表现间存在相关性.

  • 应用64层螺旋CT智能触发技术优化肝脏双动脉期扫描

    作者:丁建林;易旦冰;陈耀强;陈晓亮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比剂追踪智能触发技术(ABT)在肝脏双动脉期扫描中的技术优化.方法 将200例接受64层螺旋CT肝脏平扫加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各50例;其中三组患者采用ABT技术启动动脉早期扫描,触发监测点设为腹腔干层面的降主动脉,CT触发阀值分别采用110、140、170 HU,触发后延时5 s开始动脉早期扫描,延时20 s开始动脉晚期扫描;另一组患者动脉早期扫描用固定延时(注射对比剂后)20 s,动脉晚期延时35 s.测量肝实质的强化CT值及腹腔干层面的降主动脉、肝固有动脉的CT值作为评判动脉早期成像质量的指标.结果 ABT三组中,140 HU触发组符合优化的动脉早期成像(43/50,86.00%)高于110 HU触发组(35/50,70.00%)及170 HU触发组(32/50,64.00%);固定延时扫描组符合率低(28/50,56.00%),四组之间优化的动脉早期成像的符合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触发阀值为140 HU时,64层螺旋CT肝脏智能触发增强扫描技术可获取佳双动脉期增强效果.

  • 三维超声体积自动测量系统精确测量甲状腺体积

    作者:钱晓芹;夏泽

    目的 观察三维超声体积自动测量系统(VOCALTM)在甲状腺体积精确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GE Voluson 730三维超声成像系统对水囊模型及活体甲状腺体积进行二维和三维测量.结果 ①三维超声测量的水囊模型体积与实际体积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好于二维超声测量.三维超声的测量结果 更接近于实际体积.②在活体甲状腺上,以三维超声精确测量的甲状腺体积作为参考标准,利用直线回归方程推导出一个更为精确的二维超声测量甲状腺的新体积公式,根据此公式测算得出的甲状腺体积较传统的椭球体公式测算结果 误差小.结论 VOCALTM技术在精确测量甲状腺体积方面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 两种测量软件在杏仁核体积测量中的比较

    作者:潘克梫;陈楠;王星;李坤成;卓彦

    目的 对比分析Midob(Mi)与Aquariusws(Aq)测量软件在MR图像上测量杏仁核体积的应用.方法 在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大脑MR图像上,用Mi和Aq测量软件分别测量31名健康成年人双侧杏仁核的体积,并对体积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 高分辨率MR三维图像应用不同的测量软件能分辨杏仁核界限,两种测量软件所得杏仁核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P>0.05).结论 Mi和Aq测量软件对杏仁核体积测量一致性高,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组诊断地震压砸伤胸部骨折

    作者:董志辉;杨志刚;王戚玲;陈天武;李媛;褚志刚

    目的 探讨MSCT及其三维重组技术对地震压砸伤患者胸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地震压砸伤患者胸部骨折的MSCT表现和三维重组图像的诊断优势.结果 135例患者共发现肋骨骨折100例,严重肋骨骨折包括第1、2肋骨骨折50例, 3支或3支以上肋骨骨折81例和连枷胸36例;非肋骨骨折包括胸椎、胸骨、肩胛骨和锁骨骨折共59例,非肋骨骨折出现与否与严重肋骨骨折的发生之间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地震所造成的压砸性胸部骨折中,严重肋骨骨折的发生率高.非肋骨骨折与严重肋骨骨折的发生之间有明显相关性,可以作为判断患者胸部压砸伤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MSCT三维重组对胸部细微骨折的诊断价值高于常规轴位图像.

  • 新兵胫骨应力性损伤的高频超声与MRI观察

    作者:宋升;于晓华;耿承军;姥义;于长春

    目的 通过比较高频超声与MRI在新兵胫骨应力性损伤中的影像学特征,评价高频超声对应力性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炮兵某部两个新兵营各15名(共30名)集训新兵为研究对象,于开训前及集训各周分别应用高频超声及MRI监测胫骨应力性损伤情况,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高频超声监测结果 显示开训前与集训各周之间比较骨膜增厚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训后各周之间骨膜厚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结果 显示开训前MRI监测均呈阴性,开训后第1周胫骨应力性损伤的程度较轻,随着集训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至第7周趋于稳定.结论 MRI对应力性骨损伤的灵敏性高,可全面观察骨外膜、骨髓腔等的病理变化;高频超声检查应力性骨损伤虽难以显示骨髓腔内的病理变化,但对骨外膜的应力性损伤变化具有与MRI相似的高灵敏性.

  • 双斜冠状位MRI评价肩袖损伤

    作者:田春艳;郑卓肇

    目的 探讨肩关节MR双斜冠状位扫描对肩袖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3例患者行前瞻性MR造影检查,除平行于冈上肌FS TSE T2WI斜冠状位扫描外,均加扫双斜冠状位,扫描方向分别平行于冈上肌腱和肱骨长轴.分析斜冠状位和双斜冠状位对肩关节解剖结构的显示效果及肩袖损伤的诊断结果 .结果 双斜冠状位可以100%(73/73)将冈上肌、冈上肌腱以及肱骨长轴同时显示于一幅图像,斜冠状位不能同时显示(0/73).双斜冠状位和斜冠状位对冈上肌腱评价结果 一致性好(K=0.736).双斜冠状位FS TSE T2WI诊断肩袖撕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9%(25/27)、85.71%(18/21);斜冠状位FS TSE T2WI分别为70.37%(19/27)、85.71%(18/21),双斜冠状位诊断的敏感性优于斜冠状位(P<0.05).结论 双斜冠状位能够清楚显示肩关节局部解剖结构,有利于对肩袖损伤做出准确判断.

  • 常规MRI鉴别诊断椎体转移瘤与良性压缩骨折

    作者:马新发;葛颖;关春爽

    目的 探讨常规MRI对鉴别诊断椎体转移瘤与椎体良性压缩骨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144个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MRI资料,其中良性压缩骨折36例92个椎体(外伤性10例14个椎体,非外伤性26例78个椎体),转移瘤所致骨折22例52个椎体,观察椎体形态、信号、椎体后缘形态、椎弓根形态及信号、椎间隙、椎旁软组织及强化表现.结果 良性压缩骨折在T1WI上40.21%(52/92)椎体呈低信号,T2WI上27.17%(25/92)椎体呈高信号;椎体转移瘤压缩骨折T1WI上92.31%(48/52)椎体呈低信号,在T2WI上96.15%(50/52)椎体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呈明显强化.良性压缩骨折中楔形及凹形椎体分别占41.30%(38/92)和57.61%(52/92),41.30%(38/92)椎体后缘成角,13个椎体旁软组织肿块呈环形;椎体转移瘤压缩骨折中42.31%(22/52)椎体为倒楔形,圆隆状椎体后缘占73.08%(38/52),椎体椎弓根膨隆且T2WI均呈高信号占59.62%(31/52),25个椎体(48.08%)旁软组织肿块呈不规则结节状.结论 常规MRI征象有助于鉴别诊断椎体转移瘤与椎体良性压缩骨折.

  • 前列腺3D 1H-MRSI:体线圈与直肠内线圈谱线质量对照

    作者:李新民;王霄英;郭雪梅;王鹤;蒋学祥

    目的 比较前列腺体线圈(BODY)与直肠内线圈(ERC)3D 1H-MRSI的谱线质量,探讨BODY MRS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4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终获得可测量的BODY与ERC MRS数据者30例.在MRS上将前列腺中央腺体和外周带左、右侧分为底部、中部及尖部,共12个兴趣区;对比BODY和ERC MRSI的各区对应体素的信噪比(SNR)、脂峰强度、(Cho+Cre)/Cit比值.结果 ①SNR:前列腺外周带的底部、中部及尖部左、右侧的SNR,BODY与ER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为SNRERC>SNRBODY;中央腺体底部左、右侧的SNR,BODY与ER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为SNRBODY>SNRERC;②脂峰强度:前列腺外周带底部的左、右侧及尖部左侧脂峰强度两种线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RC>BODY;前列腺中央腺体底部左、右侧及中部左侧脂峰强度两种线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为ERC>BODY;③MRS各区体素(Cho+Cre)/Ci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列腺BODY 3D 1H MRS总体谱线质量能够接受,虽然波谱的SNR略低于直肠内线圈,但其谱线受脂峰影响较小.

    关键词: 前列腺 磁共振波谱
  • 中国男性前列腺癌MRS体素诊断标准

    作者:李飞宇;王霄英;肖江喜;蒋学祥

    目的 以六分区为基础,研究中国人前列腺外周带癌的1H-MRS体素诊断标准.方法 76例接受前列腺MR和1H-MRS检查的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前列腺外周带癌42例,非前列腺癌34例.以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作为六分区病理诊断依据.利用患者癌区和非癌区可用体素的(Cho+Cre)/Cit比值描绘ROC曲线,通过寻找佳临界点确定前列腺癌阳性体素1H-MRS诊断标准.结果 ①癌区体素(Cho+Cre)/Cit比值范围0.395~7.998,平均2.14±1.14;非癌区体素(Cho+Cre)/Cit比值范围0.121~3.537,平均0.83±0.4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根据ROC曲线确定前列腺外周带癌1H-MRS诊断标准:包括D期癌在内时,(Cho+Cre)/Cit≥1.09为阳性体素标准,此时敏感性为85.39%,特异性为81.95%,准确性为83.77%;不包括D期癌时,(Cho+Cre)/Cit≥0.94为阳性体素标准,此时敏感性为64.74%,特异性为81.70%,准确性为76.86%.③炎症可以造成(Cho+Cre)/Cit的升高,使诊断特异性下降.结论 通过制定MRS阳性体素诊断标准,1H-MRS有助于初步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

  •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肾实质良恶性病灶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李萍;李凤华;方华;杜晶;顾莉红;黄翼然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诊断肾脏实质内病灶良、恶性中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患者共61个临床诊断为肾脏实质内占位性病灶进行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 (CECT)检查,通过分析病灶CEUS和CECT各个时相中的灌注特点,比较两种方法 的诊断效能.结果 61个病灶中39个为肾脏恶性肿瘤,22个为肾脏良性病灶,CEUS和CECT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44%、90.91%、95.08%、95.00%、95.24%与89.74%、81.82%、86.89%、89.74%、81.82%.两种方法 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和CECT在诊断肾脏良恶性病灶中,具有相似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但CEUS在鉴别肾脏结构异常和反映肿瘤微循环灌注方面优于CECT.

  • MR扩散成像初步观察慢性肾病患者肾脏

    作者:裴新龙;谢敬霞;李选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对于评价慢性肾病肾功能的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肾病患者26例以及正常对照22例(除外肾脏病变),采用呼吸门控技术,行扩散加权成像,使用SE-EPI序列,选择扩散敏感因子b值分别为0、50、100、300、500、700 s/mm2,计算并比较两组肾实质ADC值,并将ADC值分别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着b值的升高,肾实质ADC值呈现降低的趋势.当b值为50、100、300 s/mm2时病例组ADC值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b值为500、700 s/mm2时对应病例组ADC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b值为500、700 s/mm2时对应ADC值与sCr存在一定的负性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423和-0.494,P<0.05);b值为700 s/mm2时对应ADC值与BUN存在一定的负性相关关系(r=-0.466,P<0.05).结论 扩散加权成像能够反映慢性肾病肾功能的状态,高b值对应ADC与sCr和BUN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对于无创性评价肾脏功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 双源CT尿路造影中双能量虚拟平扫检查尿路结石

    作者:周长圣;郑玲;张龙江;赵艳娥;黄伟;李林;卢光明

    目的 评价双源CT虚拟平扫(VNCT)在检查泌尿系统结石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间于我院就诊的222例临床怀疑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双源CT全腹部常规平扫(CNCT)及增强检查,并行肾脏排泄期双能量扫描(80 kV/400 mA和140 kV/95 mA).利用Liver VNC处理得到VNCT数据,与CNCT检出的阳性结石对照,比较CNCT和VNCT的辐射剂量.结果 222例患者中,有142例结石患者.CNCT检出结石183枚,其中肾实质内结石32枚,肾盂肾盏内结石56枚,腹段输尿管内结石40枚,盆段输尿管内结石22枚,膀胱壁段输尿管内18枚,膀胱内结石15枚;VNCT检出结石181枚,其中肾实质内结石30枚,肾盂肾盏内结石57枚,膀胱壁段输尿管内17枚,其余与普通平扫相同.CNCT与VNCT在检出阳性结石上有很高的一致性.VNCT较CNCT单次辐射剂量高[(10.14±1.83)mGry vs (8.84±1.67)mGry;t=-25.98,P=0.001].结论 VNCT与CNCT在检出泌尿系统结石中具有很高一致性.尽管单次VNCT的辐射剂量高于CNCT,但因减少一次扫描,可降低辐射剂量.

  • 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诊断膀胱肿瘤

    作者:王文;米成嵘;解玉君;李卫勇

    目的 经周围静脉注射造影剂分析膀胱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的血流分布特征.方法 对29例临床确诊并预行经尿道切除或膀胱全切患者的37个膀胱肿瘤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检查,比较造影前后肿瘤血流显示强度的变化,分析肿瘤的血流分布特点与病理分期、分级和肿瘤大小的相关性.结果 注射造影剂后,膀胱肿瘤血流显示率为100%;注射造影剂前后肿瘤的大小与其血流分级在1.0 cm以下组与1.0 cm以上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病理分级、分期与血流分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显著提高膀胱肿瘤的血流显示率,但其血流分布特征尚不能预计膀胱肿瘤的病理分期和分级.

  • 经导管肝动脉As2O3治疗兔VX2移植性肝肿瘤

    作者:李红;邵海波;徐克

    目的 探讨As2O3经TACE途径给药治疗兔VX2移植性肝肿瘤的价值.方法 将具有VX2移植肝脏肿瘤的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平均分成3组,每组8只.经TACE途径分别给予UFLP 1 ml+As2O3 2 mg (实验组Ⅰ)、UFLP 1 ml+As2O3 2 mg+ADM 1 mg(实验组Ⅱ)及UFLP 1 ml (对照组),比较观察3组荷瘤兔在TACE术前与术后3周肿瘤体积变化及瘤组织生长情况,对肿瘤、瘤周和正常组织进行TUNEL检测,观察细胞凋亡状况.结果 治疗后两实验组肿瘤体积缩小,此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实验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两实验组肿瘤细胞坏死率和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As2O3经TACE途径给药能够有效抑制兔VX2移植性肝肿瘤生长,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肿瘤细胞坏死和凋亡来实现的.

  • 介入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患者膝以下动脉病变

    作者:张海涛;柴萌;孙津津;黄丛春;罗惠兰;刘朝中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膝以下动脉的血管病变特点及血管介入治疗的方法 和临床价值.方法 用 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顺行或逆行穿刺插管,对36例患者43条患肢行对比剂跟踪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然后对膝以下病变动脉行球囊成型术.结果 糖尿病足血管病变范围广,膝以下血管以重度乃至完全闭塞为主,同时累及双支及三支血管者38条,约占88.37%;43条患肢膝以下血管介入总成功率88.37%;所有手术成功患肢血流均明显改善,疼痛、麻木感缓解,皮温及ABI指数明显升高,溃疡愈合加快.结论 经皮血管球囊成型术微创、安全、有效,对糖尿病足膝以下动脉介入治疗近期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肢血供.

  • 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的感染并发症及其处理

    作者:李岩密;唐杰;费翔;徐丽;张舜欣;杨敬春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引起的感染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6例次TRUS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引起的31例感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中单纯发热患者25例,穿刺前体温(38.90±0.92)℃,白细胞计数(6.68±1.8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63.36±9.09)%,16例通过静脉注射喹喏酮类抗生素、9例通过口服诺氟沙星和甲硝唑于(4.8±2.6)d体温恢复正常.另有3例被确诊为急性前列腺炎,穿刺前白细胞计数(4.43±1.7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78.35±21.08)%,体温(39.20±1.10)℃,注射喹喏酮类抗生素后3~5 d退热,下腹不适症状于10~16 d得以缓解.穿刺后出现附睾炎者3例,体温均低于37.5℃.穿刺前白细胞计数(6.55±1.4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68.33±8.74)%,1例通过对症治疗症状缓解,2例行睾丸切除术.结论 服用喹喏酮类抗生素及甲硝唑可以有效地治疗、预防由TRUS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引起的感染并发症.

  • 18F-FDG PET/CT食管异常代谢灶诊断食管恶性病变的价值

    作者:李伟;樊卫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发现食管异常代谢灶对临床诊断食管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18F-FDG PET/CT检查发现食管(包括贲门)异常代谢灶患者67例,按照PET/CT结果 分为弱阳性组(16例)、一般阳性组(24例)与强阳性组(27例).将三组病例的PET/CT结果 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 进行对照.结果 PET/CT弱阳性组中恶性病变7例(43.75%),一般阳性组中恶性病变22例(91.67%),强阳性组中恶性病变26例(96.30%).整体上三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8.732,P<0.05).一般阳性组与强阳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P=0.916>0.017),弱阳性组与一般阳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783,P=0.003<0.05),弱阳性组与强阳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2.738,P<0.017).结论 PET/CT一般阳性组与强阳性组的恶性病变发生率均很高,二者无显著差异;弱阳性组恶性病变发生率达43.75%,临床对此应予足够重视.

  • 18F-FDG PET/CT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作者:叶香华;吴湖炳;王全师;陈龙华;周文兰;李洪生;张冬萍;王丽娟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方法 MM患者20例,均于治疗前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所有PET、CT及PET/CT融合图像均通过融合软件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肿瘤病灶根据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 诊断.结果 19例18F-FDG PET/CT检出阳性病灶(95.00%),SUV为2.81±0.98(1.30~6.00), 共检出病灶303处,其中PET有222处表现为18F-FDG摄取增高(73.27%),CT检出268处灶状溶骨性改变(88.45%).PET和CT同时检出的病灶为187处(61.72%);PET检出而同机CT未检出的病灶35处(11.55%);同机CT检出而PET未检出病灶81处(26.73%).结论 18F-FDG PET/CT对于MM的诊断及评价全身累及范围具有一定价值.

  • 胸部恶性淋巴瘤的CT特征分析(一)

    作者:王仁贵;王丹丹;王继琛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 ML)是一组病因不明的累及全身淋巴网状系统的以淋巴组织过度增生为特征的恶性免疫细胞性肿瘤,占恶性肿瘤的5%,在西方国家的发生率为3~5/10万.组织病理学上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 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两种类型,其中NHL占淋巴瘤的70%~75%,HD占20%~30%.2001年WHO将NHL又分为B细胞和NK/T细胞两大组,将HL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和经典型.每一组又分了多个亚型,使得恶性淋巴瘤总共包含了30个类型.每一类型的淋巴瘤均定义为独立的疾病,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遗传特点和临床表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