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脊柱并肌肉包虫1例

    作者:任永芳;蒋杰;曲源;夏迎洪

    患者女,38岁.腰骶部及双下肢疼痛1年,加重1个月.查体:患者强迫坐位.腰4~5、腰5骶1椎间隙压痛明显.左侧椎旁叩击痛,双侧髂后上棘压痛明显.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实验室检查:血沉46 mm/h, 其余各项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有犬羊接触史.X线示腰椎未见异常.

    关键词: 脊柱 肌肉 包虫
  • 妊娠合并单纯卵巢扭转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徐晓飞;许旭东;杨守和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年10月-2006年1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妊娠合并卵巢扭转7例,年龄22~34岁,平均26岁,孕期40天至39周,早孕3例,中晚妊各2例,因不同程度腹痛就诊(3例伴恶心呕吐),就诊时间1~48 h.全部病例下腹部压痛征阳性,6例血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数升高,1例血常规正常.

  • 表现为颈静脉血栓的肺癌副癌综合征1例

    作者:杜莉;何英;朱莉

    患者男,48岁,发现颈前区肿块一周就诊,临床医生要求行甲状腺检查.超声所见:①双侧甲状腺大小、回声正常;②右侧颈部实性混合回声团块(图1),范围约45 mm×20 mm,位于颈内静脉至锁骨下静脉汇合处管腔内,与管壁分界不清,探头加压后内径无明显减小,彩色血流显示肿块处无血流信号(图2),远端血流充盈良好;③右侧颈部血管周围探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回声,大约24.8 mm×14.3 mm,形态欠规则,回声明显减低,皮髓质界限不清,无淋巴门结构,血流信号丰富;④左侧颈静脉内径正常,血流信号充盈好.

  • 直背综合征的临床及X线诊断价值

    作者:杨东奎;郑雷

    3例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16~38岁.3例患者均有标准正侧位胸部X线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体检时可见患者瘦高、胸廓扁平、胸背部平直或凹陷.其中1例心电图有轻微的ST-T改变,3例患者超声心动图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关键词: 直背综合征 X线 测量
  • 钼靶X线诊断软组织内非金属异物1例

    作者:陈东雨

    患者女,24岁,右中指末节掌侧被玻璃碎屑刺伤后20余天,伤口仍有刺痛来院就诊.临床申请X线检查排除软组织内异物.普通X线摄影片和CR摄影片(图1)均未发现软组织内异物.改用钼靶X线摄影,电压25 kV,10 mAs,用乳腺摄影专用暗盒及单面增感屏.

    关键词: 乳腺摄影术 异物
  • 产前超声诊断脐静脉瘤1例

    作者:罗飞;王琰;和朝平;宫宁

    孕妇,29岁,孕1产0,妊娠38周,腹痛有先兆临产症状就诊.产前常规超声检查:胎儿颅骨光环完整,双顶径9.7 cm,胎心四腔结构正常,心率151次/分,律齐.胎儿腹盆腔内可见一呈"哑铃状"无回声暗区,上界位于肝下,下界位于盆腔内,大小为7.3 cm×6.6 cm×4.5 cm和5.3 cm×4.6 cm×4.3 cm,中间相通处内径1.0 cm.

  • 结肠恶性间质瘤1例

    作者:王剑侠;孙志学

    患者女,57岁.无意中发现右腹部肿物5个月,伴腹部胀痛不适,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向腰背部放射;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正常.体检:右腹部触及一肿物,大小约12.0 cm×10.0 cm,质硬,活动度差,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余无阳性体征.

    关键词: 结肠 胃肠间质瘤
  • MSCT诊断左心房双憩室1例

    作者:陈洪亮;唐光才;陈光祥

    患者女,68岁,近半年心前区疼痛,临床拟诊冠心病行CTA检查.MSCT表现:平扫左心房左右后方分别可见一等密度影向心外膨隆.增强扫描可见造影剂进入,呈高密度影(图1、2).VR图像可见左心房左后方见囊状灶突起,左侧病变基底宽,位于心左静脉与左房室沟之间;右侧病变颈部较窄,位于左侧心房右后之房间隔后方(图3).

  • 心肌超声造影结合计算机灰阶分析技术对兔心肌灌注的研究

    作者:杜国庆;田家玮;郭延辉;任敏;姜双全;王影

    目的 探讨心肌超声造影(MCE)联合计算机灰阶分析技术定量评价心肌灌注的应用价值.方法 30只兔根据阻断和再灌注冠状动脉左室支时间不同分为两组:阻断30 min再灌注60 min(Ⅰ组)和阻断120 min再灌注60 min(Ⅱ组).于阻断时和再灌注后行MCE,造影图像经自制计算机辅助灰阶分析软件处理后,自动得出每个节段心肌的标化灰阶造影剂密度(CI),并对心肌灌注进行彩色编码.根据心肌灌注缺损(MPD)和异常的彩色编码区分别计算出危险心肌和梗死心肌面积,分别与荧光微球染色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TTC)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再灌注后,Ⅱ组危险节段的标化CI值比非危险节段明显减低(P<0.01),而Ⅰ组危险节段的标化CI值与非危险节段间无明显差异.以标化灰阶CI为-70 pix为截断值,识别梗死节段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87%.阻断时,MPD和异常彩色编码测量的危险心肌面积与荧光染色呈正相关(r=0.84,P=0.003和r=0.91,P<0.001);再灌注时,MPD和异常彩色编码测量的梗死心肌面积与TTC结果呈正相关(r=0.75,P<0.001和r=0.89,P<0.001).结论 心肌超声造影联合计算机灰阶分析技术可以定量评估心肌灌注,识别危险和梗死心肌区域.

  • 海藻酸钠微球肾动脉栓塞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邹强;佟小强;王健;杨敏;吕永兴;齐宪荣;洪宏;邹英华

    目的 评价海藻酸钠微球栓塞剂在实验动物体内的栓塞性能、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 实验动物为中华小型猪8头,首先利用海藻酸钠微球全部行左肾动脉栓塞,分别于栓塞后的1、2、4、8周随机抽取其中2头实验动物行动脉造影与CT复查肾脏栓塞后变化,随后处死实验动物,对栓塞肾脏行组织学检查,同时对实验动物栓塞前后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栓塞后即刻动脉造影显示肾动脉阻断,1周后,肾动脉分支有再通,随着时间的延长,动脉再通越来越明显;CT复查可见被栓塞肾脏内有梗死区,肾脏逐渐变小;一直到栓塞后4周,组织学检查均可见小动脉内微球,动脉周围有炎症反应,并可见肾实质梗死灶;实验动物栓塞前后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海藻酸钠微球具有明确的栓塞效果,体内可降解,生物相容性良好.

  • 经皮经胆囊犬胆总管金属支架置入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梁宏元;卢再鸣;温锋;毛晓楠;郭启勇;刘兆玉

    目的 探讨经皮经胆囊犬胆总管金属支架置入动物模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成年健康家犬10条,禁食24小时后全麻,行CT扫描定位胆囊,超声引导下于定位点穿刺胆囊,行胆囊及肝外胆管造影.应用引导装置及硬导丝将5F鞘及自制支架释放装置送入胆总管内,经皮经胆囊管将金属支架置入胆总管内.术后定期检测肝功,术后即刻及术后1个月行上腹部CT检查.结果 在10条狗中,胆囊穿刺成功率为100%.胆总管金属支架置入成功率为80%(8条),两条狗由于胆囊管与胆总管成角锐利,支架置入失败.放置支架的实验动物中,7条狗术后状态良好,1条狗于术后24小时死于胆汁漏.在1个月的观察期内,肝功正常的实验动物为4条,两只狗的碱性磷酸酶在术后5和10天升高,一条狗的总胆红素升高.在观察期内CT扫描各实验动物支架均未出现明显移位.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以犬为试验动物的经皮经胆囊途径胆管介入的动物模型.实验证明该动物模型安全、可行,且适合于长期的试验研究.

    关键词: 胆管支架 模型 动物
  • ADHD儿童反应时和DTI部分各向异性值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璐;范国光;于兵;麻宏伟;潘学霞;郭启勇

    目的 初步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反应时和大脑主要投射、联络和连合纤维的DTI部分各项异性(FA)值间相关性,以及这种相关性和正常对照组间有无不同,为揭示ADHD儿童反应时改变的可能神经基础提供帮助.方法 以16名ADHD儿童和性别、年龄、利手及受教育程度方面相匹配的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类n-Back工作记忆任务和DTI成像,对两组平均正确反应时和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ADHD组平均正确反应时[对照组为(626.92±41.28) ms;ADHD组为(700.45±66.98) ms]明显延长(P<0.01),其双侧扣带束(CB)(右侧CB:P<0.05;左侧CB:P<0.05)、右侧胼周额部深部白质(PCF)(P<0.01)的平均FA值显著减低.ADHD儿童右侧CB、双侧小脑中脚(MCP)的mFA和mRT间呈显著负相关;对照组右侧PCF、双侧内囊前肢(AIC)的mFA和mRT间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在执行工作记忆任务时,ADHD儿童参与的神经网络可能与正常儿童不同.ADHD儿童的白质纤维束的结构异常可能介导着其行为学异常.

  • Kallmann综合征的MR影像特征

    作者:娄昕;MA Lin;马林;郭行高;王先令

    目的 描述Kallmann综合征的MR表现,探讨其MR影像特征.方法 对5例经临床证实的Kallmann综合征患者进行了MR检查.分析本病磁共振表现特征.结果 5例患者MR检查均有嗅觉系统异常MR表现.5例嗅球未见显示,2例嗅沟未见显示,3例嗅沟发育不全,2例伴垂体前叶发育不全.结论 Kallmann综合征的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做出正确诊断.

  • 颅内原发性B细胞淋巴瘤MRI表现

    作者:廖伟华;王小宜;黄军;姜新雅;陈长青;胡忠良

    目的 探讨免疫功能正常患者颅内原发性B细胞淋巴瘤的常规MRI征象及DWI和PWI特点.方法 结合病理特征分析21例颅内原发性B细胞淋巴瘤的常规MRI表现,并分析其中10例DWI表现,9例PWI特征.结果 21例患者中发现24个病灶,其中19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颅内原发性B细胞淋巴瘤常规MRI表现为:病灶好发于大脑半球,主要位于脑室旁深部白质区、皮质下、基底节,病灶均为类圆形肿块或结节影,T1WI多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信号较均匀, 瘤周水肿与占位效应均以轻、中度为主,呈团块状和结节状均匀明显强化,可出现较有特征性"缺口征"、"尖角征".10例颅内原发性B细胞淋巴瘤行DWI检查,其肿瘤实质DWI多呈均匀高信号,ADC值平均值为[(79.73±10.21)×10-5] mm2/s.9例行PWI检查,肿瘤实质大rCBV比值为0.85~2.55,平均值为1.71±0.59,呈低灌注趋势.结论 结合常规MRI表现和DWI、PWI特点可提高MRI对颅内原发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水平.

  • 脑干异常旋转的3.0T MRI研究

    作者:李晖;刘怀军;贺丹;耿左军;汪国石;杨桦

    目的 应用3.0T MRI探讨脑干异常旋转的原因及脑干旋转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8月经MRI检查有脑干异常旋转患者及正常志愿者各103例,常规行MRI及MRA检查.观察并记录脑实质MRI表现、颅内椎-基底动脉位置、脑干旋转程度、脑室系统有无扩张.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未见脑干旋转.延髓旋转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桥旋转.椎动脉是否越过中线与脑干旋转之间有关系(χ2=51.709,P=0.000)且关系密切(相关系数r=0.98).椎动脉粗细与脑干旋转间有关系(χ2=22.117,P=0.000)且关系密切(相关系数r=0.93).随着脑干旋转程度的加重,患者临床表现亦加重,且症状更复杂.结论 血管的增粗扭曲延长是脑干旋转的重要原因之一,脑干的旋转可能会引起某些脑神经疾患.

  • 儿童大脑局限性皮质发育障碍磁共振影像与临床分析

    作者:冯占辉;吕发金;黄华;彭娟;晏勇

    目的 探讨儿童大脑局限性皮质发育障碍的MRI表现及与临床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搜集儿童17例大脑局限性皮质发育障碍的病例,其中男14例,女3例, 回顾性分析MRI表现.结果 局限性皮质发育障碍的病例中,额叶发育不良4例,中央前后回皮质发育不良2例,顶叶皮质发育不良2例, 颞叶皮质发育不良3例,顶枕叶皮质发育不良1例,额顶叶皮质发育不良4例,颞顶枕皮质发育不良1例,其中3例伴有胼胝体发育不成熟.各种局限性皮质发育障碍病变的临床症状以癫痫与精神发育迟滞常见,临床表现一般与病变的范围和位置有关.结论 儿童大脑局限性皮质发育障碍在大脑皮质发育障碍占有重要地位,表现部位各异,临床表现不同,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 磁敏感成像在颅内微小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钟镜联;洪国斌;梁碧玲;云文娟;叶瑞心

    目的 探讨3D-FFE SWI序列对于颅内微小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4例临床可疑有颅内少量出血,而常规快速自旋回波(TSE)、液体抑制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Gd-DTPA增强扫描未发现明确颅内出血灶者,进行前瞻性的SWI序列扫描.结果 对24例中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颅内微小出血,SWI序列均得到明确显示,表现为点状、条状、类圆形或环形的低信号影,其中12例海绵状血管瘤均表现出典型的低信号环("铁环征"),3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少量渗血表现为"扇形"梗死灶中的"点状"低信号出血灶.常规TSE序列和液体抑制反转恢复序列(FLAIR)分别检出其中11例、10例.结论 SWI序列对颅内微小出血的敏感性高于常规TSE序列和液体抑制反转恢复序列(FLAIR).

  • 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立体视觉相关皮层的fMRI评价

    作者:张权;张云亭;郭明霞;李威;张敬

    目的 评价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立体视觉相关皮层的功能状况,讨论立体视觉功能障碍的可能神经机制.方法 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11例,正常对照组10例,对两组进行组块设计的fMRI实验.刺激内容为计算机生成的随机点平面图和立体图,要求被试通过红蓝滤光镜片观察图案,识别平面或立体图.采用SPM2进行图像后处理,采用随机效应组分析方法获得弱视组及对照组在平面刺激和立体刺激下的平均图,并采用组间分析获得两组在立体视觉刺激下的差异图.结果 两种图形刺激下,两组均见双侧枕叶激活;立体图刺激下对照组还可见双侧顶叶激活,弱视组仅见右顶叶激活.立体图形刺激下,对照组减患者组的差异图显示右侧枕叶和双侧顶叶后部激活.结论 双侧顶叶后部激活下降或消失是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立体视觉障碍的一种神经机制.

  • 脑膜型脑囊虫病的磁共振影像学诊断

    作者:杨家斐;马林;胡淼淼;张毅军;赵建秀;陈静;杨姝杰;刘宁;张岩磊

    目的 探讨脑膜型脑囊虫病的MR影像表现特征.方法 28例临床确诊为脑膜型脑囊虫病的患者,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MR影像学表现.结果 共发现病灶 120个;位于脑沟、纵裂池的脑囊虫影像学表现典型,与脑实质型表现相似,可分为存活期、变性坏死期和纤维钙化期;位于外侧裂和基底池等处病灶表现不典型,可分为大囊型和葡萄状丛集型.结论 脑膜型脑囊虫病MR表现复杂多样,正确认识其典型和非典型影像特征,对正确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Balo同心圆硬化的磁共振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基础

    作者:陈楠;李坤成;刘佳宾;秦文

    目的 探讨Balo同心圆硬化(BCS)的磁共振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大脑立体定向活检证实的BCS的MRI及其病理表现,其中增强扫描2例,头颅CT检查1例.结果 4例患者中,1例单发,3例多发,多者病灶6个.病变主要累及大脑半球皮层下和深部白质区,共发现13个病灶,其中顶叶半卵圆中心和颞叶的发病比例高.典型同心圆样病灶9个,直径1~2.2 cm,同心圆层数为3~6个.在T1WI加权像呈等、低信号相间;T2WI/Flair/ADC 像上呈等、高信号交替环,病灶周围有轻度水肿表现,上述表现与镜下脱髓鞘区与髓鞘保留区相间相对应.其余4个不典型的病灶呈斑片状或煎蛋样改变,但在病灶内均可见1~4个半环样结构;增强后1例病灶呈点状或边缘线状强化.结论 MRI能反映BCS的病理特征,对BCS活体、无创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北京市核医学2005年显像状况调查

    作者:耿建华;司宏伟;陈盛祖

    目的 评估2005年北京市核医学科显像状况.方法 通过邮寄调查表,统计2005年北京市核医学科的显像种类、数量及其年龄、性别分布状况.结果 回收30份核医学调查表.SPECT显像数量为6.72/1000人口,其中心肌显像为1.53/1000人口.PET为0.28/1000人口.全身骨显像多,其次为静息/运动心肌显像和肾功能显像.大多数PET和SPECT显像为单一显像剂,患者年龄多在41~70岁,但不同的病种和显像类型间,年龄分布有轻微差异,性别分布的总趋势是男性多于女性.结论 北京的核医学显像有相当的数量,多数显像项目的数量仍低于发达国家,显像检查所用显像剂为单一放射性药物.

    关键词: 调查 核医学显像
  • 急性胰腺炎的CT评价与进展

    作者:范金晓;罗良平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疾病,发病急,病情重,CT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新进展作一综述.

  • 新生儿HIE脑水肿的发生机制及其DWI、DTI特征与AQP-4的相关性

    作者:王宏伟;王晓明;郭启勇

    脑水肿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病理生理学改变,DWI、DTI可以准确监测脑水肿的影像信号变化过程.近来研究表明AQP-4与脑水肿关系密切,并与新生儿HIE脑水肿的DWI、DTI表现相关联.现对AQP-4与新生儿HIE脑水肿的发生机制及其DWI、DTI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影像学征象与CD4 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

    作者:滕录霞;高剑波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特征复杂多样,影像学征象不典型,诊断困难.CD4 T淋巴细胞是人类主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它在干预机会性感染,控制HIV发展为AIDS方面为临床医务工作者起着指导性作用.CD4 T淋巴细胞数与结核病的发病率成反比,与肺部影像学征象发生的几率具有相关性,即CD4 T淋巴细胞数值越小,合并结核的可能性越大,肺部影像学征象越不典型.

  • 血管外皮细胞瘤与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周建军;周康荣;曾蒙苏;王建华;纪元;丁建国

    目的 血管外皮细胞瘤和孤立性纤维瘤同属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来源肿瘤的中间性肿瘤,病理和组织学方面重叠表现多,术前误诊率高.本文分析各自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血管外皮细胞瘤和8例孤立性纤维瘤病例,术前经螺旋CT或MR检查,仔细复习CT和MRI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9例血管外皮细胞瘤病灶中,位于颅内3例,四肢4例,腹膜后1例,腹股沟1例;肿瘤直径4.8~13.5 cm,平均6.7 cm;瘤内见蚯蚓和结节状异常信号6例,不同程度坏死9例;所有肿瘤实质成分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其中,6例行动态增强,动脉期显著强化5例,中等程度强化1例,所有病例门脉期强化程度与血管相仿.8例孤立性纤维瘤中,位于胸部4例,四肢2例,腹腔1例,盆腔1例;肿瘤直径4.0~22.5 cm,平均9.3 cm;密度或信号较均匀5例,不同程度坏死3例,伴点状钙化1例.CT平扫密度与肌肉密度相仿,内可见两种不同密度的实质成分;CT动脉期呈地图样或线样葡行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强化趋于均匀;MRSE 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T2WI脂肪抑制为高信号;MR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结论 血管外皮细胞瘤和孤立性纤维瘤具有较明显的影像学特征,影像学可以诊断和鉴别多数病例.

  •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评价肝移植术前门脉系统栓子的价值

    作者:顾莉红;李凤华;李萍;朱彩霞;方华;杜晶;唐韵

    目的 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前门脉系统栓子诊断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SonoVue造影剂及对比脉冲序列(CPS)技术对37例肝移植术前门脉系统栓子患者,共84条血管进行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经过肝移植手术或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证实,78条血管栓子形成(瘤栓50个,血栓28个),6条血管通畅.超声造影诊断门脉系统栓子的敏感性98.7%,特异性100%,以栓子内动脉相早期造影剂灌注为标准,诊断门脉系统瘤栓的敏感性100%,特异性100%.结论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可评价肝移植术前门脉系统的通畅性,提高栓子的检出率,并可鉴别栓子的良恶性,为肝移植手术方案的确定提供重要准确的信息.

  • 胃癌螺旋CT征象与VEGF-C、VEGFR-3表达关系的研究

    作者:程鑫;韩明;张仕状;王滨;曲林涛

    目的 探讨胃癌螺旋CT征象与VEGF-C、VEGFR-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对8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于手术前1周内行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肿瘤组织VEGF-C、VEGFR-3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81例进展期胃癌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为64.2% (52/81),VEGFR-3阳性表达率为67.9% (55/81).②52例VEGF-C表达阳性的标本中,45例VEGFR-3表达阳性,VEGF-C表达与VEGFR-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③SCT图像显示的肿瘤强化幅度≥30 HU、<30 HU组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5%和45.5%,VEGFR-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6%和68.2%.④浆膜侵犯有、无组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8%和34.5%,VEGFR-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55.2%.⑤淋巴结转移阳、阴性组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3%和39.4%,VEGFR-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和36.4%.结论 VEGF-C的表达与SCT图像显示的肿瘤强化幅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R-3的表达与SCT图像显示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杨保智;郭顺林;郭吉刚;王刚;张安;徐凤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对68例经病理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和20例正常志愿者行64层螺旋CT肝脏灌注扫描,应用肝脏灌注分析软件获得不同病理阶段的肝脏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ALP)、门脉灌注量(PVP)、肝脏灌注指数(HPI)、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渗透性(P),与病理作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计算所得时间-密度灌注曲线符合数据分析要求.正常对照组的ALP为(26.96±3.11) ml·100 ml-1·min-1,PVP为(102.84±5.56) ml·100 ml-1·min-1,HPI为(20.31±2.03)%,BF为(47.70±3.13) ml·100 ml-1·min-1,BV为(135.55±4.53) ml/L和 P为(68.08±1.05) 0.5 ml·100 ml-1·min-1.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组的ALP、PVP、HPI、BF、BV和P分别为:(28.73±4.09) ml·100 ml-1·min-1、(94.14±5.56) ml·100 ml-1·min-1、(22.42±2.07)%、(40.95±3.94) ml·100 ml-1·min-1、(123.80±7.21) ml/L和(68.59±1.39)0.5 ml·100 ml-1·min-1.统计结果显示肝纤维化组的PVP、BF、BV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呈逐渐降低趋势,S3、S4期分别与对照组、S1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S2期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HPI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逐渐增高,S3、S4期分别与对照组、S1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ALP和P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64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能够反映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血流灌注改变,灌注参数的变化与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相关,对临床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CT灌注成像及与病理对照、血清学指标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沈文;祁吉;尹建忠;张龙江;王鹏辉

    目的 主要是通过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阶段的CT灌注参数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及相应病理及血清学指标作对照,分析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病理基础以及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对39例肝纤维化患者、41例肝硬化患者及28例正常对照组行螺旋CT肝脏灌注扫描,用肝脏灌注分析软件取得不同病变阶段肝实质的灌注参数,包括肝血流量(BF)、肝血容量(BV)、肝动脉血流量(HA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并与病理改变作对照研究和统计分析,同时对MTT、PS与血清学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BF及HAF为逐渐升高,MTT在肝硬化组缩短;正常对照组与肝纤维化组S3组间HAF升高;肝硬化Child-PughA、B、C分级中BV、BF、HAF逐渐升高,MTT在Child C明显缩短,PS在Child C升高;S2、S3、Child A、Child B、Child C组中HAF、 BV及BF值逐渐升高, MTT在Child C缩短而PS在Child C升高;对照组和Child-PughA、B、C分级中BV、BF、HAF逐渐升高,MTT缩短而PS升高;MTT 与透明质酸负相关,PS与IV型胶原正相关.结论 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BV、BF、HAF逐渐升高,MTT缩短,PS升高.MTT、PS可反映胶原沉积及微循环改变情况.

  • 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对乳头溢液病因诊断的价值

    作者:朱庆莉;姜玉新;刘赫;张青;孙强;戴晴;周炜洵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在乳头溢液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36例乳头溢液患者术前经常规超声及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采用平行于乳腺导管的放射状方法扫查,根据乳晕区域扩张导管和(或)占位的常规超声声像图表现,诊断分为BI-RADS 1~5级.实时弹性成像根据病灶弹性成像的特征,将其分为1~5级.全部病变均获得手术病理.结果 36例患者病理共发现40个病变,其中良性31个,恶性9个.常规超声对病变导管的显示率为90%(36/40),对所显示的36个病变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100%,特异性54.8%,准确性65%.在常规超声的基础上使用弹性成像,在BI-RADS 4级和5级的23个病变中,以弹性成像评分1级或2级为良性标准,检出良性病变3例,均为导管扩张伴实性占位的病灶,二者联合使用的诊断敏感性100%,特异性64.5%,准确性72.5%.弹性成像评分为1级或2级者14例,病理证实均为良性.结论 对部分导管扩张伴有导管内局限性低回声的病变,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

  • 乳腺黏液癌的超声、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彭玉兰;魏兵;吕青;马步云;李朝霞;谢兵

    目的 基于乳腺黏液癌的病理,探讨乳腺黏液癌的超声影像特征和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6年5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癌56例的超声影像特征、病理表现及肿瘤分子生物学特性,用统计学方法比较黏液癌单纯型和混合型两组的超声影像特征和肿瘤分子生物学指标.结果 乳腺黏液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近半数肿瘤呈膨胀性生长,富含黏液,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镜下分单纯型和混合型.以超声检查术前提示乳腺癌为正确诊断,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59%,单纯型和混合型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46%和71%(P=0.057).本组11%的肿瘤超声误诊为纤维腺瘤.混合型的肿块不均匀、肿块后方声衰减和肿块内砂砾样钙化均高于单纯型(P<0.05).混合型肿瘤分子生物学指标ER、PR和Ki67阳性率高于单纯型(P<0.05).结论 乳腺黏液癌有特殊的组织学表现,导致部分肿瘤的声像图表现容易误诊为纤维腺瘤或因无明显的恶性征象而漏诊或误诊.混合型较单纯型具有更多的恶性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也更高.

  • 超声二维应变评价正常人左室扭转和径向位移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丽;谢明星;韩伟;王新房;吕清;王静;王蕾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2DS)探讨正常左室扭转及径向位移运动特征,构建左室-扭转位移环.方法 健康成人志愿者58例,取胸骨旁左室心尖和心底短轴观对各水平旋转及径向位移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左室扭转及径向位移,构建左室-扭转位移环,并记录心底部与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和左室扭转角度峰值及达峰时间,收缩期及等容舒张期左室径向位移.结果 正常人扭转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左室扭转-位移环均呈"8"字构型.收缩期及等容舒张期左室扭转与径向位移呈线性相关.结论 应用2DS技术可无创性评价正常人左室扭转及径向位移运动特征,构建左室-扭转位移环.

  • 应变率成像评价不同构型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功能

    作者:周亚静;王建华;杜丽娟;巩晓红;简文豪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不同构型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方法 采用应变率成像技术获取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正常构型组(LVN)28例,左室重构组(LVR)30例]和30例正常人左室舒张早期、房缩期、左室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e、Sra和SRs),计算E/A比值.结果 E/A在高血压各组均小于1;LVN组、EH组SRs较CR组、CH组减低(P<0.05);高血压各组Sre 较正常组减低,且LVR组小于LVN组(P<0.05).结论 Sre、Sra 和E/A能敏感反映高血压病早期左房做功的增加.

  •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左室结构与功能关系分析

    作者:阮琴韵;屈朝阳;林晓燕;鄢磊;陈济添;辜秋阳

    目的 探讨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患者的心脏声像特点及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分析72例符合LVNC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超声心动图, 包括左室壁受累范围、左室内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合并畸形在内的系统资料.结果 患者左室以腔内过多的肌小梁或纵横交错网格状结构为特征,其中21例合并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其余51例孤立性LVNC中,LVEF<50%的占35%(18/51),而LVEF、LVD处于"正常"或"临界状态"的占49%(25/51);LVEF、LVD分别与患者年龄、左室受累程度呈中、低度相关.结论 孤立性LVNC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比以往报道的低,可能与研究人群不同(门诊患者)有关;LVEF的影响因素除了患者就诊时的年龄、左室受累程度外,可能还包括一些目前尚不明确因素,因而长期随访心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 急性心肌梗死局部室壁峰值速度和位移的变化

    作者:黄慧贤;胡大一;朱天刚;杨静文;郭实;陈真;丁茜;王欣;权欣;刘俊琪

    目的 观察组织速度峰值(Sm)和组织位移峰值(D)在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IRA)供血节段与非梗死相关动脉(NIRA)供血节段急性期的变化,并与正常人相应节段比较,探讨Sm和D能否敏感地评估缺血心肌、坏死心肌.方法 以31例首次发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前壁AMI 14例,IRA为前降支(LAD);下壁AMI 17例,IRA为回旋支(LCX)10例,IRA为右冠状动脉(RCA)7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小时内获取其标准心尖二腔、长轴、四腔彩色组织多普勒,描记心肌各节段的TVI、TT曲线,测量基底段、中段、心尖部收缩相峰值.并与42例正常人对照分析.结果 AMI患者的Sm和D与正常人比较结果显示:在前壁和前间隔所有IRA基底段、中段和部分NIRA基底段、中段峰值减低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或P<0.01、 P<0.05),峰值减低程度IRA大于NIRA;在侧壁、下壁、后壁和室间隔所有NIRA基底段、中段和部分IRA基底段、中段峰值减低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或P<0.01、 P<0.05),峰值减低程度NIRA大于IRA.AMI患者的Sm和D在IRA和NIRA比较提示我们,在前壁AMI组(除外前壁的Sm),前壁和下壁的基底段、中段的Sm和D可以区分梗死与非梗死心肌(P<0.05);在下壁AMI组(除外下壁AMI患者的Sm)侧壁、前间隔、后壁和室间隔中段的Sm和D可以区分梗死与非梗死心肌(P<0.05).结论 AMI患者的Sm和D与正常人比较不仅能够在急性缺血早期无创、定量、准确、敏感地区分正常及缺血、坏死心肌,也能够评估IRA和NIRA的缺血、坏死心肌,为临床提供了可床旁测量、方便快捷的诊疗手段.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管壁运动的初步评价

    作者:陈明;谢明星;王新房;吕清;王静;张静;王蕾;丁尚伟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足背动脉的管壁长轴方向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特点.方法 使用西门子公司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结合同步心电图描记,声学采集条件下分别获取2型糖尿病足背动脉无形态学改变患者20例(T2DM1组)、糖尿病足背动脉有形态学改变患者26例(T2DM2组)和20例无糖尿病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足背动脉的长轴二维图像,并进行动态存储.测量足背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末内径(Ds),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并运用VVI软件进行脱机分析,测量足背动脉管壁长轴方向上的大纵向运动速度(Vmax)、大应变(Smax) 及大应变率(Srmax),并进行比较.结果 T2DM1组患者足背动脉IMT、Ds和PSV测值与正常人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Vmax、Smax、Srmax测值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减低(P<0.05或0.01).T2DM2组患者足背动脉IMT、Ds、PSV测值和Vmax、Smax、Srmax测值与T2DM1组及正常对照组各测值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 VVI技术可用于T2DM足背动脉病变的分析,尤其对于临床未发现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内皮功能障碍可较早地进行检测.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评价

    作者:赵林芬;杨立;王新江;赵锡海;吴坚

    目的 探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形态学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729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CHD)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结果,由2位心血管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MB-MCA的存在,结果一致时诊断为MB-MCA.测量MB厚度、MCA长度及管径,记录MB-MCA位置、包绕情况、MCA两端成角情况,并记录MCA本身以及其近、远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应用卡方检验,分析心肌桥近段、远段冠状动脉及壁冠状动脉自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6729例患者中发现MB-MCA总计1214例(18.0%),1262处.MB-MCA位于LAD者占90.7%(1145例).MSCT显示MCA可被心肌完全包绕(39.3%,496/1262)或不完全包绕(60.7%,766/1262).MCA长度为(18.6±9.0) mm.MB厚度为(2.2±1.7) mm.77.3%的MCA近端或(和)远端成角.MB-MCA近段和远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分别为53.3%和2.3%,MCA本身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为0.5%,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64层螺旋CT能够清楚显示载MB-MCA冠状动脉全程和MB-MCA本身,并用于评价MB-MCA形态学特征.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易发生粥样硬化病变.

  • 三维多普勒能量成像检测卵巢肿瘤及其与病理MVD、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艳华;郭存丽;程文;耿敬姝;郑秀兰;王宏波

    目的 探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D-CPA)术前观察卵巢肿瘤的血流特点与术后病理微血管密度 (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 术前应用3D-CPA观察76例卵巢肿瘤的血流信号,判断血管分级并计算肿瘤内血管指数(VI),术后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肿瘤内的MVD及VEGF染色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三维能量多普勒成像的病理基础.结果 卵巢癌的VEGF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P<0.05),Ⅲ级血管分型的VEGF染色强度高于Ⅰ、Ⅱ级;卵巢癌的血管分级及VI与MVD有相关性(r=0.84,P<0.005).结论 血管分型、VI可用于术前间接评价肿瘤的血管生成,为卵巢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三维超声TUI技术在胎儿唇腭裂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婧宇;蔡爱露;杨泽宇;王冰;郭淑香

    目的 分析胎儿唇腭裂在三维超声新技术断层超声成像(TUI)中的图像特征,评价TUI诊断胎儿唇腭裂的价值.方法 应用TUI对32例唇腭裂胎儿的三维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分析,并将检查结果与二维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UI对单纯唇裂的显示率为100%(8/8),对唇裂合并腭裂的显示率为75%(18/24);二维超声对单纯唇裂的显示率为100%(8/8),对唇裂合并腭裂的显示率为33.3%(8/24),二者对胎儿唇裂合并腭裂的显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I在胎儿唇腭裂的产前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64排CT容积HRCT扫描方案优化的模具研究

    作者:高燕莉;翟仁友;张镭;李剑颖

    目的 优化容积HRCT的扫描方案,提高容积HRCT的图像质量.方法 应用64排CT对Catphan模具进行扫描,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对HRCT的扫描方案进行优化,优化的参数包括:探测器宽度、焦点尺寸、旋转时间、管电压及管电流、扫描孔径、螺距、重建卷积函数、重建模式.结果 增加探测器宽度可使噪声降低(t=-4.228, P=0.002),放射剂量降低,对空间分辨率无明显影响.改变旋转时间对空间分辨率、噪声(F=0.627, P=0.130)均无明显差异.小焦点较大焦点的空间分辨率提高1 LP/cm.增加管电压与管电流可使噪声降低,空间分辨率随之改善,放射剂量增加.不同扫描孔径的放射剂量有所不同.螺距0.5得到佳的Z轴分辨率12 LP/cm.在3种高分辨率算法中,bone优于 bone plus及edge.重建模式plus较full的噪声降低(t=58.234, P<0.001),Z轴分辨率也降低.结论 采用优化的扫描方案,可以提高容积HRCT的图像质量并控制放射剂量,有助于正确评价容积HRCT的价值.

  • 三维CT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效果的评价

    作者:郭文力;侯阳;潘诗农;郭启勇

    目的 探讨三维CT评价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效果的技术要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22例,术后1至10天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观察骨隧道、移植物、内固定物、关节腔及周围软组织等显示情况.结果 三维CT显示移植物形态连续完整、密度均匀,关节腔内有少量气体、液体及点片状高密度影,周围软组织有不同程度肿胀.骨隧道:管径(10.02±1.26) mm,管径均匀20例,边缘光滑19例,开口位置准确20例;内固定物位置准确19例.结论 三维CT能清晰显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移植物形态、骨隧道情况和内固定物位置,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可以成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随访的重要方法.

  • 高压氧治疗SARS后Ⅰ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随诊研究

    作者:武靖;蒋全胜;洪楠;邸强

    目的 通过对15例SARS后被确诊为Ⅰ期骨缺血坏死后行高压氧治疗病例的追踪研究,探讨高压氧治疗SARS后Ⅰ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 符合WHO确定的SARS诊断标准的15例患者(23髋)行双侧股骨头影像学检查,其中平片、CT检查为阴性, MRI诊断为Ⅰ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高压氧治疗后,随诊34个月,对比治疗前后平片、CT和MRI结果.结果 在高压氧治疗前,所有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情况根据1992年国际骨循环联合会(ARCO)国际分期标准均诊断为Ⅰ期,高压氧治疗后随访近3年,无痊愈者,2例(3髋)进展为Ⅳ期,1例(1髋)进展为Ⅲ期, 12患者(19髋)进展为Ⅱ期.结论 高压氧治疗不能逆转或有效阻止SARS后Ⅰ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进展.

  • 绝经后女性股骨颈容积性定量CT测量研究

    作者:贾慧惠;蔡跃増

    目的 应用vQCT技术测量绝经后女性股骨颈的容积性骨密度(BMD)和几何参数,评价各参数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能力.方法 选取绝经后妇女47例,其中正常组26例,骨质疏松组14例,骨质疏松伴腰椎骨折组7例.应用多层螺旋CT对三组患者左股骨颈进行容积扫描并薄层重建,利用Osteo CAD软件对多平面重组图像进行测量,计算出股骨颈的皮质骨、小梁骨和整体骨的容积BMD,股骨颈轴长和小横截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正常组与骨折组之间vQCT及DXA各BM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调节年龄、身高和体重因素后差异仍存在;骨质疏松组与骨折组之间只有小梁BMD及总体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小梁BMD下降幅度较大,达32.4%.结论 股骨近端vQCT测量比DXA能更敏感地反映绝经后女性股骨颈BMD的变化情况,为早期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科学依据.

  • 眶下神经管多层螺旋CT图像重组和测量

    作者:赵光明;陈克敏;柴维敏;凌华威

    目的 利用计算机断层成像(CT)薄层扫描和多平面重组技术显示并测量眶下神经管,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对105例成年人头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以显示眶下神经管;测量眶下神经孔至眶下缘距离、眶下神经至正中平面距离、眶下神经管长度和中段直径;观察眶下神经管的CT表现.结果 眶下神经孔至眼眶下缘垂直距离平均(8.3±2.7)mm;眶下神经管长度和中段平均直径分别为(24.6±3.0)mm、(2.1±1.0)mm;眶下神经孔至正中线距离平均为(27.0±1.7)mm;双侧眶下神经孔基本对称.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三维重组技术可多方位显示眶下神经管,并可进行形态学测量,熟悉其正常影像学表现对疾病诊断和术前评价具有意义.

  • 先天性小眼球的MRI检查及表现

    作者:陈青华;王振常;鲜军舫;田其昌;燕飞;杨本涛;刘中林;张燕明

    目的 探讨先天性小眼球的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17眼)先天性小眼球的MRI表现.15例行MR平扫,其中3例还行增强扫描,采用FSE横断面T1WI、T2WI,冠状面及斜矢状面T1WI扫描.结果 15例(17眼)先天性小眼球中,单侧13例,双侧2例.缺损性小眼球11眼,10眼表现为眼球体积小,前部结构正常,视乳头区眼球壁不连续,并见长T1长T2信号囊肿突出于眼球之外,1眼表现为患侧未见正常眼球结构,囊肿大而不规则;并发性小眼球5眼,伴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单纯性小眼球1眼.患侧眶腔减小11眼,扩大2眼,无明显改变4眼.伴视路或颅内其他异常4例.结论 MRI能清楚显示小眼球本身及伴发的眼部及中枢神经发育异常,有助于先天性小眼球的分型,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 移植肾输尿管结石的超声诊断

    作者:高怡;喻智;申雪萍;熊锐华;刘春龙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移植肾输尿管结石的超声诊断.方法 对在1068例肾移植患者中应用彩超检出的16例移植肾输尿管结石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来自供体肾结石9例,术后形成结石7例;其中移植肾结石13例,输尿管结石1例,移植肾并输尿管结石2例;单发结石10例,多发结石6例;合并尿路梗阻8例,镜下血尿5例.结论 移植肾输尿管结石无典型症状,彩超是诊断移植肾输尿管结石的可靠方法,对结石的定位及定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 前列腺中央腺体病变的MRS半定量分析

    作者:佟艳军;王霄英;李飞宇;蒋学祥

    目的 探讨MRS半定量分析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患者的MRS谱线作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以腺体为主型增生(GBPH)组7例、基质为主型增生(SBPH)组6例、中央腺体偶发癌(IDPC)组5例.比较各组患者MRS可用体素(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CC/C]的比值及其与体素所在部位的关系.结果 ①中央腺体偶发癌组的CC/C平均值(1.32±0.42)大于GBPH组(0.88±0.28)和SBPH组(0.81±0.2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GBPH组与SBPH组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②组内比较,各部位CC/C平均值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中央腺体偶发癌组与GBPH组、SBPH组,在前列腺中央腺体的尖部、前部、中部和右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前列腺体部、左侧、基底部、后部和尿道周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MRS半定量分析可能会对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和良性增生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帮助.

  • 以直肠内线圈进行前列腺扩散加权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郭雪梅;王霄英;崔志伟;李飞宇;蒋学祥

    目的 以腹部相控阵线圈获得的前列腺常规DWI成像为标准,研究以1.5T磁共振系统进行直肠内线圈DWI成像所得前列腺ADC值的准确性.方法 随机选择20例同时进行了常规DWI和直肠内DWI的前列腺病例,比较两种DWI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信噪比.以第三方软件逐点测量前列腺的ADC值,并手动测量ADC值,与常规方法所得ADC值进行对比,分析直肠内线圈所得ADC值的可用性.结果 直肠内DWI的空间分辨率明显高于常规DWI,两种DWI信噪比无显著性差异.观察获得的散点图,发现与直肠内线圈表面相距22.9 mm以内的ADC值与常规ADC值差异不大.在前列腺外周带手工测量两种ADC值,无统计学差异,相关系数为0.820.结论 前列腺直肠内线圈DWI图像分辨率高,但仅距离线圈前表面约22.9 mm以内的ADC值与常规ADC值具有可比性.

  • 超声心动图在外科修补术后室间隔残余漏介入封堵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军;张军;薛洁;朱霆;左健

    目的 探讨外科修补术后残余漏介入封堵治疗的超声心动图筛选适应证及价值.方法 应用HP 5500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检查13例拟行封堵术的残余漏患者,术前观测左右室侧残余漏口大小、漏口残端距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的距离,术中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护引导,术后追踪随访.结果 残余漏部位、残余漏左右室侧大小心血管造影检查与超声心动图结果一致,残余漏距主动脉右瓣距离(2.1±1.6) mm(0~6.9 mm),距三尖瓣(2.3±1.8) mm (0~5.4 mm).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封堵器,2例封堵术后少量残余分流,1例于术后3个月消失;1例术后1个月仍有分流,现在随访观察中.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外科修补术后间隔残余漏介入封堵术前病例筛选、术中监护引导、术后随访有着其他检查不可替代的临床应用价值.

  • 微导管在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邓梨平;于淼;张金山;张宏文

    目的 分析探讨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中微导管的作用.方法 将肝癌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分为普通栓塞组和微导管栓塞组,普通组179例;微导管组47例.普通栓塞组常规采用RH导管或Cobra导管行超选择栓塞治疗,微导管栓塞组采用SP3F同轴微导管作超选择肝段或者亚肝段的肿瘤供血血管栓塞治疗,其中28例行肝段栓塞,19例行肝亚段栓塞治疗.结果 微导管组术后无1例误栓异位动脉而致并发症,肝功能损害轻微,疗效较普通组有明显提高.结论 微导管的使用可提高栓塞的准确率增强疗效,避免并发症,肝功能损害轻微.

  • 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中远期疗效观察与探讨

    作者:徐克;钟红珊;吴瑕;陈冉;肖亮;张曦彤;辛士杰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2000年3月-2004年11月,行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34~81岁,平均(66.2±7.3)岁.随访36~92个月,平均(56.0±10.2)个月,每个病例均填写标准化CRF表格,建立数据库,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术中内漏3例,右肾动脉栓塞1例,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2例,急性左心衰1例,脑出血1 例,术后30天内死亡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循环衰竭.随访期间内漏2例,死亡2例,分别死于腹主动脉瘤破裂和膀胱癌肝转移.结论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创伤小,恢复快,中远期严重并发症少,对于不能耐受传统外科手术的患者应优先选择腔内修复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