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超声诊断脾脏异位妊娠1例

    作者:侯敏;闫合理;张国安

    患者女,32岁,孕2产2,停经56天,腹痛并阴道流血2天入院.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宫颈充血,举痛明显,后穹隆压痛明显,盆腔触痛明显.超声检查:子宫大小正常,形态规则,宫内回声均匀,未见明确孕囊回声;右侧卵巢显示清晰,大小正常,未见异常回声;左侧附件区多切面扫查,未见异常包块及积血回声.沿左侧盆腔及腹腔向上顺序扫查:于脾脏下极近脾门外上方可见一大小4.8 cm×4.3 cm的囊实性包块,边界清晰,形态尚规则,其内可见妊娠囊大小约3.0 cm×2.8 cm,囊内可见大小约1.4 cm×1.0 cm的胎芽回声,未见明确胎心搏动.囊实性包块与脾脏下极部分粘连(图1).CDFI示其周边可见粗点状及条形血流信号.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妊娠 异位
  • CT血管成像诊断永存三叉动脉1例

    作者:张郎杰;王武军;王毅;张伟国

    患者男,72岁,因"肢体抖动、记忆力下降2年"入院,诉头晕、恶心、呕吐反复发作,呃逆,左面部及左侧肢体麻木.查体:体温36.5℃,呼吸19次/分,脉搏78次/分,血压130/65 mmHg.神清语明,反应迟钝,计算力差,自知力、定向力正常.左耳听力下降,面部表情少,四肢肌力V级,双上肢平举有细震颤,步态迟缓.共济试验(-).双侧浅、深及复合感觉灵敏、对称.

  • 经阴道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1例

    作者:薛晓艳;张玉荣;张玉华;韩连军

    患者女,32岁,右下腹剧痛30 min入院.查体:子宫前位,大小正常,双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包块.妇科疑诊宫外孕或输尿管结石.经阴道超声见右侧输尿管扩张,宽4 mm,于右侧输尿管下段可见一强回声团,大小6 mm×4 mm,后方伴声影,此处输尿管壁略增厚、毛糙(图1),可见输尿管蠕动、蠕动波及强回声团.子宫及双侧卵巢未见异常.超声提示:右侧输尿管积水伴下段结石.

  • 多层螺旋CT诊断双侧冠状动脉瘘1例

    作者:王德韧

    患者女,54岁.患者于5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心前区憋胀不适,每次持续数分钟不等,可自行缓解,发作时无头晕及意识丧失.入院前10天上述症状频繁发作,多在活动中出现,发作时行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T波低平.入院查体:T 36.8℃,P 70次/分,R 19次/分,BP 125/70 mmHg;心界不大,心律齐,心音弱,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临床疑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导致心绞痛,遂于我科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心脏增强扫描.后处理采用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

  • 胎儿小肠闭锁超声表现1例

    作者:李海泽;朱红丽;董来成

    孕妇29岁,孕1产0,孕33+5周.本人及家族无特殊病史,其夫有烟酒嗜好.常规围产期超声检查:胎儿上腹部可见2个囊性无回声区,呈典型的"双泡"征,由较细的管道(幽门管)相连(图1A);"双泡"由扩张的胃泡和十二指肠组成,实时观察可见内容物在胃泡和十二指肠之间流动.胎儿中下腹部横切面探测显示小肠多处扩张并且相通,宽处达3.3 cm(图1B);同时胃肠蠕动较活跃.羊水过多,羊水厚径10.5 cm.超声提示:①宫内孕单活胎;②胎儿消化道畸形-小肠闭锁?羊水过多.引产后胎儿尸体解剖证实为小肠闭锁.

  • 儿童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MR表现2例

    作者:陈欣;赵滨;徐永盛;李欣

    患儿1:女,1岁4个月,主因发热4天,口腔、手心、足底及臀部皮疹1天,呼吸急促1 h入院.入院查体:精神差,口周发绀,口腔、手心、足底及臀部疱疹,双肺呼吸音浅促,四肢肌张力减低.否认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HFMD)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血WBC:13.1×109/L,RBC:3.78×1012/L,HGB:82 g/L,Q-CRP:9 mg/L.粪便病毒分离提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 EV71)病毒.胸片示右肺野及左肺上中野斑片状致密影,双肺门影模糊.MR轴位图像示延髓对称性小片状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晰.

  • 椎动脉壁内血肿1例

    作者:闫庆;胡金莲;张世平

    患者女,42岁,因左侧上、下肢麻木4天入院.患者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左侧上、下肢麻木伴头痛、头晕.外院以脑梗死治疗后言语不清及吞咽困难好转,转入我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4天前曾行颈部按摩.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8/12 kPa,右侧面纹浅,左侧肢体感觉减退.MRI:桥脑右侧梗死.彩超检查:右侧椎动脉距离起始点约1.0 cm处可见局部管腔增宽,内径约0.39 cm,内见宽0.13 cm的纤细明亮血流,其周为低回声带,内部高回声带与椎动脉起始段内中膜相延续,向下延伸至颈3~4椎间段水平,横断面沿管壁可见低回声带环绕,内未见血流信号显示,病变管腔内血流偏向于右侧方.

  • 小细胞肺癌误诊为恶性间皮瘤1例

    作者:玄东春;刘慧楠

    患者男,33岁,因干咳、活动后呼吸困难20天入院.于当地医院接受消炎治疗20天,效果欠佳.入院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右侧肩胛下区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弱.痰结核菌涂片阴性.CT示右侧肺内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团块状阴影沿胸膜分布,右肺上叶可见不规则形实变影,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纵隔向左移位,纵隔、肺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图1、2).右侧大量胸腔积液.考虑右侧胸膜恶性间皮瘤,伴右肺上叶肺不张.入院后反复抽取胸水为血性,胸水常规以淋巴细胞为主,胸水中LDH升高875 IU/L,蛋白定量>3 g/L.CT引导下穿刺病理证实为小细胞癌(图3).

  • 右侧颈总动脉走行扭曲合并颈内静脉血栓形成超声表现1例

    作者:邹品飞;阮燕

    患者女,43岁,因"头痛、右侧颈部触及搏动性包块"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采用Sequoia512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15L8W、10.0 MHz进行探测,见右侧颈总动脉下段自头背干发出向上走行约2.4 cm,之后折向下行1.7 cm后再折向上走行,呈"S"型折叠,折叠段管腔未见明显增宽和狭窄段,折叠段局部管壁可见稍强回声附着,该处可见血流信号充盈缺损.使用4C1探头3.5 MHz,VA条件探查见折叠段管腔内可探及血流信号(图1),部分为涡流.

  • 原发性睾丸T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刘恩涛;薛君喜;孟令平;林丽萍;李小静

    患者男,64岁,因"左侧睾丸进行性肿大伴坠胀感20天"入院.查体:左侧睾丸肿大,可触及不规则包块,直径约5.0 cm×4.0 cm,质硬,无触痛,边界不清,固定;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CT:左侧睾丸肿大,呈不规则团块影,大径约4.0 cm×2.5 cm;平扫呈等低混杂密度,CT值约35 HU;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CT值约为70 HU,边界不清,邻近左侧精索静脉增粗、扭曲(图1~3).诊断:左侧睾丸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胸、腹部CT未见其他异常,后腹膜及盆腔未见增多、肿大淋巴结.

  • 胆囊内胆泥沉积物误诊为实质性占位病变超声表现1例

    作者:邹品飞;陈剑;杨如芬

    患者女,45岁,以"右上腹部隐痛不适3年余"就诊,行腹部B超检查.首诊B超所见:胆囊大小10.4 cm×3.6 cm×3.9 cm,胆囊壁毛糙,胆囊底部后壁可见大小约2.7 cm×1.0 cm稍强回声,改变体位探查,其变化不明显,血流流速标尺14 cm/s时,稍强回声内可见点状血流信号(图1),未采集血流频谱;超声提示:胆囊体积大,胆囊内稍强回声(性质待查,占位病变可能性大).

  • 鼻腔及上颌窦髓外浆细胞瘤MRI表现1例

    作者:张鹏;李振龙;赵英杰

    患者男,23岁,以"反复右侧鼻塞1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反复鼻出血10余年,右侧重,无脓涕,未治疗.既往有喹诺酮类药物过敏史.入院专科检查:外鼻无明显畸形,右鼻腔见一巨大肿物,与钩突、下鼻甲粘连,表面光滑,触之不易出血,右侧鼻腔内结构未能窥清,未见异常分泌物.鼻中隔左偏,左侧鼻道未见异常分泌物.鼻咽部黏膜稍隆起,无充血,表面光滑,无异常分泌物.咽黏膜轻度充血,咽后壁小滤泡增生,会厌及声带活动度好,无异常.诊断:右侧鼻腔、鼻咽部肿物性质待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胸片及心电图均正常.

  •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超声评价犬慢性缺血性肾病:与彩色多普勒相对比

    作者:董怡;陈为民;王文平;曹佳颖;范培丽;林希元

    目的 运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价犬慢性缺血性肾病模型肾皮质血流灌注的改变,并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结果 相比较. 方法 健康成年犬5只,用Ameroid环制作犬右肾动脉慢性狭窄模型.每只犬采用建模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建模后每隔1周对犬右肾进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QLAB定量软件分析犬肾皮质的超声造影灌注参数值;彩色多普勒检测犬肾段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及峰值流速(PSV). 结果 随着犬慢性肾功能损害的发展,其时间-强度曲线(TIC)上升缓慢,下降缓慢,到达峰值时间延迟.其中峰值强度(DPI)和达峰时间(TTP)在建模后第4周出现显著改变(P<0.05).而彩色多普勒的RI及PSV分别在建模后12周与14周出现显著改变(P<0.05). 结论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和彩色多普勒均能准确反映犬肾慢性缺血性病变的血流灌注变化,但超声造影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更为敏感.

  • 99mTc-K237的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分布和显像

    作者:王火强;夏俊勇;赵龙;张志勇;刘兴峰;郑金旭

    目的 探索99mTc标记多肽K237的方法 ,研究标记物的稳定性及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方法 采用99mTc直接标记多肽K237.正常小鼠尾静脉注射99mTc-K237后不同时间处死,取血液及主要脏器,测定其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经尾静脉将99mTc-K237注入荷人肺癌A549裸鼠,于注射后不同时间显像.结果 99mTc-K237的标记率和放化纯均>95%,其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高特异性结合率为40.36%.99mTc-K237在生理盐水和正常人血清中放置24 h后,其放化纯分别为(89.1±1.4)%和(88.3±1.1)% (t=1.56,P>0.05).静脉注射99mTc-K237后24 h内,小鼠血液放射性清除迅速,放射性主要聚集在肾脏并经其清除,其他组织器官的放射性随时间逐渐降低.99mTc-K237荷人肺癌A549裸鼠显像示肿瘤组织摄取高,肿瘤与对侧正常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T/NT)高可达3.97±0.31.结论 99mTc-K237易于制备,具有较理想且符合实际的动物体内动力学表现.

  • MRI监测不典型发病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作者:马佳;李坤成;于春水;张海琴;秦文

    目的 利用MRI监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进程,判断MRI对不典型发病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监测价值.方法 应用MOG35-55诱导Lewis大鼠建立EAE模型.对所有EAE大鼠进行急性期、慢性期的神经功能评分、MR常规成像及USPIO强化成像,比较MRI与临床状态的关系.处死部分EAE大鼠进行病理分析,并与MRI进行对照.结果 MOG35-55诱导的EAE模型症状复杂多样,神经功能评分与MRI对病情的判断存在差异,MRI可以发现、但神经评分不易判断的EAE病灶.结论 MRI可提高对不典型发病的EAE病灶的检出率,能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估EAE模型.

  • 3.0T MR黑血技术在纤维蛋白靶向对比剂动态评价兔颈动脉血栓中的应用

    作者:杨飞;刘怀军;王志红;吴文新;徐英进;宋利宏;田泽君;杨冀萍;贺丹;王藏海

    目的 探讨和优化纤维蛋白靶向对比剂(EP-2104R)对兔颈动脉急性和亚急性血栓进行3.0T MR的检查序列和检查时间. 方法 以颈动脉外部损伤和阻塞法制备兔颈动脉内血栓形成模型,分为急性期组(6 h)和亚急性期(6 d)组.分别于EP-2104R注入前及注入后不同时间点行MR黑血技术扫描,观察血栓形态及信号等特点,计算血栓对比噪声比(CNR),并与组织病理学对比. 结果 在T1WI双翻转快速自旋回波压脂序列(T1WI-DIR压脂序列),EP-2104R准确地显示所有颈动脉血栓,呈高信号亮点,信号均匀,边缘清楚,优于非对比增强MRI (P<0.01).亚急性期血栓的CNR明显高于急性期血栓的CNR (P<0.001).血栓CNR在2~3 h达到高峰. 结论 在兔颈动脉血栓形成模型,于T1WI-DIR压脂序列,EP-2104R可以准确显示活体内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血栓,优于非对比增强MRI;对活体内不同时期血栓的理想检查时间窗为注射EP-2104R后2~3 h.

  • 超声微泡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抑制裸鼠膀胱肿瘤

    作者:高渝;张唯力;黄赤兵;王志刚;冉海涛

    目的 探讨利用超声辐照微泡造影剂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效应. 方法 建立人膀胱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后,将24只成瘤裸鼠随机分为4组:UM+ASODN组每只裸鼠尾静脉注射微泡造影剂与VEGF-ASODN混合物,并对移植瘤体用超声波进行辐照;脂质体+ASODN组每只裸鼠尾静脉注射VEGF-ASODN与脂质体混合物;UM组每只裸鼠尾静脉注射微泡造影剂并以同样的条件进行体外超声辐照;单纯对照组每只裸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各组处理每隔2 d进行一次,共计5次.观察裸鼠移植瘤生长情况,免疫组化SP法测Ki67、CD34、VEGF的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细胞增殖指数,TUNEL法测细胞凋亡指数. 结果 UM+ASODN组裸鼠皮下肿瘤生长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减慢,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UM+ASODN组肿瘤细胞的凋亡增加(P<0.01),而细胞增殖减少(P<0.05). 结论 超声微泡介导的VEGF-ASODN转染能有效抑制膀胱癌裸鼠皮下移植瘤.

  • MSCTA与3D CE-MRA对脑膜瘤血供的对比观察

    作者:陈晶;韩向君;陈建强;李纲;任上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对显示脑膜瘤血供的价值. 方法 对20例脑膜瘤患者同时行MSCTA和3D CE-MRA观察瘤体血供,并对成像结果 对比分析. 结果 两种方法 皆能明确显示瘤体主要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MSCTA较CE-MRA能够提供更多的瘤周细小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信息;12例大脑凸面脑膜瘤中,3D CE-MRA法同一平面完整显示近颅骨侧血管36条,MSCTA法仅显示16条;9例窦旁脑膜瘤CE-MRA皆立体、准确地提供窦腔结构受侵信息及侧支循环静脉通路,MSCTA对3例窦腔侵犯程度被低估或高估;MSCTA法显示10例骨质侵犯改变,CE-MRA法显示不明显. 结论 MSCTA与3D CE-MRA都能对脑膜瘤的血供特点进行术前评价;MSCTA对血管细小分支的显示优于3D CE-MRA,后者在瘤周静脉窦及近颅骨侧血管的评价因无骨质干扰而具有优势;MSCTA在显示骨质改变方面具有优势.

  • MR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

    作者:赵天平;程敬亮;张勇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21~41岁,平均29.6岁.结果 全部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邻近Monro孔;MR 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矢状位和冠状位T1WI及增强扫描图像上,9例可见由胼胝体和侧脑室顶呈网状或丝条状垂向下的瘤组织,轴位7例见瘤组织牵拉侵犯单侧或双侧脑室侧壁形成索条状影.所有肿瘤均伴多发囊变,部分瘤体内可见出血及血管流空征象.肿瘤在增强扫描中多呈较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中枢神经细胞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诊断.

  • 3.0T 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脑卒中患者脑微岀血

    作者:杨飞;刘怀军;贺丹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脑卒中脑微岀血(IMBs)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SWI与T2*WI和常规MRI序列检出IMBs的能力. 方法 采用3.0T MR对19例因脑卒中入院的IMBs患者行常规MRI及SWI检查,其中17例行T2*WI.①观察IMBs在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②比较SWI与T2*WI和常规MRI序列对IMBs的显示差异:信号特点、数目、区域分布、大小及形态;③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 结果 ①IMBs患者中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多见(84.21%),其次为脑出血和脑梗死;②SWI检测IMBs优于常规MRI序列及T2*WI.IMBs在脑卒中患者中分布以基底节/丘脑区、皮质及皮质下区多见;③IMBs分级与腔隙性脑梗死分级呈正相关. 结论 SWI检测IMBs优于常规MRI序列及T2*WI;脑卒中患者多发性IMBs的存在提示微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出血倾向.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小脑功能缺陷的功能磁共振成像

    作者:王璐;范国光;于兵;麻宏伟;潘学霞;郭启勇

    目的 初步观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在执行工作记忆任务时小脑和其他脑区激活有无异常.方法 以12例ADHD儿童和12名年龄、性别、利手、受教育程度方面相匹配的正常对照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快速事件相关fMRI及分类n-back工作记忆任务,研究ADHD儿童小脑等主要脑区激活有无改变.结果 ADHD儿童左侧小脑后叶激活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弱(P<0.01).结论 ADHD儿童在执行n-back工作记忆任务时显示左侧小脑后叶功能低下.小脑功能低下及其所在的高级认知神经回路功能障碍,可能是ADHD儿童行为学异常的神经基础所在.

  • 先天性食管闭锁的产前超声诊断现状与进展

    作者:刘雨函;蔡爱露;姜红霞;赵一理

    产前诊断食管闭锁原则上依赖两个非特异性的声像图征象:羊水过多、胃泡小或不显示.两个小样本研究结果 表明,羊水过多联合胃泡不显示诊断食管闭锁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4%和56%,只有不到10%的食管闭锁患儿在产前得到诊断.当前超声技术还不能明确诊断食管闭锁,所以遗传咨询时应谨慎.本文就近年来产前超声诊断食管闭锁现状与展望进行综述.

  • 甲状腺结节超声造影研究进展

    作者:黄小莉;黄道中

    甲状腺癌在内分泌肿瘤中发病率高,早期诊断对甲状腺癌的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超声造影在甲状腺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价值.本文就甲状腺结节超声造影的现状及其展望作一综述.

  • 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

    作者:马跃;任莹;富西湖;石喻;乞文旭;郭启勇

    目的 分析不同b值下胰腺癌、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正常胰腺组织ADC值及其差值(DADC值)变化情况,探讨用于鉴别胰腺癌、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适b值.方法 对15例胰腺癌(Ⅰ组)、4例慢性肿块型胰腺炎患者(Ⅱ组)及15名胰腺正常的志愿者(Ⅲ组)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b值分别为333、667、1000 s/mm2.测量各b值下癌区、慢性炎症区和正常胰腺区的ADC值,并对不同b值时三种组织ADC值及不同组织间DADC值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相同b值时胰腺癌区ADC值低于慢性炎症肿块区和正常胰头区.不同b值时各组内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b值增大,三组的ADC值均有下降,其中胰腺癌区平均下降率低(15.66%和5.19%).b=333和667 s/mm2时,胰腺癌区与慢性炎症肿块区、胰腺癌区与正常胰头区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时,胰腺癌区与慢性炎症肿块区、胰腺癌区与正常胰头区两配对组组内的D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333 s/mm2时各配对组组内的DADC值大.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小b值有助于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

  • 超声造影观察腹膜病变

    作者:阙艳红;王学梅;刘艳君;陈波;陶春梅

    目的 探讨腹膜病变的超声造影(CEUS)特点. 方法 对32位拟行腹膜穿刺活检的患者行腹膜CEUS检查,定量分析时间-强度曲线各参数间的差异,以及与腹膜CDFI血流分级的相关性. 结果 结核性腹膜炎与腹膜转移癌的CDFI血流分级无显著差异,具有相似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腹膜转移癌的造影增幅强度高于结核性腹膜炎.腹膜病变的CDFI血流分级与腹膜峰值强度及增幅强度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CEUS可反映腹膜病变血管生成的状况.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腹膜病变
  • MR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相对照

    作者:李如迅;时高峰;彰俊杰;王琦;许茜;王亚宁;杜煜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4例经手术证实的转移性淋巴结的MRI资料与病理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4例恶性肿瘤患者均成功完成DWI扫描,DWI诊断转移淋巴结163枚;术中共清扫淋巴结336枚,转移淋巴结137枚,DWI诊断淋巴结转移与手术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P=0.65).DW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7%、81.41%、85.71%、77.30%和93.64%.DWI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优于常规序列;弥散成像灰阶反转图像显示淋巴结转移更加直观.结论 磁共振DWI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原发性肝细胞癌超声造影表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作者:黄丽萍;唐少珊;解丽梅;王鹏;刘守君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造影增强时间-强度曲线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HCC的24例患者HCC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增强时间、上升斜率、相对峰值强度、峰值增强率、下降斜率),同时检测肿瘤的MVD,分析造影增强时间-强度曲线参数与MVD的相关性. 结果 中低分化HCC组MVD大于高分化HCC组(P<0.05).HCC的相对峰值强度、下降斜率与MVD计数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44、0.50. 结论 HCC造影增强时间-强度曲线的相对峰值强度、下降斜率可反映肿瘤微血管形成,不同分化程度HCC的MVD差异显著.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

    作者:唐少珊;王丹;高金梅;富崴;刘守君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方法 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表现,对其中4例的超声造影表现进行探讨.结果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发生于年轻女性.肿瘤体积较大,边界清晰,多数有包膜.病变呈囊实混合或呈实性肿块.少数病例可见较粗大钙化.肿瘤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但以胰头多见.4例造影病例于动脉相肿物边缘均可见包膜样环状等增强.其中3例动脉相肿瘤内部呈不均匀低增强伴无增强区,静脉相造影剂消退呈明显低增强;1例动脉相肿瘤内部无明显增强,病理示肿瘤组织绝大部分坏死.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有其特征性的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超声造影能更准确地反映其组织学特征.

  • 腹盆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CT及MRI表现

    作者:张敏;周良平;刘庆喜;陈海玲;陆志前;孙启飞;储伟

    目的 探讨腹盆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及MRI表现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n=4)、盆部(n=1)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MRI表现. 结果 5例病理诊断均为透明血管型;单发肿块3例,单个较大肿块周围伴小子灶2例.CT平扫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MR平扫与肌肉相比T1WI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病变在动脉期和延迟扫描均持续高度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大动脉.3例肿块(直径≥4 cm)增强扫描内部见结节状或裂隙状CT低密度区和MR低信号区. 结论 CT及MR能清晰显示腹盆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特征,熟悉这些特征对于提高诊断正确率、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 钼钯X线微钙化对乳腺触诊阴性的乳腺癌诊断价值

    作者:夏德新;杨小庆

    目的 探讨钼靶X线检查发现微小钙化对乳腺触诊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临床检查阴性且乳腺X线摄片发现微小钙化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穿刺活检或手术.根据病理组织学结果 ,对各影像学和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06例微小钙化患者中96例(90.57%)表现为成簇状钙化,10例(9.43%)表现为散在钙化.乳腺癌发生率分别为32.29%(31/96)和 20.00%(2/10).2例表现为散在钙化的乳腺癌患者,均为双侧乳腺出现的散在钙化,且形状不规则.结论 乳腺内成簇钙化的数目、钙化颗粒的总数、密度均匀性及分布形态等钼靶X线特征,有助于诊断临床检查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散在钙化通常出现在良性乳腺疾病中,但当双侧乳腺内均出现散在钙化,且形状不规则时应警惕乳腺癌可能.

  • MSCT气道重建诊断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及分型

    作者:韩素芳;唐文伟;高修成;高峰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MSCT)气道重建对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TB)的诊断及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TB患儿的多层螺旋CT原始轴位图像及各种后处理重建图,气道重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重建(VR)及仿真支气管内镜(VB).结果 根据异常支气管的起源位置与正常两肺上叶支气管的关系将其分为7型,本组63例共有TB 69个,Ⅰ型33例,Ⅱ型21例,Ⅲ型3例,Ⅰ型合并Ⅲ型4例,Ⅱ型合并Ⅵ型2例,未见Ⅳ、Ⅴ、Ⅶ型.结论 MSCT气道重建不仅可明确小儿TB的诊断及分型,且可显示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伴发症,是TB的首选检查方法 .

  • 64排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降低儿童胸部扫描剂量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祺丰;彭芸;李剑颖;刘玥;曾津津

    目的 应用64排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对重症肺部感染的患儿进行胸部扫描,探寻儿童胸部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26例临床治疗前后需进行胸部CT检查对比的重症肺部感染的患儿(中位年龄3.2岁),治疗前(对照组)应用常规固定管电流技术:120~200 mA,治疗后(试验组)应用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预设噪声指数根据年龄段设置范围为8~12 HU.分别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对图像质量采用5分制进行评估,并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的CTDIvol分别为(7.13±1.55)mGy和(2.59±1.06)mGy,试验组CTDIvol比对照组降低了63.60%.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图像诊断接受率评分分别为3.18和4.60,所有图像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观察者间的评估具有一致性.结论 在获得稳定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儿童胸部64排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扫描可有效减低射线剂量.

  • 原发性肺腺样囊性癌的CT表现

    作者:刘莉;吴宁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肺腺样囊性癌(ACC)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ACC患者的CT表现.结果 26例患者中中央型ACC 24例, 周围型2例;颈段气管病变5例,胸段气管病变11例,段及段以上大支气管病变8例,段以下小支气管病变2例;19例肿物向腔内外生长,7例肿物局限于腔内生长;病灶边界清楚,平扫密度较低、均匀,增强后无明显强化.结论 ACC CT常表现为低密度的中央型肿物,增强无明显强化.CT可显示病灶向腔外生长、管壁浸润性增厚等侵袭特性,对于ACC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订有重要价值.

  • 艾滋病并发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杨根东;陆普选;詹能勇;曹义;张莉萍;李苑

    目的 分析艾滋病(AIDS)并发肺隐球菌病(PC)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证实的AIDS并发PC的胸部X线与CT扫描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本组5例的影像学表现有:①结节或肿块型:共2例,1例为右肺中叶外侧段单发软组织密度结节,直径约2.7 cm,周围可见晕征、毛刺征及分叶征等;1例为两肺外周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大小1.1~4.3 cm,结节内可见空洞但未见钙化;②斑片浸润型:共2例,分别位于右肺中叶、下叶及左肺上叶,实变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经抗隐球菌治疗后病变吸收;③弥漫混合型:1例,呈两肺斑片影、结节影和粟粒影混杂存在.本组5例中2例同时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征象,1例合并胸腔积液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AIDS并发PC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当AIDS合并肺部外周结节和(或)肿块、斑片状浸润或多形态混杂病变并除外肺癌或结核等其他感染时,应考虑本病可能.本病确诊有赖于多途径查找到隐球菌.

  • 隆乳材料及隆乳术后并发症的全数字化钼靶摄影及MR表现

    作者:王强;胡国栋;王晓华

    目的 分析隆乳材料及隆乳术后并发症的MR及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FFDM)表现,观察MR及FFDM在乳腺假体植入术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43例经MR和(或)FFDM检查的隆乳术后患者,分析不同类型假体的MR及FFDM表现.结果 ①水凝胶假体33例,MR明确显示66只乳房内液态假体的信号、形态、位置、假包膜及向周围组织渗漏情况;FFDM检查显示液态假体受腺体类型、注射位置、注射量及渗漏情况影响较大,部分病例显示不清.②自体脂肪3例:MR显示其中3只乳内见脂肪信号,1只乳感染并脓肿形成.FFDM显示6只乳房内见不同程度和形态的钙化;③硅胶假体3例:MRI可清楚显示其包膜及内部结构;④硅胶/水凝胶双假体4例:MR显示其中7只假乳包膜挛缩,周围散在液态假体信号.FFDM对两种假体内部及边缘情况显示欠佳.结论 与FFDM比较,MR是评价乳腺假体植入术后情况的优选方法 .

  • MSCT灌注成像诊断乳腺癌

    作者:李丽艳;周顺科;刘军;谭泽兵;梅习龙;唐中华;孙划

    目的 观察乳腺癌、乳腺良性实质肿瘤及乳腺癌旁正常腺体组织的MSCT灌注成像特征.方法 对38例乳腺实质肿瘤患者行灌注扫描.比较乳腺癌、乳腺良性实质肿瘤和乳腺癌旁正常腺体组织的TDC和MIP、AV、BF、BV、TTS、TTP、PS和PBV等灌注参数,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癌旁正常乳腺腺体组织TDC均为平坦型,流出型和平台型中分别有76.47%、71.43%为乳腺癌,而流入型85.72%为良性实质肿瘤.乳腺癌的BF、BV、PS、PBV均高于良性实质肿瘤及癌旁正常乳腺腺体组织.大径2.0 cm以上的乳腺癌和乳腺良性实质肿瘤的中心带与边缘带瘤组织MIP、AV、BF、BV、P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中心带低于边缘带,良性实质肿瘤反之.结论 MSCTPI对乳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作用

    作者:梁晓宁;郭瑞君;许涛;翟俊修;杨柏柳;张震宇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妇科手术后使用预防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干预的价值.方法 因妇科疾患接受盆腔手术的患者219例,根据患者并发LEDVT的风险程度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无预防措施;预防组分别使用下肢间歇性气囊加压(IPC)预防(IPC组)和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LMWH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第二天开始扫查双下肢,若有血栓,则继续动态观察.结果 LEDVT发生率对照组为11.64%,IPC组为4.11%,LMWH组为0.68%,预防组较对照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001),IPC组与LMWH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对照组高危患者中血栓发生的比例为42.86%,中危患者为5.88%,低危患者为8.00%;IPC组高危患者中血栓发生的比例为14.28%,中危患者为6.06%,低危患者无血栓发生;LMWH组中危患者中血栓发生的比例为2.94%,低危和高危患者无血栓发生;预防组高危患者中血栓发生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盆腔手术后下肢IPC及LMWH均可有效预防盆腔手术后LEDVT的发生,后者疗效更为显著;高危患者术后应常规使用预防措施;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手术后应用预防措施时有重要价值.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位移: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作者:王建华;刘昕;巩晓红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获取二尖瓣环位移(MAD),探讨MAD作为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指标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方法 选择36名健康志愿者,获取标准心尖四腔、两腔和心尖长轴切面以及瓣环、乳头肌和心尖部左心室短轴切面,输入Qlab 6.0工作站计算二尖瓣环中点处大位移、左心室收缩期纵向应变(GLs)、圆周应变(GCs)、径向应变(GRs)和左心室扭转(LVtw)参数,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左心室应变和扭转参数、MDA及LVEF之间的关系. 结果 ①MAD与LVEF显著相关(r=0.84,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LVEF=39.05+1.88 MAD;②LVEF与GLs、GRs、GCs及LVtw均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75、0.52、-0.51和0.61(P<0.0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GLs、GCs 为LVEF的独立预测因子,beta值分别为-0.66、-0.35;③MAD与GLs、GRs、LVtw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73、0.47和0.46(P<0.01),MAD与GCs的相关性较差,r值为-0.35(P<0.05);GLs是MAD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 MAD和LVEF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有望成为临床常规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一种快捷、准确的新方法 .

  •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作者:覃杰;刘凌云;孟晓春;朱康顺;何可可;钱孝贤;赵长林;单鸿

    目的 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用于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320排CT对临床拟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200例连续性病例进行心电门控宽探测器平台下非螺旋全器官容积增强扫描,其中18例有冠状动脉造影与冠状动脉CTA作为对照.采用横轴位、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图像(MPR)和曲面重建(CPR)等技术,重点分析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计算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及阴性预测价值.结果 Ⅰ级173例(86.50%),Ⅱ级25例(12.50%),Ⅲ级2例(1.00%).全部病例无阶梯伪影,运动伪影17例.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100%、98.65%、94.00%、100%.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高,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肠系膜上动脉方位与胡桃夹现象的体位关系

    作者:杨惠詠

    目的 分析胡桃夹现象(NCP)患者肠系膜上动脉(SMA)方位与体位的关系,探讨体位疗法对NCP的治疗作用. 方法 46例NCP患者,根据SMA的不同方位分为正前位、左前位、右前位3组,并对各组病例进行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前倾位和直立位的左肾静脉超声检查,对每组各种体位超声测值进行比较. 结果 各组患者直立位NCP均加重,前倾位均减轻.左前位组左侧卧位减轻,右前位组右侧卧位减轻. 结论 SMA方位与不同体位NCP缓解有关.多体位超声检查对制定个体化的体位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复杂主动脉弓畸形的超声诊断

    作者:任书堂;陈元禄;黄云洲;吴学胜;应援宁;王正清;刘晓程

    目的 探讨复杂主动脉弓畸形的超声表现及误、漏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少见主动脉弓畸形的超声图像,包括主动脉弓离断9例、双主动脉弓1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动脉导管未闭3例、永存第五对主动脉弓2例.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及术中发现证实.结果 15例患者的超声诊断中,主动脉弓离断1例漏诊(1/9),双主动脉弓1例漏诊(1/1),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动脉导管未闭1例误诊(1/3),永存第五对主动脉弓1例误诊(1/2)、1例漏诊(1/2),其余术前超声均获得正确诊断.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弓离断能做出较准确诊断,但对双主动脉弓、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左侧动脉导管未闭及永存第五对主动脉弓等几类畸形易误诊或漏诊,增强认识并仔细扫查有望提高超声检出率.

  • 第一跖背动脉彩色多普勒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亓恒涛;张先东;李春敏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第一跖背动脉分型中的意义. 方法 对50例足趾移植患者的第一跖背动脉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根据超声血管影像按其解剖位置、血管内径及峰值血流速度进行分型,并与手术结果 进行对照. 结果 第一跖背动脉按解剖位置分为:①浅表型:9例占18.00%;②肌内型:28例占56.00%;③肌下型:13例占26.00%.按内径分:①大型:内径>1.5 mm,共9例占18.00%;②中型:内径在1.0~1.5 mm之间,共32例占64.00%;③小型:内径<1.0 mm,共9例占18.00%.按血流速度分型:①快速血流型:血流速度>20 cm/s,共16例占32.00%;②中速血流型:血流速度位于10~20 cm/s之间,共30例占60.00%;③低速血流型:血流速度<10 cm/s,共4例占8.00%.CDFI分型与术中所见完全吻合.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第一跖背动脉血管分型准确、可靠,对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 MDCT胸部血管增强扫描中对比剂的药代动力学过程

    作者:张皓;章作铨;韩铭钧;王刚;张安

    目的 采用多排螺旋CT同层动态对比增强技术研究对比剂在胸部血管中的药代动力学过程. 方法 将62例患者按对比剂注射速率不同随机分为3组:3.0 ml/s、4.0 ml/s、5.0 ml/s,对比剂总量均为40 ml,测量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强化峰值、峰值时间以及各自达到200 HU的时间(Tb200),绘制升主动脉、肺动脉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计算主-肺动脉峰值时间差,统计分析三组间数据.第4组12例患者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0 ml/s,对比剂总量为90 ml,绘制肺动脉及主动脉的时间-密度曲线. 结果 ①第1~3组肺动脉干、主动脉的强化峰值、峰值时间和肺动脉Tb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组内肺动脉强化峰值均高于主动脉强化峰值(P<0.05);第1~3组间主-肺动脉峰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肺动脉可见较明显的对比剂再循环.②第4组肺动脉和主动脉TDC曲线可见"三个期"和两个"拐点". 结论 ①随着注射速率的提高,对比剂在血管内的峰值提高,峰值时间提前,但对比剂通过肺的平均时间不变;②胸部血管内对比剂峰值及峰值时间在常规剂量条件下由注射时间和对比剂流动时间来决定.

  • 双源CT低管电压降低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

    作者:晏子旭;张兆琪;徐磊;范占明;杨琳;李志敏;郭淼;肖金利

    目的 观察低管电压在体质指数(BMI)正常范围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图像质量.方法 将65例BMI在正常范围并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管电压采用常规扫描120 kV,B组管电压采用100 kV,均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对两组扫描的冠状动脉分别做图像处理,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总体评分,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结果 A组评价443段冠状动脉,B组评价451段冠状动脉.A组图像质量评价为优和良好的占97.74%,B组占97.56%.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评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A组平均有效剂量为(15.04±2.42)mSv;B组平均有效剂量为(7.95±1.69)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对比剂用量为(75.17±3.69)ml,B组对比剂用量为(62.27±3.4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对于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时管电压设为100 kV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 B-flow技术诊断不同糖耐量水平者颈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戚庭月;孙红光

    目的 评价B-flow技术对不同糖耐量水平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方法 将87例受试者根据糖耐量不同分为3组:正常糖耐量(NGT)组28例,糖耐量减退(IGT)组33例,糖尿病(DM)组26例.运用B-flow技术对不同糖耐量水平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进行检测,并比较B-flow与传统二维显像及CDFI在斑块检出率上的差异. 结果 DM组的IMT测值、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IGT组的IMT测值、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明显高于NGT组(P<0.05).各组检出斑块中软斑所占比例高于混合斑及硬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斑块类型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flow对软斑块的检出率优于二维超声及CDFI. 结论 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与不同糖耐量密切相关;运用B-flow技术检测不同糖耐量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较传统方法 方便、可靠,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MR扩散成像评价宫颈癌放(化)疗早期疗效

    作者:曹崑;张晓鹏;汪宁;单军;崔湧;齐丽萍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评价宫颈癌放(化)疗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收集21例经病理证实的以放(化)疗为治疗方式的宫颈癌患者,于治疗前、放疗开始后2~3周(早期点)、放疗结束时行常规MR成像及b值=1000 s/mm2的扩散成像,于放疗结束点作为判断病灶是否残余的观察点.将病灶分为有、无残余两组.测量计算各病灶体积、平均ADC值,并将早期点的体积变化率与扩散ADC值的变化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早期点时,宫颈癌病灶体积缩小,ADC值升高,两者变化无相关性,体积缩小幅度比ADC值升高幅度明显(P<0.001).有、无残余两组的体积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但ADC值的升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有残余组平均ADC值变化幅度(17.06%)明显低于无残余组(27.03%).结论 ADC值的变化差异可能成为帮助早期判断宫颈癌放(化)疗后病灶是否易于残留的指标.

  • 二维超声"三切面"法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

    作者:黄巧燕;张棣;黄毅锋;黄瑾;钟雪

    目的 探讨应用二维超声"三切面"法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可行性及局限性. 方法 以四腔心、左心室、右心室流出道为筛查切面,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疑有异常者送上级医院行系统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追踪随访,与引产后尸检或出生后超声心动图对照. 结果 本法筛查获得较清晰的胎儿心脏二维结构图像.12 046例受检胎儿中,正确诊断胎儿心脏异常19例,误诊1例,漏诊2例,产前诊断符合率86.36%. 结论 应用二维超声采用四腔心加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法检查可清楚直观地观察胎儿心脏解剖结构,方法 简便可靠.

  • 产前超声诊断Larsen综合征

    作者:钱敏;陈焰

    目的 观察胎儿下肢膝关节屈曲方向,提高胎儿下肢关节畸形的产前诊断率. 方法 对妊娠中期和晚期的胎儿行常规超声检查,同时观察胎儿四肢长骨、足部形态和膝关节屈曲方向. 结果 受检胎儿中有3例表现为双下肢膝关节形态异常,1例妊娠30周人工终止妊娠,2例足月剖宫产终止妊娠.3例均为女性,均表现为面部、大关节和手足异常,临床诊断为Larsen综合征. 结论 当产前超声检查时发现胎儿双膝关节向心性屈曲、双下肢运动受限、双下肢长骨短、足部短小或伴形态异常时应高度怀疑Larsen综合征.通过观察胎儿膝关节屈曲方向可提高胎儿下肢关节畸形的产前诊断率.

  •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

    作者:赵蔚;刘智;常才

    目的 评价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二维超声拟诊宫腔占位或内膜不均增厚并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71例,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均取材送病理检查.对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和宫腔镜分别进行分级诊断.结果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ROC曲线下面积为0.91,宫腔镜ROC曲线下面积为0.92,两种方法 的ROC曲线下面积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准确性与宫腔镜相当.

  • 不同阳极靶与滤过器组合的乳腺DR成像性能比较

    作者:白玫;郑钧正

    目的 对数字乳腺X线摄影不同阳极靶与滤过器组合的成像性能进行对比. 方法 采用不同厚度乳腺成像体模,选择不同的阳极靶与滤过器组合在自动曝光模式下成像.测量图像信噪比和腺体吸收剂量,并引入图像品质因数综合评价成像性能. 结果 对于不同厚度的乳腺体模,使用钨铑阳极滤过器组合平均腺体吸收剂量比其他组合可以降低26.32%~42.11%,图像品质因数高于其他组合5.06%~37.43%.随着腺体厚度的增加平均腺体吸收剂量逐步增加,而图像信噪比和图像品质因数则随厚度的增加而下降. 结论 当体模厚度在4.0~9.0 cm时,采用钨铑阳极滤过器组合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腺体吸收剂量,总体成像性能要优于其他两种组合.

  • 自动跟踪、手动触发技术在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作者:张光辉;张国伟;刘旭林;盖青竹;徐永忠;牟仁琪

    目的 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的合理对比剂注射时间,并观察自动跟踪、手动触发技术在去除上腔静脉和右心腔伪影中的价值. 方法 临床拟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338例患者接受CTCA检查,其中自动跟踪智能触发组256例(据扫描延迟时间分3组:<19 s组、19~23 s组及>23 s组),自动跟踪、手动触发组82例.对比剂注射时间设定为17 s,注射速率3.5~5.5 ml/s.智能扫描组阈值设为120 HU,手动触发组阈值设为500 HU.对自动跟踪智能触发组的三个时间组,以及智能触发组与手动触发组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 结果 智能触发组中扫描延迟时间19~23 s组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另外两组(P=0.037、0.040);手动触发组中完全无上腔静脉、右心腔伪影,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智能触发组(P=0.036). 结论 64层CTA的合理对比剂注射时间为17 s;自动跟踪、手动触发技术能有效去除上腔静脉及右心腔伪影,获得理想的冠状动脉图像,值得推广应用.

  • 肩关节内在撞击综合征的MRI诊断

    作者:戴景儒;戴世鹏;庞军

    目的 评价常规MRI和MR关节造影在诊断肩关节内在撞击综合征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证实的8例肩关节内在撞击综合征患者的常规MR影像、MR关节造影检查资料. 结果 8例中常规MRI表现冈下肌肌腱异常者4例,冈上肌肌腱异常者2例,盂唇异常者3例,关节囊异常者0例,骨异常者8例;MR关节造影表现冈下肌肌腱异常者7例,冈上肌肌腱异常者4例,盂唇异常者6例,关节囊异常者4例,骨异常者8例. 结论 常规MR检查及MR关节造影对诊断肩关节内在撞击综合征具有重要价值.

  • 高频超声显示及测量正常臂部尺神经及正中神经

    作者:周琛云;廖会;蒋璐蔓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显示臂部正常尺神经及正中神经的方法 及其图像特点.方法 利用高频探头对50名正常成人的双臂尺神经及正中神经进行全程显示及观察,并测量伸直位肘管处尺神经、屈曲位肘管处尺神经、腕部尺神经、肘部正中神经、腕管处正中神经的前后径、左右径及截面积.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双侧上肢神经测值及肘管处尺神经伸直位与屈曲位测值.结果 所有受检者双臂尺神经及正中神经均清晰显示;双侧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肘管处尺神经在伸直位时测值大于屈曲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并准确测量臂部尺神经及正中神经.

  • 椎体成形术在急性粉碎性椎体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光利;鲜军舫;梁熙虹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急性粉碎性椎体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31例急性粉碎性椎体骨折患者38个病变椎体,在椎体骨折相对严重的一侧注入PMMA 2~6 ml.分别在术前、术后48 h记录VAS和巴塞尔指数以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 对31例患者共38个骨折的椎体进行PVP治疗.术前VAS评分为8.89±1.43,术后48 h为2.10±0.5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巴塞尔指数术前为52.97±17.22,术后48 h为86.54±16.3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9例在PMMA注射过程中进入椎体的两侧或前方,1例进入椎间盘和椎管,3例进入静脉,1例进入肺动脉,均未发现相关临床症状. 结论 PVP是治疗急性粉碎性椎体骨折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

  •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观察国人眶上孔、眶下孔、颏孔的位置关系

    作者:沈云霞;何书;何玉泉;崔海燕

    目的 利用64层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观察国人眶上孔(切迹)、眶下孔、颏孔的位置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对92例成年患者行64层螺螺旋CT头部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重建方法 采用容积再现,取冠状位观测眶上孔(切迹)、眶下孔、颏孔的位置关系.测量三孔中心至正中线的距离;在眶上孔(切迹)中心至颏孔中心作一连线(称此连线为S-M线),观察眶下孔中心与S-M线的位置关系.结果 眶上孔(切迹)、眶下孔及颏孔中心距颅正中线的距离右侧为:(25.51±2.95)mm、(28.18±2.71)mm、(24.49±2.45)mm;左侧为:(23.33±2.90)mm、(28.20±2.51)mm、(24.96±2.02)mm.眶上孔中心距正中线左右两侧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眶下孔中心位于S-M线外侧者164侧例,占89.13%、位于S-M线内侧者12侧例,占6.52%,位于S-M线上的8侧例,占4.35%.结论 64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观察眶上孔(切迹)、眶下孔、颏孔的位置关系,其结果 与颅骨标本观察结果 基本一致,且更为准确.

  • 成人甲状舌管囊肿的超声影像学特征

    作者:李娜;戴晴

    目的 探讨成人甲状舌管囊肿(TDC)的超声图像特征及术前超声诊断TDC的价值. 方法 超声检查100例TDC,共101个病灶,通过以下方面评价肿物特征:病灶位置、大小,囊壁、边界、形状、囊内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囊内分隔、瘘管以及是否存在甲状腺,并将超声表现与术后病理结果 进行对照. 结果 101个病灶TDC,大径线12~50 mm.60个TDC (59.41%)位于颈部中线处,41个(40.59%)偏于一侧;舌骨上方6个(5.94%),舌骨表面17个(16.83%),舌骨下方73个(72.28%),甲状腺峡部5个(4.95%).47个(46.53%)TDC表现为典型的薄壁囊肿,45个(44.55%)壁厚,9个病灶囊壁不明显.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晰,17个(16.83%)可见分叶.囊肿内部可呈无回声(28/101,27.72%)、均匀低回声(34/101,33.66%)、类实性回声(22/101,21.78%)及不均匀混合回声(17/101,16.83%).87个TDC (86.14%)可见后方回声增强. 结论 成人TDC有多种超声表现,其超声特征与急性感染、慢性炎症及出血之间无明确联系.

  • CT和MR诊断7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

    作者:陈晓丽;王振常;杨本涛;鲜军舫;刘中林;燕飞

    目的 探讨CT和MR在诊断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均接受CT检查,4例接受MR检查,分析CT、MR表现并与病理结果 对照.结果 7例均为单耳发病,左耳3例,右耳4例;表现为外耳道局部隆起1例、肿块6例;形态规则1例、不规则6例;累及软骨部3例,软骨部与骨部均受累3例,颞骨及耳周广泛受累1例;侵犯中耳2例、腮腺2例、颞颌关节1例;骨质破坏5例,骨质受压1例,无骨质改变1例;T1WI呈低信号3例,等信号1例,T2WI均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3例,均匀强化1例.结论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前行CT和MR对该肿瘤定位、定量诊断有重要价值.

  • 肾癌根治术前肾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鑫;曹喜才

    目的 初步探讨肾癌根治术前肾动脉栓塞的选择标准.方法 42例肾细胞癌患者,采用不同栓塞剂行患侧肾动脉栓塞,2~5天后行根治术,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随机抽取30例单纯根治术肾癌患者进行对照.比较不同栓塞剂及不同病理类型肾细胞癌栓塞的效果.结果 栓塞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采用无水乙醇+超液化碘油栓塞后术中出血量减少更加明显;栓塞治疗对未分化细胞癌效果好.结论 肾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对肾癌根治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制定合适的选择标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价值.

  • 超声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姚春晓;杨斌;傅宁华;韦兵舰;刘萍;谢迎东;芮志凤;宫锦霞

    目的 观察小肾癌(SRCC)超声造影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资料,比较两种方法 对小肾癌的诊断率、假包膜及坏死灶显示率以及反映病灶血供的能力等.结果 SRCC多为富血供病灶,呈"快进快出、高增强"的造影表现.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正确诊断率更高,能有效地反映病灶的血流灌注特征,并敏感显示病灶的假包膜及坏死灶.结论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诊断SRCC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超声诊断儿童肾髓质钙质沉积症

    作者:孙建霞;梁会泽;于新凯;贾化平;何薇薇

    目的 探讨儿童肾髓质钙质沉积症的超声特点及鉴别诊断. 方法 研究对象为10 000例5岁以下儿童.检查仪器为GE 200和Logiq 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2.0 MHz.常规行超声检查,观察双肾大小、形态结构,肾皮质、髓质的厚度、分界及回声情况,集合系统有无分离、有无结石征象. 结果 10 000例儿童中,临床确诊肾髓质钙质沉积症9例,超声检查提示肾髓质钙质沉积症10例,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为90%.原发病包括肾小管酸中毒4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例,原发性高血钙1例,佝偻病3例.其中1例为婴儿型多囊肾误诊为肾髓质钙质沉积症.儿童肾髓质钙质沉积症的超声表现:双肾大小、形态基本正常,皮质、髓质界限清楚.肾锥体回声明显增强,髓质内可见沿锥体分布的密集点状强回声,形状与锥体形态一致,后无声影,呈"孔雀羽"征. 结论 儿童肾脏髓质钙质沉积症具有特征性超声改变,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确诊该病.

  • 超声诊断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作者:李鹏;蔡胜;李建初;姜玉新

    目的 探讨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大径大于5 cm)的声像图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7个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表现,包括病变大小、边界、位置、内部回声及血流特点. 结果 采用超声检查,11个准确定位(其中9个正确诊断为RAML),5个定位不清,1个误诊为肾上腺占位;声像图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高回声、低回声、中等回声或高低回声相间的混合性回声.较大的高回声、大多数混合性回声及所有低回声病灶内可探及程度不等的血流信号,其声像图表现类型与病灶内脂肪、平滑肌和血管的组成和分布密切相关. 结论 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超声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对多数病灶可于术前明确诊断.

  • 经导管溶栓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肠缺血

    作者:张曦彤;徐克;梁松年;庄薇;刘静;李红;杨栋;辛世杰

    目的 评价经导管溶栓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SMA)闭塞性缺血的有效性.方法 14例SMA闭塞性缺血患者,男7例,女7例,年龄48~84岁(平均61.5岁),其中SMA粥样硬化性狭窄7例,SMA夹层性狭窄2例,SMA血栓性闭塞5例;表现为急性腹痛及慢性间歇性腹痛伴进食后加重各7例,其中2例伴有血便.8例SMA患者各植入1枚支架;另6例先行溶栓治疗,其中1例溶栓后植入支架.结果 经导管溶栓及支架植入术后,14例SMA均获得通畅.术后2~24 h患者腹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19个月(平均12.8个月),1例于16个月死于心力衰竭,另13例未再发生肠缺血症状.结论 经导管溶栓及支架植入术是SMA闭塞性缺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病变?北

    作者:陈光利;梁熙虹;郁正亚;宋乐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病变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共56条患肢.术前经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肢病变血管情况,对胫前和胫后动脉的远端(或足背动脉和足底动脉)至少有一条开放者行PTA.术中选择与病变血管相同直径的长球囊导管(长80~120 mm)进行球囊腔内血管成形. 结果 对56条患肢中的38条行PTA,34条患肢完成治疗(34/38, 89.47%),其中4足(有溃疡)症状明显缓解,其余症状基本消失,患肢皮肤颜色、皮温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内,9条(9/34,26.47%)患肢再次出现缺血症状,其中5条患肢病变血管再狭窄,4条患肢病变血管闭塞(1条为急性闭塞),再次进行血管成形治疗,患肢缺血症状消失. 结论 PTA是治疗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狭窄或闭塞较为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 .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3例误诊分析

    作者:李雪丹;刘屹;关丽明;徐克

    本文回顾性分析3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 AIP)误诊的影像学资料,旨在提高对AIP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水平.1 资料与方法手术及随访证实的3例男性AIP患者,年龄35~71岁,平均48岁,持续或间歇性上腹胀痛不适、进行性皮肤巩膜黄染、体重下降.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升高,肿瘤相关化验检查正常.

  • MARK标记分次曝光法在下肢全长X线摄影技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晟;陈晓飞;贾有福;汪新柱;王闻奇

    本文探讨MARK标记分次曝光法自负重位下肢全景X线摄影技术的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对106例患者进行下肢测量,摄负重位双下肢全长片.68例采用Koda感绿屏片摄影,15例以Kodak CR 900系统进行计算机X线成像,20例以Kodak DR 3000系统行数字化X线成像,3例行屏片与DR对照.

  • MR诊断髂腰肌囊扩张20例

    作者:王华;李淑玲;刘旭林

    1 资料与方法1.1 患者资料 20例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22~73岁,中位年龄44.5岁;均为单侧发病,右髋12例,左髋8例.16例伴髋关节病变,其中股骨头坏死8例,髋关节退变3例,髋臼发育不良性髋关节炎2例,化脓性髋关节炎1例,髋关节结核1例,髋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1例.所有患者均有髋部疼痛,15例伴跛行,12例伴同侧下肢放射痛,4例有腹股沟肿胀,2例于腹股沟区可触及囊性肿物,轻压痛,同侧下肢轻度水肿.

  • 脊柱损伤的低场MRI诊断

    作者:陈红桃;曹新生

    脊柱损伤常合并脊髓、神经根受损和不同程度韧带损伤.传统X线平片和CT对骨性结构损伤显示清晰,但对无形态改变的骨挫伤以及脊髓和软组织损伤的检出能力有限;而低场MRI能全面地展示脊柱损伤的全貌,明确损伤的程度.

  •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观察骨转移瘤

    作者:陈永刚;徐凯;张华;杨耀祖

    目的 评价MR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检测骨转移瘤中的作用及可行性. 方法 对20例恶性肿瘤并发骨转移患者(病变组)及20名健康人(对照组)行WB-DWI检查,6个月后对病变组患者行WB-DWI或核素骨显像复查. 结果 WB-DWI在20例患者中共检出57处骨转移灶,B-DWI在肱骨和股骨近端检出7处核素骨显像阴性病灶.病变组患者6个月后复查,9例骨转移灶进展,3例化疗后骨转移灶信号下降. 结论 WB-DWI可用于早期筛选骨转移瘤,也可发现骨外转移病灶.

  • 扫描速度与计数对SPECT全身平面显像的影响

    作者:耿建华;刘琳;郑容;贾莹莹;张雯杰;林琳;陈盛祖

    目的 观察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仪(SPECT)全身平面显像性能及扫描速度和计数对其影响.方法 用放射源模型测试双探头SPECT在不同的扫描速度及计数下全身平面显像性能指标:平行于探头运动方向的分辨率、垂直于探头运动方向的分辨率和扫描稳定性.结果 平行于和垂直于探头运动方向的分辨率无明显差异;两个方向的分辨率在探头视野中心处与距中心10 cm处无显著性差异;两个方向的分辨率随扫描速度及计数无显著变化,而扫描稳定性绝对值的平均值及大值随着计数的增加而减小,在相同计数时与扫描速度无关.结论 全身平面显像的分辨率与扫描速度、计数无关,但稳定性随计数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计数时,扫描稳定性与扫描速度无关.

  • 肺转移瘤18F-FDG PET/CT显像分析

    作者:党亚萍;王琦

    目的 分析肺转移瘤的18F-FDG PET/CT显像结果 ,以期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 方法 对68例肿瘤患者肺转移灶的18F-FDG PET/CT显像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8例CT显示阳性病例中,PET显示阳性18例,部分阳性27例,总阳性率为66.18%;阴性23例,占33.82%.CT发现病灶数目575个,PET显示194个,PET检出率为33.74%.FDG有无摄取以及摄取的程度与转移灶大小有明显关系,与原发肿瘤的来源无关.随着病灶增大,PET阳性率和SUV值均明显增高. 结论 18F-FDG PET对肺转移瘤、尤其是单个转移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

  • 18F-FDG PET/CT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瘤

    作者:李娜;李亚明

    目的 通过分析肿瘤患者骨转移瘤病灶PET及CT表现的特点及二者关系,提高PET/CT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对25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瘤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阳性病灶采用5点评分法,3分或4分的病灶定为PET骨转移瘤病灶;获得病灶18F-FDG浓聚处的大SUV值(SUVmax).CT显像中破骨病变、成骨病变、成骨破骨混合病变诊断为恶性病变. 结果 PET显像发现骨转移瘤病灶159个,CT发现152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4,P>0.05).CT成骨病灶与破骨病灶及混合病灶的PET显像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33,χ2=7.93, P<0.01).PET和CT显像均为阳性的122个病灶中,CT成骨改变29个,病灶平均SUVmax为(5.76±3.41);破骨病灶84个,平均SUVmax为(8.52±5.37),成骨破骨混合病灶9个,平均SUVmax为(7.78±4.96).成骨病灶与破骨病灶的平均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 P<0.05). 结论 PET对成骨病变漏诊较多,PET及CT相结合能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静脉肾盂造影和CT静脉肾盂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

    作者:陈正光;李小圳

    目前有很多的影像学方法可用于泌尿系疾病的临床诊断,包括超声、X线摄影、CT、MRI等,各有其优势,尤其是CT和MRI,但也有各自的局限性,究竟哪种是评价泌尿系灌注、过滤和排泌全面而理想的影像学方法仍然有争议[1-3].临床上使用多的显示泌尿系统排泌功能及形态的是静脉注射对比剂后X线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 IVU)和CT静脉肾盂造影(CT urography, CTU),在甄别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症状--血尿和鉴别泌尿系疾患的良恶性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2-3].但IVU和CTU均为应用X线和含碘对比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其临床应用价值的评价常常是见仁见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