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64排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降低儿童胸部扫描剂量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祺丰;彭芸;李剑颖;刘玥;曾津津

    目的 应用64排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对重症肺部感染的患儿进行胸部扫描,探寻儿童胸部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26例临床治疗前后需进行胸部CT检查对比的重症肺部感染的患儿(中位年龄3.2岁),治疗前(对照组)应用常规固定管电流技术:120~200 mA,治疗后(试验组)应用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预设噪声指数根据年龄段设置范围为8~12 HU.分别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对图像质量采用5分制进行评估,并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的CTDIvol分别为(7.13±1.55)mGy和(2.59±1.06)mGy,试验组CTDIvol比对照组降低了63.60%.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图像诊断接受率评分分别为3.18和4.60,所有图像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观察者间的评估具有一致性.结论 在获得稳定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儿童胸部64排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扫描可有效减低射线剂量.

  • 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算法与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对肺炎患儿胸部低剂量CT图像质量的优化

    作者:孙记航;于彤;段晓岷;关峰;刘勇;王尉;彭芸

    目的 评价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算法、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算法及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对肺炎患儿胸部低剂量CT图像质量的优化.方法 选取肺炎患儿41例,根据年龄设定噪声指数(NI).将原始数据重建为5 mm的MBIR图像(序列A),5 mm的30% ASiR与70%滤波反射投影(FBP)混合图像(序列B),5 mm的FBP(序列C)图像,由2名医师主观评价图像质量,并计算优化信噪比(SNR)及辐射剂量.结果 序列A图像的主观噪声、细微结构的显示方面明显优于序列B及序列C图像,但结构边缘略为模糊;序列A图像的客观噪声值较序列B及序列C图像噪声降低,SNR较序列B及序列C升高,辐射剂量约为(0.24±0.05)mSv.结论 序列A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序列B及序列C的图像.

  • 辐射剂量和成像系统对测量肺磨玻璃密度结节CT体积准确性的影响

    作者:徐岩;贺文;李剑颖

    目的 评价辐射剂量和成像系统对测量磨玻璃密度(GGO)结节体积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MDCT和宝石能谱CT(HDCT)在7种不同噪声指数(NI)下对含有14个相同大小GGO结节的胸部体模进行扫描,采用0.625 mm层厚、骨算法重建获得图像,使用Lung VCAR软件测量GGO结节体积.根据CT机器测定的剂量指数(CTDI)计算每次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ED).应用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对所测结节体积进行分析.结果 14个结节标准体积均为981.25 mm3,7种不同NI扫描时MDCT和HDCT检测的结节体积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NI增加,MDCT和HDCT测得结节体积的误差率逐渐增大,而ED逐渐下降.相同NI下,宝石能谱CT的ED较MDCT降低34.48%~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同NI下,HDCT测量GGO体积的准确性优于MDCT.在NI=15时,HDCT的ED较低,测量GGO结节体积的误差较小.

  • 不同噪声指数联合迭代重组算法对不同体质量指数患者行肝脏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作者:赵永霞;索红娜;左紫薇;徐英进;常津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噪声指数(NI)联合迭代重组算法对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患者行肝脏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拟行肝脏CT增强扫描的160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BMI将患者分为A组(18 kg/m2≤BMI<24 kg/m2)和B组(24 kg/m2≤BMI<31 kg/m2),每组各80例,再将A、B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各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20例。160例患者均行肝脏三期CT增强扫描,采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B两组的4个亚组NI分别设定为11、13、15、17,采用权重为50%的迭代重组算法进行重组。对各组图像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和客观评价(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并记录辐射剂量。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评价各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A组动脉期各亚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I=17组图像质量较其他3个亚组差。A组NI=17亚组动脉期图像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NI=15与NI=17亚组的有效剂量(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15与NI=17亚组的ED较NI=11组分别下降57.56%(2.17/3.77)和61.54%(2.32/3.77)。B组动脉期NI=15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NI=17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NI=13、NI=15与NI=11亚组的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13与NI=15亚组的ED较NI=11组分别下降26.41%(1.69/6.40)和45.31%(2.90/6.40)。结论在保证影像质量前提下,根据BMI设置不同NI并联合应用迭代重组算法能够有效降低肝脏CT增强扫描的辐射剂量。

  • 新生儿头颅CT自动毫安扫描噪声指数的临床应用

    作者:覃文华;陈文勇;李剑颖;陈垦;陈继昌;卢林民;秦莉群;龙苹;谢小雪

    目的:探讨应用16层螺旋CT(MSCT)、采用适宜噪声指数的自动毫安调节技术获得质量稳定的新生儿头颅CT扫描图像,应用模拟噪声指数降低射线剂量并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0例临床需要进行头颅CT检查的新生儿患者,男61例,女39例,其中32例为早产儿,年龄3h~1个月,平均7天,头围29~37 mm,平均33.6 mm.应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Axial方式扫描,管电压100 kV,管电流范围为10~150 mA,噪声指数3.0,层厚、层间距均为5 mm,球管旋转时间0.8 s,扫描野Ped Head,进行头颅CT扫描获取原始图像(A组);应用GE公司研发的噪声指数软件对A组图像进行模拟噪声处理,分别模拟扫描剂量减少20%(B组)、30%(C组)、40%(D组),每例患者选取鞍上池层面、基底节层面、半卵园中心层面3个层面,将对应的不同模拟噪声指数添加到A组图像上获取新的图像序列;分别对经不同噪声指数处理的图像测量脑灰白质的CT值及标准差,记录各幅图像的辐射剂量参数(mA);每组图像的CT值比较采用X2检验,标准差比较采用t检验.由2名医师独立对图像进行评估,图像质量评定使用好、较好、一般、差4级评分制进行评价,评定为一般认为符合临床诊断要求,采用Kappa方法评价不同观察者评定结果间的一致.Pearson correlation法用于分析患儿头围和辐射剂量参数(mA)之间的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B、C、D 4组图像灰质CT值为25.12±0.6、25.13±0.7、25.17±0.6、25.11±0.8,白质CT值为12.97±0.3、12.99±0.4、13.02±0.4、13.01±0.4;A、B、C、D 4组图像标准差测量分别为2.71±0.10、2.98±0.12、3.14±0.13、3.37±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 4组图像扫描剂量分别为(135.6±2.1)mAs、(108.8±2.0)mAs、(95.2±1.8)mAs、(81.4±1.9)m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 4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63±0.21、3.26±0.20、2.92±0.26、2.52 4-0.23,所得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2名医师的评估结果获得了中等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03和0.576),患儿头围和辐射剂量参数有相关性(P<0.05).结论: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新生儿头颅CT自动毫安扫描,设定适宜的噪声指数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还能显著降低射线剂量,减少对新生儿的辐射.

  • ASiR-V联合低管电流技术在低剂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中的应用

    作者:李如刚;苏优;石卉;姜玉洁;陈雪莲;王冬青;朱海涛;张礼荣;宋廉

    目的:探讨256层Revolution CT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 V)联合低管电流技术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扫描中对钙化积分值准确性的影响及其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入组志愿者98例.管电压120kV,噪声指数(NI) 20,智能管电流,行常规剂量CACS扫描,并在两周内行低剂量CACS复查.常规剂量组:采用滤波反投射(FBP)算法,前置ASiR-V比例选择0%;低剂量组:采用迭代重建算法,前置ASiR-V比例选择50%.分别计算两组扫描的Agatston积分(AS)、质量积分(MS)和体积积分(VS),采用Wilcoxon秩检验比较两组钙化积分值的差异性,一致性和相关性分别采用Bland-Altman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两组积分心脏病风险评估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两组扫描有效剂量、管电流及信噪比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AS、MS及VS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94、0.39和0.30);两组AS、MS及VS显示较好的一致性和高度相关性(r值分别为0.994、0.994和0.993);两组AS心脏风险分组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94;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有效剂量分别为1.80±0.97mSv vs.2.60±1.08mSv(P<0.05),低剂量组辐射剂量显著降低;图像的信噪比分别为2.92±0.53HU vs.2.66±0.62 HU(P<0.05),低剂量组的图像质量优于常规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SiR-V联合低管电流技术,可以在不改变钙化积分值的情况下,显著降低扫描的辐射剂量,并且提高图像质量.

  • 初步评估低剂量胸部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金倞;葛虓俊;陆芳;孙英丽;李骋;高盼;高丰;李铭

    目的 初步探讨低剂量胸部CT检查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其他扫描参数一致的情况下,分别以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11和26对37例外伤患者进行两次扫描,记录每次CT检查的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和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由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Bone Reading软件和薄层横断位图像对扫描所见骨折情况进行诊断及Ⅰ、Ⅱ、Ⅲ、Ⅳ型的评估,以5分制对CT图像诊断的可接受率及主观噪声评分进行评价.采用x2检验分析不同NI的图像对肋骨的诊断差异,采用Kappa分析评价不同观察者评定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NI=11和NI=26时的ED分别为5.75±2.75和1.24±0.73;后者较前者DLP下降了78.4%;不同NI对诊断肋骨骨折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位医师的评定结果一致(Kappa值分别为0.931和0.905).结论 采用合适的低剂量CT扫描技术可以用于肋骨骨折的诊断及评估.

  • 噪声指数指导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肺结核CT复查中降低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益钢;林俊;丁建平;张祖峰;陈丹娜

    目的:探讨噪声指数指导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对肺结核患者CT复查中降低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CATPHAN500模体测试,采用噪声指数10~27,每次增加1进行图像采集,共采集18组,图像采集分别用肺和标准算法重建,获得噪声指数与高对比分辨率的关系。初诊患者采用常规剂量(噪声指数10)扫描,诊断为肺结核后复查时采用低剂量(噪声指数17)扫描,记录扫描中自动生成的受检者X线剂量参数,包括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采用5分制双盲法对图像作量化评价,测量升主动脉的SD值。结果模体测试,高对比分辨率在噪声指数<19时,7LP/cm线对数均能清晰显示。初诊和复查时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初诊及复查图像升主动脉SD值分别为(8.52±1.30)Hu、(13.90±2.37)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时图像噪声大于初查睦。CTDIvol、DPL初诊时分别为(9.87±2.23)mGy、(333.79±73.24)mGy.cm,复查时分别为(4.15±1.96)mGy、(139.91±63.86)mGy.cm,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指数指导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用于肺结核CT复查,图像质量符合要求,且可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

  • 胸腹联合多层螺旋CT自动毫安扫描噪声指数探讨

    作者:黄洲;李杰生;邓全越;刘怀忠;欧阳可勋

    目的 探讨胸腹联合多层螺旋CT(MSCT)扫描自动毫安技术噪声指数的应用.方法 选择胸腹联合扫描患者55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30例采用常规条件扫描.B组15例设定噪声指数9.0进行自动毫安扫描,获取原始扫描图像;使用加噪声指数软件对B组图像进行加噪声指数处理,得到多组模拟噪声指数的图像,对各组图像双盲法评价图像质量.C组10例为临床验证组,从B组得到的数据经10例扫描以验证.结果 设定噪声指数为12,胸腹联合自动毫安扫描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辐射剂量较常条件扫描平均下降38.8%,较噪声指数为9.0平均下降27.4%.结论 设定适当的噪声指数行胸腹联合CT自动毫安扫描,能显著减少辐射剂量,又能保证图像满足临床诊断.

  • PET/CT中CT自动管电流调制模式下受检者有效剂量的研究

    作者:吴一田;耿建华;杜召猛;毕高畅;齐雍鹤;张朝坤;郑容;吴宁

    目的 研究PET/CT中CT自动管电流模式下受检者有效剂量与管电流阈值及噪声指数的关系,为确定优化采集条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用GE Discovery ST-16型和Discovery Elite型PET/CT,使用RS-550型仿真人体模型获得PET/CT中CT所致受检者有效剂量.两机型采用相同采集条件,即管电压120 kV,螺距为1.375,转速0.8s/转,噪声指数(NI)8-30,间隔为2,自动管电流低限均为30 mA,高限为200~350mA,间隔为50 mA.模拟临床PET/CT的头颈部和体部分段扫描方式对仿真人体模型进行扫描.记录各种采集条件下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CT).结果 采用相同采集条件,CT扫描所致有效剂量随噪声指数增大而降低,且曲线随自动管电流高限的增加而陡峭;Discovery Elite型扫描CT所致受检者全身有效剂量低于Discovery ST-16型.结论 对确定的受检者,PET/CT中CT所致有效剂量随扫描条件不同有较大差异.可以根据不同临床需求,选择优化采集方案,从而尽可能降低受检者的有效剂量.

  • 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对儿童低剂量胸部CT图像质量的优化

    作者:孙记航;彭芸;张祺丰;于彤;刘勇;赵东辉;王尉

    目的 比较应用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儿童低剂量胸部CT与传统的滤过反向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的图像质量、噪声和放射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应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TCM)扫描的胸部CT检查作为试验组,年龄29天~16岁(中位年龄3.3岁),检查时根据年龄分为4组,0~12月预设噪声指数11HU,1~3岁预设噪声指数13HU,4~6岁预设噪声指数15HU,7~17岁预设噪声指数17HU,将所有图像经ASIR 30%重建;对照组选取同时期80例经ATCM扫描的儿童胸部CT检查,1~7岁预设噪声指数8HU,7~17岁预设噪声指数12HU,未经ASIR技术重建图像.测量所有病例左心室及同层面图像的背部肌肉客观噪声值,由两位医师分别用5分制主观评价图像质量和噪声程度,并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同时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试验组客观噪声平均值为10.49±1.65,对照组客观噪声9.16±1.52,无统计学差异,同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主观图像质量接受率为3.90和3.98,所有图像合乎诊断要求,观察者间的评估具有一致性(k=0.64);试验组和对照组间的CTDIvol分别为(1.19±0.78) mGy和(2.62±0.93) mGy,试验组CTDIvol比对照组降低了54.6%,两者间差异明显(P<0.001).结论 应用ASIR技术可获得稳定图像质量,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可以能进一步有效减低射线剂量.

  • ASiR算法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胸部低剂量CT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尚文;何健;杨献峰;周科峰;朱斌

    目的:研究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MSCT( GE Discovery CTHD 750HD)胸部扫描中的应用,探讨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将100名拟行宝石CT胸部平扫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名.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扫描,A组预设噪声指数(NI)为15HU,B组预设NI为25HU,并采用不同权重的ASiR进行图像重建.记录两组患者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三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5分制).结果:A组CTDIvo1为4.22 mGy,ED为2.51mSv,B组CTDIvol为1.51mGy,ED为0.89mSv,分别比A组降低了64.22%和64.54%.A、B两组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使用ASiR重建算法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进行宝石CT胸部扫描,可以大幅降低辐射剂量,同时保证图像质量.

  • 用 Z 轴调制 ATCM 行胸部螺旋 CT 检查时不同噪声指数条件下成像效果和剂量指标比较

    作者:孙玲玲;姚立辉;吴业君;刘家铮;胡天翔;吴杨洲

    目的:比较用Z轴调制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TCM)行胸部螺旋CT检查时不同噪声指数(NI)条件下的成像效果和辐射剂量。方法选择100例肺结核复查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25例。用Z轴调制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行胸部螺旋CT检查,自动管电流强度70~300 mA。 A组NI为标准值11.58,B、C、D组NI分别为13、15、19,其余扫描参数相同。比较各组肺尖及中、下肺部肺窗和纵膈窗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各组受检者接受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结果①成像质量:A、B、C、D组受检者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4分。肺尖及中、下肺部肺窗和纵膈窗图像质量评分A、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低于A、B、C组,P均<0.05。②辐射剂量:A、B组CTDIvol、DLP、E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组<C组<B组,P均<0.05。结论用Z轴调制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行胸部CT检查时,NI为15、19可以在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同时降低患者单次辐射剂量。

  • 新宝石能谱成像联合不同噪声指数和常规扫描在肾动脉CTA中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比较研究

    作者:赵永霞;左紫薇;程树杰;王恒地;毛艺;吴鹏帅;牛佳琳;袁浩

    目的 探讨新宝石能谱成像(GSI)在不同噪声指数(NI)下的扫描方案和常规扫描模式在肾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比较研究.方法 将120例行肾动脉CTA患者按照扫描方案分成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30例.A组采用普通扫描模式,B组、C组和D组采用新的GSI扫描模式,但NI值不同(NI=13,15,17).图像重组采用迭代重组算法(ASiR) 2.0.扫描结束后得到各组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分值及辐射剂量值均值.分别对4组图像的SNR、CNR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ANOVA)和非参数检验,对主观评分值、辐射剂量均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 A组图像的SNR、CNR及主观评分值低于B组、C组和D组(P<0.01),B组、C组和D组的图像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的有效剂量(ED)较A组和B组分别降低47.81%和18.59% (P <0.01).结论 新GSI结合不同NI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同时能大大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 噪声指数在学龄前儿童胸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作者:唐世龙;刘先凡;周瑜;程卓;许圳

    目的 探讨噪声指数在儿童胸部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0~1岁、1~3岁、3~6岁胸部CT检查患儿各200名,每年龄段随机分为10组,每组20名,预设噪声指数范围为9~18,均采用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管电压100 kV,管电流20~ 200 mA,FBP重建,比较分析不同噪声指数条件下影像信噪比、影像噪声、CTDIvol、DLP、ED等,并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寻找满足诊断要求各年龄段患儿的适噪声指数.结果 0~1岁噪声指数范围在9~ 12时,1~3岁噪声指数范围在9~15时,3~6岁噪声指数范围在9~17时扫描重建的影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各年龄段患儿随噪声指数增大其信噪比、CTDIvol、DLP、ED等值减小,图像噪声增大.结论 0~1岁、1~3岁、3~6岁的患儿采用噪声指数分别为12、15、17时所扫描重建的图像既可满足诊断需求,又可显著降低患儿单次辐射剂量.

  • 肺动脉CT成像中不同扫描模式对影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赵永霞;索红娜;李盛蓝;常津;左紫薇;王赛;李冬雪;李孟阳;于晓君

    目的 探讨能谱CT扫描模式和不同噪声指数扫描模式在CT肺动脉成像(CTPA)中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比较研究.方法 将体质量指数(BMI)为20~25 kg/m2的200例患者随机分成4组进行CTPA扫描,扫描范围为270~320 mm.第1组扫描模式为能谱CT扫描模式;第2~4组使用普通扫描模式,但噪声指数不同,分别为26、36、46,扫描参数为120 kV,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uto mA)和智能管电流调制技术(Smart mA);记录4组扫描模式的CTDIvol及DLP并取平均值,将DLP转换为有效剂量.计算上述扫描条件影像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并取平均值,请3位影像学专家对影像进行双盲法评分,用Kappa检验比较观察者评分的一致性;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患者的SNR、CNR、评分值及有效剂量.结果 不同扫描模式下4组扫描模式产生影像的SNR平均值分别为25.55 ±3.13、23.32±2.63、22.38±1.83、20.11 ±2.88;CNR平均值分别为27.71 ±3.78、25.91 ±2.38、24.87±3.38、24.28±2.36;3位影像学家对上述影像主观评价平均值分别为4.52±0.52、4.55±0.22、4.51 ±0.16、4.21 ±0.32;不同扫描模式的CTDIvol平均值分别为(17.77±2.26) mGy、(7.11±1.78) mGy、(6.07±1.16) mGy、(5.56±1.22) mGy;DLP平均值分别为(489.89±25.68) mGy、(235.69±20.68) mGy、(178.23±19.56)mGy、(160.08±19.67)mGy,并将DLP转换为有效剂量值分别为(7.33±0.36) mSv、(3.52±0.22) mSv、(2.67±0.31) mSv、(2.41 ±0.18)mSv.4组间影像的SNR和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52,P>0.05),3名影像学专家的评分一致性较高(Kappa=0.859,P<0.01);第4组的有效剂量较第1组低67.12%,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9.56,P<0.01);第4组的有效剂量较第2组低31.53%,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3.32,P<0.01).结论 CTPA能谱CT扫描模式和不同噪声指数(26、36、46)的普通扫描模式影像质量没有明显区别,普通扫描模式较能谱CT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低;不同噪声指数扫描模式的影像质量没有明显区别,但其辐射剂量却有明显差别.

  • 儿童低剂量胸部CT中自适应迭代重建权重佳阈值的初步研究

    作者:孙记航;彭芸;张祺丰;于彤;王冬潜;刘勇;蒋玲

    目的 比较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SIR)不同权重重建图像对儿童低剂量胸部CT的图像质量和噪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应用低剂量扫描的儿童胸部CT影像,根据年龄分为4组,0~12个月预设噪声指数12,>1~2岁预设噪声指数15,3~6岁预设噪声指数17,7~17岁预设噪声指数20.将所有图像经ASIR重建,以10%为步涨值,重建为0% ~ 100%的11组图像,0%即传统的滤过反向投影重建方法,测量同一图像层面的左心室及背部肌肉客观噪声值,同时由两位医师分别用5分制主观评价纵隔窗及肺窗图像主观质量和主观噪声程度,3分及以上为可接受的图像.通过统计学分析不同ASIR权重与客观噪声值及图像主观质量之间的关系、不同年龄组间的客观噪声的差异.结果 图像客观噪声值及图像主观噪声评分随着ASIR权重的提升而降低,同时图像主观质量也有改善,图像主观质量佳权重为纵隔窗60%,肺窗70%.结论 应用ASIR可以在儿童低剂量胸部CT扫描时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60%~70%权重的重建图像可以达到剂量与图像质量较好的平衡.

  • 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对主动脉夹层术后的评价及其辐射剂量的研究

    作者:孙继全;罗先富;孙骏;韩义;王超;王守安;吴晶涛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MSCT),采用固定噪声指数(NI)的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在主动脉夹层术后CT造影中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随机将本院主动脉夹层术后的患者100例分为2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固定管电流扫描技术,均采用280 mA.B组采用Z轴ATCM扫描技术,管电流为100~350 mA,根据体重指数(BMI)不同分为两组:BMI> 25 kg/m2者,NI=10;BMI <25 kg/m2者,NI =12,其余扫描参数均一致.将所有图像均传输至ADW 4.3工作站,进行三维及二维后处理,同时记录机器自动生成的CT剂量指数(CTDlvol)、相应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B组在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辐射剂量较A组CTDIvol降低了28.3%、DLP降低了 30.4%.A组CTDIvol均值为(19.13±1.94) mGy;DLP均值为(1205.59±197.12) mGy·cm,B组BMI> 25 kg/m2者CTDIvol均值为(14.82±2.97) mGy; DLP均值为(887.6±177.51) mGy·cm,BMI< 25kg/m2者CTDlvol均值为(12.61±2.17)mGy; DLP均值为(789.86±139.33) mGy·cm,所有图像均能满足诊断需要.结论 64排螺旋CT采用固定NI的ATCM技术在主动脉夹层CT造影中可获得较好图像质量,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同时降低了患者辐射剂量.

  • 不同噪声指数和低浓度对比剂联合ASiR-V算法用于CCTA成像的应用分析

    作者:李鹤;王景宇;赵志艺;孟阳阳;张艳娇;陈亮

    目的 探讨在保证冠状动脉CT成像质量基础上寻找合适的噪声指数(NI)以有效减少辐射剂量.方法 收集临床上疑诊为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5组行CCTA扫描,应用造影剂Visipaque(270 mg/mL)及100 Kev管电压扫描,分别设置NI 15.0、17.0、19.0、21.0、23.0.采用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ASiR-V)进行重建.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各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在对比剂浓度及管电压一定时,随着NI值的增加,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逐渐降低,NI 15.0、17.0、19.0组间CTDIvol、DLP、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 19.0组辐射剂量(CTDIvol、ED、DLP)较NI 15.0、NI 17.0组降低较明显(P<0.05).噪声(SD)随着NI的增高而增高;反之,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随着NI的增高而降低,NI 17.0、19.0、21.0组间SD、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窦及右冠状动脉(RCA)近段、左前降支(LAD)近段、左回旋支(LCX)近段的平均CT值在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 15.0、17.0、19.0、21.0、23.0组间RCA、LAD、LCX主观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在NI 21.0和23.0组较NI 15.0、NI 17.0和NI 19.0组降低(P<0.05).结论 NI为19.0时,应用低浓度造影剂并结合ASiR-V算法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其在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是可行的.

  • 自动管电流调制下不同管电压、噪声指数对体模不同体厚辐射剂量的影响

    作者:彭聪;吕发金;勒都晓兰;张丹;李鹏;刘丹;王筱璇

    目的 探讨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下,不同管电压、噪声指数选择对体模不同体厚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使用自制锥形体模,进行分段扫描,以实现对不同体厚患者的模拟,利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分别调整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10~20)及管电压(80 ~140 kV),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y dose index,CTDIvol).结果 平均体厚<126.2 mm,噪声指数10 ~ 12,管电压80 kV,CTDIvol低,噪声指数12~20,管电压使用120 kV,CTDIvol低,平均体厚≥126.2 mm,噪声指数在10 ~ 20,管电压使用120 kV,CTDIvol低;并建立回归方程:CTDIvol=0.511+ 0.081×厚度-0.709×噪声指数+0.004×电压,对总体模型、厚度系数及噪声指数系数进行检验,P值均<0.001,对截距及电压系数进行统计学检验,P值分别为0.487、0.415.结论 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辐射剂量(CTDIvol)随扫描厚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噪声指数的增加而降低,与管电压没有明显相关性,但通过数据观察,在成人体厚范围,使用管电压120 kV,能够实现辐射剂量的降低.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