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中度疑似肺栓塞的临床价值

    作者:苏剑;田红英;程勇

    目的 探讨肺通气灌注显像和CT肺动脉造影2种无创性检查技术诊断肺栓塞(PE),对临床Wells评分分组为中度疑似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09年1 1月,临床Wells 评分分组为中度疑似肺栓塞60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和肺通气/灌注显像,对2种显像的判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其准确性、符合性及不确定性诊断比率的差异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Wells评分为中度可能组中CTPA和V/Q显像诊断PE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88%、72%、P<0.01;91%、77%、P<0.01;90%、74%、P<0.01.结论 在Wells评分中度可能性组别中,CTPA诊断PE均较V/Q显像的价值高,并可作为临床中度疑诊肺栓塞病例的首选检查方法.

  • 宝石能谱CT PA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战

    目的:研究宝石能谱CT肺动脉造影(CTPA)对肺动脉栓塞(PE)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PE患者CTPA的影像学表现;以轴位图像为基础,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直接征象:中心型充盈缺损、偏心型充盈缺损、完全闭塞;间接征象:胸腔积液、肺梗死、心包积液、肺感染、风湿性心脏病、下腔静脉血栓、脾梗死;治疗后30例复查,大部分明显吸收或完全吸收。结论 CTPA能及时、准确地诊断肺栓塞,对临床治疗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及疗效评估价值,是简便、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

  • 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不同肺动脉分支水平肺动脉内栓子的显示率及其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陈芙蓉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不同肺动脉分支水平肺动脉内栓子的显示率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将收治的40例肺栓塞患者的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图像分别重建为0.75 mm、1.5 mm、3.0 mm和5.0 mm层厚,记录显示清楚的各分支水平的肺动脉内有无内栓子,比较四组图像对肺动脉分支和动脉内栓子的显示情况。结果:0.75 mm 和1.5 mm 层厚在各水平肺动脉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 mm 厚层优于5.0 mm 和3.0 mm(P<0.05)。血栓显示方面,0.75 mm 和1.5 mm 厚层在亚段以上肺动脉栓子的显示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mm 与5.0 mm 层厚显示叶、段、亚段肺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mm 层厚的亚段肺动脉栓塞血管显示率显著优于3.0 mm(P<0.05)。结论:重建1.5 mm 层厚图像在显示周围肺动脉和亚段以上肺动脉内栓子方面具有良好的诊断作用,具有重要的诊断和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比较高低浓度造影剂不同注射速度的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

    作者:李立强;董险峰;张力;张振明;曾凡学;尹小霞;杜小蕊

    目的:比较高低浓度造影剂不同注射速度的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CTPA患者82例作为样本,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两组.A组浓度为370mgI/ml,B组浓度320mgI/m l.注射速度分别控制为3.0m l/s、3.5m l/s及4.0m l/s.结果:B组3.0m l/s注射速度下,噪声(25.50±0.44)、信噪比(14.90±0.35).3.5m l/s注射速度下,噪声(24.65±0.59)、信噪比(15.43±0.82).与A组相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4.0m l/s注射速度下,噪声(22.91±0.29)、信噪比(16.08±0.94)、检出率97.56%,与A组相比优势显著.结论:给予低浓度造影剂,以4.0ml/s的速度注射,图像质量更佳.

  • 肺栓塞误诊为心绞痛1例

    作者:张霞;杨惠钧

    病历资料患者,女,67岁.农民,主诉"发作性胸闷、气短5年,加重3天"于2011年3月30日9:00入院.患者于5年前出现发作性胸闷、气短,偶有胸骨后疼痛,多次查心电图示:V1~V4 T波低平改变,曾于我院查胸部普通CT,未见明显异常.并于2010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血管狭窄.多次按"冠心病、心绞痛"住院治疗,此次为入院前3天较日常活动剧烈即胸骨后闷痛、气短,卧床休息后约10分钟左右缓解.

  • CT肺动脉造影双低扫描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琳琳;李树昌;张瑞

    目的:探讨CT肺动脉造影双低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组采用300 mgI/mL碘对比剂50mL、SAFIRE、70kV,对照组采用350 mgI/mL碘对比剂80mL、FBP、120kV,对比两组的CTDIVOL、CT值、CNR、图像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CTDIVOL分别为(2.78±0.56)mGy、(5.13±0.67)mGy,实验组降低了45.81%;实验组碘对比剂减少了46.43%;实验组主肺动脉、右肺动脉、左肺动脉、左肺上叶肺动脉、左肺下叶肺动脉、右肺上叶肺动脉C T值均有显著提高,P<0.05;实验组主肺动脉、右肺动脉、左肺动脉、左肺上叶肺动脉、左肺下叶肺动脉、右肺上叶肺动脉、右肺中叶肺动脉、右肺下叶肺动脉的CNR有显著提高, P<0.05;实验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4.23±0.55)分,对照组为(4.16±0.46)分,P>0.05。结论: CT肺动脉造影双低扫描不仅可以降低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用量,还改善了图像质量,具有很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 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波;刘成伟;何蕾;谭安安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方法:纳入72例连续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均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按指南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计算CT肺动脉栓塞指数,用Spearman法计算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的相关系数,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CT肺动脉栓塞指数对每个危险分层的预测效能.结果:在7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低危组32例、中危组31例、高危组9例,三组CT肺动脉栓塞指数分别为(26.2±16.4)%、(52.9±10.6)%和(85.6±5.4)%,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的相关系数为0.881 (P<0.01).肺栓塞指数对危险分层中的高危组预测效能高,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0.5%,曲线下面积达0.929 (P<0.01).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危险分层呈显著正相关.

  • 骑跨型肺动脉栓塞15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鹤;方保民;陈起航;许小毛;谭政;靳毅明;孙铁英

    目的 提高对骑跨型肺栓塞的认识,为探讨其发病过程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经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确诊的骑跨型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经CTPA确诊肺栓塞338例,其中骑跨型肺栓塞15例,占4.4%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57±13)岁 肺动脉分叉处完全阻塞1例,部分阻塞14例 伴休克l例,伴低血压3例,血流动力学稳定11例,伴卯圆孔骑跨栓l例.溶栓治疗5例,单纯抗凝治疗9例,行血栓清除术1例.治愈5例,好转10例,末见死亡病例.治疗过程中轻微出血2例,无大出血病例结论 本组骑跨型肺栓塞发病率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但这一发病率可能被低估,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 且不伴有卵圆孔骑跨栓的骑跨型肺栓塞患者并不需要积极地溶栓或手术治疗.

  •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肺动脉血栓负荷相关性研究

    作者:方春晓;安俊;季颖群;孙博;李智勇;张中和

    目的 分析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肺动脉血栓负荷的相关性.方法 顺次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CT肺动脉造影(CTPA)首次确诊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69例.采用Mastora评分系统获得肺动脉阻塞指数(PAOI;PAOI> 21.3%提示预后不良风险增加);CT影像测得右(RV)及左(LV)心室短轴直径,计算两者比值(RV/LV> 0.9提示右心功能不全).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D.结果 血浆DD浓度中位值为765μg/L(95%CI:750~1205μg/L),PAOI中位值为16.77%(95%CI:16.49%~23.26%).血浆DD水平与整体肺动脉PAOI呈正相关(r=0.417,P=0.000).PAOI> 21.3%患者的血浆DD浓度(993 μg/L)高于PAOI≤21.3%的患者(663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1,P=0.003).血浆DD水平与RV/LV之间呈正相关性(r=0.272,P=0.024).RV/LV> 0.9患者的血浆DD浓度(880μg/L)高于RV/LV≤0.9的患者(634μg/L),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0,P=0.038).整体肺动脉PAOI与RV/LV之间呈正相关(r=0.390,P=0.001).血浆DD水平与PTE发病时间呈负相关(r=-0.407,P=0.000);PAOI与发病时间无相关性(r=-0.140,P=0.245).老年组(年龄>60岁)患者,其DD水平(727μg/L)和PAOI(14.84%)与非老年组(年龄≤60岁;792.5μg/L,20.9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180,P=0.857;Z=-1.382,P=0.167).规范抗凝3个月后,DD和PAOI水平均显著下降(Z=-6.976,P=0.000;Z=-7.009,P=0.000),二者具有相关性(r=0.609,P=0.000).结论 (1)DD水平与CTPA肺动脉新鲜血栓负荷和RV/LV呈正相关,有助于急性PTE患者临床评估病情、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2)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急性PTE患者的DD和PAO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67例肺栓塞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李良;夏云峰;刘润梅;翟红霞;殷亚昕;张津津;陈海威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经验和治疗方法,减少误诊、漏诊,提高对肺栓塞患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 总结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67例诊断为肺栓塞的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根据确诊患者各种症状及体征的出现频率,寻找肺栓塞临床表现的规律;辅助检查分为常规筛查项目及进一步确诊检查,着重比较CT肺动脉造影(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ECT)和肺血管造影检查的确诊率,并比较溶栓+抗凝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肺栓塞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发热、咯血等.常规筛查项目中,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筛查肺栓塞的较敏感但非特异的指标;进一步确诊检查中,CTPA诊断的阳性率为90.32%(28/31);ECT显像的阳性率为76.47%(39/51),肺血管造影检查的阳性率(100%)虽然高,但是因其存在风险,不易被患者接受.溶栓+抗凝治疗的总治愈率为90.62%(29/32),其中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2h方案的治愈率(100%)高.单纯抗凝治疗的治愈率(68.57%,24/35)较溶栓+抗凝治疗低,但是其出血并发症发生率(31.25%)较低.溶栓+抗凝治疗后复查,PaO2和CTPA两项检查可显示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肺栓塞患者,CTPA是确诊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溶栓+抗凝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长期卧床及外伤手术后的患者,建议适当给予肝素预防肺栓塞.

  • 血浆D-二聚体临界值联合Wells量表对可疑肺栓塞的除外价值

    作者:赵灿;胡京敏;郭丹杰

    目的:评价传统和按年龄校正的血浆D-二聚体临界值分别联合二分类Wells量表对可疑肺栓塞的除外价值.方法:入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因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怀疑肺栓塞的患者335例,其中复选年龄>50岁的患者274例;应用二分类Wells量表进行临床肺栓塞可能性评估,选择Wells量表评分≤4分患者,分别联合血浆D-二聚体传统临界值(500 μg/L)和按年龄校正的临界值(年龄>50岁患者为:年龄×10 μg/L),以CT肺动脉造影为确诊肺栓塞的金标准,比较两种临界值对可疑肺栓塞的除外价值.结果:(1)传统和按年龄校正的血浆D-二聚体临界值分别联合二分类Wells量表诊断肺栓塞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4(95% CI:0.703 ~0.818)和0.814(95% CI:0.756~0.8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5,P=0.121);(2)传统血浆D-二聚体临界值联合二分类Wells量表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100%、48.9%、28.8%、100%,0.49;按年龄校正的血浆D-二聚体临界值联合二分类Wells量表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97.4%、62.3%、35.5%、99.1%,0.60.与传统临界值相比,按年龄校正的血浆D-二聚体临界值联合二分类Wells量表,诊断肺栓塞的特异性(传统临界值组48.9%,年龄校正临界值组62.3%)明显提高,敏感性(传统临界值组100%,年龄校正临界值组99.1%)无明显降低;(3)222例二分类Wells量表评分≤4分患者中,90例(40.5%)患者血浆D-二聚体<传统临界值(500 μg/L),25例(11.3%)患者血浆D-二聚体介于传统临界值(500 μg/L)与年龄校正临界值(年龄×10 μg/L)之间.结论:应用按年龄校正的血浆D-二聚体临界值联合二分类Wells量表可提高50岁以上肺栓塞患者诊断的特异性,未明显降低敏感性,可用于可疑肺栓塞的排除诊断.

  • 急性肺栓塞双能CT肺灌注影像表现与CT肺动脉 造影的比较

    作者:王立宗

    目的 探讨双能CT肺灌注影像表现(DEPI)与CT肺动脉造影(CTPA)这两种方法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和实际应用性.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13例,应用双源CT先行CT肺动脉造影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再行双能扫描模式,行肺灌注影像扫描,将CT肺动脉造影上所示及亚段肺血管内充盈缺损形态及类型与CT肺灌注图像的肺灌注缺损形态与类型相对比研究.结果 该研究共计28个肺叶,62个段肺内栓子存在.在左右肺动脉栓塞中,双能CT肺灌注影像表现在部分栓塞和完全栓塞中检出率100.00%;在叶肺动脉栓塞中,检出率分别为90.00%和100.00%;在段肺动脉栓塞中,检出率分别为90.24%和95.24%;亚段肺栓塞中,检出率分别为69.23%和81.82%.可见当部分充盈缺损时,肺灌注图像以不均匀灌注缺损为主,相反CT肺动脉造影未见异常,而4个肺段区显示灌注缺损.结论 双能CT肺灌注影像表现与CT肺动脉造影上部位、肺动脉栓塞程度有关,两者相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准确率.

  • 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诊断价值及对栓子显示情况的研究

    作者:李为洲;徐益明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其对栓子的显示情况,以提高对PE的诊断水平.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4月接收的127例PE疑似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比较4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并比较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观察、记录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主肺动脉、肺动脉干,叶、段、亚段肺动脉的分支数及栓子的类型、数量显示情况.结果 127例PE疑似患者经肺动脉造影确诊89例,除外38例;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阳性85例,阴性42例(其中假阴性4例);肺部CT平扫阳性69例(其中假阳性16例),阴性58例(其中假阴性36例);胸部X线平片阳性50例(其中假阳性13例),阴性77例(其中假阴性52例).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P<0.05).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共显示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叶、段、亚段肺动脉3588支,肺动脉栓塞940支,栓塞率为26.2%.各动脉栓塞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段肺动脉(30.0%)>叶肺动脉(29.4%)>段肺动脉(26.8%)>左/右肺动脉(12.2%)>肺动脉干(8.1%).栓子类型从大到小依次为:偏心型(497)>附壁型(155)>中心型(154)>完全堵塞型(134).结论 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PE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能清晰地显示栓子的类型和数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影像学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及新进展

    作者:杨盛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是常见的存在潜在致命性的静脉血栓栓塞.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突发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咯血等,但是肺栓塞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目前诊断方法较多,以影像学检查为主,各种检查手段各有优劣.该文就肺栓塞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如超声心动图、放射诊断学、放射性核素肺扫描等予以综述,旨在提高肺栓塞的确诊率.

  •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CT肺动脉造影和MR诊断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冰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PE)的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和MR肺动脉成像(MRPA)的诊断价值并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并拟诊为PE的患者52例,根据患者采用的成像方法分为CT组(n=41)和MR组(n=11),CT组患者行MSCTPA,MR组患者行1.5T MRPA,均观察肺动脉栓子的特点和肺叶继发变化情况,并由2位不知情的高级职称影像科医师对两组图像进行分析,统计不同部位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检出数量。结果:CT组患者中,MSCTPA共发现肺动脉栓子661支,包括488支中段以上栓子。MR组患者中,MRPA共发现31支肺动脉栓塞。结论:MSCTPA操作简单,快捷,可清楚地显示肺动脉栓子,检出率高;MRPA可清楚显示肺叶动脉以上的栓子,但肺段动脉栓子仅部分可显示清楚,可结合三维增强磁共振动脉成像(3D-CE-MRPA)进行诊断。

  • "双低"技术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中的综合应用

    作者:曹治婷;刘铁军;陈刚;廖玉荣

    介绍了CT的发展和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了降低CTPA辐射剂量的方法以及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扫描方面的重要性.阐述了对比剂的发展、应用现状及降低对比剂碘量的方法,指出了CTPA"双低"技术(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用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大幅度地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量,从而大限度地降低辐射和对比剂对受检者的伤害.

  • 急诊高度疑诊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发生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马建斌;胡爱民;王东;曾益华;毕芳芳

    目的 探讨急诊高度疑诊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发生猝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空军总医院急诊部收治的12例高度疑诊PTE并发生猝死患者(猝死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急诊部经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PTE且诊治期间未发生猝死的35例住院患者作对照(非猝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手术史及肿瘤史;临床表现是否有晕厥、呼吸困难、双侧或单侧下肢水肿;以及心率、白细胞计数(WBC)、D-二聚体;血气分析中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电图是否为典型SⅠTⅢQⅢ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TE患者发生猝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猝死组年龄(岁:51.3±15.5比62.3±14.4)和PaO2[mmHg(1 mmHg=0.133 kPa):49.9±12.3比62.7±10.2]低于非猝死组,但心率(次/min:122.0±19.5比89.1±18.5)、WBC(×109/:13.8±6.9比7.2±2.5)高于非猝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而D-二聚体[μg/L:986(891,3230)比2089 (598,3397)]和PaCO2[mmHg:33.0 (28.6,43.4)比36.5 (32.9,4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猝死组较非猝死组更容易发生晕厥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6个月内接受过抗肿瘤治疗或肿瘤转移,4周内有手术史,且无胸痛表现(P<0.05或P<0.01);而两组在性别构成、临床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心电图是否为典型SⅠTⅢQ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率和WBC是PTE患者发生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心率:优势比(OR) =1.124,95%可信区间(95%CI)=1.024~ 1.235,P=0.014;WBC:OR=1.347,95%CI=1.043 ~ 1.738,P=0.022].结论 性别、是否有呼吸困难、心电图是否为典型SⅠTⅢQⅢ、PaCO2和D-二聚体水平不是PTE患者发生猝死的危险因素;而年龄相对较轻、无胸痛表现、发生晕厥、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4周内手术史、6个月内接受抗肿瘤治疗或肿瘤转移以及PaO2降低是PTE患者发生猝死的危险因素;而WBC明显增高及心率明显增快是PTE患者发生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 肺血栓栓塞症252例临床诊治体会

    作者:刘晖;马清艳;孙峰;王在义;西艾木西卡买尔·艾合买提;戴月梅;左蕾;林勇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E)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PE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52例通过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无严重基础心肺疾病、符合PE诊断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治疗3个月后复查的32例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各项心血管参数和Qanadli栓塞指数(PAQI)的变化.结果 在确诊的252例PE患者中,吸烟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占44.84%;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所占比例较大,为84.13%;PE多发生于老年人[64.00(19.75)岁];当PE患者循环功能受到影响时,血压下降、呼吸急促、脉搏增快;D-二聚体<5000 mg/L时不能排除PE.治疗3个月后复查的32例PE患者PAQ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0.05(0.18)比0.39(0.44),P<0.01],而治疗前后心血管参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PE临床症状变化多样,老年、吸烟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警惕PE的可能;经抗凝治疗3个月后,PE造成的心脏形态变化未恢复.

  • 广西地区13家综合医院肺栓塞诊断技术分析

    作者:李党育;秦志强;唐素兰;许承琼;梁世廉;邓嘉宁;曾彤华;刘学冠;杨杰;刘卫;王丰;罗维贵;陈显源;龙胜泽

    目的 了解各种肺栓塞(PE)诊断技术在诊断PE中的应用.方法 对广西地区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995年至2007年PE病例的诊断方法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根据临床表现以及普通检查诊断的PE病例为临床诊断病例,根据特殊影像检查结果或尸体解剖诊断的病例为确诊病例.比较各种PE诊断方法在诊断为PE患者中的比例以及不同年份各种诊断方法所占比例.结果 1995年至2007年13家医院诊断为PE患者460例,其中确诊病例237例(占51.52%),临床诊断病例223例(占48.48%).2002年至2007年确诊病例占同期PE病例的55.13%,较1995年至2001年14.63%明显提高(X~2=24.522,P<0.01).237例确诊病例中,17例由2项检查确诊,由肺动脉造影、CT肺动脉造影、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以及尸体解剖各诊断27例(11.39%)、214例(90.30%)、6例(2.53%)、5例(2.11%)和2例(0.84%),没有肺通气灌注显像确诊病例.2003年以后采用CT肺动脉造影广西地区确诊PE所占比例升高.其他检查技术则略有下降.结论 CT肺动脉造影是广西地区诊断PE的首选方法,其他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有待加强.

  • 以晕厥、呕吐、休克为主要表现的双侧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广泛栓塞1例报告

    作者:温镕博;张晟;何林峰;季秀凤;王鹏;周秋香;瞿金龙;管军;林兆奋

    肺栓塞(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病率较高,但临床上PE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甚至完全无症状,常导致漏诊、误诊和诊断不及时而延误治疗.报告1例以晕厥、呕吐、休克为主要表现,后证实为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广泛性栓塞患者的诊治过程,以期提高大家对PE的认识.

6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