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反常栓塞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桂珍;刘志清

    目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的第一死因,存活患者75%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2012年,卫生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40岁以上的脑卒中人口超过1000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缺血性卒中占80%,构成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因此反常血栓的检测有较大的临床意义[1].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2月在我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TTE)的患者100例,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20~75(59.87±7.92).根据诊断分为对照组78例,男性40例,女性38例,年龄20~75((42.46±9.85)岁;反常血栓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22~75(59.87±7.9)岁.发病时间为3个月~12年,患者头颅CT或MRI检查符合.详细询问受检者病史及家族史,计算吸烟指数,测量体脂率.测定静息状态下肱动脉压.检测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和同型半胱氨酸.常规进行心电图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西门子ACUSON X300 PE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胸超声探头频率为2.5/5MHz,周围血管超声探头频率为7.5MHz.结果:反常栓塞指的是静脉系统和右心房血栓通过异常通道进入脑动脉系统,从而引起缺血性脑卒中.进入心、肾及外周系统栓塞,引起相应动脉急性闭塞,使所供血区发生急性缺血坏死,进一步发生功能障碍.引起栓塞性脑梗死为常见的原因是卵圆孔未闭.结论:彩色多普勒是检测反常血栓来源的经济、无创、方便的首选方法.反常血栓包括:心腔内血栓,升主动脉或颈动脉斑块、心脏肿瘤(左心房粘液瘤)、左心系统赘生物、人工瓣膜血栓形成和卵圆孔未闭导致的逆向性栓塞等.尸体解剖发现,25%~34%成年人卵圆窝部原发隔与继发隔两层隔膜未完全融合,中间存在一个永久性的裂缝样缺损,形成卵圆孔未闭[2].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病因微生物循血行途径引起心内膜、瓣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的感染病伴有赘生物形成.55%~75%自体瓣膜心内膜炎患者有心脏结构异常基础或易患因素,如活动性感染灶或某些手术操作.赘生物引起动脉栓塞占20%~40%,常发生于脾、肾、肠系膜动脉、肢体动脉、中央视网膜动脉,脑动脉栓塞发生率15%~20%.

  • 综合超声技术检测非瓣膜性房颤缺血性脑卒中栓子来源的研究

    作者:张薇;张学义;郑兆通;黎莉;张运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可能的栓子来源.方法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40例,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外周血管超声技术检测缺血性脑卒中的左房危险因素(左房和/或左心耳内有重度自发声学显影和血栓)、主动脉危险因素(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粥样斑块)、颈动脉危险因素(颈动脉复合型粥样斑块)和卵圆孔未闭.结果 140例患者中21例(15%)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左房、主动脉和颈动脉危险因素者分别为61.4%(86/140)、8.6%(12/140)和20.0%(28/140),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20.9%(18/86)、16.7%(2/12)和39.3%(11/28),同时存在左房和颈动脉危险因素者占14.3%(20/140),脑卒中发生率为50.0%(10/20);无危险因素者占28.6(40/140),脑卒中发生率为2.5%(1/40).存在危险因素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者(P<0.05~0.001).结论左房、主动脉、颈动脉危险因素是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栓子来源,同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特别是同时存在左房和颈动脉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为脑卒中的高危人群;TEE和外周血管超声为房颤患者栓塞的进一步危险分层提供了精确方法.

  • 猪脂肪栓塞模型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实验研究

    作者:张卫兴;胡兵;王爱忠;周明;薛晓培

    目的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观察猪心腔中脂肪栓子的超声表现及猪脂肪栓塞的致死量.方法 实验用健康梅白猪6头,均经猪颈内静脉每隔40 min依次缓慢注入0.1、0.2……12.0 ml的同种脂肪液,用TEE连续观察心腔内图像变化,记录脂肪栓塞的致死量.结果 随着注入的脂肪量增加,TEE显示右心腔游动的点状强回声增多,由星点状变为阵雨或雪花飞舞状,排空时间延长,脂肪注入量大于4 ml后点状强回声可出现于左心室.猪脂肪栓塞的累积致死量为15.8~27.8 ml.结论 TEE可观察心腔内脂肪栓子的动态变化,出现反常栓塞是脂肪栓塞发展为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可靠证据,猪脂肪栓塞的平均累积致死量为(17.8±4.9) ml.

  •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意义

    作者:肖文莲;罗光华;李丹;罗明贤;王俊波;陆从容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TTPV)的发生机制与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的关系,评价MSCT在诊断TTPV中的优势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8例HCC患者进行肝脏MSCT动态增强检查,共发现56例TTPV,结合DSA表现综合分析.结果 56例TTPV患者在MSCT动态增强扫描时均显示出门静脉内癌栓及相关的阳性征象:表现为门静脉扩张、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及"门静脉铸形"、门静脉癌栓内及其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以及肝脏灌注异常等.有3例TTPV在DSA上显示不明显.结论 MSCT可判断TTPV的发生机制、供血来源及血供的丰富程度、栓子的良恶性及范围、有否合并APS及分流量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TTPV的MSCT诊断对指导肝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急性脑梗死进展发生的关系

    作者:付文亭;李清;邵长娟;徐思振

    目的: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急性脑梗死进展发生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单发皮质下小梗死患者272例,根据入院3d是否发生进展性神经功能障碍(PND)分为PND组64例,非PND组208例。所有患者神经功能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入院3d内复评NIHSS评分,入院时增加≥2分或运动功能缺损波动≥1分为PND。根据脑血管检查结果将入组患者的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为颅内、颅外及前、后循环系统,比较2组患者间各系统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的差异。结果与非PND组比较,PND组女性比例明显升高(45.3%vs31.7%,P=0.046)、NIHSS评分明显升高[7(4,9)分vs6(3,8)分,P=0.033]、病灶≥15mm比例更高(42.2%vs28.8%,P=0.045)、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45.3%vs29.8%,P=0.022)和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比例更高(53.1%vs38.0%,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P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61,95%CI:1.070~3.592,P=0.029)。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发生PND的独立危险因素。

  •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卡维;殷恒讳;姚陈;李松奇;李晓曦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LLI)的治疗策略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ALL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LLI 130例,包括急性动脉栓塞82例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48例.单纯全身溶栓和抗凝治疗12例,Fogarty导管取栓81例,行取栓及动脉旁路术15例,9例行导管性溶栓,骨筋膜室切开减压27例.一期截肢13例;死亡9例,死亡率为6.9%,二期截肢8例;总体截肢率为19.3%(21/109).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和起病时间超过24小时是影响保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尽早开始治疗ALLI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疗效.

  • 原发性肝癌合并胆道癌栓的诊断

    作者:孙婧璟;吴孟超;沈锋;王义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并胆道癌栓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总结其诊断的规律 。方法 分析近4年来我院收治的肝癌并胆道癌栓42例病人的一般情况,病人入院后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及B超、CT、MRI、ERCP、PTC等检查。结果 本组术前正确诊断率为71.8%。临床表现为肝癌及梗阻性黄疸症状。实验室检查AFP阳性27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28例。术前血清胆红素增高者33例,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19例,白细胞增高18例。影像学特点为:肝内肿瘤,胆道扩张,胆道内占位。术中见癌栓组织松脆易碎,多与胆道壁无相连,与肝内原发病灶相连或不相连。B超、CT、MRI、ERCP、PTC的正确诊断率分别为8.11%、2.63%、10.00%、69.70%、100%。结论 肝脏占位,肝炎病史,AFP升高同时出现胆道扩张、黄疸,应考虑到本病存在,并选择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分析结果。

  • 下腔静脉-右心房自然转流技术在下腔静脉瘤栓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肖序仁;董隽;高江平;史立新;王琦;冯泽国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右心房自然转流技术在下腔静脉瘤栓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报告4例肾或肾上腺恶性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中应用下腔静脉-右心房自然转流技术行下腔静脉瘤栓切除的方法. 结果 4例转流后下腔静脉阻断时的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3例肾肿瘤患者下腔静脉瘤栓及原发肿瘤完全切除,1例肾上腺恶性肿瘤患者下腔静脉瘤栓大部分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 结论下腔静脉-右心房自然转流技术是下腔静脉瘤栓切除术中安全简便、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 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蔡松良;罗金旦;万群;张志根;金百冶;陈戈明

    目的探讨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3年11月21例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资料,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50岁.右侧13例,左侧8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腰痛和(或)血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确诊.I型癌栓3例,Ⅱ型10例,Ⅲ型6例,Ⅳ型2例.其中行肾癌根治术加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15例,肾癌根治术加下腔静脉节段切除术4例.结果19例手术者中,8例术后仅存活3~13个月,11例随访4~57个月至今,无瘤生存8例,带瘤生存3例.2例未行手术者分别于3、5个月后死亡.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对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诊断率较高,可准确判断癌栓位置.对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积极行肾癌根治术加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或下腔静脉节段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

  • 肾癌合并静脉瘤栓的外科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曾祥福;高冰;刘多辉;陈湘龙;吴学杰;张向兰

    目的观察肾癌根治性切除加瘤栓取出术治疗肾癌合并静脉瘤栓的效果.方法总结8例肾脏恶性肿瘤合并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58岁.右侧7例,左侧1例.Robson分期Ⅲ期5例,Ⅳ期3例.瘤栓类型:肾静脉型1例,肝下型4例,肝上型3例.结果7例患者行肾肿瘤根治性切除加瘤栓取出术,1例行右肾肿瘤及右肾上腺根治性切除术,腔静脉瘤栓放射治疗.1例瘤栓达右心房者术中死亡.随访7例,3例分别存活2、4和22个月,均死于远隔转移.4例术后已随访12、14、25和47个月者现仍无瘤存活.结论肾肿瘤根治性切除加瘤栓取出术是治疗肾癌合并静脉瘤栓的有效方法.

  • 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诊断价值及对栓子显示情况的研究

    作者:李为洲;徐益明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其对栓子的显示情况,以提高对PE的诊断水平.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4月接收的127例PE疑似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比较4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并比较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观察、记录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主肺动脉、肺动脉干,叶、段、亚段肺动脉的分支数及栓子的类型、数量显示情况.结果 127例PE疑似患者经肺动脉造影确诊89例,除外38例;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阳性85例,阴性42例(其中假阴性4例);肺部CT平扫阳性69例(其中假阳性16例),阴性58例(其中假阴性36例);胸部X线平片阳性50例(其中假阳性13例),阴性77例(其中假阴性52例).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P<0.05).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共显示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叶、段、亚段肺动脉3588支,肺动脉栓塞940支,栓塞率为26.2%.各动脉栓塞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段肺动脉(30.0%)>叶肺动脉(29.4%)>段肺动脉(26.8%)>左/右肺动脉(12.2%)>肺动脉干(8.1%).栓子类型从大到小依次为:偏心型(497)>附壁型(155)>中心型(154)>完全堵塞型(134).结论 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PE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能清晰地显示栓子的类型和数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多普勒超声检测血循环中微栓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春风;支海红;孙明华;包仕尧

    目的 探讨几种栓子的多普勒超声信号特征与栓子性质的关系,为临床检测区分脑循环中栓子提供依据.方法 制作直径在0.5~1.0 mm大小的栓子,包括全血、富血小板、贫血小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肪、空气栓子,建立血循环活动性微栓兔模型,采用TC 2020S/EME型经颅多普勒仪和2.0MHz探头检测栓子信号,分析多普勒超声信号与栓子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 多普勒超声技术可检测到滴人兔动脉内的各类栓子,不同微栓其多普勒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结论 多普勒超声在一定程度上能区分不同性质的栓子,为临床选择不同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提供了一个方便可行的手段.

  • 分水岭脑梗死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新忠

    分水岭脑梗死(CWI)是指发生于脑内较大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这些区域的脑组织也称之为边缘带,约占所有脑梗死的10%[1],是导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痴呆)、失语、肢体功能障碍的重要病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的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是发生CWI的高危因素,它与CWI的发生、发展、复发以及梗死的部位密切相关.

  • 心源性脑拴塞3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西岭

    目的 评估心源性脑拴塞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 分析2008年--2011年我院内科收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6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 共纳入心源性脑栓塞患者36例,伴心房颤动者55.5%,发病6个月后病死率达19.4%(7/36),严重残障率50.0%(18/36).结论 心房颤动为心源性脑栓塞常见病因,颈内动脉系统较椎--基底动脉系统更易形成栓塞,前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显著重于后者且预后更差.

  • 脑栓塞的诊断及合理治疗

    作者:黄英兰

    脑栓塞是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在第一时间诊断病情并且合理使用药物,对于脑栓塞后遗症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目前常见的诊断特征及药物使用进行总结,为脑栓塞的治疗提供部分借鉴.

    关键词: 脑栓塞 栓子 诊断
  • 肺动脉栓塞22例诊断体会

    作者:邱军;佟乌兰

    肺动脉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肺栓塞是临床常见病,但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检查,临床误诊、漏诊率较高.现对我院临床确诊的22例肺栓塞患者进行分析总结,以得到一些经验和启发.

  • 关节置换后的脂肪栓塞

    作者:李腾奇;孙伟;王云亭

    背景:关于关节置换后脂肪栓塞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学说,进行了大量实验,但其具体诊疗过程仍无标准及指南.目的:就脂肪栓塞诊疗流程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研究脂肪栓塞的学者提供线索.方法:以"fat embolism,fat embolism syndrome,total hip arthroplasty,total knee arthroplasty,joint replacement"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检索2010至2017年的文献,终纳入38篇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脂滴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当其出现于在循环系统会引起脂肪栓塞综合征,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病机制尚未确定,目前较为认可的是机械机制与生化机制,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从无症状至短时间猝死,差异较大,诊断困难,暂无统一诊断标准;②物理学检查中X射线、CT、超声心动及MRI各有优势.治疗主要为抗炎、抗凝、溶栓、强心等支持性治疗;③鉴于此,关键在于预防,髓腔减压、冲洗及激素应用等可能是其新方向.

  • 表现为双眼失明的脑栓塞1例报告

    作者:于善波;段辽江

    1 临床资料男,49岁,以突发视物旋转、呕吐、视物模糊3 h于2003年8月23日入院.既往无糖尿病史和高血压病史,平日视力无异常.体格检查:血压110/85 mmHg,内科系统查体未见异常,神清语明,视力下降,约为1 m指数,眼底检查无异常,双瞳孔等大、正圆,直径3.0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应灵敏,余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肢体肌力V级,肌张力适中,双侧肢体共济检查稳准,双侧痛觉对称存在,双侧腱反射对称存在,双侧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关键词: 脑栓塞 栓子 失明
  • 术后肺梗塞的预防

    作者:郭朝军

    目的 总结术后肺梗塞预防的经验.方法 对19例肺梗塞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梗塞患病率明显下降.结论 肺梗塞病死率高,肺梗塞重在预防.

  • 门静脉血栓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作者:吴恒;寿毅

    目的探讨门静脉系统血栓的CT影像表现.方法对18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检查,分析门脉血栓影像特点.结果18例门脉血栓中,栓子发生于主干15例,右支10例,左支7例,脾静脉6例,肠系膜上静脉4例;栓子出现高密度5例,等密度8例,低密度2例;栓子为部分偏心栓塞13例,呈现小条状、柴捆状;出现受累管腔扩张2例,附栓管壁均连续光滑、无外突结节,无1例出现管壁强化;出现食管胃丛及脾丛侧支循环10例,胆管丛及胆囊丛侧支循环2例;无1例出现动-门脉瘘.结论门脉血栓在栓塞的位置、栓子的表现、附栓管腔的情况及肝外侧支循环等方面都有不同于癌栓的特征性表现,结合病史和CT表现可以对门脉栓塞的定性作出更准确的诊断.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