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超声诊断壶腹周围癌1例

    作者:贾化平;梁会泽;孙志英

    患者男,69岁,以"右上腹不适2个月,皮肤、巩膜黄染,尿黄、大便颜色变浅1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有轻压痛,余未见异常.

  • 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1例

    作者:王勇;冯志鹏;梁昆如

    患者女,71岁,主因"右侧肢体不自主扭动3天"入院.既往糖尿病史多年,未经正规治疗.专科检查: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余未见特殊.头颅CT示左基底节区斑片状稍高密度影.MRI:T1WI左基底节区斑片状高信号,T2WI呈等低信号,无占位效应,DWI不均匀低信号.

  • 胃巨大间质瘤的超声表现1例

    作者:张广英;李荔;张莉

    患者男,62岁.以"自扪腹部包块2月余,包块增大20天"就诊.查体:剑下5 cm处及左肋缘下可触及一质韧包块,大小约15 cm×12 cm,活动度差,边界尚清,包块深压痛,全腹无反跳痛.

  • X线诊断家族性石骨症1例

    作者:刘清宇;张林波;曹澍;凡生;王志鹏

    患者男,19岁,入伍体检发现骨质异常.查体:T 37.1℃,P 67次/分,R 16次/分,BP 125/85 mmHg;神清,头颅五官无畸形,淋巴结无肿大,胸腹部及四肢均未见异常,身高172 cm,体质量64 kg.其父于十余年前确诊为石骨症,并有相应X线表现,但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

    关键词: 石骨症 家族性 X线
  • 肺巨细胞癌1例

    作者:刘俊忠

    患者女,72岁,以"胸部不适半年,咳嗽、咯血5天"为主诉入院.查体:左肺呼吸音低,叩诊实音.双肺可闻及湿啰音.余未见异常.CT平扫见左胸腔巨大软组织团块影,其内密度不均匀,周边CT值44.3 HU,双侧胸腔积液,左肺膨胀不全;增强扫描见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其内见低密度影,周边CT值达76.1 HU.CT诊断:左肺癌.

  • 鼻腔鼻窦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MRI表现1例

    作者:吴晓宁;张伟国;旷连勤

    患者男,62岁,主因"右侧鼻塞流脓涕1个月伴头昏、头痛10余天"入院.体检:右颌下及右侧胸锁乳突肌前分别可触及2. 0 cm×2.0 cm×1.5 cm、2.0 cm×1.5 cm×1.0 cm大小的结节.

  • 先天性右膈疝误诊1例

    作者:高瑞;李旭

    患儿女,2岁,以"无诱因黑便半个月,发热1周"入院.1个月前曾从床上摔下.体格检查:精神萎靡,皮肤、结膜及口唇黏膜苍白,咽红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脏、腹部无异常.T 37.5~38.0℃,伴刺激性咳嗽.

    关键词: 横膈 X线
  • 原发恶性心包肿瘤1例

    作者:余泽辉;徐涛

    患者女,19岁,以"心慌、胸闷半个月"为主诉入院.入院查体,T 36℃,P 90次/分,R 18次/分,BP 105/70 mmHg.专科查体: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0.5 cm,无抬举感,未触及细震颤,未触及包块,心界不大,心音遥远;无杵状指(趾),周围血管征(一).

  • 超声诊断胎儿腹膜后不成熟性畸胎瘤1例

    作者:于莉;于新凯;孙建霞

    孕妇39岁,孕3产2,孕期未定期行产前检查,孕38周来我院行产前彩超检查.超声检查见胎儿头位,双顶径9.2 cm,头围33.7 cm,腹围34.2 cm,股骨长径7.4 cm,胎儿左肾前上方与脾脏下方之间可见一大小约6.3 cm×4.4 cm×4.3 cm囊实性包块,左肾及脾脏受压移位,包块形态欠规则,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内壁薄厚不均,囊内见团状高回声及不规则无回声区,间有强回声斑块,后方伴声影.

  • 腰椎单侧关节突发育异常继发退变2例

    作者:宋鲁新;任全敬

    病例1,女,76岁,因腰痛就诊,自觉左腰部发僵,休息后减轻.X线表现:正位片示L4椎体左侧茎突肥大,宽基底起自左侧横突根部,斜向外下走行,尖端部圆钝,与L5椎体左侧上关节突形成假关节,宽约1 mm,边缘骨质稍硬化.侧位片示该假关节重叠于L4-5椎间小关节处.L3-4及L4-5椎间隙狭窄.

    关键词: 腰椎 X线
  • 液态氟碳纳米粒增强CT成像在兔VX2 肝癌模型中的应用

    作者:李奥;王志刚;余进洪;杨扬;赵建农

    目的 探讨液态氟碳纳米粒增强CT成像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及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制备液态氟碳纳米粒,于肿瘤种植后18天对荷瘤兔进行CT平扫及在不同时间(即刻、1 h、3 h、6 h、24 h、48 h)进行液态氟碳纳米粒增强扫描.取兔肝实质及肿瘤组织进行Kupffer 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及冰冻切片.结果 液态氟碳纳米粒对比剂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肝实质均明显强化,肝实质与瘤灶的相对影像密度比显著增加.病理检测显示正常肝实质内 Kupffer 细胞吞噬大量液态氟碳纳米粒,而瘤灶内因缺乏Kupffer细胞无纳米粒的聚集.结论 液态氟碳纳米粒可以作为肝网状内皮系统特异性对比剂,实现肝实质的被动靶向强化,对肝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MRI评价壁虎活性成分对兔VX2肝移植瘤的疗效

    作者:程鑫;戴生;张仕状;王滨;杨奎华

    目的 探讨MRI评价壁虎活性成分对兔VX2肝移植瘤疗效的价值.方法 用中药无蹼壁虎提取分离得到抗肿瘤活性成分,制作成卵磷脂脂质体.建立兔VX2肝移植瘤模型,12天后肿瘤生长至0.5~1.5 cm.将16只荷瘤兔随机分为活性成分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经耳缘静脉注射壁虎活性成分0.3 mg/kg和0.9%生理盐水10 ml/kg,每天1次,持续用药12天.于用药前1天及用药后第3、7、12天行MR检查,测量肿瘤体积并观察T1WI、T2WI的信号特征,用药第12天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活性成分组于用药第3天肿瘤组织内信号开始不均匀,出现片状长T1长T2信号;而生理盐水组肿瘤组织信号尚均匀,无明显长T1长T2信号.用药第7天,生理盐水组肿瘤内部也可见长T1长T2信号.用药第7、12天MRI测量肿瘤体积,活性成分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2天MRI和病理测量的肿瘤体积分别为(4.74±1.67)cm3和(5.48±1.09)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较高相关性 (r=0.87,P=0.0222).结论 MRI能准确、无创性反映壁虎活性成分对兔VX2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 MSCT灌注成像评价兔积水肾肾功能的可复性

    作者:贾鸿飞;亓卿燕;武志峰;许志高;郝新忠

    目的 探讨MSCT灌注成像对积水肾肾功能可复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48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1周组、3周组、5周组和7周组(每组n=12),每组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n=6)和梗阻组(Ob,n=6).梗阻组通过手术制成输尿管完全梗阻及积水肾模型,假手术组施行同样手术,但不结扎输尿管.分别于术前及各自的梗阻时间点接受MSCT灌注扫描和SPECT检查,测定左肾皮质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达峰时间(TTP)和肾小球率过滤(GRF).解除梗阻2个月后再次复查.各阶段分别处死1只动物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①MSCT灌注扫描:不同时间段,假手术组术前、术后BF、BV、TT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后,随梗阻时间延长,BF、BV值逐渐降低,4组间梗阻解除前BF、BV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解除后,梗阻1周组BF、BV值恢复到接近术前水平(P>0.05);梗阻3周组BF、BV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解除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5周组及梗阻7周组BF、BV值持续降低,与梗阻解除前、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后,梗阻1、3、5周组TTP值随梗阻时间延长而逐渐延长(P<0.05),梗阻5周组与7周组间比较及各自与解除后比较均无变化(P均>0.05).②SPECT肾动态显像:不同时间段,假手术组术前、术后GR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及梗阻组术前、梗阻解除前及梗阻解除后各组GR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解除前1、3、5及7周组间GR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理学结果:随梗阻时间延长,肾小管扩张越明显,肾纤维化程度逐渐渐加重.结论 单侧输尿管完全梗阻后,积水肾皮质BF、BV值分别下降志(312.21±26.35)ml/(100 g·min)、(10.76±5.37)ml/(100 g)时,肾功能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MSCT灌注成像能为术前肾功能恢复潜力评价提供有价值信息.

  • APP/PS1转基因AD小鼠磁共振波谱及行为学的对照观察

    作者:陈双庆;王培军;滕皋军;李铭华;臧风超

    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成像对APP/PS1转基因AD小鼠代谢变化的显示及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35只APP/PS1AD小鼠(实验组)和20只同源野生型小鼠(对照组)在6、9月龄时接受Morris水迷宫测试及1H-MRS成像.1H-MRS测量小鼠大脑海马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醇(mI)和肌酸(Cr)的峰下面积,计算NAA/Cr和mI/Cr比值并进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小鼠6月龄时mI/Cr比值明显升高(t=2.904,P<0.05),NAA/Cr比值明显降低(t=-7.535,P<0.05).免疫组化检查显示海马区出现Aβ沉积斑块,周围包绕活化的胶质细胞;而行为学差异在9月龄时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小鼠学习和记忆方面的损害.结论 1H-MRS是早期评价AD的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方法,mI、NAA的变化早于行为学改变.

  • 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在兔肝纤维化模型中的应用

    作者:王秋实;刘辉;梁长虹;刘再毅;郑君惠;曾琼新;张明辉

    目的 通过动物模型评价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以四氯化碳诱导产生的肝纤维化模型兔和对照组兔行1H-MRS检查,获得肝脏主要含氢代谢物的波峰下面积,包括脂质(lipid)、胆碱(Cho)、糖原/葡萄糖复合物(Glyu),同时计算代谢物与脂质的波峰下面积比值(Cho/lipid、Glyu/lipid).以病理学肝纤维化分期为基础将兔划分为无纤维化组(S0)、轻中度纤维化组(S1~S2)和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组(S3~S4),比较不同组间1H-MRS参数变化情况,同时观察透射电镜下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Cho、Glyu和lipid在轻中度纤维化组降低,在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组升高;Cho/lipid和Glyu/lipid随肝纤维化的加重而升高.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组与另两组Cho/lipi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指标在纤维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在轻中度纤维化时以肝细胞损伤为主,在重度纤维化/肝硬化时肝细胞损伤与细胞外纤维基质沉积并重.结论 肝纤维化时肝细胞损伤引起代谢物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阻碍代谢物排出,1H-MRS变化是对肝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的综合反映.Cho/lipid是检测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的有效指标.

  • 超声辐照人血白蛋白微球与腺相关病毒感染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作者:李红丽;杜联芳;王慧萍;顾青;陈霞芳

    目的 探讨超声辐照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促进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EGFP)感染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价值.方法 HRPE细胞隔孔接种于24孔板中(2×105/孔),加入微球与rAAV2-EGFP的混合液,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超声辐照.48 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阳性细胞比例,并且评估不同辐照条件对细胞增殖有无影响.结果 在声强1.0 W/cm2,辐照持续时间60 s,微泡细胞比值60∶1的条件下,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组EGFP阳性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01),MTS染色细胞生存率大于90%.结论 超声辐照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能够安全地提高rAAV2-EGFP对人RPE细胞的感染效率.

  • 长效循环顺磁性脂质体对比剂的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成像

    作者:刘岘;林爱华;刘国清;刘波

    目的 制备长效循环顺磁性脂质体,观察其理化特性并对健康大鼠进行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方法 制备长效循环顺磁性脂质体对比剂,观察其理化特性.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静脉注射长效循环脂质体对比剂,对照组静脉注射Gd-DTPA.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前后即刻、15、30、45、60、75、90、120、180 min对实验动物进行MR对比增强血管造影.选择原始图像中腹主动脉主干作为感兴趣区,测定增强扫描前后各个时间点的血管信号强度,计算信号增强百分比、对比度噪声比(CNR),绘制时间-强化曲线,并比较两组CNR的差异.结果 长效循环顺磁性脂质体的R1弛豫率2.12/(mM·s)、平均粒径为123 nm、多分散系数为0.29、克摩尔渗透系数280~305 mOsm/kg 水、Gd包封率约为41.37%.注射长效循环顺磁性循环脂质体后,血管表现为缓慢持久的强化,在注射对比剂后30 min,信号强度达到高,强化率约为116.29%,3 h后强化率约为67.84%.对照组静注Gd-DTPA后即刻,腹主动脉的信号强度达到峰值,强化率约为185.90%,60 min强化率仅为18.90%.在45~180 min各时间点内,实验组的CNR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 长效循环顺磁性脂质体可克服小分子对比剂快速弥散的缺点,具有优良的血池特性.

  • 离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钙化斑块CT、MRI及病理对照

    作者:李涛;赵绍宏;高建华;蔡祖龙;杨立;高元桂;郭爱桃

    目的 评价64层CT和1.5T MR扫描仪在显示离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钙化斑块成分的作用.方法 对12具尸体心脏行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CT及MR检查,并与病理学相对照.分析钙化斑块的CT值及MRI的信号强度.结果 43个CT、MRI所示的钙化斑块层面可与相应的组织学层面相对应.钙化成分为主的斑块CT值平均为1065 HU.MRI示钙化斑块在各个序列均表现为低信号,48.84%的钙化层面内有稍高信号,组织切片示脂质成分.58.14%的钙化斑块内有新生血管或炎细胞浸润.结论 CT、MRI都可以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钙化斑块的特点,但显示钙化斑块内的脂质成分,MRI优于CT.

  • 低驻波比微波天线凝固效能的对比观察

    作者:沈会明;张炽敏;张鹏

    目的 比较两组不同驻波比(SWR)微波天线在大功率/长时间条件下离体肝组织凝固效能.方法 应用SWR分别为1.5(实验组)和2.5(对照组)的微波天线各20根,天线输入功率80 W/20 min,对新鲜离体牛肝脏进行消融,并对两组凝固灶的范围、形态及天线完好性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凝固灶短径(52.8±6.4)mm、长径(71.5±6.9)mm,球形指数(短径/长径)0.741±0.067;对照组凝固灶短径(48.1±4.6)mm、长径(65.1±4.9)mm,球形指数0.738±0.057.两组凝固灶的短径和长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04),但球形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5).实验组天线完好无损,对照组3根天线损毁.结论 低SWR经皮微波天线在大功率/长时间条件下,对离体肝组织凝固效能优越,安全性高.

  • MRI诊断侧脑室神经上皮肿瘤

    作者:徐丽艳;钱银锋;刘斌;余永强

    目的 分析侧脑室神经上皮肿瘤的MRI特征,提高对不同组织类型侧脑室神经上皮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侧脑室神经上皮肿瘤的影像学资料,结合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侧脑室神经上皮肿瘤以星形细胞瘤(14例)为主,其次为室管膜瘤(4例).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室管膜下瘤、脉络丛乳头状瘤T1WI均呈稍低信号,中枢神经细胞瘤呈等信号,少突-星形细胞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呈等及稍低信号;星形细胞瘤、中枢神经细胞瘤、室管膜瘤、少突-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瘤、脉络丛乳头状瘤T2WI均呈稍高信号,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呈稍高及高信号;增强扫描室管膜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及脉络丛乳头状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星形细胞瘤中度至明显强化,少突-星形细胞瘤中度强化,中枢神经细胞瘤轻至中度强化,室管膜下瘤轻度强化.结论 不同组织类型侧脑室神经上皮肿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在侧脑室神经上皮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

    作者:钟井松;沈海林;丁乙;林千早;夏学平;王虹;李辉;杨益龙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64-SCTA)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因的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拟诊为TIA患者40例进行头颈联合64-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头颈部血管病变显示情况.以DSA为金标准,计算64-SCTA检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并比较64-SCTA与DSA对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价结果.结果 40例TIA患者有440支血管得到评价,64-SCTA对TIA患者头颈血管病变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4.12%、98.52%和98.19%,64-SCTA及DSA对病变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6,P=0.798);64-SCTA目测法对血管狭窄率的评估与DSA具有较高的符合率(31/32,96.88%).结论 头颈联合64-SCTA对TIA患者头颈血管病变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对TIA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孤独症患儿胼胝体磁共振形态及扩散张量成像

    作者:白芝兰;戚威;张晓娜;李敏

    目的 通过胼胝体磁共振形态及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孤独症患儿胼胝体形态及细微结构异常,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13例男性孤独症患儿(孤独症组)及15名正常男童(正常对照组)进行胼胝体结构磁共振形态及DTI观察,测量胼胝体正中矢状面前部、体部、后部及总面积,大脑总体积及各相异性分数(FA),并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孤独症组胼胝体前部面积及总面积较正常对照组减小(P<0.05),体部和后部面积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总体积较对照组增大(P<0.05).孤独症组患者胼胝体前部和体部的FA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后部的FA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孤独症患儿胼胝体前部面积较正常发育儿童明显减小,胼胝体前部及体部FA值明显降低,提示胼胝体局部白质纤维束可能存在微结构的改变.

  • 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型脑白质病的MRI特点

    作者:郭雪梅;谢晟;肖江喜

    目的 评价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型脑白质病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临床确诊的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型脑白质病患儿的颅脑MRI资料,其中4例有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4例有单体素MR波谱(MRS),分析其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7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双侧脑白质异常及双侧颞叶的皮层下囊肿,6例伴有皮质脊髓束异常,4例伴有小脑白质异常.7例灰质均未受累.MRS显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胆碱波峰存在,NAA峰正常或轻度降低,未见明显乳酸峰.DWI显示双侧脑白质呈弥漫低信号,未见明显高信号病灶.结论 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型脑白质病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能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 MR相位对比电影成像评价内镜导水管成形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

    作者:郭劲松;金延方;岳云龙;刘洪亮;尹南

    目的 利用MR相位对比电影成像评价内镜导水管成形术治疗导水管狭窄所致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 对12例原发性单纯导水管狭窄患儿内镜导水管成形术前及术后行常规头颅MR扫描及MR相位对比电影成像,利用流动分析软件对导水管脑脊液流动进行定性评估及定量测量.结果 12例患儿术前均可见导水管狭窄,2例术前导水管可见少量脑脊液通过, 10例术前导水管无脑脊液通过.11例术后导水管可见脑脊液搏动性流动,其峰值流速及峰值流量较术前明显增大,1例术后导水管狭窄未解除,导水管仍无脑脊液通过.结论 MR相位对比电影成像显示内镜导水管成形术是治疗导水管狭窄尤其是膜性或短节段狭窄所致梗阻性脑积水的有效方法.

  • SPM与AFNI在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与比较

    作者:黎才源;马树华;王兆新;胡治国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脑功能研究方面应用广泛.目前用于fMRI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软件很多,以统计参数图(SPM)与功能神经影像分析(AFNI)软件应用为广泛.本文就SPM和AFNI在fMRI中的应用及二者间的差异作一综述.

  • 应用超声造影剂介导体内基因治疗

    作者:张喜君;李开艳

    超声结合微泡可以促进质粒向目标组织转移和释放,达到基因治疗的目的 .基因治疗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癌症、遗传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本文就超声波结合微泡造影剂介导基因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其他体内疾病中治疗进展及应用进行综述.

  • 超声微泡介导基因转移在治疗纤维化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江珍珍;夏国园;熊中奎

    纤维化病变是组织器官受到损伤、炎症长期刺激的结果.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为纤维化病变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超声微泡介导基因转移作为一种新的基因转移手段,在肾、腹膜、肝等组织器官纤维化病变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纤维化病变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盆腹部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的CT表现: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向之明;梁翠媚;叶海鸣;谭理连;胡煜升;周燕发

    目的 探讨盆腹部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DSRCT)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盆腹部DSRCT的临床及CT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CT表现.结果 6例盆腹部DSRCT的CT表现可分三种类型:①腹膜单发或多发肿块型3例,表现为腹膜腔内单发或多发肿块,密度不均匀,内可见小斑点状钙化;②腹膜弥漫增厚型1例,表现为腹膜弥漫不规则增厚,无明确肿块或结节形成;③腹膜后或盆腹腔脏器源性单发或多发肿块2例,表现为腹膜后或腹腔脏器原发性肿块,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内可见小斑点状、斑片状钙化.结论 盆腹部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CT表现多样,不易与其他盆腹部病变相鉴别.

  • 儿童肝脏门静脉血流灌注对MR表观弥散系数的影响

    作者:白若冰;郭启勇;杨京川;石喻;孙宝海

    目的 观察门静脉血流量变化对正常儿童肝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影响.方法 对15名健康儿童,在空腹及餐后60 min时,用1.5T磁共振扫描仪重复进行肝脏扫描,对扫描后处理得到的肝右前叶及右后叶的ADC图进行ROI分析.对受试儿童在空腹状态及餐后的门静脉流量值及其在不同b值下空腹状态、餐后的肝脏各相应ROI平均ADC值,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餐后门静脉血流量显著增加,平均增加102.27%.b=750 s/mm2时,空腹状态、餐后肝右叶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250 s/mm2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500 s/mm2 时,空腹状态、餐后肝右后叶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右前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选择较高b值有可能减轻血流灌注对儿童肝脏ADC值的影响.

  • 在体1.5T氢质子波谱鉴别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

    作者:马跃;任莹;石喻;乞文旭;孙宝海;郭启勇

    目的 探讨正常胰腺、慢性肿块型胰腺炎(CMFP)与胰腺癌(PC) 的在体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表现,评价应用在体1H-MRS鉴别CMFP与PC的可行性.方法 经手术病理和穿刺活检或随访证实的胰腺病变患者28例,分为CMFP组(n=7)和PC组(n=21);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1.5T磁共振单体素PRESS序列采集胰腺病变患者肿块实质部分和正常对照组的胰腺头部波谱,测量1.80~4.10 ppm之间所有物质的峰面积与脂肪(0.90~1.80 ppm)峰面积的比值(P[1.80~4.10 ppm]/P[0.90~1.80 ppm]),并比较三组间该比值的变化.结果 在体1H-MRS显示CMFP组脂肪相对含量较PC组显著减少,但CMFP组和PC组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脂肪相对含量.CMFP、PC和正常胰腺P[1.80~4.10 ppm]/P[0.90~1.80 ppm]均值分别为2.52±1.42、0.72±0.70、0.35±0.28,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FP、PC与正常胰腺间1H-MRS有显著差异;1H-MRS对于鉴别CMFP和PC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3.0T MR弥散加权成像评价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治疗疗效

    作者:刘于宝;梁长虹;张忠林;王秋实;谢淑飞;余元新;刘再毅

    目的 评价3.0T MR表观弥散系数(ADC)检测射频消融治疗后肝细胞癌(HCC)变化的价值,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检测HCC射频消融治疗后不同病理改变的价值.方法 40例HCC患者在射频消融治疗后3~7天、2个月、6个月接受3.0T MR DWI检查,b值为600 s/mm2,测量、分析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ADC值.结果 射频消融治疗后3~7天、2个月、6个月坏死区ADC值明显降低,2个月、6个月时射频消融中心坏死区ADC值高于治疗后3~7天;3~7天与2个月、6个月时坏死组织的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个月与6个月时坏死组织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天、2个月、6个月时活性残留或复发肿瘤组织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可用于鉴别射频消融治疗HCC后坏死组织与复发或残留肿瘤组织.

  • 超声观察原发性胰腺癌引流区转移淋巴结

    作者:孙志英;梁会泽;贾化平;周环宇;于新凯;许永杰;魏相东;高东;张葛;王海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胰腺癌引流区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特点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 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21例,均经增强CT、手术或病理诊断有胰腺周围淋巴结转移,以患者胰腺引流区淋巴结的短径≥1.0 cm为可疑淋巴结转移,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将原发灶分为胰头癌和胰体尾癌两类,分别统计其可疑转移淋巴结出现的部位,并观察大小、数目、形态、血供特点等.结果 本组21例胰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中,共计43个部位观察到转移淋巴结;随原发部位不同,引流区淋巴结转移灶的超声显示率也有差别;彩色多普勒超声较易显示腹腔干、肝十二指肠韧带、肠系膜根部、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灶;转移淋巴结多呈圆形及类圆形低回声包块,融合多见,边界欠清,皮质回声偏高不均质,淋巴门偏心或消失;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分布不规则,非淋巴门处可见穿支血管.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准确地发现原发性胰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

  • 肝外胆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b值的选择

    作者:崔兴宇;任克;孙文阁;李延亮;戚喜勋;李兆峰;王永峰;徐克

    目的 评价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外胆管癌的显示能力,确定肝外胆管癌DWI的较佳b值;并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肝外胆管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5例肝外胆管癌患者术前行DWI (b=100、300、500、800、1000 s/mm2) 和常规MRI.测量肿瘤的ADC值,计算多b值扩散成像和T2WI图像中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号强度比(SIR)等数据;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进行病理分级,比较不同b值时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例肝外胆管癌由DWI检出,DWI诊断肝外胆管癌的敏感度为92.00%.随着b值的升高,肿瘤的SNR和肿瘤与正常肝脏的CNR逐渐下降,而肿瘤的SIR逐渐升高.b值为800 s/mm2时DWI图像肿瘤与正常肝脏的CNR、肿瘤的SIR和SNR均高于T2WI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的增高,肿瘤ADC值逐渐变小.结论 b=800 s/mm2是肝外胆管癌扩散加权成像的较佳b值,可以得到良好显示的肝外胆管癌DWI图像;病灶ADC值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小.

  • 磁共振虚拟肝血管三维重建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孙俊旗;孟志华;陈振松;黄从云;潘高升

    目的 探讨应用MR图像建立肝血管三维模型和虚拟肝切除在肝切除手术方案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23例肝肿瘤患者肝脏静脉期MR图像重建肝血管三维模型,以任意角度显示肝脏、肿瘤及肝静脉、门静脉系统.在保证余肝充分门静脉供血及静脉回流的前提下行虚拟肝切除,计算拟切除肝体积及余肝体积,据此制定肝肿瘤切除手术方案并实施手术.结果 23例肝三维模型均可详细显示肝肿瘤及其血管解剖关系,虚拟肝切除评估肿瘤均可被切除.15例患者接受常规肝切除术,8例因肝右下静脉、肝中静脉变异或剥离肝中静脉而改变手术方案.23例肝肿瘤被完整切除,1例发生胆瘘,无肝功能衰竭病例.结论 肝肿瘤与血管MRI三维重建模型及虚拟肝切除术可用于指导肝肿瘤切除方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多层螺旋CT显示管壁局限增厚探测肝外胆管结石

    作者:张追阳;龚镭;王东;吴文娟;马建勇;高煜;费锡峰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显示管壁局限性增厚对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价值.方法 66例肝外胆管结石病例接受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平扫时的结石密度、大小、部位和数目.根据静脉期增强扫描,以肝外胆管壁≥2 mm为增厚标准,分别评价结石密度、大小、数目及部位的构成比及其与管壁增厚的关系.结果 CT共发现不同密度结石57例,9例等密度结石未能识别.66例胆管结石患者中出现管壁增厚的构成比为84.85%(56/66),平均增厚(2.88±0.56)mm.其中等密度结石、非等密度结石出现管壁增厚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壁增厚与结石密度、部位和数目无相关性(P均>0.05),但与结石大小有相关性(P=0.001).56例管壁增厚者中,呈同心圆者87.50%(49/56),偏心圆者12.50%(7/56).管壁增厚出现在结石下方占62.50%(35/56);位于结石平面或上下方占17.86%(10/56),位于结石上方为8.93%(5/56),6例(6/56,10.71%)呈广泛管壁增厚,均为多枚结石所致.结论 肝外胆管结石时,多数在结石平面或其下方出现局限性同心圆样管壁增厚.CT平扫未见明确胆管结石而增强扫描门静脉期出现此征象时,应考虑到有结石存在的可能.

  • 乳腺病灶大小与光散射断层成像血红蛋白浓度的相关性

    作者:孝梦甦;朱庆莉;姜玉新;游珊珊;戴晴;李建初;蔡胜

    目的 应用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分析不同大小的乳腺病灶的总血红蛋白浓度(THC)特征、病灶大小与THC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常规超声和超声光散射乳腺断层成像系统,前瞻性研究277例患者共306个乳腺病灶,并与手术病理对照.测量光吸收参数THC,分析病灶大小与THC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大小的组间THC是否有差异.结果 306个乳腺病变中,良性147个,恶性159个,良性病灶THC均值(137.36±90.43)μmol/L,恶性病灶THC均值(227.36±88.5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HC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但良性组相关性明显小于恶性组(相关系数0.187 vs 0.454).恶性组病灶大小与THC呈线性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Y=143.430+40.785X.结论 乳腺病灶大小与THC测值有相关性,恶性病变的THC与病灶大小呈线性相关,而良性病灶THC测值受病灶大小影响较小.

  • 乳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应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石健;王彬;刘荫华

    目的 探讨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应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诊断乳腺疾病的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6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双侧乳腺检查,并采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进行评价.对超声评价BI-RADS 3~5级的62例患者(共79个病灶)对照组织病理学分析不同BI-RADS分级乳腺病变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并探讨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关系.结果 79个病灶中,BI-RADS 3级29个,组织病理学证实良性22个(75.86%),恶性7个(24.14%);BI-RADS 4级23个,组织病理学证实良性3个(13.04%),恶性20个(86.96%);BI-RADS 5级27个,组织病理学证实良性为0(0),恶性27个(100%).应用BI-RADS分级标准进行评价,BI-RADS分级3~5级乳腺病灶在边缘、边界、后方回声、周围组织改变、钙化、病变内有无血管、血流阻力指数及有无特殊病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乳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应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与二维应变成像评价冠心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

    作者:赵洋;林萍;姜艳娜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及二维应变(2DS)检测冠心病患者心肌运动速度和应变率(SR)的变化,探讨其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肌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对心绞痛组20例,心肌梗死组25例,正常对照组30名,应用QTVI及2DS分别获得左心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的动态图像,通过测量前壁和下壁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运动速度(Vendo)和心外膜下心肌收缩期运动速度(Vepi),计算相应心肌的应变率(TVI-SR),并用2DS测量局部心肌的应变率(2DS-SR).结果 三组左心室下壁的运动幅度、室壁增厚率、速度和S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前壁的Vendo、TVI-SR、2DS-SR明显下降;与心绞痛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前壁上述指标也均明显下降,且较室壁运动幅度和室壁增厚率下降明显.结论 QTVI和2DS可以敏感地评价心肌缺血时心脏局部收缩功能.

  •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二尖瓣反流的影响机制

    作者:马春燕;任卫东;刘爽;于波;李秀云;姜小杰

    目的 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E)检测二尖瓣乳头肌(MVPM)的同步性,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二尖瓣反流(MR)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伴MR接受CRT治疗的25例心力衰竭患者,术前3天和术后7天在CRT开启和关闭状态下进行超声检查,测量MR大面积与左心房面积的比值(MRA/LAA)、左心室整体重构参数、局部重构参数及二尖瓣形态参数;STE测量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所在心肌节段达峰值径向应变的时间差(TAPM-PPM),并探讨以上参数与MR的关系.结果 术后MRA/LAA显著减小,左心室整体和局部重构参数及二尖瓣形态参数均改善,TAPM-PPM缩短;而CRT关闭后这些作用消失.TAPM-PPM是MR减少的有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RT可即刻减少MR,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二尖瓣乳头肌同步性有关.STE能准确检测MVPM同步性.

  • 64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血管环

    作者:崔燕海;杨向太;黄美萍;梁长虹;刘辉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先天性血管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先天性血管环患者的CT资料,并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VR)及图像融合技术,评价图像质量能否满足诊断要求以及图像重组的可行性.结果 32例患者的扫描图像均能够进行三维重组,重组图像能够很好地显示心血管解剖.MPR、VR重建图像直观显示血管环的组成及空间关系,MinIP及气管VR重建图像清晰显示气道形态及发育状况,图像融合技术可直观显示血管环与气管、食管的空间关系.结论 64层螺旋CT轴位扫描结合多种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可直观、清晰显示血管环的组成及与气管、食管间的毗邻关系,是检查血管环的有效手段.

  • 小腿肌间静脉曲张的超声观察及血流动力学分析

    作者:郭宝生;任卫东;杨军;喻晓娜;杨华;高树熹;刘守君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小腿肌间静脉曲张,探讨其好发部位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选择经超声诊断的小腿肌间静脉曲张患者102例,病变小腿134条.对小腿后部、后侧部进行横切及纵切扫查.统计肌间静脉曲张发生的部位,比较比目鱼肌及腓肠肌内肌间静脉曲张的发病率;测量并比较肌间曲张静脉的内径和长度.结果 134条肌间静脉曲张的小腿中,肌间静脉曲张发生于比目鱼肌内者129条,占96.27%;发生于腓肠肌内者11条,占8.21%.比目鱼肌与腓肠肌内曲张的肌间静脉内径分别为(8.11±3.02)mm及(6.95±1.73)mm(P<0.05).结论 小腿肌间静脉曲张易发于比目鱼肌,与其解剖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关.

  • 椎基底动脉延长纡曲症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杨天和;张云亭;周乃珍;林建忠;康泰山

    目的 评价椎基底动脉扩张纡曲症(VBD)影像学佳检查方法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 分析64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VBD患者的各种影像学资料,均接受MR平扫,59例同时接受磁共振血管造影(MRA),45例接受螺旋CT扫描,其中31例接受CT血管造影(CTA)和三维重建(MIP、SSD、MPR),6例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各种影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颅神经受扩张和纡曲的椎基底动脉推压,以Ⅷ、Ⅵ及Ⅴ对颅神经受累为主.39例CT检查可见椎基底动脉血管壁钙化斑,22例合并小脑和(或)脑干的梗死.结论 MR及MRA对VBD的检出明显优于CT,可作为基底动脉延长纡曲症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 超声鉴别诊断孕期子宫不完全纵隔与宫腔粘连带

    作者:林倩;汪龙霞;王军燕;崔秋丽;袁志仙;徐虹;高学文

    目的 探讨超声对孕期子宫不完全纵隔与宫腔粘连带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62例经临床证实的子宫不完全纵隔和46例宫腔粘连带的超声声像图,比较孕期两种病变的声像图差异.结果 超声能识别孕期子宫不完全纵隔与宫腔粘连带,两种病变发生部位、基底部厚径以及病变对胎位、胎盘及胎儿的影响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 超声对孕期子宫不完全纵隔与宫腔粘连带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并能很好地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为产科选择生产方式提供依据.

  • 重建算法和层厚对肺结节容积定量的影响

    作者:孙海宁;于铁链;李东

    目的 用肺结节模型评价多排探测器CT(MDCT)的重建算法、层厚对不同大小、密度肺结节容积定量准确性的影响,并对肺结节容积定量的重复性进行检验.方法 肺结节模型直径25 cm,内含4种直径(2.5、5.0、10.0、20.0 mm)、5种密度(-100、-60、0、60、100 HU)结节共16个.利用64排MDCT对模型进行两次扫描,采用8种重建算法(软组织、标准、胸、肺、精细、骨、骨+、边缘)和五种层厚(0.625、1.25、2.5、3.75、5.0 mm),获取评估结节定量准确性的数据和用于重复性检验的数据.在ADW 4.2工作站上用ALA(advanced lung analysis)软件对模拟肺结节进行容积测量.用CT软件测量获得的容积相对于参考标准容积的绝对误差百分率(APE)表示容积定量的准确性.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配对t检验.结果 ①在0.625 mm及1.25 mm层厚条件下,8种重建算法APE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算法误差大,且与其他7种算法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7种算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胸算法误差小,骨算法次之.②重建层厚、结节直径及结节密度对结节容积APE值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直径为2.5 mm的结节,仅能用0.625 mm层厚测量且误差较大;对于直径≥5 mm的结节,1.25 mm层厚的测量误差小,与0.625 mm层厚的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层厚(P<0.001)、结节直径(P<0.001)与APE值存在线性回归关系.③当采用0.625 mm和1.25 mm两种层厚重建时,两次扫描容积定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除肺算法外的其余7种重建算法均可用于肺结节容积定量;对于直径<5 mm的结节,应采用0.625 mm或更薄重建层厚,对于直径≥5 mm的结节,以采用1.25 mm重建层厚为宜;结节直径和(或)密度的变化对容积APE值也具有显著影响;MDCT肺结节容积定量的重复性可靠.

  • 320排CT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的对照观察

    作者:覃杰;刘凌云;董云旭;朱康顺;郭宁;钱孝贤;吴震;单鸿

    目的 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方法 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分的500例患者依次分别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分为P组(前瞻组)和R组(回顾组),评价两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 P组和R组各有3750(15×250)个冠状动脉节段,P组和R组冠状动脉节段管径太小(<1.5 mm)难于评估分别占3.49%(131/3750)、3.78%(142/3750),可评估节段占96.51%(3619/3750)、96.12%(3608/3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的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平均辐射剂量为(3.36±1.00)mSv、(13.46±2.30)mSv,P组平均射线剂量较R组降低7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3.22%、99.21%、91.64%、99.05%,R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4.55%、98.80%、95.86%、9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案较回顾性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但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无明显差异.

  • 医用诊断X线球管焦点性能检测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李祥林;李建平;秦东京;李泽洪;殷志杰;宋少娟;李月卿

    目的 研制一种医用诊断X线球管焦点性能检测装置(简称检测装置).方法 根据国际IEC60336:2005标准要求,自主研制具有X线焦点中心线定位及进行焦点狭缝照相、针孔照相和星卡照相的检测装置,并对其进行焦点性能检测应用研究.结果 检测装置能对X线焦点中心线进行定量调节定位,焦点中心线定位调节次数一般为2~3次,并可获得国际IEC60336:2005标准要求的焦点狭缝像、针孔像和星卡像.结论 研制的检测装置焦点中心线定位精度高、功能全、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 16层螺旋CT高级肺分析软件用于诊断孤立性肺结节

    作者:侯乔;余聪;舒建;罗银灯;郭大静;赵建农

    目的 探讨GE 16层螺旋CT高级肺分析软件(ALA)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CT扫描50例SPN患者后,经ALAsingle处理获得SPN的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图像.对患者行2次或2次以上随访复查,经ALAmulti计算获得SPN倍增时间(DT).结果 VR图像对SPN形态、棘突的显示优于MPR图像(P<0.05);对毛刺以及与血管关系的显示,MPR图像更清晰(P<0.05).恶性和体积增大的良性SPN,其DT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400天为阈值,其判断良恶性的敏感度为88.24%,特异度为83.33%.结论 ALA软件能够获得病灶的MPR和VR图像,通过计算DT反应SPN生长特点,综合分析SPN的良恶性.

  • 不同介质对CTA测量血管模型管径的影响

    作者:谢惠;吕发金;展群岭;李琦;房文皓;张丽娟;蒋孝先

    目的 探讨不同介质对血管模型CT值、CT后处理技术容积重建(VR)显示阈值、血管模型管径的影响.方法 建立9个血管模型,即空气、清水、对比剂浓度递增的介质A~G;在9种介质中分别测量血管模型CT值;VR重组调节图像显示阈值以测量9个血管模型的标准管径,记录标准阈值;分析介质密度、血管模型的CT值、标准阈值间的相互关系及对血管模型管径测量的影响.结果 介质密度与血管模型CT值呈明显负相关(r=-1.000,P<0.01);介质密度与标准阈值呈完全负相关(r=-1.000,P<0.01).介质对血管模型CT值及阈值均有影响,介质密度每增加1 HU , 血管模型CT值和标准阈值各降低0.09个单位.以B介质为例,血管模型CT值与标准阈值呈明显正相关(r=1.000,P<0.01);标准阈值和血管模型管径呈明显负相关(r=-0.780,P=0.01).结论 血管模型CT扫描VR重组图像血管管径测量受周围介质密度、血管内对比剂密度、VR重组显示阈值的影响.

  • 静脉注射钆类对比剂及预饱和带对肾脏3.0T质子磁共振波谱匀场和抑水的影响

    作者:徐莉;谭绍恒;梁长虹;张忠林;萧远球

    目的 探讨对感兴趣区周围施加预饱和带及静脉注入钆类对比剂是否会影响在体肾脏3.0T单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MRS)的匀场与抑水效果.方法 对21名肾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的受检者,使用GE Signa Excite HD 3.0T 超导MR扫描仪,8通道相控阵线圈采集肾脏单体素PRESS序列波谱.保持感兴趣区位置不变,在静脉注射Gd-DTPA前后感兴趣区周围分别施加及不施加预饱和带行MRS自动预扫描程序.结果 ①非增强施加预饱和带组较非增强未施加预饱和带组匀场效果(Z=-2.801,P=0.005)和水抑制效果(Z=-2.880,P=0.004)均变好.②增强施加预饱和带组较增强未施加预饱和带组匀场效果(Z=-4.434,P<0.0001)和水抑制效果(Z=-4.709,P<0.0001)均变好.③施加预饱和带组静脉注入钆类对比剂后较非增强时匀场(Z=-4.785,P<0.0001)和抑水(Z=-4.788,P<0.0001)均变差.结论 感兴趣区周围施加预饱和带在静脉注入钆类对比剂前后均有利于获得有效地匀场和水抑制.肾脏实质MRS匀场和抑水受静脉注入钆类对比剂的影响,推荐施加预饱和带后、注入Gd-DTPA对比剂前行波谱采集.

  • 高频超声诊断外伤后肢体软组织急性损伤

    作者:胥萍;童明辉;鲁虹霞;吴杰燕;张谦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外伤后肢体软组织急性损伤的特征,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103例外伤后3周内肢体肿胀、疼痛的患者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 103例患者中肌肉撕裂34例,肌腱断裂6例,关节腔积血19例,韧带损伤10例,肌间血肿17例,骨化性肌炎6例,异物11例.97例116处出现皮下组织增厚、肌肉水肿,回声紊乱.结论 高频超声可作为外伤后肢体软组织急性损伤后便捷的、可动态应用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高频超声评价膝关节骨关节炎半月板突出

    作者:朱瑾;赵建;张文云;李石玲;郭智萍;马晓晖

    目的 采用高频超声和X线平片检查,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半月板突出与骨关节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50例临床诊断骨关节炎患者,共71个有症状膝关节(骨关节炎组).另选择年龄匹配的10名无膝关节症状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共15个膝关节.骨关节炎组与对照组均接受高频超声及X线平片检查,超声观察内侧半月板突出的程度;同时对所有膝关节平片进行KL评分,并将内侧半月板突出程度同KL评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骨关节炎组71个膝关节中,高频超声检出52个膝关节存在内侧半月板突出,其中轻度突出17个,中度突出24个,重度突出11个.骨关节炎组所有X线检查均有异常,其中12个膝关节KL评分为1;26个为2;21个为3,12个为4.对照组中,高频超声检出3个膝关节有内侧半月板突出,均为轻度突出;其中2个KL评分为1,其余X线表现正常.内侧半月板突出的发生率骨关节炎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5.23,P<0.001).内侧半月板突出程度同KL评分存在线性相关(χ2=27.01,P<0.001).结论 内侧半月板突出是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超声表现中的一个重要征象,并与骨关节炎的平片分级相关.

  • 骶髂关节磁共振成像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随访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孔庆聪;王晓红;林云崖;邓星河;刘卫敏;单鸿

    目的 探讨MRI在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治疗随访中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27例AS患者行MR检查,经常规治疗半年后复查骶髂关节MRI,比较软骨线、软骨下骨板、关节旁骨髓水肿、脂肪沉积和关节异常强化的变化,并与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相对照,计算MRI与临床疗效评分在判定AS随访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 27例AS患者治疗前,24例可见软骨线增粗、扭曲、中断;20例见软骨下骨板粗细不均、中断、凹凸不平;26例见关节旁骨髓水肿;15例见脂肪沉积;增强扫描27例均见骨髓内及关节囊、滑膜、关节韧带的异常强化.治疗后20例患者骶髂关节骨髓水肿不同程度减轻;19例患者强化程度减弱或消失.治疗后临床疗效判定为:显效/有效22例,无效5例;而MRI显示治疗显效和(或)有效20例;无效7例.与临床疗效评分比较,MRI诊断AS疗效判定的敏感度为90.91%,特异度为100%.结论 骶髂关节MRI能直观地显示骶髂关节病变转归,在AS治疗随访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CT、MRI诊断咀嚼肌间隙肿瘤

    作者:陈晓丽;王振常;鲜军舫;杨本涛;张征宇;王永哲

    目的 观察咀嚼肌间隙(MS)肿瘤的CT、MRI表现及继发肿瘤累及MS的途径.方法 57例MS肿瘤患者,2例接受CT检查,17例接受MR检查,38例同时接受CT和MR检查.回顾性分析57例影像学表现.结果 7例原发MS肿瘤,6例原发良性肿瘤边界清楚、相邻咀嚼肌和骨质受压,1例原发恶性肿瘤边界不清伴骨质破坏.50例继发肿瘤,14例颅底、眼眶肿瘤经眶下裂累及MS,7例泪腺腺样囊性癌、1例白血病破坏眼眶外壁侵犯MS,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跳跃性转移至MS,9例鼻腔、鼻窦、鼻咽肿瘤经蝶腭孔累及MS,15例上颌窦肿瘤、1例鼻腔筛窦肿瘤破坏上颌窦后壁侵犯MS,1例翼腭窝肿瘤直接侵犯MS.20例继发良性肿瘤多边界清楚、咀嚼肌受压或萎缩、相邻骨质受压,30例继发恶性肿瘤多边界不清、上颌窦后间隙消失、翼突骨质破坏.结论 CT和MRI能清晰显示MS肿瘤的形态、边界、范围、相邻结构的异常改变,对原发肿瘤的诊断、继发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有重要价值.

  • 高分辨率MR测量国人正常成年男性视神经长度

    作者:齐燕;陈楠;王星;杨方;张莉;彭光明;卓彦;陈霖;欧陕兴;李坤成

    目的 观察高分辨率MRI平行于视神经的轴位及斜矢状位重建测量国人正常成年男性视神经长度的差异.方法 对500例无视力障碍的中国成年男性志愿者行全脑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扫描.采用Aquariusws软件重建轴位及斜矢状位MR图像,测量各段视神经长度,比较两种重建方法的差异性.结果 平行于视神经的轴位及斜矢状位MRI均可清晰显示视神经的结构.轴位测量视神经全长为(43.58±3.41)mm,斜矢状位为(42.13±3.26)mm,轴位测量值大于斜矢状位(P<0.05).结论 高分辨率MRI可清晰显示视神经整体轮廓,准确测量视神经长度,平行于视神经的轴位重建是测量视神经长度的佳方法之一.

  • 鼻及鼻咽部NK/T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

    作者:齐丽萍;单军;唐磊;孙应实;张晓鹏

    目的 探讨鼻及鼻咽部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组织学证实的鼻及鼻咽部NKTCL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 鼻腔病变为主者21例,其中14例鼻中隔受累,6例伴有鼻咽和(或)口咽受侵,2例软腭受侵.鼻腔病变者10例,鼻腔肿块呈铸型,肿块增强后密度同肌肉相仿;1例上腭受侵者及2例后鼻孔受累者病变密度不均可见气泡影.咽淋巴环为主者7例,5例显示增厚的咽壁管腔面毛糙、不光滑,1例显示表面气泡影.鼻腔病变为主者14例合并鼻旁窦窦腔透光度降低,6例鼻前庭皮肤受侵犯,12例显示骨质侵蚀破坏.28例中14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 鼻及鼻咽部NKTCL 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

  • 前瞻性观察甲状腺结节的SonoVue超声造影增强模式

    作者:张波;姜玉新;戴晴;杨萌;高嫔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实时灰阶超声造影(CEUS)的增强模式及其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常规超声检测出的95例患者104个甲状腺结节行CEUS检查,其中良性病灶53个,恶性病灶51个;囊性结节1个,囊实性结节41个,实性结节62个.采用低机械指数灰阶脉冲反相谐波成像,静脉团注SonoVue 1.2 ml,观察时间≥3 min(MI 0.05~0.08).观察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灰阶内部回声结构和CEUS增强模式.结果 注入造影剂后,甲状腺结节呈现均匀增强、不均匀增强、环状增强和无增强4种表现.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增强模式总体上有差别(P<0.01).环状增强提示良性可能性大,敏感度83.02%,特异度94.12%,阳性预测值93.62%,阴性预测值84.21%,准确率88.46%.不均匀增强提示恶性可能大,敏感度88.24%,特异度92.45%,阳性预测值91.84%,阴性预测值89.09%,准确率90.38%.1个囊性结节为良性结节,表现为环状增强.对于囊实性结节和实性结节,环状增强诊断良性结节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10%和94.12%,不均匀增强诊断恶性结节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和92.50%.结论 CEUS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CT与SPECT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韩乐天;丁克家

    目的 探讨CT与SPECT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ADPK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ADPKD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各期患者术前CT表现特点及术前、术后SPECT肾动态显像的变化.结果 患者术前CT显示双肾体积增大,肾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的囊性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肾盂与囊肿对比明显.SPECT肾动态显像结果显示Ⅰ、Ⅱ、Ⅲ期患者术前肾小球滤过率(GFR)分别为(49.47±9.93)ml/min、(30.59±8.16)ml/min、(14.84±6.22)ml/min,术后分别为(52.14±8.67)ml/min、(43.77±9.33)ml/min、(14.65±5.61)ml/min.Ⅱ期患者术后GFR显著高于术前(P<0.05),Ⅰ、Ⅲ期患者术后GFR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CT及SPECT有利于掌握肾脏形态及功能的综合信息,选择佳手术时机及合理治疗方案.

  • 多房囊性肾癌的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

    作者:张云山;贺声;李馨;邱璇;路平;任贺;沈燕华

    目的 探讨多房囊性肾癌的超声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房囊性肾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以及CT和(或)MR动态增强扫描特点.结果 14例多房囊性肾癌中,囊壁增厚或厚薄不均匀12例,囊壁菲薄均匀2例;其中伴壁结节和(或)隔结节10例,分隔厚薄不均匀9例、纤细均匀5例,分隔呈"车辐轮"状5例;3例病灶内可见囊壁和(或)分隔钙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或)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PDI)在瘤体内检测到星点状或短条状血流信号11例,CT和(或)MRI增强扫描有不同程度增强12例.结论 多房囊性肾癌多表现为多房囊性肿物,边界清楚,囊壁可有局部增厚,分隔粗细不均匀,附壁及分隔结节直径均小于6.0 mm.CDFI和PDI能提高多房囊性肾癌的诊断率.

  • 婴儿型多囊肾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孙建霞;于新凯;梁会泽;李翠梅

    目的 探讨婴儿型多囊肾的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婴儿型多囊肾(IPCKD)患儿的肾脏超声表现,并与分泌性尿路造影及肝、肾功能相对照.结果 IPCKD超声表现为肾脏弥漫性增大,皮、髓质界限显示不清,肾实质内可见广泛成簇的强回声,弥漫性分布,后伴彗星尾,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肝脏纤维化或肝内胆管囊状扩张;且肝、脾肿大程度及肝脏纤维化程度与肾功能受损程度成反比.肝功能基本正常.分泌性尿路造影均显示对比剂在髓质的囊肿中滞留,呈不规则斑纹或条状影像;滞留在集合管内产生放射状影像,肾盂肾盏轻度受压变窄.结论 超声结合分泌性尿路造影有助于确诊IPCKD.

  • 利用散斑追踪原理检测高强度聚焦超声所致凝固性坏死

    作者:钟珊珊;向军;李雁;冯玉洁;王华

    目的 探讨利用散斑追踪法检测凝固性坏死发生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散斑追踪原理选择相关系数作为评估参数,对比治疗前后靶区声像图的相似程度,并检测凝固性坏死的情况.结果 共进行辐射180个点,利用灰度处理软件判断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的正确率为65.60%,错误率为34.40%.以90 W为例,辐照后有凝固性坏死发生且有明显灰度变化时,相关系数绝对值小于0.58,辐照后有凝固性坏死发生且无明显灰度变化时,相关系数绝对值小于0.75.结论 散斑追踪法较利用强回声判断凝固性坏死的方法更敏感,且当图像采集条件保持一致时有很高的稳定性,可能会成为检测凝固性坏死的一种新手段.

  •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腮腺基底细胞腺瘤

    作者:陈杰云;林晓莹;陈向荣;杨子江;张少平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上皮性肿瘤,常被误诊为其他肿瘤.笔者收集本院2003年-2009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8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

  • 数字X线胸片肺结节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与PACS的整合应用

    作者:田心;马大庆;徐岩

    计算机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在影像学科的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 diagnosis, CAD)技术是医学影像学发展的前沿技术[1-2].PACS系统和医用CAD系统的整合及应用未来将是医院影像科的发展方向.笔者就我院CAD系统在PACS中的整合及应用进行了初步观察,报道如下.

  • 大脑胶质瘤病的临床表现及MRI特点

    作者:王建辉;李晓新

    大脑胶质瘤病(gliomatosis cerebri, GC)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胶质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以性格改变、精神异常、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偏瘫为主.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