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宫内胎骨残留1例

    作者:刘淑云

    患者女,35岁.因继发不孕于2004年10月就诊.患者于2年前曾行4个月妊娠钳刮术,此后未避孕,一直未孕,月经规律,(4~5)/(30)天,痛经(-).双合诊检查:子宫前位,大小正常,质硬,附件未及异常.

  • 铅中毒性脑病并周围神经病1例

    作者:夏圣梅;孙洪波;刘江华;杨凤民;董学爽;宋来军

    患者女,42岁,因全身大面积烧伤,半个月前自行涂抹外用中药后皮肤巩膜黄染,乙肝五项及丙肝正常,停用中药后黄染消失.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激光胸椎间盘突出减压治疗1例

    作者:姜辉;刘禄明;孙百胜;关家文;孙海涛

    患者男,36岁.车祸伤致背痛,右下肢麻木、无力11天.专科查体:胸11~腰1棘上及双侧轻度压痛,疼痛无发散;右下肢深感觉及肌力减退,左下肢痛温觉减退,右侧膝腱反射活跃,左侧跟膝腱反射正常存在,双侧踝阵挛(+),右侧巴氏征(+),左侧巴氏征(-),双侧克氏征(-).

  • 外伤性巨大胰腺假性囊肿1例

    作者:傅振强;刘禄明

    患者男,36岁.一月前胸腹部外伤.查体:左腹膨隆,扪及一巨大质软包块,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45.1 U/L.CT表现:左腹腔及盆腔内见一巨大液性密度包块,大小约15 cm×12 cm×36 cm,密度均匀,CT值约10 Hu,范围上至膈下,下至髂窝,形态不规则,有一定张力,推压胰体、尾部变形向后移位,推压肝左叶向右移位(图1),MPR显示液性包块自膈顶至髂窝(图2).

  • 脐尿管腺癌1例

    作者:张森;杜湘珂

    患者女,68岁,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尿不尽感,终末血尿,伴下腹部酸胀感,无腰痛,无发热.自服利复星症状稍缓解.就诊我院,膀胱镜示:膀胱前臂局限性隆起,充血水肿,中心坏死.病理示:黏膜慢性炎,部分上皮增生.B超示:腹腔实性肿物(侵袭膀胱).为进一步诊治入院.

    关键词: 脐尿管 腺癌
  • 膀胱壁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

    作者:刘涛;李大胜

    患者女,39岁,体检B超发现膀胱右侧壁异常回声.无高血压,无排尿时或排尿后心悸、冷汗.血、尿儿茶酚胺检查正常,无任何阳性体征.行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右后壁可见一实性肿物,略呈灰白色、质硬、大小约1.5 cm,活检病理提示为炎性病变.

  •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1例

    作者:陈红燕;戴建平;高培毅;孙胜军;李少武;孙学进;艾林

    患者女,46岁.因突发头痛、头晕15天,伴恶心呕吐,双眼视物模糊,并进行性加重收入院.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精神尚可,双侧视乳头边界欠清,四肢活动可,共济检查正常.

  • 同心圆性硬化1例

    作者:彭琨;李剑英;冯艳林;沈伟;韩巧云;许鹏义

    患者女,38岁,头痛、双下肢无力20天,左侧肢体活动受限4~5天,伴语言思维不清.既往体健.查体:精神淡漠,反应迟钝,双下肢肌力Ⅲ级,腱反射亢进,巴氏征(+).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指标正常,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无异常.心电图、胸片无异常.外院CT示双侧额叶不规则片状低密度灶,考虑脑梗死.

  • 乳腺恶性叶状瘤并术后复发1例

    作者:朱明霞;黄永火

    患者女,45岁.10年前发现右乳豌豆大小包块,逐年缓慢增大.8个月前予以包块切除,术中冰冻为梭形细胞肿瘤,偶见核分裂像.术后病检:乳腺叶状囊肉瘤.术后未予放化疗.

    关键词: 乳腺 叶状瘤
  • 胆囊肌纤维增生1例

    作者:季勇;钱孝纲

    患者男,71岁,因右上腹不适作彩超检查.采用Logiq 7彩色多普勒超声仪,3.5 MHz腹部探头扫查显示:胆囊大小为70 mm×20 mm,囊壁粗糙增厚,于胆囊底前壁有一直径为14 mm×11 mm的中高回声光团,凸向胆囊腔,基底较宽,胆囊黏膜层和浆膜层连续性完整,CDFI示团块内有闪烁的点状血流信号,半定量为I级(图1).

    关键词: 胆囊 增生 肌纤维
  • 腹膜后巨大畸胎瘤1例

    作者:刘东;李凤华;高玉萍

    患者男,23岁,因体检发现左上腹肿块1个月入院检查.CT示:左中上腹部占位.考虑胰腺囊腺瘤可能性.后腹膜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左肾,胰腺形态正常,回声均匀.

    关键词: 畸胎瘤 腹膜后肿瘤
  • 宫颈浆液性乳头状癌1例

    作者:郎宁;谢敬霞;韩鸿宾;刘玉花

    患者女,32岁.因白带增多半年,接触性出血3个月入院.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宫颈前唇隆起,前穹隆、左右穹隆消失,肿物向直肠方向突起;子宫界限不清,双附件增大.实验室检查:肿瘤相关抗原(CA125)73 U/mL.

  • 双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例

    作者:韩敏;张盛箭;李小静

    患者女,71岁,反复肉眼血尿10个月,加重一周伴排尿困难半天.B超:左肾积水 .IVP:右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左肾未显影.左输尿管逆行造影:一根输尿管导管止于腰5椎体下缘水平,其上方输尿管未显影.

  • 鼻腔混合瘤1例

    作者:赵明泽;伍四春

    患者女,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1年余,右侧较重,流少量黏液性涕,随后无意间发现右侧鼻腔内一渐增的粉红色赘生物,触之易出血.CT示右侧下鼻甲处见较低密度影,CT值29 Hu左右,病变阻塞鼻腔(图1).术后病理:(右侧)鼻腔混合瘤.

    关键词: 鼻肿瘤
  • 甲状软骨上角变异1例

    作者:李思源;吴新淮;李珍红;何茂佐;李兵

    患者男,40岁,咽部不适、异物感7年,曾诊断为"慢性咽喉炎",因颈部挤压伤,感觉咽喉部疼痛、不适及异物感加剧到本院就诊.

    关键词: 甲状软骨 变异
  • 主动脉瓣狭窄伴急性心肌梗死1例

    作者:李东宝;华琦;李瑞杰;梁玉清

    患者女,72岁,发作性胸痛2年,加重2天.2个月前拟诊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效果欠佳.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0年,糖尿病病史8年.

  • CDFI诊断动脉瘤2例

    作者:葛贻珑;陈卫华;叶军;任苓

    例1,男,64岁,左下肢肿胀、疼痛6天,伴行走困难,临床以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收入院.无明确外伤史.查体:一般情况良好,T 39℃.左下肢皮肤温度升高,压痛,表面红肿,未见渗液,无色素沉着及溃疡面,可见静脉曲张.

  • 颅内黑色素瘤1例

    作者:王西滨;卢伟;冷宝山;黄斌

    患者女,35岁.因颜面部及右侧肢体间断抽搐1年,头晕、头痛伴右侧肢体无力10天入院.体检: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右足跛行,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3级;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

  • 成人骶前脊膜膨出1例

    作者:张华文;赵明增;罗科伦

    患者男,29岁,B超普查发现盆腔肿块.既往体健,除偶感腰痛外无其他不适.查体:脐下大片皮肤色素沉着并大量毛发生长,双下肢肌力V级,肢体感觉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 MSCT诊断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作者:张鹏;李振龙;赵英杰;方晓义

    患者女,52岁,因"体检超声发现肝右叶占位性病变"入院,继往无长期服用特殊药史,无遗传病史.体检:神志清,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

  • 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脐尿管畸形并感染结石1例

    作者:姜玉波;李亚林

    患者男,72岁,尿急、尿频2年余,近期加重入院.查体:老年男性,一般状况良好.因前列腺增生症(Ⅱ度)行超声检查以排除其他疾患.

  • 肝细胞癌致下腔静脉急性血栓1例

    作者:赵明泽;伍四春

    患者男,65岁,上腹饱胀,隐痛1个月余.曾有乙肝病史.院外B超提示肝内占位.CT示肝右后叶见一低密度肿块影,CT值35 Hu,外侧见一小低密度影,边缘清,且病灶内见多层面、多灶、多形态更低密度区(图1),CT值23 Hu,病变边缘欠清,推挤该侧肾脏及下腔静脉向下向内移位,门静脉右支增宽,其内未见明显低密度血栓影,下腔静脉肝外段见腔内一长约7 cm的高密度影(图2),CT值75 Hu,胆囊内密度均匀,其壁增厚,胆总管无扩张,脾脏增大,脾脏实质密度均匀.右侧膈下见低密度腹水影.

  •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变化

    作者:徐凯;黄海东;沈天真;陈星荣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血脑屏障变化以及MRI表现.方法 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采用大鼠线栓法建立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C组脑缺血2 h, B组、D组缺血6 h,A组、B组中每组10只分别于灌注前、再灌注后2 h和24 h行MRI检查,4只大鼠行组织学检查.C组、D组每组12只,分别于再灌注后2 h和24 h观察脑组织中伊文氏蓝染色情况并测量其含量. 结果 A、B两组再灌注前均无强化表现,再灌注后2 hA组10例中4例出现斑片状强化,B组10例均出现大片明显强化(P<0.05),B组中3例再灌注24 h T1WI出现高信号,相应大体标本断面可见出血灶,组织学观察显示B组脑组织损伤较A组严重.C组中8例可见右尾壳核斑片状蓝染区,而D组12例右尾壳核及额顶叶皮质区均见蓝染,测量两组右侧大脑半球伊文氏蓝含量与对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右侧大脑半球伊文氏蓝含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中再灌注2 h与再灌注24 h伊文氏蓝含量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中再灌注2 h与再灌注24 h伊文氏蓝含量无差异(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时血脑屏障的损伤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MRI增强扫描作为一个无创性、可重复性检查方法,有助于评价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状况.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MRI表现

    作者:周滟;许建荣;朱炯;沈加林;李磊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MRI表现.方法 60例原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进行MRI检查. 结果原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脑部皮层下斑点状和片状病变、脑梗死、出血、基底节区对称片状病变、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和脑萎缩.脊髓受累表现为横断性脊髓炎、纵行性脊髓炎和MS样改变.片状病灶的患者临床更易发现定位体征(χ2=15.74, P=0.001).结论 MRI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更准确地评估病情和预后,从而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

  • 高场DWI及FLAIR在诊断颅内表皮样囊肿中的价值

    作者:温洋;戴建平;高培毅

    目的比较 3.0 T 高场下扩散加权成像(D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在诊断颅内表皮样囊肿中的价值.方法 23例常规MRI检查考虑为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患者,术前20例加扫了DWI,21例加扫了FLAIR,二者皆使用者18例,其中4例获得了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结果 22例为表皮样囊肿,其中19例加扫了DWI,均为高信号,边界清楚;病灶(4例)ADC均值为87.1×10-5mm2/s,明显低于脑脊液,但略高于对侧正常脑组织.而FLAIR(20例)上多为等、低或稍高信号影,仅6例为高信号;其中5例病灶边界欠清楚.结论 DWI和FLAIR对表皮样囊肿的定性均有很大价值,但DWI更敏感、准确,且能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

  • DTI fiber tractography对正常成人运动语言功能区初步研究

    作者:孙学进;戴建平;高培毅;艾林;陈红燕;田胜勇;庞瑞麟;张迅

    目的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健康成人运动语言功能区研究,揭示Broca区与其他脑功能区间联系.方法健康成人10名, SIEMENS Trio 2003T-3T及工作站行数据收集和后处理, 测量Brodmann's 44和45区FA值和纤维追踪.结果三角区、额叶盖部追踪纤维束数量左利手及右利手不一致,右利手Broca区纤维束数是以额叶盖部占优势,左利手Broca区纤维束数比较均匀.三角区与额叶盖部之间有U形纤维联系. Broca与Wernicke纤维联系有个体差异.结论 Broca区与其他脑区纤维联系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 脑内环状强化病变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作者:吴光耀;雷皓;孙骏谟;田志雄;黄雄

    目的分析脑内环状强化病变的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特征,评价其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55例脑内环状强化病灶,胶质母细胞瘤17例、转移瘤19例、放射性坏死11例,脑脓肿8例.单体素PRESS(TE 135 ms)序列采集病灶中心(非强化区)和整个病灶(非强化区和环状强化病灶).结果①胶质母细胞瘤病灶中心和整个病灶高Lip峰3例,高Lac峰14例;病灶中心Cho/Cr 1.80±0.17(0.57~3.47),整个病灶Cho/Cr 4.17±0.26(2.03~8.57),P值0.001.13例病灶中心检测到NAA峰(76.5%).②转移瘤病灶中心和整个病灶高Lip峰11例(57.9%),高Lac峰8例;病灶中心Cho/Cr 1.08±0.24(0.68~2.71),整个病灶Cho/Cr 3.62±0.38 (1.02~7.19),P值0.031.病灶中心检测NAA峰5例(26.3%).胶质母细胞瘤和转移瘤病灶中心NAA和Lip出现几率差异显著,P值分别是0.003和0.013.③放射性坏死病灶中心Cho/Cr 1.67±0.32(0~2.12),整个病灶Cho/Cr 2.13±0.33(1.08~3.59),P值0.334;并与胶质母细胞瘤和转移瘤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是0.004和0.028.④8例脑脓肿病灶中心Lac峰外,7例显示AA峰,5例Ace峰,3例Suc峰;2例Ala峰;1例Lip峰;1例Cho和NAA峰.结论 1H MRS能提供脑内环状强化病变的病理组织学信息,高Cho/Cr有助于鉴别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病灶中心NAA峰提示胶质母细胞瘤可能性,脑脓肿有特征性AA峰.

  • 脑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与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文利;王文献;张冬;张哉根;邹利光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与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42例,分析其MRI表现.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肿瘤PCNA.对照PCNA表达程度与MRI表现的关系.结果星形细胞瘤PCNA表达强弱与病理级别相关,星形细胞瘤信号均匀性、边界清楚与否、瘤周水肿程度及增强程度与PCNA表达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但肿瘤部位及大小与PCNA表达没有相关性.结论星形细胞瘤MRI表现,特别是脑水肿、增强程度、肿瘤边界等征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PCNA表达强弱.

  • 鞍区生殖细胞瘤CT、MRI表现

    作者:唐肇普;白人驹

    目的探讨鞍区生殖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选择过去10年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3例鞍区生殖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治疗前CT和MR图像.结果 13例患者均表现为垂体柄增粗达16 mm以上和垂体后叶正常短T1高信号消失,其中12例有中枢性尿崩症.MR图像上10例肿瘤呈等T1信号,但在T2WI上信号表现为多样性.肿瘤囊变6例,其中5例可见肿瘤延伸入第三脑室.CT平扫图像显示所有肿瘤均无钙化,11例肿瘤实体部分表现为高密度.结论鞍区生殖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表现为:CT平扫呈高密度,钙化少见;MRI为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短T1高信号消失.

  • 轻度Alzheimer病人与正常老年人全脑白质各向异性的比较

    作者:谢晟;武鸿坤;肖江喜;王荫华;蒋学祥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轻度Alzheimer患者全脑范围内的白质异常.方法对16例正常志愿者和13例轻度Alzheimer患者进行了扩散张量成像扫描,经过后处理生成的FA图在SPM99下进行头颅标准化后,对AD组和对照组的全脑白质FA图进行基于体素的统计学比较.结果对照组和AD组的双侧内颞叶、右颞中回、左侧顶叶白质,左侧外囊,右上纵束和穹窿的各向异性FA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基于体素的全脑白质FA图比较能够发现AD患者中大脑白质的异常,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价AD患者的结构改变.

  • 应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定量分析正常成人大脑白质纤维各向异性特征

    作者:何光武;孟宪科;沈天真;陈星荣

    目的定量分析正常成人大脑不同部位白质纤维各向异性所存在的差异.方法测量52名正常志愿者大脑白质纤维不同部位的FA值和ADC值,测量的部位有:外囊、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和胼胝体压部.结果 FA值以胼胝体压部为高是0.893±0.0645.统计分析大脑白质各部位间FA值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A值可定量分析大脑不同部位的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程度.

  • 垂体腺瘤的术前影像学预判

    作者:马驰原;史继新

    影像学技术能够在术前为手术医师提供越来越多的信息,在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垂体腺瘤的影像学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手术入路的选择等几方面进行综述,并特别分析经鼻蝶窦入路相关的影像解剖学.

  • MRCP时联合应用MR平扫及增强扫描的价值

    作者:焦馗;全显跃;温志波;朱杏莉;刘刚

    目的评价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在MRCP诊断胰胆管疾病中的补充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4例胰胆管疾病病例的MRI表现,由两名有MR诊断经验的影像医生在无临床资料的情况下分为MRCP、MRCP与MR平扫结合、MRCP结合MR平扫及动态增强三步阅片,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对照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第一、二步骤间定性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提高17.2%、14.7%及20%,差异显著(χ2=6.02,P<0.05),而第二、三步骤间差异不显著(χ2=1.74,P>0.05),但诊断准确率及确认度三步骤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MRCP应与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相结合,MR平扫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必要且有价值.

  • 早期放射性肝脏损伤的CT表现

    作者:赵水喜;郑静晨;曹京旭;王迎选;宁健;杨书明;赵卫东;布洁;穆晓峰

    目的提高对早期放射性肝损伤CT影像的认识.方法回顾7例三维适形放疗腹部肿瘤患者的完整影像资料,观察患者放疗前、后肝脏CT影像改变.结果放疗后CT平扫复查,5例患者受照肝脏显示为界限清晰的低密度改变,2例合并脂肪肝改变患者照射区显示为界限清晰的高密度改变.增强CT检查中,正常肝脏与肝硬化肝脏放射性损伤的动态表现不同.结论放射性肝损伤CT影像改变与肝脏原发疾病相关.

  • 动态增强三维血管成像MR技术在腹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丁荏芬;郑晓林;何惜金;郭友;陈曌;杨沛钦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三维血管成像技术(3D CE-MRA)在诊断腹部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26例腹部良恶性肿瘤患者行常规MRI与3D CE-MRA,对3D CE-MRA病灶检出率、对比噪声比(CNR)进行比较,统计其肿瘤的动静脉显示率,并观察肿瘤不同增强时相的表现.结果共41个病灶,在实质脏器37个病灶中,T2WI检出29个,B超检出30个,3D CE-MRA动脉期检出34个,其病灶检出率高于T2WI和B超.肝内肿瘤CNR,T2WI为21±3.8,3D CE-MRA动脉期为13±4.6(P<0.05),静脉期为19±3.3(P>0.05),延迟期为23±2.5(P<0.05).肝外肿瘤CNR, T2WI为15±5.8,3D CE-MRA动脉期为18±4.3(P<0.05),静脉期为20±6.1(P<0.05),延迟期CNR为21±4.8(P<0.05),3D CE-MRA CNR等于或高于T2WI,其肿瘤动脉显示率为80.4%,静脉显示率为26.8%,能显示肿瘤不同时相的强化特点.结论 3D CE-MRA对腹部肿瘤检出率高,能显示肿瘤血管与组织强化特点,为诊断腹部肿瘤有价值的方法.

  •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影像学表现

    作者:耿进朝;张俊英;周玉荣;李志伟;刘晋红;杨漪;翁艳

    目的探讨消化道造影和CT对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钡餐造影表现为黏膜变平或破坏,管腔狭窄.CT表现为肠不规则肿块,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结论消化道造影和CT是诊断本病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 3 cm以下肺腺癌与鳞癌的CT同层动态增强研究

    作者:方丽;储成凤;杨明;张俭;郏爱明;陈龙桂;孟爱芳;张琳琴;金琴娣

    目的评价同层动态增强CT技术对3 cm以下肺腺癌和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直径<3 cm的肺腺癌22例和肺鳞癌9例,平扫后静脉注入对比剂行同层动态增强CT扫描,测量其增强前后各时间段的CT值改变,计算大CT强化值,绘制其时间-密度曲线.结果肺腺癌在增强后135 s和195 s时间段的CT强化值大于鳞癌,二者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余各时间段无明显差别(P>0.05).腺癌的时间-密度曲线为缓慢持续上升型,鳞癌为抛物线型.肺腺癌与鳞癌的增强效果皆始于35 s,但鳞癌峰值时间早于腺癌,二者峰值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同层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区分肺腺癌与鳞癌组织学类型方面有一定价值.

  • 肺部韦格氏肉芽肿的CT表现与误诊分析

    作者:赵清洲;史晓伟;葛永强;荆利民;王存强

    目的探讨肺部韦格氏肉芽肿的CT表现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临床综合资料证实的12例肺部韦格氏肉芽肿患者胸部X线和CT表现.结果 3例表现为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其中1例出现坏死性空洞;5例为肺部的多发性结节和空洞;1例表现为大片实变影;2例为斑片样渗出性病变,1例渗出和间质性病变同时存在.结论 肺部韦格氏肉芽肿的CT表现缺乏特异性,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可减少误诊.

  • 儿童SARS与支原体肺炎的胸部影像对照观察

    作者:刘鸿圣;张明杰;曾其毅;曾华松;于明华;刘立炜

    目的探讨儿童SARS和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38例SARS患儿和100例MP患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结果 SARS组和MP组影像表现可为四种类型:间质浸润型: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紊乱、模糊及网状模糊影,部分伴肺门影增大.SARS组8例;MP组46例.小叶实质浸润型:主要表现为斑点状、斑片状或密度不均片状影.SARS组4例;MP组13例.肺段实质浸润型:病变累及一个或一个以上肺段、叶,呈大片状实变阴影.SARS组23例,MP组36例.混合型:主要表现为斑片状阴影和网状阴影混杂,肺纹理增强较明显.SARS组3例,MP组5例.结论儿童SARS以大片实变、单侧受累为主;MP以间质改变为主,常伴肺门结构紊乱.二者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且注意与相似疾病鉴别.

  • 多层螺旋CT靶扫描定性诊断孤立性肺结节

    作者:史叶峰;袁戴海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靶扫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SPNs)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或随访证实的57例肺内孤立性结节,先行常规平扫后即时对结节进行靶扫描,对结节的形态、密度、内部结构、边缘及周围征象进行分析,获得定性诊断,其中7例结合增强扫描.结果恶性肺结节42例(73.7%),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分叶或/和毛刺征,密度不均,有空泡征或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中征等,4例增强扫描病例明显强化.良性肺结节15例(26.3%),表现结节边缘光滑锐利,密度较高而均匀,部分结节内可见钙化,增强扫描病例无或轻度强化.结论 MSCT靶扫描技术能够显示常规扫描不能显示的更多的肺结节的影像信息,是提高肺内孤立性结节定性诊断准确性的有效检查手段之一.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肺癌与肺良性肿物

    作者:伍建林;李光军;王克礼;李智勇;刘晓峰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癌与肺良性肿物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4例肺肿物病变进行前瞻性CT灌注研究,其中肺癌25例(腺癌13例,鳞癌12例),肺良性肿物9例(炎性假瘤4例,结核瘤4例,错构瘤1例).采用GE Lightspeed Qx/i plus 16 层螺旋CT,电影模式(5 mm/4层),总扫描采集时间40 s.使用随机CT灌注2-体部软件包分析和测定肺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结果肺癌的各种灌注参数值均高于肺良性肿物,其中BV、MTT、PS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V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若以BV≥5 ml/100 mg为恶性肿瘤诊断域值,灵敏度96%,特异度78%,阳性预测值92%,阴性预测值87.5%;若以PS≥25 ml/(100 mg·min)为恶性肿瘤诊断域值,灵敏度68%,特异度67%,阳性预测值85%,阴性预测值42%.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有助于肺癌和肺良性肿物的鉴别诊断.

  • 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内钙化的特征性分析

    作者:王文;米成嵘;解玉君;李卫勇;李圆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分析乳腺肿块内钙化的大小、形状和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其与良恶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51例高频超声检查具钙化显像的乳腺疾病患者,其中恶性病变30例,良性病变21例,全部病例均获病理诊断.结果根据钙化大小将病变内钙化分为三种类型:①微钙化;②粗钙化;③弧形钙化.进一步将微钙化分为a.小斑点状钙化;b.珍珠状钙化;c.簇状钙化.30例恶性病变,其中微钙化29例,粗钙化仅1例;良性21例中,微钙化13例,粗钙化4例,弧形钙化4例,微钙化多发生于恶性病变中,而粗钙化和弧形钙化则多出现于良性病变中,两组具有显著差异(χ2=12.22,P<0.001.在有详细记录的42例微钙化中,恶性肿块钙化多呈团簇状分布(22/42),良性钙化多为单一或松散分布的珍珠状和斑点状(12/42),统计学具有显著差异(χ2=16.44,P<0.001 );另有7例(7/42)恶性病变亦显示松散分布的斑点状钙化.结论簇状钙化是乳腺癌的特征,单一或松散分布的珍珠状钙化、粗钙化及弧形钙化多为良性病变,值得注意的是斑点样钙化为良恶性病变所共有,单一或稀少松散分布多为良性病变,两个或以上较为聚集出现时应结合其他二维征象及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特征等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

  • 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蔡欣;邓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分析其CT表现.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机对27名肺栓塞病人进行肺动脉增强扫描, 将图像进行多平面(MPR)、曲面(CPR)及斜面(Oblique)重组再处理.结果 27例病人共发现肺动脉栓子146个,其中左及右肺动脉7个,肺叶动脉34个,肺段动脉99个,肺亚段动脉6个.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段以上肺动脉血栓栓子,具有方便、快捷、无创、准确的优点,对及时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并能有效评估溶栓治疗后的效果.

  • 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

    作者:金松;肖永龙

    目的分析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病理及痰菌检查证实的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胸部CT表现,总结支气管本身的异常以及肺实质、淋巴结和胸膜改变.结果 16例共发现病灶22处,表现为受累支气管管壁增厚18处,其中管腔狭窄14处, 本组13处支气管内膜结核狭窄位于肺叶、段支气管起始部或分支部,6例呈锥形狭窄、阻塞引起肺叶、段完全性肺不张.13例并存支气管播散灶;胸水3例,胸膜增厚9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结论不规则支气管壁中心性增厚为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主要表现,多数并存肺实质和胸膜病变.

  • 超声诊断外周血管动静脉瘘的价值

    作者:肖静珍;肖萤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外周血管动静脉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证实的动静脉瘘患者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灰阶血流成像对动静脉瘘及周围组织显示情况.结果 9例患者超声对瘘口均正确诊断,表现为瘘口处高速湍流、瘘口近端动脉血流为低阻型、远端为高阻型、静脉内血流动脉化;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灰阶血流成像更清晰显示动静脉瘘.结论超声对外周血管动静脉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与左心室功能的超声观察

    作者:孙健;陈湘;刘海平;罗伟权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与左心室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人,采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扩张性、顺应性及血流参数作为颈动脉缓冲功能的指标,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功能作对照研究.结果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收缩末管径、舒张末管径和血流阻力指数均有增大,颈动脉扩张性及顺应性明显降低,并且与二尖瓣血流E/A比值及二尖瓣环运动e/a比值密切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缓冲功能的改变与左室舒张功能降低密切相关.

  • 糖尿病患者滑车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于放;罗兰;李瑜;李丽华;于淑敏;周慕英

    目的通过对眼眶内上缘的眼动脉终末支-滑车上动脉(STCA)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对50例正常对照组,46例初发糖尿病和50例5年以上糖尿病患者的STCA行CDFI及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三组STCA彩色血流信号检出率为100%.对照组频谱特征为正向三峰型:SP1峰、SP2峰、DP峰,SP1>SP2;其收缩期高血流速度(Vs)为 56.01 cm/s, 均与眼动脉相似.糖尿病史平均5.6年以上患者,其Vs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略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SP2、PI、RI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初期糖尿病患者的上述各值虽有改变,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STCA的血流动力学特点符合经颅多普勒(TCD)脑动脉硬化诊断标准,提示STCA的CDFI检测可为诊断脑动脉硬化提供相应的信息;长期高血糖会导致或加速脑动脉硬化,应加强对糖尿病的防治,以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

  • 多层螺旋CT检测成人窦房结动脉

    作者:于德新;毛建军;李传福;尉从新;修建军;张晓明

    目的探讨利用多层螺旋CT检测窦房结动脉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CT冠状动脉成像检测23例窦性心律失常的病人窦房结动脉的直径、长度、窦房结动脉起点与其起源的右冠状动脉起点之间的距离(S-O间距)、左侧窦房结动脉起点与旋支起点之间的距离(LO-O间距)、窦房结动脉起始段与其起点近端冠状动脉之间的夹角(S-C夹角)以及窦房结动脉的开口以前的冠状动脉壁上钙化、软斑块或管腔狭窄的数目(S-O病变),并将以上结果与对照组同样的检测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可以清楚地显示窦房结动脉的位置和形态特点,冠状动脉病变对测得的窦房结动脉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对照组和病变组的窦房结动脉的长度和S-O病变数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检测窦房结动脉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Tei指数在胎儿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谭宜;周启昌;王小艳;孙巍;曹丹鸣

    目的测量胎儿心脏Tei指数,建立不同孕周组胎儿心脏Tei指数正常参考值范围,评估Tei指数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超声检查16~40孕周正常胎儿299例,测得胎儿心脏Tei指数291例.结果 299例正常胎儿Tei指数的检测成功率为97.3%;3个不同孕周组胎儿之间Tei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Tei指数95%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445±0.101.结论胎儿心脏Tei指数测量方法简便;Tei指数在16~40周正常胎儿中稳定性好;95%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445±0.101.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早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与肱动脉扩张性

    作者:吴成权;许迪;陆凤翔;陈广胜

    目的应用回声跟踪技术(e-tracking)定量分析早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及肱动脉的扩张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早期高血压组19例(平均年龄57.05±7.73岁),正常对照组22例(平均年龄54.29±9.67岁),采用高频线阵探头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及右侧肱动脉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内中膜厚度(IMT)、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内径比值(IMT/Ds)、阻力指数(RI),应用回声跟踪技术获取血管内径随心动周期的变化曲线,测量出弹性系数(Eρ)、僵硬度(β)及顺应性(AC),分析这些指标在早期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中的差异性.结果两组间血管Ds、Dd、IMT、IMT/Ds、RI统计学无差异性.高血压组Eρ及β增高,AC减小,三支血管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高血压患者动脉扩张性减低,应用回声跟踪技术能够准确获取颈总动脉及肱动脉性能参数,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评价动脉血管扩张性的新方法.

  • 孤立性心室肌致密化不全的磁共振诊断

    作者:张岩;俞飞诚;蒋世良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于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利用西门子1.5T磁共振机检查9例有不同临床症状的心脏病患者以进一步观察心内结构.结果在9例患者中,磁共振清晰辨别出不同部位和程度的心肌致密化不全病变,其特征性表现为显著的小梁化心肌及深入到室壁内的小梁间隙;尤其是对于累及左室前侧壁和心尖部的病变,磁共振能较超声心动图提供更明确的形态显示和更高的空间分辨率.结论磁共振提高了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率,是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有效补充和替代方法.

  • 相位对比磁共振技术测量冠状动脉血流的方法有效性研究

    作者:马晓海;张兆琪;李治安;何怡华;董莉;赵轶柯

    目的评价相位对比磁共振技术测量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血流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和右冠状动脉(RCA)进行成像,利用相位对比、流速编码电影磁共振技术测量两支冠状动脉近段的血流,得到峰值流速、平均流速、平均流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同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MR检查成功得到11支LAD及10支RCA近中段的峰值流速、平均流速及平均流量,测量值分别为(18.21±4.45)cm/s和(15.55±3.40)cm/s、(7.48±1.59)cm/s和(6.43±1.69)cm/s、(0.62±0.16)ml/s和(0.70±0.28)ml/s;所有参数与TTE检查结果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MR测量值与既往同类研究结果接近.结论 MR测量冠状动脉血流流速和流量是可行的.

  • 自适应光线投射直接体绘制算法及实现

    作者:金朝阳;王建中

    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光线投射的直接体绘制方法.该方法从自适应的发出光线和终止光线两个方面来加速体绘制的进行,通过三次线性插值空间邻近点计算采样点的值,利用简化的Phone光照模型进行消隐,由前向后合成图像.该算法提高了绘制的速度,能满足一定的临床应用实时性要求,在基于Internet的体数据可视化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18F-FDG符合线路 SPECT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人玲;王荣福;张海琴;关乐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76例临床上怀疑肺部肿瘤患者术前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结果判断为肿瘤和非肿瘤比值(T/N)≥2.5时考虑为恶性,而T/N<2.5考虑为良性.病理组织结果证实了这76例病例,其中T/N≥2.5为59例,T/N<2.5为17例,由病理组织结果证实为各种肺癌的55例.结果 18F-FDG符合线路SPECT诊断肺癌的灵敏度92.73%,特异度61.90%,准确性84.21%.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SPECT在肺癌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良性与非典型、间变型脑膜瘤18F-FDG PET显像的对比分析

    作者:李德鹏;马云川;苏玉盛;张琳瑛;尚建文

    目的分析良性与非典型、间变型脑膜瘤的18F-FDG PET影像,探讨定性诊断的可能性.方法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膜瘤25例,其中良性17例,非典型、间变型脑膜瘤8例,术前行脑18F-FDG PET显像.目视法观察各病灶的18F-FDG分布,计算各病灶的肿瘤/正常侧白质(T/WM)、肿瘤/正常侧灰质(T/GM)、肿瘤/小脑(T/Ce)的比值.结果与对侧正常灰质比较,良性脑膜瘤病灶18F-FDG分布呈18F-FDG摄取减低,与对侧白质摄取相近似.非典型、间变型脑膜瘤病灶的18F-FDG分布,比对侧白质的摄取明显增高,与对侧正常灰质相近似.17例良性脑膜瘤的T/WM,T/GM,T/Ce的均数大小分别为0.91±0.14,0.31±0.17,0.58±0.23.8例非典型、间变型脑膜瘤的T/WM,T/GM,T/Ce的均数大小分别为1.54±0.18,1.07±0.21,1.14±0.31 (P<0.01).结论非典型、间变型脑膜瘤对18F-FDG的摄取明显高于良性脑膜瘤,18F-FDG PET显像可用于脑膜瘤定性诊断.

  • 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

    作者:何洁;许英路;翟勇;张人玲;张顺英;孙素花

    目的通过比较脑血流灌注显像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观察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5例正常人的脑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99锝m-双半胱氨酸乙酯(99Tcm-ECD)脑血流灌注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葡萄糖代谢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1.81%、95.71%,脑血流灌注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57.45%(P<0.01)、92.86%(P>0.05).结论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较脑血流灌注显像更灵敏,故可用于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

  • 人工视觉系统的集成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作者:韩力群

    以分析为基础,以综合为手段,借鉴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的研究成果,提出视觉系统模型的实现方法,研究了由多个局部神经网络组装的复杂功能系统的设计和工作原理,从整体的定量的角度建立了视觉信息处理系统的集成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大脑横断面解剖与MRI对照研究

    作者:李七渝;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邱明国;李恺;崔高宇;郭燕丽;杨晓萍;张伟国;陈现红;陈金华;丁仕义;陈伟;陆明;游箭

    目的探讨大脑主要结构在薄层横断面上的形态及其变化规律,为此区域的影像识别与分析提供依据.方法从首例中国可视人数据集中选出大脑有关的横断面图像与相对应的MRI图像对照.结果在人体大脑横断面标本与相应的MRI轴位图像上,清楚显示出大脑主要结构的形态与影像特征.结论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的大脑断面标本图与MRI图像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通过对照观察,可在MRI上精确识别脑沟、回及脑内结构,为临床影像诊断提供详实准确的断层形态资料,对脑内微小结构占位性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数字人体微观研究--量子人体的Feynman路径积分与相位及二次量子化

    作者:毕思文

    围绕数字人体微观领域,开展了量子人体的Feynman路径积分与相位及二次量子化研究.主要内容有从量子人体的Feynman路径积分到Schrdinger波动方程;量子人体中的相位,包括人体系统中磁AB效应和人体系统中电AB效应;量子人体的二次量子化,包括全同粒子量子人体态表象,产生算符与湮没算符,全同Bose子人体系统的量子人体态描述;为数字人体微观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 多聚体超声造影剂微泡携带DNA能力研究

    作者:罗亮;李丽君;程永清;张雪娇;王一礼

    目的研究自行研制的新型多聚体超声造影剂(UCA)微泡携带DNA片段的能力.方法以乳液共聚法制备多聚体UCA;以人血细胞提取人类基因组DNA,并用超声将其破碎为DNA片段;将多聚体UCA与PI染色的DNA片段共孵育30、60、90、120分钟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微泡与DNA片段结合情况;将多聚体UCA与PI染色的DNA片段共孵育30分钟,经不同转速离心后观察微泡与DNA片段结合情况.结果多聚体UCA与PI染色的DNA片段共孵育30分钟后,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见带有红色荧光物质的微泡分布,没有发现由于孵育时间延长,微泡表面荧光增强或减弱的现象,不同离心转速对微泡表面荧光强度没有影响.结论自行研制的新型多聚体UCA微泡与DNA片段在30分钟以内即可结合,并经过高速离心仍然保持与DNA片段结合状态.

  • 超声微泡造影剂制备中乳化剂的选择

    作者:张雪娇;程永清;李丽君;陈娜;刘银凤

    采用乳液聚合法对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制备进行研究,重点对反应中所必需的乳化剂进行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乳化剂的用量及配比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由本方法所制得的微泡粒径以2~8 μm的居多,浓度在9.51×109 /ml左右,单体转化率达到71%,有利于更进一步的研究.

  • 微泡超声造影剂:一种新型的药物靶向载体

    作者:逯敏飞;程永清;李丽君;罗亮

    药物携载是目前重要的研究领域,如何使得药物安全、有效、靶向性地导入体内特定器官、组织并使其释放在靶细胞内是研究的重点.微泡超声造影剂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内药物载体,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有关微泡超声造影剂作为药物载体的作用原理、制备要求、制备方法、特点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作了介绍.

  • 纳米级微泡:一种新的超声造影剂

    作者:谭开彬;高云华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延伸,超声分子成像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由于常规造影剂微泡不能透过血管壁,超声分子成像的研究仅限于血管内的靶分子.近纳米级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出现为针对肿瘤细胞的超声分子成像带来了希望.本文对纳米级微泡超声造影剂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下一步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

  • 利用聚焦超声的声致发光技术检测不同组织的成像差异

    作者:丁春峰;邢达;郭洪

    目的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聚焦超声的声致发光,结合ICCD成像技术检测不同组织成像差异的方法.方法实验样品为一块4 cm×4 cm×2 cm的猪的脂肪组织,中间埋入一块0.5 cm×0.5 cm×0.5 cm的血块,代表不同的组织层,利用聚焦超声对组织内的一层进行逐点扫描,然后对各点在超声作用下产生的发光强度进行二维图像重建,利用各点发光强度的差异得到组织样品的二维图像.结果利用该方法能够清晰地得到脂肪组织中埋藏血块的二维分布,测量精度达到0.5 mm,测量深度达到1 cm.结论该方法可望在乳腺癌等皮下肿瘤的早期诊断中得到应用.

  • 超声微泡介导VEGF基因治疗下肢血管闭塞

    作者:张群霞;王志刚;冉海涛;孙建明;赵建农;郭大静;宋烈军

    目的探讨用超声微泡造影剂促进VEGF基因治疗兔下肢缺血的可行性.方法将30只大白兔左股动脉结扎后随机分为3组: A组采用局部注射VEGF质粒DNA; B组采用局部注射VEGF质粒与超声微泡造影剂的混合物;C组作为对照.于治疗后4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侧支循环建立和血管新生.结果 DSA可见用超声破坏微泡后促进侧支循环建立较好,新生血管较多;单纯局部注射质粒可促进部分血管新生,而对照组的侧支循环和新生血管较少.各组免疫组化所测血管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用超声微泡介导的VEGF基因转染,可促进缺血骨骼肌的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建立,为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 声诺维(SonoVue)增强超声辐照对HepG2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作者:岳殿超;徐辉雄;吕明德;汤庆;李宝金;向邦德

    目的探讨超声辐照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通透性的影响以及声学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的增强作用.方法用连续多普勒超声辐照人肝癌细胞株HepG2,超声发射频率1.9 MHz,软组织热指数(TIS)为0.8,增益设定为80%,输出声强(ⅠSATA)为80.0 mW/cm2,辐照时间均持续60 s.照射时添加或不添加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荧光染色阳性的阳性率.结果荧光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率:无超声辐照组或单纯添加SonoVue组分别为(3.06±1.57)%和(1.4±0.04)%,经超声辐照后为(23.72±14.4)%,添加SonoVue辐照后显著增加至(54.78±43.6)%(均P<0.05).结论超声辐照能改变HepG2细胞膜通透性,添加超声造影剂后能显著增强这种作用,有希望成为肿瘤分子生物学治疗的介导手段.

  • 脑受体显像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王荣福

    脑受体显像是21世纪脑科学领域研究的一个开拓性的新领域,在分子医学水平上探讨受体功能及其生物学作用并用于诊断治疗与受体有关的疾病,是近年来国际上医学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其中受体显像剂制备、生理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核医学仪器的开发是目前发展的主要方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