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Hailer气房骨壁骨折1例

    作者:高远翔;徐文坚;张忻宇;张黎芳

    患者,男,24岁.因车祸伤入院,查体发现左侧颧骨颧弓骨折,眶周淤斑,张口受限,上唇麻木.行CT三维重组(0.75 mm薄层扫描,MPR冠状面重组),发现左侧上颌窦前、外侧壁、Haller气房上壁和外侧壁、眶下神经管外侧壁、左侧眶外壁、颧弓多发骨质不连续及骨碎片,左侧上颌窦、左眶外侧壁碎骨片向窦内、眶内凹陷,左眼外直肌略受压.鼻骨凹陷.

  • 超声诊断精原细胞瘤1例

    作者:田鹏;杜毅力;李晓东;李涛浪

    患者,男,45岁.因下腹疼痛10余年,发现下腹肿块1个月,疼痛加重2天来我院就诊.超声检查:于左下腹探及一大小约103 mm×84 mm×92 mm,略低回声包块(图1),边界较清,内部回声不均匀,近包块边缘处呈不均匀低回声改变,嘱患者深呼吸,该包块后方与腹腔肠管未见明显相对移动,CDFI显示周边及内部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余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提示:左下腹实性肿物.

  • PET/CT诊断肺炎型原发性肺淋巴瘤1例

    作者:邵丹;高强;王淑侠;梁长虹

    患者,男,34岁.因咳嗽、咯血人院.CT检查:双肺见散在多发斑片状影,以右肺中叶及左上肺前段明显,边界不清,部分与邻近胸膜粘连,边缘可见短毛刺,病灶内密度不均,见"空气支气管征",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气管及主支气管开口通畅.病理检查:低级别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后行18 F-FDG PET/CT扫描:CT所见肺部病变葡萄糖代谢增高,纵隔及肺门未见异常淋巴结放射性摄取,全身其余部位未见异常葡萄糖代谢影像(图1~9).考虑原发性肺淋巴瘤.

  • 腹腔内骨外骨肉瘤1例

    作者:曹诗林;李莹;徐坚民;单军

    患者,男,54岁.体检时超声发现腹腔占位病灶就诊.查体:右中上腹部可触及一大小约16 cm×17 cm的肿块,质硬,无压痛,无波动感.

  • 胃黏膜下巨大纤维脂肪瘤1例

    作者:刘恩涛;孟令平;韩敏;陈嘉生

    患者,女,47岁,因“中上腹疼痛伴黑便4天”入院.查体: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中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余腹部未及压痛,反跳痛,Murph's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大便潜血试验(++++),血常规:白细胞wBC 5.11×109/L,N 74.8%,其他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 类风湿性肺病CT特征性表现1例

    作者:李鹏;张丽波;赵丽娜

    患者,男,34岁.6年前诊断为"肺纤维化,类风湿性关节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咳白色痰,无发热,经口服激素治疗,病情较前好转;2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伴周身乏力,双下肢水肿,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给予抗感染、保肝、补液、对症治疗,疗效欠佳;1周前出现呼吸困难加重,不能平卧,不能入睡,烦躁,诊断为"肺性脑病",两肺布满干性罗音,少许湿性哕音,双手指关节肿胀、变形,双足、双下肢水肿(Ⅲ度).

  • 右心转移性肿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郭佳慧;马克光

    患者,女,46岁.因胸闷,气短1个月,加重1小时入院.查体:心界向两侧扩大,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胸透:心影向两侧扩大.

    关键词: 心脏肿瘤 超声检查
  • 家族性面部蝶形结节性皮脂腺瘤伴双肾多发错构瘤2例

    作者:梁会泽;贾化平;孙志英;许永杰

    患者,男,24岁,因间歇腰部不适2个月来院就诊.患者面部鼻翼两侧可见蝶形分布的粉红色坚硬蜡状丘疹,口唇周围亦可见同样皮损(图1).

  • 右心房血管肉瘤1例

    作者:弓静;田建明;萧毅

    患者,男,40岁.因活动后胸闷气急2个多月就诊.体检心界向左扩大.外院超声提示:右心房侧壁5.6 cm×1.0 cm略强回声团块影.CT示(图1、2):右心房侧壁可见局限性增厚,并形成软组织肿块,肿块内密度均匀,CT值约35 HU,肿块突向心腔内,与心包膜之间关系较密切,增强后肿块中度强化,约75 HU,心包内可见积液.术后病理:右心房血管肉瘤.

    关键词: 心脏肿瘤 血管肉瘤
  • 以非酮症高血糖所致的舞蹈样投掷动作1例

    作者:曾宪珠;朱炬

    患者,女,77岁,因右侧肢体不自主舞动1月余,加重5天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肘关节不自主屈曲,往返运动,不能自控,同时还伴有快速伸缩舌、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睡眠时停止;入院前5天病情加重,表现为右上肢舞蹈,右下肢轻度舞蹈,吞咽困难,睡眠后可停,为进一步诊治收住我科.

  • 骨内腱鞘囊肿1例

    作者:张富军

    患者,男,20岁.因右髋关节间歇性隐痛2年余,复发加重伴胀痛3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关节疼痛,为间歇性隐痛,无明显夜间疼痛加剧的表现.无畏寒、发热,无盗汗,无明显消瘦.3个月前七述症状加重,疼痛间隔时间变短,疼痛性质转为胀痛,在受压、撞击、屈髋时疼痛明显,行走不受限.查体:右髋关节部压痛明显,无明显包块.X线片示:右股骨头骨性关节面下见一囊状透亮区,边缘硬化,邻近关节无异常.CT示:病变呈偏心性生长,冠状位重建病变与关节腔相通.拟诊:骨内腱鞘囊肿.手术所见:凿开骨皮质见一直径约2.5 cm的骨性囊腔,囊内为黏稠胶冻样物质,囊腔光滑,无组织浸润.病理报告为:骨内腱鞘囊肿.

  • 外伤性脊髓空洞症引发神经性关节病1例

    作者:安光哲

    患者,男,34岁.2004年外伤后腰痛、尿失禁3年左右,曾诊断为腰椎压缩性骨折.因近10个月来右肘部肿胀疼痛就诊.查体:右肘部肿胀明显,无明显压痛,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正常.肘关节CR检查:右侧肘关节骨端肥大,变形及骨刺形成,关节结构紊乱,伴关节周大量游离体形成及周围软组织肿胀(图1).X线诊断:神经性关节病.

  • 兔闭合性颅脑外伤功能影像学模型的建立

    作者:袁涛;刘怀军;全冠民;李顺姬;曹志勇;尚华;高国栋;贾林熠

    目的 建立兔闭合性颅脑外伤影像学模型,观察是否适合常规设备影像学功能成像研究.方法 实验组30只新两兰大白兔,切除少许顶骨,自由落体装置撞击硬脑膜造成局限性脑挫裂伤.对照组10只,仅开骨窗,保持硬脑膜完整.术后3~72 h行CT灌注(CTP)成像、MR常规及扩散加权,扩散张量成像.观察手术侧额顶叶的血流灌注、MR信号是否异常,病理学上是否有外伤性病变.结果 实验组25只(83.33%)模型制作成功,手术侧额顶叶CT灌注异常、MR各序列异常信号,镜下可见急性脑出血、坏死及水肿.对照组功能影像学及病理学均无异常.两组CT灌注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兔闭合性颅脑外伤的影像学模型制作简便,成功率较高,常规影像学设备能显示其功能影像学异常.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Gd-DTPA标记及MRI体外示踪

    作者:段小慧;沈君;成丽娜;钟小梅;符岳;梁碧玲

    目的 探讨兔MSCs磁性标记及MRI体外示踪的可行性.方法 培养分离兔MSCs,以PEI-FluoR为载体,体外对MSCs进行双标记.标记后行荧光镜、电镜观察及生物学性状检测.应用1.5T MRI仪,对标记细胞进行SE序列T1WI及T2WI扫描及T1-mapping测量T1时间,并观察MRI上能显示标记MSCs的小数目及标记后正常传代后MRI监测的持久性.结果 MSCs双标记后,标记效率为80%,细胞内可见荧光物质,电镜下Gd颗粒位于胞浆内.标记后24 h内标记细胞与未标记细胞间台盼蓝拒染率、标记后5 d内标记细胞与未标记细胞的MTT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记细胞凋亡指数为0.40%.未标记细胞为0.19%.未标记及标记细胞T1WI平均信号强度及T1时间分别为2166±167、(2445±21)ms,3162±350、(1404±129)ms(t=6.91、29.87,P<0.005).体外MRI上可监测到低1X104个标记细胞,并可持续显示第3代标记细胞.结论 应用多聚胺载体对兔MSCs进行Gd-DTPA及荧光双标记安全、有效;MRI能示踪体外双标记的干细胞.

  • 核素凋亡显像评价小鼠肝细胞凋亡

    作者:兰晓莉;何勇;沈艳霞;孙逊;张永学

    目的 将凋亡显像剂99m Te-HYNIC-Annexin V用于肝细胞凋亡小鼠动物模型显像,以评价其用于显示凋亡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双功能螯合剂HYNIC偶联Annexin V后99m Te标记,鉴定99m Te-HYNIC-Annexin V标记率、放化纯和稳定性.取正常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应用anti-Fas抗体处理后肝细胞凋亡组,注射显像剂后不同时间行SPECT显像,考察显像剂在小鼠体内分布及排泄情况,应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技术比较正常组及凋亡组显像图像中肝脏/前臂比值.取两组动物肝脏组织HE染色进行病理学分析,Hoechst33258染色检测凋亡.结果 99m Tc-HYNIC-Annexin V标记率可达(96.32±2.08)%,放化纯度达到(96.90±2.27)%,标记物体外稳定.正常小鼠体内显像剂 从肾脏排泄,肝脏仅有少量分布.凋亡组肝脏有明显显像剂浓聚,不同时间下肝脏/前臂的比值均高于正常小鼠.HE染色及Hoeehst33258染色提示凋亡组有大量肝细胞凋亡.结论 研究制备的凋亡显像剂99m Tc-HYNIC-Annexin V可以活体显示发生凋亡的肝脏,用于在体凋亡显像,有望成为一种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的凋亡显像剂.

  • 超声靶向微泡破裂联合PEI增强小鼠EGFP基因心肌转染

    作者:陈智毅;谢明星;王新房;吕清

    目的 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裂(UTMD)联合聚乙烯亚胺(PEI)增强BALB/c 小心肌绿色荧光蛋白基(EGFP)转染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实验分为7组:PBS组、裸质粒组、质粒+超声辐照组(P+us)、质粒+SonoVue+超声辐照组(P+UTMD)、质粒+PEI组(P+PEI)、质粒+PEI+超声辐照组(P+PEI+US)、质粒+PEI+SonoVue+超声辐照组(P+PEI+UTMD).由BALB/c小鼠尾静脉注入EGFP质粒和SonoVue微泡或PEI的复合物,处理4 d后检测心肌基因表达效率及HE染色,并对超声辐照后的质粒完整性进行分析.结果 电泳显示超声辐照不会损坏DNA或PEI/DNA复合物.非超声辐照时,EGFP只在心内膜下层表达;而超声辐照时,表达强的位置为靠近探头的左室前壁;超声联合PEI时,EGFP的分布差异不明显.P+PEI+UTMD组的转染率高,荧光强度强.结论 UTMD联合PEI可高效、靶向地将质粒DNA输送至心肌,这种非侵入性的技术在心脏基因治疗上很有前景,有望应用于迅速发展的心脏病基因疗法.

  • 超声联合微泡对正常兔角膜组织的生物学效应

    作者:胡文静;张良珂;李攀;王志刚;周希瑗;许川山;周善璧

    目的 观察不同声强和辐照时间的超声破坏微泡对兔正常角膜组织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采用不同声强(0.5 w/cm2、1.0 w/cm2、2.0 w/cm2)和辐照时间(30 s、60 s、120 s)的超声作用于微泡干预的兔眼角膜,并对角膜进行定量分析和病理组织观察.结果 超声声强1.0 W/cm2、2.0 W/cm2与0.5 W/cm2组比较,角膜组织损害严重,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辐照时间120 s与30 s、60 s比较,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微泡能明显增强角膜组织的空化效应,且超声能量越大,角膜组织损害越严重.

  • 谐波、超谐波心肌声学造影技术评价犬急性心肌梗死

    作者:蒲冬玉;邢艳秋;张运;刘向群;高海青

    目的 探讨谐波(HA)和超谐波(UH)两种心肌声学造影技术评价心肌梗死的准确性.方法 10条常规开胸犬动物模型,在基础状态、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1 h后,分别应用HA和UH技术采集心肌声学造影图像,目测观察充盈缺损的范围,定量计算充盈缺损的面积,并与应用TTC染色测量的梗死心肌面积对比.结果 TTC染色显示心肌梗死HA面积百分率为15.8%±2.4%,应用两种心肌声学造影模式计算的充盈缺损面积与解剖学梗死心肌面积高度相似,应用HA模式为15.5%±2.9%,应用UH模式为15.5%±3.0%.两种心肌声学造影模式检测急性心肌梗死H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在HA模式为88%、100%、94%;在UH模式为100%、75%、88%.结论 两种心肌声学造影技术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均具有高度的准确性.

  • 大鼠胰岛细胞的体外和体内MR成像方法

    作者:周碧婧;何慧瑾;冯晓源;张善中;杨艳梅

    目的 探讨MRI对SPIO标记的大鼠胰岛细胞在体外及体内的扫描参数及序列的选用.方法 联合应用SPIO和多聚左旋赖氨酸(PLL),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标记胰岛细胞.采用GE 3.0T Signa Excite磁共振扫描仪,配合3英寸小动物线圈作GRE序列T2 W成像,比较SPIO标记的胰岛细胞与未标记的细胞,再分别采用两种具有不同分辨率的扫描方案进行扫描,比较图像的差异.而后将两种细胞分别移植人大鼠体内,比较在体内的差异.对标记后的大鼠分别用FSE T2W序列和GRE T2-W序列扫描,比较各序列的敏感性.结果 无论是体外还是体内,只有SPIO标记后的胰岛细胞可以被MRI监测到,表现为较明显的低信号点.采用更高分辨率的参数扫描后所得到的胰岛图像更为清晰.GRET2 Wl较FSE T2WI序列对SPIO的监测更敏感.结论 MRI能对SPIO标记的胰岛细胞进行成像,可用于活体,实时监测胰岛细胞移植术后移植物的存活及排异情况.

  • 手术前、后采用Bold-fMRI与DTI融合技术对比观察脑瘤累及初级皮层运动区

    作者:高万军;张云亭;张敬;张权;李威

    目的 采用血氧依赖水平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融合技术,初步观察脑瘤、皮质脊髓束(CST),初级皮层运动区(M1)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8例邻近M1区脑瘤患者行术前及术后Bold-fMRI和DTI检查.采用Bold-fMRI与DTI融合技术建立脑瘤、M1区、CST三者融合的三维图像,观察手术前后三者的关系及手术前后变化.按照肿瘤级别将脑瘤分为2组.结果 术前脑瘤使M1区及CST受压、移位,部分CST出现中断和缺损.高级别脑瘤对CST的影响程度高于低级别脑瘤.术后M1区及CST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高级别脑瘤与低级别脑瘤术后恢复程度差异没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Bold-fMRI与DTI融合技术,术前可直观地观察脑瘤、M1区、CST三者间的关系,了解M1区和CST的受累程度,有助于手术方案制定,术后可观察M1区和CST变化情况,并同术前进行比较,为评估手术效果提供依据.

  •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初步评价视放射

    作者:孙敬;徐菡;郭静;张彩元;贡志刚;刘涛;沈钧康

    目的 探索临床可接受的视放射成像扫描计划和相应图像后处理方法.方法 对10例正常自愿者(男6例,女4例).年龄20~45岁,平均28岁,以1.5T磁共振扫描仪行DTI扫描,弥散梯度磁场(MPG)选择6、14、32 3个方向,扫描时间5分钟左右.利用DTI Studio软件,采用多感兴趣区(ROI)法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视放射纤维柬,比较三组图像信噪比(SNR)、视放射迈耶袢显示情况以及图像视放射纤维束平均长度与密度.结果 三组图像比较,SN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 MPG与32 MPG组间在迈耶袢显示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三组资料问两两比较,平均纤维束长度与密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1.5T场强、32 MPG下、约5分钟扫描时间内,采用多ROI后处理方法,可以得到临床较为满意的视放射纤维束图像.

  • 瘤周水肿区扩散加权成像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范光明;沈金丹;沈桂权;焦俊

    目的 通过分析瘤周水肿区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在治疗前行常规MRI及DWI检查的幕上胶质瘤共28例,其中低级别胶质瘤(Ⅱ级)10例,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18例.以瘤周1 cm为界线.将胶质瘤瘤周水肿区划分为近瘤区及远瘤区,分别测量ADC值,并计算相应的rADC值.结果 Ⅱ级胶质瘤的近瘤区rADC值(1.74±0.25)与远瘤区rADC值(1.86±0.2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Ⅲ~Ⅳ级胶质瘤的近瘤区rADC值(1.61±0.38)明显低于远瘤区rADC值(1.94±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Ⅱ级胶质瘤与Ⅲ~Ⅳ级胶质瘤的近瘤及远瘤区r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瘤周水肿区rADC值能反映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渐变浸润现象,但在Ⅱ级与Ⅲ~Ⅳ级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有限,不能作为瘤周区肿瘤细胞浸润的量化指标.

  • 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及DWI的价值

    作者:刘庆先;夏爽;祁吉

    目的 观察各种中毒性脑病的CT与MRI表现.方法 8例中毒性脑病患者,其中3例接受CT检查,4例接受MRI检查,1例接受CT和MR检查.结果 中毒性脑病主要累及脑白质,部分神经核团及灰质也可受累,MRI均见广泛脑白质长T1、长T2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CT表现为相应部位低密度,病变对称分布,无占位效应.有机溶剂中毒性脑病表现为广泛的大脑白质及神经核团长T1、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提示血管源性水肿;H2S中毒性脑病表现为大脑白质及部分神经核团多发长T1、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值降低,40天后复查MRI病变范围较前缩小,DWI信号较前减低;有机磷及安定中毒性脑病均表现为弥漫性脑水肿,灰白质均受累.结论 CT和MRI能发现脑白质及神经核团的变性和坏死改变.与常规MRI相比,DWI能更敏感地反映病变.

  • 动态因果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贾传海;张志强;卢光明

    当前对人脑各功能区间的动态功能连接和整合问题的研究日趋深入、广泛.大脑作为一个非线性动态系统,由于多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单一的分析方法难以对其复杂的认知过程进行充分解释.以往局限于简单的脑功能定位的研究方法存在其局限性,无法适应当前研究的需要.开展对有效连接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人脑在系统水平上的动态运作方式,是目前乃至今后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作为评价有效连接的一种新方法,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动态因果模型正被广泛关注,并将在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特别是神经传导通路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 超声心动图在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评价领域的进展

    作者:郑玮;李安华

    各类抗肿瘤药物均可能对患者的心脏造成损害,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早期心脏毒性的检测对于及时预防或治疗迟发性心脏损害甚为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相应检测方法不断发展完善.常规超声心动图结合超声心动图新技术是其中颇有价值的方法之一.本文复习近年来相关文献,对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及超声心动图在其评价领域的进展做一概述.

  • 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CT及MRI表现

    作者:赵国礼;程红岩;龙行安;俞花

    目的 探讨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的螺旋CT及高场强MR的影像学表现,提高UESL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UESL患者.螺旋CT检查5例,MR检查9例.结果 5例患者CT扫描均表现为平扫边界清晰的囊状低密度影,其内含有不规则的软组织影,增强后动脉期软组织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MRI 9例患者中6例T1WI表现为囊状高低信号混杂影,T2WI病灶以高信号为主.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3例患者T1WI表现为囊状低信号影,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及高场强MRI能反应UESL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了UESL诊断准确率.

  • 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机械性肠梗阻

    作者:石海峰;杨小庆;杨明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证实的肠梗阻CT扫描图像,主要采用MPR技术对CT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必要时进行CPR、MIP及VRT对图像进行二维或三维重建.结果 50例中,包括肠道肿瘤16例,粘连19例,胆石性2例,腹外疝9例,肠扭转2例,肠套叠2例.CT轴位图像及后处理图像均显示了肠梗阻的存在.单独根据轴位图像能确定42例(84.00%)梗阻部位及46例(92.00%)梗阻原因;而结合后处理图像能确定49例(98.00%)梗阻部位及49例(98.00%)梗阻原因.横断面图像结合后处理图像,医生的诊断信心明显高于单纯横断面(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后处理图像能更直观的显示梗阻部位及梗阻原因,其中MPR应作为首选技术.

  •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出BI-RADS 3~5级微钙化病变的动态增强MR研究

    作者:任阿红;张晓鹏;李洁;孙应实;唐磊;曹崑;欧阳涛;王天峰;陆爱萍

    目的 探讨DCE-MRI对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出BI-RADS 3-5级微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44例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发现BI-RADS 3-5级微钙化的患者于活检前完成双乳DCE-MR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BI-RADS 3-5级微钙化病变的DCE-MRI特点.结果 病理证实良性微钙化病变13例,恶性微钙化病变31例.38.46%(5/13)良性单纯微钙化病变在DCE-MRI上无强化,93.33%(14/15)恶性微钙化伴肿块或局限性致密影病变在DCE-MRI上有明显强化,良恶性微钙化病变在DCE-MRI上早期增强率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DCE-MRI对微钙化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7%和92.31%.结论 良恶性微钙化病变的DCE-MRI表现有明显差异,DCE-MRI有助于微钙化病变的定性诊断.

  • 乳腺错构瘤的超声与病理表现对照观察

    作者:冯健;李泉水;李征毅;张家庭;田平;孟方;杨倩

    目的 探讨乳腺错构瘤的超声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分析病理证实的23例乳腺错构瘤的超声图像与病理表现.结果 所有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可见包膜,无后方回声衰减;内部回声因瘤体内所含脂肪和纤维腺体成分的数量不同而异,可分为3型:脂肪为主型、纤维(纤维腺体)为主型和脂肪纤维混合型.结论 混杂回声及完整包膜是乳腺错构瘤的特征性表现.超声可清晰显示脂肪和纤维腺体成分分布的区域,切面形成特征性"香肠切片"样征象.

  • 相对造影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艳;李俊来

    目的 通过获取造影定量参数及计算相对造影参数评价其对乳腺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54例经病理结果证实的乳腺病灶(良性31例,恶性23例)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使用ACQ软件对病灶及病灶旁组织增强感兴趣区绘制时间-强度曲线,测定超声造影参数,并计算相对造影参数.结果 以病灶周围腺体为对照,良性组时间-强度曲线多数(80.65%,25/31)为与腺体曲线接近型,或呈缓升速降型,峰值后移.恶性组时间-强度曲线多数(91.30%,21/23)呈速升缓降型,峰值前移.病灶相对开始增强时间、相对达峰时间及相对峰值强度在乳腺良恶性病灶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基准强度良恶性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乳腺病灶的造影参数应充分重视病灶周围腺体的增强情况,计算病灶与周围腺体造影参数的差值并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形态特点进行良恶性对比分析更有意义.

  • 高频超声显示乳腺微小钙化灶

    作者:康姝;王学梅;耿晶

    目的 评价高频超声对乳腺微小钙化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钼靶X线片证实的56例患者的66个乳腺微小钙化灶进行高频超声观察,评价高频超声显示乳腺微小钙化灶的能力及影响因素,并对钙化的良、恶性倾向进行判断.结果 66个乳腺微小钙化灶中,高频超声共显示出45个(68.18%),其中对恶性病变的微小钙化灶显示率(84.78%)大于良性病变(30.00%,P<0.05).在声像图中,高频超声对低回声背景内的微小钙化灶的显示率(97.67%)大于正常回声背景内的微小钙化灶的显示率(13.04%,P<0.05).结论 高频超声可以显示乳腺微小钙化灶,对乳腺恶性病变和声像图中低回声背景内的微小钙化灶显示较好.当超声发现多发微小钙化时,多提示为恶性病变.

  • 应变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壁运动同步性

    作者:陈金玲;郭瑞强;郝力丹;周青

    目的 探讨运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HCM患者左心室心肌运动同步性的价值.方法 HCM患者21例,根据室间隔及左心室壁厚度分3组:非肥厚组(NH),室壁厚度(WT)≤11 mm,101节段;轻度肥厚组(MH),11 mm<室壁厚度(WT)≤15 mm,86节段;重度肥厚组(SH),室壁厚度(WT)≥16 mm,65节段.对照组18例,216节段.获取各受试者心尖四腔观、左心室长轴及两腔观TVI图像存盘,供脱机分析.测量参数TSSR、TESR、TSSR-SD、TESR-SD、△TSSR、△TESR、CVTSSR及CVTESR.结果 与对照组室壁节段比较,HCM组MH和SH亚组TSSR、TEsR均显著延长;与对照组比较,HCM组NH组TSSR无显著差异,TESR则显著延长;HCM组NH、MH、SH亚组之间比较,TSSR、TESR依次延长,即NH

  • 应变率成像评价缺血心肌收缩后收缩

    作者:李红玲;宋艳;张海滨;用晓东;徐晖;左蕾;张军

    目的 应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健康者与冠心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后收缩(PSS),即等容舒张期负向应变率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测量左心室缺血心肌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Rs)、等容舒张负向应变率峰值(SRpss)、持续时间(Tpss)、出现SRpss的节段数、收缩-舒张转换时间(Tcec)及SRpss/SRs比值,并与56例健康对照进行对比.结果 缺血心肌与对照组比较SRpss增大,出现SRpss节段数增多,Tpss延长,Tcec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肌收缩后收缩应变率能够较客观地检测出缺血心肌,并准确评价局部心肌功能.

  • 速度矢量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

    作者:管海辰;周启昌;田蕾琪;曾施;蒲大容;谢锋;刘芳

    目的 探讨速度矢量成像(VVI)评价2型糖尿病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受试对象分3组:单纯糖尿病组(DM)29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DM & HP)26例;健康对照组30例.应用Sequoia 512超声诊断仪及VVl分析软件,对85例受试者左心室6个室壁16节段心肌长轴方向的收缩期速度、应变、应变率及达峰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心肌收缩期速度、应变和应变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收缩期心肌速度、应变和应变率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结论 VVI技术能够客观、敏感地反映糖尿病患者亚临床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不全.

  • 曲率半径法研究呼吸对室间隔运动的影响

    作者:罗向红;曹铁生;段云友;李朝军

    目的 探讨曲率半径法观察室间隔运动的敏感性与可靠性.方法 21例健康志愿者,胸骨旁左心室长轴二尖瓣腱索水平记录M型曲线.测量呼气相和吸气相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计算室间隔相对左心室后壁摆动幅度(室间隔摆动幅度=呼气相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吸气相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于同一水平短轴观分别获取、储存呼气相和吸气相舒张末的二维图像,以备脱机分析;采用自制的测量软件.分别计算吸气相与呼气相时室间隔曲率半径,计算室间隔摆动幅度(室间隔曲率半径变化幅度=吸气相室间隔曲率半径-呼气相室间隔曲率半径).结果 平静呼吸时,M型方法测量室间隔随呼吸摆动幅度为(1.65±1.26)ram;吸气相室间隔曲率半径为(25.91±6.08)mm,呼气相的室间隔曲率半径为(22.30±4.40)mm,两时相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曲率半径法测量室间隔随呼吸摆动幅度为(2.95±2.00)mm,较M型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曲率半径可以有效地评估室壁摆动、形变,具有良好重复性.

  • 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

    作者:胡伟;郝力丹;郭瑞强;周青;陈金玲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 对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和25例正常人(对照组),以应变率成像技术测量左心房侧壁,评价房间隔心肌收缩功能,应用Simpson's方法测量左心房主动射血容积指数(LAAEVI)和被动射血容积指数(LAPEVI).结果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房心肌应变率在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减低,舒张晚期增高(P<0.05);左心房被动射血容积指数减少、主动射血容积指数增加(P<0.05).左心房侧壁及房间隔应变率成像与主动射血分数检测存在良好的相关性(r=0.73,P<0.001;r=0.68,P<0.001).结论 应变率成像可以准确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房功能.

  • 应用超声造影时强曲线诊断盆腔肿块

    作者:刘勤;陈文卫;张玉国;盛余敬;徐英;付文瑾;陈孝义;孙彬;张蔚;王岳;洪莉;史玉霞;许学先

    目的 探讨时强曲线在盆腔良恶性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盆腔肿块患者术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结果 24例中,良性肿块15例,恶性9例.良、恶性肿块在造影剂进入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块以周边先增强为主,恶性肿块以中央先增强为主(P<0.01);造影后恶性肿块内造影剂信号上升斜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02),且恶性组增强时间短(15.22 s vs 25.89 s,P=0.049)、造影剂信号绝对强度增加值高(19.1,15.25,P=0.022)、相对强度增加值高(0.26 vs 0.23,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肿块在始增时间、始增强度、峰值时间、峰值强度指标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在盆腔良恶性肿块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点的临床分析

    作者:罗青;戴常平;江锦雄;陈军初

    目的 探讨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点(EIF)在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中及孤立出现和联合其他软标志出现时的临床意义.方法 3344例无明显结构异常胎儿分成高、低风险组,发现EIF的胎儿依据风险高低及其是否孤立出现,分别采取分娩时取脐血检查及妊娠期间行羊水或脐血穿刺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计算其EIF及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结果 高风险胎儿EIF检出率高于低风险胎儿,有EIF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高于低风险组.高风险组22例EIF,19例EIF孤立存在的病例中有2例染色体异常,3例合并其他超声软标志的病例中有2例染色体异常;低风险组50例EIF,46例EIF孤立存在的病例中无一染色体异常,4例合并其他超声软标志的病例中有1例染色体异常.结论 低风险组中孤立的EIF临床意义不大;高风险组中孤立的EIF有临床意义.须结合多方面临床资料,谨慎对待.如EIF合并多项超声软标志,则不论是高风险组还是低风险组胎儿均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建议作染色体核型分析.

  • 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在肝脏超声影像学肝段划分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程果;郭燕丽;张绍祥;谭立文;李锐;李恺;陈刚

    目的 探讨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在肝脏超声影像学肝段划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中国可视化人体数据集的肝脏连续断面部分,运用体数据绘制与表面绘制的重建方法,在三维可视化软件上建立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进一步建立虚拟Couniaud肝段模型,对超声常用切面进行肝段划分.结果 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能够清晰显示肝内管道系统的三维走行分布,建立了虚拟Couniaud肝段模型,并在任意切割面能准确划分出肝段.结论 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能为肝脏超声影像学的肝段划分提供精确的二维和三维解剖学基础,有利于提高超声对肝内病变进行准确定位的能力.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肝脏 肝段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测量肱骨头偏心距的试验研究

    作者:李锦青;王健;唐康来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测量肱骨头偏心距的方法.方法 收集51根干肱骨标本、50根肩关节防腐湿标本,行16层螺旋CT扫描,用厚层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T)测量肱骨头偏心距,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肱骨头向内侧偏心距MPR测量值(4.42±1.27)mm(1.00~8.50 mm),VRT测量值(4.36±1.43)mm(0.50~8.80 mm);向后偏心距MPR测量值(3.32±1.38)mm(-1.00~7.50 mm),VRT测量值(3.59±1.42)mm(0.00~7.20 mm).经统计学处理两种测量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VRT)测量肱骨头偏心距是更简单、更快捷的方法.

  • 多脏器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MSCT表现

    作者:刘颖;曹代荣;李银官;游瑞雄

    目的 探讨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的MS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为LAM患者的各脏器CT表现.结果 10例肺内均见多发薄壁囊腔,7例肺野呈磨玻璃样改变,2例气胸,4例胸腔积液(2例为乳靡样),2例出现肺结节;6例合并肾错构瘤,3例合并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见盆腔肿物,1例腹腔见多发淋巴结影;4例合并结节性硬化,5例合并骨骼多发硬化性小结节(1例未行颅脑检查).结论 LAM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掌握该病的MSCT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

  • 软骨肉瘤的CT和MRI诊断

    作者:郝大鹏;徐文坚;王振常;刘吉华;杨本涛;崔久法;宋乐;姜虹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学类型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软骨肉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结果 CT表现:7例高分化普通髓腔型和1例透明细胞型仅见膨胀性骨质破坏;其余17例表现为骨质破坏伴分叶状软组织肿块.所有病变均可见到环形或絮状钙化影,其中14例高分化普通髓腔型钙化明显,1例中分化普通髓腔型、6例黏液型、3例间质型和1例透明细胞型旱局限、轻微钙化.MRI表现:10例高分化普通髓腔型呈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5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分隔状强化;3例黏液型呈以明显长T1长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分隔状强化;2例问质型呈中等T1中等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例透明细胞型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软组织肿块内部可见长T1短T2信号分隔.发生于长管状骨者可见骨内膜扇贝形压迹.结论 根据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可以推测软骨肉瘤的病理学类型,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 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

    作者:吴凤芸;张宇虹;苏本利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将100例T2DM患者按病程分为3组:病程小于5年为A组(36例);5~10年为B组(31例);大于10年为C组(33例);正常对照组为D组(30例).应用高频超声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如有斑块形成,测量其血管总面积(TV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重构指数(RI),并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结果 糖尿病各组颈动脉血管重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C组血管重构发生率高于A、B组(P<0.05);C组血管负性重构发生率高于正性重构发生率(P<0.05),A、B组血管正性重构发生率高于负性重构发生率(P<0.05),C组中软斑及混合斑的血管负性重构发生率高于A、B、D组(P<0.05);软斑、硬斑及混合斑之间重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组的血管正性重构发生率、TC、LDL-C及ApoB高于硬斑组及混合斑组(P<0.05).结论 应用高频超声能够简便、准确、综合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

  •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弹性

    作者:颜丹;何文;邬冬芳;刘丽萍;濮月华;项东英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变化.方法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135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改变,并与70例正常人(对照I组)及70例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非脑梗死患者(对照Ⅱ组)相对照.结果 脑梗死组β、Ep、AI及PWWβ较对照I组升高,但AC较对照I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β、Ep、AI及PWCβ较对照Ⅱ组升高,AC较对照Ⅱ组稍降低,两组β、Ep及PWV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及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弹性指标Ep、β、AI及PWVβ的RR值大于1,其中PWVβ的RR值大.结论 ET技术可较为敏感地反映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弹性的降低.

  • 超高场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

    作者:庞军;韩长利;吕品;戴世鹏;戴景儒

    目的 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诊断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采用3.0T超高场磁共振的SWI及常规MR序列(包括自旋回波T1加权像、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及体液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诊断为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的22例患者,对SWI及常规MR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常规MR序列中,8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较低信号.FLAIR呈低信号,2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FLAIR呈较高信号.12例T1wI、T2WI及FLAIR呈等信号而未能发现病变.在SWI中,所有22例患者均显示了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典型SWl影像特征.除4例病变局限性于桥脑外,其余累及基底节区、小脑、丘脑及大脑皮层下区.结论 磁敏感加权成像是检出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为敏感的序列.

  • 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

    作者:魏炜;艾红;汪靖园;刘艳

    目的 观察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发生后肾脏体积及血流灌注的变化规律,探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3D-CDU)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A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原理及彩色血流重建技术,对正常组和急排组移植肾进行三维重建.并比较两组肾脏体积及血流灌注变化情况.结果 急排组移植肾体积(179245.63±13143.65)mm3与正常组(140214.355±12854.13)mm3比较有明显增大(t=2.789,P<0.01);急排组肾脏体积与血肌酐浓度(Ser)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较高(r=0.73,P<0.05);在同一量程、中等滤波条件下对移植肾血流进行三维重建,急排组移植肾血流明显稀疏,末梢血管不能显示,血流分级集中于0~2级;正常组移植肾血流灌注丰富,"血管树"完整,各级肾动脉均清晰可见,血流分级集中于3~5级.结论 移植肾急性排异发生后肾脏体积明显增大,肾血流灌注量减少,流速减低.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为客观、准确的反映移植肾体积变化和肾内血流的灌注状况,对于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基于VTK的数字肠道可视化和位置映射研究

    作者:刘利;罗洪艳;张绍祥;郑小林;侯文生;杨琴;谭立文

    目的 建立表面重建三维数字肠道和肠道位置映射模型.方法 利用第2套中国虚拟人数据集的彩色断面图像手动分割出肠道,再在VC++环境下借助可视化工具包VTK进行表面重建和肠道相对位置映射功能实现.结果 系统的实现功能包括:①虚拟人体肠道的面绘制,其中实体颜色、透明度、背景颜色、网格删减系数、表面平滑次数和光线效果等参数可以设定,以达到不同的面绘制效果.②具有旋转、平移、缩放和正交视图等方便的交互式操作.③从三维空间坐标到肠道相对位置的映射.结论 此系统可以独立运行,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和扩展性,可应用于肠道内的定位,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辅助的演示系统.

  • 基于数字化可视人的医学图像融合研究

    作者:单锦露;王阁;王东;雷新;谭立文;张绍祥

    目的 为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应用于临床影像设备提供完整的技术方案和程序代码.方法 通过数字化可视人体分割数据与标准DICOM 3.0数据格式的转换,对中国可视化人的彩色分割图像与CT图像进行融合.结果 建立了一套符合临床放射治疗系统数据要求的标准DICOM 3.0中国可视化人体数据源女性盆腔数据.结论 为妇科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靶区勾画、治疗方案优化和剂量评估提供了具有重要器官分割特性的数字模拟计算模型,有助于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的临床推广应用.

  • 终身学习是医生的必经之路——写在《继续教育》栏目开办之前

    作者:李铁一;贺文

    当代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发展之快,使医学发生着Et新月异的变化,新方法、新理念层出不穷.在临床医学中,影像医学的发展尤为突出.在影像诊断方面,进展已从形态影像扩展到功能影像,从病例形态影像扩展到分子影像.新的影像技术如CT、MRI和PET/CT等突破了传统X线诊断的限定.当传统X线诊断和CT诊断已成为常用影 像诊断方法后,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要求影像诊断医生必须跟上形势,方能胜任日常工作.面对新技术潮流,面对繁忙的临床工作,面对不断更新的概念,影像学医师必须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才能做到既不迷失方向又不沦为落伍者.下述点滴体会供同道参考.

  • 上尿路良恶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的鉴别诊断

    作者:王继琛;王鹤

    上尿路原发恶性病变并不常见,其中90%为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其他还包括大约10%的鳞癌和不到1%的腺癌.上尿路原发恶性病变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影像学方法进行评价.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静脉肾盂造影、超声、CT尿路造影(CTuorgraphy,CTU)、磁共振成像、肾盂输尿管逆行造影、膀胱镜检查和输尿管镜检查.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范围的全尿路高清晰的轴位图像,并可通过后处理技术用不同方法观察病变.多层螺旋CT已经被证实是一种极为有用的检查方法,在国内外很多医院已经取代静脉肾盂造影来评价上尿路病变.现有文献表明,在识别尿路结石和尿路肿瘤特征方法,CT优于静脉.肾孟造影

  • 131I标记精氨酸-精氨酸-亮氨酸多肽在荷瘤

    作者:于明明;王荣福;张春丽;闫平;刘萌;崔永刚;刘红洁

    目的 设计、合成含精氨酸-精氨酸-亮氨酸(RRL)多肽序列,研究131I标记RRL小分子环肽在荷前列腺癌BALB/c裸鼠体内的分布与显像研究.方法 通过固相法合成包含RRL序列的10环肽(YCGGRRLGGC).在多肽序列的两个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二硫键以维持序列的稳定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纯化合成的多肽,并进行电喷雾离子质谱(ESI-MS)分析.通过氯胺-T法进行RRL多肽的131I标记,建立荷PC3前列腺癌BALB/c裸鼠模型,分别进行体内分布和肿瘤显像研究.结果 RRL多肽序列被成功合成,HPLC后目标产品纯度99.56%.质谱分析结果显示产物相对分子量为1040 kD,与RRL多肽理论分子量一致.RRL多肽131I标记率60%左右,放射化学纯度96.5%.动物体内肿瘤对131I标记的RRL多肽的摄取在注射后明显高于对照肽.注射后3h小鼠甲状腺(未封闭)及腹腔放射性聚集明显,肿瘤部位见少量放射性聚集,在注射后24h小鼠肿瘤及膀胱明显放射性聚集.结论 RRL10环肽的设计是成功的,应用氯胺T法对其131I标记是可行的.肿瘤对131I标记化合物的特异性摄取预示着RRL10环肽在肿瘤显像、治疗中拥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多肽 肿瘤 分布 核医学
  • 一种新型分子探针——荷瘤裸鼠体内实验显像

    作者:王荣福;刘萌;张春丽;闫平;于明明;邸丽娟;刘红洁;郭凤琴

    目的 通过荷瘤裸鼠体内实验研究验证hTERT反义分子探针(99m Tc-hTERT ASON)作为新型分子显像剂的可行性,探讨其在整体动物水平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双功能螯合剂法制备放射性核素99m Tc标记的反义分子探针(99m Tc-hTERT ASON).建立荷MCF-7乳腺癌动物模型,进行体内生物分布与显像实验.所有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分析.结果 99m Te-hTERT ASON标记率达到76%±5%(n=5),放射性化学纯度达到96%以上,比活度为1850 kBq/μg.99m Tc-hTERT ASON主要分布在肾脏与肝脏组织;99m Tc-hTERT ASON的肿瘤摄取率与肿瘤/非肿瘤比值(T/NT)均高于对照组(P<0.05);6 h时99m Tc-hTERT ASON的肿瘤/血液比值(T/B)与肿瘤/肌肉比值(T/M)分别为2.02与8.85.在注射99m Te-hTERT ASON后4~8 h,荷瘤裸鼠肿瘤部位出现明显放射性浓聚.结论 99m Tc-hTERT ASON能特异性地聚集于肿瘤组织中,且T/NT比值较高,有望应用于肿瘤的基因显像研究.

  •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检测端粒酶活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萌;王荣福

    人端粒酶(telomerase)与人类的衰老与肿瘤发生密切联系;其主要组成成分之一--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是端粒酶的限速亚单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与研究意义.检测端粒酶活性,尤其是hTERT活性,不仅有助于临床诊断肿瘤,而且对于进一步开展端粒酶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检测端粒酶活性的研究进展.

  • 裸鼠模型的人钠/碘转运体基因转染人大细胞肺癌介导放射性核素显像

    作者:郑薇;谭建;李玮;李宁;许静

    目的 在动物体内实验观察人钠/碘转运体(hNIS)基因转染人大细胞肺癌介导放射性核素显像是否可行.方法 ①利用重组质粒以脂质体转染法将hNIS基因转染人人大细胞肺癌H460细胞系中,获得稳定表达hNIS的细胞株(hNIs-H460).②用hNIS-H460细胞株建立大细胞肺癌荷瘤课鼠模型,进行放射性核素99m TcO4-显像和131I显像.结果 ①体外实验表明hNIS-H460细胞株可以摄取碘.②裸鼠大细胞肺癌(hNIS-H460)移植瘤的99m TcO4和131I显像结果较清晰.结论 转染后的hNIS-H460细胞具有一定的摄碘能力.裸鼠大细胞肺癌(hNIS-H460)移植瘤可以进行99m TcO4和131I显像;99mTco4-显像的质量优于131I显像.

  • 活体肿瘤核素示踪技术

    作者:王荣福

    随着医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无数卓越学者以示踪技术为基础,吸取并融合其他学科的先进成就,建立起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核医学检测方法,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同时期其他技术尚不能实现的超微量物质的体外测量、脏器功能测定以及目前的代谢显像和分子显像,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推进医学进步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贡献.核医学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正是在于把放射性示踪技术与其他医学先进理论和技术的巧妙结合和创新.

  • 急性碘过量对大鼠甲状腺钠碘转运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新;李亚明;宗志红

    目的 观察单次大剂量碘对大鼠甲状腺内钠碘转运体(NIS)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探讨应用99m TcO4-进行甲状腺扫描前是否应对碘的摄入进行限制.方法 将SD大鼠分成给碘后1d处死组、给碘后7d处死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将2000 ug碘化钠(NaI)溶于0.5 ml生理盐水注入前两组大鼠腹腔内,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处死后,取其甲状腺,应用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探测NIS蛋白含量,通过光密度分析方法对信号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给碘后1 d处死组大鼠甲状腺内NIS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给碘后7 d处死组(P均<0.001),而给碘后7 d处死组与对照组间NIS蛋白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次大剂量碘摄入可降低甲状腺内NIS蛋白的表达量,此效应在给碘1 d后明显,7 d后可恢复至正常水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