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自制纳米级E-选择素靶向超声微泡对缺血心肌分子成像

    作者:李守强;田家玮;曲绍辉;刘月;付昕;冷晓萍

    目的 采用自制的携E-选择素抗体的纳米级靶向超声造影剂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缺血心肌进行超声分子成像,评估其检测缺血心肌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生物素-链亲和素方法制备纳米级靶向微泡,应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微泡形态及抗体连接效率;将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E-选择素靶向微泡组(MBE组,n=10)、IGg抗体微泡组(MBIGg组,n=10)、普通微泡组(MBc组,n=6),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15 min后恢复灌注,于再灌注后6h经尾静脉分别注射3种微泡行CEUS.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MBE组缺血区域声学强度(Ⅵ)显著高于非缺血区(P<0.05),也显著高于MBC组、MBIGg组缺血区域的VI(P<0.05);MBC组、MBIGg组缺血区域与非缺血区的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级E-选择素靶向超声微泡可以早期检测到缺血心肌,有望实现缺血心肌的“记忆”成像.

  • 双回波序列和1H-MRS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内脂肪含量

    作者:庄碧梅;韩成坤;陈识;庄雄杰;汪敬群;韩海伟

    目的 探讨双回波序列和1 H-MRS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内脂肪含量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5只NAFLD SD大鼠首先行双回波序列扫描和1H-MRS检查,并测定肝内脂肪含量,再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分析双回波序列与1 H-MRS、组织病理学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双回波序列与1H-MRS所测肝内脂肪含量呈正相关(r=0.936,P<0.001);双回波序列与组织病理学所测肝内脂肪含量呈正相关(r=0.946,P<0.001),Bland-Ahman曲线分析显示双回波序列和病理学测定的大鼠肝内脂肪含量一致性非常好.结论 双回波序列测定NAFLD肝内脂肪含量简便、易行,且准确性高,有望取代组织病理学检查.

  • 超声血流向量成像评价犬急性心肌缺血时舒张期左心室流体能量损耗

    作者:丁戈琦;尹立雪;王志刚;陆景;李文华;张红梅

    目的 应用超声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可视量化评价急性心肌缺血比格犬舒张期左心室血流的能量损耗变化.方法 分别对10只比格犬开胸模型基础和急性缺血状态行VFM检查,存图后导入血流向量标测软件分析获得等容舒张期(T1)、舒张早期(T2)、舒张早期快速充盈(T3)、舒张中期(T4)、舒张晚期心房收缩期(T5)、舒张晚期快速充盈期(T6)左心室整体和基底、中间、心尖水平能量损耗,以及涡旋面积、涡旋循环强度.定性观察并比较两种状态下结果.将缺血状态左心室整体能量损耗与涡旋面积、循环强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缺血状态下舒张期各时相血流的运动方向相对不规则,出现典型的湍流及涡旋的波动,能量损耗的分布区域大且相对离散.与基础状态相比,缺血状态下左心室整体能量损耗均增高,其中在T1、T4、T5、T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样,缺血状态左心室基底、中间水平能量损耗在T1、T4、T5、T6较基础状态增高(P均<0.05),缺血状态左心室心尖水平能量损耗在T1、T6上较基础状态增高(P均<0.05).在T4、T5、T6,缺血状态下涡旋面积及循环强度均较基础状态增高(P均<0.05),且其分别与左心室整体能量损耗显著相关(r分别为0.61、0.71、0.55和0.79、0.83、0.65,P<0.05).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诱导产生左心室血流湍流和异常的涡旋状态,导致舒张期流体能量损耗的增高,超声血流能量损耗参数能够敏感地反映缺血状态左心室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 颅内不典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及误诊分析

    作者:许蕾;许道洲

    目的 探讨颅内不典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脑膜瘤的MRI表现、病理及临床资料.结果 9例肿瘤位于大脑凸面4例,大脑镰旁2例,幕下横窦旁、桥小脑角区及桥延交界区各1例.本组误诊为胶质瘤4例、转移瘤2例、神经鞘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论 颅内不典型脑膜瘤MRI表现多样,在观察肿瘤基本信号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肿瘤与临近组织之间的关系、结合肿瘤的发病部位、注重少见病理亚型脑膜瘤的MRI信号特点有助于提高不典型脑膜瘤的诊断准确率.

  •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脑灰质体积

    作者:蒋元明;黄建强;李宗芳;赵卫;张振光;蔡莉;高文涛;谢伟

    目的 应用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VBM)技术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患者脑内灰质体积(GMV)变化.方法 将43例ITN患者(ITN组)分为左侧ITN组(LITN组,21例)及右侧ITN组(RITN组,22例).另选2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均行MR检查,采集VBM数据,测量GM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ITN组与对照组比较,双侧小脑半球、右侧丘脑GMV增加,左后扣带回、左楔前叶GMV减少(P均<0.001).RITN组与对照组比较,双侧小脑半球、左海马旁回、左岛叶、右楔叶、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GMV增加,左颞中回、左中央后回、右颞下回GMV减少(P均<0.001).RITN组与LITN组比较,左侧小脑半球、双侧岛叶、右中央后回、左扣带回GMV增加,右颞下回、右侧丘脑GMV减少(P均<0.001).结论 ITN患者脑内GMV发生改变,VBM技术有助于客观反映ITN患者脑内GMV变化.

  • 成人与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的MR特点

    作者:宋海乔;高万勤;强军;李新瑜

    目的 对比成人与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MR表现.方法 分析32例成人和27例儿童乙脑的MR表现及急性期DWI特点.结果 成人和儿童乙脑累及部位前2位均为丘脑、中脑黑质,儿童累及皮层或皮层下白质高于成人(x2 =89.43,P=0.007),成人累及海马高于儿童(x2=81.32,P=0.042).急性期DWI扫描阳性共38例,DWI发现病灶细胞毒性水肿的能力明显优于常规序列;常规序列发现病灶血管源性水肿的能力优于DWI,DWI存在假性正常化.结论 成人与儿童乙脑MRI显示累及海马、皮层或皮层下白质有差异.DWI检出细胞毒性水肿有显著优势,但对急性期血管源性水肿的检出存在假性正常化.

  • 敏感编码螺旋填充fMRI的图像质量及其初步应用

    作者:郭宏;秦文;郭慧;孙志华;于春水

    目的 评价敏感编码螺旋(Sense-Spiral)成像技术在静息态fMRI中的图像质量及其应用.方法 分别采用EPI和Sense-Spiral序列采集5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的静息状态fMRI数据,比较所得数据的相对信号强度和伪影严重程度,及对默认模式网络(DMN)和其功能连接的显示能力.结果 与EPI序列相比,Sense-Spiral序列具有更高的灰白质对比度,显著改善了内侧眶额皮层、腹侧基底核区、颞极、颞下回前部和小脑半球的信号丢失和图像变形.Sense-Spiral序列可准确构建DMN,其内后扣带皮层与内侧眶额皮层、中扣带回/楔前叶前部的功能连接强度高于EPI序列,与内侧枕叶、楔前叶后下部、双侧角回及颞中回后部的功能连接强度低于EPI序列(P<0.05,FWE校正).结论 Sense-Spiral序列可明显改善静息态fMRI的图像质量,尤其适用于EPI图像伪影严重脑区的功能连接分析.

  • 全脑CT灌注参数快速评价脑梗死核心及缺血半暗带

    作者:温家华;刘洋;魏淼;谭世芳;姚开情;陈莉;吕发金

    目的 探讨全脑CT灌注(CTP)参数[脑血流量(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快速评价脑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的方法.方法 对31例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行全脑CTP联合头颈部CTA检查,获得CBF和MTT及头颈部CTA图.CTP检查结束3天内行头颅MR检查.观察梗死核心在CBF及DWI图像的部位、数量、面积;测量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及各自镜像区的CBF和MTT,计算相对CBF(rCBF)、相对MTT(rMTT).结果 31例疑似脑梗死患者,CBF共检出24例33个梗死灶,10例存在缺血半暗带.MRI共检出26例97个梗死灶.CBF及DWI测量梗死核心区面积相关性良好(r=0.98,P=0.07).脑缺血半暗带区CBF为(6.79±1.29)ml/(100 g·min),MTT为(17.07±3.13)s,rCBF为0.71±0.09,rMTT为1.53±0.19.结论 选择MTT延长区与CBF明显减低不匹配区可较快速、准确地检出缺血半暗带.诊断患者有无脑梗死时,CBF与DWI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CBF不能取代DWI进行脑梗灶数量的诊断.

  • PET/CT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彭一檬

    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常见,PET/CT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PET/CT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溶栓治疗与神经保护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18F标记肽类正电子示踪剂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段小艺;李淼;高俊刚;郭佑民

    随着PET的广泛应用,正电子核素[18F]氟标记肽类示踪剂受到关注.目前已有多种18F标记多肽的方法,其中18F标记辅基法为常用,Al18F络合法及点击化学法被认为有发展前景.迄今为止,18F标记肽类正电子示踪剂种类较少,主要集中于受体PET成像,部分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此类示踪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扩散张量成像数据分析方法概述

    作者:李永欣;刘哲星;黄文华

    扩散张量成像(DTI)是唯一可在体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无创成像方法,其利用组织内水分子扩散的各向异性特征进行成像.本文以DTI基本原理为出发点,对DTI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 实时超声造影诊断肝泡状棘球蚴病

    作者:董甜甜;聂芳;魏佳琪;刘婷;卜岚;潘宏

    目的 评价实时CEUS诊断肝泡状棘球蚴病(HAE)的价值.方法 38例疑似HAE患者(共55个病灶)接受二维超声和CEUS检查,分析其强化形态、强化模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HAE者32例,共45个病灶,CEUS符合率为96.42%(53/55).二维超声表现为“脑回征”或“熔岩洞样”改变、“岛屿状”改变、不规则肿块;CEUS三期均未见强化,呈“黑洞征”.结论 相对于二维超声,CEUS可准确反映HAE病灶内部组织成分,对HAE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胃癌的超声造影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作者:张宏宇;黄丽萍;刘大铭;孙建平;李春雨

    目的 探讨胃癌CEUS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对确诊的37例胃癌患者行术前CEUS,分别记录胃癌病变区及正常胃壁TIC曲线的峰值时间(TTP)、增强时间(ET)、曲线上升支斜率(WIR).计数胃癌病变及其旁正常胃壁的MVD.分析CEUS的TIC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病变区TIC的ET、TTP低于其旁正常胃壁(P均<0.05),WIR、MVD高于其旁正常胃壁(P<0.01);胃癌病变区的ET、TTP与MVD呈负相关(r=-0.70、-0.59,P均<0.01),WIR与MVD呈正相关(r=0.70,P<0.01).结论 对术前经胃镜病理活检确诊的胃癌行CEUS,可以直接显示并评估肿瘤血流灌注状态,从而间接评价新生血管生成程度,可预测肿瘤的发生发展并判断预后.

  • 前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伴巨大囊性变1例

    作者:石冬;杜天会;刘志

    患者女,53岁.左胸背部憋胀不适3年,晨起痰中带血2年,此后症状逐渐加重,出现胸闷、头晕等,夏季加重.CT检查:前上纵隔主动脉弓旁见囊性低密度影,大小约5.9 cm×13.1 cm×7.0 cm,边缘清晰,向上至甲状腺左叶旁,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图1).CT诊断:前上纵隔占位,考虑良性病变,胸腺囊肿可能性大.实验室检查:血清钙离子3.24 mmol/L,血清甲状旁腺激素137.20 pg/ml.

  • 前纵隔胸腺囊肿伴炎性假瘤1例

    作者:王晓野;初建国;马得贝;杨婷婷;于京艳

    患者男,4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部持续性疼痛3个月,于当日自觉胸痛加重来院就诊.门诊胸部CT检查以“前纵隔占位性病变,胸腺瘤可能性大”收入院.入院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63×109/L,中性粒白细胞7.35×109/L,淋巴细胞2.51×109/L,嗜酸粒细胞0.06×109/L,红细胞5.05×109/L,血小板240×109/L,尿便常规正常.胸部CT:平扫示右前上纵隔一类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约2.39cm×1.51 cm,密度不均,内见不规则形低密度影,平扫CT值约1~46 HU,病灶边缘光滑,与右纵隔胸膜关系紧密(图1A),增强扫描示肿块明显强化,低密度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图1B、1C),CT诊断为胸腺瘤.

  • 布氏杆菌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瓣周脓肿1例

    作者:李阳;马春燕;杨军;王永槐;谷天祥

    患者女,61岁,以“胸闷气短2个月,加重1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2年前因布氏杆菌抗体血管凝集试验1:400(++++),诊断为布氏杆菌病.入院查体: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舒张期叹气样杂音.血生化检查:白细胞4.35×109/L,B型钠尿肽2594 pg/ml.布氏杆菌抗体血管凝集试验1:200(++++),血培养阴性(多次).经胸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呈三叶,瓣叶破坏,显著增厚,附加多发强回声小团块,开放受限,跨瓣血流速度加快,关闭时右冠瓣及附加团块脱入左心室流出道,探及中度返流.

  • 腹膜后异物肉芽肿误诊为肾上腺肿瘤1例

    作者:董金鑫;韩雪立;郭俊男

    患者女,41岁,右侧腰背部无明显诱因绞痛1个月,于当地医院行腹部MR检查提示右侧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后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双侧肾区无叩击痛.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CT扫描:平扫右侧肾上腺区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其内密度不均,边界清晰,CT值约20~70 HU,大层面约7.80 cm×7.30 cm,右肾上极及邻近肝脏受压,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图1).CT提示右侧肾上腺肿瘤伴出血.行右侧肾上腺切除术.病理诊断:右侧腹膜后异物肉芽肿性炎(图2).

  • Abernethy畸形致肺动脉高压1例

    作者:王振平;罗是是;余宁;李建军

    患儿女,14岁,主因“活动后气短头晕伴声音嘶哑半年”入院.9年前在外院诊断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入院体检:口唇及甲床无紫绀,双肺呼吸音清.心前区无隆起,心律齐,P2亢进,左侧可闻及收缩期4/6杂音,肺动脉瓣听诊区为著.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右心导管:肺动脉高压(用药前肺动脉压约104 mmHg/42 mmHg,平均61 mmHg),吸入伊洛前列腺素后肺动脉平均压下降16%,全肺阻力无明显改变.心脏超声:右心房室增大,重度肺动脉高压,三尖瓣、肺动脉瓣中-重度反流.腹部超声:肝实质回声增粗,肝门区及左右肝未见门静脉结构,门静脉主干沿左肝后方直接回流入右心房,门静脉主干与下腔静脉间未见交通支.

  • 肝内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例

    作者:张荣魁;王继萍;迟长亮;姚伟凯

    患者女,36岁,因“体检发现肝左叶占位性病变6月余”入院.既往:阑尾炎手术史12年,剖宫产手术史11年.查体:右下腹见瘢痕影,余未见明确阳性体征.血常规、肝功、肿瘤标记物等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CT:肝左叶内侧段见一囊状低密度,约6.5 cm×5.1 cm,边界清晰,病变内见分隔(图1A),增强扫描动脉期及延迟期囊壁及分隔均未见明确强化(图1B、1C).考虑肝左叶囊性占位性病变,囊腺瘤可能性大.行肝左外叶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肝脏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图2).

  • 小儿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

    作者:王岩;梁晓璐;卢迪

    病例1:患儿男,5岁,主因“腹痛1天”就诊.查体:右侧腹股沟上方髂窝处扪及约4.0 cm×5.2 cm包块,质硬,活动度较差,右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血常规:白细胞1.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5%,淋巴细胞百分比45%.超声:右髂窝处见多个低回声团(图1),大约3.9 cm×2.8 cm,形态欠规整,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超声提示:①肠系膜淋巴结显示;②右髂窝淋巴结肿大,性质待定.予静脉输注头孢替安治疗(每日2次,每次0.5 g)10天后,腹部体征无明显缓解,声像图仍显示右髂窝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Ⅱ期A).

  • 侧脑室后角胶质肉瘤1例

    作者:韩引萍;张玉婷;周俊林

    患者女,48岁,因持续性头痛4个月,突发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无力3个月入院,既往体健.专科检查:言语不清,右侧肢体肌张力高,上肢肌力2级,下肢肌力3级.MR平扫(图1A、1B)示左侧侧脑室三角区扩大,内见类圆形混杂信号,大小约3.7 cm×3.4 cm,以稍长T1稍长T2信号为主,夹杂斑片状短T1信号,边界较清,周围脑组织轻度水肿;增强扫描(图1C、1D)示病变呈不均匀显著强化,侧脑室体部亦见片状强化.

  • 足月妊娠完全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1例

    作者:柴红霞;张学兰;杨永秀

    患者,27岁,孕2产1,停经38周.孕妇平素月经规律;于2013年10月5日剖宫产助娩一活婴,2个月后阴道间断少量流血,持续半月余,后自行好转.2014年3月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持续1月余,未治疗;5月于当地医院行妇科超声检查:孕18+2周,宫内单活胎,确诊妊娠,未予处理,至足月于我院就诊,妊娠期间未行定期产前检查.我院超声检查:孕38+周,宫内单活胎,完全性前置胎盘并植入(图1).

  • 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瘤1例

    作者:刘洋;高剑波

    患者女,46岁,因右上腹部间断阵发性疼痛3天,初步诊断为“肝脏占位”入院.3天前当地医院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发现肝脏尾状叶占位、胆囊结石,未治疗.患者既往体健,无乙肝.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生化检查均正常,乙肝表面抗原阴性.CT平扫:肝脏尾状叶低密度占位,约67.55 mm×37.19 mm×44.73 mm,肿瘤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坏死区,边界欠清;增强动脉期示肿块内可见迂曲的供血动脉,边界清;门静脉期实质部分呈延迟性中度强化,强化不均匀;胆囊结石(图1A~1E).初诊为肝细胞肝癌,遂行肝占位切除术和胆囊摘除术.

  • 盆腔透明细胞瘤1例

    作者:潘淑淑;韩晶

    患者男,23岁,因“发现腹部肿块2月余”入院.查体:右下腹扪及一肿块,直径约15 cm,质中,表面光滑,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未及搏动感.CT:盆腔见巨大实性肿块,约13 cm×16 cm,边界较清,密度不均,病灶内见多发斑点状钙化,膀胱及右输尿管下段受压,增强后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期为渐进性强化,CT值80 HU(图1).MRI:盆腔见巨大肿块,约13 cm×16 cm,边界较清,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增强后肿块边缘呈明显结节状强化,膀胱及前列腺受压移位,其信号未见明显改变(图2).

  • 超声诊断Peutz-Jeghers综合征合并肠套叠1例

    作者:陈杨;罗燕;刘菊仙

    患者女,16岁,因“腹痛3h”急诊入院.入院4h前患者不明原因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继之出现腹胀、便秘,呕吐5次,解少量果酱样大便而就诊.入院时查体:患者精神状态差,痛苦貌.右上腹压痛,并可扪及一大小约10.0 cm×5.0 cm×3.0 cm的质中肿块,肠鸣音亢进.上下唇黏膜见数个褐色斑.二维超声示右上腹异常肠道团块回声,大小约13.0 cm×3.6 cm×4.8 cm,横切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该处肠壁呈较均匀的低回声(图1A).

  • 原发性浆液性输卵管癌1例

    作者:李晶;卢晓玲;商慧兰;续晋铭

    患者女,67岁,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及流液1周余,以“左附件占位,宫腔积液”入院.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颈未见异常,宫体如孕2个月大小,质软,光滑,活动无压痛,左附件可及肿块约1 cm,活动好,稍压痛,直肠指检未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查:CA125:23.2 U/ml.超声:宫腔内见巨大无回声区,约77 mm×52 mm,内膜边缘数个回声区;左附件区见扭曲管状混合回声,约53 mm×52 mm.

  • 上颌窦恶性蝾螈瘤MRI表现1例

    作者:代博;牛红霞;马志强;韩菲琼

    患者男,25岁,主因“间断性右侧面部及牙齿疼痛2个月”就诊.MR检查:右侧上颌窦内团块状混杂长T1稍长T2信号(图1A),约4.5 cm×3.5 cm×3.5 cm,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DWI高b值时可见扩散受限呈,病灶内可见片状短T2信号(图1B);病变向前突破上颌窦前壁及后外侧壁;双侧颈部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C),动态增强曲线呈速升平台型.行上颌窦内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示肿瘤由致密的梭形细胞组成,可见散在胞浆丰富、强嗜酸性的横纹肌肉瘤成分(图1D).

  •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胸部病变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作者:刘连凤;李航;刘军杰;赵盛发

    目的 分析影响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胸部病变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因胸部病变行超声导引下穿刺活检术的178例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相关因素(性别、年龄)、病灶相关因素(病灶的大小、部位、性质、血供、病灶内有无坏死、病理类型)、操作相关因素(穿刺胸膜次数)对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178例患者均穿刺取材成功,穿刺诊断正确率为83.15%(148/178),并发症发生率为7.30%(13/178),其中出血发生率为6.18%(11/17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的大小、穿刺胸膜次数对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穿刺胸膜次数为并发症发生率的危险因素(p=1.683),病灶的大小为保护因素(β=-0.999).结论 病灶的大小、胸膜穿刺次数是影响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胸部病变并发症发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胸膜穿刺次数为危险因素,而病灶的大小为保护因素.

  • T2*灌注加权成像联合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

    作者:邓伟;许泽兵;曹骁

    目的 探讨MR T2* PWI联合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变74例患者,共84个病灶,患者行常规MR平扫、T2* PWI和DWI检查.根据MR T2*首次通过灌注成像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于ADC图测量病灶的ADC值;计算T2* PWI的大下降线性斜率(MS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T2*PWI、DWI和两者联合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SD值、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2* PWI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0.57%(48/53)、83.87%(26/31)、90.57%(48/53)、83.87%(26/31)、0.87;DWI分别为84.91%(45/53)、74.19%(23/31)、84.91%(45/53)、74.19%(23/31)、0.83;两者联合分别为94.34%(50/53)、90.32%(28/31)、94.34%(50/53)、90.32%(28/31)、0.91.结论 T2* PWI联合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 二维斑点超声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孕期女性左心房功能变化

    作者:宋光;刘晶;任卫东;乔伟;张晶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超声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孕期妇女左心房功能变化.方法 对25名孕妇和24名年龄匹配的未孕女性(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孕妇产后第6个月再次行超声检查.通过双平面Simpson's法获得左心房大容积、左心房主动收缩前容积、左心房小容积.通过计算获得左心房充盈容积、左心房扩张指数、左心房射血分数,被动射血容积、被动射血指数、主动射血容积、主动射血指数等指标.同时应用二维斑点超声追踪显像技术测量左心房应变及应变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产前组左心房储蓄功能及辅助泵增强,而左心房管道功能减低(P<0.05).而对照组和产后组之间的左心房功能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左心房管道功能受损,储蓄功能及辅助泵功能均增强.这种变化随着分娩的结束而得到恢复.二维斑点超声追踪显像技术可以准确评价孕期左心房功能变化.

  • 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

    作者:李健;周瑞臣;刘景旺;周蕊;郭庆乐

    目的 探讨CT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体积、密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疑似冠心病患者接受多螺旋CT造影检查,测量相应心外膜脂肪体积.根据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有斑块患者及无斑块患者,并进一步将冠状动脉斑块分为钙化斑块、混合斑块、非钙化斑块.以心外膜脂肪体积>85 ml为暴露组,分析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结果 14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有冠状动脉斑块者63例,钙化斑块者15例,非钙化斑块20例,混合斑块28例;无冠状动脉斑块者78例.有冠状动脉斑块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大于无冠状动脉斑块者(103.23±76.03 vs 74.07±42.47,P=0.027);暴露组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性大于非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 三种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心肌应变

    作者:钱胜利;杨莉;高菡静;李延;张俊;乔伟

    目的 探讨三种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包括二维STI(2D-STI)、三平面STI (3P-STI)及四维应变(4D-strain)]评价健康成人左心室心肌应变的价值.方法 采用2D-STI、3P-STI及4D-strain技术对141名健康成人行心肌运动分析,测量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的纵向、圆周、径向及面积应变,比较3种方法所测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2D-STI和3P-STI的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同一水平各节段纵向峰值应变(L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4D-strain(P<0.05).2D-STI在同一水平前间隔及后间隔圆周峰值应变(CS)高于4D-strain,其余各节段均低于4D-strain,而在同一水平各节段径向峰值应变(RS)均低于4D-strain(P均<0.05).不同水平及同一水平不同节段面积应变(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D-strain存储图像和分析图像所用时间短于2D-STI(P<0.05).2D-GLS与3P-GLS和4D-GLS有相关性(r=0.718,P<0.001;r=0.397,P=0.006).三种方法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一致性均较好.结论 2D-STI和3P-STI技术获得LS具有较好的一致性.4D-strain是一种评价左心室心肌纵向、圆周、径向和面积应变的新方法,具有快捷、全面、重复性好的优点,对定量评价室壁运动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三维断层超声显像诊断瘢痕子宫妊娠

    作者:邵明明;蔡爱露;王晓光;孙微;王冰;孙璐

    目的 探讨三维断层超声显像(TUI)技术诊断瘢痕子宫妊娠(CSP)的价值.方法 对46例二维超声早孕期检查疑似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分别进行TUI及MR检查,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评价二者诊断一致性.并采用TUI技术对CSP进行分型,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TUI与MRI技术对CSP的诊断一致性良好(Kappa=0.75),TUI技术对CSP分型结果同手术结果相一致.结论 三维TUI技术对CSP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提供合理可靠的信息,且可实时动态观察病变部位,检查时间短、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三维超声在胎儿膀胱增大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彧;丁皞;蔡爱露;王冰;杨泽宇;陈骊珠;孙微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膀胱增大及相关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胎经引产后尸体解剖或出生后随访证实膀胱增大的胎儿临床及声像图资料.结果 20胎中,8胎后尿道瓣膜,2胎尿道闭锁,7胎梅干腹综合征,1胎膀胱输尿管反流,1胎肛门闭锁、尿道下裂,1胎正常.膀胱增大胎儿超声均表现为下腹部巨大无回声区,不同原因所致膀胱增大的声像图表现各具特征.结论 三维超声可清晰显示胎儿膀胱的解剖形态,有助于诊断膀胱增大相关疾病.

  • 13-三体综合征胎儿的孕中期超声指标分析

    作者:袁红;朱鹏;任景慧;肖伟伟;李启运;林秀华;曾君;戴勇

    目的 评估孕中期超声检查对13-三体综合征胎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6胎经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为13-三体综合征胎儿的声像图资料.结果 前脑无裂畸形12胎(12/26,46.15%)、唇/腭裂9胎(9/26,34.62%)、室间隔缺损9胎(9/26,34.62%)、肾脏异常8胎(8/26,30.77%)、眼眶异常7胎(7/26,26.93%)、鼻发育异常5胎(5/26,19.23%)、脑室增宽4胎(4/26,15.38%)、羊水过多伴宫内生长受限2胎(2/26,7.69%)、独眼1胎(1/26,3.85%).声像图异常率为92.31%(24/26),均表现为2种及以上异常指标.结论 孕中期超声检查对诊断13-三体综合征具有一定的意义;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提高13-三体综合征的产前诊断率,并能降低其出生率.

  • 磁共振与超声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对比

    作者:衣蕾;庄勋慧;刘凯;秦凯;李伟凯

    目的 探讨MR和超声(US)对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ACC)的产前诊断价值.方法 US提示胎儿颅内异常孕妇32例,均在US检查后1天内接受胎儿MR检查,对出生或引产胎儿行影像学检查及尸检,并与产前US、MR结果对照,评价US和MR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32胎US检出颅脑发育异常胎儿中,MR诊断为ACC 32胎(包括完全型ACC 26胎,部分型ACC 6胎).MR与US比较,诊断胎儿ACC一致者17胎;US可疑ACC 6胎、未发现ACC 9胎,这15胎MR均肯定ACC.单纯ACC 18胎,ACC伴发其他畸形14胎;对于其他伴发畸形,MR发现伴发畸形多于US为8胎,2胎伴发畸形MR诊断与引产后病理不符.结论 MR有助于明确诊断胎儿ACC并判断其分型及伴发畸形,可作为US有利的补充及验证手段.

  • 胎儿尸体MR检查替代胎儿尸体检查的可行性

    作者:朱霞;陈欣林;杨小红;杨文忠;余旭东

    目的 探讨胎儿尸体MR检查替代胎儿尸体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对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并终止妊娠后的33胎行MR检查,与尸体解剖对照,分析比较产前超声结果、胎儿尸体MRI与尸体检查结果.结果 33胎中尸体检查共检出胎儿畸形42处.产前超声诊断符合率88.10%(37/42),胎儿尸体MRI诊断符合率92.86%(39/42).4胎心脏异常中,仅有2胎MRI结果与尸体检查符合.除外心脏结构畸形,胎儿尸体MR检查与尸体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7.37%(37/38).结论 在患者家属拒绝胎儿尸体检查时,胎儿尸体MR检查有望成为一个较好的、可被家属接受的替代选择.

  • 低电压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在上腹部增强CT扫描中的应用

    作者:张鹏;赵英杰;李振龙;黄清山;洪天佑;陈曦

    目的 探讨低电压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在上腹部增强CT扫描中的价值.方法 将腹围<90 cm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50):管电压100 kV,ATCM,动、静脉期参考管电流250、230mAs.对照组:管电压120 kV,ATCM,动、静脉期参考管电流为210、190 mAs.测量并对比两组图像噪声、肝脏和胰腺SNR、肝脏-竖脊肌和胰腺-竖脊肌CNR、腹主动脉CT值、腹主动脉SNR、腹主动脉-竖脊肌CNR、静脉期容积CT剂量指数(CTDl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结果 两组图像噪声、肝脏SNR、胰腺SNR、腹主动脉CT值、CTDIvol、DLP、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主动脉SNR、腹主动脉-竖脊肌CNR、肝脏-竖脊肌CNR、胰腺-竖脊肌CNR、腹腔干三维分支评分及血管清晰度评分、轴位图像主观评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低管电压、ATCM上腹部增强CT扫描可降低辐射剂量,提高动脉血管显影程度,可满足诊断要求.

  • 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在高心率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周全红;康枫;康群凤;秦红军;陈世光;毕冬梅;赵建华;刘焱;李凯

    目的 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冠状动脉追踪冻结(SSF)技术对快心率患者降低辐射剂量及保证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 60例患者接受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心率为73~80次/分.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选择管电流为230~750mA,管电压为100~120 kV.扫描后分别采用SSF重建及不采用SSF重建.计算患者的有效剂量(ED),并将其与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参数模拟计算的ED进行对比.采用美国心脏学会冠状动脉分段方法对其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SSF技术与不结合SSF技术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41±0.59)分和(2.55±1.45)分(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SSF技术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的ED分别为(4.86±0.80)mSv和(15.80±2.50) mSv(P<0.05).结论 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SSF技术可明显减少辐射剂量,并同时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图像质量.

  • 不同甲状腺扫描终止参数对甲状腺摄锝率的影响

    作者:卢婷婷;汪永红;占增平;陈青;缪绍维

    目的 比较甲状腺静态扫描采用计时和计数两种不同扫描终止参数对SPECT/CT甲状腺摄锝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60例甲状腺摄锝功能检查的患者,根据SPECT系统中摄锝功能检查程序进行满针计数、甲状腺静态扫描、空针计数采集.其中甲状腺静态扫描均采集计数组、计时组两组数据,计数组采用常规甲状腺扫描的定计数采集,采集300 k,约2~6 min;计时组采用系统程序扫描时间,定时为10 min;根据摄锝率大小分为摄锝功能正常、摄锝功能增强、摄锝功能减弱3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摄锝功能正常组(18例)中计数组平均摄锝率(1.22±0.66)%,计时组为(1.23±0.66)%;摄锝功能增强组(30例)中计数组平均摄锝率(13.72±4.85)%,计时组为(13.72±4.86)%;摄锝功能减弱组(12例)中计数组平均摄锝率(0.12±0.01)%,计时组为(0.09±0.01)%;以上三组摄锝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甲状腺摄锝功能检查中采集300 k计数时间和采集10 min时间这两种不同显像终止时间测得的甲状腺摄锝率大小无明显差别.采用计数扫描法可明显缩短扫描时间.

  • 肌内黏液瘤的影像表现

    作者:朱月莉;刘剑;吕奎荣;郁万江

    目的 分析肌内黏液瘤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肌内黏液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检查资料.结果 病变位于下肢7例,颈部2例,臀部1例,上肢1例.CT扫描3例,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轻度强化.MR扫描8例,7例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DWI呈较均匀高信号,3例出现“周围脂肪带”征和周围肌肉内水肿,其中3例行MR增强扫描,均呈明显不均匀渐进性强化.3例患者同时接受彩超检查,显示为肌内囊实性团块,形态规则,2例可探及少量血流信号.结论 综合分析肌内黏液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别是MR表现有助于本病的术前诊断.

  •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评估腰椎骨髓灌注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

    作者:李勤祥;查云飞;高明勇;潘爱珍;邢栋;王克军

    目的 采用T1加权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T1W-DCE-MRI)对腰椎骨髓进行定量灌注分析,观察椎体骨髓灌注与邻近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 将72例接受DCE-MRI的患者分为3组,组1:纳入同时包含有1个位于退变椎间盘间的椎体和一个位于正常椎间盘间的椎体的受检者;组2:纳入2个均位于正常椎间盘间的椎体的受检者;组3:纳入2个均位于退变椎间盘间的椎体的受检者.选用3.0T超导MR LAVA-XV序列行腰椎动态采集,采用GE Cine Tool软件拟合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计算各组定量参数Ktrans、Kep、Ve,并行标准化处理,获得各组各参数的标准化比率.结果 组1、组2、组3三组间初始Ktranss、Kep、Ve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标准化处理后,三组间标准化Ktrans、标准化Ke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组内两两比较,组1标准化K””、标准化Kep均小于组2、组3(P均<0.05)、而组2与组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间标准化Ve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28,P=0.16).结论 腰椎椎体骨髓灌注减低和相邻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T1 W-DCE-MRI椎体骨髓定量灌注参数变化可为椎间盘退变的血流动力学病理机制提供一种新的影像学证据.

  • 耳鼻咽喉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MR表现

    作者:李国照;胡辉军;王东烨;曾伟科;白志强;张翔

    目的 探讨耳鼻咽喉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原发性耳鼻咽喉区神经内分泌癌的MR表现,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强度及增强的特点.结果 12例患者中,6例位于鼻腔鼻窦,2例位于声门上区,4例分别位于鼻咽、硬腭、扁桃体及乳突.起源于鼻腔鼻窦及硬腭肿瘤病灶边界不清;起源于其他部位的肿瘤边界清晰.所有肿瘤均呈中度或明显强化,高分化肿瘤为均匀强化,大部分低分化肿瘤呈不均匀强化.起源于鼻腔鼻窦肿瘤多为低分化肿瘤,广泛侵犯邻近结构.结论 原发性耳鼻咽喉区神经内分泌癌的MRI表现与起源部位及分化程度有关.

  • 肾脏不同类型恶性病变18F-FDG标准摄取大值的比较

    作者:刘红洁;王荣福;张春丽;张建华;赵光宇;姜巧;刘萌;康磊;陈立新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检查标准摄取大值(SUVmx)用以鉴别不同病理类型肾脏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以及组织活检病理证实的肾脏恶性病变患者资料,术前均接受PET/CT检查,采集图像并取得18F-FDG的SUVmx,采用方差分析及LSD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8例中,肾透明细胞癌12例、SUVmax 2.33±1.03,非透明细胞癌8例、SUVmx8.05±1.58,肺癌肾转移8例、SUVmax 12.87±2.93,三者间SUVmax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031,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任意两者SUV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18F-FDG的SUVmax定量分析对于不同病理类型肾脏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 卵黄囊瘤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特征

    作者:覃伶伶;洪燕;符少清;刘秉彦;符小艳

    目的 分析卵黄囊瘤(YST)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YST患者临床资料及超声表现.结果 44例中,性腺YST 34例,包括睾丸YST 18例,卵巢YST 16例;性腺外YST 10例,包括骶尾部YST 5例,阴道YST 2例,纵隔YST 2例,臀部YST 1例.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为(25.47±11.38)cm/s,阻力指数(RI)为0.51±0.11.超声表现为实质性(Ⅰ型)15例,实性为主的囊实性(Ⅱ型)22例,囊性为主的囊实性(Ⅲ型)6例,囊性(Ⅳ型)1例.血流分级1级(少量血流)5例,2级(中等血流)16例,3级(丰富血流)23例.病理检查示单纯YST 35例,混合型YST 9例.结论 不同部位YST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 超声鉴别诊断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移行细胞癌

    作者:黄丽燕;柯丽明;陈志奎;何以敉;薛恩生;林礼务

    目的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声像表现异同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10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灶位置、大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病灶的纵径与大横径比值(L/T)、基底宽径与大横径比值(B/T)及血流分布情况.结果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灶形态均较规则,边缘相对光整或稍毛糙,内部回声较均匀.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病灶多位于膀胱三角区及周围(43/54,79.63%),高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43.59%(51/117,x2=19.388,P<0.05),患者年龄[(56.0±14.7)岁vs (63.1±14.5)岁,t=2.759,P<0.01]、病灶B/T比值[0.84±0.21 vs 0.94±0.15,t=-3.452,P<0.01]小于膀胱移行细胞癌,而L/T[1.23±0.57 vs0.74±0.20,t=13.018,P<0.01]大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灶多呈高回声(42/54,77.78%),乏血供.38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前超声检查误诊为膀胱癌.结论 膀胱病灶部位、形态、回声、血流是超声鉴别诊断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主要声像学表现.

  • 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动态脑功能网络分析新方法

    作者:杜宇慧;桂志国;隋婧

    目的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独立成分分析法进行动态脑功能网络分析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动态全脑功能网络上的变异.方法 首先基于滑动时间窗方法计算正常被试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动态全脑功能网络,然后使用组信息指导独立成分分析方法,提取每个被试的动态全脑功能网络的功能连接状态及相应的时间波动,比较正常被试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功能连接状态上的差异.结果 两组的重要功能连接状态的模式有相似性.正常被试在额叶、顶叶相关区域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更强的正功能连接;在小脑相关区域精神分裂症患者呈现出更多的正功能连接,而正常被试呈现出更多的负功能连接.结论 组信息指导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可有效提取动态脑功能网络的功能连接状态,可揭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动态脑功能网络的变异.

  • 妊娠11~13+6周正常胎儿房室瓣、静脉导管的血流频谱参数

    作者:丁莉莉;张翠霞;纪学芹;史瑞仙;锁耀宇

    中晚孕期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作为产前超声检查的重要措施已被广泛用于临床,而先天性心脏病的尽早检出有助于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测量并分析妊娠11~13+6周正常胎儿房室瓣、静脉导管的血流频谱参数,建立95%参考值范围,为早孕期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及相关异常提供一定理的论依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