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瓣上隔膜1例

    作者:李赵欢;唐红

    患者男,38岁,因"活动后心累、气紧3+月"入院.查体:血压110/60 mmHg,口唇微绀,双下肢水肿,无胸膜摩擦感及心包摩擦感,心界略向左扩大,心率86次/分,律齐,主动脉瓣副区闻及舒张期叹息样杂音,双肺呼吸音稍粗糙,无干湿鸣.

  • 成人双侧腹股沟隐睾伴左侧睾丸扭转1例

    作者:朱小虎;周成香;黄洋

    患者男,21岁,无明显诱因左腹股沟区疼痛2天入院.体检:双侧腹股沟区触及包块,左侧包块质硬、固定、疼痛明显.超声检查:双侧腹股沟区均可探及实性包块,内部回声均质,左侧包块较右侧明显增大,实质内可见局限性回声减低区,包块内部均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周边探及游离液性暗区深度约0.8 cm(图1);右侧包块回声均质,内可探及点状血流信号.

    关键词: 腹股沟隐睾 扭转
  • 后肾腺瘤1例

    作者:逄利博

    患者女,45岁.体检时B超发现右肾占位一周,病程中无发热、腹痛,无腰痛、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排尿困难,二便正常.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听诊未及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

  • 小肠癌表现为肠梗阻1例

    作者:王占江;蒋苏齐;吴鸿莉;曹军英;蔡慧红

    患者男,51岁.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持续性胀痛,用止痛药物可缓解.曾行结肠镜检查诊断结肠多发性息肉,行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疼痛症状无缓解.

    关键词: 小肠癌 超声检查
  • 成人先天性孤立性右室憩室2例

    作者:吉日;任卫东;李玉峰;陈昕;晏华;程艳彬

    先天性心室憩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先天畸形,国外文献报道在13000例先心病手术中其发生率占0.076%.其中大多为左心室憩室,右心室憩室更为罕见,至2001年仅报道30例.本文将我科超声诊断2例孤立性右室憩室报道如下.

  • 脐尿管癌1例

    作者:李颖嘉;张雪林;文戈

    患者男,50岁,因下腹胀痛伴尿频、尿急、尿痛,肉眼终末血尿2个月就诊.查体:耻骨联合上方触及包块4 cm×3 cm大小.超声检查:脐与膀胱之间略偏右可探及大小为4.5 mm×3.4 mm×3.0 mm的实性包块,突向膀胱腔,包块邻近膀胱壁增厚(图1),CDFI包块内可探及血流信号,PW可引出低速低阻力动脉频谱,Vmax 18cm/s,RI 0.43.

  • 锁骨上畸胎瘤1例

    作者:吴秀花

    患者女,27岁,因无意间扪及颈部肿块来院就诊,肿块约鸽蛋大小,吞咽时感颈部牵拉不适,无呼吸、吞咽困难,无明显怕热、多汗、心悸乏力等症状.外科颈部检查:颈软,无压痛,颈部前方偏左侧可扪及一肿块,直径约3.0 cm,质中等,边界清楚,表面光滑,移动度可,肿块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畸胎瘤
  • 肝癌肺转移瘤膈下动脉供血1例

    作者:陈晓良;周培华;张斌;余俭

    患者男,64岁,因右上腹痛2个月余入院,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不适,后出现隐痛,持续性胀痛并逐渐加重而就诊, B超及CT提示:肝硬化,肝右叶巨大占位病变,提示原发性肝癌.

    关键词: 肺转移 膈下动脉
  • 肝脏畸胎瘤1例

    作者:高伟民

    患者女,18岁.以"右上腹腹胀腹痛3个月"为主诉就诊.该患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上腹持续性腹胀腹痛,无放射痛,病来无发热寒战,无恶心呕吐,皮肤巩膜无黄染,大小便正常.

    关键词: 肝脏 畸胎瘤
  • 巨大膀胱憩室的MR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张卓;赵锋

    患者男,74岁,因腹部膨隆,腹胀缓慢加重5个月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左侧腹部略膨隆,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15 cm×10 cm,质软,触之有囊性感,边界不清,活动欠佳,无压痛,腹部其他部位未触及肿物,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半暗带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作者:孙志华;张雪君;张云亭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半暗带(IP)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演变规律.方法 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模型.分为永久缺血组,0.5 h、1.5 h、2.5 h和3.5 h 4个再灌注组.在0.5~24 h内行T2WI、DWI及DTI检查,测定缺血灶不同部位的ADC、DCavg、FA值,计算病侧与对侧正常组织的相对值.结果 缺血核心与边缘区之间9~12 h内的rADC和rDCavg、6 h内的rFA有显著性差异(P<0.05).2.5 h和3.5 h再灌注组与永久缺血组组间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大鼠MCAO模型缺血灶ADC、DCavg、FA值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IP存在时间窗为9~12 h,再灌注的时间窗应小于2.5 h.

  • 微波消融家猫脑组织的实验研究

    作者:胡向东;何文;邬冬芳;刘会昭;项东英;宁彬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脑组织的可行性及量效关系,为超声引导微波消融脑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不同微波功率及消融时间的组合随机作用于15只家猫脑组织,术后1 h内超声探查消融灶,术后48 h取脑组织观察病理改变、测量消融直径及脑水肿带宽.结果 除1只猫术后46 h死亡外其余均在16 h内苏醒;术后48 h病理呈特征性改变:由中心向外周依次是残腔、凝固性坏死、水肿区、水肿外带;消融直径(R)及脑水肿带宽(E)与输出功率(P)、消融时间(T)线性相关,得到回归方程R=0.287P+3.853×10-2T 及E=-0.901+5.140×10-2P+1.513×10-2T;术后1 h内超声探查消融灶中心见小片状强回声,周边呈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区,消融灶内无血流信号.结论 微波消融脑组织创伤小、安全可行,根据输出功率和消融时间可以调控微波消融范围,并预测脑水肿程度,20~30 W是合适的微波输出功率.

  • CT灌注成像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判定

    作者:韩辉;尹峰;朱静;綦书抑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对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参数阈值的判定.方法 取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缺血组于梗死后相应的时间点(3 h、4 h、6 h、8 h),再灌注组于各个时间点灌注前后分别行CT灌注成像的检查,确定半暗带.取大鼠的脑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缺血范围逐渐扩大.在缺血4 h之前,即使该区域的rCBF低至0.146,仍可逆;6 h之后,只有rCBF>0.212时,该区域才有挽救的意义.病理结果显示在缺血6 h后,光镜和电镜发现有坏死神经细胞.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够判断半暗带的阈值.

  • 灰阶超声造影评价大鼠急性锐器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芦爱霞;李智贤;张莉;李艳宁;廖新红;何云;王曦曦;张翠红;陈琳

    目的 评价灰阶超声造影对急性锐器肝外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20只大鼠肝内共建立锐器肝外伤模型40处,分别应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观察肝损伤的部位及损伤程度,并与病理学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肝内损伤的部位及血肿范围,27处损伤区血肿形成无活动性出血,超声造影表现为在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无增强,损伤区血肿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分界清晰.8处损伤区有活动性出血造影后表现为门脉相微气泡自肝内损伤血管处向血肿区呈"涌泉状"移动.超声造影显示肝内损伤区的敏感性为87.5%(35/40),显著优于常规超声20% (8/40)(P=0.000).结论 灰阶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超声对实验大鼠急性锐器肝损伤的诊断水平,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 正常兔肝脏射频消融治疗的MRI与病理学研究

    作者:杜端明;邹立秋;郭辉;刘鹏程;佟小强;宋莉;邹英华

    目的 评价MRI对正常兔肝射频治疗后的病理变化判断价值.方法 对29只兔肝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分5组,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周、2周、4周和8周进行MR检查,并处死,行大体病理和显微病理检查.结果 MRI能清晰反映不同时期消融灶的病理变化情况.消融灶呈凝固性坏死,急性期(0~1周),坏死灶周围可见组织充血或炎性细胞浸润,表现为T1WI等或高信号,T2WI等或低信号,坏死灶周边轻度强化.亚急性期(1~2周),坏死灶周围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表现为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周边环形强化更明显.慢性期(4~8周),外周纤维组织增生明显,表现为T2WI和T1WI均为低信号,周边强化逐渐减轻.结论 MRI能有效反映肝脏消融灶的组织病理变化,准确显示消融灶的范围.

  • 静息状态默认脑活动网络的初步检验——视觉呈现语言任务

    作者:赵小虎;刘君;王培军;席芊;恽虹

    目的 利用fMRI技术初步检验静息状态人脑默认活动假说及其脑区网络组成与刺激呈现通道的关系.方法 13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参加实验.每位受试者进行2次fMRI实验,任务通过视觉呈现.实验1(简单任务)任务期要求受试者注视无意义假词并默述;实验2(复杂任务)要求受试者完成动词产生任务.注视显示器上交替出现的"+"及"+++"作为控制任务.利用SPM 99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先分析单个被试,然后行组间比较.采用反减法获得负激活图,对有关脑区的反应特性做进一步分析.结果 实验1和实验2负激活脑区大部分相同,主要包括扣带回后部 / 楔前叶 (BA 31/30)、扣带回前部(BA 24/32)、右侧颞上回(BA 8)、左侧颞上回(BA 8)、右颞下回前部(BA 20)、左颞下回前部(BA 20)、右侧顶下小叶(BA 39/40)、左侧顶下小叶(BA 39/40).这些脑区的BOLD反应曲线呈负性变化,扣带回后部的负激活强度复杂任务时强于简单任务.结论 本研究初步验证了静息状态人脑默认活动假说及其负激活程度与任务难度的相关性.

  • 脊髓髓内转移性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张静;王培军;袁小东;唐俊军;武刚;王国良

    目的 分析脊髓髓内转移性肿瘤(ISCM)MRI表现及其同髓内常见肿瘤的鉴别要点,提高对脊髓内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临床及病理证实的ISCM病例的临床与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经临床确诊[平均发病年龄(46.4±2.8)岁],6例为多发病灶:颈、胸髓、圆锥、马尾均可多节段发生;5例为单发病灶:3例位于圆锥,1例位于颈髓,1例位于颈髓、延髓交界部.MR平扫T1WI多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多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均明显强化,可表现为斑片状、环形、斑点状及结节状强化,伴随征象包括脊髓增粗、周围水肿、脊髓空洞等.结论 MRI能较好地显示ISCM的内部结构及信号特点、明确肿瘤的范围及进展情况,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但缺乏明确特征表现,确诊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

  • 联合磁源性影像和磁共振波谱技术评估颞叶癫痫的价值

    作者:吴婷;刘文;钱春发;杨露;顾剑红

    目的 探讨磁源性成像(MSI)和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结合在颞叶癫痫诊断定位中的价值.方法 设健康对照者10例,特发颞叶癫痫患者8例,应用MEG定位痫性病灶,选取MEG异常区域、对侧相应区域和双颞叶内侧区域测量NAA/Cho值,并观察是否存在海马硬化.结果 8例患者MEG检查结果均异常, 6例MEG异常相应区域MRS检查NAA/Cho值减少,符合率为62.5%;MRI显示海马硬化2例,MRI正常6例,颞叶内侧MRS扫描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联合MSI和MRS技术可进一步提高颞叶癫痫致痫灶的定位准确性.

  • 蛛网膜下腔炎性抑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室扩大的预防作用

    作者:李彤;邹飞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蛛网膜下腔的炎性抑制对交通性脑积水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 按急性期CT显示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量参照Hijdra方法评分,选取积分为4分以上的SAH患者,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组(治疗组),分别于病程的初期和20天后在头颅CT上行脑室各值测量,包括哈(Huckman)氏值、三脑室宽度、前角指数、侧脑室体宽指数等.结果 全部75例患者各脑室测量值在病程后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脑室扩大(P<0.001),而对照组较治疗组脑室扩大明显(哈氏值、前角指数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炎性抑制对SAH后脑室扩大有预防作用.

  • 工作记忆中整合物体和位置信息时的前额叶激活

    作者:张燕贞;Xia ZHAO;Ai-Ling LIN;Jia-Hong GAO;张学新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了情节缓存中信息整合过程的脑机制.方法 8名正常被试在MR扫描中执行工作记忆任务,"组合"(bound)条件下物体出现在外周某个位置,"未组合"(unbound)条件下,同时呈现一个位于中心的物体和一个在外周某个位置的十字,让被试将物体想象到十字所在位置,要求被试判断再次出现的物体是否在曾经见过的位置("组合"条件)或曾经想象过的位置("未组合"条件).结果 "未组合"条件相对于知觉"组合"条件,在双侧额中回/额下回、顶叶和小脑等区域出现了显著激活;"组合"条件相对于"未组合"条件没有任何激活.结论 本研究表明前额叶皮层在没有知觉表征情况下建立新的整合表征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研究已证明前额叶皮层在建构和保持整合信息中的作用,本文进一步的研究提示它可能是情节缓存中信息整合的神经基础.

  • 脑血肿周围继发性神经元损伤的磁共振波谱可行性研究

    作者:李澄;王苇;张新江;殷小平;何玲;符长标

    目的 评价1H-MRS在脑血肿周围继发性神经元损伤研究中的可行性,并对其价值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25例发病4周内颅内出血(ICH)患者进行MRS检查,观察血肿周围组织的MRS谱线,定量分析NAA变化和检测乳酸峰.结果 88%(22/25)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获得可以进行分析的谱线.血肿周围NAA/Cr较对侧对称区域降低(11.3±8.5)%(P<0.01),NAA/Cr降低程度与血肿体积呈显著的正相关(r=0.674, P<0.05).6例可见明确的乳酸峰.结论 MRS可以应用于血肿周围损伤的研究.血肿周围NAA/Cr降低,在一定前提下反映血肿周围神经元损伤.部分患者血肿周围出现乳酸峰,但并不足以作为组织缺血的证据.

  • 基于list-mode数据重建PET图像的研究进展

    作者:舒君;赵书俊;单保慈

    本文通过对基于list-mode和sinogram两种数据形式的PET图像EM重建算法的比较,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直接采用list-mode数据进行PET图像重建的优点,并对基于list-mode的PET图像重建算法的发展动态进行了评述.

  • 原发性肝细胞癌超声造影峰值时间与肿瘤动脉密度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平安;林礼务;薛恩生;何以敉;高上达;林晓东;林学英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超声造影峰值时间与肝癌动脉密度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18例应用SonoVue进行超声造影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声像图,确定肝癌结节的造影增强峰值时间,然后对该肿瘤结节术后病理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计算肿瘤内动脉血管密度(根/高倍视野),对两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共观察18个肿瘤结节,造影剂平均峰值时间为(18.9±2.8)s,肿瘤血管密度平均为(0.17±0.06)根/高倍视野,本组资料显示原发性肝癌造影峰值时间与肝癌瘤内动脉血管密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r=-0.72,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组资料显示原发性肝细胞癌超声造影的峰值时间与瘤内动脉密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提示通过造影峰值时间可估计肿瘤结节内的血供状况,由此可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多层螺旋CT胰胆管成像与MRCP对疑诊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价值的ROC曲线分析

    作者:吴梅;郭晓山;文伟;曾新群;范光明;王昌全

    目的 应用ROC曲线分析法比较CT胰胆管成像(MSCTCP)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疑诊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30例临床疑诊胆道梗阻且同时具有MSCTCP、MRCP资料的患者,由三位资深医师采用双盲法回顾性分析每一位患者的MSCTCP及MRCP资料,并与终结果进行对照.使用SPSS 11.5进行ROC分析.结果 三位阅片医师对MSCTCP检查诊断价值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Z值分别为0.957、0.962、0.968;对MRCP检查诊断价值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Z值分别为0.930、0.925、0.946.t检验证明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 在临床疑诊胆道梗阻性疾病时,MSCTCP的诊断价值比MRCP更高,可以作为首选的常规检查方法.

  • 正常肝脏与微小转移性肝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琦;时高峰;杜煜;王亚宁;杨丽;李月考

    目的 研究CT灌注成像在正常肝组织和微小转移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21例肝转移癌患者选取48个微小转移灶和12例正常肝脏志愿者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通过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应用去卷积法获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F)、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等参数值.结果 正常肝组织的BF、BV、MTT、PS、HAF、HAP、PVP和IRF T0的平均值分别为(111.55±32.80)ml·min-1·100 ml-1、(22.69±2.99)ml·100 g-1、(15.73±1.74)s、(19.12±6.86) ml·min-1·100 ml-1、(16.67±6.12)%、(19±9.05) ml·min-1·100 ml-1、(92.55±27.24) ml·min-1·100 ml-1、(2.80±1.66) s.转移癌组分别为(132.44±76.87)ml·min-1·100 ml-1、(12.94±5.62)ml·100 g-1、(10.91±3.68)s、(29.12±12.90) ml·min-1·100 ml-1、(81.24±17.42)%、(90.75±47.85) ml·min-1·100 ml-1、(41.69±47.85) ml·min-1·100 ml-1、(2.09±1.58) s.转移癌组与正常肝组比较,BF、HAF、MTT、HAP、 BV和PS两组的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PVP(P=0.06)和IRF T0(P=0.77)的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T灌注成像或以检测到微小转移癌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CT灌注技术对于诊断微小转移癌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

  • 双管征与四管征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小庆;杨爱玲;杨明;高修成

    目的 探讨MRCP征象中双管征与四管征对十二指肠乳头癌与胰头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用Marconi 1.5T磁共振成像仪对114例拟诊十二指肠乳头癌或胰头癌患者进行常规MRI及MRCP检查.结果 本组114例中十二指肠乳头癌48例,胰头癌66例,均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MRCP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呈"软藤征"占82.5% (94/114);82.6%(71/86)的十二指肠乳头癌或胰头癌显示"双管征", 42.4%(28/66)的胰头癌显示为"四管征".结论 MRCP图像中"软藤征"、"双管征"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常见征象;"四管征"为胰头癌的一个特异性征象.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癌血流及其与MVD、VEGF表达的关系

    作者:肖际东;沈守荣;朱文晖;周平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癌血流并探讨其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45例肝癌肿瘤血流信号,计测阻力指数(RI)、相对灌注率,血流分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MVD及VEGF表达.结果 肿瘤内阻力指数(RI)、相对灌注率、血流等级和MVD相关,相对灌注率、血流等级和VEGF表达相关,阻力指数与VEGF表达不相关.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上述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可从不同角度反映肝癌的血管生成特征,有助于对肝癌血管生成进行评价.

  • 应变率成像定量评价缺血心肌再灌注前后左室壁运动的临床研究

    作者:唐屹青;王建华;杜昕;杜丽娟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SRI)和组织速度成像(TVI)在冠心病患者缺血心肌再灌注前后左室局部功能定量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接受PTCA+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30例,平均(48.35±9.12)岁.术前、术后3天和3个月时缺血心肌节段SRI参数和TVI参数的变化.结果 ①289个缺血节段中,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PSS)、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PSSR、PESR)、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对缺血节段的检出率分别为83.3%、78.8%、50.0%、11.1%和16.7%,SRI参数对缺血节段的检出率显著高于TVI参数(P<0.05~0.01).②术后3天,缺血节段PSS和PSSR显著增高;术后3个月大部分PSS和PSSR恢复正常.结论 SRI比TVI更敏感地反映心肌局部功能的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

  • 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患者左室容积及收缩功能

    作者:刘蓉;邓又斌;杨好意;毕小军;黎鹏;申屠伟慧;余芬

    目的 初步探讨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RT-3PE)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患者左室容积及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RT-3PE分别测量20例正常人、16例扩张型心肌病和23例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收缩末期容积(LVESV),计算出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分别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的双平面Simpson法和M型超声心动图的Teichholz法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①正常人中LVEDV 、LVESV及EF,RT-3PE、2DE的双平面Simpson法和M型超声心动图的Teichholz法的各项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RT-3PE与2DE所测LVEF较M型超声心动图有更好的相关性 (r分别为0.91, 0.85, P<0.05).②在扩张型心肌病和心肌梗死患者中,RT-3PE与2DE的双平面Simpson法检测LVEF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r分别为0.99,0.98, P<0.05),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2DE的双平面Simpson法所测的LVEDV、LVESV均明显低于RT-3PE测值,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M型测得的LVEDV、LVESV偏大,LVEF存在高估或低估现象.③RT-3PE所测的LVEDV、LVESV及LVEF,同一观察者两次测值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有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98,0.97,0.88,P<0.05).结论 RT-3PE能够快速、无创地测量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为临床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及心腔扩大的心室功能提供了一种实用、简便的方法.

  • MRI检测活性心肌及其与冠状动脉造影、SPECT和PET对比研究

    作者:朱海云;王莉;田建明;柏挺;林琳

    目的 分析MRI对冠心病患者心肌活性的诊断价值并与冠状动脉造影、SPECT和PET结果对比.方法 应用MRI对21例临床符合冠心病的患者进行检查,并将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SPECT和PET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MRI静息心肌灌注扫描检出的缺血节段比狭窄冠状动脉的供血节段少但无统计学差异(Z=-1.732,P=0.083);比SPECT心肌灌注扫描检出的缺血节段多且有统计学差异(Z=-3.691,P=0.000).SPECT心肌灌注扫描检出的缺血节段比狭窄冠状动脉的供血节段少且有统计学差异(Z=-3.029,P=0.002).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结果为标准,MR延迟扫描检测活性心肌的灵敏度为97.6%,特异度为98.4%,总符合率为98.2%,Kappa值为0.953.MR延迟扫描检出的活性心肌比PET检出的少但无统计学差异(Z=-0.209,P=0.835).结论 MR心脏检查清晰显示心肌梗死的位置、程度和附壁血栓情况,并可对左室室壁运动进行直观显示.常规SPECT心肌灌注显像由于空间分辨率低明显低估心肌缺血范围.心肌PET显像空间分辨率低,无法显示心肌梗死的透壁程度,且不能直观显示室壁运动情况.

  • 冠状动脉内多普勒导丝评价主动脉瓣狭窄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

    作者:徐晤;张超群;夏勇;吴建东;王志荣;潘德锋;杨煜;李东野

    目的 应用冠状动脉内多普勒导丝评价主动脉瓣狭窄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重度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3例,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再行冠状动脉内多普勒检查,测定前降支中远端的平均峰值流速(APV),舒张收缩流速比值(DSVR),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等,并测定左室舒张末压力(LVEDP),用10例正常数据作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主动脉瓣狭窄时,冠状动脉血流LVEDP升高[(18.6±9.5)mmHg vs (7.9±5.5) mmHg,P<0.05];APV降低[(15.8±9.5)cm/s vs (24.8±14.6) cm/s,P<0.05];DSVR无变化(2.4±1.9 vs 2.6±1.7,P>0.05);CFR升高(4.8±2.7 vs 3.5±2.2, P<0.05);前降支中段内径变化不大[(3.7±1.5)mm vs (3.5±1.4)mm,P>0.05].结论 慢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对冠状动脉血流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基础状态时APV降低, DSVR无变化和CFR升高,并使左室舒张功能减低.APV减低可能是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心绞痛的主要机制.

  • 无创性评估肺血减少先天性心脏病肺血管的发育

    作者:肖婷婷;陈树宝;孙锟;黄美蓉;张玉奇;郭颖;张志芳

    目的 探求一种无创性评估肺血管发育情况的方法.方法 采用112例肺血减少患者的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像,分别多点测量肺动脉近端、远端,将造影与超声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并将超声所测左、右肺动脉远端截面积之和/体表面积(EPAI)与术后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心血管造影与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高度相关,肺动脉总干r=0.79,左肺动脉近端r=0.73,右肺动脉近端r=0.77,左肺动脉远端r=0.69,右肺动脉远端r=0.89.EPAI与术后监护时间,呼吸机维持时间,正性肌力药物用量相关.EPAI≤115 mm2/m2时,血流动力学很不稳定,低心排发生率与死亡率明显增加.结论 EPAI是无创性评估肺血管发育及肺血流情况的良好指标,能为外科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

  • 如何正确掌握好氙气CT的检查方法

    作者:殷敬喜;张志勇;高艳;卢洁;张苗;李坤成

    目的 准确、无误的掌握好Xe-CT CBF分析系统的各项操作步骤,成功地完成Xe-CT检查,从而为临床提供准确、有效、可靠的脑血流量(CBF)测量数据.方法 选择100例脑血管病患者(男80例,女20例,年龄11~75岁)在安静状态下进行CT头颅常规扫描然后吸入氙气与氧气按一定的比例形成的混合气体后再次进行扫描,其中9例注入血管扩张药后进而行增强扫描,后将扫描结果上传Xe-CT CBF分析系统,进行CBF的定量分析.结果 在这随机抽选的100例行Xe-CT检查的脑血管病患者中,后检查成功者94例(占94%),不成功者6例(占6%).结论 Xe-CT CBF分析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且所得数据真实可信,但为了得到更多准确、高质的CBF的图像,尽量减低不成功率,因而,正确无误、规范的控制Xe-CT扫描流程是至关重要的.

  • 踝关节创伤性病变的MRI检查

    作者:郑卓肇;胡跃林;李选;陈明

    目的 明确踝关节MRI检查对踝关节创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证实的78例踝关节MR图像,重点评价踝关节MRI对外侧副韧带、距骨软骨、肌腱以及滑膜病变的诊断能力.结果 ①MRI对距腓前韧带损伤具有非常高的诊断敏感性(91%),对跟腓韧带损伤的敏感性则约为50%~75%.②MRI对于距骨骨软骨损伤总的敏感性仅为67%,但对同时合并软骨下骨改变的软骨损伤非常敏感(100%).③MRI诊断肌腱病变准确.④MRI诊断滑膜增生以及前外撞击综合征的能力有限.结论 MRI对于踝关节创伤性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同时存在很多诊断不足.

  • 磁共振SPIR-3D-FFE-T1WI序列对膝关节早期剥脱性骨软骨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戴景儒;庞军;戴世鹏;桂林;张云亭

    目的 研究磁共振脂肪抑制三维梯度回波T1WI序列(SPIR-3D-FFE-T1WI)对早期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诊断的能力,为剥脱性骨软骨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经膝关节镜及临床随访证实的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MRI影像资料.评价剥脱性骨软骨炎的MRI特点.结果 100例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MR检查结果:SPIR-3D-FFE-T1WI序列敏感性为91.4%,特异性为97%.结论 SPIR-3D-FFE-T1WI序列有利于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早期诊断.剥脱性骨软骨炎软骨病损的三维成像有利于临床术前对重度膝关节软骨损伤进行立体定位诊断.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田焕;王学梅;刘延君;赵文静;马灵芝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骨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22例恶性和27例良性骨肿瘤进行检查,观察分析病变的声像图特征、血流分布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良、恶性组间血流分级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舒张末期流速(EDV)的差异不明显(P>0.05),阻力指数(RI)差异显著(P<0.01).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骨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和血流情况与良、恶性均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超声对骨肿瘤病变周围软组织浸润的判断具有独特的优势,CDFI对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 基于像素融合的Curvelet医学超声图像降噪方法

    作者:马立勇;马家辰;沈毅

    目的 探求基于Curvelet变换的医学超声图像降噪的有效方法.方法 分别对超声图像进行curvelet和隐Markov树小波降噪,再采用模糊分区方法对结果图像进行像素融合.结果 实现了基于像素融合的Curvelet医学超声图像降噪.结论 对超声图像的降噪实例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图像的视觉效果,明显抑制了伪影.

  • 经皮肝穿刺肝静脉成形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天晓;李选;谢敬霞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腔内成形治疗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可行性和中远期疗效.方法 1996年9月-2006年10月收治单纯肝静脉阻塞型及肝静脉阻塞伴有下腔静脉阻塞型B-CS患者101例,男52例,女49例;平均年龄31.3岁(15~57岁).透视下首先行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造影,明确阻塞部位、程度及侧枝循环形成情况,再行阻塞段开通及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肝右静脉球囊扩张66例,支架植入2例;肝左静脉球囊扩张11例;副肝静脉球囊扩张13例,技术成功率91%(92/101).随访74例,术后 6个月、1年和2年的受干预血管的初始再通率分别为83.78%(62/74)、78.38%(58/74)和76.47%(39/51),其辅助再通率分别为94.59%(70/74)、91.89%(68/74)和84.31%(43/51).围手术期急性肝静脉血栓形成3例,肝穿刺道出血2例,肝包膜下血肿1例,肺栓塞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腔内成形技术治疗膜性或节段性肝静脉型BCS技术简单、安全、有效,其中远期效果令人满意.

  • 超声在肝外胆管癌腔内125I粒子持续照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薛红元;焦荣红;李丽;邢国章;张建生;叶玉泉

    目的 探讨超声在肝外胆管癌腔内125I粒子持续照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十二指肠镜行病变胆管扩张后置入支架和125I粒子的肝外胆管癌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超声检查,确定病变部位、范围,观察支架及粒子的位置,评价疗效,及时发现并发症.结果 12例患者术前超声均可诊断肝外胆道梗阻,其中胆总管中段病变均能显示(4例),胆总管末端及胆肠吻合处的病变较难发现,仅发现50%(4/8);支架术后沿支架扫查,病变检出率达91.67%(11/12);术后检查,发现支架堵塞2例、放置粒子前瘤组织长入支架内1例、肝脓肿1例;肿块治疗后无明显增大,未见周围淋巴结转移.结论 超声在肝外胆管癌腔内持续照射治疗术前诊断、术后随访及疗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吴刚;王书智;顾建平;冯敏;殷信道;卢铃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临床疑有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血管造影技术及应用价值.结果 MSCT动脉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病变10例,8例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为下肢动脉急性栓塞.其中4例行DSA检查,结果与MSCTA相符.MS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病变12例.4例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6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MSCTV未见异常.其中6例行DSA检查,4例结果与MSCTV相符.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中下肢动脉造影方法探讨

    作者:朴龙松;张海涛;罗惠兰;谈维洁;齐自荣;刘朝中

    目的 探讨对比剂跟踪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对28例患者进行36例次对比剂跟踪DSA检查,通过造影床的两次移动,先摄取注射对比剂前的下肢影像,再摄取注射后的血管图像,两者相减,得到整个下肢连续的动脉减影图像,并同7例次传统对比剂分段DSA检查比较,对其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DSA检查均获得成功,对比剂跟踪DSA检查结果中,34例次造影图像优良,2例次采集的图像有移动性伪影;全部患肢均存在腘动脉以下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其中23例合并股浅动脉重度病变.结论 利用对比剂跟踪DSA技术,可以全面地观察糖尿病下肢多发性动脉疾病,了解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具有快捷、准确而且有效的优点.

  • SPECT/CT融合显像在肋骨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郑建国;赵波沣;于治国;鲁振萍;姚稚明;屈婉莹

    目的 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在肋骨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1年3月-2005年4月间在我科行肋骨融合显像的患者进行随访.下列两种情况不纳入研究:广泛骨转移(包括超级骨显像)和后没有明确诊断的患者.结果 43例患者符合研究标准,男28例,女15例,年龄(64.75±12.04)岁.43例融合显像中,15例诊断肋骨转移,8例骨转移可能;4例性质待定;12例良性病变,4例良性可能.随访诊断总符合率74.42%;但在融合显像肯定性诊断为骨转移或良性病变者,诊断符合率96.30%.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可以提高肋骨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肿瘤99Tcm-MIBI摄取与预后因素的关系

    作者:关晏星;雷秋模;熊秋云;曹亚丽;欧阳军;瞿伟;杨晓青;张青;张庆;江美英;楼捷;潘志敏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肿瘤99Tcm-MIBI显像估计患者预后因素的价值.方法 50例乳腺癌患者接受术前化疗(环磷酰胺+氨甲喋呤+5氟尿嘧啶3个疗程或环磷酰胺+表阿毒素+5氟尿嘧啶2个疗程),均进行99Tcm-MIBI 早期和延迟乳腺显像,利用感兴趣区技术测定肿瘤部位(T)与对侧正常乳腺组织(N)早期、晚期放射性摄取比值(T/N(e)、T/N(d),计算滞留指数(RI).手术切除乳腺癌组织和腋窝淋巴结做病理分析,尺量切除下肿瘤的大长径.分析99Tcm-MIBI摄取与病理化疗反应程度、残留腋淋巴结转移数、残余肿瘤大小的关系.结果 残余乳腺癌99Tcm-MIBI的T/N(e)及RI在病理反应Ⅰ级组明显高于Ⅱ级和Ⅲ级组,T/N(e)在Ⅱ级组明显高于Ⅲ级组(P均<0.05).T/N(e)在残余肿块大长径≤2 cm组明显低于>2~5.9 cm组和≥6 cm(P均<0.05).T/N(e)及RI在残留转移腋淋巴结数≥4个组明显高于1~3个组(P<0.05).99Tcm-MIBI早期摄取低且滞留少,提示患者预后良好,反之,预后不良.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残留肿瘤99Tcm-MIBI显像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因素,为术后制定化疗方案提供参考.

  • 年龄对健康人大脑葡萄糖代谢率影响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祖贵;高硕;蔡莉;李亚军;刘磊;张悦;冯凯琳;袁飞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水平的图像分析法,初步探讨年龄对健康人大脑葡萄糖代谢率的影响作用.方法 对40例健康人进行静息状态下的18F-FDG PET脑显像.根据年龄将受试者分为29例年轻组和11例老年组,对两组之间的18F-FDG PET数据进行基于体素水平的图像分析.结果 老年组双侧额叶、颞叶、顶叶及前扣带回等部位葡萄糖代谢较年轻组减低;年轻组双侧额叶内侧部、扣带回、楔前叶及小脑半球等部位葡萄糖代谢较老年组减低.结论 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的大脑葡萄糖代谢率不同,随着年龄增加健康人大脑葡萄糖代谢率减低的脑区主要包括双侧额叶、扣带回及颞叶等部位.

  • 结节性硬化患者的脑扩散张量成像初步研究

    作者:于春水;赵丽;叶静;李坤成

    目的 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结节性硬化(TS)患者脑灰质和白质内病灶的扩散特点.方法 对14例临床和影像学诊断的TS患者利用3.0T MR系统进行DTI检查,测量34个皮层病灶的平均扩散率(MD)和12个白质病灶的MD、分数各向异性(FA)、大本征值(λ1)和横向本征值(λ23),并与对侧相应部位的扩散指标比较.结果 在TS患者,皮层和白质病灶的MD明显高于对侧 (P<0.001), 白质病灶的FA明显低于对侧(P<0.001),λ23明显高于对侧(P<0.001),而λ1仅略高于对侧(P=0.0146).结论 DTI可提供TS患者脑灰质和白质病灶的病理信息.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液体衰减翻转恢复成像研究

    作者:韩静;马林

    目的 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脑部磁共振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T2加权像的特点及其与病程、临床评分的关系.方法 使用3.0T磁共振仪对28例临床确诊及拟诊为ALS的患者和2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MRI检查.常规扫描包括横轴面T1WI、T2WI、FLAIR T2WI及冠状面FLAIR T2WI.观察ALS患者内囊后肢水平皮质脊髓束(CST)、中央前回皮层下白质(SWM)及运动皮层(PMC)的T2 FLAIR信号,并将信号按强度分级.ALS患者根据病程长短分为3组.结果 ALS组于FLAIR T2WI观察到CST对称性的高信号(1级+2级)的出现率为57.14%(16/28),其中明显高信号(2级)出现率为17.86%(5/28),SWM对称性高信号为85.71%(24/28),PMC黑线(MDL)为82.14%(23/28);对照组上述改变的出现率分别为44.00%(11/25)、0.00%(0/25)、12.00%(3/25)和16.00%(4/25).CST对称性的明显高信号(2级)、SWM高信号(1级+2级)及MDL的出现率两组间有明显差别(P=0.04,P=0.00,P=0.00).不同病程组的ALS患者其CST信号分级构成比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P=0.03),其中病程组2(6~20个月)的患者CST对称性高信号出现率高(76.47%, 13/17);FLAIR T2WI中上述各种信号级别之间临床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ALS患者FLAIR T2WI所示CST对称性的明显高信号、SWM的高信号及MDL较为特异.CST对称性的稍高信号则无特异性.CST对称性高信号常出现在6~20个月病程的患者中.FLAIR T2WI成像中各种信号级别不能反映其临床评分的程度.

  • Endostatin-Angiostatin融合基因治疗大鼠C6胶质瘤的3.0T磁共振动态观察

    作者:沈慧聪;戴建平;高培毅;马军;李少武;艾林;魏新华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在重组单纯疱疹病毒介导的Endostatin-Angiostatin(Endo-Angio)融合基因对大鼠C6胶质瘤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在颅内接种C6细胞,将荷瘤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大鼠分别于接种后1、2、3周进行MR检查;第2、3周检查结束后每组留取2只鼠脑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治疗组大鼠于第1周检查后于肿瘤接种位置原位注入Endo-Angio融合基因进行治疗.结果 第1周检查共25只大鼠成瘤(成功率83%),第2周两组肿瘤体积均增大,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1),病理检查显示治疗组大鼠微血管腔减少,间质水肿及细胞水肿较对照组明显严重;第3周时治疗组大鼠体积减小,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重组单纯疱疹病毒介导的Endo-Angio融合基因对大鼠C6胶质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3.0T磁共振可以较好地动态观察大鼠C6胶质瘤的生长及治疗变化.

  • 3.0T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使用对比剂与不使用对比剂图像质量的定量对比分析

    作者:常时新;王怡彬;宗根林;郝楠馨;杜育杉

    目的 采用定量的方法对比分析3.0T冠状动脉MRA(CMRA)使用和不使用对比剂采集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和图像质量.方法 58例患者接受CMRA检查,在CMRA的成像过程中采用了使用(n=28)和不使用(n=30)对比剂采集两种方式.使用Soap-Bubble软件对两种方式采集的CMRA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并通过测量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的长度、直径及血管的锐利度,定量评价CMRA的图像质量.结果 使用对比剂采集所获得的CMRA各主要分支的测量值为:长度 RCA 129 mm、LM+LAD 112 mm、LCX 58 mm;直径RCA 2.9 mm、LM+LAD 2.7 mm、LCX 2.8 mm;血管锐利度RCA 65%、LAD 55%、LCX 48%.不使用对比剂采集的CMRA测量值:长度 RCA 126 mm、LM+LAD 109 mm、LCX 55 mm;直径 RCA 3.0 mm、LM+LAD 2.8 mm、LCX 3.0 mm;血管锐利度RCA 58%、LAD 52%、LCX 45%.统计结果显示二者间的血管锐利度和图像质量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长度和直径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MRA采集过程中使用对比剂具有更好的血管锐利度和图像质量,在CMRA的采集过程中建议尽量使用对比剂采集的方式.

  • 对比剂稳态磁化率MRI评估正常鼠脑微循环的初步研究

    作者:牛洪涛;郭启勇;于兵;孙洪赞

    目的 探讨使用长半衰期血池对比剂结合稳态磁化率MR技术对正常鼠脑微循环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在注射血池性对比剂前、后分别使用SE和GE序列对10只正常Wistar大鼠进行稳态磁化率MR成像,获得左侧顶叶皮质、胼胝体及尾状核区的血容量(BV)和血管管径指数(VSI).结果 三个感兴趣区所测得的△R2*和△R2值与对比剂剂量改变呈明显线性关系.上述三个区域的BV和VSI值分别为顶叶皮质(3.92%和4.85 μm)、胼胝体区(2.98%和4.29 μm),尾状核(3.27%和4.40 μm).结论 稳态磁化率MR技术能够准确地获取鼠脑血管微循环信息,它所测得BV和VSI值可以作为评价鼠脑血管微循环的指标.

  • 3.0T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的正常表现和初步临床研究

    作者:徐贤;张金山;马林;蔡幼铨;程流泉;孙非;郭行高

    目的 探讨全身MR扩散加权成像(MR-DWI)在3.0T磁共振上的正常表现.方法 42例健康志愿者及1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3.0T磁共振全身MR-DWI检查,初步归纳全身MR-DWI的正常表现,比较不同性别骨骼系统信噪比(SNR)值的差别,并对骨骼系统进行年龄与SNR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健康志愿者骨骼呈低至等信号,双肺、纵膈及肝脏呈低信号,椎间盘、颅脑、脾脏、双肾和子宫肌层/前列腺外周带呈高信号.女性腰椎、髂骨及股骨SNR值显著高于男性,且女性腰椎、髂骨SNR值与年龄呈负相关.10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身MR-DWI发现原发灶以外的59处异常信号病灶.结论 骨骼系统MR-DWI的SNR值受到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全身MR-DWI对显示肿瘤转移灶非常敏感,有可能成为探测肿瘤病人全身转移灶的一种手段应用于临床.

  • 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室旁白质软化症中的应用

    作者:于兵;范国光;孙宝海;郭启勇

    目的 通过对脑室旁白质软化症(PVL)患儿进行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ER-fMRI)研究,评价fMRI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枕叶视觉区功能变化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4例临床确诊为脑瘫的PVL患儿,同时选择无窒息史的健康儿童志愿者12例进行对照研究.对这两组儿童进行fMRI检查,fMRI数据采用SPM2软件进行后处理,计算患儿与对照组的激活像素数目、血流动力学响应函数(HRF)曲线幅度以及反应延迟时间,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正常对照组的激活区位于原始视觉区,BOLD信号变化均为负值,在24名PVL患儿中,枕叶平均激活像素数目减少,4例在PVC区没有激活,6例激活区体积明显减小,7例激活区易位,另有3例激活区明显减小并易位.且HRF曲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反应延迟.结论 BOLD和ER-fMRI在评价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视觉功能变化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3.0T磁共振大鼠肾脏血氧水平依赖成像的初步研究

    作者:杨学东;曹菊;王霄英;李晓玫;许玉峰;蒋学祥

    目的 评价用3.0T MR行大鼠肾脏功能成像的可行性,评价R2*值在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可重复性.方法 1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别行肾脏T2WI及BOLD成像,两位医师分别对T2WI及BOLD图像按照5分法进行质量评价.在T2图像上由一位医师分别测量左右肾皮髓质信噪比.使用工作站进行BOLD图像重建,由两位医师分别独立测量肾皮髓质R2*值,其中一位医师2周后再次测量.然后对测量及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观察者分别认为T2WI有91.7%(11/12)和83.3%(10/12)达到5分(Kappa值0.625,P=0.02);BOLD图像两者判断分别有83.3%(10/12)和91.7%(11/12)达到4分及以上(Kappa值0.586,P=0.008)均达到测量要求.Bland-Altman分析显示观察者间和观察者自身测量皮髓质R2*值重复性较好,相关系数分别达到观察者间:0.96,0.98;观察者自身:0.97,0.98.R2*值的变异系数为皮质17.80%;髓质17.96%.结论 3.0T MR行大鼠肾脏BOLD成像所测数据在不同观察者间和同一观察者内的可重复性较好,能够用来进行肾脏功能成像的实验研究.

  • 磁敏感加权成像鉴别多系统萎缩与特发性帕金森病的初步研究

    作者:冯逢;有慧;胡凌;王含;郑福玲;金征宇;崔丽英

    目的 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多系统萎缩与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17例多系统萎缩患者和19例帕金森病患者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上行3 mm层厚的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和三维磁敏感加权成像覆盖纹状体.两名放射科专业医师在不知道患者临床诊断的情况下评价两个序列上苍白球和壳核的信号变化,背外侧壳核的信号等于或低于苍白球的信号作为两种疾病影像鉴别诊断的主要指标.应用χ2检验对两个序列发现异常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5例多系统萎缩患者在磁敏感加权成像上发现壳核异常低信号(敏感性88.2%),而只有11例在薄层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上发现异常(敏感性64.7%);3例帕金森病患者在磁敏感加权成像上发现壳核异常低信号(特异性84.2%),1例在薄层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上发现异常(特异性94.7%).结论 SWI是一个评价运动障碍疾患脑内铁异常沉积的有价值的序列,进一步定量评价铁沉积强度及容积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鉴别帕金森综合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