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多系统结节病1例

    作者:范岳锋;杜湘珂

    患者女,50岁,因咳嗽、咳痰10个月入院.咳嗽呈阵发性,每日3~4次,伴咳大量白色黏痰及胸憋感,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病程中时有口干及食欲减退,无眼干、乏力、低热、盗汗及体重减轻等症状.

    关键词: 结节病 多系统浸润
  • 纵隔巨大内胚层窦瘤1例

    作者:李艳英;刘悦;张在人;赵德利;王淑红

    患者男,21岁.偶伴发热,胸痛.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为干咳,无痰,无呼吸困难.经抗炎治疗一周后无明显好转.

    关键词: 纵隔 内胚窦瘤
  • 磁共振诊断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1例

    作者:李志军;王锋;刘占标;刘英祥

    患者男,55岁,主因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3小时入院,发作时口吐白沫,眼上吊.查体:全身皮肤未见色素斑及色素痣,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继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

  • CT灌注成像在兔肝纤维化模型的研究

    作者:马春梅;郭启勇;廖伟;郭文力;于涛;冯国强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兔肝纤维化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0只日本大耳白兔,实验组62只,每周一次四氯化碳灌胃,根据肝功能指标来调整四氯化碳剂量,分别在给药8、12、16、20 周处死8只;对照组共8只,在8、12、16、20周各处死2只.所有动物于处死前行CT 灌注扫描,绘制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HAP、HPP、HTP、HPI.以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肝纤维化分组.结果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肝门脉灌注量呈下降趋势,而肝动脉灌注量呈上升趋势.统计显示S3、S4期HPP、HTP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S4期HPI与对照组、S1期HPI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T肝脏灌注扫描能反映肝纤维化各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参照肝脏血流灌注参数可对晚期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进行早期诊断,并对观察肝纤维化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 冠脉内多普勒超声评价倍他乐克对猪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冠脉血流的影响

    作者:徐晤;吴建东;张超群;王志荣;王玉霞;郭密娟;陈雪荣

    目的 应用冠脉内多普勒超声评价倍他乐克对猪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小型家猪8头,先用血管内多普勒超声测定正常状态的左冠回旋支的血流频谱,记录平均峰值流速(APV)、舒张收缩流速比值(DSVR)、冠脉血流储备(CFR),先静脉应用倍他乐克5 mg,重复测定上述指标;再通过闭胸法将其近端闭塞,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120 min后将冠脉开通,静脉内再次应用倍他乐克5 mg,再次测定相关指标,对比其变化.结果 ①应用倍他乐克后,APV逐渐降低,于20 min时达低,30 min时恢复,各时间阶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SVR和CFR增加(P<0.01);②应用倍他乐克使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降低(P<0.01).结论 倍他乐克可使冠脉血流减少,同时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冠脉血流储备和舒张期供血.

  • 磁共振成像对实验性脊髓空洞症演变动态观察的有用性评价

    作者:孙国柱;张庆俊;张更申;赵宗茂

    目的 探讨MRI对实验性脊髓空洞症动态观察和组织学结果的一致性,为MRI能够动态反映SM演变提供依据.方法 取新西兰白兔32只,其中Kaolin组(16只),经皮枕大池穿刺注入高岭土(Kaolin),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各8只)作对照.术后定期行MRI扫描并与光镜组织学观察结果对比.结果 2周时,MRI发现上颈髓呈现水肿、缺血变化.4~6周,90%的动物形成空洞.空洞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增大,累及节段增多.组织学和MRI发现一致.结论 MRI结果与组织学发现一致,能够无创、恰当地动态观察实验性脊髓空洞症的演变过程.

  • 心肌纤维束DTI的实验研究

    作者:程流泉;王新疆;赵锡海;张涛;李力兵;蔡幼铨;马林

    目的 尝试使用MR弥散张量成像(DTI)显示离体心肌纤维束结构的可能性.方法 使用25个方向的DTI序列扫描离体1 h和24 h的猪心脏,使用脑白质纤维束成像重建方式显示心肌纤维的走行、分布和排列方式.结果 DTI可以清晰显示离体1 h心肌的排列特征为分层、螺旋、扭转和发散,与广义上心肌纤维的排列方式吻合;离体24 h后由于心肌发生溶解,DTI显示的心肌纤维的完整性被破坏,表现为心肌纤维长度缩短、外形皱缩、排列扭曲.结论 DTI技术可以显示离体心肌纤维的完整性和排列方式,其潜在的应用领域为心肌纤维的形态功能的试验研究.

  • 兔早期肝硬化形成中CT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

    作者:纪凤颖;徐克;范金玉

    目的 探讨兔早期肝硬化形成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 实验设四氯化碳诱导和正常对照2组各1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别每2周对实验组3只,正常对照组3只进行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扫描,用肝脏灌注分析软件取得不同病变阶段肝实质的灌注参数,同时作相应的病理学观察,进行对照研究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自2周末至10周末,实验组肝动脉灌注量(HAP)呈升高趋势.对照组兔和实验组兔第2周末与实验组兔第4周末HA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与第6周末、第8及10周末HAP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灌注量(HPP)和肝血流量(HBF)均呈下降趋势.平均通过时间(MTT)逐渐延长.三者与肝动脉灌注量的变化具有类似的统计学结果.结论 肝脏CT灌注参数可定量测定肝脏血流变化,可反映早期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因此,肝脏血流灌注参数改变对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 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与左室局部功能的实验研究

    作者:林萍;任卫东;刘长宏;王岩;夏稻子;王朝晖;武俊

    目的 应变率成像观察犬急性缺血再灌注后左心室局部功能,与细胞凋亡及心肌组织中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健康杂种犬30只,分对照组(10只),缺血组(10只),再灌注组(10只).缺血组于第一对角支1 cm以下套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组套扎30 min后再灌注120 min,对照组游离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不结扎.超声心动图左室收缩期应变率测量左室局部收缩功能,TUNEL法检测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数,RT-PCR法检测caspase-3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结扎30 min后,左室前壁缺血节段收缩期应变率明显降低(P<0.01).并出现收缩后压缩(PSC),再灌注120 min后缺血节段的应变率有所恢复,但仍低于对照组 (P<0.05).缺血组缺血区心肌TUNEL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再灌注组缺血区心肌TUNEL阳性数明显增加(P<0.05).缺血组缺血区caspase-3 mRNA与对照组比较表达增高(P<0.05),再灌注组进一步增高(P<0.01).缺血组缺血区心肌细胞caspase-3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再灌注组caspase-3表达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促凋亡基因capase-3激活,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可能为其早期改变,应变率成像可以评价缺血早期心肌局部收缩功能.

  • 青年抑郁症患者额叶三维氢质子波谱和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李建军;孔祥泉;林明方;王桂华;蒋湘玲;李传资;余宁;赵应满;郭敏

    目的 应用MR三维氢质子波谱(3D 1H MRS)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青年抑郁症患者额叶可能存在的神经生化异常.方法 对54例青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50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3D 1H MRS和DTI研究,测量双侧额叶背外侧白质和前部扣带回皮质的 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醇(mI)和肌酸(Cr)的绝对值,计算NAA、Cho、mI与Cr的比值,以及双侧额叶白质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并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抑郁症组患者前额叶扣带回皮质Cho、mI的绝对值及Cho/Cr、mI/Cr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NAA绝对值、NAA/Cr比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抑郁症组前额叶背外侧白质内NAA、Cho、mI的绝对值以及与Cr的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③抑郁症组患者前额叶白质的AD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 前额叶扣带回皮质的Cho、mI值及Cho/Cr、mI/Cr比值增高、以及前额叶白质的ADC值增高和FA值降低可能构成了青年抑郁症患者发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 应用IBASPM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磁共振影像

    作者:董问天;刘琳;裴新龙;袁慧书;谢敬霞;阎浩;张岱

    目的 评价基于SPM的个体脑结构分析法(IBASPM) 分析精神分裂症大脑结构的价值.方法 采用西门子 Sonata 1.5T MRI成像系统,对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例匹配的健康人行全脑扫描,获取高分辨率T1图像.经IBASPM分析获得各区体积值,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枕叶上部和左侧中央旁小叶体积小于对照组,而脑脊液的体积多于对照组.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结构异常.IBASPM具有自动化的特点,节约人力,在精神分裂症脑结构影像研究方面前景广阔.

  • 轻微型肝性脑病的1H-MRS与临床及神经心理学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龙江;尹建忠;祁吉

    目的 利用MRS评价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病人扣带回是否出现同基底节相似的代谢物改变,评价其代谢物比值与临床神经心理学测试及静脉血氨值之间的关系.方法 24例MHE病人和30例正常对照者均完成3项临床神经心理学测试,包括数字连接试验-A(NCT-A)、数字符号试验(DST)及符号数字试验(SDT).进行了扣带回和右侧基底节的单体素点分辨自旋回波波谱序列扫描.分别计算各代谢物,包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酐(Cr),胆碱(Cho),肌醇(mI),谷氨酰胺复合物(Glx)的峰下面积,计算NAA/Cr、Cho/Cr、mI/Cr、Glx/Cr及Cho+mI/NAA比值.21例在MR检查前后一周内进行了静脉血氨水平测定.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HE组扣带回的Cho/Cr、mI/Cr及Cho+mI/NAA降低,Glx/Cr比值升高,右侧基底节的Cho/Cr、mI/Cr及Cho+mI/NAA比值降低,Glx/Cr和NAA/Cr无改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扣带回的Cho/Cr比值与SDT,mI/Cr及Cho+mI/NAA与NCT-A、DST及SDT之间,Glx/Cr与NCT-A及SDT存在相关关系,其中以mI/Cr与3种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右侧基底节仅Cho/Cr和mI/Cr与各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扣带回的Cho+mI/NAA与静脉血氨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52,P=0.009).结论 MHE病人扣带回出现代谢物的异常改变,扣带回的mI/Cr比值与神经心理学测试之间存在更明显的相关关系,提示可能能够更好地预测MHE的发生.

  • 脑肿瘤影像学诊断的多因素综合分析

    作者:苗延巍;伍建林;郎志谨

    脑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需要克服现存的一些认识上的问题,提倡多种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对形态上和功能上的信息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综合诊断.

  • 胆红素脑病磁共振及磁共振波谱研究进展

    作者:吴敏芳;王晓明

    胆红素脑病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神经综合征.磁共振与磁共振波谱分别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的信号重建成像,和化学位移作用原理测定化合物信号,无创性地研究疾病发生时脑内组织代谢及生理生化改变,为进一步明确胆红素脑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准确地评估预后提供了一种手段和方法.本文对它的应用价值及进展作一综述.

  • 动脉粥样硬化基因治疗与影像学

    作者:吴轶娜;王蓓;陆建平

    从基因水平探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是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及方向.从基因治疗的靶点、载体、传送技术及影像学在其中的作用等方面介绍了目前血管基因治疗影像学的研究近况.

  • 肝细胞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肝血流变化定量研究

    作者:姜慧杰;徐克;白荣杰;刘白鹭;王丹;黄亚华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肝细胞癌(HCC)血流灌注参数变化.方法 HCC患者30例,其中手术切除6例,穿刺活检证实4例,其余为临床综合诊断.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对象均依次行常规全肝平扫、CT灌注扫描及常规全肝增强扫描.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50 ml,流率4.0 ml/s,曝光时间50 s,采用去卷积模型,通过灌注参数图获得多种灌注参数.结果 肝癌组灌注参数HBF、HBV、HPP降低与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脏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癌组HAP、HAI明显升高,与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各灌注参数在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定量反映HCC的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灌注信息.

  •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和肾癌的螺旋CT鉴别诊断

    作者:张洁;马大庆;贺文;张忠嘉;胡玉敏;徐岩

    目的 提高对肾嗜酸性细胞腺瘤螺旋CT表现的认识水平,增加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共17个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 ①嗜酸细胞腺瘤和肾癌的CT形态表现比较:16例共17个嗜酸细胞腺瘤中,88.2%(15/17)的肾脏嗜酸细胞腺瘤平扫为密度均匀的肿块,70.6%(12/17)为等密度,所有肿瘤内均未见钙化,增强扫描时52.9%(9/17)不均匀强化,11.8%(2/17)在增强扫描皮髓期表现病灶中央星状瘢痕,其中1例星状瘢痕在肾盂期强化,呈星状高密度.30例早期肾细胞癌平扫时76.7%(23/30)为密度均匀的肿块,70.6%(19/30)为低密度,增强扫描时86.7%呈不均匀强化(26/30),13.3%(4/30)在皮髓期病灶出现中央星状瘢痕,2例出现轮辐状强化,其中1例可同时观察到轮辐状强化及中央瘢痕.②平扫时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CT值较肾癌高,P值<0.05.增强扫描各时相二者CT值无明显差异,但是嗜酸细胞腺瘤的增强峰值出现在皮髓期,而肾细胞癌的增强峰值出现在实质期.结论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肾癌鉴别诊断很困难,平扫多为等密度、没有包膜、没有钙化、增强扫描的峰值为皮髓期的肿块可提示嗜酸细胞腺瘤,但确诊还需穿刺活检.

  • 64层螺旋CT全肝灌注模式成像在肝细胞癌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梁文;唐海亮;全显跃;谢玉茹;虞春堂;慕革非;杨建明;黄志平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全肝灌注模式观察肝细胞癌(HCC)的CT灌注特征以及在各种灌注图像上的影像表现.方法 搜集32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诊断为HCC患者并以10例正常肝脏作为对照分析.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以5 ml/s的速率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370 mgI/ml)和生理盐水,通过肝脏CT灌注软件得出TDC及HAP、HPP、TLP等灌注彩图,并分别测定相应的灌注参数值以评价正常肝脏与HCC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 ①正常肝实质TDC形态动脉期上升缓慢,门静脉期上升较快并达峰值,曲线走行自然;而HCC的TDC呈速升型,在动脉期迅速上升并在脾峰值附近达峰值,曲线峰值明显前移,而后可维持平衡或较快下降;②HCC组HAP、HPI明显高于正常组,HAP、HPI 值分别为(46.6±16.6) ml/(min·100 mg),(84.0±13.1)%,与正常对照有显著性差异(HAP: t=4.32, P<0.01;HPI: t=11.3, P<0.01);HCC组HAP、HPI值明显高于远处肝组织,二者统计学上亦有显著差异(HAP: t=2.08, P<0.05;HPI: t=4.8, P<0.01);③边缘模糊处瘤灶HPP>边缘清晰处瘤灶HPP,两者间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t=9.52, P<0.01).结论 64层螺旋CT全肝灌注模式成像克服了以往灌注成像的不足,简单实用,具有一定的优势.能直观反映肝脏整体及HCC内部的血流灌注特征,从而为HCC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价值.

  • 脾脏肿瘤的CT表现分析

    作者:乔英;李健丁;张超;张瑞平;鄂林宁

    目的 研究脾脏肿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脾脏肿瘤的CT资料.结果 16例中,脾良性肿瘤有海绵状血管瘤4例,错构瘤2例,淋巴管瘤1例;脾恶性肿瘤有脾继发性淋巴瘤5例,转移瘤3例,血管肉瘤1例.脾血管瘤和错构瘤均表现为局限性突起,多强化明显;脾淋巴管瘤间隔强化.脾恶性肿瘤多表现脾体积弥漫性增大,轻度强化.结论 脾脏诸肿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良恶性的判断.

  • VIBRANT多时相增强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应用研究

    作者:金光暐;蔡幼铨;安宁豫;李席如;刘梅;王建东

    目的 探讨VIBRANT多时相增强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GE 1.5T MR仪及4通道乳腺相控阵线圈,对53例(57灶)患者双侧乳腺平扫后用Gd-DTPA(磁显葡胺0.1 mmol/kg)以 2.0 ml/s静脉团注,注药后约15秒开始第1次采集,采集时间约57秒,连续无间隔采集8~10次.结果 除1例外,所有乳腺脂肪抑制均匀.乳腺病变形态是否规则及边缘是否有毛刺与病变良、恶性关系显着(P<0.05).边缘毛刺征特异度95%(19/20).恶性病变1分钟早期增强率高于良性病变(P<0.05),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1.89%及65%.恶性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Ⅰ型(单相型)10.81%(4/37),Ⅱ型(平台型)2.7%(1/37),Ⅲ型(流出型)86.49%(32/37);良性病变Ⅰ型65%(13/20),Ⅱ型5%(1/20),Ⅲ型10%(2/20),Ⅳ型(环状或无明显强化)20%(4/20).以Ⅱ型或Ⅲ型为恶性标准,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19%及85%.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相结合,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1.89%(34/37),85%(17/20),89.47%(51/57).结论 应用VIBRANT进行乳腺多时相增强MRI脂肪抑制较好,可以得到较好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信息.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比较有效的方法.1分钟早期增强率诊断灵敏度较高,边缘毛刺征特异度较高.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相结合,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正常人呼气相高分辨CT研究

    作者:卫宏江;韩铭钧;张晓锦

    目的 探讨正常人呼气相HRCT扫描所见,分析其相关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28例正常人行吸气相加呼气相HRCT扫描,定量分析扫描结果.结果 吸气相与呼气相HRCT比较,肺野CT值平均上升(224.84±97.98) Hu(70.14~544.05 Hu);呼气相全肺野CT值上升幅度与其面积减少正相关,相关系数r=0.693,P<0.001.仰卧位时双肺承重区域CT值上升幅度大于非承重区域,P<0.001;俯卧位测试结果与之相同,P<0.001.呼气相CT值增加幅度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正常受试者呼气相肺野CT值较吸气相平均上升224.84 Hu;正常人呼气相HRCT肺野CT值上升程度与肺野面积减少正相关;正常人呼气相HRCT承重区CT值上升幅度大于非承重区,与体位无关;正常人呼气相CT值增加幅度随年龄增加而减低.

  • E-选择素基因G98T多态性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

    作者:华琦;陈海翎;郭金城;许骥;杨峥;刘荣坤

    目的 研究年龄在E-选择素G98T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影响中的作用.方法 高血压组326例,对照组216例.对两组进行血压测量,检测生化指标及NO、ET、AI、AII、ALD.以PCR-RFLP方法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电泳判断基因型并测序.结果 检测到TT、GG、GT三种基因型.在<40岁组,携带T等位基因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为G的6.294倍(P=0.007;OR=6.294;95%CI:1.361~29.11 ).在40~60岁及>60岁组,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则无显著差异(P=0.528和0.965).<40岁的HT组中TT-TG基因型CSBP、CDBP及MAP显著高于GG型(P分别为0.006、0.023和0.036).在40~60岁组:TT-TG基因型的CSBP、MAP也显著高于GG基因型(P分别为0.031和0.042),而>60岁组,两基因型间血压无显著差异.在<40岁的HT组中TT-TG基因型LVMI显著大于GG型(P=0.042).结论 E-选择素G98T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有显著影响,T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高血压风险大,血压值较高,更倾向于发生左室肥厚.这种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 MobiTrak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张彩元;沈钧康;王灌忠;徐孝秋;王水珍;范国华;杨晓春;周丽娟

    目的 探讨MobiTrak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4例疑有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应用MobiTrak技术,行下肢动脉3D CE-MRA扫描,经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获得下肢整体血管图像,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由两位有经验的专业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结果 结果表明MobiTrak 3D CE-MRA大腿动脉图像质量较好,而小腿动脉图像显示稍差.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0例,其中17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结论 MobiTrak 3D CE-MRA对下肢动脉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易行的检查手段.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聂颖;高炜;王贵松;张卫芳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影响患者心肌存活性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比研究的方法,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99Tcm-MIBI SPECT 静息显像及18F-FDG SPECT心肌代谢显像的检查结果分为梗死区心肌有存活组和无存活组,对比两组患者病史及各项临床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梗死区无存活心肌组相比,梗死区仍有心肌存活组患者ECG表现ST段抬高的导联数较少(4.30±1.63 vs 5.22±1.97,P=0.025),ST段抬高总数值较低(0.93±0.64 vs 1.42±1.17,P=0.028),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梗死相关冠脉(IRA)距症状开始时间在6小时以内的患者比例较大(68.9% vs 41.2%, P=0.021),PCI前冠脉血流TIMI 0或1级的人数比例较低(57.7% vs 88.2%, P=0.003),侧支循环0级患者比例较少(44.4% vs 70.6%,P=0.024), 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电图ST段抬高导联数及ST段抬高总数值、症状距IRA开通时间、PCI前冠脉血流TIMI分级及侧支循环分级是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相关的临床因素.

  • Tei指数与室间隔缺损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作者:周小燕;王新房;谢明星;吕清;方凌云;浦朝霞;王瑶;杨亚利

    目的 探讨Tei指数与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 对55例单纯VSD患者,其中13例伴肺动脉高压,和26例健康人对照进行Tei指数测定.Tei指数分别从二、三尖瓣口和左、右室流出道的多普勒血流频谱测得.结果 单纯VSD不伴有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室Tei指数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伴有肺动脉高压的VSD患者的右室Tei指数则显著增加(0.67±0.15 vs 0.28±0.06, P<0.0001).右室Tei指数与右室收缩压(RVSP)具显著相关性(r=0.84, P<0.0001).结论 伴肺动脉高压VSD患者的右室Tei 指数显著增加,且右室Tei指数与RVSP有显著相关性.右室Tei指数可提示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存在.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与右心导管法评估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功能的对照分析

    作者:宋则周;马静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估肺动脉高压(PAH)右心室功能的准确性.方法 58例PAH患者入选本研究.常规超声测量右心室舒张末期面积和收缩末期面积(RVEDA,RVESA)并计算右心室面积变化率;获取入选者标准心尖部右心室流入道长轴和四腔观TVI图像,离线分析右心室4个壁三尖瓣环处组织速度曲线,测量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处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依据公式计算右心室4个壁瓣环处Tei指数,取其平均值作为右心室整体心肌做功指数.于超声心动图检查24 h内对入选者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定每搏量、心输出量、每搏量指数和心脏指数.结果 两种方法测定的右心室功能参数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Tei指数与右心导管测定的右心室功能参数相关性好,而Aa、Ea与右心导管测定的右心室功能参数呈低度相关,右心室面积变化率、Sa、Ea/Aa与右心导管测定的右心室功能参数呈中度相关.结论 QTVI技术是评估PAH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可靠准确技术.

  • 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二尖瓣反流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昕;王建华

    目的 探讨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RT-3PE)定量评价二尖瓣反流的临床价值.方法 依据左室造影瓣膜反流程度,将40例二尖瓣反流患者分为Ⅰ、Ⅱ、Ⅲ、Ⅳ四组,同时应用RT-3PE技术测量二尖瓣彩色反流束容积/左房容积(RJV/LAV)、血流汇聚法测量反流分数(RF)以及二维彩色多普勒面积法测量大反流束面积/左心房面积(RJA/LAA),所得数值进行相应分级并与左室造影分级进行比较.结果 40例二尖瓣反流患者中,12例为偏心性反流,28例为中心性反流.与左室造影相比,RT-3PE对于二尖瓣反流程度Ⅰ、Ⅱ、Ⅲ、Ⅳ级的判断符合率分别为100%、78%、80%、85%(Kappa值79.87%);FC法分别为86%、67%、78%、79%(Kappa值69.88%);RJA/LAA法分别为86%、67%、63%、69%(Kappa值60%).在12例偏心性反流中,RT-3PE法低估3例,符合率为75%;FC法低估3例、高估2例,符合率为58%;RJA/LAA低估6例,符合率为50%.结论 RT-3PE为定量评价二尖瓣反流、特别是偏心性二尖瓣反流提供了一种简便、准确的方法.

  • M型超声和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外周血管的对比研究

    作者:吴淑彬;方平;谭跃萍;王进华;丛阳

    目的 检测不同节段外周血管M型波形和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时间间隔的差异性,探讨超声评价外周血管压力和血流传导的关系.方法 35例健康成人,23例冠心病患者,应用M型超声和脉冲多普勒超声扫查主动脉(AO)、颈动脉(RCCA)、腋动脉(RAA)、肱动脉(RHA)、桡动脉(RRA)、股动脉(RFA)、腘动脉(RPA),获得M型曲线和多普勒血流频谱,同步连接心电图,计算Q波起始点与M型曲线波形起始点的时间间隔(ΔT1)以及Q波起始点与血流频谱起始点的时间间隔(ΔT2).结果 健康成人脉冲多普勒方法检测上述动脉时间间隔增长速度RCCA/AO、RAA/AO、RHA/AO、RRA/AO、RFA/AO、RPA/AO,较M型超声方法检测值为大,上述各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冠心病患者脉冲多普勒方法和M型超声检测上述动脉时间间隔增长速度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健康成人M型波形时间间隔增长速度快于脉冲多普勒时间间隔增长速度,冠心病患者两种时间间隔增长速度无明显差异性,可能与动脉僵硬度有关.

  •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140例临床研究

    作者:孙江川;张瑛;常淑芳;兰瑞红;吴艺佳

    目的 观察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及副反应,探讨影响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治疗对象为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外阴白色病变的患者,共140例.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观察病变部位的症状及体征,进行疗效及副反应评价.结果 超声治疗后患者的瘙痒症状缓解,外阴的形态和色泽可基本恢复正常,总有效率达80%.不同年龄段患者疗效有明显差异(χ2=51.52, P<0.005),病程长短亦与疗效密切相关(P<0.005).超声治疗副反应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病理类型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与病理类型、年龄、病程长短有关.副反应与病理类型、年龄无关.

  • 腹部加压联合阴道超声在妇科急腹症与阑尾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价值

    作者:唐华;郭瑞军;张颖;梁晓宁

    目的 探讨腹部高低频探头逐步加压联合阴道超声对妇科急腹症与阑尾炎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腹部高低频探头逐步加压并与阴道超声联合应用于189例已婚女性下腹痛患者,对下腹部及盆腔进行扫查.结果 阑尾炎术前诊断符合率100%;卵巢肿物扭转及盆腔炎诊断符合率94.1%;黄体破裂及宫外孕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9%及89.7%;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80%.结论 腹部高低频加压超声联合阴道超声利于妇科急腹症与阑尾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漏误诊.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袁红;张彦舫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38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在栓塞前、栓塞后5~9天、3~6个月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和肌瘤的大小、形态、声像图、肌瘤的血流变化,并分析栓塞后3~6个月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栓塞后3~6个月,月经异常改善达83%,肌瘤压迫症状缓解达78%;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缩小分别达65%和56%(P<0.01).栓塞后5~9天、3~6个月,肌瘤血流明显减少甚至消失(P<0.01);肌瘤内部回声出现高回声并逐渐减低,演变为稍高回声、等回声或低回声,肌瘤周边可见高回声环.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是治疗有症状子宫肌瘤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为评价其疗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功能磁共振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融合技术初探

    作者:吴明祥;徐坚民;张景忠;饶梓彬;朱进

    目的 实现功能磁共振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的图像融合.方法 运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得10名健康志愿者手指运动过程中大脑皮层功能图像,运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获得初级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的下行纤维束的图像,采用AFNI、FSL和AMIDE 三种国际上通用的免费磁共振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融合.结果 采用该方法可获得脑激活、纤维束和脑解剖的融合图像,初级运动区、辅助运动区的激活模式及其下行的纤维束可同时在个体和成组脑结构上清晰显示.结论 应用通用免费磁共振分析软件可以实现功能磁共振成像与扩散张量图像的融合,可望为临床诊断和脑功能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 MRI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腕部关节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建新;李俊峰;王峻;马强;牛金亮;李晓君;谢维娜;郑洁;靳宏星

    目的 研究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手、腕部关节的MRI对早期RA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40例早期RA患者行双手掌指关节及腕关节X线平片检查和MR扫描.对X线和MRI发现的骨侵蚀病灶分别进行计数,并对滑膜炎进行分级评分.同时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化验指标.统计并分析X线和MRI征象与临床检查之间的关系.结果 MRI见26例49只腕关节有184处明确的骨侵蚀改变,X线平片仅发现11例14只腕关节21处有骨侵蚀征象.21例患者掌指关节有32处MRI骨侵蚀改变,X线仅发现6处骨侵蚀征象.X线和MRI对早期RA患者的骨侵蚀病灶的检出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I所见40例RA患者均出现滑膜炎性改变,其中31例见明显强化,9例未见明显强化.对明显强化的滑膜炎进行分级评分,腕关节得分为2.5,掌指关节为2.8.腕关节滑膜强化组、无强化组与患者的临床检查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腕关节滑膜炎分级与骨侵蚀征象有较高相关性(r=0.91,P<0.01).另外,MRI还可显示早期RA的骨髓水肿、关节积液、肌腱炎等征象.结论 MRI能显示早期RA手腕部关节的病理改变,对骨侵蚀的检出明显优于传统X线检查.MRI可以对早期RA的滑膜炎进行半定量化分级评分,为早期RA滑膜炎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平台.早期滑膜炎、骨侵蚀病变对评价RA的活动性及预测疾病进程、预后方面有重要价值.

  • 正常和突出的腰椎间盘表观扩散系数研究

    作者:李颖;常英娟;魏光全;张劲松;徐俊卿;任静;韩月东;宦怡

    目的 测量健康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间盘MR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值,并比较正常与突出的椎间盘表观扩散系数之间是否有差别.方法 受试者为22个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受试志愿者均无手术或外伤病史.受试者均同意接受MR扫描.对22名患者进行了腰椎间盘(L12~L5S1)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并逐一记录了ADC值.分析正常腰椎间盘平均ADC值与突出椎间盘平均ADC值之间是否存在差别.结果 正常椎间盘平均ADC值是(1.40±0.38)×10-3 mm2/s,突出椎间盘平均ADC值是(0.90±0.42)×10-3 mm2/s.正常和突出椎间盘的平均ADC值之间有差别(P<0.001).结论 正常椎间盘与突出椎间盘平均ADC 值之间有显著差别,扩散加权可能成为椎间盘疾病的发生机制、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研究的重要手段.

  • 无症状髋臼唇的MR表现及变异研究

    作者:赵建;郭智萍;朱瑾;李石玲;孙英彩;马晓晖;赵振江;张敏

    目的 采用放射状扫描方法及FLASH-2D序列显示各部位髋臼唇的形态信号,观察不同年龄组及不同解剖部位无症状髋臼唇的MRI特征,研究其形态及信号与年龄及解剖部位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无任何髋关节症状的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放射状MRI检查,共54个髋关节,男33例,女21例,年龄17~70岁.分别观测髋臼唇断面的形态,边缘及信号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54个髋关节共得到972个髋臼唇断面图像,其中三角形828个(85.19%).不规则形119个(12.24%).缺如型25个(2.57%).除去25个缺如型的髋臼唇,947个髋臼唇断面图像中757个髋臼唇断面信号均匀(79.9%),156个髋臼唇呈轻度高信号(16.5%),34个髋臼唇断面呈明显高信号(3.6%).不同年龄组之间髋臼唇形态及信号具有显著性差异,持重面和非持重面之间髋臼唇形态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持重面和非持重面之间髋臼唇信号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三角形是常见的髋臼唇类型.随年龄的增长,三角形髋臼唇出现频率逐渐降低,不规则形及缺如型髋臼唇出现频率逐渐增高,髋臼唇出现异常信号的频率逐渐增高.持重面髋臼唇异常信号出现的频率高于非持重面.

  • 骨梗死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作者:崔光彬;王玮;宋立军;秦越;郭炜;杜滂;李玮;熊晓双;魏经国

    目的 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临床随访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1例骨梗死X线平片、CT及MRI征象,并结合骨梗死早、中晚期病理改变,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骨梗死早期X线、CT阴性或仅局部骨小梁模糊,MRI表现为骨梗死灶中心区呈等至短T1、T2信号改变,周边环绕花边状长T1、长T2信号带,示梗死灶内出血肿胀,与正常骨髓间有充血水肿;中晚期X线、CT表现为斑片状、条索状及不规则骨质硬化和钙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等或稍长T1、T2信号改变;病灶边缘T1WI呈花边状低信号带,T2WI呈内层为高信号、外层为低信号的双信号带.后MRI呈长T1、短T2信号影,示坏死组织被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替代而发生纤维化和钙化或骨化.结论 骨梗死的各期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和相应的病理学基础,MRI发现早期病变较平片和CT敏感,中晚期平片、CT和MRI均具有特征性表现,而MRI是本病好的检查手段.

  • 三维CT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应用

    作者:毕万利;武乐斌;赵鹏;李宁;王继孟

    目的 探讨SSD三维重建技术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共45髋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进行CT扫描并SSD三维重建,将股骨头与髋臼分离,主要观察髋臼的发育情况,对髋臼发育不良进行分型并与X线及手术对照.结果 小儿髋臼发育不良的主要三维CT表现:①髋臼缘变平、凹陷、凹凸不平、"双边"征,髋臼窝底局部或整个变浅伴髋臼不规则增大或变小.②假臼形成.③单纯髋臼窝局部缺损,髋臼缘发育正常.43个髋臼发育不良的三维CT表现与手术相同,其中中上缘发育不良24髋,后缘发育不良6髋,前缘发育不良4髋,混合型发育不良8髋,单纯髋臼窝底发育不良1髋.结论 SSD三维图像不仅可以对DDH作出正确诊断,而且可以分离髋关节,多角度清楚显示髋臼病变,并对髋臼发育不良确切分型,为手术方案的制订和术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 动脉瘤样骨囊肿CT与MRI征象分析

    作者:曾效力;陈卫国;邓凤贤;樊长姝

    目的 探讨CT与MRI对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全部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14例行CT检查,19例行MRI检查,10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 在X线上ABC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在CT上动脉瘤样骨囊肿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常有不同程度膨胀性改变,骨质破坏区内可见囊状低密度区及骨性分隔,MRI表现为T1WI及T2WI上可见病灶边缘有低信号环,病灶内主体部分充满囊状液体,信号混杂,在T1WI低或中高信号,在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病灶内可见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的分隔.Gd-DTPA增强扫描后可见囊壁及病灶内的分隔强化.结论 CT与MRI对动脉瘤样骨囊肿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和腓肠肌血肿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徐光;苏里亚;彭禹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鉴别诊断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和腓肠肌血肿的价值.方法 对24例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和11例腓肠肌血肿的大小、形态和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纵切为长管状、树枝状,横切为类圆形的低回声,与肌肉有整齐的分界,两端与静脉延续,多合并下肢深静脉主干的血栓.腓肠肌血肿体积较大,后方回声明显增强,与周围肌肉有高回声界限,血肿内无血流信号,多不合并下肢深静脉主干的血栓.早期为张力高的类圆形等回声或低回声,随之无回声区逐渐增多,张力减低,为卵圆形或梭形.肌肉撕裂伤引起的血肿部分肌纤维断裂,血肿占据肌肉的一部分.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腓肠肌血肿、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首选和可靠的影像学方法,且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 巩膜瓣下深层纵形小梁切除术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作者:杨燕宁;胡杨;蔡明高;邢怡桥;朱研;江双红;武犁

    目的 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巩膜瓣下深层纵形小梁切除术后的房角情况并探讨其术式的降眼压机制.方法 采用巩膜瓣下深层纵形小梁切除术对患各种不同类型青光眼的85名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在术后检查以及其后的随访期间使用加拿大OTI Scan 1000型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其术眼并监测眼压,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7.9±6.2)个月.结果 UBM观察术后均形成明显弥散性滤过泡,平均眼压(14.22±3.62)mmHg.随访过程中,54眼有功能性滤泡;16眼术后2~3个月功能性滤过泡消失.结论 UBM检查能直观地了解巩膜瓣下深层纵形小梁切除术后的眼前段状态,并能对该手术的降眼压效果及术后远期疗效作出评估.

  • 老年人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研究

    作者:王利军;王大明;刘加春;陆军;祁鹏;姜雪丽;翟乐乐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发生、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60岁以上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过程中发生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病例,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88例患者中血流动力学紊乱发生率为33%;70岁以上患者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70岁以下者,狭窄与颈动脉分叉部距离≤10 mm者高于>10 mm者,分叉部伴有钙化灶者高于无钙化灶者(P<0.05).结论 血流动力学紊乱是老年人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中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高龄、狭窄位置和分叉部钙化是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球囊辅助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栓塞中的应用

    作者:闫世鑫;范一木;高满;靳松;尹龙

    目的 探讨球囊辅助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应用体会.方法 采用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对34例患者36个颅内宽颈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29例患者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19个动脉瘤发生在颈内动脉,10个动脉瘤发生在椎基底动脉,7个动脉瘤发生在其他小动脉.球囊辅助技术采用双导管,微导管送入动脉瘤内后,不可脱球囊置于瘤颈,充盈以覆盖瘤颈,再行GDC填塞动脉瘤.结果 球囊辅助栓塞完全35个,次全填塞1个,无死亡,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例.平均随访(5.3±1.2)个月,球囊辅助栓塞再通率12.5%(1/8).结论 球囊辅助技术是处理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采用球囊保护技术栓塞动脉瘤的效果优于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的效果,并且球囊保护技术复杂程度较低.

  • 心肌显像对心脏X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作者:阮翘;谢新立

    目的 评价三磷酸腺苷负荷心肌显像(ATP-MPI)+静息心肌显像诊断心脏X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对36例X综合征患者运动心电图检查后次日行一日法ATP-MPI+静息心肌显像,对运动心电图结果和心肌显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6例患者心肌显像有34例异常,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26例,10例阴性的患者心肌显像均阳性.心肌显像及运动心电图对心脏X综合征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4.4%(34/36)和72.2%(26/36).结论 三磷酸腺苷负荷心肌显像(ATP-MPI)+静息心肌显像诊断心脏X综合征有较高的灵敏度.

  • 18F-FDG PET脑显像对癫痫颅内电极放置部位的选择

    作者:尚建文;马云川;李德鹏;苏玉盛;张琳瑛;彭程;张建国;孙振荣

    目的 探讨18F-FDG PET脑显像对癫痫颅内电极放置位置选择的价值.方法 5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在7~38岁之间,平均22岁.所有患者脑MRI检查结果无异常.头皮EEG检查阴性23例,头皮EEG检查不确定癫痫部位的29例.采用SIEMENS ECAT47 PET扫描仪行18F-FDG PET脑断层显像,在PET指导下经颅内电极定位后行癫痫灶切除.结果 52例癫痫18F-FDG PET 显像阳性患者中,发作期8例呈18F-FDG摄取增高,发作间期44例呈18F-FDG摄取减低.发作期18F-FDG PET显像所提示的18F-FDG摄取增高部位,颅内电极都可检测到癫痫波.18F-FDG摄取减低44例患者,能记录癫痫波者39例,有效率为88.6%.5例不能检测癫痫波,无效率为11.4%.结论 18F-FDG PET显像对癫痫颅内电极放置位置选择具有指导的价值,尤以发作期18F-FDG PET显像明显.

  • PSA正常前列腺占位的诊断

    作者:刘欣;唐杰;张舜欣;杨敬春

    目的 评价经直肠超声检查及f-PSA/t-PSA比值在PSA正常的前列腺占位性病变中应用价值.方法 综合分析131例PSA正常前列腺占位患者的经直肠前列腺超声表现及其中35例f-PSA/t-PSA比值,并与穿刺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①131例患者中,结节位于内腺者2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7例,前列腺癌(PCa)5例,慢性肉芽肿性炎3例],位于外腺者103例(BPH82例,PCa19例,平滑肌瘤1例,炎性假瘤1例),弥漫性病变3例(均为PCa);②35例测量f-PSA的患者中,f-PSA/t-PSA比值在BPH和PCa组分别为0.27±0.12、0.21±0.11;③癌结节相对增生结节来说,体积较大、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结节内血流检出率较高.结论 ①PSA正常的前列腺占位中,大部分为良性病变;②f-PSA/t-PSA比值对PSA正常的BPH及PCa鉴别没有应用价值;③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对PSA正常前列腺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有较好的鉴别作用,能对穿刺活检患者进行进一步的筛选.

  •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前后的扩散成像研究:b值的影响

    作者:陈志强;郭玉林;王霄英;李飞宇;郭雪梅;蒋学祥

    目的 探讨内分泌治疗前后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和非癌区的ADC值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不同b值时ADC值之间的差异.方法 使用EPI扫描序列,对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4例前列腺癌和18例内分泌治疗6个月以上的前列腺癌患者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检查,b值分别为300,500,800 s/mm2.依病理结果,将前列腺六分区归类为癌区和非癌区,测量每个分区的ADC值,同时测量每位患者膀胱、闭孔内肌的ADC值.结果 在三个不同的b值时,均获得了前列腺外周带癌区、非癌区、膀胱、闭孔内肌的ADC值.内分泌治疗后,不同b值癌区的ADC值均有升高,非癌区的ADC值(b值为500,300 s/mm2)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b值为800 s/mm2时,ADC值变化不大;对照组和治疗组不同b值之间外周带癌区、非癌区、膀胱和闭孔内肌的ADC值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内分泌治疗后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和非癌区的ADC值改变不同,不同b值所测得的前列腺外周带癌区、非癌区、膀胱和闭孔内肌的ADC值有差异,ADC值用于判断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是可行的.

  • DWI在正常前列腺及前列腺疾病的初步应用

    作者:任静;宦怡;常英娟;赵海涛;葛雅丽;刘燕丽;魏光全;张劲松;徐俊卿

    目的 研究正常前列腺、前列腺癌(PCa)、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囊肿的DWI表现及其ADC值的变化特点,探讨DW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方法 分别对16名健康志愿者,9例前列腺囊肿,29例BPH和21例PCa患者进行前列腺DWI扫描,分析正常前列腺中央带、外周带、囊肿、前列腺增生结节以及前列腺癌灶的DWI表现、ADC值的变化特点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所有BPH和PCa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DWI表现:16名志愿者外周带信号高于中央带,二者分界清晰;囊肿呈高信号;BPH增生结节信号不均匀,信号强度低于外周带;PCa表现为低信号影.各组平均ADC值:正常前列腺中央带(1.352±0.052)×10-3 mm2/s,外周带(1.829±0.071)×10-3 mm2/s,囊肿(2.557±0.084)×10-3 mm2/s,BPH增生结节(1.576±0.101)×10-3 mm2/s,PCa癌灶(0.934±0.166)×10-3 mm2/s,其ADC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前列腺囊肿、正常外周带、BPH、正常中央带和PCa癌灶(P=0.000).结论 DWI及ADC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正常前列腺、前列腺囊肿、BPH和PCa之间的鉴别.

  • 前列腺移行区抗原密度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价值

    作者:孟凡荣;陈松旺;张梅;李萍

    目的 阐明移行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TZ)对早期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处于灰值区的61例PCa和87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经直肠超声检查, 并穿刺活检.通过与血清PS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DPSA)比较,分析PSATZ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①与血清PSA、DPSA相比,PSATZ是佳的PCa检测指标,具有大的约登指数、ROC曲线下面积和高的特异性;②PSATZ的佳临界值是0.41 ng/(ml·cm3),可作为疑似PCa的穿刺活检指标.结论 PSATZ法明显优于血清PSA和DPSA法.在进行早期PCa筛选时,应在经直肠超声检查的基础上,对于PSATZ大于0.41 ng/(ml·cm3)的病例进行穿刺活检.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