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急性脑梗塞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赵永生;赵峰;杨淑琴;杨海山

    目的 通过建立脑梗塞动物模型,为介入溶栓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10只杂种犬进行常温和加温到50℃后自体血凝块注入致急性脑梗塞形成,经导管脑动脉灌注溶栓,观察血管狭窄、阻塞和再通的情况。结果 常温自体血凝块组,1~4h血管再通率为91%。6~12 h溶栓占89%,12~24h溶栓为76%,总复通率占86%。加温至50℃组,1~4h溶栓血管再通率为31.5%。6~12 h溶栓占20%,12~24h溶栓为5%,总复通率53.6%。结论 常温自体血凝块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高。6h 之内溶栓速度快,溶栓时间与溶栓疗效呈正相关。

  • 双嘧达莫负荷超声心动图探测冠状动脉狭窄的病理生理基础

    作者:宾建平;Elizabeth Le;Robert A Pelberg;刘伊丽;查道刚;Sanjiv Kaul

    目的 探讨双嘧达莫负荷超声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病理生理基础。 方法 双嘧达莫负荷超声评价慢性冠脉狭窄犬的室壁增厚率(%WT),放射性微球定量心肌血流量(MBF)。 结果 负荷状态,MBF储备<2的心肌节段%WT 减小;2≤ MBF储备<3的节段%WT 无明显变化;而MBF储备≥3的节段%WT反而增加。 结论 狭窄冠脉MBF储备的异常程度可能是双嘧达莫负荷超声评价冠脉狭窄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

  • 舒张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超声心动图监测

    作者:钟明;张供;张运;张薇;王勇;马骁;邢燕秋;张圆圆;赵静;王石真

    目的  建立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兔动物模型。 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兔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动物模型,通过超声心动图监测和左心导管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压和松弛时间常数,判断是否存在DHF。 结果 DHF兔室间隔和左室后壁明显增厚,左室舒张末压明显升高,松弛时间常数明显延长。 结论 提示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DHF动物模型;并且在动物模型建立的过程中,超声心动图为心肌肥厚时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监测提供了无创性手段。

  • 大鼠种植性肝癌的活体影像学及病理对照

    作者:刘崎;田建明;郝强;王莉;袁敏;杨家和;张智坚;陶文照

    目的 探讨大鼠Walker-256种植性肝癌的活体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对照,以便更好地应用这一经典的大鼠肝癌模型。 方法 种植瘤大鼠15只,10只行门静脉插管,5只行肝动脉插管。所有动物均行MRI平扫检查,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DSA血管造影;活体下缓慢注入超液化碘油,新鲜肝脏软X线钼靶摄片并行病理检查。 结果 ①种植瘤的MRI表现与人肝癌相似;肿瘤经门脉CT增强及DSA造影为少血型,而经肝动脉CT增强及DSA为多血型;经门静脉注入碘油后新鲜肝脏软X线摄片显示2只肿瘤边缘内侧可见碘油,经肝动脉注入碘油后肿瘤内可见较多斑点状碘油。②光镜下经门静脉注入碘油后肿瘤中央不见碘油,但7只肿瘤边缘内侧可见碘油;经肝动脉注入碘油后肿瘤中央及边缘均可见较多油滴。光镜下15只大鼠中9只发现门脉癌栓,癌栓内的碘油来自肝动脉。 结论 大鼠Walker-256种植性肝癌在肝内呈膨胀性和浸润性生长,活体状态下以肝动脉供血为主,门静脉对肿瘤边缘有供血。种植瘤易发生门脉癌栓,癌栓主要由肝动脉供血。

    关键词: 肝癌 影像 动物 模型
  • 胰腺肿瘤MRI技术和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王静

     胰腺肿瘤临床症状隐匿或表现突出,病灶的检出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MRI在胰腺的应用一直受到较大限制,普遍认为不如CT,然而近年内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使MRI对胰腺疾病的诊断优势逐渐凸现[1-4],本文就胰腺肿瘤的MRI技术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1 MRI技术进展  改进MRI技术的宗旨是更好地显示胰腺的解剖细节、获得肿瘤与胰腺的良好对比、反映肿瘤内部质地和血液动力学特征等,从而提高肿瘤检出率及定性诊断准确率,进而估价其侵袭性。1.1 平扫MRI技术 胰腺MRI检查以具备快扫成像能力的高场MR仪(1.0T以上)为宜[5]。扫描层厚应控制在5mm以下,成像平面尽量与胰腺的长轴相平行(斜横断面),有助于显示胰腺的各个部分[6]。好使用上腹部相控阵表面线圈,能提高图像的信噪比[7,8]。也有研究将表面线圈放入十二指肠内作腔内MRI,帮助显示胰头部肿瘤及周围血管的受累[9]。  MRI扫描序列多达几十种,扫描参数又有很大的调节范围,合理有效地选择佳序列和参数至关重要。平扫T1加权像(T1WI),不管是使用自旋回波(spin echo;SE)序列,还是使用梯度回波序列,联用脂肪抑制(fat saturation; FS)的突出作用已得到公认[5,6],能使胰腺组织的信号强度更高,与胰腺周围组织和低信号的肿瘤对比更好。近年内更倾向于采用快扫的FS梯度回波序列,并采用高矩阵(256×512)做T1WI[1-4,8,10],如扰相梯度回波成像(spoiled gradient-recalled imaging;SPGR)和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fast low angle shot,FLASH)等,其优点是数据采集时间大大缩短,一次屏气可扫描整个胰腺,运动伪影得到明显控制,并可用于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胰腺及肿瘤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 鳃裂囊肿和瘘管的CT诊断

    作者:林红雨;陈巨坤;黄宝生

    目的  提高对鳃裂囊肿CT表现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鳃裂囊肿的CT表现。结果  CT表现为位于颈前三角区,胸锁乳突肌前缘的囊性肿块,CT值20~30Hu;合并感染,边界模糊,囊内密度增高2例;囊壁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第一鳃裂瘘管1例,CT未显示。结论 CT检查对鳃裂囊肿可以清楚显示囊肿部位、形态、范围、强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关键词: 鳃裂囊肿 瘘管
  • 氯沙坦、福辛普利及硝苯地平控释剂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血流及功能作用之比较

    作者:华琦;XING Xiu-rong;邢绣荣;刘荣坤;何士大

    目的 探讨氯沙坦、福辛普利和硝苯地平控释剂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血流及功能的影响,并进行比较。方法 87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氯沙坦50mg/d(L组,30例) 、福辛普利10mg/d(F组,28例) 和硝苯地平控释剂30mg/d(N组,29例), 应用超声心动图(UCG),观察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末及16周末诊所血压(CBP),心脏功能及左室心肌肥厚的逆转情况。结果 高血压病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L组18.2%、F组39.4%、N组43.8%。治疗4周后CBP均有显著性降低,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以硝苯地平控释剂组作用显著。16周末各组总有效率均达85%以上。4周末各组左室舒张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0.001)。16周末各组左室肥厚逆转,以福辛普利与氯沙坦组作用显著(P<0.05)。结论 氯沙坦、福辛普利和硝苯地平控释剂均能有效持续地降低血压,改善高血压病早期的左室舒张功能损害。

  • 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癌的疗效评价

    作者:何金泉;瞿键;刘含秋

      我院从1996年11月至1999年7月对30例肝癌病人进行85次穿刺治疗,笔者采用TAE+PEI治疗肝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本文30例原发性肝癌(HCC)均为男性,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8.5岁,全部病例均经临床、血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癌结节直径3~9.5cm之间,无门静脉癌栓及肝外转移。肝动脉化疗栓塞(TAE):选择一侧股动脉区常规消毒后,切口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或肿瘤的供血动脉,抗癌药分别用超乳化碘油和明胶海绵细颗粒混合分次注入肿瘤区,TAE术后二周,行PEI治疗。多点不同角度注射无水乙醇(PEI):采用Cook公司,DFDN-20-150、DCHN-18-150穿刺活检针,根据病变的位置,决定病人采用仰卧位、俯卧位或侧位,CT扫描选择佳穿刺层面,测量穿刺角度和深度。常规消毒皮肤,用2%利多卡因4~5ml,采用多点不同角度注射无水乙醇(PEI),使无水乙醇在肿块内充分弥散(根据肿块半径大小,定注射剂量),每周1~2次,4~5次为一疗程。对照组30例使用单一TAE治疗。2 结果2.1  肿瘤大小的变化(图1~3) 30例病人中,肿块明显缩小(50%)8例,其中两例治疗前肿块为9.5cm×7.3cm大小,TAE+PEI治疗后肿块缩小为原1/3大小(33%),12例病人PEI仅治疗1~2次,经3、6、12个月分别复查肿块均无明显增大,有效率达100%。

  • 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类型与内支架的选择

    作者:苏国强;苏静君;毛乾国;谢勇;张逢吉;孔凡明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类型与内支架选择的关系。 方法 应用PTA及PTSA治疗BCS186例,术前应用彩色Doppler常规检查。选择内支架按以下要求:①内支架直径应超过下腔静脉病变远端扩张处直径1.0cm;②有下腔静脉血栓者,选择两组支架,一组压血栓,一组扩张病变;③为避免肝静脉开口受压,可选择改良血管内支架。 结果 收治的186例患者中,149例行PTA,48例行PTSA(包括11例PTA后复发者),11例患者有不同类型并发症,余患者随访1~10年疗效良好。 结论 依据BCS病变类型准确选择不同内支架疗效良好。

  • 多普勒超声音频处理技术自动定量估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压的研究

    作者:张玉奇;孙锟;郁怡;陈树宝;倪金洪;高玲玲;刘斌;汪源源;王威琪;沈蓉

    目的 评价多普勒超声音频处理技术自动定量估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肺动脉压力的准确性。 方法 对56例COPD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和音频处理技术,根据改良的肺动脉/主动脉血流时间间期比法(FPA/FAO)同步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压,并与根据瓣膜返流所得估测值对比。结果 多普勒超声音频处理技术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压与瓣膜返流法估测值间相关性好(r=0.94、0.92,P<0.01),多普勒超声技术较差(r=0.87、0.81,P<0.01)。 结论 应用多普勒超声音频处理技术,根据改良的FPA/FAO法可准确地自动定量估测COPD患者的肺动脉压力。

  • 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测高血压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

    作者:王亚芬;张象贤;龚辉;徐浩仁

    目的  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病(CH)患者的肱动脉内皮细胞的功能。方法  采用超声显像法对44例EH患者和22例正常组肱动脉测定,静息状态下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反应性充血时的内径及血流速度,和舌下含服0.3mg硝酸甘油后5min测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结果  EH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反应性充血时的肱动脉血流速度EH组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服药后诱发血管扩张内径百分变化率EH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H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硝酸甘油诱发的扩血管反应也有所下降。

  • Dieulafoy病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附8例临床报告)

    作者:沈志祥;罗和生;沈磊;谭诗云;俞菊芳;童仕伦;于皆平

    目的 旨在探讨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以期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一定临床经验。 方法 8例患者行急诊胃镜11次(3例各为2次),3例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各1次,1例在剖腹探查术中行胃镜检查。 结果 ① 4例在首次急诊胃镜后即明确诊断;1例在第2次急诊胃镜时发现出血病灶;2例经血管造影后发现出血部位;1例在剖腹探查术中再经胃镜检查而确诊。② 3例在胃镜下局部喷洒止血药、硬化剂注射、电凝等联合治疗后止血成功;1例在血管造影中经动脉灌注药物后止血;3例经外科单纯血管缝扎术后止血,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止血。 结论 Dieulafoy 病可经急诊胃镜和(或)血管造影获得早期诊断。出血部位采用药物、电凝等治疗仍不能止血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 利声显在超声导向植入式微波留置固化治疗肝癌时的血管定位和疗效判断价值

    作者:沈延政;黄敏;严禹;邓学东;孙勤;周轶群

    目的  探讨在超声导向植入式微波留置固化治疗肝癌时,应用利声显作血管树定位和治疗后判断疗效的价值。 方法 28例肝癌,作44例次微波凝固治疗,治疗前应用利声显超声造影,显示肿瘤内血管树,以血管树主干作为凝固治疗的重点。治疗后再次利声显超声造影,观察肿瘤内血流变化,判断疗效。 结果 44例次均清晰显示肿瘤内血管树主干,并以此作为凝固治疗的重点。经复查随访肿瘤区内均未发现血流。 结论  以利声显超声造影显示的血管树主干作为凝固治疗的重点,可提高疗效。建议将利声显造影多普勒检查作为判断微波凝固治疗疗效的金标准。

    关键词: 利声显 微波 治疗 肝癌
  • 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MRI诊断

    作者:李坤成;常沙;杨小平;刘玉清

    目的 评价MRI对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16例假性动脉瘤患者行心电图门控MRI扫描。 结果 本组假性动脉瘤均位于主动脉轮廓之外,瘤体较大(2.8 cm×3.2cm×4.0cm~4.3cm×5.6cm×10.0cm)、偏于一侧、境界清楚、形状不规则,其中大多数(13例)瘤体内部可见与血流信号相同的小瘤腔(0.1cm×0.6cm×0.8cm~0.3cm×2.0cm×3.0cm),瘤壁较厚,信号呈不均匀层状,在SE图像上为中等信号或中等度高信号,在GRE电影图像上为较低信号,可见裂隙状破口以及经破口向瘤腔内喷射的血流信号;3例无瘤腔者MRI未显示破口,瘤体信号与有瘤腔者相同。 结论 MRI可显示假性动脉瘤的特异性征象,是假性动脉瘤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 房间隔缺损经导管闭合术中超声心动图的监测价值

    作者:张琦;赵宝珍;翁三川;孙秀英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闭合术中的监测作用。方法 经导管ASD闭合术患者20例,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经胸或/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20例患者ASD均为单发继发孔型,超声测量房缺直径为22.3±8.1mm,术中伸展直径为25.2±8.1mm,选择Amplatzer封堵器型号10~36mm。术后即刻观察:房缺完全闭合无残余分流者12例,少许残余分流者8例;5例6个月后残余分流消失,2例10个月后消失。结论 经导管ASD闭合术中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对于封堵器型号的选择及术后疗效评价等均有较大的价值。

  • 小肝癌自然组织谐波成像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

    作者:田蓉;段云友;罗淑荣;赵柏山;程颜苓;袁丽君

    目的 分析小肝癌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表现,为其超声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自然组织谐波显像(NTHI)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57个小肝癌肿块图像。 结果 NTHI对小肝癌的图像显示清晰;肿块内以低回声为主占37%,强回声为主占35%,等回声占7%,混合性回声占21%。CDFI血流检出率79%,肿块以少血供为主,瘤周主要为复合性血流或连续性血流,瘤内为搏动性血流或连续性血流或复合性血流。 结论 NTHI能为小肝癌提供高清晰度的声像图,结合CDFI,对小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食管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作者:姚沛旭;陈国华;许建生

      患者 男,59岁,进行性吞咽梗阻1个月来诊。食管钡餐:食管中下段占位性病变,钡剂分流,范围长约13cm,近端食管腔扩张达5cm。内镜:拟诊食管癌。CT所见:食管中下段长约14cm的软组织腔内肿物,密度均匀,断面见分叶征,边界清,管腔扩大,软组织肿块与食管壁之间有环状间隙(见右图)。  手术:肿瘤长约15cm,断面5cm,上缘达弓上,带蒂,肿瘤部分与胸膜粘连。病理:瘤组织由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和组织细胞样细胞组成,成纤维细胞少部分呈席纹状结构,瘤组织内有少量瘤巨细胞及杜顿细胞,亦可见黄色瘤细胞灶,瘤组织核分裂显而易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部分瘤组织出血坏死,免疫组化:Vimentin(+);Lysozyme(+);HHF-35(-);Keratin(-);EMA(-) 。病理诊断:原发食管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亚急性甲状腺炎超声、核素扫描的临床意义

    作者:薛利芳;秦淑玲;张久宏;任萍;张颖;单诗山;甘丽云;凌广花;刘凤霞

    目的 评价超声、核素影像学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或临床明确诊断为亚甲炎47例患者的超声、核素影像表现及特点。结果 47例中,Ⅰ、Ⅱ型37例,超声特征33例为片状低回声,5例为回声不均质性增强,并点片状低回声灶,正确诊断率为91.9%(34/37)。核素扫描为甲状腺不显影或显影不清,正确诊断率为81.1%(30/37)。两种结果有较好一致性(χ2=22.97,P<0.001)。Ⅲ型7例,超声甲状腺呈结节样不规则增大,正确诊断率为71%(5/7)。核素显影甲状腺本底高伴凉结节或显影分布不均。结论 超声显像及核素扫描各有其特异性,在Ⅰ、Ⅱ型中,两种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在Ⅲ型中,超声需与肿瘤鉴别,核素无特异性。

  • 动态CT脑血流灌注测量及临床初步应用

    作者:高培毅;林燕;张红梅

    目的 探讨动态CT脑血流灌注测量的临床应用。方法  13名正常成人、5名临床疑有脑缺血患者和2名临床初诊为继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动态CT脑血流测量。结果  正常脑灰质血流灌注量为59.3~96.8 ml*min-1*100g-1,平均76.2 ml*min-1*100g-1;正常脑白质血流灌注量为27.1~43.1ml*min-1*100g-1,平均33.9 ml*min-1*100g-1。5例临床疑有缺血性脑血管病中,4例发现局部脑血流灌注量下降,1例见局部脑血流灌注量增加。2例临床初诊继发性帕金森病中,1例见左侧壳核血流灌注量下降,1例双侧脑血流灌注量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动态CT脑血流灌注测量可以显示正常脑组织以及病变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与常规CT检查相结合可同时了解病变的形态学变化和功能变化。

  • 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显像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秦淑玲;薛利芳;谭庆龄;陈榴斌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中的表现及其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亚甲炎的核素影像图特点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32例中,双叶及单叶增大者26例,不清晰者8例,稀疏者14例。单叶局部结节者6例,不清晰者1例,稀疏者2例,正常显影者3例。结论 放射性核素在弥漫肿大性亚甲炎时,呈显影不清晰或稀疏,局部结节者,特异性差,表现与临床病理相符。

  • 轻度认知损伤患者海马杏仁核体积的MRI测量及临床随访研究

    作者:解恒革;程流泉;王鲁宁;蔡幼铨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损伤(MCI)患者海马、杏仁核萎缩在Alzheimer病(AD)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MCI组11例,AD组15例,正常老年人14例。GE 1.5T MR机,3D-FSPGR序列采样,冠状位,层厚1.3mm, 层数60,计算机三维重建并进行杏仁核海马体积测量,经标准化校正后进行比较,随访MCI患者进展为AD的情况。 结果 AD组海马杏仁核体积萎缩25%(P<0.05),MCI组萎缩5%~13%(P>0.05)。27.3%的MCI患者经1年随访进展为AD。 结论 伴海马、杏仁核萎缩的MCI患者更易于进展为AD。

  • 甲状腺血管能量三维超声技术相关技巧探讨

    作者:李建国;强沁晨;刘月洁;乔华;甘丽云;凌广花;任萍;张万蕾

    目的 探讨血管能量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甲状腺检查中的实际应用和技术技巧。 方法 使用ATL -HDI 5000型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的血管能量图三维检查甲状腺患者92例。采用7、11和15幅三维成像处理方法对甲状腺附属血管和实质内血流血管三维成像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 36例正常者和33例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的甲状腺实质和23例甲状腺肿瘤的瘤体及其周围的血管三维成像获得成功。 结论 三维能量血管成像对甲状腺上动、静脉和甲状腺中、下静脉的显示较为理想;对于了解弥漫性甲状腺病变时实质血管分布改变,区分肿瘤内、外血流、鉴别肿瘤边缘部位的血流归属有重要帮助作用。

  • 临界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超声观测

    作者:阮骊韬;段云友;曹铁生;庄磊

    目的 通过高分辨力超声,观测临界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是否受到损伤。 方法 对照组及临界高血压患者各10例,通过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评估血管内皮功能。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临界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受损(5.49±3.78 vs 10.11±2.70,P<0.05),而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无明显变化(14.86±4.73 vs 18.36±2.39,P>0.05),其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年龄、血糖、血脂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 高分辨力超声可以早期观测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的改变。

  • 前列腺炎的腺体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影象特点

    作者:毛汛;单诗山;薛丽芳;李建国

    目的 探讨前列腺腺体动脉血流,及它们与前列腺炎症的组织学表现特点。方法 采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检测前列腺腺体动脉。实验分为正常组25例,平均年龄32岁,前列腺炎组42例,平均年龄34.5岁。重点检测腺体的尿道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炎症组的尿道动脉收缩期大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RI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动脉的舒张期小流速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直肠彩色多普勒可较好的显示前列腺腺体内动脉血流,特别是尿道动脉。为前列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较客观的依据。

  • 磁共振仿真输尿管膀胱镜成像技术研究

    作者:杨秀军;凌桂明;缪竞陶;文伟;姚戈虹;陈海曦;胡远胜;徐先鸿;彭仁罗

    目的 探讨磁共振仿真内窥镜尿路成像方法和技术。 方法 采用磁共振水成像(MRH)和/或磁共振静脉尿路造影(MR-IVU)作为影像源,应用导航软件对150例患者进行了磁共振仿真尿路镜观察,其中107例同时行了X线静脉尿路造影(X-IVU),33例行了输尿管镜或膀胱镜检查。 结果 单层块单激发FSE序列除外,几种MRH和MR-IVU技术,均有效地采集了全尿路影像,并获得仿真内镜图像,无任何与检查相关的并发症。 结论 磁共振仿真尿道镜的内腔和病变的内镜样显示,可由二维HT2-FSE或多薄层单激发FSE序列、和一次屏气下的二维或三维快速破坏梯度重聚(FSPGR)序列获取,是常规磁共振成像有效的补充方法。

  •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福贵;祁欣;陈红;孙凤英;于修义;张继红;刘无非

    目的 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对血小板、白细胞改善情况观察,以及探讨其实用性和栓塞优点。 方法 10例19~58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选择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应用化验、B超、CT方法观察血像及脾栓塞术后效果。 结果 10例患者均于术后1~3周内血像恢复正常。B超及CT复查脾脏都有不同程度缩小。 结论 脾脏损伤小、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可行的保守治疗,同时又能保留脾脏免疫功能。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血流与胎盘功能定性研究

    作者:孟晓莉;郝秀丽;陆幼娟;冀小庆;韩清;杜荷香;池越江;王洁

    目的 本课题旨在探讨妊娠晚期胎儿脐血流等参数与胎盘生理或病理性改变的线性关系,用于评估胎盘功能和围产儿预后。 方法 通过对60例妊娠晚期(孕周为39±2weeks)的孕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检测胎儿脐血流和腹主动脉血流参数,分别计算并拍片记录其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血流收缩期与舒张期比值S/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随机抽取正常妊娠组,分娩后新鲜胎盘共计20例;异常妊娠组分娩后新鲜胎盘共计7例,统一标准做病理检验。对60例产后新生儿评分追踪记录。 结果 胎儿脐血流RI=0.56±0.08,S/D=2.1±0.4,胎盘(功能)成熟老化程度为II°,病检胎盘绒毛模板变性较少,绒毛水肿、结节、钙化为少量;胎儿腹主动脉血流PI=1.48±0.49,S/D=3.1±0.8时,提示胎儿宫内状况良好,新生儿产后评分多为9~10cent/min。 结论 胎儿脐血流与胎盘功能存在一定线性关系,其血流参数可作为评价胎盘功能与围产儿预后的一项指标,对指导围产医学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无创性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静;张运;季晓平;张薇;张梅;葛志明;胡燕燕;钟明;李秀昌

    目的 探讨利声显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IMCE)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对12例患者于CABG前后行IMCE检查,分析利声显输注和递增触发时的心肌多普勒信号并描绘时间-强度曲线,测量平台期心肌显影强度A、曲线上升平均斜率β以及A*β乘积在治疗前后的变化。 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行CABG术及IMCE检查,CABG术后A、β及A*β值均显著增加(P<0.001)。 结论 IMCE为无创性评价CABG的疗效提供了简便、安全和可靠的新途径。

  • 多参数比值超声监测胎儿宫内生长发育速度

    作者:任芸芸;常才;张珏华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特点。 方法 分析1998年6月至1999年10月期间本院正常分娩的新生儿695例,其中正常体重新生儿500例,巨大儿147例,IUGR新生儿48例,分析妊娠期间双顶径/腹径、腹径/股骨长比例的变化趋势。 结果  胎儿双顶径/腹径比例巨大儿小,IUGR胎儿大,整个孕期呈下降趋势。腹径/股骨长比例巨大儿大,IUGR胎儿小。 结论  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趋势表明,胎儿体重的增加,主要是胎儿腹径的增加占优势。

  • 左腹壁表皮样囊肿1例

    作者:吕桂坚;徐少杰

    患者 女,5岁。出生时即发现左腹壁肿块伴多颗皮肤结节,近3年来逐渐增大。体检:左腹壁自耻骨联合止肋弓可触及10cm×12cm大小的肿块,表面粗糙,质中无压痛,内以腹白线为界,外界欠清,皮面可见5颗隆起的结节。肿块穿刺:进针困难,穿刺感为软骨样组织,穿刺物检查未见异常。  CT检查:左腹壁明显增厚,可见一3.5cm×10.0cm×12.0cm大小混杂密度肿块,CT值50Hu左右,内中可见条片状、索条状病灶,并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位于皮下或突出于皮面,增强后病变不规则强化(图1),病变沿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间隙生长,边界欠清。  手术所见:左腹壁肿物向下侵及耻骨联合,向上累及肋弓,沿腹直肌前、后鞘以及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间隙生长,但不与肌肉粘连,向内侵及腹白线,外止腹内斜肌外缘内侧约3cm,在弓状线以上病变侵及腹膜。

  • 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术后溶血1例

    作者:金敬琳;赵世华;蒋士良

      患者女,18岁,发现心脏杂音18年,活动后心慌、乏力一年,于1998年11月16日入院。查体:血压110/70mmHg,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双期连续性机械样杂音,伴收缩期震颤,心率70次/分,律齐。Hb:12.9g/l,尿常规正常。心脏X线平片示肺血增多,主动脉结宽,肺动脉段凸,左心室增大,心胸比率0.51。心电图示正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动脉导管未闭长10mm,直径5mm。右心导管检查示肺动脉平均压17mmHg,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为2.02。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示动脉导管未闭(PDA)呈漏斗状,窄处直径7.5mm。  介入治疗:局麻下,穿刺右股动、静脉,送5F猪尾导管及6F端孔导管,先行右心导管检查及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然后选用10/8mm Amplatzer封堵器封堵PDA,10min后重复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示主动脉至肺动脉仍有少量残余分流,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轻度收缩期杂音。封堵术后17h患者发热,体温37.6℃,皮肤及巩膜黄染,排酱油样小便。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9g/l,乳酸脱氢酶435.00Iu/l,尿胆素(+),尿酮体(+)。术后24h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水平少许左向右分流。考虑PDA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引起的急性溶血反应,对症治疗后溶血反应未见好转于封堵术后54h行外科动脉导管未闭直视缝合术,术中见PDA直径8mm,少量残余分流自封堵器的网眼中喷入肺动脉。术后1h小便颜色消失,出院前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消失。  讨论 PDA封堵术后发生溶血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应用Rashkind及弹簧栓子法已有报道,国外学者[1,2]等报道2例PDA双面伞封堵术后因残余分流而致严重溶血,1例由手术取出双面伞,结扎PDA痊愈;另1例加放第二个双面伞封闭残余分流后溶血消退。Tomita等[3]报道218例应用弹簧钢圈封堵PDA术后5例发生溶血。其中1例微量残余分流30天后溶血自行消退,3例分别在60、3、7天再行封堵术,1例14天行外科PDA结扎术。国内张智伟[4]及张卫泽[5]亦有相同报道。一般认为溶血与残余分流有关,通过封堵器的血流流速越快,越易发生机械性溶血。因此,我们认为预防封堵术后溶血关键是选择直径足够大的Amplatzer封堵器,消除残余分流。封堵器的直径应至少比所测PDA窄直径>2mm。

  • 多脾综合征1例

    作者:张利;杨桂芳

    患者女,54岁,右上腹不适2月余,腹部查体无阳性体征。B超所见:脂肪肝、脾区多发结节样占位病变,其内血流丰富。诊断:脾区多发占位病变。CT检查:肝实质密度减低,CT值37.9HU,脾区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影,大为4.2cm×4.0cm,小为1.2cm×1.2cm,密度均匀一致,边缘光滑清晰,增强后与正常脾脏密度和增强方式一致。胰腺短小,胰体尾缺如,下腔静脉肝段缺如。下腔静脉与奇静脉于右肾区上方连接,右侧膈角内见扩张奇静脉影(图1,2)。诊断:多脾综合征、脂肪肝。  讨论 多脾综合征是一种极少见的先天性多系统畸形综合征,国内报道较少。Baillie在1788年报道第1例。多脾综合征特点为多个大小不等的脾脏,数目从2~16个不等,通常为右侧,偶尔双侧,本例为左侧,约半数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等)及双肺两叶畸形,65%伴有下腔静脉肝段缺如,伴奇静脉连接,57%伴腹部内脏异位,如对称肝,右侧胃,肠旋转不良,胆囊中位或缺如,短胰畸形。本征死亡率低。1岁以内死亡为50~60%,多脾综合征的生存期主要决定于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畸形及其严重程度。本例虽有多种腹部畸形,但无先天性心脏畸形,故无明显临床症状。

  • 胫骨局限性骨脓肿1例

    作者:谷景先

    患者 女,20岁,系我院女战士,由于一次劳动不慎把左踝关节扭伤后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体检:体温36.8℃,左膝下10cm处皮肤表面有1.5cm×1.8cm近似圆形结痂现象,据患者口述,10年前一次不慎摔倒在煤堆中所致,左胫骨上段无压痛。X线检查:左踝关节摄片所见,除软组织肿胀外,骨质结构、形态、密度均未见有异常,由于当时怀疑有胫骨撕脱性骨折,所以加摄带膝关节平片,结果发现胫骨结节下5cm处在胫骨中央有一个接近髓腔密度与骨干长轴不平行的椭圆形阴影,其内无骨嵴伸入,面积约有2.8cm×2.0cm,病灶边缘似有钙化,钙化带与正常骨质间分界明显,结合透视多角度转动病人,病灶均无变化,从影像表现并结合临床应首先考虑为外伤所致髓腔内出血引起钙化,钙化带与周围境界清晰,但影像表现又与骨脓肿影像表现有相似之处,亦不排除骨脓肿的可能,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又跟踪手术及病理。手术及病理所见:左胫骨下9cm处约有2.3cm×1.6cm大小骨质破坏区,边缘有一层环形钙化带,与正常骨组织分界欠佳,周围软组织无肿胀,其内颜色为暗褐色,病理所见,部分骨质变性,骨纤维骨化不全,间质充有血窦,纤维组织化生,诊断左胫骨局限性骨脓肿。  讨论 慢性局限性骨脓肿,临床症状轻微,主要以疼痛为主,呈现阵发性,夜间加重,病变常发生于骨干骺端,病灶一般居中或偏于一侧,边缘常有硬化带,与骨间质无明确界限,此例患者钙化带与骨质分界清晰,与外伤所至髓腔内出血引起的钙盐沉积影像相似,正是这点给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骨脓肿破坏区长轴与骨干平行,骨外形一般改变,很少有骨膜反映和死骨,如破坏区涉及骨的边缘或皮质时,临近可见到条状骨膜反应,偶见死骨。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骨样骨瘤鉴别,后者病变常位于骨的边缘或皮质部分,常引起骨皮质增生硬化。

  • 腹腔巨大脂肪瘤伴腹白线疝1例

    作者:涂国建;郭召友;刘共华;向桂书

    患者女,47岁。腹部包块逐渐长大9年,极度长大伴腹胀1年。体检:腹部极度膨隆,耻骨联合平面至脐下腹部局限膨出,颈静脉及腹壁静脉怒张。腹部增强CT扫描示腹腔巨大不规则脂肪密度(CT值-28Hu),肿块充填整个腹腔并侵及腹膜后腔,其内有多发粗细不等的分隔。左肾被推挤向前向右移位居腹主动脉前方(图1)。胃上移,小肠下移位于盆腔内。耻骨联合上方腹白线疝,疝囊内有脂肪、小肠(图2)。CT诊断:腹腔巨大脂肪瘤伴腹白线疝。手术所见:整个腹腔被多发大小不等分叶状脂肪团占据,大者如胎儿头,小的如拇指头大小。左肾被推移至腹主动脉前方。大部分小肠被推移至盆腔。空肠、结肠、左肾被脂肪瘤包裹。腹膜后及肠系膜亦有多个大水不等、包膜完整分叶状脂肪瘤,并有肿大淋巴结。切除脂肪团共7.0kg。病理诊断:腹腔多发性脂肪瘤。  讨论   原发腹腔巨大脂肪瘤少见,伴腹白线疝则极少见。本例CT征象典型,并为手术病理证实。原发腹腔脂肪肉瘤相对常见,就CT片征象而论,脂肪瘤应与其鉴别,脂肪肉瘤密度不均匀,即使分化程度很高的脂肪肉瘤,其CT值也高于正常的脂肪组织,这是因为其中含有少量其他组织成分的缘故。腹白线疝多是腹白线发育不良加上巨大脂肪瘤逐渐长大,腹压进行性增高所造成。

  • 脑实质内恶性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

    作者:李建军;杨海鹰;王兆熊

      患者男,50岁,因头痛、头晕伴左侧肢体活动不便1年,加重并伴有恶心、呕吐及视物模糊2个月入院。体检:右眼外展活动障碍,左鼻唇沟变浅,口角右歪,伸舌偏右,左侧肢体肌力Ⅲ级,病理征阳性。CT平扫:右额、颞叶深部见5.9cm×5.5cm×6.0cm大小占位病变,CT值21~40HU,中央密度较低,边缘不规则,左前缘见点状致密钙化灶,瘤周见大片低密度水肿区,右侧脑室前角及第三脑室受压变窄(图1)。CT诊断:右额颞叶恶性胶质瘤,不除外转移瘤。全身同位素骨扫描及胸片未见异常,腹、盆腔B超未见异常。手术所见:肿瘤位于右额颞叶深部,质韧,和周围脑组织黏连紧,血供丰富,主要供血来自大脑中动脉额颞支,肿瘤内含有黏稠黄色液状物。病理:瘤组织大部分坏死,残存瘤组织呈乳头状及腺样排列,乳头中央纤维组织及血管增生,乳头表面被覆立方和柱状上皮细胞,有明显异型性。手术病理诊断:右额颞叶脑实质内恶性脉络丛乳头状瘤。

  • 超声诊断晶状体全脱于视网膜后1例

    作者:冯萍娟;王捍平;何洁

      患者 男,66岁,右眼白内障针拨术后,现鼻侧视物不清1月余。体检 外眼未见异常,玻璃体内混浊,眼底看不清。超声所见(图1)右眼长轴23.2mm,前房后方未见晶状体回声,于玻璃体内颞侧可见19.2mm条状稍强回声,后端与视乳头处相连,在条状稍强回声与颞侧球壁间可见晶状体回声,另于玻璃体内中央可见条状及絮状稍强回声,后端与颞侧条状稍强回声相连,后运动较弱。超声提示:①右眼晶状体脱位于颞侧视网膜后;②右眼颞侧部分视网膜剥离;③玻璃体内混浊伴机化物。  讨论  晶状体脱位多见于外伤后脱落于玻璃体内。此例患者曾行白内障针拨术。因患者术前未作超声检查,视网膜剥离在先还是在后较难确定,本人认为可能先有机化物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后作针拨术导致晶体脱位于剥离之视网膜后。

  • 肝脓肿误诊肝癌1例体会

    作者:吴秀花

      患者女,67岁,近来明显消瘦,右上腹痛伴低热一周来院就诊。入院时检查:体温38.2°C,腹平软,未扪及包块,肝脾(—)。首次超声检查发现肝右叶一实质不均质团块,大小约12.0cm×9.5cm,境界尚清楚,周边似有低回声晕(见图1),其余部分肝组织回声均匀、细密、增强。超声诊断为:肝右叶不均质包块,提示肝癌。后经MRI检查,诊断为肝右叶原发性肝癌(巨块型)。10天后第二次超声检查,发现肝右叶包块声像图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原来回声强弱不均实质性包块,变成了以低回声为主其间夹杂多个不规则小液性暗区的混合性包块,周边回声稍增强,境界清楚(见图2)。超声诊断为:肝右叶混合性肿块,提示肝脓肿。后经肝穿刺,抽出了脓液;脱落细胞检查发现大量脓细胞,提示肝脓肿。  讨论 对于一般表现典型的肝脓肿,超声诊断较容易,准确率较高。但肝脓肿的声像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不同的病程进展,脓肿是否液化及液化多少而不断发生演变的。在病变初期,病变区呈分布不均的低回声,与周围组织间有一不规则而较模糊的边界,此时声像图表现酷似肝脏恶性肿瘤,从声像图特征上很难鉴别。本例患者在发病年龄、部位、大部分临床表现、首次声像图特征,均类似肝癌的特征,但因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生命体征——体温,也未结合其它方法和技术证实,因而造成误诊。这时若运用实时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技术来鉴别稠厚脓液与实质性占位病变显得尤其重要。

  • CT诊断多发性腹壁下包虫病1例

    作者:赵明泽

    患者 男,25岁,蒙古族,从事放牧工作。因“右中腹部渐增性包块2月余”就诊。查体:右中腹可触及一约4cm×5cm×5cm大小包块,质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差,压痛明显。腹部B超:于右中腹部探及7.1cm×4.2cm,4.3cm×4.0cm的无回声区,壁厚,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肝脏未见异常。X线检查:心、肺未见异常。卡松尼试验:阳性。CT图像所见:右侧腹壁下两个囊性类圆形的低密度影,呈哑铃状,边缘清晰,其大小分别约为6.5cm×5.0cm,1.8cm×2.1cm,CT值6.4~25.6HU,腹腔内容物被挤压,考虑为右中腹部腹膜下囊性包块,包虫病可能性大。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右中腹部)腹膜下包虫病。  讨论  包虫病为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所致。棘球绦虫有数种,感染人的主要有细棘球蚴和泡状棘球蚴,前者的成虫寄生于大肠和小肠,后者的成虫寄生于狐狸和犬中。其妊娠节片或成虫卵随粪便排出,污染水源、蔬菜等,人可因误食虫卵而被感染。虫卵在小肠孵化出六钩蚴而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到达肝、肺等脏器形成包虫病。极少数可通过肺导致其它脏器如心、肺、肾、脑等处包虫病。发生于腹膜者多为继发性(90%),由肝包虫囊肿破裂后头节和子囊播种于腹膜所致,而少见于原发性。

  • 左肾巨大被膜下血肿误诊1例分析

    作者:黄雪兰;郑春梅;王丽

       患者男,37岁,因左腰部疼痛3天入院。该患者于3天前因左肾结石、左肾积水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当夜感觉左肾疼痛并出现呕吐,当地医院考虑碎石后排石发生肾绞痛。CT检查: 右肾大小、位置、密度未见异常。左肾体积明显增大,密度不均匀,于肾盂处可见结节样高密度结石,肾盂受压变形移位。强化扫描后见左肾大部分区域无强化表现。肾脏靠前部分区域可见强化表现。右肾呈均等强化。诊断:左肾占位,左肾盂结石。  肾盂造影:右侧肾盂、肾盏、输尿管显示良好,未见异常。左侧肾盂走行分离、移位,呈抱球样变,上组、下组肾盏呈囊样扩张,左侧输尿管显示良好。诊断:左肾占位,性质待查。   彩超检查:采用美国ATL-3000,探头频率3.5MHz。 右肾切面内径约100mm×45mm,形态正常,轮廓规则,体积不大。在肾上盏可见一个大小约4mm×5mm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左肾正常位置区可见一127mm×87mm非匀质回声区,形似肾脏,轮廓不规则,边界清,形态呈球形,内部为低回声,分布不均质,后方回声无变化,肾血流环绕光团周围,肾门处未见肿大的淋巴结。正常肾脏结构显示不清。诊断:左肾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肾癌,右肾结石。

  • 超声诊断联体双胎1例

    作者:袁梅;王正滨;徐兰慧

    孕妇26岁,停经6月余来院作胎儿发育常规检查。产科检查:耻骨上宫高30cm,腹围100cm,在脐左下和脐右下分别可闻及两个胎心,心率140/136bpm,临床诊断为双胎。B型超声检查于宫底部左右两侧可显示两个完整的胎头环(见图1),双顶径分别为6.9cm、6.5cm,两排胎儿脊柱连续性好,双胎心搏动规律,胎儿位置恒定,自脐部平面向下腹横径增宽,仔细观察可见两胎儿脐部至会阴部融合一起(见图2),性别难以分辨,四下肢显示清楚;可显示一个胎盘,位于子宫右前壁,厚3.5cm,O级,羊水无回声区5.0cm,超声诊断:①中孕,双胎臀位;②胎儿畸形-联体双胎。入院后经腹利凡诺引产,娩出双胎儿,可见其自脐 部以下相联,性别不清,总重约2120g。  讨论 联体双胎临床较为罕见。据不完全统计,其发生率为1:50000左右。联体双胎系由于单卵羊膜囊腔在孕早期发育时没有充分分开,导致两个胎儿有其共同的中间区域,从而形成联体双胎。临床所见联体双胎有多种类型,根据联体的部位和各自的形态大体可分为对称和不对称两种类型。其中以对称型较为多见,如联胸、联腹、联胯双胎等。目前认为B型超声检查是确定联体双胎的好方法之一,超声检查对确诊为双胎者,除应按常规仔细观察每个胎儿的发育情况之外,尚应实时观察两胎儿的活动是否一致,注意观察两胎儿的贴近部位有无皮肤、组织、内脏相连接的情况,以及联体的部位、范围,乃至有关临近脏器能否分开等。作者认为,超声检查适宜在早、中期妊娠时进行,由于该时期胚胎或胎儿较小,羊水量相对较多,而易于检出。对于联体胎儿,早期诊断并采取及时的临床措施,对孕妇预后的身心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彩色超声诊断巨大皮脂腺囊肿2例报道

    作者:夏曦;陈悦;党渭楞

    两位患者以臀部无痛性肿块就诊,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0和42岁,查体:臀部皮下触及一球形和半球型无痛性肿块,较为柔软,有弹性,可连同皮肤移动,肿块大小分别为70 mm×70mm、60mm ×40mm和30mm×20mm肿块。 超声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700,探头频率5~10 MHz。二维超声显示:肿块均为中等偏低细密回声,内部见散在细小强回声光点,肿块内容无流动感,后部回声稍增强,有包膜,压之有弹性并变形。CDFI示:包膜周围均见少量彩色血流信号,呈低速高阻型,内部未见血流。但其特征性表现是两例彩色图像均可见散在肿块内部有不均匀分布的细短、垂直棍状彩色信号,有规律上下震荡,该信号不似血流彩色信号形态。超声提示为:臀部皮下囊性肿块,内容物较稠厚(巨大皮脂腺囊肿),两例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皮脂腺囊肿。  讨论 皮脂腺囊肿为皮脂腺导管阻塞后,内容物潴留所形成。其内容物状似面泥,故又称粉瘤或皮脂腺瘤。实际上并非肿瘤。此种囊肿为体表常见的肿物之一。本文2例皮脂腺囊肿病例,有其共同声像图特征:均为中等偏低回声光团,内散在分布光点,包膜完整等;CDFI均示其内无血流,但有不均匀分布细短、垂直棍状彩色信号,不似血流彩色信号形态。尤其后者很有特征性,其依据超声的物理、生理特性,皮脂腺囊肿的内容物为面泥状浓稠液性物,内含有许多微小晶体,其中部分晶体按一定的距离垂直排列,超声束在各晶体界面之间反复振荡,产生有一定规律的反射和散射所至。皮脂腺囊肿虽然是皮下软组织多见的肿物之一,但是该囊肿内所出现的细短、垂直棍状彩色特征信号能否成为其超声诊断的特征性表现,有待于同道探讨。

  • 几种似胰腺囊腺瘤病变的CT误诊分析

    作者:胡荣剑;张旻;王妍焱;潘纪戌

    目的 分析8例CT误诊为胰腺囊腺瘤的原因。方法  8例作了CT平扫和增强扫描。 结果 经病理证实为胰腺结核、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胰腺囊实性肿瘤各1例, 胰腺癌和胰腺假囊肿各2例,其中3例呈单发囊性病变,5例为囊实性病变,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和分隔强化,仅1例囊壁和分隔钙化。 结论 多数病例可根据CT表现再结合临床及其它影像检查,有助于与胰腺囊腺瘤的鉴别诊断。

  • 急性胰腺炎时超声诊断急性胰液积聚的准确性

    作者:罗燕;李永忠;邱逦;马文敏;胡运开

    目的 了解超声观察急性胰液积聚(AFC)的准确性。 方法 回顾本院1996-1998年共100例急性胰腺炎(AP)的CT及同期检查结果。 结果 超声对AFC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3%、94%及92%。 结论  AP时超声能对AFC进行较准确诊断。

  • 螺旋CT对胰周小血管的显示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咏梅;张克随;罗天友;胡志华;石军

    目的 研究胰周小血管的正常和异常表现。 方法 对90例无胰腺及无胰周疾病、无门脉高压的患者和20例胰腺肿瘤的患者行螺旋CT双期扫描。横断面观测胰周小血管包括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胃结肠干 、胰十二指肠前上静脉、胃网膜右静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前上动脉的显示率,并测量其直径,将二者进行比较。 结果 ①两组胰周小血管显示率其P<0.05;两组平均直径比较:胰周小静脉P<0.05;②肿瘤组共显示扩张小静脉13支。 结论 ①正常胰周小血管直径有一定的正常值范围;②胰周小血管异常改变可帮助对胰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分期。

    关键词: 胰腺 肿瘤 血管
  • 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评价

    作者:刘溢;谢敬霞

    目的 探讨CT 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74例手术探查胰腺的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做平扫和增强检查。检查前口服造影剂。 结果 水肿性胰腺炎53例,出血坏死性21例。7例病人合并脓肿,5例死亡。按Balthazar 分级:A级10例,B级16例,C级19例,D级16例,E级13例。 结论 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具有定性诊断价值,且Balthazar 分级对临床病理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胰腺 急性 CT
  • 多种影像学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金震东;潘雪;李兆申;许国铭

    目的 比较超声内镜(EUS)、体表B超(US)、CT和ERCP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0例经超声内镜(EUS)诊断的胰腺癌中具有手术病理诊断,又同期进行过以上各项检查的60例完整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EUS对胰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70%,均高于US、CT和ERCP;EUS对胰腺癌TNM各期(T1~T4)的评价能力均高于US、CT和ERCP,分别达T1&T2=50%,T3=62%,T4=90%,总计达75%,对N因素的敏感性为46%,特异性为85%,也高于其他影像检查。结论 EUS联合US、CT及ERCP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TNM分期均有较高的价值。

  • CT泪滴状肠系膜上静脉征评价胰头癌不可切除性的意义

    作者:王静;陆建平;吕桃珍;王培军;左长京;王敏杰

    目的 研究CT泪滴状肠系膜上静脉(SMV)征能否可靠判断胰头癌的不可切除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头癌,对照分析CT表现及手术病理,评价泪滴状SMV征反映胰头癌不可切除性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 结果 在增强CT上,泪滴状SMV征结合其他CT表现可明显提高胰头癌不可切除的敏感性(从61%到89%)和准确性(从70%到91%),但对可切除的特异性无显著影响(从100%到96%)。 结论 泪滴状SMV征是胰头癌不可切除性的可靠表现,对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 胰腺癌CT征象探讨

    作者:杨庆康;蒋蕴毅;华佳

    目的 对胰腺癌的CT征象进行探讨。 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18例,其中胰头癌13例,胰体癌3例,胰尾癌2例,就其CT征象进行分析,同时又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壶腹癌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5例,胆总管远端癌4例,胰头部炎性肿块3例作为鉴别诊断。全部病例均采用型高分辨率CT机作增强前后扫描,对兴趣区作3~5mm薄层和动态扫描,并分别摄取动脉期及静脉期相。 结果 胰腺肿块呈低密度;胰头静脉弓扩大,胰后脂肪间隙模糊;肿块远端的胰腺组织不同程度稀疏、萎缩;肠系膜上动脉增粗;胆总管远端和主胰管远端间距分离;为胰腺癌较具特征的表现。 结论 高分辨率CT薄层和动态扫描是发现胰腺癌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胰腺肿瘤 CT 黄疸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黄敏;沈延政;邓学东;孙勤;严禹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 (CDUS) 检查胰腺血流对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 测量21名临床诊断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血流,同时测定30名健康体检者的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血流作为对照组。结果   21名患者的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流速度减慢,显示相对困难,5例未能测出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血流;而正常组都能显示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并测出其血流速度,两者有显著差别(P<0.01)。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的大流速95%。范围:正常组为 0.29~0.85,病例组为0~0.48。 结论 超声检测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血流可作为观察胰腺血液供应和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又一方法,并为胰腺炎的疗效随访提供依据。

  • 螺旋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肿瘤-胰腺密度差的价值

    作者:刘鹏;文明

    目的 评价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胰腺癌27例,先平扫,再以3ml/s速度团注对比剂150ml,分别行动脉期(注射后25s)和门脉期(注射后60~70s)扫描。并测量各扫描期肿瘤和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计算出肿瘤-胰腺密度差。结果  肿瘤的平均CT值在动脉期和门脉期分别是48±8 HU、72±6 HU,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是125±18 HU、98±11 HU,肿瘤-胰腺密度差为73±21 HU、25±12 HU,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别。 结论  动脉期可得到大的肿瘤-胰腺密度差值,对胰腺癌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螺旋CT 胰腺癌
  • 胰腺肿瘤时胰周小血管的表现和胰周血管SCTA

    作者:李咏梅;张克随;罗天友;胡志华;石军

    目的 探讨胰腺肿瘤时胰周小血管的异常改变和胰周血管SCTA临床价值。 方法 20例胰腺肿瘤作了一次性屏气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横断面观测胰周小血管的直径,并用动脉期扫描图像作SCTA,进一步显示肿瘤对胰周血管和胰腺侵犯的空间解剖关系。 结果 ① 分别测得胰周小血管的平均直径。② 20例肿瘤共显示扩张小静脉13支。 结论 ① 胰周小静脉的扩张可作为胰腺肿瘤早期诊断的依据之一和向胰外浸润的征象。② SCTA能显示肿瘤与胰周血管的关系。

  • 多功能X线摄影测量角度定位器

    作者:王韶卿;王忠周;于红;王海燕

      在X线摄影技术工作中,摄影体位是保证被照部位能否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的关键,但受人体解剖功能所限,有些摄影体位很难达到临床要求,既使勉强达到,也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见于上述问题,我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探索,终于找到了一种方便、快捷、体位摆放准确、舒适、能充分显示因功能受限而不易显示的部位、节省材料和减少器具存放空间的方法,那就是将多种X线摄影盒和角度测量尺经过组合、创新,研制成“多功能X线摄影测量角度定位器”,该定位器可在三维空间内进行多角度变换定位和任意角度的测量。1 构造  该定位器由角度定位系统和综合测量系统两部分组成,二者既可同时使用也可单独分开使用。  角度定位系统由:壳体、长条垫板、旋转角度垫板、角度支撑板、角度挡板、持片器、导向旋转板、导向销钉槽、合页组成。持片器、壳体、角度支撑板、角度挡板相互配合可以做0°、15°、25°、35°、45°、90°的调节(见图1、2),另外还可以使两个持片器通过导向销钉槽与旋转角度垫板相互配合做15 °、23° 的调节(见图3)。  综合测量系统由:底座、滑柱、滑块、滑动测量尺、半圆仪、旋转角度标尺组成。角度测量系统测量角度在0°~180°之间(见图4)。

  • 影像诊断对皮肤病的价值

    作者:陆静华;陈兴灿;卢献双

      皮肤病是复杂的病变,有些皮肤病并不是眼见就明,有内外联系,也有因果关系:部分皮肤有病,内脏也有反应,所以必须结合病情选择性地做一些内脏普通X线、CT扫描等影像检查,内外联系结合治疗。现就我院近几年412例皮肤病的影像诊断资料介绍给大家,供同道们参考。1 临床资料  (1) 银屑病(牛皮癣),132例,男61例,女71例;年龄11~74岁,平均年龄38。  (2) 系统性红斑狼疮39例,男8例,女31例;年龄13~39岁,平均年龄28岁。  (3) 弥漫性系统性硬皮病3例,均为女性;年龄25~45岁,平均年龄38岁。  (4) 皮肌炎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3~61岁,平均年龄40岁。  (5) 玫瑰糠疹68例,男11例,女57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36岁。  (6) 白癜风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1岁。  (7) 植物性接触性皮炎97例,男85例,女12例;年龄11~65岁,平均年龄38岁。2 方法和结果  本组412例均为临床证实,根据需要选择X线,CT,B型超声,心电图检查。  (1) 银屑病(牛皮癣)132例,X线胸片及CT扫描见两上肺结核硬结钙化20例,左下肺结核部分硬结钙化8例,两上肺结核伴右下肺结核均为陈旧性23例,胃肠钡餐检查慢性胃窦炎19例,十二指肠球溃疡8例,子宫造影输卵管两侧不通炎症7例,CT扫描腰椎4-5椎间盘突出5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3例,X线胸片,CT扫描见缩窄性心包炎4例,右腕关节桡骨远端骨折已愈合,伴轻度畸形11例,右髋关节股骨颈骨折已愈合12例,伴走路有跛行,左股骨颈骨折已愈合3例,CT扫描,B型超声检查脾肿大9例,大一例为11cm×13cm×27cm。  (2) 系统性红斑狼疮39例,X线胸片,CT扫描见两肺结核硬结5例,两肺间质性肺炎伴心包炎10例,盆腔结核3例,CT扫描肝脾肿大6例,X线显示两侧膝关节软组织肿胀8例,肾脏CT扫描及B型超声检查两侧肾脏多发性小囊肿7例。

  • 血管内介入改良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指间定位法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者:崔新建;王兆欣;陈保伦;杨东升;沈其杰

    目的 为提高Seldinger股动脉穿刺技术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使得血管内介入放射新技术在临床顺利开展。 方法 在改良Seldinger技术的基础上,将其改进为股动脉指间定位法,即术者的左手食、中指平行于股动脉,将股动脉置于二指间中,扪其搏动定位。 结果 改良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指间定位法一针穿刺成功率为72%,明显高于传统的定位法(23%)。 结论 改良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指间定位法的应用,使一针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血肿并发症降低,利于血管内介入诊断与治疗新技术的开展。

  • 颈椎斜位摄影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于兹喜;崔崔;黄永杰;朱延好

      颈椎斜位作为观察颈椎椎间孔和椎弓根的常规位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病人体位状态及中心X射线会影响颈椎椎间孔的大小和形态,笔者对颈椎斜位摄影及椎间孔测量进行了再探讨。1 材料与方法  颈椎斜位摄影以充分显示颈椎椎间孔为目标,正确理解颈椎椎间孔的走行方向是必要的。颈椎椎间孔斜向外下走行与身体矢状面和水平面各成一定的角度。1.1 颈椎椎间孔与水平面成角的测定  制作干性颈椎骨骼标本一枚,将一细直金属丝分别放在第1至第7颈椎椎间孔的上缘、中间和下缘三个不同的位置上,并分别用中速CaWO4增感屏、FUJI胶片、东方 F78-ⅢX射线机进行摄影,使细直金属丝上下垂直于胶片,各颈椎椎间孔的放大率取1.1。胶片用KODACA 自显机处理,照片的各颈椎椎间孔的大小用CBL5 5×倍率计(云南光学仪器厂)观察测量。测量结果见表1。

  • 肾外伤后肾周血肿合并感染1例报道

    作者:严军;陈悦;党渭楞

    患者男,年龄49岁,因间歇性右侧腰痛伴血尿入院。以往有肾结石病史。入院诊断为肾结石。次日行体外震波碎石治疗,2天之后患者右侧腰痛加剧,体检右侧肾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尿白细胞增多,>500/HP。临床诊断为尿路感染,给于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疼痛依旧,并出现发热症状。2天后体检发现右上腹出现鸭蛋大小肿块,有压痛,有波动感。超声检查:右肾形态失常,明显缩小,右肾大小87mm × 39mm ,肾内结构模糊,肾内见多枚结石回声;肾包膜欠清晰,肾周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宽度39mm ,暗区内充满絮状回声和低回声团块。超声提示:右肾周包膜下弥漫性血肿,右肾压迫缩小,右肾多发结石。CT及IVP检查证实为右肾挫裂伤,包膜下血肿。再次追问病史,患者一月前有外伤史,后诊断:右肾挫裂伤伴包膜下血肿合并感染。即刻行右肾切除术,术中于右肾上极见一长4cm陈旧裂口,伴多个陈旧性血凝块附着,肾周有大量脓性液体约1000ml ,肾周脂肪包裹增厚,僵硬。术后病理诊断:右肾陈旧性破裂伴肾周脓血肿形成。  讨论 外伤性肾周血肿由闭合性或开放性肾外伤所引起。常见的为车祸,挤压,重力打击肾区所致。近年来,随着临床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广泛应用,震波碎石后亦可出现肾脏不同程度挫裂伤,常在震波碎石后1~2周内出现,国内报道也有多例,本院泌尿科也发生多例。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肾周少量血肿形成,肾包膜基本完整,肾内结构基本正常。而肾挫裂伤声像图表现为肾包膜完整性消失,肾周围有不同程度血块聚集,呈不规则低回声区,有时可见肾脏部分或完全断裂,断裂口呈楔形,出血量多者可使肾脏受压变形,且肾脏内结构回声往往模糊不清。合并感染时,可使图像进一步复杂化。结合病史有发热,腰痛,白细胞升高等;探头局部压痛明显,或局部出现肿块,并且声像图中出现混合性回声,即可做出诊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