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MSCT诊断左颈外静脉假性静脉瘤1例

    作者:郑生喜;黄宝生;贾勇

    患者女,48岁,左颈部无痛性包块4年,1周前突然增大;无外伤及手术病史.查体:左颈部包块无波动感,站立位体积较卧位时缩小.CT平扫于甲状腺平面、左侧胸锁乳突肌后外方见3.40 cm×4.30 cm软组织密度块影,密度均匀,CT值42 HU,前缘与颈外静脉分界不清;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无强化,静脉期与颈外静脉同步强化,周围见厚薄不均匀的囊壁,MPR示肿块位于颈外静脉后方,并见颈外静脉破口,VR示肿块与颈外静脉关系密切.

  • 18F-FDG PET/CT诊断原发性脾血管肉瘤1例

    作者:杜补林;李娜;李雪娜;刘一;李亚明

    患者女,58岁,左上腹不适10余年,半个月前左侧躯体受外伤后左上腹疼痛加重,放射至背部,自服止痛片可缓解,自觉乏力消瘦,体质量下降约2.5 kg.查体:左肋下触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WBC 4.37×109/L,其中淋巴细胞计数偏低.CA125增高为57.18 U/ml.腹部CT:脾脏内见外周等密度、中心低密度病灶,约5.4 cm×7.0 cm,CT值49 HU;增强扫描动脉期见多发大小不一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缘强化,CT值55 HU;门脉期及延迟扫描病灶与周围脾实质相比呈低密度.

  •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房原发性恶性肿瘤1例

    作者:张晶;任卫东;孙菲菲

    患者女,61岁,以"心悸气促3年,腰部疼痛、活动受限1年,加重2天"来诊.查体:心前区闻及收缩期杂音,腰椎棘突旁扣压痛.心电图:T波低平.CT及MRI:腰椎多发骨质破坏;广泛骨质增生.ECT:全身多发放射性浓聚灶,骨转移瘤可能性大.血液化验:D-二聚体10.06 mg/L.经胸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内探及13 mm×15 mm弱回声团,黏液瘤可能性大.进一步行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real- time three 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RT3DTEE),于左心房房间隔卵圆窝下见13 mm×15 mm弱回声团,内部回声不均匀,表面凹凸不平、呈不规则细小分叶状,无蒂,基底部宽大、与心底壁融合,不规则运动,形变较大,提示恶性病变可能性大.

  • 乳腺癌甲状腺转移1例报道

    作者:温群;尹化斌;孟凡华

    患者女,66岁,7年前曾因左侧乳腺癌接受改良根治术.入院查体于左侧颈前部触及约2 cm×3 cm肿物,质中,表面光滑,边界欠清,无压痛,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颈部淋巴结无肿大.B超:甲状腺左叶内见约1.8 cm×1.6cm×2.7 cm低回声团,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见点状强回声,内探及较丰富血流;甲状腺右叶内见两处低回声区,约0.4 cm×0.6 cm和1.2 cm×1.2 cm,后者边界不清.颈部CT:甲状腺左叶密度不均匀减低,边界欠清,不均匀强化;甲状腺右叶内1.1cm×1.9 cm低密度灶,中度强化;气管无受压移位;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A、B).

  • 18F-FDG PET/CT误诊肝脏结核性肉芽肿1例

    作者:任金武;王宁

    患者男,45岁,间断性上腹痛半个月,无肝炎及结核病史;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AFP及肿瘤标志物均为阴性.B超于肝左叶外侧段见约7.04 cm×4.82 cm较均匀低回声区.PET/CT:CT平扫发现肝左叶外侧段约6.60 cm×4.12 cm低密度肿块,边缘清晰,密度较均匀,CT值约34 HU;PET显示肿块放射性明显增高,分布较均匀,内有散在小灶状放射性减低区,SUVmax=8.57.

  • 成人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

    作者:裴建国;金德昊

    患者男,42岁,主因"心前区疼痛3h"就诊.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脏听诊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典型心室内传导阻滞,V2~6导联ST段压低.冠状动脉造影:主动脉窦区未见左冠状动脉开口;右冠状动脉增粗、纡曲,有广泛侧支循环,左冠状动脉延迟显影,对比剂进入肺动脉主干;主动脉根部发现增粗的冠状动脉圆锥支,经侧支循环使左冠脉浅淡显影.

  • 超声诊断肉瘤样肝癌1例

    作者:孙厚坦;滕红;赵威武

    患者女,56岁,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乏力、纳差,腹胀以进食后为甚,每日进食不足250 g;乙肝病史50余年,乙肝标记物阳性,未经正规检查及治疗.查体:慢性肝病病容,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巩膜轻度黄染,颜面部见多枚蜘蛛痣,双手轻度肝掌;腹平坦,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超声示肝包膜不光滑,实质点状回声粗大,于肝右前叶见11.6 cm×9.8cm不均质类圆形较强回声区,边界尚清,内部强弱回声相间,并见不规则无回声及多个斑片状强回声,后伴声影;CDFI示内部见星点状血流信号,周边有彩色血流绕行.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1例

    作者:方芳

    患者女,58岁,阴道不规则出血1月余.经阴道超声:子宫后位,长7.0 cm,宽6.3 cm,厚5.0 cm,体积增大,轮廓不规整,子宫肌层明显变薄,呈粗点状回声,分布不均匀,宫腔内可见约4.3 cm×6.0 cm×6.2 cm包块,形态欠规则,回声不均匀,其内见网格状无-低回声区.该包块浸润深度达子宫肌层的2/3,与肌层分界不清,可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PWD示收缩期峰值流速20 cm/s,阻力指数0.5.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

  • 颈部淋巴结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1例

    作者:王丽君;潘平

    患者男,68岁,主因"发现右颈部无痛性肿物5个月"就诊.CT:右颈部胸锁乳突肌深面约2.93 cm×2.84 cm软组织密度肿物,实质部分CT值约44 HU,中心CT值26 HU,界限欠清;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CT值分别为83、98 HU,中心低密度范围缩小(图1);沿右侧颈深静脉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密度均匀,呈明显均匀强化.

  • 镰刀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缺如及动脉导管未闭1例

    作者:周爱云;张诚;赵春晓;陈莉

    患儿女,5岁,出生后发现心脏存在杂音.查体: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锁骨中线内,胸骨右缘第2、3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超声心动图:心脏位于胸腔偏右侧,心房正位,心室右襻,左心房、左心室增大;未见下腔静脉汇入右心房,肝左、肝右及肝中静脉直接汇入右心房,奇静脉(CDFI示红色静脉频谱)位于右心房后上方,降主动脉左侧可见一支向右上走行的血管(CDFI示红色静脉频谱)汇入上腔静脉,上腔静脉增宽(内径约13 mm),降主动脉与左肺动脉间由一个内径约4 mm的管状结构相通(CDFI可见连续性左向右分流信号);两支左肺静脉汇入左心房,未探及右肺静脉与左心房相连接.

  • 肝脏镰状韧带脂肪瘤1例

    作者:朱娅娟;虞青;冯蕾

    患者男,48岁,反复上腹部疼痛不适2月余,呈阵发性,向腰背部放射;外院CT提示"肝左叶占位,性质待查".查体:上腹部轻压痛.超声:剑突下探及7.0 cm×5.2 cm类圆形包块(图1),有包膜,其内部呈疏松不均的中等回声,CDFI未见血流信号;该包块与肝左叶关系不明,但其运动方向与心脏搏动方向一致,未见与肝脏同步运动.CEUS:包块边缘持续无增强,内部约于13s开始增强,24s达峰(图2),与肝实质相比呈稍晚增强、低增强;31s造影剂开始廓清呈极低增强,至延迟期180 s后仍呈极低增强.超声提示:上腹部(剑下)实性包块,倾向于良性,多考虑来源于肝外.本院CT:肝左叶前方见脂肪密度肿块,密度均匀,可见包膜,约6.3 cm×4.3 cm×3.8 cm,增强后未见强化,肝左叶被向后推移;肝实质内未见异常;提示:上腹部肿块,考虑脂肪瘤.

  • 腹腔异物性肉芽肿18F-FDG PET/CT显像1例

    作者:段钰;李斌;吴晶涛

    患者男,83岁,腹痛伴恶心呕吐1天,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无发热,无腹胀、腹泻,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近几月感烧心、反酸、伴暖气,多于进食后平卧出现,无食欲不振;4个月前接受左侧腹膜后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腹膜后胃肠型间质瘤.血常规:WBC 8.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735;生化检查;AIB 33.1g/L;血糖:6.21mmol/L;BUN:15.14 mmol/L;Cr:146.6 μmol/L.入院后予抑酸、补液、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等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全腹CT:于脾胃间隙见肿块影,与胃壁分界不清,其内见树枝状的略高密度影,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诊断:脾胃间隙内占位,考虑来源于胃的间质性肿瘤.PET/CT:脾胃间隙见肿块影,伴放射性摄取轻度增高,大标准摄取值为1.5,大小8.0 cm×4.6 cm,与胃分界不清,间质源性肿瘤可能性大.

  • 多功能心腔内导管移植骨髓干细胞治疗犬心肌梗死

    作者:杨亚;黄晶;钱俊;郭睿;蔡恒辉;杨金耀;成正辉

    目的 观察多功能心腔内导管经心内膜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心肌梗死(MI)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犬MSCs.结扎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模型,1周后将建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成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移植组注射0.2 ml MSCs,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细胞移植4周后,以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变化,之后取心肌组织作石蜡切片,用HE和Masson三色染色法显示MI区的组织结构.结果 多功能心腔内导管能显示心腔内解剖结构,并能监控注射针位置.心功能检测和组织学染色显示移植组较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增高,而心肌纤维化程度减低.结论 多功能心腔内导管移植MSCs治疗犬MI能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纤维化.

  • Tei指数评价大鼠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左心功能

    作者:林蔚;白旭东;刘美佳

    目的 探讨Tei指数对评价大鼠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的作用.方法 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3只随机分为两组:13只予垂体后叶素腹腔注射(实验组),10只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对照组).建模后分别记录两组大鼠心电图,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获取左心室射血分数(EF)、等容收缩时间(ICT)、射血时间(ET)及等容舒张时间(IRT),然后取心肌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实验组ICT、Tei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CT及Tei指数与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EF相关性良好(P<0.01).结论 Tei指数及其相关参数能客观评价大鼠超急性期心肌梗死的左心功能,可作为基础研究中判断该期心功能异常的良好指标.

  • 常规MRI及DWI动态观察兔高血压脑病模型

    作者:高波;吕翠;刘奉立;于国华;巴茂文

    目的 观察兔高血压脑病(THE)模型的动态MRI表现及DWI变化.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10只.A组采用双肾单夹型改良法建立慢性高血压模型;B组肌内注射重酒石酸间羟胺建立急性高血压动物模型.在不同时间点行常规MR及DWI扫描,计算所选ROI的ADC值,动态对比观察前、中、后不同部位脑组织信号改变和ADC值变化情况.结果 B组1只在实验中死亡,其余9只均在脑后部出现斑片状稍长T1长T2信号,DWI呈等或稍高信号,注药后ADC值随时间而增高,在第9天达高峰,停药1周后完全恢复正常.A组无异常表现.结论 兔THE的特征性表现为脑后部血管源性脑水肿,DWI可从分子水平观察脑水肿的分布及其动态变化.

  • MR序列对脑实质型脑囊虫病不同时期病灶的显示

    作者:邱麟;沈思;胡锦波;张承志;刘斯润

    目的 探讨MR序列(T1W、T2W、T2 FLAIR、DWI、EPI T2、增强T1W)对不同时期脑囊虫病灶检出的敏感性.方法 回顾40例脑囊虫病患者的MR资料,分析各序列检出病灶的数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T1W序列检出病灶62个(活虫期35个,变性坏死期25个,钙化期2个);T2W序列检出病灶78个(活虫期33个,变性坏死期36个,钙化期9个);FLAIR序列检出病灶115个(活虫期32个,变性坏死期75个,钙化期8个);DWI检出病灶33个(活虫期12个,变性坏死期16个,钙化期5个);EPI T2序列检出病灶69个(活虫期31个,变性坏死期29个,钙化期9个);增强T1W序列检出病灶225个(活虫期23个,变性坏死期200个,钙化期2个).结论 MR序列中,增强T1W和FLAIR序列对脑囊虫病活虫期和变性坏死期病灶检出优于其他序列;T1W结合EPI T2序列对发现灰白质内的囊虫钙化灶较FLAIR和T1W序列更具优势.

  • 磁敏感加权成像纵向观察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脑深部灰质核团铁沉积

    作者:黄富洪;李咏梅;吕发金;欧阳羽;侯焕新;曾春;王静杰

    目的 利用3.0T MR 3D磁敏感加权成像(ESWAN)技术纵向观察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脑深部灰质核团铁沉积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RRMS患者30例,间隔2年进行2次ESWAN及常规MR检查.结合轴位及矢状位T2 FLAIR图像,观察病灶的变化,并将其分为病灶增加组(n=15)、无变化组(n=9)和病灶减少组(n=6).测量脑深部灰质核团的平均相位值(MPVs),比较ROI内铁含量的变化及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 与第1次相比,第2次检查结果中,除丘脑的相位值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各核团的相位值均降低,以黑质的变化为显著(t=2.92,P=0.007).病灶增加组及无变化组各核团的相位值均减低,病灶增加组各核团相位值降低幅度相对较大,其中以黑质的相位值降低明显(t=5.40,P=0.001).在病灶减少组,除齿状核的相位值降低外,其余核团的相位值均增加.在复发次数<2次的患者中,各核团的相位值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复发次数≥2次的患者中,除丘脑(P=0.212)、苍白球(P=0.891)外,其余各核团的相位值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2次EDSS评分之差与各核团相位值的变化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除丘脑(r=0.332,P=0.073)外,病灶负荷与其余各核团相位值的变化间均明显相关(P<0.05).结论 RRMS患者丘脑的铁含量相对稳定,其余深部灰质核团的铁含量变化与病灶的负荷相关.

  • 初步观察早期盲人静息状态下的局部脑活动

    作者:李伟兰;刘勇;秦文;蒋田仔;于春水

    目的 比较早期盲人(EB)与正常人之间脑低频振幅(ALFF)及活动幅度(AM)的差异,观察EB静息状态下的局部脑活动变化.方法 利用3.0T MR对16例EB(EB组)和32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NC组)行静息态fMRI数据采集.采用SPM8软件进行图像预处理,通过基于体素的分析比较两组间未标准化和标准化ALFF值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标准化ALFF存在显著差异脑区的AM值.结果 与NC组相比,EB组未标准化ALFF值呈显著性增高的脑区主要位于双侧枕中回、枕下回、舌回、梭状回、距状沟皮质及颞下回;标准化ALFF值呈显著增高的脑区与未标准化ALFF值呈显著性增高的脑区基本一致;EB组上述脑区的AM值显著高于NC组.结论 EB静息状态下枕叶皮层活动增高,可能与皮层发育和可塑性有关.

  • 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黄宝生;陈巨坤

    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MDCTU)评价血尿和其他泌尿系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率.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与MDCTU相关的降低辐射剂量和提高图像质量的方案也在不断改变.本文就MDCTU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肝脏剪切波速评价肝纤维化程度

    作者:徐秋晨;叶真;魏凌琳

    目的 探讨肝脏剪切波速(SWV)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运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测量115例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脏SWV,分析SWV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SWV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结果 肝脏SWV与患者年龄、球蛋白、总胆红素、纤维化分级、脂肪变性分级存在相关性(P均<0.05),其中与纤维化分级的相关关系密切(β=0.431).以1.32、1.53、1.79、2.03 m/s作为诊断纤维化分级≥1、≥2、≥3、=4的阈值,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0.858、0.824、0.908.结论 肝脏SWV测值可直接反映肝脏质地,与纤维化病理分级显著相关,可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程度.

  • MRI诊断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的放射性肠炎

    作者:张仙海;高明勇;周新韩;卢瑞梁;赵海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所致放射性肠炎(RE)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放疗所致RE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 RE以直肠发病多见,28例RE中,直肠25例(25/28,89.29%),乙状结肠2例(2/28,7.14%),直肠和乙状结肠1例(1/28,3.57%).病变肠壁在T2WI和DWI上均表现为“同心圆”分层状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同心圆”分层状环形强化;23例(23/28,82.14%)病变肠壁较均匀环形肿胀增厚,内壁较光滑,未见明确壁结节及软组织肿块,3例(3/28,10.71%)病变肠壁不均匀环形肿胀增厚,局部内缘不规整,呈隆起状,2例(2/28,7.14%)伴发直肠-阴道瘘.结论 放射治疗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所致RE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RE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 双源CT双能量融合图像显示肝癌病灶

    作者:曹建新;王一民;杨诚;张羽;王爱军;王帅

    目的 评估双源CT双能量线性混合(LB)和非线性混合(NLB)图像显示肝癌病灶的能力.方法 对30例肝癌患者行肝脏双能量CT扫描,并将140 kV和80 kV两种能量图像进行融合,生成0.3LB、0.5LB、0.7LB、NLB1(λ=80 HU,ω=400 HU) 、NLB2(λ=150 HU,ω=200 HU)和NLB3(λ=80 HU,ω=200 HU)图像,比较肝动脉期6种混合能量图像和80 kV图像的背景噪声、肝内病灶的对比度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背景噪声、病灶对比度和CNR在7种图像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0.3LB图像比较,0.5LB、0.7LB、80 kV、NLB1、NLB2和NLB3图像的病灶对比度及CNR均明显增加(P均<0.05),其中NLB1图像显示病灶的CNR大.结论 0.5LB、0.7LB及NLB技术能明显提高CT对肝癌病灶的显示效果,特别是λ为80 HU、ω为400 HU时,NLB技术的优势更为明显.

  • 超声造影诊断脾脏局灶性病变

    作者:安婷婷;李甜甜;王琦;王秀云;杨秀华

    目的 探讨CEUS诊断脾脏局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onoVue对25例疑似脾脏病变的患者行CEUS,观察病灶灌注过程.结果 7例脾脏正常,造影剂均匀充填,呈均匀一致的高增强;5例恶性肿瘤动脉期有不同程度增强,实质期均快速退出;13例良性病变中,2例脾血肿、2例脾囊肿、1例脾结核无增强,其余病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增强.与病理结果对照,CEUS诊断脾脏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97% (32/33) 、92.31% (12/13) 、95.65%(44/46),均高于二维超声[分别为60.61%(20/33)、46.15%(6/13)、56.52%(26/46)].结论 CEUS对脾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 动态增强MRI评价肺癌肿瘤血管生成

    作者:李智勇;张婷婷;李梦颖;宋清伟;韩睿;伍建林

    目的 评价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各种强化参数与肺癌组织标本中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14例行DCE-MRI检查,描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测量各强化参数,包括早期强化峰值(SIep)、强化峰值(SImax)、大强化比(MER)和大下降率(washout).对肿瘤组织取材进行CD34和VEGF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各强化参数与肺癌组织标本的MVD和VEGF的相关性.结果 SIep、SImax与肺癌组织标本的MVD呈正相关(γ=0.811、0.841,P均<0.01);而SIcp、SImax、和大下降率与VEGF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应用SIcp和SImax可预测肺癌组织标本的MVD水平,但根据DCE-MRI各强化参数均无法预测VEGF表达水平.

  • 联合应用1H-MRS与MR动态增强成像诊断乳腺肿瘤

    作者:周欣;张婷婷;胡国清

    目的 比较应用MR动态增强成像(DCE-MRI)与联合应用1H-MRS及DCE-MRI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乳腺肿瘤患者的1H-MRS及DCE-MRI表现,包括恶性肿瘤33例,良性肿瘤17例,并与病理及临床随诊结果进行对比.对所有患者分别行常规扫描、1H-MRS扫描及注射对比剂后动态增强扫描,分析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和胆碱(Cho)峰的显示情况.结果 以TIC类型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为100%(33/33),特异度为58.82%(10/17),准确率为66.00%(33/50);应用1H-MRS联合DCE-MRI诊断的敏感度为100%(33/33),特异度为88.24%(15/17),准确率为96.00%(48/50),与单纯DCE-MRI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2).结论 DCE-MRI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和准确率较低.1H-MRS与DCE-MRI联合应用可提高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 CT透视引导下经皮放射性125Ⅰ粒子永久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

    作者:李家开;于淼;肖越勇;杨立;张金山

    目的 探讨CT透视(CTF)引导下125Ⅰ粒子永久植入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肺恶性肿瘤患者施行CTF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125Ⅰ永久植入进行组织间放疗,包括原发性肺癌15例(15个病灶),转移性肺癌9例(13个病灶),共28个病灶,大直径2.1~7.6 cm(中位直径3.95 cm),单个病灶的处方剂量80~100 Gy.术后定期观察并发症情况,分析肿瘤局部控制率,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耐受手术,手术耗时30~75 min(中位时间46 min),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穿刺侧出现少量气胸,4例术后穿刺针道少量出血,无咯血;随访期间未发现放射性肺炎.中位随访时间31.5个月(8~46个月),病灶局部控制率78.57%(22/28);3年累积生存率为55.00%,中位生存时间为38个月(8~46个月),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肺癌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F为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植入提供实时引导和准确定位,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肺部恶性肿瘤125Ⅰ粒子组织间放疗可达到理想的肿瘤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超声特征探讨

    作者:刘畅;王学梅;李银燕;耿晶;张义侠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48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免疫组化结果,将其分为TNBC组(n=51)和非TNBC组(n=97),比较两组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边界不清”、“毛刺征”、“高回声晕”、“微小钙化”、“血流分级2~3级”、“腋窝淋巴结转移”在TNBC组分别占56.86%(29/51)、43.13%(22/51)、41.17%(21/51)、13.72%(7/51)、41.17%(21/51)、68.62%(35/51),在非TNBC组分别占87.62%(85/97)、81.44%(79/97)、76.28%(74/97)、56.70%(55/97)、79.38%(77/97)、48.45%(47/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后方回声衰减”、“纵横比>1”、“阻力指数≥0.7”在TNBC组分别占64.70%(33/51)、45.09%(23/51)、47.05%(24/51),在非TNBC组分别占56.70%(55/97)、30.92%(30/97)、61.85%(60/9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NBC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 内中膜厚度定量及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评价糖耐量减低及2型糖尿病者颈总动脉改变

    作者:谭丽芳;艾红;王娟;石秀英;淡敏

    目的 应用血管内中膜厚度定量(QIMT)及动脉僵硬度分析(QAS)技术评价糖耐量减低(IGT)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病例组68例患者[30例IGT(IGT亚组)和38例T2DM(T2DM亚组)]及58名正常对照(NC)组的右侧颈总动脉行QIMT、QAS及相关血清学检查,获取以下参数:内中膜厚度(IMT)、顺应性系数(CC)、扩张性系数(DC)、僵硬度参数(β)、2 h血糖值(2h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GHb),并分析NC组与病例组各亚组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T2DM亚组DC低于NC组(P<0.05),其余参数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GT和T2DM亚组β和IMT、2hPG、LDL与GHb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 QIMT及QAS技术可反映动脉血管的早期结构及功能变化,对诊断IGT及T2DM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价值.

  •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作者:黄海韵;郭燕丽;王文婷;申斌;李锐;景涛

    目的 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TI对48例冠心病(CHD)患者(CHD组,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术后3天、2个月、6个月)和30名正常成人(对照组)进行检测,获得左心室各节段纵向、径向、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针对CHD组经治疗的心肌节段,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心肌应变及应变率变化规律.结果 CHD组共381个经治疗节段,术前及术后3天各方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术前及术后3天相比,术后2个月、6个月各方向应变及应变率逐渐增高(P均<0.05),而术后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TI技术能够客观评价左心室局部心肌应变,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疗效评价提供一种无创、可重复性强、准确的超声检查方法.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Adamkiewicz动脉

    作者:辛海燕;李宇;范占明;张楠;濮欣;耿薇;赵龙

    目的 采用320层CTA显示和评价Adamkiewicz动脉(AKA),并探讨适宜的扫描方案.方法 将120例患者因临床疑诊主动脉病变而接受全主动脉CTA检查,将其随机分为A1、A2、B1、B2组,分别采用不同扫描方案:A1、A2组对比剂浓度为350 mgI/ml,B1、B2组为370 mgI/ml;降主动脉近端CT值达100 HU时,A1、B1组延迟15s触发扫描,A2、B2组延迟18 s触发扫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每例患者的CT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AKA,统计AKA起源水平及位置,计算各组AKA显示率,比较不同延迟触发时间及碘对比剂浓度对AKA显示率的影响;采用Cohen检验评估两位医师评价的一致性.结果 1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检查.85例显示AKA,共计98支,起自T7~L1水平,82.65% (81/98)AKA起自T9~L1水平,75支(75/98,76.53%)起自左侧肋间动脉或腰动脉.4组患者AKA显示率分别为A1组63.33% (19/30),A2组66.67% (20/30),B1组70.00%(21/30);B2组83.33%(25/30).不同延迟触发时间和对比剂浓度组间显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B2组AKA显示率达83.33%,高于其他3组.两名医师评价AKA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0.94).结论 采用适宜扫描方案,320层全主动脉CTA可在评价主动脉疾病的同时对AKA进行术前定位.

  • 卵巢腺纤维瘤及囊性腺纤维瘤的超声特征

    作者:潘玉萍;蔡爱露;赵丹;王冰;王晓光;孙涛

    目的 探讨卵巢腺纤维瘤(OAF)及囊性腺纤维瘤(OCAF)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对3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OAF及OCAF的超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检出卵巢旁或卵巢内肿块25例,包括实性4例、囊性11例、囊实混合性10例,但均未能正确诊断卵巢腺纤维瘤或囊性腺纤维瘤.CDFI于乳头或实性区不易检测到血流或少血流.结论 卵巢腺纤维瘤及囊性腺纤维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CDFI可提示肿瘤的性质,但确诊仍依靠病理.

  • 自由解剖切面联合容积对比成像测量胎儿小脑蚓部

    作者:张晓雯;解丽梅

    目的 评价采用三维超声自由解剖切面结合容积对比成像(VCI)技术观察胎儿小脑蚓部的效果,与VCI-C平面技术进行比较,获取胎儿各孕周小脑蚓部发育的正常参考值.方法 对196胎正常胎儿,应用三维超声自由解剖切面结合VCI技术观察胎儿小脑蚓部,测量胎儿小脑蚓部上下径、前后径和面积,分析其与孕周的关系,并与Vi(n)als等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三维超声自由解剖切面结合VCI方法的测量重复性好,所测得胎儿小脑蚓部测量值均与孕周呈正相关(P<0.01),与Vi(n)als等所得测量值相近.结论 三维超声自由解剖切面结合VCI技术可准确测量胎儿小脑蚓部.

  • 胎儿盆腔肾的产前超声诊断

    作者:鲁嘉;孟华;姜玉新;刘欣燕;袁岩;张一休;欧阳云淑

    目的 探讨胎儿盆腔肾的超声筛查方法和声像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产前超声诊断的8胎胎儿盆腔肾的声像图特征,并结合引产后尸体检查病理结果及出生后随访复查等进行分析.结果 盆腔肾胎儿8胎,胎龄22~36周;左肾4胎,右肾3胎,交叉融合肾1胎.2胎盆腔肾形态结构正常,1胎交叉融合肾结构正常;2胎盆腔肾合并肾积水;3胎盆腔肾合并多囊性肾发育不良,2胎为同侧,1胎为双侧并多发畸形.8胎中,引产3胎,2胎经病理检查证实;4胎出生,其中3胎经出生后复查证实,1胎失访;1胎尚在孕期随访中.结论 对于单侧肾窝肾缺失的胎儿,应注意寻找异位盆腔肾.彩超显示肾动脉对诊断胎儿盆腔肾有重要提示作用.

  • 比较数字断层融合与数字X线摄影检出模拟肺结节的能力

    作者:彭盛坤;曾勇明;赵峰;彭刚;郁仁强;王杰;蔡文晶

    目的 利用仿真体模对比分析数字断层融合(DTS)与数字x线摄影(DR)检出模拟肺结节的能力.方法 采用五种规格(直径3、5、8、10、12 mm)、三种密度(CT值100、-630及-800 HU)的模拟肺结节共15个,先后分别置于体模两肺的上、中、下肺野,形成模拟肺结节共计90个(15个×6).以常规曝光参数分别进行DTS和DR,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价DTS及DR对肺结节的检出率;测量DTS的辐射剂量,转换为有效剂量,与文献报道的DR有效剂量进行对比.结果 DTS对模拟肺结节的检出率为78.89% (71/90),DR的检出率为28.89%(26/90),DTS检出率高于DR(P<0.01);对于三种不同密度(CT值100、-630和-800 HU)的模拟结节,DTS与DR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TS的有效剂量高于文献报道的DR剂量.结论 对于肺结节,DTS较DR具有更高的检出率.

  • 探讨成人颅脑CT检查的低剂量扫描条件

    作者:朱源义;张毅;马万辉;强薇;刘柯;刘平平;廖许熊

    目的 探讨适于成人颅脑CT检查的适当低剂量扫描条件.方法 将500名健康成人随机分成5组,运用16层螺旋CT机行颅脑非螺旋扫描,其中第1组采用常规剂量(120 kV,颅底部240 mAs、颅顶部200 mAs)扫描,第2~5组分别采用低剂量(120 kV,200、160、100、80 mAs)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5分制独立对各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评定结果的一致性,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评估扫描剂量与图像质量评分的关系;记录各单次加权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值,计算第2~5组的CTDIvol及DLP值相对第1组下降的比例.结果 两名医师评分的一致性好(K=0.860,P=0.017).扫描剂量与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呈亚相关(r=0.512,P<0.01),图像质量优良者(评分>3分)在各第2~4组中所占比例达95%~98%,与第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5组CTDIvol、DLP较第1组分别降低15.79%、32.59%、57.89%、66.40%和20.68%、36.50% 、60.40%、68.23%,各组DLP值与第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第5组图像质量明显下降,评分>3分的图像仅占69%,与第1组比较图像质量降低(P<0.01).结论 管电流采用100 mAs时,低剂量CT扫描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而对观察成人颅脑解剖结构和诊断无明显影响.

  • MSCTA扫描触发方式对肺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肖虎;党军;木合拜提·买合苏提;刘文亚

    目的 观察Test-Bolus法和Bolus-Tracking法两种扫描触发方式对MSCTP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568例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行CTPA检查,根据扫描前预注射实验时的肺动脉监测峰值分为A组(≥150 HU)和B组(<150 HU),随机以Test-Bolus和Bolus-Tracking两种触发方法完成扫描;分析评估A、B两组中不同触发方式获得的CTPA图像质量,测量并计算右肺下叶基底动脉及同一层面伴行肺静脉密度的差值.结果 A组采用Test-Bolus法获得的图像质量优于Bolus-Tracking法(F=40.05,P<0.01),B组采用Bolus-Tracking法获得的图像质量优于Test-Bolus法(F=67.84,P<0.01).A组中采用Test-Bolus法获得的图像的成像密度差值高于Bolus-Tracking法(t=10.59,P<0.01),B组中采用Bolus-Tracking法获得的图像的成像密度差值高于Test-Bolus法(t=3.41,P<0.01).结论 对于小剂量预注射肺动脉监测峰值<150 HU的患者,采用Bolus-Tracking法触发扫描能增加成像成功率和提高图像质量;而对于监测峰值>150 HU者,采用Test-Bolus法则能更为合理.

  • 改进心脏磁共振成像的定位方法

    作者:王永峰;赵一冰;戚喜勋;李延亮;孙文阁;李佩玲;王磊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成像定位的改进方法.方法 对18例心血管病患者及82名正常志愿者行心脏MR平扫,以改进的定位方法获得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的标准心脏断层成像层面,包括标准水平长轴位(HLA)、垂直长轴位( VLA)及短轴位(sA)图像,在此基础上探索左、右心室流人道和流出道,主动脉弓斜矢状位及各瓣膜横断位层面图像.结果 采用此法可获得标准层面的图像及左心室功能参数.结论 改进的心脏磁共振成像定位方法可保证各基本成像平面及各瓣膜成像平面的标准性,为观察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态和结构提供可靠依据.

  • 儿童戈谢病累及股骨和膝关节的MRI表现

    作者:张宁宁;尹光恒;张玥;曹琪;段彦龙;张永红;彭芸

    目的 观察戈谢病儿童股骨和膝关节的MRI表现.方法 39例戈谢病患儿接受3.0T MR检查,包括冠状位T1W、T2W、STIR序列,检查部位为双侧股骨包括膝关节,分析和描述其MRI特点.结果 38例发现骨髓浸润,其中32例表现为稍长T1稍短T2信号;28例T1WI、T2WI骨髓腔信号不均匀减低,4例信号弥漫均匀减低;6例伴骨梗死.16例骨干、干骺端及骨骺同时受累;18例骨干及干骺端受累;单纯累及骨干或干骺端者各2例.结论 儿童戈谢病骨髓浸润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综合不同序列MR图像的信号特点,可评估骨髓浸润范围、判断是否伴发合并症,为临床治疗提供信息.

  • 探讨单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围术期相邻椎体骨折的可能性及特点

    作者:李洪德;王宏;李传贵;何仕诚;刘稳;姜西静;李光胜

    目的 探讨单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s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围术期出现相邻椎体骨折的可能性及特点.方法 对接受PVP治疗的174例sOVCFs患者,记录其年龄、骨折椎体部位、骨折诱因、骨质疏松程度、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有无囊腔样变、骨水泥用量、骨水泥分布特点、骨水泥椎间盘有无渗漏,并针对上述各因素分别进行分析,观察各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174例患者中,24例术后围术期间相邻椎体出现骨折,其中16例位于胸腰段(16/24,66.67%).以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囊腔样变、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进行分组,各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患者年龄、骨折诱因、骨质疏松程度、骨水泥剂量、骨水泥分布进行分组,各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VCFs患者PVP术后围术期相邻椎体可出现骨折,多位于胸腰段,易发生于年龄大、无骨折诱因、骨密度低、骨水泥用量大、骨水泥分布偏离者.

  • 99mTc-MDP骨三相扫描诊断四肢单发骨肿瘤病灶

    作者:孙云钢;冯会娟;刘金华;胡瑞;欧阳伟

    目的 探讨99mTc-MDP骨三相扫描在诊断四肢单发骨肿瘤病灶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肿瘤患者的99mTc-MDP骨三相资料,比较良恶性骨肿瘤病灶的三相骨显像特征、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骨代谢情况.结果 在血流相,良性骨肿瘤的高计数率、平均计数率、计数率-时间曲线斜率和曲线下面积均低于恶性骨肿瘤(t=-4.50、-3.93、-8.42、-3.03,P均<0.05),良性骨肿瘤计数率高峰时间晚于恶性骨肿瘤(t=8.03,P<0.05).在血池相,良性骨肿瘤患/健侧ROI比值低于恶性骨肿瘤(t=-3.00,P<0.05),延迟相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9,P=0.08).99mTc-MDP骨三相扫描诊断恶性骨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47%(17/19)、86.96%(40/46)、87.69%(57/65)、73.91%(17/23)和95.24%(40/42).结论 99m Tc- MDP骨三相在反映良恶性骨肿瘤病灶血流灌注和骨代谢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血流灌注相及血池相对鉴别诊断良恶性四肢单发骨肿瘤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四肢骨巨细胞瘤保肢术后的局部影像学评价

    作者:高振华;马玲;孟悛非

    目的 探讨四肢骨巨细胞瘤保肢术后局部正常转归与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价值.方法 分析104例因四肢骨巨细胞瘤而接受外科保肢治疗的患者的影像学随访资料,其中74例接受肿瘤刮除术(包括植骨术44例和骨水泥填充术30例),30例接受瘤段切除术(包括单纯切除术4例、移植骨重建术9例和肿瘤型假体关节置换重建术17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45.65±10.32)个月,分析术后随访的影像表现.结果 104例患者中,因手术方式不同,66例术后正常转归的影像学表现不尽相同.术后3年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6.54%(38/104),随手术方式而有所不同;肿瘤复发率为28.85%(30/104).结论 在骨巨细胞瘤保肢术后随访中,影像学检查可较早发现局部并发症.

  • 颅外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作者:柳曦;王金锐

    目的 探讨颅外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颅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对52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患者组)及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颅外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查部位包括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及椎动脉(VA),分析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多普勒波形的特点.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双侧颈总动脉收缩峰值流速差(△CCA-PSV)、双侧颈总动脉阻力指数差(△CCA-RI)、双侧颈内动脉收缩峰值流速差(△ICA-PSV)、双侧颈内动脉舒张末期流速差(△ICA-EDV)、双侧颈内动脉阻力指数差(△ICA-RI)及双侧椎动脉阻力指数差(△VA-RI)均明显增高(P均<0.05),而双侧ICA及VA收缩期S1与S2段波峰斜率比值的绝对值(LICA-SL1/SL2、RICA-SL1/SL2、LVA-SL1/SL2、RVA-SL1/SL2)均明显减低(P均<0.05);②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CA-PSV、△ICA-EDV、△VA-RI、右侧ICA-SL1/SL2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在0.7以上;③患者组与对照组间ICA及VA多普勒波形的对称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颅内缺血性脑血管病可致颅外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利用颅外颈动脉多普勒可预测颅内缺血性脑血管病.

  • 能谱CT成像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

    作者:倪鸣飞;王丽君;董越;苗延巍;张竞文

    目的 探讨能谱CT对甲状腺结节的检出及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2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行甲状腺能谱CT增强扫描,发现结节性甲状腺肿15个,乳头状癌结节13个.采用5级评分法分别对不同期相的70 keV图像、碘基图像、水基图像、QC(Quality Check)图像进行评分,记录甲状腺结节乳头状结构的边界、形态、位置,测量40~140 keV(以10 keV为间隔)各能量水平CT值,计算乳头状结构的能谱曲线斜率,测量碘-水图与水-碘图上乳头状结构的碘、水浓度值.结果 ①增强扫描图像质量评分中,碘基图像>70 keY图像>QC图像>水基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内乳头状结构均位于瘤体边像,多形态规则;乳头状癌结节内乳头结构多位于结节中心,且形态不规则并可见棘状突起;③平扫示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内乳头状结构碘含量显著高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0.001),两者水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④平扫示结节性甲状腺肿GSI曲线斜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甲状腺增强扫描碘基图像有助于清晰显示甲状腺结节的细节,尤其是结节内乳头状结构;能谱CT平扫定量测量甲状腺结节内乳头状结构可能有助于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 经直肠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前列腺结节

    作者:张翠;张艳华;程文;刘莹;李洁冰

    目的 比较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经直肠超声造影(CETRUS)声像图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患者68个结节行CETRUS检查,观察内、外腺结节的增强特征,并对结节进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利用ACQ软件定量分析前列腺良恶性结节增强方式的差异.结果 68个结节中,恶性46个,良性22个.前列腺癌CETRUS多表现为明显增强(40/46)、不均匀增强(41/46)、快进(36/46)、快出(30/46)、弥漫性增强(37/46).恶性结节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均短于良性结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峰强度明显大于良性结节(P<0.05).良性结节与周围组织呈同步灌注均匀增强.结论 CETRUS能直接客观地反映前列腺癌结节的血流情况,相关参数分析有助于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

  • T2WI-DWI融合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疾病

    作者:程悦;冯杰;刘晓斌;沈文

    目的 评价T2WI-DWI融合技术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13例前列腺癌及43例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行MR检查,由2名医师独立分析图像,先审阅常规MR图像,诊断有无前列腺癌,随后在MR后处理工作站将T2WI与DWI图像融合,根据融合图像提供的信息再次做出诊断.结果 2名医师采用常规MRI及T2WI-DWI融合图像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1.43%00(40/56)、76.92%(10/13)、69.77%(30/43)和87.50%(49/56)、84.62%(11/13)、88.37%(38/43),以及60.71%(34/56)、61.54%(8/13)、60.47%(26/43)和80.36%(45/56)、76.92%(10/13)、81.40%(35/43).融合图像的准确率、特异度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 T2WI-DWI融合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特异度,有助于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疾病.

  • 高频超声诊断外周神经鞘瘤

    作者:李鹏;张惠;赵京;王彬

    神经鞘瘤分布广泛,在肿瘤边缘找到与其发生神经的连接关系是超声诊断该病的要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1例体表神经鞘瘤的声图像特征及误诊原因,探讨其与其他常见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要点.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1月—2012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体表神经鞘瘤患者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18~66岁,平均(40.2±17.5)岁.

    关键词: 神经鞘瘤 超声检查
  • CT诊断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附3例报告)

    作者:翟跃杰;王志芳;杨义军;王勇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HEHE)是少见的血管源性肿瘤,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和梭形细胞.本研究结合文献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例HEHE的影像学表现.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病理证实的HEHE患者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7、53和57岁,表现为右上腹间歇性疼痛,均无肝炎病史,甲胎蛋白等癌相关抗原正常.

  • 颅内肉瘤样癌CT和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作者:董松申;王佳薇;张志敏

    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是一种较少见的癌和肉瘤样形态细胞和(或)表型混合于一个瘤体内的恶性肿瘤[1-2].本研究结合术中所见及病理诊断分析3例颅内SC.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1997年7月—2012年5月3例颅内SC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7、60和69岁,分别因对侧肢体无力(例1,误诊为结核或细菌感染)、外伤(例2)及癫痫发作(例3,误诊为恶性脑膜瘤)就诊,经术后病检确诊且排除转移瘤.

  • 胸腺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石双任;袁仪浪;吴东

    胸腺脂肪瘤(thymolipoma)是发生于胸腺的、同时含有胸腺成分和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1-2].本文报告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3月-2011年7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例胸腺脂肪瘤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16~57岁,中位年龄47岁;临床表现为咳嗽2例,胸闷2例,气促1例,咳痰1例.

  • 超声诊断弥漫型神经纤维瘤病

    作者:王超峰;许进;秦石成

    本文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弥漫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对弥漫型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3月-2012年3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弥漫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4~68岁,中位年龄34岁;其中3例以患肢肿大、皮肤颜色改变且症状逐渐加重就诊,9例以皮下软组织肿块逐渐增大和局部皮肤颜色改变就诊;病程8~32年,病变范围15~28 cm.

  • 超声心动图诊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作者:吕志宿;蒋国平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complete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arteries,CTGA)合并室间隔缺损( ventricular spetal defect,VSD)时,常合并动力性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valve stenosis,PVS)[1-2].采用大动脉调转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的效果较好,术后动力性PVS自然消失,而CTGA合并器质性PVS时,常不能单纯选择ASO[3-5].本研究探讨CTGA合并器质性PVS的超声特征和诊断指标.

  • 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作者:洪燕;覃伶伶;符小艳;游佳;肖欣;王丽

    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也是死胎、死产或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产前诊断神经系统畸形是超声产前诊断的早应用之一.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月 2011年8月在我院超声科接受产前超声检查及外院疑诊胎儿畸形而来我院会诊的孕妇26400例,孕妇年龄17~44岁,平均(27.3±3.2)岁,孕周13~40周.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泪囊肿瘤(附2例报告)

    作者:王利华;谷丽京

    泪囊肿瘤(lacrimal sac tumor,LST)少见,多为恶性,早期一般不会引起泪道堵塞,临床症状不明显,随着肿瘤增大、阻塞鼻泪管,可导致溢泪,溢出脓性分泌物,易误诊为慢性泪囊炎而延误治疗.本文报道2例经病理证实的LST.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