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左冠脉起源于右冠窦1例

    作者:范甲卯;贾永平;范小军;郭宝忠;王红燕

    1病例报告男,41岁,体形正常.主因胸骨后压榨样痛伴大汗淋漓在外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病情稳定后转我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多年,30余支/d.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第8天行冠脉造影:右侧桡动脉入路,5F多功能造影管多体位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起源正常,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状窦开口下方,血管粗大,向左下走行,第一钝缘支较小,中段80%狭窄,TIMI血流三级.左前降支源自右冠状动脉近段,向上向左再向下走行于左室前璧,血管细长,另有一支血管(相当于中间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下方,直向左下移行,主动脉根部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窦内无血管发出,右冠状窦内分别发出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左前降支源于右冠.

    关键词: 冠状血管畸形
  • 冠状动脉发育不良1例分析

    作者:梁勇;但文富;赵六六;刘伟强;游昕

    现将冠状动脉发育不良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17岁.因反复头晕8个月余、晕厥2次、发现心脏杂音2个月余入院.查体:心浊界向左扩大,HR 92次/min,律齐,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可闻及Ⅱ~Ⅲ/6收缩期杂音.余各瓣膜听诊区未闻杂音.

    关键词: 冠状血管畸形
  • 成人双侧冠状动脉先天性动脉瘘1例分析

    作者:左华

    对成人双侧冠状动脉先天性动脉瘘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75岁.主因心前区不适7 d入院.既往乙型肝炎病史30 a,肝硬化史1 a,高血压病史6 a,冠心病、持续性房颤病史5 a.

  • 冠状动脉心肌桥与心肌缺血关系的研究

    作者:江志忠;李巧汶;陈刚;陈国崇

    目的:探讨心肌桥(MB)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冠脉造影中检出的88例MB患者,把其中36例孤立性MB分为两组(A组:Noble Ⅰ级;B组:Noble Ⅱ~Ⅲ级),卡方检验分析:(1)壁冠状动脉及其前后冠脉的粥样硬化发生率差异;(2)A、B组的动态心电图的ST-T段改变发生率、运动平板阳性率、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的差异.结果:MB检出率4.1%,B组与A组相比.运动平板阳性率、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MB近段冠脉的AS发生率高于壁冠状动脉及MB远段冠脉(P<0.01).结论:MB的狭窄程度越严重,引起的心肌缺血越重;MB促进近段冠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成人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

    作者:裴建国;金德昊

    患者男,42岁,主因"心前区疼痛3h"就诊.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脏听诊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典型心室内传导阻滞,V2~6导联ST段压低.冠状动脉造影:主动脉窦区未见左冠状动脉开口;右冠状动脉增粗、纡曲,有广泛侧支循环,左冠状动脉延迟显影,对比剂进入肺动脉主干;主动脉根部发现增粗的冠状动脉圆锥支,经侧支循环使左冠脉浅淡显影.

  • 64层CT检测婴幼儿左侧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作者:黄美萍;崔燕海;刘辉;李景雷;梁长虹

    目的 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对婴幼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证实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婴幼儿,年龄5个月~2岁,体重5.5~10.0 kg.CT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管电压80 kV,管电流150 mA,球管旋转速度0.35 s/转,层厚0.625 mm,螺距0.2.结果 CT扫描时患儿心率110~150次/分.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辐射剂量1.11~1.62 mSv.所有患儿均为左侧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其中左冠状动脉开口于肺动脉右后窦及左后窦各4例,开口于肺动脉窦远侧右后壁及下壁各1例.结论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可在低辐射剂量条件下准确显示婴幼儿左侧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开口及走行.

  •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患儿冠状动脉的术前超声心动图分型

    作者:孙旭东;陈良龙;陈良万;陈道中;Roofthooft MTR;Beekman RP

    目的 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析动脉调转手术(ASO)术前大动脉转位(TGA)患儿冠状动脉解剖类型,探讨其检查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64例TGA患儿ASO术前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结果 164例患儿中,正常冠状动脉124例(75.61%),异常40例(24.39%).17例冠状动脉起源于单个冠状动脉窦,为所有畸形中比例高者(42.50%).术前超声与手术的诊断符合率可达93.29%.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于ASO术前比较准确地检出TGA 患儿的冠状动脉畸形,有利于确定冠状动脉移植方法.

  •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冠状动脉异常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作者:张玉奇;叶宝英;陈树宝;孙锟;徐志伟;陈笋;张志芳;沈蓉;吴兰平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冠状动脉解剖类型的准确性,提高超声心动图的首次检出率.方法经外科手术证实为D-TGA的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 118例患者中,正常冠状动脉104例(88.1%),异常冠状动脉14例(11.9%).回旋支发自右冠状动脉、单支右冠状动脉、右冠状窦内两支冠状动脉比较多见.超声诊断正确者6例,占42.8%;误诊4例,占28.6%;不能显示4例,占28.6%.心血管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畸形后,两个医生进行超声检查,正确率可提高至71.4%.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D-TGA患者的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位于右侧及合并室间隔缺损者易合并冠状动脉畸形.

  • 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1例

    作者:王淑玲;郑春华;任军;刘裴

    1病例简介
      女,1岁。主诉:活动后多汗3个月,发热、咳痰6 d,逐渐加重,时有气促,吃奶时为重。体格检查:呼吸急促,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40次/分,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肝脏增大。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示左肺内带心影后见片影,心影增大,左心缘膨隆近左侧胸壁,肺血增多。X线诊断:肺炎、先天性心脏病。门诊超声心动图示: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左心室短轴切面及心尖四腔心切面可见左心房、左心室增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4 mm,左心室心内膜增厚、回声增强,室壁运动幅度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33%,彩色多普勒示二尖瓣轻度反流,室间隔心肌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胸骨旁大动脉短轴显示左、右冠状动脉内径及开口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入院诊断:肺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心功能不全。经抗感染、强心、利尿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1周后,无发热,咳嗽、气促明显减轻。复查超声心动图(图1A~D)提示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于外院行冠状动脉CT检查(图1E)也支持此诊断,后经手术证实。

  •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结扎术后的随访及CT表现

    作者:骆磊;朱郧鹤;孙鹏;王桢

    目的 探索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结扎术后中期的冠状动脉形态及其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瘘结扎术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11例,女18例,手术时年龄3.4岁.于术后(10.4±1.2)年行320层多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冠状动脉形态、并发症等,并根据扫描结果分为血栓形成组和非血栓形成组.结果 非血栓形成组16例.血栓形成组13例(44.8%),CT表现为不同形态的低密度影,导致冠状动脉管腔不同程度的梗阻.发现2例在左主干起始处形成冠状动脉瘤,5例冠状动脉持续扩张,8例(27.6%)冠状动脉扩张程度明显好转或接近正常.与非血栓形成组比较,血栓形成组术前为中-大冠状动脉瘘的比例(11/13比4/16,x2=10.208,P=0.001)及手术时年龄均较高[(7.4±6.1)岁比(3.2±2.5)岁,t=3.302,P=0.004].本组病例无血栓相关的心肌梗死发生.结论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结扎术后中期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可采用多排CT增强扫描对其进行评价及随访.

  • 单支冠状动脉的CT诊断

    作者:叶礼新;宋晓娜;李志哲;史永江;邓斯亮

    单支冠状动脉(single coronary artery,SCA)属于罕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是指冠状动脉以单一开口起源为整个心脏提供血液供应,是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的罕见病因[1].随着临床CT无创性冠状动脉检测技术的发展,冠状动脉受检率升高,疾病的发现率也随之提高[2].本研究分析13例SCA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该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水平.

  • 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与斑块形成的相关性

    作者:王艳;潘存雪;刘文亚;杨文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是否存在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574例冠状动脉血管CT成像资料,对其中51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冠状动脉高位开口图像进行1∶ 1匹配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位开口组与非高位开口组在斑块段数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0,P>0.05);两组在狭窄程度>50%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段数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8,P>0.05);两组在斑块各分布部位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冠状动脉共同高位开口、左冠状动脉高位开口、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分别与匹配组、高位开口组与非高位开口匹配组在狭窄段数分布上和狭窄积分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右冠状动脉均开口于或分别开口于冠状窦嵴上方或升主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并无明确的相关性.

  • 双源CT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世合;李春卫;马子堂;贾守勤;柳澄

    目的:用双源CT(DSCT)观察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检出率及解剖学特征,探讨DSCT对MB-MCA的诊断价值.方法:用DSCT对450例可疑冠心病(CHD)和部分体检者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2名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MB-MCA的存在,结果一致时确定为MB-MCA.测量壁冠状动脉(MCA)的长度、心肌桥(MB) 的厚度,结果用±s表示.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多种后处理技术相结合观察MCA近端及远端血管形态变化.结果:450例可疑CHD和体检者,冠状动脉CTA发现MB-MCA 163例(36.2%,163/450),192处.MB-MCA位于左前降支者153处,占79.7% (153/192).合并MB-MCA近端血管管腔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107例(55.7%,107/192),合并近端及远端均形成斑块者3例(1.6%,3/192).MCA长度为(20.0±10.1)mm,MB厚度为(2.1±0.9)mm.结论:临床怀疑CHD者MB-MCA检出率为36.2%,DSCTCA是一种无创而且直观准确诊断MB-MCA的方法.

  • 83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陈秀梅;张海燕;何宁;石洁

    总结83例冠状动脉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观察患者有无心肌缺血表现,限制患者剧烈活动,降低心肌耗氧量,避免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术后严密监测心律,维持电解质平衡,维护心功能,预防继发性血栓形成是护理重点.83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护理得当,均痊愈出院.

  • 8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儿的术后护理

    作者:蒋华;贾艳

    总结8例先天性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儿的术后护理.手术方式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肺动脉内隧道术3例.术后无一例死亡,主要并发症为心律失常2例,肺渗出2例.术后护理重点是监测及预防心律失常;维护心功能,尤其是左心功能;做好呼吸道护理.8例患儿均康复出院.

  • 成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分析

    作者:阴赪茜;李志忠;程宇彤;薜金镕;张京梅;甘辉立

    目的:探讨成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及意义.方法:北京安贞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12例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患者,对其临床资料、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男性2例,女性10例,年龄16~66岁,平均年龄为(39.2±17.9)岁.其中10例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2例为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确诊前均误诊为其他疾病.全组均经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心动图(UCG),冠状动脉CTA等检查而确定诊断.其中9例患者行外科手术重建冠状动脉,2例患者拒绝手术,1例因严重心功能不全而失去手术时机.手术患者中2例患者因合并重度二尖瓣反流而同时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患者因合并冠心病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及术后并发症.随访6 ~48个月,平均随访(27±13)个月,患者术后均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UCG提示: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径从[(47.4±7.2) mm减小到(41.8±6.5)mm,P<0.01],左心室的短轴缩短率(FS)从[(24.3±11.3)%增至(36.1±11.6)%,P<0.01)].未手术治疗患者1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失访,1例仍时有活动后气短、心慌等症状.结论:成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无特征性临床表现,除了冠状动脉造影,UCG和冠状动脉CT等无创检查对确定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治疗重建双冠状动脉系统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案,可以改善心脏血供,从而防止猝死、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心脏事件的潜在危险.

  • 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作者:杨俊娟;曹静;郭三强;陈明;洪涛;高炜;霍勇

    目的了解在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人群中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存在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者的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82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检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共61例,占2.1%.其中84.1%为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异常,右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远较左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多见.4例未能成功施行右冠状动脉选择性造影.结论临床上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并非罕见,其中部分类型可引起心肌缺血.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对介入诊疗有一定影响.

  •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作者:沈东;黄党生;张丽伟;夏云峰;张许文;张春红;孙红岩;白静;罗北捷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nomalous origin of coronary artery,AOCA)的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0年10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560例,栓出有AOCA患者29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AOCA患者检出率为1.9%,其中23例(79.3%)为良性AOCA,包括:前降支和回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15例,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窦3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无冠窦1例和高位开口于升主动脉4例;6例(20.7%)为有潜在临床危险AOCA,分别为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窦1例,单支左冠状动脉2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3例.起源异常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患者9例(31.0%),但仅2例为狭窄只累及起源异常动脉.结论 AOCA无特征性临床表现,通常在冠状动脉造影时被发现;某些类型有导致严重心脏事件的潜在危险.AOCA与冠状动脉狭窄无相关性.

  •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检出率与冠状动脉狭窄

    作者:张峰;葛均波;钱菊英;樊冰;王齐兵;陈灏珠

    目的评价国人冠状动脉(冠脉)起源异常的冠脉造影检出率,并探讨其与冠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在我院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的患者,观察并记录冠脉起源异常的检出频度和类型,以及合并冠脉狭窄的情况.结果4094例患者中,共检出冠脉起源异常者32例,检出率为0.78%,其中右冠脉异常起源为多见,占总数的65.6%;合并冠脉狭窄者共11例(占34.3%),其中仅5例(占15.6%)累及起源异常的冠脉,且无1例冠脉狭窄单独累及起源异常的冠脉.结论国人冠脉起源异常的检出率与国外文献报道结果相似,其中以右冠脉起源异常为多见,冠脉起源异常与冠脉狭窄不具有相关性.

  • 左心辅助在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仇黎生;郁夏风;刘锦纷;张蔚

    目的 探讨和总结左心辅助(LVAD)在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2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具有婴儿型冠状循环的ALCAPA患者.年龄3.3~12.1个月,体重4.1 ~9.5 kg.术前射血分数23% ~ 45%,临床表现为严重心功能不全症状.合并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8例,中度以下关闭不全21例.重建左冠状动脉的方法包括带蒂左冠状动脉直接与升主动脉左侧吻合6例,部分肺动脉壁和主动脉壁或心包片作左冠状动脉延伸与升主动脉左侧吻合19例,建立肺动脉内通道与升主动脉开窗吻合(Takeuchi方法)4例.对合并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者作二尖瓣瓣环环缩整形(5例).术后单独用药物治疗22例,2010年1月后,3例患者于术毕、4例于术后24 h内,因低血压、心律失常应用LVAD治疗.结果 术毕经食管超声检查,左冠状动脉血流通畅,左心室明显增大.单独用药物治疗组22例中,18例循环稳定,3例在术后24 h内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和心室颤动,1例在术后72 h死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LVAD治疗组7例中,6例应用LVAD时间72 ~ 108 h,循环稳定后拆除LVAD,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住院病死率5/29(17.2%).19例术后随访1~7年,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冠状动脉血流通畅,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2例,轻-中度关闭不全9例,轻度关闭不全8例,射血分数43% ~ 55%.心电图提示未见显著心律失常.结论 婴儿型ALCAPA远期预后良好,但术后早期病死率较高.即使有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措施,术后仍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术后全面评估心功能状况并及时安置LVAD以度过急性左心衰竭期,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110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