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超声诊断咽食管憩室1例

    作者:孙英姿;刘鸿玉;张新毅

    患者女,50岁,主因"左侧颈部胀痛不适半月余,加重2天"就诊.查体:甲状腺左叶触及质软结节,可随吞咽动作滑动,触痛明显.高频超声:甲状腺左叶后方可见约2.0 cm×0.8 cm不均质中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较杂乱,可见点状强回声,周边为规则的带状低回声,与甲状腺分界清晰,上下缘均与食管壁回声相连(图1);嘱患者做吞咽动作时,结节内回声发生变化,可见气体回声;再嘱患者饮水200 ml后扫查,发现少量液体缓慢进入结节,其内的强回声灶可见流动;探头加压可见结节内物体反流入食管内.考虑为咽食管憩室,后经X线钡剂造影确诊(图2).

    关键词: 憩室 超声检查
  • 超声诊断原发性睾丸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

    作者:方毅;王学梅;董鲜普

    患者男,40岁,7年前无意间发现左侧阴囊增大,逐渐增至如鸭蛋大.查体:阴囊未见红肿及皮肤破溃;左睾丸较对侧睾丸增大,质地硬,沉重感明显,表面光滑,无明显压痛,透光试验阴性;对侧睾丸、双侧附睾及输精管未触及明显异常.无皮肤潮红、腹泻、哮喘、心脏损害等症状.CT:左侧睾丸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边缘尚清,其内密度欠均匀,增强后可见不均匀强化,中心可见低密度区;右侧睾丸形态大小未见异常.超声:左阴囊内实质团块回声(图1),约3.27 cm×3.41 cm,其内回声不均匀,CDFI可见较丰富彩色血流,与正常睾丸组织回声呈重叠样改变(图2),正常睾丸组织显示不全,双腹股沟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头静脉瘤合并血栓及静脉石形成1例

    作者:王贤明;赵珊珊;刘建新;纪莉

    患者男,54岁,因"发现右前臂肿块1年余伴压痛"就诊.外科检查:右前臂桡侧扪及约2 cm结节,边界清晰,质软,有压痛.超声:右前臂桡侧中段头静脉局部瘤样扩张,呈梭形,大内径约8 mm(其远、近端内径均约2 mm),长度约15 mm,内部可见絮状低回声,探头加压管腔部分消失;另见约3 mm强回声斑,后伴声影,探头推之可移动(图1).CDFI:上述瘤样扩张的管腔内见静脉血流信号,并见充盈缺损(图2).超声提示:右头静脉瘤合并血栓及静脉石形成.药物治疗2个月后复查,瘤体及内血栓无明显变化,患者要求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右)头静脉瘤,伴血栓及静脉石形成.

  • 超声诊断外伤性胆囊腹壁疝1例

    作者:王淑彬;李秀兰;何家春;吕静;许莉

    患者男,40岁,主因"车祸50天,右侧季肋部发现可复性包块约30天"就诊.车祸后当地医院CT检查提示右侧胸、腹壁软组织肿胀、积液;X线胸片提示右侧第9肋骨骨折.行止血、抗感染、对症治疗等,疼痛好转.30天前患者右侧季肋部渐出现一包块,平卧位时包块可稍缩小,站立活动时包块突出明显.体格检查:右侧季肋部腹壁可见约3 cm×3 cm包块,呈半球形,无红肿.超声:右侧腹壁层可见7.6 cm×2.0 cm无回声区,边界清,与腹腔相通,延伸至肝门部,无回声区壁厚2.5 mm;腹腔未探及胆囊回声(图1、2).

    关键词: 超声检查
  • 超声诊断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

    作者:张伟;朱亚;吴海燕;李欣

    患者女,29岁,孕1产0,孕30+1周,外院超声检查发现双活胎,右胎儿腹腔大量积液,羊水量偏多,左胎儿羊水过少,转诊至我院.超声:宫内见双胎.其一位于宫腔左上方,臀位,双顶径67.2 mm、头围251.0 mm、腹围226.0 mm、股骨48.5 mm,估测胎儿综合孕周约26+6周,体质量约(983.1±147.5)g,胎心率140次/分,羊水大深度27 mm.另一胎儿头位,双顶径79.7 mm、头围277.0 mm、腹围307.0 mm、股骨54.0 mm,估测胎儿综合孕周约30+2周,体质量约(1952±292)g,胎儿右侧侧脑室后角宽度约10 mm;胎儿腹壁连线未见明显中断,皮下软组织增厚并可见宽约3.0 mm无回声带,腹腔内见大量无回声区,大深度约27.6 mm,内脏漂浮其中(图1、2);胎儿脐血管增粗,血流增快、明亮,胎心率132次/分;羊水大深度90 mm,余未见明显异常.

    关键词: 畸形 超声检查
  • 肾透明细胞癌支气管内转移误诊为中心型肺癌1例

    作者:刘强;朱万安;闫旭;尹茁明;陈亮

    患者男,64岁,因"胸痛、咳嗽1年,加重伴喘息、胸闷1个月"入院12年前患左肾肾癌.胸部CT:纵隔气管向右侧偏移,右肺上叶支气管腔内见软组织密度影致管腔闭塞,远端肺组织体积缩小、密度增高(图1),考虑右肺上叶中心型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右肺上叶阻塞性炎症、肺不张.支气管镜检查: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见灰白色肿物阻塞支气管腔,支气管刷片检查未找到癌细胞.病理:黏膜慢性炎症,并见坏死.在全麻下行右肺上叶切除术,术中见右侧胸腔广泛粘连,分离后见右肺上叶不张、实变,可触及肺内肿物,界限不清,约3.0 cm×3.2 cm×3.1 cm,切开上叶支气管,见大量黄色苔样物(术前曾疑为支气管内膜结核).术后病理:透明细胞腺癌,侵及支气管壁(图2).肺部血管、神经及胸膜未见癌组织侵及.

  • 原发性肋骨软骨肉瘤1例

    作者:储伟;夏云宝

    患者女,43岁,右侧腰背部酸痛不适3月余.上腹部CT:右侧后腹膜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界限清晰,其内见多发囊状改变,边缘见点状钙化影,与右侧第11肋骨关系密切;增强后囊性部分未见明确强化,边缘轻度延迟强化;邻近肝脏、肾脏推压移位(图1).诊断:右侧后腹膜占位,以神经来源肿瘤可能性大(神经鞘瘤).行后腹膜恶性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右上腹部于后腹膜不规则分叶状肿块,约12 cm×8 cm,无色半透明,质地坚韧,活动度差,与后腹膜及胸壁关系密切,右肾及肝右后叶分别被推向左前方及前上方;沿后腹膜肿块包膜外分离,见肿瘤已侵及腰大肌及膈肌、右侧胸膜,右侧第11肋软骨外侧部与肿块无明显界限.考虑来源于右侧第11肋骨的肿瘤,完整切除肿块.病理诊断:第11肋骨软骨肉瘤(图2).

  • 右小腿侵袭性纤维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刘学

    患者男,57岁,因"发现右小腿包块3个月"入院.查体:右小腿内侧可扪及乒乓球大包块,皮肤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活动性差,边界清晰,无红肿,无压痛.否认外伤史.超声:右侧小腿中份内侧距皮下0.6 cm处探及约6.0 cm×4.0 cm×2.1 cm的椭圆形囊性肿块(图1),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囊壁厚约0.3 cm,内壁光滑,囊内透声不清晰,呈细密中等回声,内见纤维分隔带状回声,探头挤压肿块可见内部细带状回声漂浮;CDFI于囊性肿块周边可见短线状血流信号,囊内未见血流信号(图2).超声示:右小腿囊性占位性病变,符合良性肿瘤声像图改变,性质待定.遂行右小腿肿物切除术,术中于右小腿中份内侧见约7 cm×5 cm×4 cm肿块,位于深筋膜和小腿肌肉间,与肌肉粘连,有包膜,内为棕褐色的较浓稠的陈旧性血性液体.术后病理诊断:右小腿侵袭性纤维瘤.

  • 超声误诊甲状腺滤泡癌1例

    作者:贵玉;钱林学

    患者女,42岁,体检发现颈部肿物1周,无心悸、消瘦.彩超示甲状腺右叶1.0 cm×0.8 cm中、高回声结节,边界清,形态规则,周边可见低回声晕(图1).CDFI:结节内可见条状血流信号(图2).PWD:结节内可探及动脉血流频谱,阻力指数0.68.超声提示:甲状腺右叶实性结节,腺瘤可能性大.行颈部肿物切除术,术中病理检查示右甲状腺微小浸润型滤泡癌;后行右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央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①右甲状腺微小浸润型滤泡癌;②双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③中央淋巴结未见转移.

  • 超声弹性成像观察肝脏凝固灶:体外实验

    作者:赵冰;王绮;袁建军;刘曼;范闽延

    目的 运用实验手段探讨超声弹性成像(EI)在肝脏凝固灶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新鲜离体猪肝,通过无水乙醇注射和微波消融两种方法产生不同形态的凝固灶,观察实验前、后的EI图,利用虚拟声触诊定量(VTQ)技术测定作用区的剪切波传播速度.实验结束后切开标本记录实际凝固灶形态、范围.结果 无水乙醇注射和微波消融均可使局部肝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EI图上表现为红色硬变区,且不随时间延长而衰减,较常规二维超声更接近凝固灶形态,但与实际仍有一定差异.作用区的剪切波速度较实验前明显增高(P<0.01),也表明凝固性坏死的肝组织硬度增加.结论 EI可从力学角度提供凝固灶信息,应用简捷、无创,是常规超声的有益补充.

  •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生物显微镜成像与组织病理的对照分析

    作者:杨娅;王艳红;谢谨捷;李嵘娟;李治安;王征;宋砾;罗向红;苏瑞娟;秦彦文

    目的 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成像分析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主动脉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征.方法 以8周及16周龄雄性ApoE/-小鼠各8只为实验组,8周及1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为对照组,用UBM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的形态结构,并于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测量内-中膜厚度(IMT),与相对应血管节段的病理组织学测值进行对比.结果 ApoE-/-小鼠的主动脉根部IMT较同周龄对照组增厚(P<0.01);16周龄ApoE-/-小鼠较8周龄ApoE-/-小鼠主动脉根部IMT增厚更为明显(P<0.01).采用UBM所测IMT与病理测值呈高度正相关(r=0.81,P<0.0001).结论 采用UBM成像可准确测量小鼠主动脉IMT,观测ApoE/小鼠升主动脉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征.

  • 叶酸受体靶向液态氟碳纳米粒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寻靶

    作者:周洋;郑元义;冉海涛;余进洪;王志刚

    目的 制备叶酸受体靶向的被脂质包裹的液态氟碳纳米粒造影剂,鉴定其基本性质,观察其体外靶向性能.方法 以氯仿将偶联叶酸的磷脂[DSPE-PEG(2000)]按照一定比例溶解在成膜材料中,用旋转蒸发仪去除有机溶剂成膜,加入磷酸盐缓冲液重新水合后,在悬液中逐滴加入适量液态氟碳,均质乳化后得到叶酸受体靶向的纳米粒造影剂.在人卵巢癌SKOV3细胞中验证该造影剂的靶向性能(靶向造影剂组),并与不带叶酸的普通造影剂组和游离叶酸干预组相比较.结果 叶酸受体靶向液态氟碳纳米粒造影剂外观与普通造影剂无明显差别.体外靶向实验发现此纳米粒造影剂聚集且牢固地黏附于SKOV3细胞,而普通造影剂组和游离叶酸干预组则未见明显特异性结合.结论 成功制备了偶联叶酸的被脂质包裹的液态氟碳纳米粒造影剂,该造影剂对高表达叶酸受体的SKOV3细胞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有望成为卵巢癌靶向显影与治疗的理想分子探针.

  • 大鼠肠黏膜靶向磁共振对比剂Gd-DTPA-CPs成像

    作者:刘晓晟;程杰军;朱君;吴连明;冯琦;何丹农;许建荣

    目的 制备肠黏膜靶向磁共振对比剂Gd-DTPA-CPs,探讨其用于大鼠活体肠黏膜MR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改良的乳化微滴融合法制备Gd-DTPA-CPs,经过结构表征和细胞毒性试验后对正常大鼠进行MRI.对大鼠行灌肠前MR扫描,之后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经直肠灌注Gd-DTPA-CPs溶液(实验组)和Gd-DTPA溶液(对照组)后于不同时间点行MR扫描,测量各时间点肠壁和盆壁肌肉信号强度,计算肠壁的相对信号值和强化率.扫描完成后取相应肠段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Gd-DTPA-CPs直径约420 nm,药物包封率为74.41%,分散度较好,体外细胞毒性小.实验组灌肠前、后各时间点肠壁相对信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7,P<0.05),保留灌肠20 min时出现大差异,大强化率达35%.经电镜证实实验组大鼠Gd-DTPA-CPs聚集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对照组灌肠前后各扫描时间点相对信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P>0.05),结肠上皮细胞内无Gd-DTPA聚集.结论 本实验制备的Gd-DTPA-CPs能与正常肠黏膜结合,提示可通过直肠给药途径进行活体大鼠肠黏膜MRI.

  •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包裹Gd-DTPA微球的弛豫性能和体外释放规律

    作者:鄢雄;郭大静;余聪;王志刚;敖梦

    目的 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裹Gd-DTPA微球制成Gd-PLGA,观察其弛豫性能、体外释放规律,为构建靶向MR分子探针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水/油/水)制备Gd-PLGA,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Gd-DTPA含量,以离心法测量Gd-PLGA微球包封率.采用MR扫描仪测定T1,计算Gd-PLGA微球的弛预率(R1);在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和双蒸水环境下(双蒸水组)模拟Gd-PLGA的体外释放规律.结果 成功制备出Gd-PLGA,被包裹的Gd-DTPA为15.00 mg,包封率为31.99%,包裹后R1弛豫性能下降(P=0.008).体外释放规律研究发现微球在双蒸水环境释放量多于PBS,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1),组间单位时间累计释放曲线形态相似.结论 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成功制备出Gd-PLGA,Gd-DTPA被PLGA包裹后R1下降,释放规律与其他PLGA微球体系相似.

  • ApoE-/-小鼠颈动脉稳定性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7.0T MR动态观察

    作者:王中娟;邓钢;张追阳;居胜红;陈骏;赵瑞;金晖;魏晓莹

    目的 建立ApoE-/-小鼠颈动脉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并探讨用高场强7.0T小动物MR检测AS的形成过程.方法 对10只ApoE-/-小鼠损伤并阻断一侧颈总动脉血流20 min,之后高脂饮食饲养7周,分别在术后4、7周进行7.0T MR检测与病理学检查.结果 4周后MRI显示患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壁高信号,7周后MRI表现为损伤血管高壁信号区增厚并管腔狭窄、不规则,创伤后血管腔面积呈下降趋势.对应病理学检查显示,4周后颈总动脉腔内斑块形成,斑块内泡沫细胞及脂质坏死核心形成,其上覆盖厚纤维帽;7周后斑块内增生的内膜内见广泛钙质沉积.结论 用损伤及高脂饮食方法可成功建立ApoE-/-小鼠稳定期AS模型;高场强7.0T MR可成功检测小鼠颈动脉稳定期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进一步研究ApoE-/-小鼠易损斑块提供研究基础.

  • CT灌注成像分析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管储备损害

    作者:戴峰;张秀明;卢万俊;高歌军

    目的 应用5% CO2作为血管扩张介质,通过CT灌注成像(CTP)分析基础态和激发态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储备(CVR)功能变化特点.方法 对34例患者行基础态CTP和CTA联合检查,对其中10例CTA示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5%CO2混合气体吸入激发态CTP检查.结果 10例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5%CO2激发后,患侧和健侧CVR受损,激发前、后脑血流量(CBF)增幅百分比为-20.25%~26.19%和-13.00%~38.00%,激发前、后脑血容量(CBV)无明显差异(P>0.05),而达峰时间(TTP)明显延迟(P<0.05).结论 5% CO2可作为良好的血管扩张介质用于临床CVR功能研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激发后CVR功能受损,反应性减低.

  • 扩散张量成像观察脊髓压迫症

    作者:王葳;秦文;李坤成;郝楠馨;王轶彬;宗根林

    目的 探讨采用3.0T MR研究亚急性及慢性脊髓压迫症(SCC)DTI及纤维束示踪(DTT)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单次激励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对42例SCC患者(SCC组)及49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3.0T MR脊髓DTI.采用ROI法分别测量正常对照组的颈髓及下段胸髓的ADC和FA值及SCC病变部位受压脊髓的ADC及FA值.根据T2WI脊髓内有无高信号将SCC组分为SCC-HI和SCC-nHI亚组.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利用纤维束示踪软件重组脊髓纤维束.结果 正常对照组脊髓各节段扩散定量值(ADC和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C-HI组与正常对照组扩散定量值间比较,病变脊髓ADC值增高(P<0.05),FA值减低(P<0.05);SCC-nHI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TT彩色编码图上,正常脊髓纤维束为头尾向的一束,显示了头尾侧的各向异性.SCC则表现为脊髓纤维束不同程度受压改变而无明显的破坏.结论 DTI和DTT是一种显示脊髓纤维束及其病变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中能为SCC患者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 小儿体部棘球蚴病CT表现

    作者:徐昕;袁新宇;王娅宁

    目的 探讨小儿体部棘球蚴病的CT表现特点.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小儿体部棘球蚴病,其中单发棘球蚴病7例,多发棘球蚴病13例,共有32个囊肿,包括肝包虫囊肿17个,肺包虫囊肿9个,腹腔包虫囊肿4个,颈部包虫囊肿1个,胸膜包虫囊肿1个.20例患儿全部接受CT扫描,其中14例同时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20例患儿32个病灶中,21个表现为单纯性囊肿,11个呈囊肿破裂表现,未见钙化和多子囊征象.结论 小儿体部棘球蚴病以多发和单纯性囊肿为主,CT表现特点与成人棘球蚴病存在差异.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慢性肝病肝纤维化

    作者:陈曦;解丽梅;董颖慧;广旸;张晓雯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评价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对8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RTE扫查,测量肝组织/肋间肌肉组织的应变比.全部患者均接受经皮肝穿刺术并采集血清生化学指标,将应变比与实验室检测结果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 应变比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呈负相关(r=-0.82,P<0.01).以肝明显纤维化(≥S2期)作为诊断标准,应变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优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例指数(0.90)和Forns指数(0.84);以应变比1.10作为诊断肝明显纤维化的佳诊断界值,其敏感度为86.84%,特异度为82.00%,阳性预测值为78.57%,阴性预测值为89.13%.结论 RTE可作为无创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新方法.

  • 64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观察支气管动脉三维解剖结构

    作者:徐秋贞;王钟江;居胜红;吴旻;杨明;邓钢

    目的 探讨64层CTA显示支气管动脉三维解剖结构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肺部疾病患者进行64层CT支气管动脉成像,以VR、MIP及MPR后处理技术显示支气管动脉解剖学特征.结果 35例患者中,共63支支气管动脉获得显示,右侧39支,左侧24支;支气管动脉正常起源34例,异常起源1例;4例有肺外体循环动脉参与供血,共10支血管,1例存在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常见的支气管动脉类型为R1L1型(18/35).27例支气管动脉增粗,直径2~5 mm.结论 64层CTA支气管动脉成像可无创、直观显示支气管动脉及肺外体循环动脉的形态解剖学特征.

  •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肺动脉成像诊 肺动脉栓塞

    作者:乔红艳;王锡明;段艳华;纪晓鹏;杨子峰

    目的 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简称前门控)肺动脉成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PE患者行双源CT肺动脉成像,按扫描方式随机分为3组:A组,前门控扫描(n=20);B组,回顾性心电门控(简称后门控)扫描(n=20);C组,非心电门控(简称非门控)胸部强化扫描(n=20).比较3组间的有效辐射剂量(ED)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3组患者的ED分别为(4.95±1.81)mSv、(15.91±5.01)mSv、(4.61±1.16)mSv;A、B组间和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图像质量评分的总分分别为57、58、45,A、C组间和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是诊断PE安全、可靠的方法.

  • 经胸超声心动图联合双源CT评价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主动脉根部钙化

    作者:张小杉;哈斯;杨娅;李治安;王绿娅

    目的 探讨TTE联合双源CT观察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患者主动脉根部钙化的价值及钙化斑块对主动脉及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TTE联合双源CT观察20例HoFH患者主动脉根部是否存在钙化、管腔狭窄情况及钙化斑块是否累及冠状动脉开口,并测量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结果 经TTE联合双源CT检查,20例患者均有主动脉根部钙化,其中10例患者因钙化斑块引起主动脉管腔狭窄.主动脉根部钙化斑块累及冠状动脉开口者CFVR为1.72±0.32,低于未累及冠状动脉开口者(2.23±0.26,P<0.05).结论 TTE联合双源CT能准确评价HoFH患者主动脉根部钙化.

  • 320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

    作者:张传臣;张兆琪;赵轶轲;陆东旭;晏子旭;王瑞

    目的 探讨320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CT血管造影(CTP)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对13例疑诊为下腔静脉阻塞的患者行直接法下腔静脉CTP检查,通过Vitrea 4.0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图像进行VR、MIP及MPR重建.由1名医师测量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上方1 cm处的CT值,另2名医师采用9段分段法对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对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下腔静脉CTP检查;CT值为(341.33±62.95)HU;13例共117个血管节段中,图像质量为优、良、中等、差的节段分别为64、29、16、8个.重建图像可直观显示下腔静脉的结构、病变部位、范围及狭窄程度.结论 直接法下腔静脉CTP用以诊断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切实可行,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同步性

    作者:江阿力·吐尔逊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同步性.方法 选择18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和18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应用RT-3DE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肌质量(LVM)、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以及左心室容量-时间曲线各参数Tmsv1 6-SD、Tmsv16-Dif、Tmsv16 SD/R-R(%)、Tmsv16-Dif/R-R(%),并对两组各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观察组LVEDV、LVESV、LVM、LVMI、左心室容量时间曲线参数Tmsv16-SD、Tmsv16-Dif、Tmsv1 6-SD/R R(%)、Tmsv16-Dif/R-R(%)显著升高,而LVEF明显降低(P<0.05).结论 RT-3DE可反映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异常和收缩不同步,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血流向量成像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等容收缩期左心室涡流

    作者:刘蕊;纳丽莎;刘丽文;马斌;郭建英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内血液流场的特点.方法 选择AM1患者25例和正常志愿者40名,采集两组心尖三腔心切面彩色血流动态图像,应用VFM分析软件测量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内涡流横径、纵径,涡流的横向、纵向相对位置及其大向量速度、涡流强度等指标,比较上述两组各参数.结果 与正常志愿者比较,AMI患者等容收缩期涡流纵径增大(P<0.05),横向位置更靠近后侧壁,大向量速度、涡流强度均减低(P<0.05).结论 等容收缩期AMI患者左心室内涡流纵径、横向位置、大向量速度、涡流强度与正常人相比存在差异,涡流形态、位置发生改变.VFM为评价心腔内血液流场特征提供了新的途径.

  • 术中经食管超声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异常情况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燕;吕秀章;王浩;李建蓉;孟红

    目的 评价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IOTEE)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异常情况诊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异常情况患者,对IOTEE在诊断及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异常情况中的作用进行评估及分析.结果 4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异常并发症的患者中,IOTEE检出瓣周漏23例(23/45,51.11%),卡瓣4例(4/45,8.89%),室壁运动异常6例(6/45,13.33%),感染性心内膜炎6例(6/45,13.33%),人工瓣膜狭窄4例(4/45,8.89%),升主动脉与胸骨粘连2例(2/45,4.44%),均经手术证实.结论 IOTEE可检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人工瓣膜卡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异常情况,帮助术者正确判断并及时处理.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病变中的诊断效率与误诊分析

    作者:熊建群;王莉;余琛;李应华;张勤勤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显像(CDI)对不同节段下肢静脉血栓、侧支循环形成及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效率.方法 将80例患者90条静脉分为髂静脉段、股-腘静脉段、胫-腓静脉段共270个节段,并与X线静脉造影对照,分析CDI对各节段静脉血栓、侧支循环形成及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效率,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 CDI诊断髂静脉段、股-腘静脉段、胫-腓静脉段深静脉血栓、侧支循环形成、瓣膜功能不全的敏感度分别为83.33%(20/24)、94.59%(35/37)、77.78%(21/27)、66.67%(8/12)、84.09%(37/44);特异度分别为76.47%(13/17)、94.34%(50/53)、90.48%(57/63)、93.59%(73/78)、91.30%(42/46);准确率分别为80.49%(33/41)、94.44%(85/90)、77.78%(78/90)、90.00%(81/90)、87.78%(79/9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33%(20/24)、92.11%(35/38)、86.67%(21/27)、61.54%(8/13)、90.24%(37/41).髂静脉段血栓漏、误诊8条,股-腘静脉段血栓漏、误诊5条,均为急性、部分栓塞.胫-腓静脉段血栓漏、误诊12条,11例为急性、完全栓塞,1例为慢性、部分栓塞.结论 CDI诊断股-腘静脉段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高于髂静脉、胫-腓静脉段.尽管CDI对侧支循环形成的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较低,但特异度和准确度较高.急性栓塞较易造成漏、误诊.

  • 血糖调节受损者的颈总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

    作者:栾艳艳;王燕;曾敏霞;李艺;胡兵

    目的 采用高频超声射频数据处理技术评估血糖调节受损(IGR)患者的颈总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探讨其空腹血糖、负荷后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对数转换值(HOMA-IR)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弹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102例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其中IGR 57例(IGR组),45例糖耐量正常(NGT组).使用高频超声射频数据处理技术分别获得两组患者颈动脉IMT、颈总动脉扩张性(CD)、单点脉搏波传播速度(PWVβ)和僵硬度(β)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其与血糖、HOMA-IR的相关性.结果 与NGT组相比,IGR组颈总动脉弹性已发生改变,β、PWVβ增高,CD降低,而IMT无明显改变.IGR组的CD、β、PWVβ均与空腹血糖、负荷后血糖、HOMA-IR呈正相关.结论 糖代谢异常早期已存在动脉弹性参数异常,并与血糖及HOMA-IR相关,表明高血糖及胰岛素抵抗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高频超声射频数据处理技术为早期诊断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动脉病变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 MSCT评估冠状动脉钙化:基于每个钙化性斑块的定量测量

    作者:范丽娟;李东;于铁链

    目的 初步评估MSCT定量测量冠状动脉钙化(CAC)具体钙化斑块的意义.方法 分析186例接受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的CAC患者,对每个钙化性斑块进行测量并计算以下各参数值:浓度(CC)、体积(CV)、矿物质量(MM)和钙化积分(AS),并测量所有钙化性斑块整体的参数值:CVtotal、AStotal和MMtotal.以Spearman等级相关进行变量间相关性分析,以秩和检验观察样本间差异.结果 于186例患者共检出689个钙化性斑块.每个钙化性斑块的CC与CV呈正相关(rs=0.75,P<0.001).男性CC显著低于女性(P=0.03);55岁以上年龄组CC显著高于≤55岁年龄组(P<0.01).于86例患者发现多个钙化斑块(n≥3),其CC不均匀程度不依赖于性别(P=0.71)、年龄(P=0.18)和斑块数量(P=0.68).结论 具体钙化性斑块的各参数值更能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演变特征.CC对评估CAC进展和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 320排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夹层

    作者:刘琦;陈德基;谭理连;王广宇

    目的 探讨320排CTA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9例临床诊断AD患者的320排CTA检查资料,对比其与16排CTA、MRA及DSA的差异.结果 59例AD患者中,3种方法共诊断AD 43例,胸主动脉瘤4例,真性腹主动脉瘤9例,假性腹主动脉瘤3例.320排CTA诊断AD破口位置的准确率(75/77,97.40%)高于16排CTA(47/53,88.68%,x2=4.14,P<0.05)及MRA(40/46,86.96%,x2=5.17,P<0.05);其电离辐射剂量[(849.62±44.73)mGy]低于16排CTA[(927.11±39.47)mGy,t=2.84,P<0.05]及DSA[(976.85±54.21)mGy](t=2.51,P<0.05),并可清晰显示内膜片、真假腔、血栓形成及主要内脏动脉分支受累情况.结论 320排CTA是诊断AD的安全、快捷、有效且无创的方法,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应用价值.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肺囊性病

    作者:廖慧芳;王冰;蔡爱露;王晓光;陈骊珠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胎儿肺囊性病,主要是先天性肺囊腺瘤(CCAM)及隔离肺(P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常规产前筛查怀疑先天性肺囊性病的23胎行进一步超声检查,重点观察胎儿肺内病变的回声特征、血供情况,并定期进行超声复查,观察有无纵隔偏移、羊水量增多或腹腔积液等合并症及其他结构异常,随访妊娠结局.结果 23胎于产前诊断为先天性肺囊性病,其中20胎为CCAM(20/23,86.96%),2胎为PS(2/23,8.70%),1胎为CCAM合并PS(1/23,4.35%).7胎(7/23,30.43%)发生纵隔移位,3胎(3/23,13.04%)出现羊水过多,另有1胎出现腹腔积液(1/23,4.35%).随访结果表明,9胎(9/23,39.13%)活产,其中5胎病变在产前出现自发性减小甚至消退;其余14胎引产(14/23,60.87%).结论 产前超声对于诊断胎儿肺囊性病有重要临床价值.

  • 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价

    作者:李婧宇;王冰;蔡爱露;王晓光;解丽梅;赵丹

    目的 探讨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PRUV)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我院超声检查发现的PRUV胎儿92胎,分析PRUV胎儿合并畸形情况及预后.结果 PRUV胎儿检出率为0.16%(92/58 946).孤立性PRUV共74胎(74/92,80.43%),49胎获得随访且均预后良好;合并畸形的PRUV共18胎(18/92,19.57%),6胎预后良好,11胎引产,1胎胎死宫内.结论 产前超声可诊断胎儿PRUV.孤立性PRUV胎儿预后良好.对于合并多系统畸形的PRUV胎儿,应结合畸形严重程度及染色体检查结果来评价预后情况.

  • 灰阶超声联合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诊断宫颈癌

    作者:刘彦英;赵晓虹;丛淑珍;周瑞莉;郭玉萍;王煜

    目的 探讨经阴道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8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经阴道灰阶超声及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各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经阴道灰阶超声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6.67%(40/60)、55.56%(10/18)、64.10%(50/78);经阴道弹性成像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58.33%(35/60)、44.44%(8/18)、55.13%(43/78);两者联合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1.67%(55/60)、83.33%(15/18)、89.74%(70/78).结论 经阴道弹性成像是灰阶超声的良好补充,两者联合可大幅提高宫颈癌诊断准确率.

  • 自触发心脏磁共振成像

    作者:邓尚友;方可;王旭霞;谭萍

    目的 探讨和实现一种自触发磁共振心脏成像(CMRI).方法 将心电图(ECG)信号和呼吸信号从监测信号中提取出来,然后将K空间数据重新排列、重建,得到心脏图像.结果 自触发CMRI克服了传统的导联法难以获得稳定ECG信号的缺点,可提高扫描效率,得到高品质的亮血和黑血小鼠心脏电影图像.结论 采用自触发CMRI可以实现小鼠心脏电影成像以及黑血成像,并用于评价其心脏结构和功能.

  • 迭代重建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徐超;杨琳;于薇;刘一;姜红;郭淼;张兆琪

    目的 与滤过反投影法(FBP)对比,评价迭代重建(IR)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57例患者进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别采用常规FBP法和IR法对佳期相图像进行重建.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测量两种重建方法所得冠状动脉图像的CT值、噪声、SNR及CNR.结果 57例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中,IR图像质量为优的血管段比例为83.18% (628/755),高于FBP重建图像(595/755,78.81%,P=0.030).FBP重建与IR图像强化水平(CT值)分别为(311.49±63.76) HU、(310.57±64.45) HU(P=0.280),图像噪声分别为(19.58±3.47) HU、(13.11±3.06) HU(P<0.001),SNR分别为16.27±3.89、24.48±5.73(P<0.001),CNR分别为20.63±4.24、30.84±7.24(P<0.001).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IR法可在保证冠状动脉腔内强化程度不变的同时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改善图像质量.

  • Kimura's病的高频超声表现和临床特点及文献复习

    作者:韦力;梁前晖;周军;王莹;周畅

    目的 探讨Kimura's病的临床特点及高频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Kimura'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高频超声声像图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6例Kimura's病患者病程较长(平均11年),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均明显增多;5例为颈部无痛性肿块,1例为右侧大腿及右侧上臂皮下无痛性肿块.高频超声表现:①位于颈部的病灶呈边界清晰、包膜完整的单发椭圆形低回声肿块,亦可为多个肿块融合的混合回声团块,位于四肢皮下的病灶呈夹杂高回声及不规则片状低回声的混合回声肿块;②病灶附近均可见肿大淋巴结,淋巴门结构清晰或欠清晰,多无融合、囊性变、钙化等表现.结论 Kimura's病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定性诊断.

  • 韧带样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

    作者:王德玲;李卉;谢传淼;刘学文;耿志君;王玲

    目的 探讨韧带样纤维瘤(DT)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DT患者的临床特征、CT、MRI及病理表现.结果 32例DT患者共38个病灶,其中84.21%(32/38)边界不清楚,39.47%(15/38)包绕侵犯血管神经,15.79%(6/38)有骨质侵犯.对11例进行CT检查,共发现14个病灶,平扫呈稍低密度,均未见坏死及钙化,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等于或稍低于邻近肌肉组织.对21例进行MR检查,共发现24个病灶,T1WI上呈等或稍低于肌肉的信号,T2WI呈高于肌肉低于脂肪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或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87.50%(21/24)可见条状或带状T1WI及T2WI低信号,增强后未见强化.组织学上肿瘤组织内纤维母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排列,偶见核分裂,细胞间可见胶原组织包绕.结论T1WI、T2WI呈条带状低信号,且增强扫描不强化是DT的特征性MRI表现.CT检查可以帮助了解病灶的侵犯范围,为鉴别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 股骨干骨肉瘤的临床、X线、MRI及病理表现综合分析

    作者:罗振东;叶琼玉;陈卫国;贾铭

    目的 分析股骨干骨肉瘤的临床、X线、MRI及病理表现.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股骨干骨肉瘤患者行X线检查,对其中9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临床表现:中位年龄15岁,临床症状均以大腿疼痛和肢体功能障碍为主.X线和MRI表现:骨质破坏13例(成骨性11例,溶骨性2例),骨膜反应12例,软组织肿块13例,肿瘤骨和瘤样钙化11例.病理表现:骨肉瘤13例中,普通中心型骨肉瘤11例,小细胞型及低级别中心型骨肉瘤各1例.结论 综合分析股骨干骨肉瘤的临床、X线、MRI及病理表现,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定量分析正常臂丛神经

    作者:陈妙玲;李新春;陈镜聪;孙种鹏;何建勋;赵康艳

    目的 分析采用1.5T MR仪对正常成人臂丛神经进行DTI及纤维束示踪成像(DTT)的可行性及其量化特征.方法 34名健康志愿者接受DTI及DTT,测量C5~8双侧臂丛神经FA值、ADC值,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分别测量b值为700、900、1100 s/mm2时右侧C6神经根平均纤维束长度、纤维束所占体素及图像SNR.结果 34名健康志愿者中32名DTI及DTT成功.C5~8神经根平均FA值及ADC值依次为:0.46±0.03和(1.16±0.15)×10 3mm2/s、0.45±0.04和(1.13±0.19)×10 3 mm2/s、0.44±0.04和(1.18±0.19)×10 3 mm2/s、0.39±0.05和(1.26±0.18)×10-3mm2/s.b=900 s/mm2时,右侧C6神经根平均纤维长度、纤维束所占体素大.b=700 s/mm2时,SNR大(18.28±7.38);b=900 s/mm2时,SNR是大SNR的93%.结论 采用1.5T临床型MR机b值为900 s/mm2时,能成功完成正常臂丛神经DTI及DTT,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纤维束的FA值和结构.

  • 结节样桥本甲状腺炎的超声表现

    作者:格桑德吉;夏宇;戴晴;姜玉新

    目的 探讨结节样桥本甲状腺炎(NHT)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NHT的超声表现,以同期40例桥本甲状腺炎(HT)基础上乳头状甲状腺癌(PTC)作为对照,比较二者在甲状腺腺体大小、病变数目、回声、声晕、血流信号、钙化、声晕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超声特点的差异.结果 NHT多表现为有声晕的中高回声,可见钙化、极低回声表现及囊性变.与HT基础上PTC比较,在腺体大小、病变数目、回声、声晕及钙化表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HT与HT基础上PTC的超声表现存在差异;超声有助于鉴别NHT.

    关键词: 甲状腺炎 超声检查
  • 颌面部肌上皮瘤的MSCT诊断及文献复习

    作者:葛莹;董越;张丽芝;沈晶;魏富春

    目的 探讨颌面部肌上皮瘤(ME)的MSCT影像特点.方法 对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面部ME患者的MSCT平扫及增强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ME均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多数(25例)病灶直径1.0~2.5 cm,部分病灶内可见囊变(21例)及包膜(12例),少数(4例)病灶内可见钙化,平扫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静脉期均显著强化,并有向心性强化的趋势.结论 颌面部ME的MSCT表现具有特征性,MSCT对ME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甲状腺癌实时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与肿瘤大小的关系

    作者:张渊;江泉;陈剑;张云霄;何竹;顾晓鸣;徐智章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实时CEUS增强特征与结节大小的关系.方法 将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按肿瘤大直径分为<10 mm、10~20 mm、>20 mm 3组,分析各组肿瘤的绝对始增时间、相对始增时间、增强的均匀性、有无灌注缺损、增强顺序、增强强度及增强时病灶边界.结果 甲状腺癌增强多晚于周围甲状腺实质,以不均匀、向心性增强为主,且增强时病灶边界多数不清或欠清,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10 mm及10~20 mm甲状腺癌以低增强为主;直径>20 mm的甲状腺癌以高增强为主.随着肿瘤直径增大,其内出现灌注缺损的概率增加,在3组中分别为28.57%(6/21)、54.29%(19/35)和75.00%(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癌CEUS增强特征与肿瘤大小有一定关系;实时CEUS可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高分辨力MRI测量中国汉族正常成人3脑室体积

    作者:张清;陈楠;王星;苗延巍;陈霖;卓彦;伍建林;李坤成

    目的 通过高分辨率MRI测量正常国人3脑室体积,获得3脑室体积正常参考值,并分析3脑室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00名健康志愿者,汉族,右利手,年龄18~70岁,并按18~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进行分组,共分为5组,每组200名,组内男、女各100名.对所有受试者行全脑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T1WI 3D MP RAGE)序列成像,采用Midob专用图像处理软件测量3脑室体积;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000名健康国人3脑室的体积为(0.935±0.487)cm3.男性、女性的3脑室体积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1).男性3脑室体积大于女性(t=14.326,P<0.001).结论 健康成人3脑室体积具有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的生理变化趋势;3脑室先天发育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 前扣带回结构和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超

    前扣带回是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情绪、认知及执行等脑功能活动密切相关,在一些精神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前扣带回的解剖结构、功能分区及相关疾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扣带回 磁共振成像
  • 高分辨力MRI测量中国汉族正常成人豆状核

    作者:王国坤;陈楠;王星;卓彦;陈霖;李坤成;王丹;申宝忠

    目的 测量中国汉族正常成人豆状核体积,为建立中国成人数字标准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多中心临床研究形式,选取18~80岁健康志愿者1000名,按照年龄18~30、31~40、41~50、51~60、61~80岁进行分组,每组男、女各100名.采用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T1W序列扫描获取图像,应用三维体积分析软件手工勾绘ROI,测量豆状核的体积,探讨豆状核体积与年龄的相关关系.结果 1000名正常成人左、右侧壳核体积分别为(4811.59±588.99)mm3和(4763.11±587.59)mm3,左侧壳核体积大于右侧(t=10.134,P<0.0001);左、右侧苍白球体积分别为(1591.31±226.81)mm3、(1627.28±235.06)mm3,左侧苍白球体积小于右侧(t=-9.877,P<0.0001).男性左、右侧壳核体积和苍白球体积分别为(4962.72±598.49)mm3、(4909.83±600.54)mm3、(1623.24±234.16)mm3和(1663.18±243.56)mm3;女性左、右侧壳核及苍白球体积分别为(4663.65±540.49)mm3、(4619.28±537.59)mm3、(1560.00±215.04)mm3、(1592.09±221.06)mm3,男性体积均大于女性(P均<0.0001).左、右侧壳核及左、右侧苍白球体积均随年龄增长而减低.结论 正常成人豆状核中,壳核体积左侧大于右侧,苍白球体积右侧大于左侧;男性豆状核体积大于女性.豆状核体积均随年龄增大而减小.

  • 脊髓损伤后脑功能区重塑的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

    作者:陈昕

    脊髓损伤后可引起大脑解剖结构和功能区的变化,其中功能可塑性变化对患者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fMRI可无创、直观地显示脑区活动,目前已成为评估大脑功能变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脊髓损伤后脑功能可塑性变化的fMRI研究进行综述.

  • 中国正常成人中脑体积的高分辨力MRI的测量与分析

    作者:孙黎;陈楠;王星;王丹;卓彦;陈霖;李坤成;申宝忠

    目的 测量中国健康汉族成人中脑体积,并建立正常值参考范围,分析中脑体积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为建立中国正常人标准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选取18~70岁健康成年志愿者1000名,按年龄18~30、31~40、41~50、51~60、61~70分为共5组,标记为A、B、C、D、E,每组共计200名,男、女各100名.对所有受试者行全脑容积MR扫描,用3D体积分析软件进行中脑体积测量.分析年龄与中脑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中脑平均体积[(8087.89±1177.43)mm3]大于女性[(7763.87±1007.44)mm3,t=-4.68,P<0.001].男性A~E组中脑体积分别为(8857.65±980.12)mm3、(8691.22±913.56)mm3、(8072.26±1024.78)mm3、(7688.33±981.91)mm3、(7129.98±1059.98)mm3,女性A~E组中脑体积分别为(8290.68±995.41)mm3、(8034.79±1000.00)mm3、(7767.43±907.28)mm3、(7619.18±836.72)mm3、(7107.29±889.09)mm3.A~C组男性中脑体积均大于女性(P均<0.05),D、E组男、女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男性除A组与B组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除A组与B组、C组与D组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和女性中脑体积均与年龄相关(r=-0.55、-0.38,P均<0.001).结论 正常中国成人中脑体积存在性别差异,男性中脑体积总体上大于女性;18~50岁男性中脑体积大于女性,51~70岁男女间无显著差异.中脑体积及其性别间差异均随年龄增大而减小.

  • 高分辨力MRI观察内囊体积与性别的相关性

    作者:秦媛;陈楠;王星;马帅;朱凯;王晓东;郭玉林;李坤成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正常中国汉族成人内囊体积的平均值范围以及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健康汉族成人志愿者1000名,年龄18~80岁,平均(44.7±14.5)岁,男、女各500名.采用1.5T MR扫描仪,应用3D体积分析软件手动逐层勾画内囊边界,自动测算出其体积.结果 男性左、右侧内囊标准体积均值分别为(2863.49±395.54)mm3、(2744.48±358.58)mm3;女性分别为(2754.11±384.87)mm3、(2608.54±314.39)mm3.男性左、右侧内囊前肢标准体积均值分别为(834.74±176.99)mm3、(814.38±171.46)mm3;女性分别为(809.15±163.08)mm3、(784.18±158.64)mm3.男性左、右侧内囊膝部标准体积均值分别为(174.48± 23.19) mm3、(167.05±23.29)mm3;女性分别为(158.57±17.55)mm3、(150.29±16.67)mm3.男性左、右侧内囊后肢标准体积均值分别为(1854.27±237.92)mm3、(1762.73±216.69)mm3;女性分别为(1786.39±240.78)mm3、(1675.28±183.76)mm3.左、右侧内囊体积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囊体积与性别有密切关系.

  • 扣带回体积的标准化测量

    作者:张超;陈楠;王星;卓彦;陈霖;李坤成

    目的 比较扣带回体积与校正因素的关系,为扣带回结构提供标准化的测量方法.方法 对627名18~60岁中国正常成年志愿者行全脑MR容积扫描,应用3D体积分析软件手工勾绘ROI,测量扣带回的体积,并分别以颅内容积(TIV)和脑体积(WBV)进行校正.对校正前、后的扣带回体积分别与TIV和WBV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校正前和TIV、WBV校正后的扣带回体积:男性分别为(21.01±2.31)ml、(21.11±2.57)ml、(21.06±2.34)ml,女性分别为(19.72±2.31)ml、(19.79±2.28)ml、(19.74±2.04)ml;左侧分别为(9.71±1.54)ml、(9.77±1.61)ml、(9.75±1.54)ml,右侧分别为(10.64±1.58)ml、(10.69±1.53)ml、(10.67±1.45) ml.校正前的扣带回体积与TIV的相关性不强(男、女:r=0.225、0.385;左、右侧:r=0.229、0.366;P均<0.05),与WBV的相关性略高(男、女:r=0.329、0.473;左、右侧:r=0.381、0.419;P均<0.05);校正后的扣带回体积与TIV仍有相关性(男、女:r=-0.378、-0.379;左、右侧:r=-0.368、-0.300;P均<0.05),与WBV相关性降低(男、女:r=-0.297、-0.156;左、右侧:r=-0.285、-0.197;P均<0.05).结论 扣带回体积与TIV和WBV均有一定相关性;WBV校正效果优于TIV.

  • 中国健康成人丘脑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

    作者:马帅;陈楠;秦媛;王星;卓彦;陈霖;郭玉林;李坤成

    目的 测量1000名中国健康成人丘脑体积,分析丘脑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丘脑病变提供依据.方法 从全国不同地区选择健康汉族成人志愿者1000名,按年龄分为5组:18~30、31~40、41~50、51~60、61~80岁组,每组200名,男、女各半.采用1.5T MR采集图像,应用Aquariusws软件手动逐层勾画出丘脑边界,软件自动测算出其体积.分析丘脑体积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及不同年龄段之间丘脑体积的差异.结果 18~30、31~40、41~50、51~60、61~80岁组右侧丘脑体积正常值范围分别为(6069.38±531.90)mm3、(5894.67±538.93)mm3、(5357.43±479.97)mm3、(5396.08±445.58)mm3、(4791.44±558.15)mm3,左侧丘脑体积正常值范围分别为(6179.82±534.29)mm3、(6046.97±561.83)mm3、(5425.67±470.90)mm3、(5551.65±526.47)mm3、(4866.00±551.73)mm3.分别比较各年龄组间左侧和右侧丘脑体积,除18~30岁与31~40岁、41~50岁与51~60岁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右侧丘脑体积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0.63、-0.65,P<0.05).结论 丘脑体积与年龄呈负相关,即随着年龄增大,丘脑体积逐渐减小.

  • 医学影像DICOM格式测试方法探讨

    作者:费晓璐

    目的 探讨对影像文件进行DICOM标准验证的方法.方法 介绍DICOM标准中对DICOM文件格式的定义及国际通用的验证DICOM标准遵从性的工具,并针对DICOM文件格式的验证,提出具体的测试方法,给出测试实例.结果 使用ADVT的validation方法对1幅CT图像进行验证,在log中看到有3处错误.结论 使用国际通用的验证软件,选择适当命令,能够方便明确地验证1个文件的格式是否符合DICOM标准.

  • 基于医学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的独立教学系统的研发

    作者:杨学东;陈阳安;王继琛;叶锦棠;孙晓伟;秦乃姗;王霄英

    目的 开发一种基于PACS的独立的教学系统,便于不同层次学生方便地学习各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使用放射科信息系统(RIS)服务器作为系统服务器,总体采用B/S架构,Microsoft SQL 2005作为数据库,以ASP.NET为基本开发技术.使用JavaScript+ DOM(文档对象模型)实现客户端的人机对话.软件构建完毕后,根据不同学习对象输入教学大纲、知识点和鉴别诊断知识点,并将PACS中的教学病例与知识点相关联.结果 系统成功建立,主要包括软件架构和教学内容两大部分.授权用户登录后可进入“学习应用”界面,包含“学习中心”和“在线测试”.学习中心包括:教学大纲、知识点(含临床、病理、流行病学、影像学等内容)、鉴别诊断要点、PACS中相关病例链接.在线测试则包含不同难度的题库,系统自动评判对错.管理员拥有“数据维护”和“系统管理”两大权限,可对教学相关的目录、大纲、教学资源、试题和试卷进行维护,也可管理用户身份和权限.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基于PACS的独立教学系统,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助于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水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