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产前超声诊断无心畸胎序列征1例

    作者:张晓新;王天成;许翠平

    孕妇,26岁,孕1产0,孕27周,来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在外院超声诊断为宫内双胎:胎一,活胎;胎二,死胎.超声检查:宫内可见一个解剖结构正常的胎儿,双顶径6.6 cm,头围 23.7 cm,腹围20.0 cm,股骨长4.0 cm,肱骨长4.1 cm,羊水指数10.9 cm,胎盘后壁,脐动脉血流比值(S/D)3.74,其心尖四腔切面心脏稍扩大;宫内另可见一大小约17.8 cm×11.5 cm的不规则形组织团块,部分周边可见无回声包绕并可见分隔(图1),其内可见排列不整齐的脊柱及部分肢体回声(图2),未见胎儿头颅光环,于心脏位置见一似心脏的无回声(图3),未见胎心搏动,彩色多普勒可见血流信号为动静脉频谱,血流方向与正常胎儿相反.超声提示为:宫内双胎,胎一,活胎(相当于25周+);胎二,无心畸胎序列征(无头、无心、水囊瘤).后在外院引产证实为无心畸胎序列征.

  • 肺软骨瘤1例

    作者:庄严;沈加林;庄治国

    患者女,60岁.刺激性干咳1个月,发现左下肺占位1周入院.CT:左肺下叶外基底段近胸膜处见直径约5.5 mm小结节灶,CT值约48 Hu,边界清晰,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局部可见胸膜凹陷征,周围未见卫星病灶及浸润影(图1).CT诊断:左肺下叶良性结节,性质待定.病理诊断:左肺下叶软骨性肿瘤,分化好.

  • 内容物为血管的白线疝1例

    作者:薛嵘;熊清裕

    患者女,56岁,上腹肿块2年伴隐痛半年.超声所见:脐上腹中线处皮下可见约20 mm×11 mm低回声肿块,无明显包膜,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内可见管状结构,肿块后方可见白线强回声,连续性中断,缺口大小约4 mm.

  • 制作标准片图谱对数字化照片质量控制的影响

    作者:蔡裕兴;王刚;张恭良;李梅珍;陈卫国

    本研究对我科标准片图谱制作前后实行质量控制的照片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数字化摄影照片质量控制的方法及措施.

  • 单发脉络丛脂肪瘤1例

    作者:孙贞魁;王滨;董鹏;杜汉旺

    患者女,76岁.头痛5天,右眼肿4天.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神经系统:神志尚清,定向力、记忆力均正常.颅神经正常,双下肢肌力正常.头颅MR:平扫双侧基底节区及额叶脑白质内见多发片状长T1,长T2信号,FLAIR像为高信号,病变边界清楚.右侧脑室后角脉络丛内见小圆形短T1,长T2信号影,约0.6 cm×0.6 cm,信号均匀,边界清晰(图1A、B).T1和T2抑脂序列病变均示病变信号明显减低(图1C、D).MR诊断:双侧基底节区及额叶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右侧脑室脉络丛脂肪瘤.

  • 超声诊断小儿真两性畸形1例

    作者:严文静;刘蜻蜻;周跃兴;马红梅

    患儿,社会性别女性,13岁,其家长发现患儿的外生殖器介于两性之间13年.生殖系统检查:外生殖器形态混乱,呈两性特征.两侧乳房扁平,阴毛少,呈三角形分布,阴蒂肥大,大小阴唇发育不全,阴阜两侧可见皮肤隆起呈囊状,其内空虚,未触及结节,阴茎短小,双侧腹股沟区触及蚕豆大小的结节,质硬,有一定的移动度.

  • 食管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

    作者:李艳英;王丹;张在人;王恢;赵德利

    患者男,36岁.数小时前饮酒后出现胸部胀满不适,尔后出现胸闷,胸痛,持续不缓解.CT检查:后下纵隔见一4 cm×6 cm软组织密度影,其内可见散在高密度影.CT值范围为14~62 Hu,向邻近一侧肺野突出,食管受压移位.MRI检查:后纵隔心脏水平见类圆形占位,T1WI病变呈等,低信号.T2WI病变呈等,低信号.病变似有包膜,病变与降主动脉,食管关系密切,病变内似有分叶分隔.手术见食管下段囊肿约4 cm×6 cm.病理诊断:(食管)支气管源性囊肿;囊壁慢性炎症伴坏死.

  • 经皮微波和碘-125粒子联合治疗VX2兔肝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于东升;杨仁杰;曲巍立;李子祥

    目的 探讨微波或碘-125粒子治疗兔VX2肝癌与两者联合治疗的不同疗效.方法 将80只单点种植VX2肝癌瘤株的新西兰大白兔,B超动态监测肿瘤大小2 cm时,随机分入四组,每组20只,A组,微波治疗组(40 W功率作用2 min);B组,碘-125粒子治疗组(0.5 mCi,肿瘤周边处方剂量60 Gy);C组,微波和碘-125粒子联合治疗组;D组,未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制定治疗计划,A组、B组和C组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兔VX2肝癌,治疗后两天摄腹部平片验证,三周末切除肿瘤标本测量肿瘤体积大小,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取肿瘤组织制成病理切片,分别采用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并取肿瘤在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A组,肿瘤体积大小为(33.6±12.3) cm3, B组,肿瘤大小为(35.1±13.2) cm3, C组,肿瘤大小为(6±2.3) cm3,C组联合治疗组与A组微波治疗组和B组碘-125粒子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肿瘤大小为(198.1±72.1) cm3,治疗组(A组、B组和C组)与未治疗的对照组(D组)比较亦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微波和碘-125粒子联合治疗兔VX2肝癌,可以弥补单独治疗组的不足,疗效可靠,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联合治疗手段.

  •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左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的研究

    作者:潘敏;鲁树坤;王双双;刘俐;张蒂荣;陈芸;David J Sahn

    目的 利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评价实验动物猪左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方法 25只猪开胸后取中部水平左室短轴切面,采集连续3个心动周期二维灰阶图像,并与左室压力曲线同步(±dp/dt).使用EchoPAC软件包进行脱机分析.运用2DS技术测量左室心内膜层和心外膜层6个心肌节段的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心内膜层各室壁节段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高于心外膜层(P<0.01),尤以前间隔、侧壁、下壁和室间隔节段差异更为显著(P<0.0001).此外,心内膜层和心外膜层各节段心肌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与左室dp/dt相关性良好.结论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因其不受声束角度限制的优点,能准确地评价左室局部心肌的周向收缩功能.

  • 正常老化对视皮层静息状态脑活动的影响

    作者:吴义根;赵小虎;王培军

    目的 利用fMRI技术初步探讨年龄对人类视皮层静息状态活动的影响.方法 1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及10名老年健康志愿者参加实验.任务通过听觉呈现.任务期要求受试者听汉语真词词组并作词语属性判断(具体或抽象).静息期要求受试者闭眼、静卧,不做任何主动思维活动.利用SPM 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反减法获得负激活图.结果 两组受试者负激活脑区部位基本一致,主要包括扣带回后部/楔前叶 (BA 7),前额叶中内侧 (BA 32/10),两侧前额叶背外侧(BA 9),两侧顶下小叶(BA 39/40),两侧枕叶视皮层(BA 18/19),左侧基底节区及两侧岛叶(BA 13).该负激活脑区模式与Raichle等提出的脑默认活动网络基本一致.进一步组间分析发现,老年人视皮层静息期fMR信号强度明显高于青年人组.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静息状态人脑默认活动假说,并发现静息状态时老年人视皮层活动比青年人活跃.

  • 脊髓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影像特征及相关文献分析

    作者:叶进湖;戴建平;李少武;马军;艾林;秦海强;李鑫;孙辉

    目的 研究脊髓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特征.方法 4例脊髓原发性PNET术前均行MR常规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发病年龄:13~46岁,中位年龄26.5岁.病灶部位:2例肿瘤位于胸段,1例肿瘤位于颈胸段,1例肿瘤位于圆锥.MR影像表现:3例表现局部占位征象,1例表现为脊髓弥漫性增粗;4例肿瘤均位于脊髓的中心,与周围正常脊髓分界不清,且周围无明显水肿;在T1WI上,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病变尾侧继发囊变1例;增强MR,3例病变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结论 脊髓原发性PNET好发于成人,可位于髓内,或髓内外,或呈外生性生长,并可发生于脊髓的各个节段,其中胸段脊髓及圆锥常见,MR影像没有特异性征象,后确诊需病理诊断.

  • 2D1H-MRS对脑低级星形细胞瘤、病毒性脑炎和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彭娟;罗天友;吕发金;欧阳羽;方维东;吴景全

    目的 探讨多体素2D1H-MRS对脑低级星形细胞瘤、病毒性脑炎和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1例脑低级星形细胞瘤在手术前、26例病毒性脑炎和25例脑梗死病例在急性或亚急性阶段接受了常规MRI和 2D1H-MRS检查.脑低级星形细胞瘤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病毒性脑炎和脑梗死病例均经临床治疗及随访证实.统计分析胆碱/肌酸(Cho/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胆碱/对侧相应正常脑实质区肌酸(Cho/Cr-n)和胆碱/对侧相应正常脑实质区胆碱(rCho)比值.结果 Cho/Cr、NAA/Cho及Cho/Cr-n比值在脑低级星形细胞瘤与脑梗死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但在脑低级星形细胞瘤与病毒性脑炎之间的差别没有显著性.rCho在脑低级星形细胞瘤与脑梗死之间以及脑低级星形细胞瘤与病毒性脑炎之间的差别都有高度显著性.病毒性脑炎与脑梗死比较,除大多数脑梗死见高大的Lac峰可以鉴别两者之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无鉴别诊断价值.结论 多体素2D1H-MRS对脑低级星形细胞瘤、病毒性脑炎和脑梗死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老年抑郁症脑白质异常的磁共振扩散张量研究

    作者:杨琼;洪楠;黄薛冰;于欣

    目的 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老年抑郁症脑白质异常,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DTI 扫描31 例老年抑郁症和15 例正常老年人的脑部,测量前额叶、颞叶、胼胝体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对两组之间各部位的相应取值分别进行t 检验,并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老年抑郁症组右侧海马旁回、双侧背外侧额叶FA值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应部位FA值(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且与其他因素无关.结论 老年抑郁症存在额、颞叶白质损伤,提示存在边缘系统-皮层-纹状体环路的神经纤维束完整性破坏,证实该神经环路在其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 脑膜转移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作者:张会霞;程敬亮;白洁;杜彦;任翠萍;张焱;高雪梅;崔晓琳

    目的 分析脑膜转移瘤的MRI表现特点,探讨MRI对脑膜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脑脊液检查证实的脑膜转移瘤64例.所有病例均行脑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①MRI平扫:发现脑膜异常改变15例.硬脑膜型9例,其中结节型5例,线状增厚型3例,混合型1例;软脑膜型6例,均为结节型.②MRI增强:64例脑膜转移瘤有3种表现形式:硬脑膜型36例,其中结节型9例,线状增厚型21例,混合型6例;软脑膜型20例,其中结节型10例,线状增厚型7例,混合型3例;全脑膜型8例,其中结节型1例,线状增厚型1例,混合型6例.③其他表现:64例中49例伴脑内转移,12例伴脑积水,6例伴颅骨转移,2例伴皮下转移.结论 MRI是脑膜转移瘤的重要检查方法,增强MRI对诊断脑膜转移瘤更具有价值.

  • 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脑MRI与1H-MRS研究

    作者:邬海博;马林;蔡幼铨;李涛

    目的 利用MRI及1H-MRS研究有与没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基底节区信号变化与代谢改变.方法 27例肝硬化患者进行MRI与基底节区MRS扫描,其中男22例,女5例,年龄29~62岁,平均43岁,其中14例肝硬化患者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经数字连接试验及符号数字试验测试).18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对比,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4~51岁,平均38岁.结果 有与没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结果及正常对照组间的NAA/Cr无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间苍白球的高信号强度值、mI/Cr与Cho/Cr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与没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间苍白球的高信号强度值、mI/Cr与Cho/Cr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的亚临床肝性脑病与苍白球的高信号、基底节区mI/Cr、Cho/Cr有明显相关性.基底节区MRI与1H-MRS对判断是否有亚临床肝性脑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增强FLAIR图像上正常颅内强化结构分析

    作者:钱银锋;张诚;余长亮;余永强;柏亚

    目的 探讨正常颅内结构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增强图像上的强化表现.方法 100例常规头颅MRI显示正常者,行头颅增强前后FLAIR成像,比较图像,确定各颅内结构有无强化,并与T1WI增强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脉络丛、垂体柄和第四脑室外侧隐窝静脉的强化常见,出现率分别为98%、78%和59%.硬脑膜强化见于18%的受试者,其长度平均为24.2 mm,常见于双侧颞叶岛盖;皮层血管强化的发生率为12%,常见于顶部层面,强化的硬脑膜和皮层血管在平扫FLAIR上多表现为等信号,强化后呈稍高信号.静脉窦和静脉窦壁的强化率分别为15%和7%,松果体强化发生率为7%.所有强化结构在增强T1WI上均有强化,且强化程度更明显.结论 脑增强FLAIR图像上正常结构强化有其特定的表现,增强FLAIR在脑膜疾病、后颅窝及邻近脑沟的病灶显示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MRI表现

    作者:陈学强;张云枢;罗庆华;徐蓉;吕长磊

    目的 分析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MRI表现.方法 搜集18 例经临床诊断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行MR T1WI、T2WI和FLAIR检查,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8例中,12例表现为脑白质稀疏症,4例表现为胼胝体变性,2例合并桥臂异常信号灶,MRI上病变主要呈T1WI稍低、T2WI和FLAIR序列高信号.结论 MRI 能清楚显示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病变范围,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预后疗效观察,是较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供血动脉病变及Willis环的MRA评估

    作者:王小玲;于铁链;李建龙;王瑞敏

    目的 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供血动脉病变分布及Willis环组成血管.方法 41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与30例正常人及3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用3D CE-MRA和3D TOF MRA分析头颈部供血动脉病变和Willis环组成血管.结果 TIA组供血动脉病变同时累及Willis环前动脉[包括颈总-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V-BA)]、环后动脉(包括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情况较梗死组减少(P=0.001).单侧VA发育不良伴动脉硬化者在颈动脉(ICA)系统TIA组和V-BA系统TIA组均较正常组多见(P=0.045;P=0.018).ACA 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在ICA系统TIA组较V-BA系统TIA及正常组更常见(P=0.001;P=0.012).存在Willis环前供血动脉严重病变的病例中,TIA组后交通动脉(PCoA)显示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P=0.046).前交通动脉(ACoA)、PCoA同时显示在TIA组较脑梗死组更常见(P=0.003).结论 脑梗死组较TIA组存在更多的Willis环后动脉病变.单侧VA发育不良伴动脉硬化可能是TIA发生的危险因素.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可能是ICA系统TIA发生的易感因素.ACoA、PCoA同时存在对维持脑供血起代偿作用.

  • 超声对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及其进展

    作者:李鹏;蔡胜;姜玉新

    许多疾病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临床需要有效的方法鉴别淋巴结的良、恶性.应用高频超声能够观察淋巴结的结构和血流分布,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近年来出现的超声造影能够进一步观察淋巴结的血流灌注情况,恶性淋巴结呈现特征性的血流灌注特征,以此鉴别淋巴结性质准确性高.超声应作为鉴别浅表淋巴结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超声对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要点.

  • 影像学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晓君;胡兵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新兴的无侵入性方法,影像学方法在其术前定位、术中监测及术后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主要包括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本文就它们各自在HIFU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进行对比,作一综述.

  • 前列腺癌影像学诊断新进展

    作者:朱云开;陈亚青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上升及治疗水平的提高,前列腺癌影像诊断方法的研究也倍受临床关注.目前的影像检查方法不仅可通过形态学改变来检测前列腺癌病灶,而且从研究肿瘤的血流动力学、代谢及分子水平的角度提高病灶的检出率,使其在前列腺癌的检测、分期及疗效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超声造影应用于脾脏的初步探讨

    作者:陈惠莉;杜联芳;白敏;顾继英;周洋;何颖倩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脾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对18例常规超声发现脾脏异常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超声造影,观察并分析超声造影特征.结果 正常对照组10例造影剂充填均匀,脾动脉10~17 s开始显影,以13~14 s居多,脾实质显影比脾动脉显影慢约1~3 s.18例可疑病变的患者中,造影提示正常脾脏组织2例,脾血管瘤3例,脾梗死2例,脾恶性肿瘤4例,副脾2例,脾囊肿2例.误诊3例,其中2例脾血肿,1例脾梗死.所有病例均得到CT、MRI或手术病理证实.结论 超声造影在鉴别脾脏疾病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64层螺旋CT对胰腺癌的灌注成像研究

    作者:叶荣;郭顺林;周怀棋;杜富会;郭吉刚;王刚;张安;徐凤

    目的 应用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成像技术测量和评价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血流动力学表现,并探讨其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正常胰腺40例,胰腺癌患者15例,行64层螺旋CT胰腺灌注检查,采用Siemens Body perfusion软件测量所有病例的正常胰腺实质和胰腺癌部位的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流容积(BV)、灌注起始时间(TTS)、达峰时间(TTP)、渗透性(permeability)、patlak血流容积(pBV)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胰腺组的BF、BV、TTS、TTP、permeability和pBV分别为: (90.7±29.26) ml·100 ml-1·min-1、(192.31±43.81)ml/L、(20.63±16.02)0.1 s、(142.38±33.4)0.1 s、(99.33±49.95)0.5 ml·100 ml-1·min-1和(157.72±52.48)ml/L;胰腺癌组的BF、BV、TTS、TTP、permeability和pBV分别为:(22.91±10.64) ml·100 ml-1·min-1、(52.28±18.06)ml/L、(19.43±7.58)0.1 s、(154.92±30.83)0.1 s、(115.23±33.55)0.5 ml·100 ml-1·min-1和(83.06±41.68)ml/L.胰腺癌组的BF、BV、pBV明显低于正常组,表明胰腺癌时的血流灌注量明显少于正常胰腺的血流灌注量;胰腺癌组的渗透性高于正常胰腺组;两组间的BF、BV、pBV及Permeability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的灌注起始时间和达峰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胰腺组和胰腺癌组的CT灌注参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胃癌螺旋CT术前分期与PTEN COX-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邢海林;唐俊军;王培军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及PTEN、COX-2相结合对胃癌进行术前诊断及TNM分期的价值,探讨胃癌MSCT征象与PTEN、COX-2表达的关系.方法 80例胃癌术前MSCT检查行TNM分期;32例胃癌切除组织行PTEN、COX-2表达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SCT对胃癌TNM总体判断准确率为74%.对胃癌T分期的总体判断准确率为74%.其中,T1期67%,T2期61%,T3期84%和T4期88%.MSCT对N分期的判断准确率为78%.其中,N0 90%,N1 71%和N2 68%.MSCT对远处转移判断准确率为94%.PTEN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大小无关(P>0.05).而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COX-2蛋白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大小、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动态增强MSCT薄层扫描可较准确的显示正常胃壁结构及胃癌侵犯胃壁的深度,通过其在不同时相中的强化特点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同时可反映淋巴结转移情况,并对远处脏器的转移和播散做出较为准确的TNM分期.并与胃癌PTEN、COX-2表达有明显相关,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胃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

  • 高频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监测价值

    作者:胡军利;向明;王文伟;陈东风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治疗监测和疗效评估价值.方法 52例乳腺癌患者58个肿瘤在新辅助化疗前及化疗结束后,应用高频超声对肿瘤的大小和血流情况进行监测,其中16例患者(16个肿瘤)于化疗第二周期结束后增加了一次超声检查.所有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超声测量乳腺癌原发灶各径线均明显缩小,血流丰富程度降低,大血流速度(Vmax)和阻力指数(RI)明显降低(P<0.01).术前超声测量的残余癌大直径与病理测残余癌大直径显著相关(r=0.894,P<0.01).超声评估原发肿瘤缓解的总有效率为79.31%(46/58),其中3例(5.17%)达病理完全缓解;超声淋巴结完全缓解率为26.67%(8/30),病理淋巴结完全缓解率为20%(6/30).12例患者根据化疗早期的超声检查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避免了无效化疗.结论 高频超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估方便、准确,化疗早期的超声监测有助于临床优化治疗方案.

  • 涂阴、涂阳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的对照研究

    作者:路希伟;伍建林;张国庆;权占盛;刘微;刘晶华;王毳

    目的 探讨CT征象在涂阴和涂阳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2006年1至11月间登记治疗的新发涂阴肺结核92例,涂阳肺结核90例,分别进行CT和HRCT扫描,观察两组CT征象的表现以及检出率的差异,筛选有助于诊断涂阴与涂阳活动性肺结核的有价值CT征象.结果 毛玻璃密度影、节段分布小叶中心结节影、小叶样实变、网状及细线影,在涂阴组检出率分别为85.9%、84.8%、69.6%、22.8%;涂阳组分别为92.2%、90.0%、77.8%、30.0%(P>0.05).空洞征、树芽征、气道壁增厚、段及亚段肺实变征象,涂阴组分别为19.6%、46.7%、69.6%和13.0%;涂阳组为61.1%、63.3%、84.4%、35.6%(P<0.05).涂阳组气道壁破坏的CT征象明显高于涂阴组(P<0.05).涂阴肺结核病变以累及单肺叶为主;涂阳组以多叶受累为主(P<0.01).涂阳组检出的活动性CT征象种类多于涂阴组.结论 涂阴与涂阳活动性肺结核的部分CT征象检出率具统计学意义,有助于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

  • 乳腺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感兴趣区域大小对诊断结果影响

    作者:罗葆明;曾婕;欧冰;智慧

    目的 探讨乳腺超声弹性成像(UE)检查感兴趣区域大小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感兴趣区域(ROI)大小分别调节至<病灶大小的2倍及≥病灶大小的2倍,对127例患者共164个乳腺病灶进行了超声弹性成像检查,UE评分采用改良5分法.结果 ROI面积<病灶大小2倍时,164个乳腺病灶的UE评分显著低于ROI面积≥病灶大小2倍的UE评分;且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显著降低.结论 UE检查时应将ROI调节至病灶大小2倍以上.

  • e-Flow成像对2型糖尿病患者指、趾端微循环状态的评价

    作者:马方;赵宝珍;张会萍;柳标

    目的 研究指、趾腹小动脉和甲床微动脉的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糖尿病患者手指、足趾端微循环状态.方法 7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e-Flow成像显示末节指、趾腹小动脉和甲床微动脉,获得多普勒指标;用血管像素比估算血管数量.结果 ①大部分的指、趾甲床动脉走行方向与手指、足趾平行,纵行的动脉间有横行的动脉支穿插吻合.②糖尿病Ⅱ、Ⅲ组末节指、趾腹和甲床内微小动脉稀少,血流频谱呈高阻波形.③糖尿病Ⅰ组指/趾甲床动脉和趾腹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 (EDV)低于对照组(P<0.05);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P<0.05/P<0.01);趾甲床动脉平均血管像素比低于对照组(P<0.05);④糖尿病Ⅱ、Ⅲ组指、趾甲床动脉及趾/指腹动脉收缩期大流速(PSV)、EDV、平均血管像素比低于对照组(P<0.01/P<0.05);RI高于对照组(P<0.01);⑤糖尿病各组及对照组趾甲床动脉/趾腹动脉PSV、EDV、平均血管像素比低于同组手指相同指标P<0.01;RI高于同组手指相同指标P<0.05/P<0.01.结论 糖尿病早期(病程5年内)即可出现指、趾端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晚期血管数量减少.肢端末梢微血管受损早于肢端缺血症状的出现.趾端血管损害出现较指端更早,程度更重.e-Flow可作为评价肢端早期微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

  •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时应变率检测冠心病的价值

    作者:胡佳琪;石华;郭瑞强;郝力丹;陈文卫

    目的 探讨应变率技术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DSE)检测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对2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大剂量DSE,测量收缩期大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和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结果 冠心病组SRs随着Dob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SRe 20、30、40 μg·kg-1·min-1时较静息显著减低.SRs 30、40 μg·kg-1·min-1时低于同一注药速度正常组;SRe在各阶段均低于正常组.结论 DSE与应变率结合定量评价局部心肌运动变化,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 64层螺旋CT对肺静脉的形态定量分析

    作者:殷敏敏;余永强;钱银峰;刘斌;徐丽艳

    目的 用64层螺旋CT定量分析肺静脉直径、截面积及形状.方法 分析102例病人,除外影响肺静脉疾病者,进行心脏冠状动脉增强螺旋CT扫描.在工作站用肺静脉血管分析软件,测量4条肺静脉主干的直径(平均直径,大值,小值)及截面积.比较男女之间肺静脉直径、截面积和圆率的差异性、4条肺静脉圆率的差异性及4条肺静脉年龄分组的差异性.结果 4条肺静脉口平均直径变化较大, 右上肺静脉口直径为20.3 mm,右下肺静脉口直径为17.0 mm,左上静脉口直径为18.1 mm,左下肺静脉口直径为13.9 mm.右下肺静脉的平均直径和截面积在男女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值分别为0.022和0.017),肺静脉皆不是完全的圆形,右下肺静脉圆度大,左下肺静脉圆度、直径和截面积小(P≈0.000<0.05),4条肺静脉皆由细逐渐增粗进入左心房.左侧肺静脉的平均直径和截面积在年龄分层上有统计学差异(P=0.01及0.008).结论 肺静脉的直径、截面积及形状变化较大,在评估肺静脉狭窄时应特别注意.64层螺旋CT可以无创性地评估肺静脉.

  •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扭转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玲利;谢明星;王新房;张利;吕清;王静;丁尚伟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左室扭转(LVtw)运动特征.方法 DCM患者33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经胸采集3个心动周期标准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并存贮,运用Echo PAC 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获取每个切面的旋转值.左室扭转值定义为左室心尖部旋转值与心底部旋转值的差值.对不同研究对象间心率差异进行时间校标.结果 从左室心尖来看,正常人LVtw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DCM患者LVtw运动于收缩期仍维持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及心脏整体收缩期逆时针方向的扭转运动,但其左室扭转峰值[(6.56±2.19)°/(14.44±1.55)°,P<0.001]显著减低.左室峰值扭转与左心功能显著正相关,相关关系密切(Spearman相关系数r=0.762,P=0.00).结论 DCM患者组收缩期左室扭转值减低对于左室收缩功能有很大影响.STI技术为准确地评估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提供了全新的定量工具,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病例的分析

    作者:富维强;唐力;陈昕;程艳彬;任卫东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分析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的类型.方法 回顾分析以往病例检查中31例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所选病例均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CAG)证实.结果 31例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患者中,右位主动脉弓(RAA)18例(2例伴有椎动脉自主动脉弓发出),主动脉缩窄(COA)5例,主动脉弓部曲折畸形3例,单纯头臂干(无名动脉)发出异常2例,肺动脉单发于主动脉弓2例(1例伴有头臂干发出异常),主动脉弓离断(IAA)1例,其中27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于诊断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是一种有效、无创、经济的检查手段,可作为诊断的首选方法.

  • 附件区病变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研究

    作者:刘真真;戴晴;姜玉新;朱庆莉;杨佳欣;高嫔

    目的 分析附件区病变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在形态和参数上有无差异,初步评估其对于鉴别附件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超声造影后病灶内部有增强成分的36例附件区包块(良性16例,恶性20例)进行分析.选择增强区作为感兴趣区获得TIC,将曲线下降支分为单相和双相.比较良恶性肿物在曲线下降支形态和曲线各参数中有无差异.结果 ①曲线下降支形态分析(共29例):分为单相和多相,单相组中恶性病变占90.9%,良性病变占9.1%;双相组中良性病变占61.1%,恶性病变占38.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8).以此指标作为诊断病变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为72.4%;与常规超声联合应用,诊断准确率为75.9%.②曲线参数分析:当恶性组仅包括卵巢原发癌和转移癌时,在半洗出时间和半廓清时间上显著大于良性组.结论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对于附件区肿物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多普勒超声评分体系在晚孕胎儿监护中的应用及意义

    作者:吕国荣;金鹏;吴怀阳

    目的 评价多普勒超声评分体系(DUPS)在晚孕胎儿监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59例孕龄大于32周的孕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MCAPI)、心脏大小、心功能、脐动脉搏动指数(UmAPI)、静脉导管搏动指数(DVPI)及脐静脉血流频谱(UV).根据上述5项指标计算其DUPS评分,无异常时每项得2分,有异常时得1分或0分.将其评分结果与其围产期结局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459例晚孕胎儿中有402例正常分娩(87.58%),48例因临床上需要而提早终止妊娠(10.46%),9例围产期死亡(1.96%).正常分娩、提早终止妊娠、围产期死亡组间DUP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法确定预测围产期结局不良(包括提早终止妊娠和围产期死亡)DUPS评分的佳诊断界点为8分(灵敏度78.95%,特异度95.52%),预测围产期死亡DUPS评分的佳诊断界点为6分(灵敏度100.00%,特异度99.11%).结论 DUPS在预测晚孕胎儿的围产期结局不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 中晚孕期正常胎儿静脉导管血流参考范围

    作者:艾红;鱼博浪;尹益民;任晓萍;潘文倩;苏继莲

    目的 建立中晚孕期正常胎儿静脉导管心动周期不同时相血流速和各计算参数参考范围.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横断面检查138例16~41孕周正常单胎胎儿静脉导管血流波形测定血流参数:①心室收缩期峰值流速(S-peak);②心室舒张期峰值流速(D-peak);③心房收缩期大流速(A)-wave;④平均流速(Vmean);⑤S/A值,S/D值,(S-A)/S值,(S-A)/D值,(S-A)/Vmean比值.结果 正常胎儿静脉导管的血流血流速: S-peak(43~75 cm/s), D-peak (39~69 cm/s), A-wave(25~48 cm/s),Vmean(37~63 cm/s)随着孕龄增加而增加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 P<0.01, P<0.01);而S/A比值(1.85~1.57),(S-A)/S比值(0.45~0.35),(S-A)/Vmean值(0.54~0.43),(S-A)/D值(0.51~0.39)随着孕龄增加而减低(P<0.01,P<0.01,P<0.05, P<0.05), S/D与孕龄相关性差(r=0.1,P>0.05).结论 正常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速随着孕龄增加而增加;而阻力指数随着孕龄增加而减低,S/D值在妊娠中持续不变.

  • 3.0T MR上LAVA肾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与CEMRA对照

    作者:杨学东;王霄英;许玉峰;蒋学祥

    目的 评价3.0T MR扫描仪上常规上腹部LAVA扫描动脉期图像重建对肾动脉的显示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因怀疑肝脏病变而行肝LAVA扫描的病人15例,选取动脉早期图像,在横轴位测量双肾动脉信噪比(SNR)、肾动脉与肾周脂肪的对比噪声比(CNR),将横轴位图像进行三维MIP重建.随机选择因怀疑肾动脉病变而行CEMRA检查的病人15例,在冠状位分别测量肾动脉的SNR、CNR,后进行三维MIP重建.由两位观察者单独评价两组的三维图像质量、肾动脉分支及肾静脉伪影.对测量结果和图像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LAVA组与CEMRA组肾动脉的SNR分别为94.99±24.30和94.73±36.43;CNR分别为82.16±21.40和76.35±34.14.SNR及CNR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VA组重建所得肾动脉图像达到诊断要求者:前后位66.7%;上下位93.3%.前后位观察LAVA组肾动脉图像质量低于CEMRA组,而上下位、肾静脉伪影以及肾动脉分支方面两者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LAVA序列具有较高的信噪比,而且一次扫描除了获得血管的信息外还可同时获得更多的额外信息.已行上腹部LAVA扫描者若怀疑肾动脉病变可用动脉期横轴位图像进行肾动脉重建进行初步观察.

  • 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优化

    作者:于明川;张滨;刘辉;李海波;高跃雪;樊文鑫;尚存海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佳扫描技术.方法 使用64排螺旋CT对197例受检者行头颈联合CTA扫描,91例使用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106例使用CTP-CTA联合扫描技术.结果 CTP-CTA联合扫描技术较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能明显节省造影剂用量,同层动静脉对比度较后者清楚,与CTP结合分析可以更为全面地掌握患者血供状况.结论 CTP-CTA联合扫描技术对受检者的循环状况能有更为准确的认识,更能体现量身定制、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原则,有效避免个体差异.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纤维瘤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月香;唐杰;李俊来;罗渝昆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纤维瘤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纤维瘤病患者(共44个肿瘤结节)术前的声像图及术前、术中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纤维瘤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1例新发病例中,12例经超声引导下活检、外科切除活检或术中冰冻检查取得病理诊断.21例复发病例均为肿瘤原位复发,其中除1例肿瘤发生恶变外,其余肿瘤病理类型与上次手术相同.超声上显示26个肿瘤(59.1%)边界清晰、形态规则,余肿瘤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32个肿瘤 (72.7%) 内血流信号稀疏,12个肿瘤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8例肿瘤可见侵及周围骨骼肌或骨质,或包绕血管、神经或肌腱等周围组织.结论 超声检查在纤维瘤病的术前评估、术后随访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超声引导下粗针切割活检可用于术前的病理诊断.

  • 肱骨骨折愈合过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

    作者:苏海庆;庄小强;白宇;叶海洪;黄筱华;陆冰冰;陆生林;农德毅;王玮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观察肱骨骨折愈合过程的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5例肱骨骨折患者在内固定术后第1、2、3、4、9及第15周内依次观察患者骨折骨痂形成的声像特征及其血运情况,并与X线摄片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血肿机化期的第2~4周,肱骨骨痂形成良好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地观察到骨折周围的纤维骨痂,其血流阻力指数RI值随时间而下降(P<0.05),CDFI分布在 Ⅱ~Ⅲ;肱骨骨折愈合不良患者,骨折周围的纤维骨痂显示不佳,血流阻力指数RI值随时间变化不大(P>0.05),CDFI分布在0~I.肱骨骨痂愈合良好组与愈合不良组的血流阻力指数RI值相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肱骨骨折愈合过程,简便易行,无痛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早期预测肱骨骨折愈合前景的方法.

  • 腰椎轴向负荷MSCT检查对腰椎间孔的影响

    作者:刘庆余;梁碧玲;陈建宇

    目的 评估轴向负荷CT检查对腰椎间孔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5例慢性腰腿痛患者进行了常规CT检查和轴向负荷CT检查,其中坐骨神经痛13例,神经性跛行10例.结果 常规CT检查共发现102个(28.8%)椎间孔狭窄,其中轻度狭窄(1级)64个,中度狭窄(2级)33个,重度狭窄(3级)5个.而轴向负荷检查共发现122个(34.5%)椎间孔狭窄,其中轻度狭窄75个,中度狭窄40个,重度狭窄7个(χ2=2.70, P>0.05).与常规CT检查比较,轴向负荷检查可导致L2/3、L3/4、L4/5椎间孔面积呈不同程度的缩小(P<0.05),平均缩小6.2~10.6 mm2,占椎间孔面积的8.1%~11.6%,而L5/S1水平椎间孔面积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与常规CT检查方法比较,轴向负荷检查能引起椎间孔面积缩小,能发现常规CT检查所不能发现的椎间孔狭窄,能更准确的评估椎间孔狭窄的程度,对提高椎间孔狭窄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64层螺旋CT对成人茎突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宫希军;刘斌;余永强;王万勤

    目的 探讨用64层螺旋CT测量成人茎突的长度和角度的正常值.方法 对138例正常成人头颈部行64层螺旋CT扫描,用3D-VR、MPR及MIP法重建出茎突图像并测量其长度及偏斜角,利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三维重建图像上可准确测量茎突的长度及偏斜角.茎突平均长度为(25.94±5.23) mm,内斜角平均为(22.18±4.54)°,前斜角为(22.92±4.93)°;长度及前斜角度在年龄与性别组间均无明显差异;茎突内斜角与年龄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β=-0.088);内斜角性别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茎突长度变异较大,诊断茎突综合征需密切结合临床.长度大于34.5 mm,内斜角及前斜角分别大于29.6°和31.0°,或小于13.2°,可认为是长度和方位角异常.

  • CT灌注成像对鼻咽癌的诊断、放疗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作者:林蒙;周纯武;罗德红;李琳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评价鼻咽癌的诊断、放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54例经病理学证实的鼻咽癌在放疗前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其中18例在放疗50 Gy时再次行灌注扫描,将放疗前、后的灌注参数进行配对设计t检验.随访34例,随访时间21~61个月,中位时间52个月,以是否局部复发或/和转移为标准进行分组,并对各组病例放疗前肿瘤灌注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所作统计学处理均采用SPSS 11.5软件.结果 54例放疗前组织血流量、血容量、表面通透性、平均通过时间、强化峰值分别为(341.2±137.5) ml·100 g-1·min-1、(10.4±10.5) ml/100g、(65.5±17.3) ml·100g-1·min-1、(4.3±5.8) s、(55.9±14.7) Hu,放疗组灌注参数分别为(351.4±191.0) ml·100 g-1·min-1、(8.8±5.1) ml/100 g、(65.0±20.5) ml·100 g-1·min-1、(3.5±2.0) s、(46.6±13.5) Hu.放疗前与放疗组间灌注参数进行配对设计t检验,肿瘤强化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6),其余各参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复发/转移组与其他各组间放疗前灌注参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灌注参数可以定量反映鼻咽癌的微循环特征.放疗前和放疗中的强化峰值有显著差异,表现为明显减低.灌注参数难以预测肿瘤放疗后复发及转移.

  • 输尿管息肉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作者:张和平;王长福;王斌杰;朱朝阳;景红

    目的 分析输尿管息肉的MR表现,探讨MR对输尿管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输尿管息肉的MRI表现,包括SE T1WI、FSE T2WI、True fisp(真稳态自由进动快速成像)、MRU(磁共振水成像)及Gd-DTPA增强检查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1例中发生于左侧6例,右侧4例,双侧1例.发生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1例,中上段6例,中下段4例.单纯性输尿管息肉4例,输尿管结石合并息肉7例.多发息肉3例,息肉数目3~6个不等.息肉呈结节状5例,长条状3例,不规则类似菜花状3例,表面光滑,5例有蒂显示,息肉借蒂漂浮于输尿管内,6例输尿管壁增厚,但外壁光整,病变以上肾盂及输尿管扩张,MRI平扫T1WI呈等信号5例,稍低信号6例,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息肉呈轻到中等强化.结论 MRI能明确输尿管息肉的部位、形态及信号特点,有助于和其他上尿路梗阻性病变鉴别.

  • 前列腺不同区带良性增生结节经直肠超声造影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作者:杨敬春;唐杰;罗渝昆;李俊来;刘欣;李岩密;姚克纯

    目的 观察不同区带良性增生结节经直肠超声造影特征,并探讨其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对62例患者穿刺活检证实为良性增生的62个低回声结节(移行区结节32例,周围区结节30例)行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CETRUS),并观察MVD的表达情况.结果 周围区低回声增生结节与移行区增生结节超声造影表现不同,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造影峰值强度(PI)与MVD值显著相关(r=0.51, P=0.01).结论 不同区带良性增生结节血管生成特征显著不同,CETRUS能提供血管生成的临床信息.

  • 肾癌CT灌注成像和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王芳;王青;李笃民;崔凤玉

    目的 分析肾细胞癌(RCC)CT灌注参数强化峰值(PV)、血流量(BF)、血容积(BV)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对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所得数据送入Advanced Workstation 4.2工作站,应用Perfusion 3软件分别测量肿瘤的灌注参数PV、BF、BV,用免疫组化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卵白素法(SP法)检测RCC中MVD、VEGF的表达;研究VEGF阳性、阴性两组与灌注参数的关系及MVD与VEGF的关系.结果 24例肾癌VEGF阳性率约54.2%(13/24),MVD平均值91.3±50.9. VEGF阳性肾癌与阴性肾癌的PV、BF、BV间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74.32±32.49,53.38±29.43, P<0.05;938.58±89.63,907.29±112.59, P<0.05;89.73±9.37,62.14±11.23, P<0.05;VEGF阳性肾癌与阴性肾癌两组间的MVD值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03.2±61.7, 74.6±41.9, P<0.05;肾癌的VEGF与MVD间呈正相关(r=0.591,P<0.01);肾癌的CT灌注参数PV、BF、BV分别与MVD、VEGF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 肾癌CT灌注参数与MVD、VEGF表达存在正相关,灌注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活体的肿瘤血管生成状况和恶性程度,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判断疗效及预后.

  • 肾脏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诊断

    作者:徐骁;华佳;许建荣;李磊;柴伟明;华小兰;顾海燕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肾脏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CT检查15例,平扫时病灶呈软组织密度,其中密度均匀7例,密度不均匀8例,增强后病灶呈轻至中度强化.MRI检查8例,病灶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等、稍低信号6例,混杂高信号2例.结论 肾脏嫌色细胞癌属少血供肿瘤,CT能清晰显示肿瘤内钙化灶和血供情况,而MRI容易检出肿瘤内小出血灶、囊变坏死灶以及中央星状瘢痕,可对肾脏嫌色细胞癌的诊断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 蚁群算法在磁共振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作者:白杨;孙跃;胡银萍;周文俊

    研究一种智能的图像分割方法并且把这种分割方法应用到磁共振的图像分割中,对目前应用的图像分割方法进行比较后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的磁共振图像分割方法.后将算法应用到颅脑磁共振的图像分割当中,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具有很强的噪声和模糊边界的检测能力.该算法的提出对磁共振研究和临床应用都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用相位敏感方法恢复信号极性的T1定量成像

    作者:朱海涛;俎中良;周堃;俞燕明;高嵩;包尚联

    目的 研究相位敏感方法应用于T1定量测量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采用相位敏感方法消除相位误差,保存反转恢复序列中磁化矢量的极性.再根据恢复后的图像数据的实部计算得到T1值图像.结果 采用快自旋回波反转恢复序列得到了一组混合加权的幅度及相位图像,对其进行相位敏感校正后再做非线性小二乘拟合,得到了体模的T1值及人体膝关节的T1图像.结论 通过相位敏感方法保留极性信息的T1定量测量,在反转恢复序列成像中是可行的,并且具有较好的精确度.

  • 一种与生物组织热凝固温度相似的可视化仿组织体模

    作者:张步林;胡兵;邝胜利;黄瑛;吴蓉;姜立新;李佳

    目的 制作一种与生物组织热凝固温度相似的可视化仿组织体模并应用于射频消融研究.方法 仿组织体模主要由作为温度显示剂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和聚丙烯酰胺凝胶(PAG)构成,制作过程中通过柠檬酸缓冲液将其pH调节至4.3~4.7范围内.测定体模的透光度、吸光率、密度、导电率和比热等参数,并用射频对体模进行消融测试.结果 新制的体模为淡琥珀色、透明、韧性好、脆性小的固体状胶体.室温25℃时,体模在热凝固前的透光度为95%,吸光率为0.021,而热凝固后其透光度小于10%,吸光率为1.体模(pH=4.3)的密度为1.070 kg/m3,在温度37℃及频率为470 kHz下的导电率为0.116 s/m,比热为3567 J/(kg·℃).加热后凝固灶呈乳白色,边界清楚.结论 pH调节后的可视化PAG仿组织体模的凝固温度可下降至与生物组织热凝固温度相同范围,体模具有与生物组织相似的物理特性,适合于RFA的实验研究.

  •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TCD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作者:张云山;贺声;邱宝安;邱璇;徐涛;李馨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中引导穿刺技术和方法,提高PTCD的成功率.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对4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54人次PTCD术,其中选择左外叶下段支胆管进针置管者34例38人次,右前叶支胆管进针置管者12例16人次,均将引流管置入患者扩张的胆管内并保留.结果 46例54人次PTCD术中,1次性成功率达87%(40/46),2次性成功率达96%(44/46),3次性成功率达100%(46/46).选择左外叶下段支胆管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达91%(31/34),右前叶支胆管一次性成功率为75%(9/12).穿刺胆管扩张范围为3~11 mm.病人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的PTCD具有穿刺置管简便、实时、安全、微创、准确率高的优点,选择左外叶下段支胆管穿刺置管成功率较右叶支高.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