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关键词:糖耐量减低药物干预

    作者:韩咏霞

    我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偶然发现血糖不正常,先后两次复检均提示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9.0mmol/L,医生说是糖耐量减退.请问,糖耐量减退是不是意味着糖尿病,要不要用药物进行干预呢?郑州读者贺俊贺先生:糖耐量减低是指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减低,一般通过糖耐量试验进行检测,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7.8mmol/L,但小于11.1 mmol/L,就可诊断为糖耐量减低.

  • 基层对老年人糖耐量减低的饮食和运动指导

    作者:周方元;周保前

    糖耐量减低(IGT),是指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h血糖≥7.8 mmol/L,但<11.1 mmol/L[1].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糖耐量减低的发生率很高,主要原因与饮食总量、饮食结构不合理和运动不当有关,这些老年人中常并发高甘油三酯、高尿酸血症,有效地控制餐后高血糖可以促使甘油三酯下降,尿酸排泄增多.

  • 济南离退休干部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患病率的调查

    作者:张胜兰;田平;晏辉;王锦凤

    1996年5~10月我们对济南地区60岁以上的离退休干部1056人进行了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患病率的调查,报告如下:

  • 肝硬化并发糖尿病40例分析

    作者:徐丽坤

    肝脏是体内维持血糖稳定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等激素降解、代谢的重要器官.已证实60%~80%肝硬变患者有糖耐量减低,由此可认为肝硬变是一种糖尿病的危险因子[1].肝硬化引起的糖代谢紊乱,加上环境因素、病毒、化学毒物导致自身免疫反应异常,终导致胰岛细胞功能失调,临床出现尿糖、空腹血糖增高[2].本研究分析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 盐酸二甲双胍联合参地生精胶囊治疗糖耐量减低50例疗效分析

    作者:牛莉红

    糖耐量减低(IGT)是指空腹血糖相对正常、负荷后血糖相对增高,作为2型糖尿病的前兆,糖尿病的前期阶段,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不易引起重视.我院加大对糖尿病的发生机制、病症影响和IGT的相关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及时治疗IGT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临床上我们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大大降低了糖尿病的发病率.

  • 评价二甲双胍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肥胖型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吉春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肥胖型高血压伴糖耐量减少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医院选取了2017年-2018年收治的患者80例,分成2组作为此次观察治疗对象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此次治疗后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2.5%,其对比结果显著,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此次治疗结果显示,二甲双胍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肥胖型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临床依据,值得应用.

  • 糖耐量减低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卒中再发的影响

    作者:吴庆东;曹传友;张翠翠

    目的:探究与分析糖耐量减低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卒中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20例无糖尿病病史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c)检查,并按照其检查结果分为正常血糖组与糖耐量减低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及随访6个月之后的卒中再发率、死亡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第4周、第12周较治疗时相比均明显减低,正常血糖组较糖耐量减低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减低组相比于正常血糖组相比复发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耐量减低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响较大,能够带来更加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更容易复发.

  • 越鞠汤加减治疗气滞痰阻型糖耐量减低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亚利

    目的 评价越鞠汤加减治疗气滞痰阻型糖耐量减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门诊诊断为糖耐量减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降脂、生活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联合越鞠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和血糖代谢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和血糖代谢各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FPG、2 h PG、HOMA-IR、2 h C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CP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 h PG、HOMA-IR、2 h C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越鞠汤加减治疗气滞痰阻型糖耐量减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的干预治疗

    作者:张景义;张海泉;杨春雨;朱艳辉;王玉山

    为了观察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糖代谢的影响,对60例经随机分组的IGT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对照性阿卡波糖干预治疗,另外60例IGT患者为对照组,仅给予饮食控制治疗.治疗组1年期间转变为正常者50例(83.33%),维持IGT者8例(13.33%),转变为糖尿病(DM)者2例(3.33%).而对照组上述数据分别为32(53.3%),20(33.33%),8(13.33%)与对照组相比阿卡波糖治疗能有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P<0.01和P<0.005).上述结果提示阿卡波糖可用于IGT患者的干预治疗.

  • 健脾化痰活血法对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探讨

    作者:王英梅

    目的:探讨健脾化痰活血法对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67例糖耐量减低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6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化痰活血法,观察两组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血脂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BMI、血糖水平、HbA1c及胰岛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G、TC、HDL-C及L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32/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3% (29/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痰活血汤能显著改善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糖耐量减低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代谢综合征新认识

    作者:杨金奎

    代谢综合征是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紊乱和肥胖症等多种疾病在人体内集结的一种病态,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甚至有人将代谢综合征看作一种独立的疾病来诊断和治疗.糖耐量减低、糖尿病、肥胖、脂代谢紊乱及高血压等分别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常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大为增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并不了解这些成分为什么先后或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或同一家族中,因此称其为X综合征.1988年Reaven首先提出代谢综合征,认为胰岛素抵抗为其发病基础.鉴于此综合征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关系密切,1997年Zimmet等主张将其命名为代谢综合征.

  • 运动疗法联用二甲双胍对135例肥胖患者糖耐量减低及代谢干预作用

    作者:万军

    目的:评价运动疗法联用二甲双胍对肥胖糖耐量减低的干预作用.结论:运动疗法联用二甲双胍能有效减轻肥胖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 高甘油三酯并糖调节异常及正常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的研究

    作者:黄凤;李万根;周昭远;叶健华;马承红

    目的:了解高甘油三酯并糖调节异常(IGR)[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或/和糖耐量减低(IGT)者]及正常(NGT)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方法:在体检人群中筛选出高甘油三酯并IGR及NGT者62人及健康者14人为研究对象,测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腰臀比(腰/臀).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血糖(PG),同时检测甘油三酯(TG)及真胰岛素(TINS)、胰岛素原(PINS),根据血糖和TG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①组(健康对照组):为NGT和TG正常者14人,②组(NGT+HTG):为NGT而高TG者即20人,③组(IFG/IGT+HTG):IFG或IGT伴高TG者23人,④组(IFG+IGT+HTG):IFG并IGT伴高TG者19人,四组均排除高血压病、肥胖及其它疾病.根据稳态模型公式计算各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快速反应指数(AIR).结果:四组的BMI、腰/臀,真胰岛素,胰岛素原水平呈现①②③④组依次递增的趋势,③④组的HOMA-IR有别于①②组,四组的HOMA-β依次递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00.结论:高甘油三酯并IGR及NGT者已出现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

  • 糖耐量减低辨证施治经验

    作者:张彦明;陆冠翔

    糖耐量减低(IGT)是2型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早期阶段,我国糖耐量减低患病率3%~6%,几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均是通过IGT阶段演变而来,现将其治疗IGT的经验介绍如下.

  • 上海市五角场社区中老年人群血糖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郑应芳;王亚林;赵亮;方沂;徐帧莹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中老年人群发生血糖异常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随机抽取本社区居民1000人,男468人,女532人,年龄40~90岁,分批进行问卷调查及血糖化验,血糖异常诊断遵循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结果:初次血糖增高的平均发生率2.1%(其中男1.7%,女2.5%);糖调节受损(IGR)的平均发生率24.0%(其中男16.0%,女31.0%);糖尿病的平均发生率46.0%(其中男43.8%,女47.9%);年龄越大发生血糖异常的风险越大(OR=1.496,P=0.000);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病人发生血糖异常的风险越大(OR =2.004,P=0.002).结论:社区中老年人群血糖异常普遍存在,其中女性、高龄和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发生血糖异常的风险更高.

  • 糖耐量减低并急性冠脉综合征二级预防用药现状研究

    作者:王成菊;崔志平

    循证医学证据已经证明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降脂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CCB)等药物为主用于糖耐量减低(IGT)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二级预防不但可以改变患者的运动耐量,而且可以显著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能进一步其降低死亡率,同时减少患者门诊和住院费用.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IGT并ACS患者长期应用心脏保护性药物的治疗状况.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426例IGT并ACS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进一步了解IGT并ACS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效果及现状,发现不足,更好地、有针对性的开展心血管病学术活动,进一步提高糖耐量减低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水平,本课题组开展了该项研究工作.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清CRP的关系探讨

    作者:廖铁军;廖浩峰;李洪昌

    目的 探讨糖耐量减低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CRP的关系.方法 正常对照组(30例),糖耐量减低组(31例),2型糖尿病组(3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RP水平,应用B超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颈动脉IMT.结果 2型糖尿病组颈动脉IMT、CRP较正常对照组、糖耐量减低组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耐量减低组颈动脉IMT、CRP较正常对照组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耐量减低组、2型糖尿病组CRP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与颈动脉IMT关系密切;C-反应蛋白水平随着糖代谢紊乱程度增加有增高的趋势,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可间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 维生素D3对高血压病伴糖耐量减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王变丽;任军梅;张丽丽;邱服斌

    目的观察维生素D3对高血压病伴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 (OH) D3]和炎症因子水平干预效应.方法 选择老年患者148例,根据血糖、血压分为高血压病组(69例),IGT组(30例)、高血压病伴IGT组(49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清25 (OH) D3、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血压病组、IGT组及高血压病伴IGT组患者均予维生素D3 800U,1次/d,治疗12周后,再次检测3种血清因子水平并进行比较.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血压病组、高血压病伴IGT组和IGT组25 (OH) D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89,P=0.000),hs-CRP、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628,5.266,P=0.000、o.004);高血压病伴IGT组25 (OH) D3水平低于高血压病组,hs-CRP、TNF-a水平均高于高血压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 (OH) D3与血压(r=-0.308,P<0.01),餐后2h血糖(2 hPG)呈负相关(r=-0.47,P<0.01),hs-CRP和TNF-α与血压呈正相关(r=0.665,0.809,均P<0.01),与2 hPG呈正相关(r=0.966,0.735,均P<0.01).与治疗前比较,维生素D3干预治疗后25 (OH) D3水平均上升,hs-CRP、TNF-α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伴IGT组患者炎性反应较高血压病者严重,维生素D3干预治疗后可减轻炎症反应.

  • 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识别与管理

    作者:罗樱樱;纪立农

    糖尿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2006年底的数据显示,至2007年,全球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6%,患病人数达2.46亿,而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的患病率则高达7.5%,患病人数约为3.08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成年人糖尿病及IGT的患病率将上升至7.3%和8.0%,全球将有将近8亿人出现血糖异常(包括糖尿病及IGT).

  • 山东省滨州地区不同经济收入农民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作者:张进军;洪福贵;张进元;崔晓峰;张世增;张玉华

    目的 调查研究贫困地区不同经济收入农民糖尿病(DM)、糖耐量减低(IGT)患病情况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参数.方法 把调查区域划分为东、南、西、北、中5个自然区,然后在每个自然区随机抽取2或3个行政村进行普查.尿糖、血糖检验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DM分类及诊断标准按1980年北京会议修订经卫生部审批的暂行标准.结果 年人均收入为800~2 500元的农民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 )和IGT患病率分别为1.21%和2.35%,标化患病率分别为0.96%和1.98%. 20岁以前DM、IGT患病率相当低,20岁以后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70~80岁达高峰.3 0~40岁是DM患者明显增多期,20~30岁是IGT患者明显增多期.DM、IGT男、女患病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χ2=0.19、0.12,P>0.5、0.5).年人均收入在1 20 0元以下的贫困型农民DM、IGT患病率(2.23%、3.55%)分别高于年人均收入为2 000 ~2 500元的富裕温饱型农民的患病率(0.39%、1.1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18.11、18.10,P<0.005、0.005);也分别高于年人均收入为1 200~1 900元的一般与较差温饱型农民的患病率(0.80%、1.92% ),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χ2=25.85、18.20,P<0.005、0.05 ).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性别与DM、IGT患病无明显关系.年龄的增长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农民经济状况的低差及不良的饮食习惯与 DM、IGT的发生有关.提高贫困型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改良他们的饮食习惯是降低DM、IGT患病率的关键所在.

746 条记录 1/38 页 « 12345678...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