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癌的X线征象分析

    作者:穆红娟

    目的:分析讨论乳腺癌的钼靶X线征象,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对4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X线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钼靶X线可以清晰显示乳腺癌的多种直接及间接征象,对微钙化的显示尤其佳.结论:钼靶X线检查是早期诊断乳腺癌的一种简便,有效和可靠的方法.

  • 甲状腺乳头状癌微钙化超声分型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吕伟扬;王晓桐;宋运娜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微钙化的超声分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选定声像图中伴有微钙化者131例,分析声像图特点.结果 131例乳头状甲状腺癌中,根据微钙化的分布特点,进行超声分型,Ⅰ型112例,Ⅱ型13例,Ⅲ型7例.结论 甲状腺微钙化的分布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浸润性导管癌50例的微钙化病理归类研究

    作者:黄雅萍

    目的:对浸润性导管癌病例的微钙化病理归类进行研究。方法: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浸润性导管癌微钙化乳腺癌患者50例,并对其同导管原位癌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50例患者中,按照钙化灶是否存在于管腔,存在于管腔中45例(90.00%),不存在于管腔中5例(10.00%)。管腔内伴坏死型35例(70.00%),管腔内无坏死10例(20.00%),管腔外钙化型5例(10.00%)(P<0.05)。钙化灶位于管腔外:管腔外钙化型5例(10.00%),在钙化灶病理分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浸润性导管癌微钙化以管腔内形式存在为主,并且伴有凝固性坏死,为乳腺癌微钙化发生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浸润性导管癌中微钙化将作为导管原位癌重要标志。

  • 常规超声特征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程红;戚庭月;孙红光;李念芬;张文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特征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 T 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方法:研究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行甲状腺切除+颈部淋巴结清扫术33例P T C患者,共36例结节,术前均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将此36例结节按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成两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然后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两组的常规超声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所有结节内部均存在微钙化,无淋巴结转移组58.82%(10/17)例结节内存在微钙化,两组间结节内微钙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节存在的位置、结节的大小、结节内部回声、内部回声均匀性、结节的血流信号、结节形态、结节包膜、结节边界、结节声晕及结节纵横比等常规超声特征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 T C结节内微钙化对预测其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帮助,可指导临床术前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案,避免过度治疗或延误病情.

  • 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的价值分析

    作者:赵常花

    目的:研究与分析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肿块微钙化患者8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且根据肿块良恶性分为两组,即甲组(恶性,40例)和乙组(良性,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经超声诊断,甲组检出38例,微钙化率95.0%(38/40),乙组检出30例,微钙化率75.0%(30/40),甲组与乙组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乳腺肿块微钙化患者,采用超声诊断能对钙化类型进行有效识别,且利于早期定性诊断乳腺肿块,并对其分布及数量加以明确,因此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钼靶X线检查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进荣;吴小燕

    目的:研究钼靶X线摄影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4月—2017年4月就诊的109例早期乳腺肿瘤患者资料,其中乳腺钼靶X线检查诊断为乳腺癌为96例,占92.31%,分析钼靶X线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9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钼靶X线图像显示:肿块型占53.13%(51/96),恶性钙化簇状分布占34.38%(33/96),肿块合并恶性钙化占22.92(22/96),结构紊乱8.33%(8/96),不对称致密4.16%(4/96).结论:钼靶X线摄影能进一步提高乳腺癌诊断效率,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

  • 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的效果分析

    作者:刘翠云;张皓东;陈烨

    目的:探析乳腺肿块微钙化经超声诊断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乳腺肿块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肿瘤组(n=41)和恶性肿瘤组(n=37)两组.所有被选者经超声诊断检查,对钙化病灶情况进行探查,并对比分析.结果:良性肿瘤组患者的微钙化检出率情况显著低于恶性肿瘤组(P<0.05);恶性肿瘤组患者微钙化簇状分布情况显著低于良性肿瘤组(P<0.05).结论: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情况,能有效明确微钙化分布和形态、数量和大小等,有较高的恶性病变检出率,能为后期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 甲状腺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的超声特征及价值

    作者:朱蓓琳;邬宏恂;臧亚萍;王隽;张冰洁;曹跃龙;刘倩云

    目的 探讨甲状腺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的超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甲状腺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患者的病灶特征.结果 弥散型16例(16/42,38%,双侧5例,单侧11例),局限型26例(26/42,62%,均为单侧).弥散型缺乏占位效应,在单侧或双侧腺体内仅见密集的沙粒样微钙化弥散分布,病灶以粗强回声居多(11/16,69%).局限型常在单侧腺体内出现类似结节样的不均质区(19/26,73%),呈多种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边界不清晰,其内多弥散分布沙粒样微钙化;部分仅表现为微钙化(7/26,27%).伴颈部淋巴结转移33例(33/42,79%).结论 甲状腺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具有特殊的超声表现,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BI-RADS4类“微钙化非肿块型”病灶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鹏;张家庭;贡雪灏;李征毅;刘伟宗;杨雪冰;彭琳

    目的 探讨UE在乳腺BI-RADS 4类“微钙化非肿块型”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UE及钼靶鉴别乳腺BI-RADS 4类“微钙化非肿块型”192个病灶的良恶性,结合病理,比较分析UE的诊断价值.结果 UE诊断乳腺BI-RADS 4类“微钙化非肿块型”病灶总的各评价指标高于钼靶,4A类中UE的准确度及4C类中UE的灵敏度大于钼靶(P<0.05);UE诊断4B类乳腺病灶时准确度低于钼靶,假阳性较高(P>0.05).结论 UE对乳腺BI-RADS 4类“微钙化非肿块型”病灶的整体诊断效能优于钼靶,对4A类及4C类病灶能较好诊断,能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活检或手术.

  • 微创旋切术在乳腺BI-RADS 4A类“微钙化非肿块型”病灶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周鹏;张家庭;王先明;梁超;李征毅

    目的 比较钼靶、超声双重联合引导麦默通(MMT)微创旋切术与传统粗针活检术在乳腺BI-RADS 4A类“微钙化非肿块型”病灶诊治中的优劣,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106个病灶MMT及粗针穿刺活检术的病理结果及漏诊率、低估率.结果 106个病灶中癌前病变及原位癌(共32个,30.19%)较为常见.MMT对乳腺癌前病变及原位癌检出率高于粗针穿刺活检术(P<0.05);MMT对病灶漏诊率和癌前病变及原位癌的病情低估率皆低于粗针穿刺术(P<0.05).结论 双重联合引导MMT微创旋切术对乳腺BI-RADS 4A类“微钙化非肿块型”病灶诊断效能优于粗针穿刺活检,能有效发现乳腺早期恶性病变;能微创、安全地切除该类型病灶.

  • 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在乳腺肿块微钙化检出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敏;张步林;何冰玲;石喆;曾延玲

    目的 探讨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对乳腺肿块微钙化的检出能力及其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乳腺肿块患者153例(172个病灶).行钼靶X线、常规超声及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检查,观察肿块微钙化情况.以钼靶X线检查结果为参照,评价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对微钙化的检出情况;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参照,评价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准确度.结果 (1)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检出乳腺肿块内微钙化的特异度97.8%、灵敏度98.8%和准确度98.3%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的83.5%、49.4%和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形态的微钙化灶,超声“萤火虫”成像均表现为点状强回声;钼靶X线检查成簇状分布和区域样分布的微钙化,超声“萤火虫”成像表现为簇状分布,散在分布的微钙化也表现为散在分布;(3) ROC分析结果显示: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准确度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可提高乳腺肿块微钙化的检出率,显示微钙化分布特征,从而提高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准确度.

  • 不同类型钙化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再认识

    作者:郑静;徐金锋;李华峰;罗慧;彭启慧;石秋玲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中的钙化类型和微钙化分布特点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 对已行甲状腺手术及穿刺活检的730例患者(764个结节)的病理结果与其术前甲状腺高频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 764个结节中恶性结节191个,良性结节573个,含钙化结节189个,恶性及良性结节含钙化者分别占55.50%(106/191)、14.48% (83/573),P<0.01,含钙化灶与不含钙化的结节恶性构成比分别为56.08% (106/189)、14.78% (85/575),P<0.01;微钙化结节恶性发生率高(64.39%),粗钙化、周边钙化及含钙化斑的结节亦有恶性的可能(39.13%、28.57%、25.00%).结论 任何形式的钙化都是恶性的风险因素,微钙化更具有特异性,尤其是簇状或密集分布以及合并粗钙化的微钙化结节恶性风险更高.

  • 乳腺纤维腺瘤样增生的超声分析

    作者:吴林生;陈爱英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样增生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样增生,但高频声像图显示46个病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43个(93%)病灶呈低回声,内光点分布均匀或不均匀,3个(7%)呈中等回声;21个(45%)病灶边界清晰,19个(41%)边界欠清晰,6个(14%)部分边界清晰;3个(6%)有微钙化(超声显示2个).所有46个病灶均无包膜.结论:大部分乳腺纤维腺瘤样增生是低回声,内部回声类似于纤维腺瘤,但均无包膜.

  • 二维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作者:祝英乔;张钧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60例经手术和/或超声导向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声像图表现.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特征性声像图表现为边界不清,不规整,无包膜,实性肿块多呈低回声,其内及囊性肿物的实性突起内见砂粒状微钙化.但甲状腺各种病灶在声像图上表现交叉现象严重,且有多源性、复杂性特点,单凭声像图难以鉴别,易导致误诊,尤其对微小癌的诊断尚缺乏有力依据.本组10例依靠超声导向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结论:二维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中有着重要应用价值,超声导向穿刺活检可协助诊断.

  •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出BI-RADS 3~5级微钙化病变的动态增强MR研究

    作者:任阿红;张晓鹏;李洁;孙应实;唐磊;曹崑;欧阳涛;王天峰;陆爱萍

    目的 探讨DCE-MRI对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出BI-RADS 3-5级微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44例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发现BI-RADS 3-5级微钙化的患者于活检前完成双乳DCE-MR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BI-RADS 3-5级微钙化病变的DCE-MRI特点.结果 病理证实良性微钙化病变13例,恶性微钙化病变31例.38.46%(5/13)良性单纯微钙化病变在DCE-MRI上无强化,93.33%(14/15)恶性微钙化伴肿块或局限性致密影病变在DCE-MRI上有明显强化,良恶性微钙化病变在DCE-MRI上早期增强率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DCE-MRI对微钙化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7%和92.31%.结论 良恶性微钙化病变的DCE-MRI表现有明显差异,DCE-MRI有助于微钙化病变的定性诊断.

  • 钼钯X线微钙化对乳腺触诊阴性的乳腺癌诊断价值

    作者:夏德新;杨小庆

    目的 探讨钼靶X线检查发现微小钙化对乳腺触诊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临床检查阴性且乳腺X线摄片发现微小钙化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穿刺活检或手术.根据病理组织学结果 ,对各影像学和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06例微小钙化患者中96例(90.57%)表现为成簇状钙化,10例(9.43%)表现为散在钙化.乳腺癌发生率分别为32.29%(31/96)和 20.00%(2/10).2例表现为散在钙化的乳腺癌患者,均为双侧乳腺出现的散在钙化,且形状不规则.结论 乳腺内成簇钙化的数目、钙化颗粒的总数、密度均匀性及分布形态等钼靶X线特征,有助于诊断临床检查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散在钙化通常出现在良性乳腺疾病中,但当双侧乳腺内均出现散在钙化,且形状不规则时应警惕乳腺癌可能.

  • 对比超声“萤火虫”成像与X线钼靶摄影对乳腺肿瘤微钙化的检出率

    作者:王俊玲;秦石成;崔可飞

    目的 比较超声“萤火虫”成像与X线钼靶摄影对乳腺病灶微小钙化的检出率.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2例乳腺肿瘤患者接受X线钼靶摄影与超声“萤火虫”成像检查.计数两种方法检出的结节内微钙化及结节外簇状微钙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2例中,X线钼靶摄影检出钙化61个,良性15个,恶性46个,其中结节外簇状钙化6个(均为恶性);超声“萤火虫”成像检出钙化97个,良性33个,恶性64个,其中结节外簇状钙化2个(均为恶性).X线钼靶摄影未检出而超声“萤火虫”成像显示的钙化36个,其中良性22个,恶性14个.超声“萤火虫”成像检出微钙化灶及恶性病灶优于X线钼靶摄影(P<0.05).结论 与X线钼靶摄影相比,超声“萤火虫”成像可显著提高乳腺恶性肿瘤及微小钙化灶的检出率,提高超声对乳腺恶性病灶的诊断准确率.

  • OPN和ON mRNA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钙化的关系

    作者:杨光;张静;张祥宏;崔进国;赵俊京;李智岗;李海平;韩捧银;李顺宗;王红光

    目的 进一步探讨人乳腺癌组织中微钙化的形成机制.方法 收集乳腺癌组织30例,同时取距癌组织边缘5 cm以上非癌正常乳腺组织作对照.患者术前均行钼靶X线检查且临床病理资料齐全.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并比较了组织中OPN和ON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了其与微钙化表现和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中OPN mRNA校正值(OPN/β-actin)分别为0.479±0.114和0.205±0.059;ON mRNA校正值(ON/β-actin)分别为0.480±0.109和0.223±0.04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本组病例钼靶片中表现微钙化13例,占43.30%,钙化病例电泳条带亮度明显高于无钙化者,扩增结果显示钙化组与无钙化组OPN mRNA校正值分别为0.604±0.036和0.385±0.022;ON mRNA校正值分别为0.598±0.036和0.389±0.0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钙化组与正常乳腺组相比,差异更显著(P<0.05).乳腺癌组织中OPN、ON 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腋下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OPN和ON mRNA表达水平与微钙化的出现密切相关,可能参与和/或调节了微钙化的形成.

  • 数字化乳腺X线引导下导丝定位钙化及切除活检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

    作者:李艳玲;李晓婷;曹崑;张晓鹏;孙应实

    目的 分析经数字化乳腺X线引导下导丝定位钙化切除活检证实的良恶性乳腺病变的X线征象,筛选有效客观影像学因子.方法 收集接受数字化乳腺X线引导下导丝定位钙化切除活检的乳腺病变患者98侧,分析并记录病变的X线征象[钙化类型、分布类型、分布范围、背景腺体密度、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比较良恶性病变X线征象差异及BI-RADS 4类患者A、B、C亚类中良恶性病变构成比的差异.结果 98例中,良性病变72例(72/98,73.47%),恶性26例(26/98,26.53%).良恶性病变的钙化类型、BI-RADS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I-RADS类患者3三个亚类中,良恶性病变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BI-RADS 4C中恶性病变比例高(8/11,72.73%),BI-RADS 4A中良性病变比例高(22/26,84.62%).结论 乳腺X线引导下导丝定位钙化切除活检术能够有效发现乳腺癌.钙化类型和BI-RADS分类是恶性乳腺钙化的有效影响因子.

  • 微钙化点增强成像检出乳腺肿瘤内微钙化

    作者:周瑜;刘佳

    目的 评价超声微钙化点增强成像技术显示乳腺肿瘤内微钙化的能力.方法 分别应用高频超声及微钙化点增强技术检查57个乳腺肿瘤内微钙化灶,评价两种技术显示乳腺肿瘤内微钙化的能力.结果 微钙化点增强技术对57个乳腺肿瘤内微钙化的检出率(47/57,82.45%)明显高于高频超声(35/57,6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钙化点增强技术对乳腺良性、恶性肿瘤内微钙化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5.71%(18/21)、80.56% (29/36),均高于高频超声(12/21,57.14%;23/36,63.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微钙化点增强技术对低回声肿瘤内微钙化灶的检出率(26/33,78.78%)高于高频超声(21/33,63.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非低回声肿瘤内微钙化的检出率(21/24,87.50%)高于高频超声(14/24,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钙化点增强技术较高频超声能够更好地显示乳腺肿瘤内的微钙化.

179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