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泌尿系结石的医学影像观察及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王坡;翟文静

    目的 讨论医学影像在泌尿系结石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1年11月就诊的泌尿系结石患者135例,进行X线腹部平片检查、B超检查和CT检查,比较其诊断率,得出临床检查有效方法.结果 X线腹部平片检查,110例患者得到明确诊断,诊断率为81%.B超检查,130例患者得到明确确诊,诊断率为96%.CT检查,135例患者得到明确确诊,诊断率为100%.结论 CT检查确诊率高,准确,但是费用较高,应用较少,X线检查与B超检查同时应用,可提高其诊断率,减少漏诊,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适的检查方法,尽早确诊,以免错过佳的治疗时期,为患者减轻痛苦.

  • 应力性骨折常见X线表现及病因分析

    作者:陈斌

    目的 评价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3例经随访证实的应力性骨折的X线平片、CT影像表现.并浅析常见部位发病原因.结论 应力性骨折需根据临床表现和常见部位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 重视结核病的影像学分析与影像技术

    作者:周新华

    结核病的诊断一般是以临床症状、体征、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资料为依据,其中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简称“菌阳”)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标准,但菌阳比率不超过50%.因此,影像学检查在结核病变的发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 关于200例盆腔炎患者超声诊断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牛永栋

    目的:研究盆腔炎性疾病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中心于2005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经超声检查的200例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盆腔炎的声像图特征.结果:200例患者,超声有异常发现的194例(97.0%).结论:盆腔炎性疾病的声像图表现不一,但遵循一定的超声检查思路模式,在熟悉盆腔解剖结构的前提下,根据炎性改变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合临床,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临床诊治有良好的运用价值.

  • MR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分析与近远期预后评价

    作者:张孟婷;张亚林

    目的:探讨MR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分析与近远期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磁共振颅脑MRA成像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MRI诊断.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疾病类型检出率和远近期预后情况以及观察组患者的GEI1.5T磁共振颅脑MRA成像表现.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类型总检出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0例患者中,MRA均清楚显示血管疾病和血管形态的异常改变;随访1个月~1年,观察组远期预后发生不良症状11例(18.33%),对照组远期预后发生不良症状17例(35.42%),两组患者预后效果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颅脑MRA成像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有效、无创等优势,且成像清晰,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高,临床使用磁共振颅脑MRA成像可以为及时诊断并未患者提供准确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足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分析

    作者:莫建海

    目的:总结足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总结经病理证实的150例足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像表现.结果:150例足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男106例,女44例,平均年龄32.50岁.良性肿瘤140例.恶性肿瘤10例.结论:足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种类繁多,其影像表现除具备与发生在其他骨骼类似的共性外,也有其不同的个性,充分了解不同部位的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

  • 临床胸闷症状常见病因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高长忠;陈德生

    胸闷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可单独存在或合并其他症状,发病年龄可大可小,女性患者偏多,部分患者症状相对明显,自感胸闷甚至有"喘不动"的"缺氧"感,伴有心慌、头晕等.现结合实际经验并参考相关文献做一下粗浅的总结和影像学分析.

  • 同心圆硬化的临床及影像特点

    作者:龚家俊

    目的 探析同心圆硬化患者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28例同心圆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等相关资料.结果 中青年起病,均呈急性或者亚急性起病;首发临床症状为肢体无力、反应迟钝、淡漠等,伴或不伴共济失调、智力减退、头晕、头痛、恶心、言语错乱、睡眠障碍等;头颅MRI呈同心圆特征性改变,多发性病灶、无明显占位效应且边界清楚,病灶初期多呈斑块状或者团块状长T1、T2信号,进行增强扫描可发现呈部分环形、环形、同心圆强化,随着病情进一步进展逐渐呈同心圆样或者年轮样改变.结论 同心圆硬化多发于中青年人且呈急性或者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智力减退、精神异常等,MRI检查具有极强的诊断价值.

  • CT、MRI对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莫本成;姚立新;钱万科;李华菊;杨凡;刘振华;杨丽

    目的 提高对股骨颈疝窝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 以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具有典型影像学特征的38例股骨颈疝窝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全部病例均进行CT检查,18例并行MRI检查.结果 全38例患者共发现46处病灶,其中,MRI检查出的病灶均为CT检查发现,病灶位置与CT检查结果相符.结论 股骨颈疝窝发生于患者的股骨颈近段前部皮质及股骨头基底,病灶多伴有清晰的薄层硬化缘.CT检查具有确诊价值,MRI检查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 不同类型腰间盘突出患者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张威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腰间盘突出患者的影像学分析,以提高腰间盘突出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选取我院20086月-2010年10 月收治的不同类型腰间盘突出患者114 例,对其影像学分析过程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经过影像学分析得出:本组病例中L2-3 间盘突出9 例(7.9%),L3-4 间盘突出28 例(24.6%),L4-5 间盘突出57 例(50.0%),L5-S1 间盘突出20 例(17.5%).经过影像学分析,本组114 例腰间盘突出患者中,椎间盘突出87 例(76.3%),其中单节段腰间盘突出53 例(46.5%),两个节段突出34 例(29.8%).同时,本组病例在影像学分析中,CT 扫描中普遍表现为椎体后缘、中心后半圆形、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影,以及前缘与椎间盘相连,密度与椎间盘一致,软组织块影出现率达到100%.结论 与传统X 线相比较,在腰间盘突出患者的影像学分析中采用CT 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基本可以达到90%以上,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子宫瘢痕妊娠影像学分析及病理免疫组化研究(附1例病例报道)

    作者:赵晨晨;李卓;张新

    子宫瘢痕妊娠(CSP)是指孕囊或胚胎在剖宫产术后形成的瘢痕处着床,是异位妊娠的一种,随时都可危及患者生命或生育功能[1].1978 年Larsen及Solomon首次报告了1例CSP,并提出了这一概念.

  •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机制的影像学分析:1例报告

    作者:张蕙;吴毅;吴军发

    本研究利用功能性磁共振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观察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过程中脑皮质功能改变的规律及其与康复效果间的关系.动物实验证实,脑皮质感觉及运动代表区域受损后发生显著的重塑现象[1].本研究对1例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肘关节被动活动时fMRI情况进行了比较观察.

  • 180例血管性痴呆临床及影像学分析研究

    作者:付培平;李家才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转归.方法:综合分析180例脑卒中后痴呆并经长谷川痴呆量表检查的临床资料,及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治疗转归,并计算脑内软化灶体积.结果:所有病例临床特点为智能障碍伴脑卒中突然发生或多次卒中后发生,伴局灶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长谷川痴呆量表检查,介于10~20分之间,头颅CT显示脑内异常密度灶,MRI示T1、T2异常信号,采用pulicipop体积计算方法,脑内病灶体积介于80~150ml之间,75%患者正规治疗有效.结论:血管性痴呆发生率较高,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较其他类型痴呆疗效好,反复发作脑卒中可加速痴呆过程,控制血管损害因素可延缓痴呆的发展.

  • 组织细胞增生症X的影像学检查(附7例报告)

    作者:王艳春;陈益光;孙辉红

    组织细胞增生症X,是一组可广泛侵犯多个系统和器官的疾病,它包括骨嗜酸性肉芽肿,勒-雪(Letterer-Siwe)病和韩-薛-柯(Hand-Schüller-Christian)病。其病理特征是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本文收集了1997年5月至1999年7月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皮疹压片和病理活检证实的7例,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分析。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3例,女4例。发病年龄5个月~7岁。其中1岁以前3例,1~2岁1例,2~3岁1例,3~5岁1例,5~7岁1例。根据《实用儿科学》(1985年第4版)诊断标准分类:骨嗜酸性肉芽肿2例,勒-雪病3例,韩-薛-柯病2例。

  • 二分髌骨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刘志

    二分髌骨较少见,如认识不清,膝部有外伤史的易误诊为髌骨骨折。我们回顾性的分析了在工作中遇到的44例二分髌骨,现结合有关文献做出下面影像学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来源于我院2005年6月至2013年8月,共计44例,男40例,女4例;年龄21~70岁,平均28岁;外伤16例,无外伤史28例;左侧髌骨20例,右侧髌骨21例,双侧膝关节二分髌骨3例;外上角43例,上缘1例。

  • 心脏血管瘤一例临床病理及影像学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仝开军;舒荣宝;程刘兵

    心脏血管瘤罕见,国内外报道较少,现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1例心脏血管瘤患者诊治过程并复习国内外文献,总结心脏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 糖尿病患者肺结核影像分析

    作者:张勇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肺结核的影像特征,从而有效提高诊断率。方法观察该院于2010年10月-2012年1月期间确诊为肺结核的59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且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8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在病灶部位、累及范围、形态和密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但是影像学的表现有不同之处,所以认识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能够及早诊断糖尿病患者是否有肺结核,并且及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 青壮年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影像学分析及截骨重建手术规律

    作者:史振满;阿力;史疆;李波;谷长增;陈晨;张旭

    目的 对青壮年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进行影像学分析,揭示其截骨重建手术规律.方法 27例(27髋)DDH行髋部截骨重建,术前依据X线、CT片着重分析髋臼、股骨头外形、股骨头骨质质量及髋关节重建关键点.结果 髋关节发育不良表现为髋臼变形,股骨头正常;不完全脱位表现为股骨头、髋臼重度变形;低位脱位表现为髋臼浅、髋臼壁不全,股骨头伴髋臼变形并生成头赘;高位脱位表现为代偿骨赘形成臼顶、髋臼壁残缺;股骨头与髋臼对应面平直,宽大裸区骨质萎缩.结论 髋关节发育不良者应行髋臼截骨,恢复原有髋关节;髋关节脱位应采用联合截骨,重建有效髋关节.

  • 拇外翻负重位与非负重位影像学分析

    作者:戴鹤玲;温建民;孙天胜

    目的 通过对拇趾外翻患者手术前负重位、非负重位下影像学相关指标分析,旨在探讨拇外翻患者负重位下影像学变化及手术前后负重位测量的重要性.方法 自2006年7月~2007年6月笔者对拇外翻51例(94足),术前均摄负重与非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拇趾外翻角(HAV)、第1、2跖骨间角(IM)、第1跖骨远端固定角(DASA)及胫侧籽骨位置(TSP).根据影像学将研究对象的X线片分为负重位组和非负重位组.比较两组HAV、IM、DASA及TSP的差异.结果 足拇外翻手术前负重位下测量的IM及TSP均高于非负重位下测量的结果;足拇外翻术前负重位下测量的DASA低于非负重位下测量的结果;而术前HAV角测量结果在负重位与非负重位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重位HAV (32.16+8.80),非负重位(32.36+7.69);负重位IM (11.73+3.00),非负重位(10.66±3.09);负重位TSP(5.94±0.87),非负重位(5.17±1.12);负重位DASA(11.01±5.38),非负重位(13.05+4.98).结论 手术前后应常规摄负重位足部正侧位X线片.负重位下的IM及TSP测量对于拇趾外翻的诊断、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术后疗效观察至关重要.

  • 成人Chiari畸形Ⅰ型后颅窝线性容积特征与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和脊髓空洞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洋;袁鑫鑫;孙伟翔;朱卫国;闫煌;邱勇;朱泽章

    目的:探讨成人Chiari畸形I型(Chiari malformation type I,CM I)患者后颅窝线性容积特征及其与脊髓空洞和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M I患者,人选标准为:(1)年龄>30岁;(2)经头颈部MRI确诊为CM I伴或不伴脊髓空洞;所有人选患者均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颅骨破坏、后颅窝手术史或获得性Chiari畸形.选取年龄匹配的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头颅正中矢状位MRI中斜坡长度、枕骨大孔横径、枕上长度、后颅窝矢状径、后颅窝高径和后颅窝斜坡倾斜角α等指标,并将两组按性别分组后比较后颅窝线性容积差异.同时根据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及是否伴发脊髓空洞进行分组,分析后颅窝线性容积特征与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及脊髓空洞的关系.结果:共纳入CM I患者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38.5±5.5岁(31~56岁).正常对照组41例,男19例,女22例;年龄36.4±6.3岁(33~58岁),成人CM I患者后颅窝斜坡长度、枕上长度、后颅窝矢状径、后颅窝高径及斜坡倾斜角分别为35.9±4.2mm、38.2±5.8mm、77.4±6.1 mm、28.2±3.9mm和47.4°±6.4°,均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43.3±2.9mm、43.5±5.6mm、82.5±4.5mm、35.4±3.4mm、58.6°±5.7°,P<0.05);伴脊髓空洞的成人CM I组患者斜坡倾斜角(45.8°±7.6°)较单纯CM I组(49.7°±5.1 °)显著减小;Ⅱ度扁桃体下疝CM I患者的后颅窝斜坡长度(31.4±3.6mm)及倾斜角(42.3°±5.4°)明显小于I度扁桃体下疝CM I患者(36.2±3.8mm、48.1°-±5.2°;P<0.05),余指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成人CM I患者的后颅窝容积明显减少,但与脊髓空洞和扁桃体下疝程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CM I患者斜坡发育不良与脊髓空洞的形成以及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122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