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

浙江医学杂志

Zhejiang Medical Journal 절강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浙江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42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2785
  • 国内刊号: 33-1109/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2-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浙江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李兰娟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后腹腔镜下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盂结石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乙水;杨金校;石鑫;沈黎明;程伟;李建华;赵永久;占鹏程

    目的 分析后腹腔镜下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盂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3例肾盂结石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盂切开取石术,观察其疗效.结果 23例肾盂结石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其中3例残留少量碎石,经ESWL治疗后顺利排出.手术时间(单侧)为85~260(130±61)min,术中出血量15~110(46±29)ml,术后住院3~9(6.1±1.6)d.2例患者因双J管位置不佳或引流不畅而引起漏尿,更换并调整位置后2~3d好转.术后定期检查,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均未见肾盂结石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盂切开取石术是治疗肾盂结石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安全性高、微创、疗效确切等优点.

  • 新型套扎器与商环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疗效比较

    作者:赵永久;杨金校;占鹏程;陈强;程伟;叶福增;王乙水;王均均

    目的 比较新型套扎器与商环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新型套扎器与商环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各30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外观满意度等.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术后6h、拆坏前夜、拆环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商环组比较,套扎器组患者术后切口裂开、包皮水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生症发生率均较低,愈合延迟率亦较低,愈合时间较短,外观满意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新型套扎器与商环包皮环切术均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疼痛较小等优点,其中新型套扎器在术后并发症、愈合时间、外观满意度方面更优.

  • 17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手术效果观察

    作者:李良飞;张秀峰;杨琴燕;邓群;王厚东;鲁振锋;陈金明;刘道成;沈忠

    目的 观察骶尾部藏毛窦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9例行藏毛窦切除缝合术,5例行经典Limberg转移皮瓣术,2例行改良Limberg转移皮瓣术,1例行Z型皮瓣转移术.手术时间为30~70(50.35±11.94)min,术后住院时间为5~30(14.18±6.79)d,完全愈合时间为12~40(22.06±7.11)d;患者满意度为100.0%.藏毛窦切除缝合及经典Limberg转移皮瓣术后2d各有1例患者出现创面肿痛、渗液,予以加强换药及抗生素治疗后,切口逐渐愈合;其余患者愈合良好.术后随访2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手术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主要方法,应根据术前评估结果选择适当的术式.

  • 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复合0.1%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的比较

    作者:项生群;徐群;汤蓓蕾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复合0.1%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硬膜外分娩镇痛的100例足月初产妇,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A组:0.25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B组:0.5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C组:0.75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D组:1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观察并比较4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产程时间、失血量、脐动脉pH、脐动脉PaO2、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4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产程时间、失血量、脐动脉pH及P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宫颈口≤2cm时,4组产妇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宫颈口>2cm时,A组产妇VAS评分高于D组(P<0.05),而B、C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4组产妇均未发生低血压、过度镇静、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胎心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A、B组均无运动神经阻滞发生,C组发生1例,D组发生2例.结论 0.5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良好,浓度相对适宜.

  • 微创小切口钢板外置与L型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春勇;俞春生

    目的 比较微创小切口钢板外置与L型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58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微创小切口钢板外置(30例,观察组),L型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2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拆线时间、切口长度、住院费用、B(o)hler角、Gissane角、美国足踝外科学会后足评分(AOFA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拆线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切口长度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AOFAS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3.2±3.8)个月,观察组有1例患者切口愈合缓慢,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部分皮缘坏死,给予常规换药处理后均症状缓解.结论 与L型入路钢板内固定比较,微创小切口钢板外置治疗跟骨骨折效果良好.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锁定钢板
  • 一个LIG4综合征家系基因突变分析和产前诊断

    作者:张鑫丽;沈国松;李雯雯;阳鑫妙

    目的 对一个LIG4综合征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和产前诊断.方法 选择该家系疑似LIG4综合征的女患儿(先证者,现已死亡)及其父母外周血,通过目标序列芯片捕获技术获得LIG4综合征发病相关基因的可疑突变,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突变基因测序.再对突变基因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在确定家系突变基因型后,于母亲再次妊娠20周时抽取羊水,通过Sanger法验证进行高危胎儿的产前诊断.结果 先证者携带LIG4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突变位点为c.833G> C(p.A278L),1271-1275del(p.K424fs),两者均为已知突变.先证者父母为杂合突变携带者.胎儿的羊水细胞基因型亦有与先证者相同的LIG4基因型突变,家属选择终止妊娠.结论 LIG4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是先证者患SCID的致病突变.通过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完成对LIG4综合征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和产前诊断.

  • 继发于泌尿道感染的MERS2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皖芬;江毅卿;金笑平

    目的 分析继发于泌尿道感染的伴有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灶的临床症状轻微的脑炎/脑病(MERS)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例泌尿道感染继发MER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例1患者为青年男性,例2患者为中年女性.2例患者发病前均有发热、尿频、尿痛等泌尿道感染症状,随后出现头痛、精神异常、神志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早期均给予左氧氟沙星针抗感染治疗.发病早期头颅MRI提示胼胝体压部T2WI-flair高信号、DWl高信号;腰穿检查提示脑脊液压力增高,脑脊液实验室检查正常.予以抗感染、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营养支持治疗后好转,1个月后复查头颅MRI提示胼胝体压部病灶消失.结论 泌尿道感染可能是MERS的病因之一,其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若早期出现泌尿道感染症状,随后出现头痛、精神异常、神志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也要考虑MERS的可能.

  • 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韦硕;范月超;杨帆

    目的 比较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对59例垂体瘤患者行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其中神经内镜下手术33例(内镜组),显微镜下手术26例(显微镜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肿瘤全切除率、肿瘤复发率等.结果 与内镜组比较,显微镜组手术时间明显较短,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均较高,肿瘤全切除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在现阶段有各自的优缺点,临床上应根据疾病类型及患者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在今后垂体瘤临床治疗过程中,内镜治疗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 超选择性髂内动脉栓塞术在难治性膀胱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曹益方;顾燕琴;邬凌峰;吴晓鸣;何屹

    目的 观察超选择性髂内动脉栓塞术在难治性膀胱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7例难治性膀胱出血患者经膀胱持续冲洗、药物止血、冰液体或温液体冲洗、经尿道电切镜或激光止血、输血、高压氧等治疗均无效,改行超选择性髂内动脉栓塞术,术后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7例患者在栓塞术后72h活动性血尿得到控制,急诊止血成功率达100%.所有患者短期内均未出现与动脉栓塞相关的严重并发症;远期有3例患者因膀胱再次出血行二次栓塞,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超选择性髂内动脉栓塞术是控制难治性膀胱出血安全、有效的手段,能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延缓死亡时间.

  • 神经内镜下小骨窗开颅清除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景南;陈才红;江力;杜杭根;王承;陈立

    目的 观察神经内镜下小骨窗开颅清除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将6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成小骨窗组(小骨窗开颅清除术)40例和钻孔引流组(钻孔引流术)25例,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头颅CT检查结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出院时Mrakwalder神经功能评分(MGS)、复发率等.结果 两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均以头痛、意识障碍为主,头颅CT检查结果多呈混合密度.小骨窗组手术时间长于钻孔引流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钻孔引流组(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出院时MG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钻孔引流术比较,神经内镜下小骨窗开颅清除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势,可在临床推广.

  • FTY720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杰;董晓巧;俞文华;杜权;王昊;杨定博;沈永锋;江力;朱强;车志豪

    目的 探讨FTY720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治疗组大鼠按1mg/kg腹腔注射FTY720,另外3组大鼠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ml.24h后处死大鼠,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凋亡神经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原癌基因(c-fos)、pro-Caspase-3和pro-Caspase-9蛋白表达,四肽荧光底物法检测海马组织Caspase-3、Caspase-9蛋白活性;比较4组大鼠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 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凋亡的海马神经元比例,c-fos、pro-Caspase-3、pro-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以及Caspase-3、Caspase-9蛋白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正常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 FTY720可明显抑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具有脑保护作用.

  • 汉防己甲素联合阿霉素体外逆转前列腺癌细胞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李忠孝;葛启斌;王俊龙;郑璐娜;袁菱;程红涛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Tet)联合阿霉素(DOX)体外逆转耐药型前列腺癌(DU145/DOX)细胞耐药的可行性及潜在机制.方法 采用经典的DOX浓度梯度诱导法制备DU145/DOX细胞,然后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测定Tet干预对DU 145/DOX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凋亡试剂盒测定联合用药对耐药细胞凋亡诱导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Tet对DOX和荧光探针罗丹明123(R123)被DU 145/DOX细胞摄取行为,Pgp-GloTM分析系统测定Tet对p-糖蛋白(P-gp)ATP酶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测定Tet对耐药细胞膜上P-gp蛋白表达的影响,RT-PCR法测定Tet对DU145/DOX细胞MDR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Tet组、DOX组、DOX+Tet(1/5)组对DU145/DOX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COX浓度计算)分别为(7.16±0.54)、(1.62±0.09)、(0.37±0.03)μM,Tet能明显增强DOX的抗肿瘤作用.DOX+Tet(1/5)组诱导DU145/DOX细胞凋亡率是DOX组的2.1倍.Tet的参与能明显提高DU145/DOX细胞内DOX和R123的累积量,其机制可能与Tet刺激细胞内P-gp ATP酶活性、降低细胞膜上P-gp蛋白表达有关.Tet可能通过降低耐药基因表达的机制,联合DOX提高对DU 145/DOX细胞杀伤作用.结论 Tet与DOX体外联合使用具有逆转DU 145/DOX细胞耐药的潜力,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刺激耐药泵酶活性、降低耐药蛋白表达量、下调MDR1 mRNA表达等.

  • 保留幽门与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胰头导管腺癌预后的影响

    作者:赵凤庆;周俊;吴晓俊;闵捷;李皇保;刘文;黎亮;于费杰;陈帅

    目的 探讨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与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SPD)对胰头导管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提取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2004至2009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病理证实为胰头导管腺癌的3 2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PPD446例,SPD 2 805例.比较PPPD与SPD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PPPD与SPD患者在性别、年龄、种族、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侵袭范围、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检出数、TNM分期、30d病死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 251例患者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0.67、0.24和0.14,生存期为18.8(35.0,10.0)个月.PPPD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0.69、0.26和0.16,生存期为19.5(37.0,10.0)个月;SPD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0.67、0.23和0.14,生存期为18.7(35.0,10.0)个月.PPPD与SPD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侵袭范围、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检出数、TNM分期均是胰头导管腺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而手术方式、种族与预后无关(P >0.05).在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检出数、TNM分期的亚组中,PPPD组与SPD组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侵袭范围的亚组中,当有远处侵犯或转移时,PPPD组生存期长于SPD组(P<0.05).结论 PPPD手术切除范围较小,其总体生存率与SPD相似;当有远处侵犯及转移时,行PPPD的患者生存期长于行SPD的患者.

  • 人循环T细胞免疫指数模型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预后的价值

    作者:秦靓;傅超;俞艳艳;丁菁;武文静;姚江颖;何俊;张建锋;张亮亮

    目的 探讨人循环T细胞免疫指数(CTII)模型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预后的价值.方法 根据行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的138例患者的循环血T细胞信息绘制ROC曲线,评价CTII模型对结直肠癌术后的预测能力,并确定佳截点值进行分组.根据Kaplan-Meier曲线分析无病生存时间(RFS)和总生存时间(OS).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对138例结直肠癌患者随访5年,失访10例.根据ROC曲线,确定以RFS为研究基础,获得CTII佳截点值为0.08.按该值分为低CTII组(<0.08)62例和高CTII组(≥0.08)76例.不同CTII组患者的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循环CD4+调节性T细胞、CD8+调节性T细胞、CD28+细胞毒性T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CTII组患者RFS、OS均明显低于低CTII组(均P<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HR=2.274,95%CI:1.455~3.555;HR=0.197,95%CI:0.155~2.463)、分化程度(HR=2.982,95%CI:1.082~5.429;HR=1.867,95%CI:0.930~3.774)、CTII(HR=1.738,95%CI:1.012~2.894;HR=1.987,95%CI:1.188~3.182)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R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CTII模型对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预后的评估具有指导价值,是一项易检测、重复性好、价格低廉的肿瘤相关性炎症指标;其中高CTII提示预后不良.

  • 抗生素使用时机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母婴结局的影响

    作者:潘镏镏;张贵英;王宁霏

    目的 探讨抗生素使用时机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384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按破膜时孕周不同分为A组120例(孕28周~31周+6)、B组114例(孕32周~33周+6)和C组150例(孕34周~36周+6);同时按破膜至使用抗生素的时间不同,将各组孕妇进一步分为<6h、6~12h和>12h组.比较各组母亲发生产褥病率、产后出血、绒毛膜羊膜炎以及新生儿发生宫内窘迫、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败血症、死亡的比例.结果 A组破膜后6h内使用抗生素,母亲发生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发生败血症的比例均低(均P<0.017);破膜12h内使用抗生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破膜12h后使用抗生素(均P<0.017);不同时间使用抗生素,母亲发生产褥病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发生宫内窘迫、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死亡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B组破膜6h内使用抗生素,母亲发生产褥病率、产后出血、绒毛膜羊膜炎的比例以及新生儿发生宫内窘迫、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的比例均低(均P<0.017);破膜12h内使用抗生素,新生儿发生窒息、败血症的比例均低于破膜12h后使用抗生素(均P<0.017).C组破膜12h内使用抗生素,母亲发生产褥病率、绒毛膜羊膜炎以及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的比例均低于破膜12h后使用抗生素;不同时间使用抗生素,母亲发生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发生宫内窘迫、窒息、高胆红素血症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3组孕妇抗生素使用时机与破膜持续时间均无关(P>0.05).结论 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孕妇,尽早使用抗生素能减少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孕周<34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使用抗生素的佳时机是破膜6h内;≥34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使用抗生素的佳时机是破膜12h内.

  • 金属基质蛋白酶2与食管癌临床特征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张卫国;王晶;雷彩鹏;范俊利

    目的 系统评价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与食管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利用PubMed、EMbase、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关于MMP-2与食管癌临床特征关系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MMP-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OR=10.90,95%CI:7.23~16.44,P<0.05);MMP-2与淋巴结转移(OR=4.38,95%CI:3.38~5.48,P<0.05)、临床TNM分期(OR=2.59,95%CI:1.46~4.58,P< 0.05)、肿瘤浸润深度(OR=5.00,95% CI:3.66 ~6.83,P<0.05)、肿瘤直径(OR=1.70,95%CI:1.16~2.49,P<0.05)、3年生存期(HR=1.46,95%CI:1.16~1.84,P<0.05)均相关.而MMP-2表达阳性与阴性的食管癌组织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R=1.51,95%CI:0.77~2.97,P>0.05).结论 MMP-2与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直径等有关,与分化程度的关系尚不确定;提示MMP-2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不同部位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李琪;陈真婧;俞明明;崔巍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111例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和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不同部位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在贫血、肠梗阻、原发灶大体病理类型、肝转移灶大径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右半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更易合并贫血,肝转移灶相对较大;在原发灶大体病理类型上各有特点,左半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以浸润型为主,右半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以隆起型为主,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以溃疡型为主;在肠梗阻发生率上,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高于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均P<0.05),而左、右半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9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中,死亡52例,存活37例;总生存期(OS)为1~72个月,生存期为19(10,42)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2.2%;不同部位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治疗方式是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不同部位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各有其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影响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预后,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肝转移患者的预后.

  • 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循环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陆冰;刘洲;林智君;何来鹏;冯德辉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循环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7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丁苯酞治疗)35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36例,规范治疗1 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平均血流速、平均血流量、脑血管床特性阻抗、外周阻力),外周血内皮微粒(EMPs)、内皮祖细胞(EPCs)及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α(SD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治疗12周,观察组脑循环平均血流速、平均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脑血管床特性阻抗、外周阻力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12周时外周血CD31+/CD42b-、CD144+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5),CD62E+水平明显升高(P<0.05),循环EPCs、血清SDF-1α及VEGF水平均明显上升(均P<0.05);治疗1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丁苯酞能改善脑循环动力学,调控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的表达,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对颅脑创伤应激控制的效果比较

    作者:李先如;高翔;蔺志清

    目的 比较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对颅脑创伤应激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107例颅脑创伤患者按随机数字列表法分为两组,微量泵入组(静脉微量泵泵入胰岛素)54例和皮下注射组(间断性皮下注射胰岛素)53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MN)、TNF-α水平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皮下注射组比较,微量泵入组患者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均较低(均P<0.05),机械通气、入住ICU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MN、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MN水平、GCS均较治疗前上升(均P<0.05),微量泵入组PMN水平低于皮下注射组(P<0.05),而GCS高于皮下注射组(P<0.05);TNF-α水平、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微量泵入组低于皮下注射组(均P<0.05).结论 静脉微量泵泵入胰岛素对颅脑创伤应激控制的效果优于间断性皮下注射胰岛素,值得在临床推广.

  • 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复苏周期结局的意义

    作者:龚瑜;周黎明;蔡婕;孙亦婷;赵雅云;夏爱丽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复苏周期妊娠率、种植率以及流产率的意义.方法 在接受体外受精(IVF)和单精子卵泡浆内显微注射(ICSl)治疗患者中,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复苏周期的患者,排除染色体异常及子宫畸形、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及甲状腺疾病,按就诊日期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913例,D-二聚体检测组(B组)614例.A组未检测D-二聚体,B组所有患者于准备复苏周期月经第2天早晨抽血检测每例患者D-二聚体水平.B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参考值范围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 100U皮下注射7~21d至D-二聚体恢复至正常值,再予阿司匹林25mg口服至妊娠,3次/d.对于既往有难免流产史、D-二聚体值持续性或反复性升高的患者,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 100U/d皮下注射至妊娠12周以上.分析两组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的差异.结果 B组D-二聚体升高者为178例,占29.0%.A组与B组的妊娠率、着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B组流产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复苏周期前通过检测发现高D-二聚体患者,皮下注射速碧林及口服阿司匹林改善血液高凝状态,虽不能提高患者的妊娠率、着床率,但可有效降低流产率.

  • 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不同解剖区域位置精度分析

    作者:赖建军;俞玉凤;王佳浩;李夏东;吴稚冰;邓清华;吴式琇;马胜林;汪黎栋

    目的 量化分析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同解剖区域位置精度,为肿瘤靶区外放边界和危及器官的精准勾画提供参考.方法 对34例行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共计182组锥形束CT(CBCT)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定义ClinicalROI为临床常用配准框,5个局部解剖区域(包括后枕骨区域、下颌骨腮腺区域、C1~C3区域、C4~C6区域、C7及以下区域)为配准框进行摆位误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并计算不同解剖区域配准条件下靶区外放边界.结果 在3个平移方向,Clinical ROI摆位误差在(0.17±0.17)cm以内,5个局部解剖区域摆位误差范围在(0.25±0.28)cm以内;其中C1~C3区域摆位误差与Clinical ROI区域的一致性好,两者在X轴、Y轴、Z轴平移方向均呈极强相关(r=0.81、0.83、0.81,均P<0.05).根据不同解剖区域统计的摆位误差值计算3个平移方向外放边界,后枕骨区域、下颌骨腮腺区域、C4~C6区域、C7及以下区域外放边界需要>0.5cm.结论 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同解剖区域位置精度不同,临床定义靶区外放边界和危及器官的精准勾画需要考虑局部摆位误差和解剖位置变化带来的影响.

  •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联合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迟婷婷;郑磊;陈顺平;陈斌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联合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对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患者32个经病理证实为GCTTS病灶声像图特征.结果 GCTTS以右侧手部发病多;男女比为1∶2;病灶以局限型多见.声像图表现:肿块内部为低回声30个,无回声2个;内部回声均匀27个,不均匀5个;边界清晰28个,边界不清4个;形态规则14个,形态不规则18个;2个肿块内部伴有无回声区.CDFI示病灶内部血供Alder分级Ⅱ~Ⅲl级占62.5%(20/32),以Ⅲ级居多;RTE评分≤3分占84.4%(27/32),且发现病灶内部血供Alder分级与RTE评分间呈正相关(rs=0.66,P<0.05).误诊率为25.0%.结论 CDFI联合RTE诊断GCTTS,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可推荐为首选检查方法.

  • PD-1/PDL-1及CTLA-4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陆林敏;张卫平

    原发性肝癌(HCC)的恶性程度高、易复发转移,传统的肿瘤综合治疗的效果有限.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新兴手段,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为靶点的免疫疗法在HCC治疗上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及应用前景.当前国内外多项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中,现将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杭玉;叶梅;张宜生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它与母婴不良结局密切相关,控制妊娠期血糖水平可明显降低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率.然而,国际上缺乏统一的GDM筛查与诊断标准,且GDM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主要通过饮食管理和运动疗法治疗GDM,若生活方式干预未见明显效果,则选用胰岛素和降糖药物治疗.本文就糖尿病的诊断与筛查、发病机制、治疗与管理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血栓弹力图在儿童脓毒症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谢倩茹;张晨美

    脓毒症是感染、烧伤、休克等急危重症患者易发生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脓毒症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给临床救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何尽早诊断并快速有效阻止脓毒症的形成与发展,是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与传统凝血项目比较,血栓弹力图能更有效监测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以便于指导临床风险及预后的评估.本文就近年来血栓弹力图在儿童脓毒症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1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术后发生夹闭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作者:朱玲;方群英

    目的 总结1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术后发生夹闭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1例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术后发生夹闭综合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患者女性,63岁.因体检发现左乳肿块1d而收治入院.入院后经B超、钼靶、肿块穿刺等检查,确诊为左乳恶性肿瘤cT1N1M0ⅡA期,拟先行“表柔比星+环磷酰胺×4序贯多西他赛×4”方案(间隔21d行1个周期化疗,共治疗8个周期)化疗降期.顺利植入静脉输液港后,前5个周期化疗输液过程顺利;第6次新辅助化疗时,发生夹闭综合征且导管破损.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在X线透视下将输液港体顺利取出.结论 加强医护人员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识别及处理能力,加强术后随访和健康教育工作,以避免或及早发现并发症.

  • 出院后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复发腰腿痛的效果观察

    作者:吴姁怿;张维林;杜春萍

    目的 探讨出院后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复发腰腿痛的效果.方法 将98例经治疗出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进行3个月定期随访.比较出院时及随访1、2、3个月两组患者腰腿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时腰腿痛VA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3个月时,观察组VA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随访1个月总体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2、3个月时,观察组总体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出院后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遵医行为,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 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治疗鼻咽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晓钟;金厅

    鼻咽癌有着独特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高发区集中在我国南方地区及东南亚国家.随着影像诊断设备、放疗设备以及化疗药物的更新换代,国内鼻咽癌主要诊治中心报道的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达90%,5年无远处转移率达80%.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寻找新的治疗策略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鼻咽癌中呈高表达,表达率为90%左右,且与化疗耐药、放射抵抗及不良预后等密切相关.因而,针对EGFR的分子靶向治疗可能是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疗效的合理治疗策略.本文就靶向EGFR治疗鼻咽癌的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进展

    作者:王林;姚远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H)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异常海绵状血管团.CH并非真性肿瘤,是一种血管畸形.目前关于颅内CH的诊断与治疗存在争议.本文从颅内CH的流行病学及疾病自然史、遗传学及基因检测、影像学检查方法、治疗方法等4个方面阐述其临床新进展.

浙江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